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艾丰谈写作: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pdf

上传人:stillstanding 文档编号:3740952 上传时间:2021-03-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丰谈写作: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艾丰谈写作: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闻思维主要特点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以逻辑思维为指导;系统思维和重点思 维相结合, 以重点思维为体现;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发散思维和聚 拢思维相结合, 以聚拢思维为主;顺序思维和跳跃思维相结合,以跳跃思维为主。新闻写作 思维的第三个特点:它是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结合,是证实思维和证伪思维的结合。 所谓顺向思维和证实思维属于肯定方向上的思维。这种思维对认识的对象所采取的态度 是肯定性的态度。证明它是真实的、正确的态度。 例如我们通过新闻报道宣传某项党的政策,在确定报道选题时,我们的出发点不是去否 定党的这项政策,而是肯定这项党的政策。这时,记者已经把“党的这项政策是

2、正确的”, 作为一个必然的前提,一个不需论证的“公理”来对待的。他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所要做的 工作,只是用新的事实来证明或再次证明它是正确的。这就是顺向思维、证实思维。对某 某发言人说的内容,某某采访对象说的话,某某单位介绍的经验,某某人说的某个事件的经 过,等等, 记者都抱不怀疑的态度,然后又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肯定性的报道。这也是这种 思维的体现。 所谓逆向思维和证伪思维,属于否定方向上的思维。 这种思维对它的认识对象所采取的态度是否定的态度,证明它是虚假的、错误的, 或起 码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例如, 某采访对象讲了一番话,记者这时所思考的不是他说得如何对、如何真实, 而是 相反的问题:

3、他说的是实话吗?他说的正确吗?并且极力从他的讲述中或者从其他的方面, 找出否定的根据。一个厂长说,“我们产品的质量是很好的。”记者就要提出怀疑,是这样的 吗?并从自己掌握的线索中提出否定性的问题。 例如,某一项政策出台, 记者并不马上认为它是正确的、可行的。 而是提出这样的问题: 它是正确的吗?它是可行的吗?在对方用事实证实这项政策是正确的时候,记者也并不是马 上相信他, 而是想, 他说的这个事实能够证明吗?他的这个证明真实吗?如果是真实的,那 么它证实的是这项政策吗?他在考虑这种证明和证实的严密性。如对方用粮食增产来证明某 项政策的正确性,那么记者就想,粮食丰收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 那么

4、是由于气候好的 原因获得的呢, 还就真的就是这个政策的结果呢?如此等等。这时的记者的思维就像马克思 说的格言一样: “怀疑一切” 。 就我国记者的实际工作来看,应该说是顺向思维用得多一些,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 的。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正确的党,我们的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 这个制度下, 人们的基本利益是一致的,我们的新闻宣传工具是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的,新 闻记者不是站在党外、人民外工作和报道的,他也是党的一员和人民的一员,新闻工作还有 必要的组织纪律,等等。正是这些原因,记者必然要更多地运用顺向思维。 但是,实践证明,只是一种顺向思维,也会发生问题。1958 年的“大跃进”的宣传和 它造成的恶果,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样的一个唯心主义的 口号, 竟然被我们的一些记者用自己的报道来“证实”了;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亩产多少万 斤的“卫星田” ,也被我们的记者连篇累牍地报道了。人家说什么,记者就信什么,记者信 什么,就宣传什么。 如果当时有一种逆向思维,对这些提出疑问,即使站得没有后来那样高, 头脑没有后来那样清醒,情况也会好得多。“文化大革命”中的情况就更严重了,顺向思维 滑向了赤裸裸的唯心主义,这就有了非要用“事实”证明那种错误理论的“主题先行”论, 风行所谓的“没有的可以加上去”的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文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