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桩中心与半径的复查、修正,清理杂物和积水设计、业主、质监站、监理代表验收C25砼封底吊放、校正钢筋笼浇筑桩身混凝土5.2.4挖孔施工方法(1)定出桩的位置,放出开挖线。采用人工开挖,由上至下,由内向周边深入,截面允许误差3cm,垂直偏差0.5%,一次开挖深度不超过1.2m,遇石用锤钎破碎。(2)土石方孔内运输:在孔浅的时采用人力提运,铁桶载土,当孔深后采用手动轳提运方式进行。手动轳 轮置于孔口钢管支架上,如右图:(3)当开挖至岩层时,对护壁和该原岩层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桩的嵌岩部分的凿打。先开挖桩身圆柱体,再按扩底尺寸从上至下削岩修成扩底形,且取岩石试件试压。锅底的凿打在桩身的圆柱体及扩大头
2、凿打到设计深度后进行,扩大头形成后请设计、业主、监理代表进行检查验收后,清理杂物和积水后立即用C25砼封闭桩底,封底砼高度100mm厚。(4)桩深超过3米后,操作人员上下采用吊挂钢爬梯。5.2.5 护壁施工方法(1)护壁钢筋安装:待桩孔开挖修正后,立即进行人工绑扎护壁钢筋,所绑扎的钢筋应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2) 护壁模板:采用定型钢模分节施工,每节高度11.2m,每节由四块组成,上小下大,其中一块为活动模板。拆上节支下节,循环周转使用。模板上下各设两个半圆顶紧,不另设支撑。(3)护壁砼施工:护壁砼浇筑采用铁皮自制活动锥形锅盖,浇灌砼时盖住桩身,使砼按要求进入护壁内。捣实砼采用50的振
3、动棒,浇筑口不小于125mm,护壁砼必须振捣密实。第一节护壁高出地面150mm,宽出桩壁200mm,便于定位及挡水即孔口平台(详见前面图示)第一节桩身挖好后,及时扎护壁钢筋,安设模板并浇灌砼。尽量缩短孔壁暴露时间,待上一节护壁砼达到1.4MPa即可拆除模板。然后标定位轴线位置和临时水准点,经复核无误后,继续向下挖进,循环渐进,直至设计深度。每节护壁必须在当天连续施工完毕。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及时修补堵漏以防造成事故。5.2.6钢筋笼制作及安装挖孔桩桩芯钢筋笼采取现场孔外成型,用吊车或塔吊吊运放入孔内定位,钢筋笼纵向钢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钢筋笼内环钢筋与纵向钢筋连接采用电弧焊,钢筋笼外环钢
4、筋与纵向钢筋的连接采用绑扎,为防止钢筋笼变形,笼内设加劲支撑(如下图所示)2000mm。为保证钢筋笼位置正确和砼保护层厚度,在笼的四周纵向筋每隔3m加焊一钢筋耳环,作钢筋笼定位控制用,如下图所示。5.2.7桩芯砼施工采用商品砼浇灌,砼坍落度按配合比要求。砼下料采用300铁皮串筒,串筒每节长1500mm,采用扣接方式连接,串筒下口至砼操作面距离不大于1500mm,砼振捣操作人员作业平台采用木枋置于砼护壁接头处,平台随桩芯砼浇筑逐节向上移动。砼要分层振捣密实,每层浇灌厚度不得大于600mm。振动棒应快插慢拔。浇灌过程中注意不得随意撞击和扭曲钢筋,防止移位。5.2.8保证安全措施(1)挖孔桩施工过程
5、中,若孔内需要照明采用100W防水带罩灯泡,电压为36V低压照明,用防水绝缘电缆引下,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孔深超过10m及在桩芯砼施工中,采用地面向孔内送风方式,以保证作业面通风良好,桩孔较深时,孔口与孔底采用对讲机,电铃等进行联系。(2)孔内如出现塌方、垮方,要立即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进行处理。当塌方较大时用片石浆砌或砖砌。(3)弃土出地面后立即运至堆土场,弃土、杂物等堆放位置距离孔口边不得小于1.5m。(4)地下水位较高时采用井点降水后再开挖,局部桩孔积水时,可在孔内设置集水井,用抽水机抽出。(5)遇到流动性淤泥或流砂,将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报总工审批,必须使护壁穿过流砂或淤泥层,并保证
