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及停车场159000.0059000.00绿化景观工程141000.0041000.00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人民币300000.00万元,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资金30000.00万元,引进战投资金7000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200000.00万元。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从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建设工期共计2年。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山东X X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新能源电池研发、制造、销售的高新企业,。公司坚持“科技领先,管理高效”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快企业科技开发步伐,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公司拥有一支作业技术纯熟、诚实敬业、年富力强、精干高效的
2、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队伍,公司产品技术及质量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司着重对机械密封圈生产系列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进行研发,不断提高产品生产技术,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和研究力量,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颇具规模的机械密封圈生产研发与制造基地。1.3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4.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6. 中国制造2025;7.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8. 节能与
3、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9. 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10.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11. 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12. 现代财务会计;13. 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14. 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15. 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 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
4、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注重环境保护,设计中注重建设垃圾处理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行业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经营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
5、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一主要指标1总用地面积亩500.002总建筑面积287025.003达产年设计产能万Ah/年85000.004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300000.004.1建筑工程费用万元72895.004.2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156887.504.3土地费用万元15000.004.4其他费用万元1884.334.5预备费用万元8633.174.6建设期利息万元14700.004.6铺底流动资金万元30000.00二主要数据1达产年年产值万元765000.002年均销售收入万元563318.183年平均利润总
6、额万元75908.594年均净利润万元56931.445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2185.056年均增值税万元18208.757年均所得税万元18977.158项目定员人15009建设期年2三主要评价指标1项目投资利润率%25.30%2项目投资利税率%32.10%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2.13%4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7.22%5税后财务净现值(ic=8%)万元273,993.886税前财务净现值(ic=8%)万元392,374.36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6.358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5.729盈亏平衡点%34.23%机械密封圈生产新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
