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保护成效评估(试行)》(HJ 1143-2020).pdf

上传人:tike 文档编号:3882788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70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保护成效评估(试行)》(HJ 1143-20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保护成效评估(试行)》(HJ 1143-20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保护成效评估(试行)》(HJ 1143-20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保护成效评估(试行)》(HJ 1143-20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保护成效评估(试行)》(HJ 1143-202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的技术评估应在15日内完成(技术评估会会议通知发出之日至会议召开之日时间不计入技术评估时限内)。十四、中介服务文件(一)中介服务文件名称中介服务文件为XXX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技术评估报告。(二)中介服务文件主要内容规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报告书、报告表)技术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概况2.环境质量现状3.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4.评估结论5.审批建议(对于环境可行的项目有此段落)(三)中介服务文件编制要求1.项目概况(1)项目背景项目已有的与环保有关的手续。拟建项目所属规划情况,主要是指国家十大振兴规划或其他国家规划。流域或矿区概况(主要是水利水电、采掘行业),

2、含相关规划环评情况等。拟建项目所处位置以及作用。(2)现有项目情况及“以新带老”环保措施针对改扩建项目,应首先介绍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其中包括现有工程的规模、主要环保设施、排污去向、投产时间和验收情况、拟建项目依托的环保设施及“以新带老”环保措施等。(3)拟建项目概况介绍建设单位、建设地点、项目与主要关心点(如城市、自然保护区)的位置关系及距离等。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设规模、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贮运设施、用水来源、土地性质等;改扩建项目应说明与现有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工程依托关系。工程的主要比选方案简介(主要是线性工程),评估比选的结论。最后给出工程总投资、环保投

3、资及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百分比。2.环境质量现状从环境影响受体的角度,明确项目选址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或海域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等),说明执行的标准及级别。针对项目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气候特点等,提出所在区域存在的与工程相关的环境问题。按环境要素给出环境保护目标。3.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污染影响型项目主要是污染防治措施,按环境要素概括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工艺、去除效率以及达标情况),逐项明确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做到长期稳定运行并满足相应标准要求。改扩建项目还包括“以新带老”措施。生态影响型项目主要是生态影响减缓措施。预测工程

4、采取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明确项目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结论。4.评估结论(1)产业政策和规划符合性项目与产业政策和地方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的相符性。依据国家有效文件判定项目建设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依据地方有效规划文件判定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当地的总体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2)清洁生产能耗、物耗、水耗、单位产品的污染物产生及排放量等方面与国内外同类型先进生产工艺比较,给出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3)总量控制给出拟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总量指标的来源。(4)环境风险给出项目主要的环境风险,拟采取的防范措施,风险后果及可接受程度。(5)公众参与明确公众参与采取的方式以及结果。若有反对意

5、见应介绍反对的原因和解决的情况。(6)结论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质量和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给出明确结论。若不可行,指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或项目存在的制约因素。5.审批建议主要按环境要素提出项目审批建议,从技术角度给出该项目在初步设计、工程建设、竣工验收以及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四)中介服务文件格式与载体XXX技术评估报告包括封面、前言、目录、正文、附件。XXX技术评估报告一般采用纸质载体。为适应信息处理需要,评估报告可辅助采用电子载体形式。十五、收费依据及标准依据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工作的通知(沪环保评201779号)执行。十六、主要义务和责任(一)委托人

6、主要义务和责任委托人应与承担规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报告书、报告表)技术评估工作的中介服务机构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二)中介服务机构主要义务和责任技术评估机构在开展承担环评文件技术评估工作过程中,均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相关要求,坚持廉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自觉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技术评估人员应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技术评估结论负责。1.技术评估人员应以科学态度和方法,严格依照技术评估工作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实事求是,独立、客观、公正地对项目做出技术评估或者提出意见,并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日常监督检查。2.技术评估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参加环