6、有足够的防塌方和防渗漏的厚度和强度。施工中抽水挖井,必须注意四周土层变化,预防地裂及下陷。护壁钢筋应上下搭接240mm以上。(6) 安全栏杆设置:从桩孔开始开挖至浇灌混凝土前,停止施工时孔口应盖活盖板,孔周围用钢管高出地面1200mm周边设置安全栏杆,以防人员下坠。(7)安全绳、钢爬梯:每孔设置安全绳及安全爬梯,人员上下应系安全绳,钢爬梯应分节制作成活动形,可任意取连接,但必须连接稳固和有必要的刚度。在浇筑孔口平台时预埋锚环,以固定爬梯。(8)使用潜水泵抽水时,严禁有人在孔内作业,井上、井下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夜间施工挂红灯示意绕行,地面应有足够的照明,并悬挂安全标志牌。5.3 钢筋砼框架施
7、工5.3.1模板施工5.3.1.1支架搭设(1)本工程支架(墙、柱、梁、板)均采用碗扣式脚手架,均采用一次性满堂架。考虑投入3/2层钢管支架,周转使用。(2)搭设方法搭设柱支撑时,立柱钢管离开柱30cm处搭设,横向钢管设三四道,第一道在柱离地0.45m处搭设,第二道在1.8m处搭设,第三道在离地3.6m处搭设,依次搭设至梁底。为了更好地抵抗水平剪力,在立柱四角要求设斜撑和剪刀撑,紧抵在地面或楼板上。梁的支撑系统为:沿梁纵向每900mm设一道站柱,沿梁横向间隔1200mm,水平纵向支撑离地450mm设一道,离地1800mm设第二道,离地3600mm设第三道。最上口一道水平横向钢管设在梁底模板水平
8、钢管下口。为了有效地抵抗施工中的水平剪力,横向每隔2排搭设一道剪刀撑,纵向间隔2排设一道剪刀撑。立柱钢管搭设时底层必须拉线搭设立柱,楼层上可以弹线搭设,底层搭设时对地基较弱的地方要先夯密实,垫好木枋后再搭设。现浇板支撑系统的站柱纵、横向间距为1.2m。5.3.1.2柱模组合及校正。 (1)柱模组合 本工程均采用木模进行组合,组合时必须做到:木模必须相互错开组合;组合时必须于木模缝加垫泡沫;必须在吊装模板前刷上脱模剂(脱模剂采用皂化脱模剂);柱模底边必须找平或柱模校好后于柱模外补填与其地面的缝隙。 (2)柱模夹具柱模夹具采用钢管夹具,与满堂钢管架连成整体,其夹具间距如下:柱断面600600mm,
9、第一道夹具离地300,其余均为间距600;柱断面600600mm,第一道夹具离地300,其余均为间距500。 (3)柱模校正在柱模安装前必须弹出其模板外边线和柱中线及放大100mm四周墨线。柱模采取塔吊整体吊装就位,连成整体后,上下用钢管夹具定位,局部定位以模板外边线为准,上部定位采用双面吊线对准放大100mm四周墨线,用尺量准确后夹具定位,确保其上部柱不产生搓角和确保上下垂直,上下定位准确后吊线先夹其柱中部,校正垂直度和中部四角,最后沿其高度吊线夹柱模,检查校正。柱模下部浇砼前用泡沫或水泥砂浆将其与地面空隙封闭,以免砼浇筑时产生漏浆使柱底部产生烂根。5.3.1.3梁模板组装及校正(均采用定型
10、木模)(1)梁底模组装、固定、校正梁底模于场外组装,组装时应考虑柱模位置(即梁柱的按模板模数考虑)梁底模组装时夹泡沫,角模必须与底模相错。梁底模就位后拉通线与柱顶线相吻合,先固定底板两端,然后固定中部,最后校核(固定均采用十字扣件解决)梁底模应按规定要求起拱0.3%,且最少不小于2cm,特别是底层,由于地面土层有可能沉降,在起拱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大起拱高度。(2)梁侧模组装、校正梁侧模:按不同高度确定对拉钢条对拉丝杆竖向道数。梁侧模750mm高范围,侧模均采用木模横向铺设组合,加竖背杠短钢管,其短钢管下脚与梁底模间钢管连接,短钢管上部与模板上口顺模板长度方向的通长钢管连接(短钢管紧贴模板)
11、通长钢管与支架连接支撑,短钢管水平连接。梁侧模高度750mm以上模板,沿高度及长度方向加对拉螺杆,间距均为750mm,纵横向加背杠,梁侧模纵向背杠均必须与对拉丝杆用钩头螺栓联接,背杠用短钢管支撑联接在钢管支架上。梁侧模校正梁侧模首先校正梁两端侧模板,校正时用吊线锤吊正后,用短钢管将其与背杠联接,然后短钢管联接在满堂支架上,将其侧模板拉撑稳定,两端侧模板校正好后再拉通线,加支承校正,其支承间距900mm或同横向间距。5.3.1.4梁柱节点模板施工(1)梁底模,侧模板组合长度均为砼柱间内空缩短100mm。(2)柱模组合高度均应扣除现浇板底至梁底下,符合其木模使用模数尺寸并且短5cm。(3)梁柱结点模板尽量使用木模,确需要使用木模,木模应事先作成型,合并上去,组合安装。(4)梁柱结点模板支撑及夹具采用如下方法:柱模拆除时,其上端四周一块模板不拆除,同时柱模上端的夹具不拆除。其梁柱结点高度范围均采用角钢夹具,固定在梁侧模板上,阳角处用螺杆连接,或用短钢管一端焊钢条钻孔与梁侧模连接进行固定。阴角交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