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密 昆明机床“管理整合与 机制创新” 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启动文件 二OO二年二月二日 此报告仅供客户内部使用。未经亚商公司的书面许可,其它任何机构不 得擅自传阅、引用或复制。 昆明机床/020202/项目启动文件 亚商咨询 今日议题 项目小组成员介绍 项目背景,主要议题和项目目标 项目工作计划和最终成果 议题分析 项目小组工作方法和准则 下一步工作 2 昆明机床/020202/项目启动文件 亚商咨询 项目小组的结构和组成 指导委员会 昆明机床高层管理委员会 指导委员会 吴叔平(项目总监) 亚商高级顾问 外部专家团 专职项目小组 王喜国(项目组长) 朱鹏扬(项目副组长) 余 江 郭亚丽
2、 奚玉芹 岳华峰 高扬仁 张汉荣 分配资源 定时听取汇报,审议 项目研究成果 审批建议方案 支持实施 指导工作小组 保证质量 驱动最终实施 共享亚商在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 提供最佳典范信息 参与问题解决并对问题解决提供 反馈意见 各类访谈 收集数据 进行分析 准备建议方案 导入培训 3 昆明机床/020202/项目启动文件 亚商咨询 项目小组成员简介 姓名 目 吴叔平 商副裁 高咨 管理学士 曾任上海汽厂起机厂副厂,上海市政府公 合副 , 商企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裁。在国家及地方 核心 刊物表近百篇40万字文,著有股激励 企 期激励制度研究、子商的价 与利模式 。具有丰富的企 略划和制度新 ,曾
3、多次承担重点 科学 目,主持策划多个合性咨 目和上市公司 激励束机制咨 目,具有丰富的理基和践 。 目 王喜国 管理咨部副理,管理学 士 主持参与 阿阿胶集、广股份、金丰投、中国、嘉宝 等多家公司的管理咨 目,主攻 构 、 整 合,在 、 整合、人力源等方面有丰富的 操 作 。 目副 朱 目理、管理学士 主持参与 阿阿胶、宝信件、 岭、嘉宝 、广股份、 中国及多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咨 目,主要 于展 略、 整合、 等域,并有丰富的目操作 目成 余 江 目理、管理学士 曾参与伊利集、阿阿胶、 岭等公司的管理与 咨 目, 太平洋保(集)公司效考核方案 ,以及国 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薪酬方案 。 目成
4、郭 咨 、管理学士 曾参加 阿阿胶、广股份、嘉宝 、中国等公司的管理咨 目,在企 略和 方面有丰富的理与践 。 目成 奚玉芹 咨 、管理学士 曾参与 阳信通、太平洋保(集)公司、国南瑞等上市公司 的期激励、薪酬和效考核目。 4 昆明机床/020202/项目启动文件 亚商咨询 今日议题 项目小组成员介绍 项目背景、主要议题和项目目标 项目工作计划和最终成果 议题分析 项目小组工作方法和准则 下一步工作 5 昆明机床/020202/项目启动文件 亚商咨询 昆明机床需要加快推进重组后的管理整合与机制 创新 项目背景 主要议题 项目目标 昆明机床与西安交 大产业集团的资产 重组已接近尾声 重组后的昆机
5、传统 机床产业与新兴高 科技产业同时并存 国有国营、国有民 营两种性质的管理 模式同时并存于新 昆机 为对重组后的昆明机床实 施有效管理,需要: 建构高效的、符合现代企 业制度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有效实施日常管控 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建立 绩效考核、激励体系 昆明机床管理整合 与机制创新 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 结构,加强监控 调整组织体系,实现 股份公司的高效运作 及有效管控 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 报酬体系,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激励人 才 6 昆明机床/020202/项目启动文件 亚商咨询 今日议题 项目小组成员介绍 项目背景,主要议题和项目目标 项目工作计划和最终成果 议题
6、分析 项目小组工作方法和准则 下一步工作 7 昆明机床/020202/项目启动文件 亚商咨询 项目工作计划 诊断(1 周) 实施规划(1 周) 项目汇 报会( 两次) 主要成 果 了解昆 明机床现有治 理结构的情况 明确昆 机目前的公司 发展方向与目 标 了解管 理层对昆机目 前组织结构、 部门职能、权 责体系的设置 情况 分析目 前人力资源考 核与报酬体系 存在的问题 提交公司 治理结构的设计 方案 就公司的 组织结构图、部 门职能、关键管 理岗位职责提出 建议 就公司关 键的管理流程/ 制度提出建议 就公司人 力资源考核与薪 酬体系提出建议 建议实 施时间表 综合审 议意见提出修 改后的方