7、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工作,或者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供咨询;承担技术评估工作时,与建设单位、环评机构或个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3.技术评估人员不得泄露建设单位、环评编制单位或个人的技术秘密、商业秘密及评估工作内情,不得擅自对建设单位、环评机构或个人作出“包过评估”等与评估工作有关的承诺。十七、中介服务禁止性行为(一)技术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不得借承担评估任务之机向有关单位承揽环保咨询业务,不得收取所评估项目建设单位或环评机构的咨询费、评审费、专家费等任何费用。(二)禁止向建设单位、环评机构或个人提出与技术评估工作无关的要求或暗示,不得接受邀请,参加旅游、社会营业性娱乐

8、场所的活动以及任何赌博性质的活动。(三)不得进行其他妨碍技术评估工作廉洁、独立、客观、公正的活动。十八、投诉渠道(一)窗口投诉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业务受理窗口(三江路55号)(二)电话投诉(021)22061507、(021)63555605、(021)12345(三)网上投诉https:/附 录 1中介服务委托书示范文本关于委托开展XXX环评文件技术评估的函技术评估XXXXX号XXX:我局于XXX年XX月XX日受理了XXX申请。现根据我市开展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技术评估工作的安排,我局特委托你单位按照工作程序开展技术评估。评估费用XX万元。特此致函。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联系人:XXX联系方式:XXXX

9、XX年XX月XX日附:1、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申请单(复印件) 2、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受理决定书(复印件)附 录 2中介服务流程示意图重新评估修修改完善是未通过确定技术评估项目负责人、审核人项目负责人编制技术评估报告技术评估会议待报告修改完善后,重新召开技术评估会通过督促建设单位提交修改完善的评估材料技术评估报告及环评文件报送审批部门并归档提交审核、审定是否符合报送要求否制定评估方案,确定会期和专家对环评文件修改情况进行技术复核收到审批部门委托附 录 3中介服务依据目录一、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1998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0、令第253号发布,根据2017年7月1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2.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1994年12月8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5月27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05年10月28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第一次修订根据2011年12月22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5年6月18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

11、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8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2016年7月29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订根据2017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0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五次修正,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二、标准规范1. HJ 616-20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ICS 91.060 Q70/79 JG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筑 工 业 行 业 标 准 JG/T 398XXXX

12、 代替 JG/ T398-2012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The grouting sleeve for rebars splicing (报批稿)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 布 JG/T XXXXXXXXX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分类、型号及标记 . 3 5 要求 . 6 6 试验方法 . 10 7 检验规则 . 11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1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灌浆套筒型式检验报告 . 1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钢筋连

13、接用灌浆套筒产品合格证 . 22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产品质量证明书样式 . 23 JG/T XXXXXXXXX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JG/T 398-2012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修订,本标准与JG/T 398-2012相比主要技术 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补充了相关术语(见第3章) ; 修改了产品分类、型式和标记,增加了三种灌浆套筒结构,并补充了相关示意图(见第4章) ; 增加了灌浆套筒设计抗拉承载力和屈服承载力的规定(见5.1.1) 修改了灌浆连接端长度的要求(见5.1.3) ; 修改了灌浆套筒剪力槽的性能要求(

14、见5.1.4) 补充了灌浆套筒新加工方式的壁厚要求(见5.1.5) ; 补充了灌浆套筒最小内径与被连接钢筋的公称直径的差值要求(见5.1.7) ; 增加了对分体式灌浆套筒的分体连接部分的强度要求(见5.1.8) : 增加了灌浆套筒螺纹副的旋紧力矩规定(见5.1.9) ; 补充了灌浆套筒材料性能要求(见5.2) 修改了灌浆套筒的尺寸偏差(见5.3) ; 增加了滚压灌浆套筒内外表面的要求(见5.4.4) ; 补充了灌浆套筒力学性能要求,增加了对钢筋灌浆连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变形性能要求(见 5.5.1、5.5.2) 增加了灌浆套筒的疲劳性能要求(见5.5.3) 增加了对灌浆套筒生产的相关要求, 对质

