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与农业生产方面情况和资料。教学过程、内容:了解我国土壤情况1、导入:出示课件:“五色土”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北京中山公园内有个“五色土”吗?你了解它的作用吗?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说一说。小结:是历史上的社稷坛,古代皇家祭祀所用之坛。社,是社神,是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谷的代表。“五色土”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行,寓含了全国的疆土。通常称为“五色土”。这种对社稷的祭祀,表现古人对乡土、国土的深厚感情。所以很多海外的华侨回国时,总要带走一捧黄土,以此寄托对故土的怀念之情。2、了解我国土壤的种类及分布师:同学们,土壤是农作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那么你了解祖国的土壤情况吗?出示视频
2、:我国土壤的介绍(通过视频了解祖国土壤情况,初步知道我国土壤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世界罕见。)视听效果更加便捷出示:我国土壤分布图学生指图练习:找一找五种土壤在我国的分布(通过识图指图,学生知道五种土壤在我国的位置、分布)思考:你的家乡土壤是哪种类型?主要生长什么农作物?学生说一说小结:根据学生回答做评议3、初步了解我国耕地情况(通过教学,初步了解我国耕地的情况)过渡语:自古以来我国农业一直以粮食种植为主。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意词。由于我国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因此我国耕地显得非常重要。请打开书12页,名词解释:链接耕地 学生:读一读,理解耕地概念(教师指导)
3、小组讨论,完成12页探究,并填写在“我的探究结果”中。(通过课前的收集资料和课堂小组讨论,初步知道我国耕地数量有限并且在逐年减少,认识到土地是农业生产必须的物质基础,是农作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探究:1、你从这个图表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耕地逐年减少)2、通过你收集的资料,议一议我国耕地面积为什么会逐年减少?(部分耕地非农化利用:建设用地,灾毁耕地,生态退耕,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3、看到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法?(耕地逐年减少,影响到农业生产,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反映出什么,让学生谈一谈小结:近几年每年净减少耕地数十万公顷,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这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
4、关注。12页“提示”,2007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全国耕地净减少61.01万亩。土地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家,是农业生产必须的物质基础。我国为保护耕地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学习卡”,学生读一读,知道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介绍我国耕地在世界的排位学生齐读 (通过读这段文字,理解到我国虽然耕地面积排名世界第四,但人均耕地面积却很落后,所以要保护耕地)学生谈谈体会小结:可以看到国家对土地管理的重视,土地是我们生长的根。让我们出示课件:二、了解我国主要种植区和农作物分布(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了解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情况,以及农作物生长受自然条件影
5、响的情况;通过对以上情况的了解,学生知道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生长的农作物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并具有各自特点)活动:阅读13页“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找一找都有哪些农作物,它们的家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提出问题:我国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它们主要生长在哪个地区?请你帮助它们找找家。分析我国农作物的分布等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方式:1、与小组同学一起(整理课前的调查资料,分组:1组-棉花 2组-小麦 3组-水稻 4组-玉米 5组-大豆 6组-甘蔗、甜菜)教师指导参与学生汇报:并一起完成14页“我的小调查”我的小调查调查主题:我国各种主要农作物调查方式:查阅资料、
6、采访调查结果:我国小麦主要分布在秦淮的 以北 ,水稻主要分布在 秦淮以南多省,东北黑龙江省 。棉花主要分布在1、黄河流域棉区 括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及北京、天津七省市。棉花产量以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最多。 2、长江流域棉区 本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湖北、江苏两省产量最多。 3、西北内陆棉区 包括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糖料作物中的甘蔗分布南方沿海各省区。农作物的种植一年有三季的地域是 ;一年两季到一年一季的地域是 。小结:与学生一起对调查汇报结果进行评议,并根据回答略作总结。可以看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地域性
7、,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中国幅员辽阔,受土壤、气候、水分等条件影响,地域间差异十分显著。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人们自古对土地就非常珍重,土地是我们生存的根,它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让我们一作业板书反思第_一_ 单元生活离不开农业 第_四_课时备课项目复备(红字与蓝字)教学内容:探访农作物的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秦岭淮河这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有关知识和其对农业种植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感受,了解一方水土一方田的土地、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通过介绍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事例,并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农民因地制宜,辛勤耕作,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3
8、、初步感知人们自古对土地的珍重。激发学生对勤劳与智慧的农民的敬佩之情和热爱乡土、国土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了解秦岭淮河这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有关知识和其对农业种植的意义。2、了解我国农民因地制宜,辛勤耕作,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教学难点:1、土地资源和农业发展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远。2、没有亲身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不能体验农民的辛劳。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教师要学习一些土地资源和农业发展的知识,补充自己相关的知识储备。(2)、收集有关不同地域自然条件下农作物分布与生长等方面的文字、音像、图片或者实物资料。(3)、准备我国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图。(4)、收集一些有关人们自古以来对土地给
9、予深厚感情的典型事例和农民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事例。2、学生准备:(1)、收集一些有关农作物生长的资源。(2)、有条件的学生可在成人的带领下参加一些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体验农业生产的艰辛。(3)、调查、采访、了解或收集一些家乡或本地区的土地与农业生产方面情况和资料。教学过程一、内容:学习15页,秦岭-淮河地理界线(初步了解秦岭-淮河这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有关知识和其对农业种植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感受,了解一方水土一方田的土地、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的差异十分显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段故事。讲1 5页故事 “橘生淮南则为橘
10、,生淮北则为枳”。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小结:秦岭-淮河一线,我国最重要的一条地理界线。2、看图:秦岭-淮河地理界线学生:指图练习(通过识图、指图,学生能够准确的找的秦岭-淮河一线)3、了解地理分界线南北两边在自然条件和植物方面的不同。(学生对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农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交流课前的资料。汇报: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14、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