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传统惯性的新养老模式思考——圈子养老.doc

上传人:您的好秘书 文档编号:69129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惯性的新养老模式思考——圈子养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惯性的新养老模式思考——圈子养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惯性的新养老模式思考——圈子养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惯性的新养老模式思考——圈子养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惯性的新养老模式思考——圈子养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传统惯性的新养老模式思考 圈子养老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有人问我最害怕错过的是什么,我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害怕错过时光,害怕不能给予父母安详的晚年!”每当夜幕降临,如有闲暇看窗外的万家灯火,心中总会有无比的惆怅,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更是无处安放。中国有句古话是:父母在不远游。无论是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还是血浓于水的呼唤,尽管年前忙得不可开交,我仍毅然放下了手中繁重的工作,回到家陪伴父母过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间是无情的,花谢了可以再开,人却不能总留在记忆斑驳的时光里。今年的新年与往年也是大不相同的,因为少了母亲的陪伴,家里显得特别的冷清,连快要过年的

2、气氛也荡然无存。母亲住院已有些日子了,自从去年在卫生间不慎跌倒后,便引发了一系列的病症。据悉,中国每年约有 4000 万以上的老人会在已不适合其使用的卫生间里受伤,给家庭造成许多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对于许多有老人的家庭而言,卫生间的不适老化使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减少此类事故发生的首要做法,就是尽快对家中卫生间进行适老化改造。母亲的受伤是我无法挽回的痛,但折射出的也是很多家庭都该去关注的养老环境安全问题。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论当中的哪一个成员遭受到不好的变故,伤及的都会是整个家庭的成员。看着父亲那愁眉不展的面容,我深知母亲的住院,使得年迈的父亲在缺少了晚年陪伴的同时更增添了深深的

3、忧心。于是,我去医院探望完长期卧病在床的母亲后,便匆匆赶回家中与父亲一起做年夜饭,以减少父亲的孤独感。除夕夜的饭桌上,是意料之中的寂静,甚至有一丝丝的凄凉,终于亲身体会到那句曾经听到过的话“母亲在,家就在”的意味。年夜饭后,请父亲去养老院安度晚年的话题被再次提了出来,父亲的态度也是一如既往的抗拒。我对父亲说:“我妈长期住院,我又经常出差,没时间好好照顾您,所以我想在北京找间环境好的养老院,请您在那里安度晚年,如何?”父亲看着我说:“是不是把我放到养老院,你就不管我了?”我说:“我怎么会不管您,我只是想让您得到更好的照顾,以我们目前的经济状况完全可以让您在环境更加好的养老院得到照顾。”父亲说:”

4、我知道你工作忙,生活压力大,不可能长期陪在我身边,但是我是绝对不可能去养老院的,那里没有我熟悉的人,没有可以谈得来的人,即缺乏亲情,更缺乏交流,说句不好听的,在那里就是等死!我是坚决不会去的,你也不要再劝我了。”“那,您打算在哪里终老?”我小心翼翼地问道,心中是莫名的痛,那种欲尽孝却又迫于生活压力无法尽孝的无奈之痛。“等你妈走了,我就回老家,我这么多的退休金,不相信会没有人照顾我!”父亲固执了一辈子,在这一点上我是深有体会。除了心痛,我也不敢再埋怨什么,因为这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中国正处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整个国家的养老负担都很沉重,尽管年轻的我们一直秉持“孝当先”的理念,尊老、爱老、敬老

5、。炎黄子孙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都可以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地说:“我们从来不缺孝顺的儿女!”却没人敢说我们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更懂得如何去养老,中国的养老产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远远落后的。但也正如只有真正热爱游戏的狂热者才懂得某一款游戏要如何去改进才更如人意,只有玩游戏的人才会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类型的游戏,适合中国国情的老龄产业发展模式的探索亦是如此。我无法改变父亲的决然,但我也不想坐待,我深信,重视孝道的国家,重视亲情的每一个你我都不想坐待!借助过年这一段小小的空闲时间,我在周围进行了一番调研,数据表明:绝大多数老人都希望与自己熟悉的同龄老人一起养老。被调研的老人也表示:他们要的不是一个简单

6、的有吃有喝的集中营,而是一个有尊严,充满情趣,有乐有为,有一群与自身志趣相投的朋友一块安度无忧无虑、怡情健康,有生活内涵,有品位的晚年生活。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运用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距离饥馑的年代越来越远,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衣食住行已不再是我们的顾虑,相比之下,现代人越来越多抱怨的是精神上的贫瘠,天天喊空虚寂寞迷茫的年轻者比比皆是。朝阳蓬勃的年轻人尚且如此,步入垂暮之年的老者们呢?他们已经走完了生命长河的一大段路程,看淡了人生得失,岂不是更觉凄凉?这也是现在许多养老机构亟需满足的市场需求养老,养活老人们的精神。使他们在精神上重新年轻,实现老

7、年人人生价值的再现。能否通过“圈子养老”模式的建立,使其成为突破中国传统文化惯性思维下养老方式的出路之一?顾名思义,“圈子”实际上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汽车发烧友可以加入“汽车圈子”,数码产品发烧友可以加入”数码圈子“,喜欢喝酒的人可以加入”品酒的圈子“,爱好琴棋书画的文人墨客可以加入”文学的圈子“等等。事实上,很多圈子的形成是通过人们之间的社会行为特征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如”社交圈子“、”演艺圈子“等等。这种圈子的划分,不像现在的朋友圈,是以友情为基础集聚起来的圈子,也就是说你想进入我的朋友圈,前提是你必须先是我的朋友。“圈子养老”,是以志趣相同为前提,只要彼此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就可以聚在一起,是对人群进行了一次分类划分,即分众的模式。有人曾问我,教授您在很多行业都发展过,并且都取得过一定的成就,为什么现在又选择进入养老产业中呢?是因为其中颇具商机吗?对此我的回答是,养老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而养老产业的创新则是大势所逼。作为步入中年的我来说,养老并不是件遥远的事情,对于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养老产业发展更是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项目建议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