7、必要性2.1项目提出背景(可根据具体项目变更详细贴合的行业数据)随着节能减排、政府补贴等政策和需求的推动,当前中国市场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基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建设工业强国的考虑,本产业未来仍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对象。我国产业快速发展,正由市场导入期向快速增长期转变,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经过 10 余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我国在此行业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生产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设计制造,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了产业化基础。机械密封圈生产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内机械密封圈生产产业的有力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8、四部委发布的促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对加快提升我国汽车机械密封圈生产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明确了下一步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线。在此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有良好的光、电、热、力性能,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也将释放纯电动汽车更大的潜力。推广和普及,行业内专家对本项目技术寄予很高的期望,成为了企业及研究机构研发的重点。综上,项目方即是在结合我国机械密封圈生产产业发展前景较好、项目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国家产业政策利好以及当前项目公司及项目实施地具备多方资源优势,并且积极响应我国发展新能源强国号召的情况下,提出的本次“机械密封圈生
9、产新建项目”。项目以机械密封圈生产产业模块为基础,为纯新产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提高行业能力。本次建设项目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建设新能源强国的战略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加快补短板、创品牌,项目技术领先优势较强,可以说项目实施将有效提升我国机械密封圈生产制造技术,还将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品国际竞争能力,促进我国机械密封圈生产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恰合时宜且意义重大,项目建设具备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实施将为项目方带来较为可观的
10、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2.1符合中国制造2025 “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其中特别提出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稳定中央技术改造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贴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能源产品制造业是国家实施新能源制造强国战
11、略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因此,项目实施符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部署。2.2.2促进技术进步及快速发展的需要未来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是必然趋势,考虑到未来全球能源,特别是石油等化石能源日益紧缺,未来其可能更多用于军工等关键领域而非民用领域,使用成本也更加高昂,这些都使新能源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而要让全球能源使用实现更经济、更环保的转型,最终都离不开储能技术的突破,未来人类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储能技术的突破。当前在全球倡导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时代背景下,开发能量密度更高、循环寿命更长、系统成本更低、安全性能更好的储能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研究支持计划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可再生能源产业、电动汽车产业和能源互联
12、网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储能产业有望呈爆发性增长态势;随着可再生能源电力储存成本持续降低,储能系统应用规模和技术成本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新阶段。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是未来新能源是否可以真正替代传统能源体系的重要指标,新型的能源体系,特别是机械密封圈生产和超级电容器是目前最重要的车辆清洁储能装置,其核心是性能优异的储能材料。现今新能源车辆正处于铅酸电池和传统锂电池发展均遇瓶颈的攻坚阶段,各种碳质材料,特别是石墨烯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和超大的比表面积等,成为重要的储能材料和储能体系的电极材料。石墨烯材料具有极佳的电化学储能特性,除了超快速充放电,它还可以循环充电5万次以上,有望I C S
