收藏 分享(赏)

高职学生手机依赖与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的关系研究.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69298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学生手机依赖与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的关系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职学生手机依赖与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的关系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职学生手机依赖与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的关系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研课题 科学咨询 第19 期(总第 817 期)56心。在负面情绪和压力的驱使下,个体更倾向于使用手机缓解压力6-7。简而言之,高职学生的认知情绪调节能力越差,压力水平越高,其手机成瘾倾向也越明显。笔者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中介模型,探讨了手机成瘾倾向、认知情绪调节与压力水平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压力水平在手机成瘾倾向与认知情绪调节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丰富了手机依赖的研究领域,为今后相关学者开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参考文献:1 王欢,黄海,吴和鸣.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3):447-450.2 刘晶.初中生负面

2、评价恐惧、认知情绪调节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1.3 詹海都,陈浩华,王彦娜.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研究 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5):157-159.4 熊婕,周宗奎,陈武,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6(3):222-225.5 董光恒,朱艳新,杨丽珠.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56-458.6 李虹,梅锦荣.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 J.应用心理学,2002,8(1):27-32.7 付兵红.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

3、,2019,41(11):121-125.注:2022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职生手机依赖的心理需求及干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J1672)。作者简介:陈耘(1984.10),女,汉族,云南楚雄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也在快速更新迭代。根据第49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99.7%。多年来,备受关注的学生群体网络成瘾问题的焦点正在从电脑转向手机。同时,除了网络游戏外,短视频、社交平台等也成为学生依赖手机的重要因素。许多大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沉迷于刷短视频,他们的心理健

4、康和学习能力已经受到了负面影响。已有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手机依赖筛查率明显高于本科学生1,手机使用与手机成瘾存在相关性2,手机依赖程度往往与最常使用的功能有关3。本研究旨在了解高职学生手机依赖和手机网络使用行为的现状,特别关注智能手机中特有的网络相关使用行为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以便为高职院校指导学生科学使用智能手机提供参考。高职学生手机依赖与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的关系研究陈耘1,赵志良1,李爱冰2(1.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8;2.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499)摘 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智能手机中特有的网络相关使用行为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为指导高职学生

5、科学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提供参考。方法 我们采用了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高职学生智能手机使用行为问卷对4 116名高职学生进行了 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有18.7%的高职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现象。女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比男生高。学生从大一到大三,手机依赖率逐步提高。手机依赖组和非依赖组的高职学生在第一次拥有手机的时间和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手机网络使用的娱乐行为、信息获取行为、消费行为等方面,手机依赖组和非依赖组的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0.01)。娱乐行为、消费行为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观看网络新闻和网上学习/办公行为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P0.01)。消费

6、行为和娱乐行为正向影响手机依赖(值分别为0.072、0.116,P值均0.01)。结论 智能手机网络使用的具体行为与高职学生手机依赖密切相关。关键词: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网络使用行为第19 期(总第 817 期)科学咨询 科研课题57 一、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笔者选取云南省三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作为被试,通过网络发放在线匿名问卷,共收到4 221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笔者获得了4 116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7.5%。在这4 116名被调查对象中,包括了1 564名女生(占比38%)和2 552名男生(占比62%)。年级分布方面,大一年级的学生有2 943人(占比71.5%),大二年级

7、的学生有1 136人(占比27.6%),大三年级仅有37名学生(占比0.9%)。专业背景方面,文科专业的学生有819人(占比19.9%),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有2 472人(占比60.1%),其他专业的学生有825人(占比20%)。(二)研究工具1.手机依赖测量工具笔者主要使用熊婕等人于2012年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作为了解高职生手机依赖情况的主要工具4。虽然手机依赖是否属于成瘾行为目前尚不明确,但它确实具备一些行为成瘾的特征,例如耐受性和戒断反应。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4个维度是基于行为成瘾的诊断标准进行设计的,在以往的研究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共

8、有16个项目,分为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4个维度。该量表采用5级计分,得分越高,手机依赖的倾向越明显。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系数为0.91,4个维度的系数均超过0.8。2.自编高职学生智能手机使用行为问卷高职学生智能手机使用行为问卷包括手机使用时长、第一次拥有智能手机的时间、每月手机话费、手机网络使用功能情况等内容。其中,笔者在设计“手机网络使用功能情况”这部分内容时,参照了第49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对于网络应用的分类,并结合了部分高职学生的访谈,删除了高职学生不常用的功能,最终保留了15个项目。该问卷采用五级计分方法,分数越高,则此项功能使用

