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审美教育主题班会.docx

上传人:诚信赢天下 文档编号:3444206 上传时间:2021-0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美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审美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审美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审美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审美教育主题班会 造成中学生服饰审美观念的根源首先来源于家庭。近几年来,家长的年龄比以前年青化,文化素质也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独生子女也逐渐增多。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但往往只注意子女的学习成绩的好坏,能否升学。至于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好多家庭没有列入家庭教育的议事日程。而那些相互攀比,穿新潮服装,披金带银的中学生主要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有些家长凭着朴素的感情,认为自己当年艰苦,就是为了子女如今享乐,对子女是有求必应;也有些家长以子女的学习成绩是否进步为标准来决定是否满足子女购买新潮名牌服装、手机等要求。这正印证马卡连可的话:“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在影响着儿童”,这些细节当然也包

2、括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 造成中学生服饰审美观的心理误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教育。这是由于美育没有得到全面实施,中学生没有形成比较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审美修养;学校教育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没有把美育和德育相结合;一些班主任没有进行服饰审美观的心理指导,比如开一个主题班会、讨论什么是中学生的服饰美。甚至有一些班主任看到学生尤其一些女学生珠光宝气,涂脂抹粉,也视而不见。 造成学生审美价值出现误区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这些年来,出现一些感官刺激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是青少年最喜闻乐见的,在他们所爱听的歌曲、音乐、卡通片、电视、漫画书、包括生活上的衣着打扮都对他们产生直接的作用,这种榜样的审美

3、取向影响。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引导。特别是偶像和榜样的引导作用远远超出了学校和家庭教育。例如:超级女声节目中两位选手中性化的舞台形象的塑造,也是具有行为个性化的审美出位。随着选手博得青少年喜爱,她们的中性装扮也影响了中学生的传统审美观。不少女生都喜欢中性化打扮,她们讨厌裙子,喜欢宽大的运动装、牛仔裤,头发也喜欢乱草一样的造型,性格直爽开朗,经常和男生称兄道弟。相反,一些男学生则过于文静,性格柔弱,缺少阳刚之气。 可见这些这些感官刺激活动的作用比起老师、家长的教育都厉害得多,更容易接受和被模仿,容易使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我认为中学生的衣着打扮要符合自

4、身特点。中学生就像高粱拔节,本身就具有一种青春向上的自然美。大诗人李白有一句诗“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我觉得把它引伸到衣着打扮上也是合适的。中学生的美不在于华贵,带耳坠、戒指反而让人看了别扭。中学生的美在于自然、青春、朴素。 中学生正确的服饰审美观念要在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教育,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一、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其次,审美个性受到学校文化、学习者、消费者、自身自然条件、年龄、性别、时代特色因素的制约。中学生在服饰审美方面,如果能把握这样一个总原则,就可以逐步提高服饰审美素质,形成良好的服饰审美修养。 二、对一些学生

5、的服饰审美观念进行具体指导。在青少年阶段的人生历程中,人的可塑性是最大的。这就更需要帮助中学生塑造自己的美好形象。要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自我形象这个问题。并告诉中学生,形象通常理解为形状、相貌。虽然这是属于人与事物的外表形貌,却也凝聚着一定的价值内涵。自我形象,其着眼点在于个体的“我”。平时要常对中学生讲解有关自我形象的知识,告诉中学生自我形象的内涵非常丰富。诸如一个人的理想情操、品德心理、学识体魄、交际等方面都属于形象的范畴。所以自我形象不仅仅指自己的外观形象,如身材、相貌、衣着、打扮等方面,而更重要的方面是在于自己的心灵,即内在形象。 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得体的服装、端正的穿戴能衬托

6、人的形态仪表美,甚至可以弥补自我形象的某些不足;服饰要与本人的年龄、身材、时令场合等因素相吻合。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本身的、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漂亮的外表。在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有目的的灌输这一观点,让学生明白人的外在衣着打扮虽然是自我形象的重要方面。但并不是主导方面。人的内在形象才是自我形象的主导方面。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内在形象往往也就会有怎样的外在形象。内在形象在一个人的总体形象中是处在决定性的、核心的位置上。 三、我认为应该鼓励中学生爱学校,穿校服。因为这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和青春活力的美感。穿校服能令学生明

7、白穿校服是以朴素大方为主,因为校服是朴素的,而学生经常穿校服也是想学生明白穿校服是一种美德。校服也能使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校服不但能让别人知道这学生就读的学校,更让学生在穿校服时记起自己的学校,学生经过这样的思想,可以令他们对学校培育出一份情。穿校服最重要的优点便是能给其它人一个有礼貌的样子,因为校服穿得整齐便能给人有一个好印象。可以说穿校服是中学生的责任,而穿校服能培养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服饰审美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通过各种手段迅速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协商,向家长宣传普及中学生服饰美的知识。“从父母的身上,一般能够看到子女的未来”。(鲁宾斯坦)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中学生能够与众不同,出人头地,

8、从而不断的强加各种教育。通过宣传这些知识使家长更能关注打造和训练自己,做中学生的榜样、朋友。 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由于他们年幼无知,尚未接触社会,因而辨别是非能力差,意识较为单纯,行为习惯尚未确定,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由于他们对父母有着天然的依恋性,父母的兴趣爱好,品性修养,言行举止,甚至衣着打扮,生活习惯都成为中学生们注意的中心。因此当家长为子女购买服饰时,应适合中学生服饰审美的要求,并让家长为子女购买服饰时,最好有子女参加选购,培养中学生欣赏服饰美的能力和自立能力;家长还要指导子女洗涤衣物,学会整烫、折叠衣物,培养出中学生爱美、爱整洁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正如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学生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正确的服饰审美观念。 在现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做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及时引导树立正确的服饰审美观,沟通协调好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服饰审美观自然美、青春美、朴素美,促进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其他法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