13、P 5 9 SL 中华人 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 L 3 1 4 - 2 0 0 4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 D e s i g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r o ll e r c o m p a c t e d c o n c r e t e d a ms 2 0 0 4 - 1 2 - 0 8 发布 2 0 0 5 - 0 2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 S L 3 1 4 -2 0 0 4的通知 水国科 仁 2 0 0 4 5 9 2 号 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
14、利 ( 水务)厅 ( 局) ,各 计划单列市水利 ( 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经审查, 批准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 为水利行业标准, 并 予发布。 标准编号为S L 3 1 4 -2 0 0 4 , 本标准自2 0 0 5 年 2 月 1日起实施。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00四年十二月八 日 前言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局科 2 0 0 1 1 1 号文 关于下达 2 0 0 1 年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制定、修订项目 计划及主编单位的通知 以及 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 S L 1 - 2 0 0 2 ) , 在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导则( D L
15、 / T 5 0 0 5 -9 2 )( 以下简 称原导则) 的基础上, 吸收国内外近 1 0 年来碾压混凝土坝的工程 建设经验和科研成果,对原导则进行了修改、 补充,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 9章7 3 条,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碾压混凝土坝的枢纽布置; 碾压混凝土坝的体型设计、坝体稳定及应力分析内容和 方法 ; 碾压混凝土坝的分缝、防渗、廊道、止水及排水等构造 设计 ; 碾压混凝土材料和坝体混凝土分区;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控制设计方法及温控措施; 安全监测设计原则、监测项目及监测设施布置。 本标准对原导则修改、补充的主要内容包括: 增加了引用标准; 增加了术语; 增加了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高坝尚
16、宜进行有限元计算的 内容 ; 明确将二级配碾压混凝土作为大坝优先采用的防渗方 式,明确了其最小允许抗渗等级及有效厚度; 修订了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横缝或诱导缝设置的原则; 增加了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横缝或诱导缝止水的设计 要求; 修订了外部及内部碾压混凝土中掺合料的最大掺量; 增加了变态混凝土应用的内容; 修订了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基础允许温差的设计原则; 增加了防止坝体产生裂缝的措施; 增加了碾压混凝土拱坝的设计内容,包括拱坝体型、拱 坝应力分析方法、分缝结构及灌浆体系等; 将原 “ 观测设计”改为 “ 安全监测设计” ; 规定了工程监 测范围,修订了安全监测设计遵循的原则;细化了主要监测项目 的布置要
17、求。 本标准的强制性条文有1 . 0 . 2 , 4 . 0 . 2 , 4 . 0 . 4 , 7 . 0 . 6 , 8 . 0 . 1 第 1 款、8 . 0 . 5 第1 款,以黑体字标识。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主编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盆勤俭李启雄柏宝忠毛影秋 陈在敏留兴顺郭金根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沈凤生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曹征齐 目次 1 总则 ” 1 2 术语 3 3 枢纽布置 4 4 坝体设
18、计 5 5 坝体构造 , 7 6 碾压混凝土材料和坝体混凝土分区 9 7 温度控制及坝体防裂 “ 1 1 8 安全监测设计 1 3 标准用词说明 1 5 条文说明 1 6 1 总则 1 . 0 . 1 为适应碾压混凝土坝建设发展的需要, 规范碾压混凝土坝 设计要求,使工程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质 量可靠,制定本标准 1 . 0 . 2 碾压混凝土坝的级别, 应符合 防洪标准( G B 5 0 2 0 1 - 94)和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 L 2 5 2 -2 0 0 0 )的 规定。 1 . 0 . 3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岩基上的 1 级、2 级、3 级
19、碾 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4级、 5 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可参照使 用。 坝高大于 2 0 0 m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应作专门研究。 本标 准也适用于碾压混凝土拱坝设计。 1 . 0 . 4 碾压混凝土坝按其坝高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坝高在 3 0 m以下为低坝,坝高在 3 0 -7 0 m为中坝,坝高在 7 0 m以上为 高坝 。 1 . 0 . 5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应收集并掌握建坝地区的气象、水文、 泥沙、地形、地质、地震、建筑材料、生态环境等基本资料,研 究施工和运用条件。 1 . 0 . 6 下列标准为本标准中引用的主要标准。 标准出版时所示版 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