15、量控制、 在制品检验和可追溯性都进行了相应要求 (见 5.6) 修改了灌浆套筒材料性能试验时取样的相关要求(见6.1) ; 增加了灌浆套筒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包括灌浆套筒力学性能、型式检验、疲劳性能(见6.2.2) 补充了检验规则,增加了灌浆套筒外观、标记、外形尺寸检验项目表(见第7章) ; 增加了接头试件的型式检验报告表格样式(见附录A) ; 修改了灌浆套筒产品合格证表格(见附录B) ; 修改了灌浆套筒产品质量证明书样式(见附录C) 。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

16、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 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廊坊凯博建设 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宝业现代建筑工业化制造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现 代营造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思达建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沈阳建筑大学工厂、 沈阳宝力德科技有限公司、 建研建硕(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鼎锐钢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捷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钢筋及预应力机械分会、 西藏自治区建筑工程抗震办公室、 重庆奇甫机械有限责 任公

17、司、中建机械洛阳有限公司、莱芜市火圣钢管有限公司、保定森源建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四 方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利物宝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 JG/T XXXXXXXXX III 限公司、玉环吉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廊坊预则立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子金、翟小东、叶彤、李大宁、钱冠龙、蒋勤俭、郭海山、高迪、金睿、安 雄宝、肖飞、余亚超、苏强、凌荣超、谷明旺、郝志强、李颂华、郑勇、王晓锋、吴晓星、赖志勇、王 卫坚、张永津、钟文海、常卫华、王明扬、李志远、陈兆华、李洪明、方军、向渊明、钟和平、李检保、 于海祥、程扬发、高振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

18、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G/T 398-2012。 JG/T XXXXXXXXX 1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以下简称灌浆套筒) 的术语和定义、 分类、型号及标记、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 12mm40mm 的 500MPa 级及以下热轧带肋钢筋和余热处理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7 普通螺纹 公差

19、 GB/T 228.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 1 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31.1 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 1 部分:试验方法 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702 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1348 球墨铸铁件 GB/T 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2975 钢及钢产品 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 3077 合金结构钢 GB/T 3639 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 GB/T 8162 结构用无缝钢管 GB/T 9174 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9441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

20、/T 13298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 17395 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19001/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355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YB/T 5222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和锻制圆管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JG/T XXXXXXXXX 2 3.1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grout sleeve for rebar splicing 采用铸造工艺或机械加工工艺制造,用于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金属套筒。 3.2 全灌浆套筒 whole grout sleeve 筒体两端均

21、采用灌浆方式连接钢筋的灌浆套筒。 3.2.1 整体式全灌浆套筒 integer unit grouting sleeve 筒体由一个单元组成的全灌浆套筒。 3.2.2 分体式全灌浆套筒 splited whole grout sleeve 筒体由两个单元通过螺纹连接成整体的全灌浆套筒。 3.3 半灌浆套筒 grout sleeve with non-grouting end 筒体一端采用灌浆方式连接,另一端采用非灌浆方式连接钢筋的灌浆套筒。 3.3.1 整体式半灌浆套筒 Integral grout sleeve with non-grouting end 筒体由一个单元组成的半灌浆套筒。 3

22、.3.2 分体式半灌浆套筒 the splited grout sleeve with non-grouting end 由相互独立的灌浆端筒体和螺纹连接单元组成的半灌浆套筒。 3.3.3 直接滚轧直螺纹半灌浆套筒 grout sleeve with directly rolling thread end 筒体非灌浆端钢筋采用直接滚轧直螺纹方式连接的半灌浆套筒。 3.3.4 剥肋滚轧直螺纹半灌浆套筒 grout sleeve with rolling thread end after stripping rib 筒体非灌浆端钢筋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方式连接的半灌浆套筒。 3.3.5 镦粗直螺纹半