9、越频繁。根据不同的手机网络功能,我们将相应的手机网络使用行为分为4个维度:社交行为(即时通信、社交平台)、娱乐行为(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网络文学)、信息获取行为(在线学习/办公、搜索引擎、网络新闻)和消费行为(网络支付、网络购物、网上外卖、网约车)。高职学生智能手机使用行为问卷的总体系数为0.82,各个维度的系数分别为0.65、0.87、0.77和0.76。(三)数据分析笔者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高职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并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高职学生手机依赖与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的关系。二

10、、研究结果(一)高职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经过统计,4 116名高职学生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平均得分为(38.6615.36)。笔者借鉴已有相关研究4,将总分高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的样本筛选为手机依赖,即总分52分的为手机依赖。此次调查中,手机依赖者为770人,占总人数的18.7%。男生的手机依赖率为18.73%,女生的手机依赖率为18.67%。在手机依赖总分方面,男生显著低于女生(t=-4.375,P0.01)。在戒断症状、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三个维度的得分,男生也显著低于女生(t=-6.108,P0.01;t=-4.908,P0.01;t=-4.308,P0.01)。在突显行为维度上,性别差异

11、不显著。不同年级方面,大一学生的手机依赖率为17.8%,大二学生的手机依赖率为20.9%,大三学生的手机依赖率为27%。手机依赖总分与社交抚慰存在显著差异(F=4.667,P0.01;F=5.282,P0.01)。手机依赖在戒断症状、突显行为两个维度上存在差异(F=4.001,P0.05;F=4.335,P0.05)。不同专业方面,文科生的戒断症状显著高于其他两类学生(F=7.567,P0.01),手机依赖总分高于其他两类学生(F=3.722,P0.05)。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方面,三类学生没有明显差异。在量表的16个症状中,症状最突出(均值最高)的前5位依次是:一段时间没有带手机我会

12、马上去查阅是否有短信/未接来电(2.951.35);如果很长时间没用手机,我会觉得难受(2.681.28);如果没有手机我会感到孤独(2.621.31);用手机与他人交流时,我感到更自信(2.511.28);手机是我的一部分,一旦减少,我就觉得失去了什么似的(2.511.27),其中四项都是与戒断症状维度相关的项目。(二)高职学生的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基本情况数据显示,高职学生第一次拥有手机的平均年龄为9.5岁。72.8%的高职学生在12岁以前就拥有了自己的手机,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平均为8.4个小时。74.8%的高职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6小时。57.9%的高职学生每月的话费为50100元,17.9

13、%的学生少于50元,17.7%的学生为100150元。智能手机应用频率得分排前五位科研课题 科学咨询 第19 期(总第 817 期)58的手机网络应用功能依次为:即时通信(4.920.40)、短视频(4.870.49)、网络视频(4.450.96)、网络支付(4.230.76)、网络购物(3.940.71)。(三)手机依赖组与非依赖组的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比较笔者根据手机依赖的筛选标准,将参与调查的高职学生分为手机依赖组和非依赖组,并对数据进行t检验。手机依赖组与非依赖组高职学生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得分比较如表1所示。手机依赖组和非依赖组高职学生第一次拥有手机的时间和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有显著差

14、异,在手机网络使用的娱乐行为、信息获取行为、消费行为方面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手机依赖组的网络视频、短视频使用频率显著高于非依赖组,网络新闻、在线学习/办公的使用频率显著低于非依赖组。表1 手机依赖组与非依赖组高职学生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得分比较(x s)非依赖组(n=3 346)依赖组(n=770)t值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手机的年龄是9.623.199.123.753.425*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为7.913.9610.405.69-11.494*社交行为7.141.597.151.97-0.651娱乐行为14.435.7715.296.06-3.484*信息获取行为7.032.547.4

15、92.16-4.124*消费行为9.383.3810.093.29-4.690*网络视频4.420.984.560.90-3.184*短视频4.860.524.910.38-2.609*网络新闻3.190.832.980.784.456*在线办公/学习3.021.012.600.907.699*注:*P0.01。(四)手机依赖与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的相关分析手机依赖与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相关分析如表2所示。四个维度中,除社交行为以外,其他三个维度都与手机依赖的总分及各维度相关。娱乐行为、消费行为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娱乐行为中的观看网络视频和短视频两个项目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信息获取行为

