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养老模式从家庭养老向居家养老的转型.doc

上传人:您的好秘书 文档编号:68581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老模式从家庭养老向居家养老的转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养老模式从家庭养老向居家养老的转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养老模式从家庭养老向居家养老的转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养老模式从家庭养老向居家养老的转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养老模式从家庭养老向居家养老的转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养老模式从家庭养老向居家养老的转型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也称家庭照顾)为主,即养老的物质需要和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家庭结构出现了高龄化、小型化趋势,家庭养老功能减弱,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单独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开始受到重视。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居家养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旨在提供家庭养老中经济保障以外的其它大部分服务,可提高服务效率,增加老年人的福利水平。中国的家庭养老具有自身特定内容,在中国实施居家养老,需要体现和利用这一特定内容,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中国子女与父母之

2、间是一种“ 反哺模式” ,即下一代对上一代的赡养。在传统的伦理文化中子女具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它体现了养儿防老的均衡互惠原则,成为维系家庭经济共同体的纽带。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出现了“逆反哺模式” ,即年老父母在经济上支持子女的一种反向抚育关系。总的说来,在中国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照顾父母是天经地义的,它成为传统价值中的重要内容而被世代推崇。家庭照顾依旧是目前中国城乡老年人照顾的主体,特别是当老年人因疾病或年迈需要照顾的时候。这一现象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不断沉积并产生影响的结果,道德伦理观念一直支持着这种代代相传的基于血缘联系、地缘联系、经济联系和其他联系的老年

3、人与子女之间的社会关系。有研究表明,中国的老人与成年子女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没有同住在一起。随着交通以及通讯的改善,老人无论是长期还是日常的生活照顾都可以依靠子女。成年子女是老人非正式支持网络中的重要基础。事实上,家庭支持对于老年人的照顾非常重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可能不再与他们的子女生活在一起,不住在一起,并不一定妨碍子女照顾父母,但是地理上的隔离在客观上给成年子女照顾老人带来了许多困难。照顾老人是一件琐碎的工作,照顾工作不仅包含有关心和爱的情绪在内,同时也包含了一系列的任务和责任。老人的子女是其主要照顾者,女儿在照顾工作方面比儿子还多。总而言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家庭养老在中

4、国的养老服务中都发挥了、发挥着并将继续发挥基础性作用。2000 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多个城市试行居家养老,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把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障服务和家庭居住养老结合起来,发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国内有关居家养老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中国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出发对居家养老作用的研究。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 7)时,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在 10000 美元以上,而中国进入老年型国家时国民生产总值仅有 1000 美元左右,“未富先老”决定了中国不可能照搬西方福利国家的方式。另一类是从老年人各方面需求角度进行的

5、系列研究。首先从文化传统出发,认为居家养老符合多数老年人的传统观念,养老院缺乏“家 ”的感觉,不符合中国 “叶落归根” 的传统观念,并且集中宿舍式的生活可能会使老年人丧失适应社会的能力。其次从经济效率出发,指出居家养老既可充分利用现有家庭物质资源,又可根据老年人多年的生活习惯安排日常生活,节省开支的同时有利于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第三从心理学层面认证居家养老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远离自己生活过的社区,心理上易产生一种被家人和社会冷落的孤独感。而且在养老机构中常目睹同伴们死去,产生额外的心理恐惧和精神压力。在自己长期生活过的社区中养老,熟悉的环境能帮他们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亲

6、朋好友、熟人也能使老年人精神愉悦。我国对居家养老工作的实践探索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的。(1)90 年代以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显现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人们对于机构养老方式的认可程度和需求程度得到提高,集中新建了大批养老院。(2)1998 年前后,全国很多城市和地区开始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探索,在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城市,如上海、北京、大连等地出现了居家养老的实践。2000 年,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指出,建设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福利机构为补充的老年人福利体系。(3)2001 年民政部在全国社区实施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决定用全国福利彩票总额的 80,靠政府投入、社区参

7、与建立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网络。星光计划强调为普通老人提供方便周到、价廉质优的福利服务。在此背景下,依托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开始在全国各地推行。(4)2005 年 7 月,民政部在青岛召开了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启动工作会议,确定了全国 60 个试点单位。2006 年国务院转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 ,提出进一步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发展居家老人服务业务,支持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业务。(5)中国老龄事业发展 “十一五”规划指出,“以满足三无老人、低保老人、残疾老人、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需求为出发点,在鼓励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6)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2008 年 2 月,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 10 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要以人为本、依托社区、因地制宜和社会化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项目建议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