23、灌浆套筒 grout sleeve with thread end after upsetting 筒体非灌浆端钢筋采用镦粗直螺纹方式连接的半灌浆套筒。 3.4 灌浆孔 grout inlet nozzle JG/T XXXXXXXXX 3 灌浆套筒灌浆用入料口,通常为光孔或螺纹孔。 3.5 排浆孔 grout outflow nozzle 灌浆套筒灌浆用排气兼出料口。 3.6 筒体拉力最大区段 maximum tension area of tube 钢筋灌浆套筒接头单向拉伸时,拉力全部由灌浆套筒承受的区段。 4 分类及标记 4.1 分类 4.1.1 灌浆套筒根据加工方式和结构型式的特点进行

24、分类,见表 1。 表1 灌浆套筒分类表 分类方式 名称 结构型式 全灌浆套筒 整体式全灌浆套筒(见图1 a) 分体式全灌浆套筒(见图1 b) 半灌浆套筒 整体式半灌浆套筒(见图1 c) 分体式半灌浆套筒(见图1 d) 加工方式 铸造成型 机械加工成型 切削加工 压力加工(如滚压工艺,见图1 e) 4.1.2 半灌浆套筒可按非灌浆一端机械连接方式,分为直接滚轧直螺纹半灌浆套筒、剥肋滚轧直螺纹 半灌浆套筒和镦粗直螺纹半灌浆套筒。 a)整体式全灌浆套筒 JG/T XXXXXXXXX 4 b)分体式全灌浆套筒 c)整体式半灌浆套筒 d)分体式半灌浆套筒 e)滚压型全灌浆套筒 JG/T XXXXXXXX

25、X 5 说明: 1灌浆孔; 2排浆孔; 3剪力槽; 4连接套筒; L 灌浆套筒总长; L1注浆端锚固长度; L2装配端预留钢筋安装调整长度; L3预制端预留钢筋安装调整长度; L4排浆端锚固长度; t 灌浆套筒名义壁厚; d 灌浆套筒外径; D 灌浆套筒最小内径; D1灌浆套筒机械连接端螺纹的公称直径; D2灌浆套筒螺纹端与灌浆端连接处的通孔直径 注1:D不包括灌浆孔、排浆孔外侧因导向、定位等比锚固段环形突起内径偏小的尺寸。 注2:D可为非等截面。 注3:图 a)和图 e)中间虚线部分为竖向全灌浆套筒设计的中部限位挡片或挡杆。 注4:当灌浆套筒为竖向连接套筒时,套筒 L1 端不设密封圈沟槽,L

26、1 的最外侧在套筒的端面;当灌浆套筒为水平 连接套筒时,套筒 L1 设有密封圈沟槽,L1 的最外侧在密封圈沟槽的内端面位置。 图1 灌浆套筒示意图 4.2 标记 4.2.1 灌浆套筒型号由名称代号、分类代号、钢筋强度级别主参数代号、加工方式分类代号、钢筋直 径主参数代号、特征代号和更新及变型代号组成。灌浆套筒主参数应为被连接钢筋的强度级别和公称 直径。灌浆套筒型号表示如下: - 更新及变型代号;用大写英文字母顺序表示,A,B,C; 特征代号:无标注表示整体式结构,F 表示分体式结构; 钢筋直径主参数代号: 用 XX/XX 表示, 前面的 XX 表示灌浆端钢筋直径, 后面的 XX 表示非灌浆端钢

27、筋直径, 全灌浆套筒及非变径半灌浆套筒后面 的“/XX”省略; 加工方式分类代号:Z 表示铸造灌浆套筒,J 表示机械加工灌浆套筒; 钢筋强度级别主参数代号:4 表示 400MPa 及以下级,5 表示 500MPa 级; 分类代号:Q 表示全灌浆套筒,G 表示直接滚轧直螺纹半灌浆套筒,B 表 示剥肋滚轧直螺纹半灌浆套筒,D 表示镦粗直螺纹半灌浆套筒; 灌浆套筒名称代号:用 GT 表示。 4.2.2 示例 JG/T XXXXXXXXX 6 示例 1:连接标准屈服强度为 400MPa,直径 40mm 钢筋,采用铸造加工的整体式全灌浆套筒表示为:GTQ4Z-40。 示例 2:连接标准屈服强度为 500