7、案 主要活 动 访谈各 级管理人员 分析相 关数据 寻找亚 商内部资料及 专家意见 综合各项 分析提出讨论方 案 与管理层 及专家探讨、修 改方案 分析和测 试各方案的可操 作性及风险 提出实施 中人员、资源、 时间要求及关键 步骤 完成收 尾分析工作 澄清各 项疑问 疏通决 策过程 完成工 作移交 项目汇 报会 设计管理整合与 机制创新方案(8 -9周) 8 昆明机床/020202/项目启动文件 亚商咨询 工作计划建议 阶段汇报会 日期 项目启动 企业诊断 完善治理结构 调整组织架构 完善流程/制度 创新经营机制 2/2 2/7 2/24 3/20 3/21 4/15 6/30 方案导入、实
8、施 框架方案 细部方案 细部方案 框架方案 9 昆明机床/020202/项目启动文件 亚商咨询 今日议题 项目小组成员介绍 项目背景,主要议题和项目目标 项目工作计划和最终成果 议题分析 项目小组工作方法和准则 下一步工作 10 昆明机床/020202/项目启动文件 亚商咨询 议题分解到具体工作 主要问 题 分支问题具体问题 分析工作 如何建构符合 现代企业制度 的公司治理结 构? 昆明机床目前的 治理结构与作为 上市公司的理想 要求有多大差距 ? 高效合理的公司 治理结构应具备 哪些特征? 造成这些不合理 之处的具体原因 是什么? 章程如何完善? 议事规则如何调 整? 专业委员会如何 设置?
9、 访谈公司主要负责人 及董事会、监事会主 要成员 亚商研究、分析并确 定适宜的治理结构模 式的基本条件 ABC分析法 方案分析比较如果有不足,应 如何改善? 昆明机床目前的 治理结构有哪些 不合理之处? 这些不合理之处 带来了哪些弊端 ? 通过座谈会进行讨论 目前国际上公司 治理结构有几种 典型模式?各具 什么特点? 11 昆明机床/020202/项目启动文件 亚商咨询 目前公司的组织 结构图应如何根 据公司业务拓展 情况进行有效调 整? 如何搭建合理的 母子公司管理模 式? 管理幅度与管理 层次是否适宜? 议题分解到具体工作 主要问 题 分支问题具体问题 分析工作 如何建构高 效的企业组 织
10、体系? 原有部门职能设 置是否阻碍了新 昆机的业务发展 ? 昆机组织结构应 如何适应公司发 展? 如何对原有的 职能部门设置 进行调整? 如何通过职能 重新设计构建 新的部门关系 ? 访谈股份公司及下 属公司主要负责人 分析昆机原组织结 构图及重组后的情 况 方案分析比较 风险评估 通过座谈会讨论 访谈职能部门负责人 通过座谈会讨论 12 昆明机床/020202/项目启动文件 亚商咨询 议题分解到具体工作 主要问 题 分支问题具体问题 分析工作 如何建构高 效的企业组 织体系?(续 ) 昆机目前的岗位 职责是否完善? 岗位描述是否 清晰? 权责是否对等 ? 如何因应两种 不同业务的发 展需要调
11、整岗 位职责? 访谈公司主要负责人 岗位分析 方案分析比较 风险评估 通过座谈会进行讨 论 如何调整公司的 关键管理流程和 制度? 公司是否有明 确的管理流程 ? 是否有适宜的 管理制度? 如何完善公司 的关键管理流 程及制度? 访谈股份公司职能 部门主要负责人 13 昆明机床/020202/项目启动文件 亚商咨询 议题分解到具体工作 主要问 题 分支问题具体问题 分析工作 如何建立创 新性的经营 机制? 公司目前是 如何对员工 业绩进行考 核的? 公司的业绩 考核体系如 何与公司战 略相匹配? 如何有效建立业绩 考核的关键业绩指 标(KPI)? 公司希望达到的效 果? 如何建立业绩指标 的考
12、核标准? 了解公司目前的 业绩考核制度和 实施效果 亚商和昆机人员 共同商讨 亚商和昆机人员 共同商讨 如何建立规范的考 核方法和考核程序 ? 如何建立有效的奖 惩措施? 分析、诊断现有 流程 方案分析比较 风险评估 亚商和昆机人员 共同商讨 如何建立更 科学的考核 与报酬体系 ,以对公司 员工进行有 效激励? 影响公司业绩考核 高效运作的因素有 哪些? 14 昆明机床/020202/项目启动文件 亚商咨询 今日议题 项目小组成员介绍 项目背景,主要议题和项目目标 项目工作计划和最终成果 议题分析 项目小组工作方法和准则 下一步工作 15 昆明机床/020202/项目启动文件 亚商咨询 亚商同
13、客户开展工作的方式 非正式,互动式的工作方式 重点更明确 集思广益,及时提供反馈 更有效率 联合的解决问题小组 取双方之长 将管理技能转交给客户项目小组成员 广泛的技能转让人车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要“三手联弹”郑言成北京工作研究 1998年第2期城市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这是世界大多数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都曾经历或正在面临的难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北京也很难例外。年,全市共发生交通拥挤堵塞起,市区严重拥堵的路口、路段已从年的处,猛增到处;市区高峰期每小时机动车流量超过辆的路口已达个;二、三环路断面双向机动车流量每小时已超过辆,城区主要道路平均负荷度高达以上。由此造成市区条主要干道的车速降至每小时