20、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 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 防洪标准( G B 5 0 2 0 1 -9 4 )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S L 4 8 -9 4 )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 L / T 1 9 1 -9 6 )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S L 2 0 3 -9 7 )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S 1 . 2 1 1 - - - 9 8 ) (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 L 2 5 2 -2 0 0 0 )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 S L 2 8 2 -2 0 0 3 )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S L 3 1 9 -2 0 0 5 )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
21、计规范( 试行)( S D J 2 0 -7 8 )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D L / T 5 1 1 2 -2 0 0 0 ) 1 . 0 . 7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 . 0 . 1 碾压混凝土r o l l e r c o m p a c t e d c o n c r e t e 指将干硬性的混凝土拌和料分薄层摊铺并经振动碾压密实的 混凝土 。 2 . 0 . 2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r o ll e r c o m p a c t e d c o n c r e t e g r a v i t y d a m 指用碾压混凝
22、土筑成的实体重力坝。 2 . 0 . 3 碾压混凝土拱坝r o l le r c o m p a c t e d c o n c r e t e a r c h d a m 指用碾压混凝土筑成的拱坝。 2 . 0 . 4 掺合料m i n e r a l a d m i x t u r e 指为改善混凝土性能、减少水泥用量而掺入混凝土中的活性 或非活性矿物质材料。 2 . 0 . 5 碾压层面r o l l e r c o mp a c t e d c o n c r e t e l a y e r s u r f a c e 指连续上升铺筑的碾压混凝土表面。 2 . 0 . 碾压缝面r o
23、l l e r c o m p a c t e d c o n c r e t e l i f t j o i n t 指经间歇后必须经过处理的碾压混凝土层面。 2 . 0 . 7 变态混凝土g r o u t e n r i c h e d v i b r a t e d r o l l e r c o m p a c t e d c on cr et e 指在已摊铺的碾压混凝土拌和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灰浆后 振捣密实的混凝土。 3 枢纽布置 3 . 0 . 1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应 研究以下因素: 1 坝址区的地形、 地质、 水文、 气象条件和建筑材料的来源 及适应性。 2 结合工程任务,
24、合理安排泄水、发电、 灌溉、 供水及航运 等建筑物的布置。 3 坝体的规模、结构布置型式和主要尺寸。 4 坝体稳定、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5 碾压混凝土筑坝的施工条件。 6 坝体快速施工、缩短工期、节约水泥和简化温度控制措 施等。 3 . 0 . 2 碾压混凝土坝的枢纽布置宜为扩大碾压混凝土的使用范 围及快速施工创造条件;大坝中采用碾压混凝土的部位宜相对 集中。 狭谷河段碾压混凝土坝的枢纽布置宜采用引水式或地下厂 房。若采用坝后式厂房时,应研究引 ( 输)水管道布置,方便碾 压混凝土施工 洪水流量较大、 河道宽阔而采用河床式厂房的枢纽布置中, 碾 压混凝土宜应用于非溢流坝段及坝顶溢流坝段
25、。 碾压混凝土坝上布置泄水建筑物时,宜优先采用开敞式溢流 孔或溢流表孔。 3 . 0 . 3 枢纽的施工导流宜采用隧洞、 明渠或利用碾压混凝土坝的 缺口等导流方式。 当需在碾压混凝土坝段内设置施工导流底孔时, 应研究后期封堵的施工措施。 4 坝体设计 4 . 0 . 1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体型断面设计宜简化, 便于施工, 坝 顶最小宽度宜不小于 5 m, 上游坝坡宜采用铅直面, 下游坝坡可按 常态混凝土重力坝的断面进行优选。 4 . 0 . 2 作用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的荷载及其组合、 坝体抗滑稳 定和应力的计算方法及其控制标准应符合S L 3 1 9 -2 0 0 5 的有关 规定 。 4
26、. 0 . 3 高坝的碾压混凝土重度应根据料源、 配合比、 施工条件等 由试验确定,中坝、低坝可根据类似工程的参数选用。 4 . 0 . 4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体抗滑稳定分析应包括沿坝墓面、 碾 压层 ( 缝)面和墓础深层滑动面的抗滑稳定。必要时,应分析斜 坡坝段的整体稳定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碾压层 ( 缝)面的抗滑稳 定计算应采用抗剪断公式, 其安全系 数应符合S L 3 1 9 -2 0 0 5 中沿 坝基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有关规定。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体的碾压层 ( 缝)面的计算参数,高坝 应根据层 ( 缝) 面的施工条件及处理措施进行试验测定; 中坝、 低 坝若无条件进行试验时,其计算参