28、MPa 钢筋,灌浆端连接直径 36mm 钢筋,非灌浆端连接直径 32mm 钢筋,采用机械加工 方式加工的剥肋滚轧直螺纹半灌浆套筒的第一次变型表示为:GTB5J-36/32A。 示例 3:连接标准屈服强度为 500MPa,直径 32mm 钢筋,采用机械加工的分体式全灌浆套筒表示为:GTQ5J-32F。 5 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全灌浆套筒中部、半灌浆套筒排浆孔位置计入最大负公差后筒体拉力最大区段的抗拉承载力和 屈服承载力的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设计抗拉承载力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5倍; b)设计屈服承载力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屈服承载力标准值。 5.1.2

29、灌浆套筒生产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灌浆套筒尺寸应根据被连接钢筋牌号、直径及套筒原材料 的力学性能,按 5.1.1 规定的设计抗拉承载力、屈服承载力计算和 5.5 规定的灌浆套筒力学性能要求确 定,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性能应符合 JGJ355 的规定。 5.1.3 灌浆套筒长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且灌浆连接端的钢筋锚固长度不宜小于 8 倍钢筋公称直径,其 锚固长度不包括钢筋安装调整长度和封浆挡圈段长度,全灌浆套筒中间轴向定位点两侧应预留钢筋安 装调整长度,预制端不宜小于 10mm,装配端不宜小于 20mm。 5.1.4 灌浆套筒封闭环剪力槽宜符合表 2 的规定,其它非封闭环剪力槽结构形式的灌浆套筒应通过灌

30、 浆接头试验确定,并满足 5.5 的规定,且灌浆套筒结构的锚固性能不应低于同等灌浆接头封闭环剪力 槽的作用。 表2 灌浆套筒封闭环剪力槽 连接钢筋直径(mm) 1220 2232 3640 剪力槽数量(个) 3 4 5 剪力槽两侧凸台轴向宽度 (mm) 2 剪力槽两侧凸台径向高度 (mm) 2 5.1.5 灌浆套筒计入负公差后的最小壁厚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3 灌浆套筒计入负公差后的最小壁厚 单位为毫米 连接钢筋公称直径 1214 1640 机械加工成型灌浆套筒 2.5 3 铸造成型灌浆套筒 3 4 5.1.6 半灌浆套筒螺纹端与灌浆端连接处的通孔直径设计不宜过大,螺纹小径与通孔直径差不应小

31、于 1mm,通孔的长度不应小于 3mm。 5.1.7 灌浆套筒最小内径与被连接钢筋的公称直径的差值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JG/T XXXXXXXXX 7 表4 灌浆套筒最小内径与被连接钢筋公称直径的差值 单位为毫米 连接钢筋公称直径 1225 2840 灌浆套筒最小内径与被连接钢 筋公称直径的差值 10 15 5.1.8 分体式全灌浆套筒和分体式半灌浆套筒的分体连接部分的力学性能和螺纹副配合应符合下列规 定: a)设计抗拉承载力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5倍; b)设计屈服承载力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屈服承载力标准值; c)螺纹副精度应符合GB/T197中H6/f6的规定。 5.

32、1.9 灌浆套筒使用时螺纹副的旋紧力矩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5 灌浆套筒螺纹副旋紧力矩值 钢筋公称直径/mm 1216 1820 2225 2832 3640 铸造灌浆套筒的螺纹副旋紧扭矩/(Nm) 80 200 260 320 360 机械加工灌浆套筒的螺纹副旋紧扭矩/(N m) 100 注:扭矩值是直螺纹连接处最小安装拧紧扭矩值。 5.2 材料性能 5.2.1 铸造灌浆套筒应符合下列规定: a)铸造灌浆套筒材料宜选用球墨铸铁; b)采用球墨铸铁制造的灌浆套筒,其材料性能、几何形状及尺寸公差应符合GB/T 1348的规定, 材料性能参数见表6。 表6 球墨铸铁灌浆套筒的材料性能 项目 材

