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二OO六年普通高中地理毕业会考样题.ppt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92533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53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二OO六年普通高中地理毕业会考样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二OO六年普通高中地理毕业会考样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二OO六年普通高中地理毕业会考样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二OO六年普通高中地理毕业会考样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二OO六年普通高中地理毕业会考样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关于讲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2、3章的思考 重庆工商大学 张学 书 关于讲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三章的思考 一、明确基本思路 二、突出重点、难点 三、注重教学方法 一、明确基本思路 1.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理解 本章的地位、作用转变视觉 2.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要求来讲授 本章的内容突出目的 3.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出发来阐述 本章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体现特色 1.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角 度来理解本章的地位、作用 中央5号文件及其实施方案规定本课: “ 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 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 。” 如何理解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l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来理解 l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来理解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来理解 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l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l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l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格 l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7增刊第9、16页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来理解 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世 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和以群众观 为特点的唯物史观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 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唯物史观对社会

3、发展基本规律的揭 示是树立崇高社会理想的科学基础。 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来理解从整体 上把握马克思 主义 “所谓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就 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即从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 会主义的辩证统一的高度来把握马克思 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7增刊第36页 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 “无产阶级要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 必须建立起与自身阶级地位和使命相适应的科学理 论形态。这是一个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任务 ,仅仅限于社会主义学说自身办不到。只有以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对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内在矛盾分析为依据,才有可能阐明无产阶

4、 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使命和获得解放的途 径。因此,适应无产阶级斗争需要而产生的理论形 态马克思主义,必然是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内的统一整体。” 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 “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自身,需 要哲学,特别需要一种不仅能够说明世界,而 且能够改造世界的新型哲学。马克思是非常重 视哲学的。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中,把哲学看成是无产阶级解放的 头脑 、精神武器 ,是德国人类解放的 高 卢雄鸡 。” 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体系,而不是思辨体 系。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内容来自经济分析 而不是来自哲学的演绎或推导。马克

5、思主义之 所以是科学,正在于它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地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 规律。完全可以说,没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 济分析,就没有马克思主义。” 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 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 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因为无产阶级的彻底解 放和历史使命,集中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任务和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 ,归根到底都服务于这个根本目的。” 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 “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哲学是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哲学通 向实际生活(对资本主义的剖析)的中介,

6、而 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使命的 社会主义理论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 的结论。这三者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 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补 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 “如果无视无产阶级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无视社会经济现象,特别是对新出现的经济现 象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重新回到烦琐 的、脱离生活的经院哲学。把马克思主义中的 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整体割裂开来,就会使它 丧失自己原有的性质,并导致对整个马克思主 义科学体系的曲解。” 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 “ 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 主义科学体系,看到

7、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 之间的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历史经验证 明,把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对立起来,是 围绕马克思主义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结构和功能(教学与研究19985、6) 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来理解马克思 主义的整体性 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及其认识 论,通过对认识本质和规律的把握,是为了更 好的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是为了 科学的分析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 义的历史性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为讲授后4章奠定理论基础。 2.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 、要求来讲授本章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意识 形态教育

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社 会主义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 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必须坚定不移的 强调、贯穿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原 则,也逻辑地要求体现本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 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 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帮助大学生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他们坚信马 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 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想政治教育导刊 2007增刊第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青年

9、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正确认识人类社会 发展的基本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7增刊 第8、15页 如何体现思想性 转变观念,从单纯知识性讲授转变 到知识性与思想性融会贯通、突出思想 性的教学观念上来。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知识性 教育是手段,思想性教育是目的。 如何体现思想性 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 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就必须联系资 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联系社 会主义发展的曲折过程,特别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来把握。 如何体现思想性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马

10、克思主义学风,就必须站在21世纪的高 度,有针对性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 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学生所关注的社 会重大问题,特别是许多深层次的理论 问题。 如何体现思想性 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 主义基本原理的把握就必须拓展到对资 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科 学认识,由此才能坚定社会主义、共产 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 学信仰。 并为后4章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3.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 本出发来阐述本章的基本观点、基本 原理 学习马克思主义最好的途径,就是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中去理解马 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把握精神实质。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出发阐 述马克思

11、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 有利于提高教学层次和学习层次。 毛泽东的实践论 从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 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 等 论述,来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 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以及认识运动的总规律等基本观点。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从对“一切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 哈的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阐述,来理 解认识的本质、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 质; 从“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 真理性”等阐述,来揭示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惟一标准。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从“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和 “历史活动的四个因素”等论述,来阐述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

12、和发展 的基础; 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关系、“市 民社会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论述,来阐 述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揭示社会发展 的动力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 中去解释”社会变革的论述,来阐述社会基 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从“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 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等论述,来阐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 证关系,展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二、突出重点、难点 “原理”课教学要把握“一个主题”、 贯穿“一条主线”、突出 “一个重点”。 重点就是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

13、观和方法论。 周济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7增刊第9页 实践基础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l从实践基础上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来理 解认识的本质 l从实践关系基础上的认识关系、价值关 系、审美关系来把握主体与客体关系的 丰富内容 l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来把 握主体与客体辩证联系的多种方式 认识的本质 l从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来把握认识活动 的实质 l从能动反映论与消极、被动反映论的对立 来把握认识的本质 l从实践、辩证的观点来把握能动反映论的 特征 l从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来把握能动反映论的 特点 认识发展的过程与规律 l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渗透来理解认识 过程内在的统一性和复杂性 l从认识的

14、反复性和无限性来把握认识发展过程 的形式和内容,以及认识发展的规律 l从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来看待认识的任务和认识的成果 l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分析唯理论 和经验论的错误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l从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辩证统一来 考察认识的过程 l从创新思维的具体形式和创新能力的人 格因素强调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l从非理性因素的双重性来把握非理性因 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真理的客观性 l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展开真理 的客观性、一元性 l从真理的对象、内容和检验标准等方面 来分析真理的客观性 l从真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来 把握真理的客

15、观性 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l真理在形态上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与自 己反映的客观事物具有本质的区别 l真理在结构上是用概念、判断、推理等 主观思维形式组织起来的观念或理论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l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来 看待具体真理 l从人类对世界的可知性,人类认识的无 限发展性强调真理的绝对性 l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来深刻领会真 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真理的检验标准 l从真理标准展开真理的检验标准 l从实践特点的全面性来理解实践标准 l从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关系来把握实 践标准 从实践特点的全面性来理解实践标准 l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和自觉能动性,才 使实践成为主观见之于客观

16、的活动,使 它能够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 加以对照、比较,由此判断主观认识是 否符合客观实际,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l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使实践标准具有 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检验标准 l从真理标准展开真理的检验标准 l从实践特点的全面性来理解实践标准 l从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关系来把握实 践标准 价值范畴 l从成功的实践活动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 度的统一来展开价值理论的阐述 l从价值的客观性和主体性的统一来深刻 理解价值 l从人的需要被满足的特点来把握价值体 现的是主体与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创造 关系 价值评价 l从知识性认识和评价性认识的关系来阐 述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l从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或要求的 满足来建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标准 l从价值评价的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