14、公里,个别路段时速仅有至公里。交通高峰也由年的个小时,延长到年个小时,早晚高峰之间的交通低谷几近消失。交通拥堵,这一大城市病的种种症候,在京城街面上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认为,这既是首都改革开放以来繁荣兴旺和充满生机活力的表现,同时也反映了北京城市交通的发展与管理滞后于城市发展需要的客观现实,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转。从根本上讲,它是由于大城市人多地少、车多路少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也是人民群众对出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与目前北京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在城市交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一现实,特别是要充分认识,北京城市交通已开始出现严重
15、恶化的趋势,形势十分严峻,如不及时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将严重制约首都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 人、车、路是构成城市交通的三大基本要素。近十年来,北京在这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出乎人们意料的变化,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状况和交通管理上的被动局面。为此,应从这几方面着手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人与车:实行公交优先,优化出行结构 人口数量逐年剧增,而载客效率高的公共电汽车却逐年萎缩,这是造成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到年底,全市城近郊区户籍常住人口已达万人,已超过总体规划指标约万人。流动人口更迅猛增长到万,其中、约万人居住在城近郊区,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南京市的市区人口量,超出规划近
16、万人。近两年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上升。人口的迅速增长,造成了城市人口出行的增加。据年出行调查,全市全年出行总量亿人次,比年增长。特别是流动人口中,务工经商人员占,出行率为本市居民的倍,约占全市总出行量的,尤其是在公共交通出行中,外地人员占到了。 虽然市区人口,特别是流动人口急速膨胀,造成交通出行量大幅度增长,但城市居民出行方式构成不合理的状况却没有得到改变。据年居民出行方式构成显示:自行车占,公共电汽车及小公共汽车占,单位及私人自备车占,出租车占,地铁占。排序表明,落后的交通工具占居民出行的主体;近几年发展迅猛的单位及私人机动车占全市交通负荷的,却只承担的出行量;而占用道路资源少,载客效率高的辆公
17、共电汽车却呈逐年萎缩趋势。据统计,年全市公共电汽车载客量比年下降了万人次,占全市出行比例也由年的下降到年的。 公共交通因其人均占用道路面积少(约为小汽车方式的十分之一、自行车方式的六分之一),相对于众多的小汽车交通具有节能减污的优势,因而成为城市交通的首选方式。公共交通优先年代初最早由法国巴黎提出,其后很快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城市得以推行,即由单纯扩建道路、大力发展小汽车转而实行抑制小汽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战略。 北京是人口逾千万的特大型城市,并且具有人口集中,分布不均匀;旧城道路稀少,可用于修路的用地有限;经济快速增长,面临小汽车进入家庭等特点。这使得车多路少的基本矛盾在近期和中期更为突出。因
18、此,就整体与长远而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应作为发展北京城市交通的基本方针。特别是面对近万辆自行车和迅猛发展的私人汽车,只有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彻底改变目前公共交通“挤”、“慢”、“晚”、“稀”,换乘不便的状况,才能控制低效的私人交通盲目发展,引导居民出行选择公交,从而优化出行结构,实现城市交通集约化、社会化、可持续化的发展。 “公交优先”不能仅仅理解为公共电汽车在道路上优先,它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政策支持,包括投资政策、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稳定发展快速轨道交通,加强道路建设,公共交通场站设施建设,优化公交交通路线网等等;改善技术装备,包括更新车辆,增