33、料 抗拉强度Rm/MPa 断后伸长率A/% 球 化 率/% 硬度/HBW 性能 指标 QT500 500 7 85 170230 QT550 550 5 180250 QT600 600 3 190270 5.2.2 机械加工灌浆套筒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机械加工灌浆套筒原材料宜选用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合金结 构钢、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结构用无缝钢管,其力学性能及外观、尺寸应符合GB/T 699、GB/T 700、GB/T 1591、GB/T 3077、GB/T 3639、GB/T 8162、GB/T 702、GB/T 17395的规定,优质碳素 结构钢热轧和锻

34、制圆管坯应符合YB/T 5222的规定,材料性能参数见表7; b)当机械加工灌浆套筒原材料采用45号钢的冷轧精密无缝钢管时,应进行退火处理,并应符合 GB/T3639的规定,其抗拉强度不应大于800MPa,断后伸长率不宜小于14%。45号钢冷轧精密无缝钢管 的原材料应采用牌号为45号的管坯钢,并应符合YB/T 5222的规定; JG/T XXXXXXXXX 8 c)当机械加工灌浆套筒原材料采用冷压或冷轧加工工艺成型时,宜进行退火处理,并应符合GB/T 3639的规定,其抗拉强度不应大于800MPa,断后伸长率不宜小于14%,且灌浆套筒设计时不应利用经 冷加工提高强度而减少灌浆套筒横截面面积。机

35、械滚压或挤压加工的灌浆套筒材料宜选用Q345、Q390 及其它符合GB/T 8162规定的钢管材料,亦可选用符合GB/T 699规定的机械加工钢管材料; d)机械加工灌浆套筒原材料可选用经接头型式检验证明符合JGJ 355中接头性能规定的其他钢材。 表7 机加工灌浆套筒常用钢材材料性能 项目 性能指标 材料 45#圆钢 45#圆管 Q390 Q345 Q235 40Cr 屈服强度ReL/MPa 355 335 390 345 235 785 抗拉强度Rm/MPa 600 590 490 470 375 980 断后伸长率A/% 16 14 18 20 25 9 注:当屈服现象不明显时,用规定塑

36、性延伸强度 Rp.02代替。 5.3 尺寸偏差 灌浆套筒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灌浆套筒尺寸偏差 序号 项目 灌浆套筒尺寸偏差 铸造灌浆套筒 机械加工灌浆套筒 钢筋直径/mm 1020 2232 3640 1020 2232 3640 1 内、外径允许偏差/mm 0.8 1.0 1.5 0.5 0.6 0.8 2 壁厚允许偏差/mm 0.8 1.0 1.2 12.5% t或0.4较大者 取其中较大者 3 长度允许偏差/mm 2.0 1.0 4 最小内径允许偏差/mm 1.5 1.0 5 剪力槽两侧凸台顶部轴向宽度允许 偏差/mm 1.0 1.0 6 剪力槽两侧凸台径向高度允许偏差

37、/mm 1.0 1.0 7 直螺纹精度 GB/T 197中6H级 GB/T 197中6H级 5.4 外观 5.4.1 铸造灌浆套筒内外表面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夹渣、冷隔、砂眼、缩孔、裂纹等质量缺陷。 5.4.2 机械加工灌浆套筒外表面可为加工表面或无缝钢管、圆钢的自然表面,表面应无目测可见裂纹 等缺陷,端面和外表面的边棱处应无尖棱、毛刺。 5.4.3 灌浆套筒表面允许有锈斑或浮锈,不应有锈皮。 5.4.4 滚压型灌浆套筒滚压加工时,灌浆套筒内外表面不应出现微裂纹等缺陷。 JG/T XXXXXXXXX 9 5.4.5 灌浆套筒表面标记和标识应符合 4.2.1 和 8.1 的规定。 5.5 力学性

