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堂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850469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堂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桂平市南木一中 罗 冰一、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正确翻译课文,把握文意。2、能力目标: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3、德育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文内容具有开放性,只是对当时的活动情景和语言作了客观陈述,没有任何评价性语言,既有利于教师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文本,又便于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并体验、感悟,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2、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

2、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3、教学难点: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三、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学习流程。学生可通过听读,资料助读、情景再现、辩论等方式来理解课文,积累基本的文言文词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在“人知鱼乐否”这场争辩中庄子和惠子谁占上风。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理解文意。、注重感悟是教学的主渠道。、注重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要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个性感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课件演示)楚国郢人鼻尖上溅到一

3、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 徐无鬼这是惠子死后,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的一个故事,是感慨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对手了。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故事来源:百度百科http:/ “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3、谁是这场争辩的胜者?(从逻辑上看似乎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会知道鱼的心理呢?庄子

4、靠曲解惠子的意思,偷换概念才能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和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4、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庄子和惠子,重现当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情景。(要求:在原文基础上加入想象和联想)(课件播放背景音乐)五、突破思想关,拓展思维。1、播放改编自本文的名为安知鱼之乐的动画,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动画来源:百度视频搜索。http:/ 师总结: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六、结束语。我把顾城的诗

5、篡改一下,送给大家,作为今天这堂课的结束:庄子给了我们明亮的眼睛,我们要用它来寻找诗意!故事导入,理清庄子和惠子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庄子及其著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此环节突出了“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反复地多层次地“读”,学生才能理解文意,从而解决教学重点。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解决教学重点。并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在愉悦的表演中得到全面发展。 此环节利用多媒体手段,把课文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意。辩论是学生个性体验、个性感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突破教学难点。此

6、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寻找诗意。七、板书设计 庄子:鱼乐(欣赏) 人知鱼乐否惠子:不可知(理性)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文章的思路,让学生一目了然。八、练习设计将本文改编成课本剧。九、教学过程流程图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导入新课资料助读突破语言关过好故事关突破思想关听范读、齐读、翻译课文表演“游濠梁”的情景看动画、举行小型辩论会十、教学反思许多学生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不广泛,故而采取消极的态度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利用互联网的搜索作用,使抽象、枯燥、静止的文字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辩论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在辩论之前我做足了铺垫:让学生在理解文意后观看一则改编自本文的动画,这则动画不仅是课文内容的深化,更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观看动画后深受感染,正反双方唇枪舌剑,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积累进行辩论,有理有据的发言博得阵阵赞赏的掌声,学生完全沉浸在思维碰撞的快乐中。原来枯燥无味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互联网的作用。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但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利用“互联网搜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