19、加运力,引进和增加新的管理手段和技术等;交通运营管理,包括设置公共汽车专用道,公共汽车交通管理给予优先,运输高峰期间优先等等。从而逐步实现居民出行对公共交通的优先选择。 车与路:实现机动车的增长和交通负荷的增长与市区道路建设相协调 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剧增,道路建设却相对滞后,且路网结构不合理,这是造成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七五”和“八五”期间,北京市用于城市道路建设的投资分别为亿元和亿元,占全市基础设施投资近。年城近郊区道路面积达万平方米,三环路以内道路用地率为,道路面积率为,道路网密度为公里平方公里,这三项指标距总体规划目标(、公里平方公里)差距较大,与国外一些大城市相比
20、差距更大。如道路用地率一项指标,华盛顿、伦敦、东京、汉城的指标分别为、和。另一方面,受北京旧城道路格局的制约,市区道路路网稀的缺陷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道路网横纵平均间距长达公里。市区东西走向干道为条,而南北走向干道贯通的仅有一条,其它均为断头路,且多是吸引交通流量大的王府井、西单、前门等市区繁华商业街。由于这种路网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市区内以上的交通负荷量汇集在二、三环路上。此外,一些新改建的道路和立交桥在规划、设计上对城市交通流量的大幅度增长估计不足,使得一些重要路口、路段和简跨立交桥成为交通拥堵的多发地段,如原设计能力为每小时通行至辆的二环、三环路,目前机动车每小时通行量已达辆以上。截止年底
21、,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万辆,大大超过了总体规划中预测的年万辆的水平。比年的万辆增长了倍,年递增率为。其中私人机动车保有量占,尤其是近两年私人小轿车增长异常迅速,年月,私人小轿车就净增万辆,目前白天可进入三环路的已达万辆。此外每天还有外省进京车辆约万辆,其中进入三环路行驶的达万辆左右。由于机动车总量的大幅度增长,造成机动车车流量以每年的速度递增。在年发生的交通拥堵中,因车流量大造成的拥堵就达起,占拥堵总数的。 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我市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单纯依靠道路建设,扩大道路容量,不可能满足无节制的车辆增长需求。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到年,即使市区道路面积率由目前的达到规划目标的,
22、其承载能力也只能容纳万至万机动车的保有水平。而按近两年机动车净增万辆的增长水平计算,到年底就将突破万辆,年就将突破万辆。因此,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在车辆购置环节方面,应根据每年市区道路交通设施容纳能力实际增长幅度,确定机动车的增长数量,并通过征收车辆注册税、登记税、进口税和牌照税等办法,来抑制车辆的增长。新加坡从年月开始实行车辆限额制,旨在对车辆保有量的增长进行宏观调控。目前确定的限额值为现有车辆保有辆的。此外,在购置新车时,新加坡还规定要征收车辆注册附加费。该项费用为新车价格的,并征收的车辆进口税,两项相加为新车原价的近倍。而香港则采取增加私人小汽车首次登记税和牌照税的办法
23、,使得各种税费相加比一辆新车价格还高。这些措施为抑制车辆的增长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单位购车、用车的财务管理制度,除可拥有必不可少的自备车辆外,鼓励公务出行乘坐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以减少空驶率和对静态停车占路的压力。特别是,为缓解市中心区和主要干道的交通压力,可以探索用经济手段,对机动车使用者缴纳不同标准的牌照费,以取得相应区环行驶牌照的管理办法。新加坡在平方公里的中心地区实行通行证制度,实际减少交通量。此外,应加快实施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关于征收机动车燃油附加税条款的步伐,以扩大道路建设资金来源。日本的道路建设资金构成,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所收取的汽油税、柴油税以及汽