38、能 5.5.1 灌浆套筒组成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极限抗拉承载力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承载力标准值 的 1.15 倍,屈服承载力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屈服承载力的标准值。当接头拉力达到连接钢筋抗拉荷载 标准值的 1.15 倍而未发生破坏时,可停止试验。 5.5.2 灌浆套筒除应符合 5.5.1 的规定外,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变形性能尚应符合表 9 和表 10 的规定。 表9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抗拉强度 项目 强度要求 抗拉强度 接头破坏时 0 mst f1.15 stk f 注1: 0 mst f接头试件实测抗拉强度; 注2: stk f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注3:接头破坏指断于钢

39、筋、断于套筒、套筒开裂、钢筋从套筒中拔出、钢筋外露螺纹部分破坏、钢筋镦 粗过渡段破坏或套筒内螺纹部分拉脱以及其他连接组件破坏。 表10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变形性能 项目 变形性能 对中和偏置单向拉伸 残余变形/mm 10.0 0 u ( 32d ) 14.0 0 u (32d) 最大力总伸长率/% 0.6 sgt A 高应力反复拉压 残余变形/mm 3.0 20 u 大变形反复拉压 残余变形/mm 3.0 4 u且6.0 8 u 注: 0 u接头试件加载至0.6倍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并卸载后在规定标距内的残余变形; 20 u接头经高应力反复拉压20次后的残余变形; 4 u接头经大变形反复拉压

40、 4 次后的残余变形; 8 u接头经大变形反复拉压8次后的残余变形; sgt A接头试件的最大力总伸长率。 5.5.3 灌浆套筒用于有疲劳性能要求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时,其疲劳性能应符合 JGJ107 的规 定。 JG/T XXXXXXXXX 10 5.6 套筒生产 5.6.1 在制品检验 灌浆套筒在制品检验项目应至少包括外径、 内径、 长度、 壁厚、 轴向定位点位置和螺纹尺寸及精度。 5.6.2 可追溯性 灌浆套筒生产可追溯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a)灌浆套筒外表面标志应符合8.1.1的规定; b)灌浆套筒外表面应有清晰可见的可追溯性原材料批次、铸造生产炉号及灌浆套筒生产批号等信 息,并应与原

41、材料检验报告、发货单或出库凭单、产品检验记录、产品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等记录 相对应。相关记录保存不应少于3年。 6 试验方法 6.1 材料 6.1.1 力学性能 6.1.1.1 取样与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铸造灌浆套筒材料性能取样应采用单铸试块的方式,试样制备应符合 GB/T 1348 的规定; b) 采用机械加工工艺的灌浆套筒材料性能取样应通过原材料的方式,取样位置和试样制备应符合 GB/T 2975 的规定。 6.1.1.2 试验方法 灌浆套筒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按 GB/T 228.1 的规定进行。 6.1.2 球化率 6.1.2.1 取样与试样制备 铸造灌浆套筒宜采用本

42、体试样,从灌浆套筒中间位置取垂直套筒轴线的环状横截面试样,试样制 备应符合GB/T 13298的规定。 6.1.2.2 试验方法 按照 GB/T9441 的规定进行,测量 3 个球化差的视场,取平均值。 6.1.3 硬度 6.1.3.1 取样与试样制备 铸造灌浆套筒取样宜采用本体试样,亦可采用同等条件下单铸试块的方式。 6.1.3.2 试验方法 采用直径为2.5mm的硬质合金球,试验力为1.839kN,取3点,试验方法应按GB/T 231.1的规定进行。 6.1.4 外观和尺寸 JG/T XXXXXXXXX 11 灌浆套筒材料外观检验可采用目测方法,尺寸检验应采用游标卡尺或专用量具。 6.2