27、数可参照类似工程选用。 4 . 0 . 5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应力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设计时可 根据工程规模和大坝的具体情况, 分析以下内容的全部或部分, 或 另加其他内容: 1 坝体选定截面上的应力 ( 包括坝基面、 折坡处截面及其他 需要计算的截面) 。高坝应重视其碾压层 ( 缝)面的剪应力。 2 坝体廊道、孔洞、管道等坝体削弱部位的局部应力。 3 坝体上闸墩、导墙等部位的应力。 4 地质条件复杂时坝基内部的应力。 4 . 0 . 6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除按材料力学法计算应力外, 高坝尚宜 采用有限元法进行计算。修建在复杂地基上的中坝,必要时可采 5 用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当不宜作为平面问题
28、分析时,可采用三维 有限元法或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应力分析。 4 . 0 . 7 作用在碾压混凝土拱坝上的荷载及其组合、 坝体应力和拱 座稳定的计算方法及其控制标准应符合S L 2 8 2 -2 0 0 3 的有关 规定 。 4 . 0 . 8 碾压混凝土拱坝在拱坝 体型、 拱坝结构设计上宜简化, 并 适应碾压混凝土的快速施工;应研究施工期碾压混凝土水化热温 升对拱坝的不利影响; 拱坝应力分析除采用拱梁分载法计算外, 高 坝、中坝还宜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 4 . 0 . , 布置在碾压混凝土坝上的泄水建筑物设计,应符合 S L 3 1 9 -2 0 0 5 及 S L 2 8 2 -2 0 0
29、 3的有关规定。 4 . 0 . 1 0 采用常态混凝土或变态混凝土的部位,如闸墩、溢流面 及坝内孔洞周边等, 需配置钢筋时, 应 符合S L / T 1 9 1 -9 6 和S D J 2 0 -7 8 的有关规定。 4 . 0 . 1 1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及碾压混凝土拱坝的坝基处理设计应 分别符合S L 3 1 9 -2 0 0 5 及 S L 2 8 2 -2 0 0 3 的有关规定口 5 坝体构造 5 . 0 . 1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不宜 设置纵缝, 根据工程的 具体条件和 需要设置横缝或诱导缝。横缝或诱导缝间距应根据坝基地形地质 条件、坝体布置、坝体断面尺寸、温度应力、施工强度等因素
30、综 合比 较确定, 其间 距宜为2 0 -3 0 m. 5 . 0 . 2 碾压混凝土拱坝设计应研究拱坝横缝或诱导缝的分缝位 置、分缝结构及灌浆体系。 5 . 0 . 3 碾压混凝土坝的基础灌浆、 排水、 检查、 安全监测及交通 等廊道宜予合并;低坝可设置 1 条,中坝、高坝可设置 1 一3 条。 廊道的断面应满足施工、运行、安全监测和检修等要求。 5 . 0 . 4 廊道可采用变态混凝土、 常态混凝土或混凝土预制构件等 形成 5 . 05 碾压混凝土坝的上游面应设防渗层。 防渗层宜优先采用二 级配碾压混凝土,其抗渗等级的最小允许值为: -H1 5 0 m时, 应进行专门试验论证。 注:H 为
31、水头,m, 二级配碾压混凝土防渗层的有效厚度, 宜为坝面水头的 1 / 3 0 一1 / 1 5 ,但最小厚度应满足施工要求。 二级配碾压混凝土防渗层上游表面采用变态混凝土时,变态 混凝土的厚度宜为 3 0 -5 0 c m,最大厚度宜不大于 1 0 0 c m e 5 . 0 . 6 采用沥青材料、 合成橡胶及复合土工膜等作为上游坝面防 渗层时,其厚度及技术要求应根据材料的抗渗性、耐久性及变形 性能通过试验研究确定。采用常态混凝土作为碾压混凝土坝的防 渗层时,其厚度和抗渗等级应满足坝体防渗要求。 5 . 0 . 7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横缝或诱导缝的上游面、 溢流面、 下游 面最高尾水位以下及坝
32、内廊道和孔洞穿过横缝或诱导缝处的四周 等部位应布置止水设施。 5 . 0 . 8 坝体横缝或诱导缝内止水设施及材料应根据工作水头、 气 候条件、所在部位和便于施工等因素确定;采用二级配碾压混凝 土或常态混凝土作为上游防渗层时, 止水设施应置于防渗层内; 采 用沥青材料、合成橡胶及复合土工膜等材料作为上游坝面防渗层 时,应结合防渗布置设置止水设施。坝体横缝或诱导缝内不宜设 沥青井。 5 . 0 . 9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高坝横缝或诱导缝上游面附近的止水 应采用两道厚 1 . 0 -1 . 6 m m的止水铜片。中坝、低坝的横缝或诱 导缝止水可适当简化,但中坝横缝或诱导缝上游面的第一道止水 片应为铜
33、片。止水铜片每一侧埋入混凝土 内的长度可为 2 0 - 2 5 c m . 5 . 0 . 1 0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内竖向排水孔应设在上游防渗层下 游侧, 可采用钻孔、 埋设透水管或拔管等方法形成, 孔距为2 -3 m. 钻孔的孔径宜为 7 6 -1 0 2 m m ,透水管或拔管 的孔径宜为 1 5 2 0 c m 5 . 0 . 1 1 根据坝的重要性、结构布置、运行条件和地质条件等因 素,可在大坝基础设置排水廊道。 5 . 0 . 1 2 下游坝面应根据下游水位变幅等情况,视工程的具体条 件采取防渗措施。 6 碾压混凝土材料和坝体混凝土分区 6 . 0 . 1 碾压混凝土所用的水泥、