24、车重量税。 在停车环节方面,应根据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原则,使用停车设施要收取车主的停车占地费,用经济手段抑制机动车的盲目增长,并为交通建设提供资金,改善停车设施不足和停车秩序混乱的局面。新加坡用此办法成效显著,使控制区内的交通流量减少了,比预想目标还少了,被国际誉为城市交通管理史上的“宇宙飞船式的革命”。而在香港,依照规定,停车要买停车位,买一个一般车位,一年大约需万万港元,黄金地段的车位可达万港元,一般家庭难以承受,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小汽车数量的增加和使用。目前,国内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也大幅度提高了市区停车费标准,如上海已调整为停车小时平均收费元,而且愈接近中心区,计时收费愈高。通过提高
25、停车收费标准,也确实达到了削减城市交通流量、特别是市中心区交通流量的作用。 人、车、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理顺交通管理体制关于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战略咨询报告的比较分析为了贯彻落实9月21日陈良宇市长在市府专题会议上的工作部署和市政府第四季度的工作要求,我委会同市有关部门,组织科尔尼、野村综研和麦肯锡三家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开展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临港开发区)战略咨询。三家咨询公司充分运用其全球专家网络和资源,通过与国际著名企业高层和国际知名专家的访谈等方式,结合已有工作和研究基础,形成了临港开发区战略咨询报告。12月20日,临港开发区工作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三家咨询公司进行咨询报告陈述
26、。三家公司的咨询报告就国际产业转移趋势、成功的开发区案例、建设的必要性和战略可行性、临港开发区的战略定位、潜在风险和相应对策、开发模式等议题,各抒己见、各有所长;科尔尼分析比较综合、比较全面,野村综研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麦肯锡注重理念于思路;总体上看,报告质量都比较高,比较有分量,对我们深化基本方案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作用,有些理念、观点可直接采用,有些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有些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需引起重视;三家公司的产业分析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有很多共性之处,其分析结果与最初我们原有设想基本一致。以下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三家公司对国际背景的分析为临港开发区提供了一个全球视角的立体参
27、照系三家咨询公司分别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与趋势,指出在全球制造业向亚洲及中国转移的背景下,上海应建设一个大规模的临港经济综合区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同时为了吸引国际领先的企业,与其他地区进行错位竞争,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必须制定独特的价值定位和发展战略。三家咨询公司关于国际背景的分析主要如下:1、国际产业转移高潮到来,但时间有限 三个公司几乎都认同从现在起到2007年前后有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高潮,并且转移的高潮期时间有限,不会超过3-5年。科尔尼公司提出在20002007年,进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预计将大幅度增长。麦肯锡公司分析得出中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为全球之
28、最,并逐渐成为全世界占主导地位的制造基地。野村综合研究所认为,迎接日本产业转移关键在头8年,如果最初10年左右不能形成一定程度的集中,那么可以说开发区要取得成功就比较困难了,因此为了不错失日本生产基地国外转移的机遇,上海应尽快行动起来。这些都进一步佐证了我们提出的国际产业转移的高潮期时间有限,表明了建设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为上海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国际咨询公司认为本次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加速升级与联动态势。转移的不仅仅是传统制造业,还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装备制造业;制造环节的转移,带动研发、服务等环节的联动转移。如