43、灌浆套筒 6.2.1 外形和尺寸 6.2.1.1 灌浆套筒外观检验可采用目测。外径、壁厚、长度、凸起内径检验应采用游标卡尺或专用量 具,卡尺精度不应低于 0.02mm;灌浆套筒外径应在同一截面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测量,取其平均值; 壁厚的测量可在同一截面相互垂直两方向测量套筒内径,取其平均值,通过外径、内径尺寸计算出壁 厚。当灌浆套筒为不等壁厚结构时,应按产品设计图测量其拉伸力最大处,并记为套筒壁厚值。对于 外径为光滑表面的套筒,可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测量厚度值。 6.2.1.2 内螺纹中径应使用螺纹塞规检验,外螺纹中径应使用螺纹环规检验,内螺纹小径和外螺纹大 径可用光规或游标卡尺测量。 6.2.1

44、.3 灌浆连接段凹槽大孔应用内卡规检验,卡规精度不应低于 0.02mm。 6.2.1.4 剪力槽数量可采用目测。剪力槽宽度和凸台轴向宽度、径向高度应采用游标卡尺或专用量具 检验,宜可采用纵向截面剖切后测量。 6.2.1.5 全灌浆套筒的轴向定位点深度应用钢板尺、卡尺或专用量具检验。 6.2.2 力学性能 6.2.2.1 灌浆套筒的力学性能试验,将灌浆套筒、母材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标准值 1.15 倍的钢筋、实 际承载力不小于被连接钢筋受拉承载力标准值1.20倍的高强度工具杆和符合JGJ355型式检验要求的灌 浆料, 灌浆端按照 JGJ355 规定的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型式检验试件制作方法, 非灌浆端

45、按照 JGJ107 规定 的直螺纹接头制作方法,制成对中接头试件 3 个,按照 JGJ107 规定的单向拉伸加载制度试验,记录每 个灌浆接头试件的屈服强度值、极限抗拉强度值、残余变形值和最大力伸长率。 6.2.2.2 灌浆套筒型式检验的力学性能试验,将灌浆套筒、母材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标准值1.15倍的钢 筋、 符合JGJ355型式检验要求的灌浆料, 灌浆端按照JGJ355规定的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型式检验试件制作 方法,非灌浆端按照JGJ107规定的直螺纹接头制作方法,制成套筒灌浆连接接头试件,制作数量、试验 方法应按照JGJ355规定的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型式检验方法进行。 6.2.2.3 灌浆套筒

46、的疲劳性能试验,将灌浆套筒、母材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标准值1.15倍的钢筋、符合 JGJ355型式检验要求的灌浆料, 灌浆端按照JGJ355规定的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型式检验试件制作方法, 非 灌浆端按照JGJ107规定的直螺纹接头制作方法,制成套筒灌浆连接接头试件,制作数量、试验方法应按 照JGJ107规定的接头疲劳检验方法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原材料检验 灌浆套筒原材料检验应在灌浆套筒批量加工前进行。 7.1.1 检验项目 灌浆套筒原材料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灌浆套筒原材料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判定依据 检验方法 机械加工灌浆套筒 铸造灌浆套筒 JG/T XXXXXX

47、XXX 12 1 材料力学性能 5.2.1、5.2.2 6.1.1 2 球化率 5.2.1 6.1.2 3 硬度 5.2.1 6.1.3 4 材料外观、尺寸 5.2.1、5.2.2 6.1.4 7.1.2 组批规则 材料性能试验应以同钢号、同规格、同炉(批)号的材料为一验收批。 7.1.3 取样 力学性能、球化率、硬度以及外观和尺寸检验每验收批应分别抽取 3 个试样,且每个试样应取自不 同根材料上。 7.1.4 判定规则 按 7.1.1 规定的检验项目检验,若 3 个试样均合格,则该批材料应判定为合格;若有 1 个试样不合 格,应加倍抽样复检,复检全部合格时,仍可判定该批材料合格;若复检中仍有 1 个试样不合格,则 该批材料应判定为不合格。 7.2 灌浆套筒检验 7.2.1 检验分类 灌浆套筒检验应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2 出厂检验 7.2.2.1 检验项目 灌浆套筒出厂检验项目应包括灌浆套筒外观、标记、外形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行业标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