16、中的观看网络新闻、在线学习/办公行为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五)手机依赖与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的回归分析笔者将社交行为、信息获取行为、消费行为、娱乐行为作为自变量,将手机依赖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在模型自动识别后,最终余下消费行为和娱乐行为。模型通过F检验(F=30.190,P0.05),说明模型有效。由表3可知,消费行为和娱乐行为会对手机依赖总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表 3 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和手机依赖回归分析BBetat值消费行为0.3510.0723.299*娱乐行为0.3370.1165.311*注:*P0.01。三、讨论研究结果表明,4 116名高职学生的手机依赖检出率为

17、18.7%。这一结果与王超的研究结果(18%检出率)接近5,低于已有的大部分检出率(23.43%48%)6-8,也低于本研究预期的检出率。这或许与部分学生的自陈不够客观有关,也可能与当前高职学生的电脑拥有率上升有关。在性别差异方面,女生的手机依赖显著高于男生,这与部分已有研究结论一致9-11。具体维度上,女生的戒断症状、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三个维度也显著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没有手机使用时,可能会比男生出现更多的负面情绪,更愿意借助手机来进行人际交流。不同年级差异的研究表明,随着在校时间增加,年级越高的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现象越明显。这与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观察到的情况一致,但与现有研究结果不一致。现有

18、研究有的发现大一学生的手机表 2 手机依赖与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相关分析 项目12345678手机依赖总分社交行为0.015娱乐行为0.080*-0.120*消费行为0.091*-0.0230.410*信息获取行为0.039*-0.050*0.398*0.317*网络视频0.082*0.143*0.094*0.262*-0.205*短视频0.060*0.178*0.044*0.096*-0.136*0.199*网络新闻-0.103*-0.008-0.390*-0.325*0.192*0.087*-0.066*在线办公/学习-0.205*-0.076*-0.662*-0.447*0.191*-0

19、.237*-0.210*0.020注:*P0.05,*P0.01。第19 期(总第 817 期)科学咨询 科研课题59依赖率最高11,有的发现不同年级之间没有差异12,这或许说明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情况存在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异。不同专业方面,文科生的手机依赖总分和戒断症状高于其他两类学生。在4 116名高职学生中,文科生占比仅为19.9%。我们结合补偿性互联网使用理论可知,个体感知到的压力越大,越有可能使用手机缓解压力带来的不适感12。被调查的三所高职院校的专业多为理工科类专业,文科生在其中面临更多的学业压力和困难,以致在手机依赖的某些方面表现更为突出。智能手机使用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很多高职学生

20、在小学四、五年级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拥有第一部手机的平均年龄为9.5),依赖组高职学生第一次拥有手机的时间明显更早,说明当前虽然手机已是必需品,但学生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年龄过早接触智能手机并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对比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的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对手机依赖产生的影响不同。社交行为与手机依赖没有显著相关,娱乐行为、消费行为与手机依赖显著相关。娱乐行为维度中的观看网络视频和短视频行为与手机依赖高度相关,网络游戏行为在本次研究中未体现出与手机依赖的密切联系。研究结果显示,高职学生手机网络功能使用频率的前五名不包含网络游戏。这与笔者的预测一致,说明或许相较于网络游戏

21、,当前有其他传播更为广泛、影响更为隐蔽的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值得关注,比如短视频成瘾行为。同时,研究表明经常利用智能手机观看网络新闻和在线学习/办公学习的高职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更少。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笔者发现智能手机的网络功能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日常使用智能手机的网络功能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高职学生要对自己的网络使用行为进行积极关注和分析,养成健康的手机网络使用习惯。参考文献:1 李丽.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和其他相关因素及成瘾干预对策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16.2 刘勇,陈健芷,赵建芳.哈尔滨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使用及成瘾行为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

22、,35(7):995-997,1000.3 黄俊霞,梁雅丽,陈佰锋,等.大学生手机使用及依赖现状研究 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7):534-538.4 熊婕,周宗硅,陈武,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222-225.5 王超.高职学生手机成瘾、时间管理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3):66-70.6 周扬,刘勇,陈健芷.大学生自尊和自我控制对手机成瘾的影响 J.中国学校卫生,2015,7(36):1032-1034.7 黄海,余莉,郭诗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大五人格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

23、13,34(4):414-416.8 李欣晏,刘小珍.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分析及教育策略研究 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1,41(4):372-377.9 叶家涛.高职生手机成瘾与人际关系、孤独感关系的研究 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72-74.10 刘志强,朱玲玲.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焦虑的关系: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 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6):541-544.11 祖静.手机依赖大学生抑制和情绪加工特点及其干预研究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12 何雯,夏赟.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心理需求、手机使用的关系研究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6(2):105-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