29、微电子、技术装备型产业的转移,信息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整。野村综合研究所引证上海海关统计年鉴资料发现,上海的机械以及零件、电器机械以及零件、附属品等占所有进口品种的一半,因此野村提出应将现在进口的关键零部件以及特殊的原材料转移到国内生产,并在国内制造支持这些原材料或零件制造组装的先进生产装置与设备,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以上分析判断进一步表明,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要抓住机遇,重点发展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如果不能抓住这段机遇期使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取得实质性突破,制造业强国目标将无法实现。3、建立装备制造业开发区,能有力的消除上海的国际形象错位科尔尼公司在研究中发
30、现国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缺少对上海是一个“生产基地”的形象认识,认为上海仅是一个消费型城市,不是一个合适的制造基地、研发基地,从而缺少对上海投资意向。野村综合研究所也在报告中说,上海的“十五”规划偏重发展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发展只是并重。因此吸引投资形象不佳。以上的研究,从反面证明了上海必须加快建设临港装备制造业开发区的重要意义,上海应以此为契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消除上海的形象错位。 二、三家公司都为临港开发区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科尔尼提出“行业生态系统”(Industrial Eco-system)的概念,实际是在“产业系统”和“城市环境系统”的集合上提出了“上海临港综合经济
31、开发区”的产业选择和如何建设的构想,并将它作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价值取向。在该系统中存在价值链的所有参与者,如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在生态系统之间互相关联(如化学和制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跨行业的协同效应(如相同的服务提供商和物流基础设施)。临港开发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由“行业生态系统”所决定,为更好地吸引投资者,上海应为目标行业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系统”。野村研究所提出“支持性产业”(Support Industry)的概念,对日本产业可能向中国和上海转移进行了描绘,以推进未来临港开发区产业的合理化和高附加值化。野村研究所研究提出了“四面开花”的发展模式以改
32、变目前的“四面插花”模式下的长江三角洲的竞争格局,即上海应希望今后的产业能盘根错节的与上海的发展紧密相连,这样可以避免产业的随意搬迁,以临港开发区作为根部,充分吸收国内外养分,使之成为其他地区产业发展补给的根源。麦肯锡提出“增长引擎”(Growth Engine)的概念,是城市成长的产业集聚推动理论结合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变化在开发区建设中的运用。麦肯锡认为任何一个经济开发区最重要的关键成功因素是寻找明确恰当的增长引擎,如通过合适的细分市场和产业以及关键驻商,来形成集群经济效应及品牌知名度以推动开发区的长期发展。增长引擎必须有相应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金融资本、政策法规以及组织架构支持。三、三个公司的产业选择总体一致、各有侧重三家咨询公司从临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吸引力的角度出发,对临港开发区的产业定位进行了仔细研究,三件公司方案总体一致,都认为临港开发区应将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同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