34、骨料、 活性掺合料、 外加剂和拌 和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胶凝材料中掺合料所占 的重量比, 在外部碾压混凝土中不宜超过总胶凝材料的5 5 %, 在 内部碾压混凝土中不宜超过总胶凝材料的 6 5 0 0 6 . 0 . 2 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由试验确定, 碾压混凝土的总胶凝 材料用量宜不低于1 3 o k g / m ; 水泥用量应根据大坝级别、 坝高并 通过试验研究确定;水胶比宜小于 0 . 7 0 。有抗侵蚀性要求时, 水 泥中C 3 A含量宜低于 5 %,水胶比宜小于 。 . 4 5 ,并应进行试验 论证 。 6 . 0 . 3 碾压 混凝土中宜掺用满足可碾性、 缓凝性和耐久
35、性要求的 缓凝减水剂、引气剂等外加剂,外加剂的品质及掺量应通过试验 确 定 6 . 0 . 4 碾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宜采用 1 8 0 d ( 或 g o d )龄期抗压 强度 。 注:碾压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指设计龄期1 8 0 d( 或9 0 d ) , 1 5 c mX1 5 c mX 1 5 c m立方体的强度,保证率采用 8 0 %. 6 . 0 . 5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条件下的混凝土性 能,应符合S L 3 1 9 -2 0 0 5 及 S L 2 1 1 -9 8的有关规定。 6 . 0 . 6 坝体内部碾压混凝土宜采用一种标号, 高坝可按高程或部 位采用不同的标号。
36、 6 . 0 . 7 坝体碾压混凝土的分区宽度, 应根据坝体受力状态、 构造 要求和施工条件确定。 6 . 0 . 8 坝体不同分区的碾压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宜采用同一 品种 。 6 . 0 . , 坝体混凝土的密度、强度、抗渗、抗冻、抗侵蚀、热学、 抗裂等性能参数, 应视坝高和运行条件进行全部或部分试验确定。 6 . 0 . 1 0 碾压混凝土坝基础垫层在河床部位宜采用常态 混凝土, 在岸坡部位宜采用变态混凝土,其厚度宜不大于 l mo 6 . 0 - 1 1 坝体难以碾压的部位,可采用变态混凝土 变态混凝土 的强度、抗渗、抗冻、抗裂及热学等性能应分别满足相应部位要 求,高坝的变态混经土配合比
37、或加浆量宜通过试验研究确定。 7 温度控制及坝体防裂 7 . 0 . 1 碾压混凝土重力 坝的高坝、中坝应进行坝体温度控制设 计,提出温度控制标准及防止裂缝的措施。高坝、中坝的温度控 制设计方法可参照S L 3 1 9 -2 0 0 5 的规定执行, 高坝尚宜采用有限 元法对坝体温度场、温度应力进行分析。低坝可参照类似工程经 验,提出坝体温度控制要求及防止裂缝的措施。 7 . 0 . 2 碾压混凝土拱坝的高坝、 中坝应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坝 体温度控制分析,提出温度控制标准及防止裂缝的措施。 7 . 0 . 3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控制设计 , 应收集坝址区年平均气温和 变幅、多年月平均气温、旬平
38、均气温、气温骤降的变幅和历时及 相应的频率、 河流水温、 坝基地温以及类似工程水库水温等资料。 7 . 0 . 4 碾压混凝土高坝、 中坝应进行碾压混凝土力学性能、 热学 性能、 变形性能 ( 极限拉伸、自生体积变形、 干缩)的试验研究, 高坝还宜进行徐变试验研究。 7 . 0 . 5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控制设计应研究基础容许温差、 内外温 差、上下层新老混凝土温差和坝内最高温度,并应重视遇寒潮及 冬季的保温设计。 7 . 0 . 6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高坝、 中坝的墓础容许温差应根据坝址 区的气候条件、 碾压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热学性能及变形性能、 浇 筑块的高长比、墓岩变形模t等因素 ,通过温度
39、控制设计确定。 以下各情况的墓础容许温差应进行专门论证确定: 1 在墓础约束范围内长期间歇或过水的浇筑块。 2 墓岩变形模11与混凝土弹性模f相差较大。 3 墓础回填混凝土、混凝土塞及陡坡坝段。 ,0 . , 应根据气候条件等因素, 提出坝体内外温差或坝内最高温 度的控制标准。 7 . 0 . 8 在不影响碾压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前提下, 应采取下列 11 措施降低水泥用量,减少发热量: 1 合理确定掺合料的 掺量。 2 采用发热量较低的水泥。 3 使用高效减水剂。 7 . 0, 应采用合适的碾压混凝土原材料,改善碾压混凝土性能, 提高碾压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温度控制设计应提出碾压混凝土的 抗裂
40、性能指标。 7 . 0 . 1 0 碾压混凝土坝的碾压层厚、升程高度及碾压方式,应根 据工程特点、温度控制、施工条件、气候条件和施工进度安排等 确定。碾压升程的间歇期宜由温控计算研究确定。 7 . 0 . 1 1 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进度,宜利用低温季节的有利时段 浇筑碾压混凝土。 7 . 0 . 1 2 必要时,可采取下列 温度控制措施: 1 在粗骨料堆上洒水、喷雾、料堆加高、地垅取料、加设 凉棚。 2 用冷却水或加片冰拌和碾压混凝土。 3 仓面喷雾或流水养护。 4 骨料预冷。 5 在碾压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防止热量倒灌。 6 埋设冷却水管。 7 . 0 . 1 3 坝基常态混凝土垫层, 在浇筑后
41、不宜长期间歇。 7 . 0 . 1 4 应合理布置、 简化坝体细部结构。在碾压混凝土铺筑方 式上宜优先采用连续均匀上升, 不宜在基础约束范围内长期间歇。 根据结构物布置和受力情况,对重要部位及易产生裂缝的部位应 适当布置限裂钢筋。 7 . 0 . 1 5 碾压混凝土坝应根据坝址的气候条件及施工情况进行坝 面、仓面及侧面的保温和保湿养护。通过保温设计,选定保温材 料,确定保温时间。对孔口、廊道等通风部位应及时封闭。严寒 及寒冷地区应重视冬季的表面保温。 8 安 全 监 测 设 计 8 . 0 . 1 碾压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设计应根据大坝级别、 坝高、 结构 型式与特点、地形和地质条件,设置必要的监
42、测设施。安全监测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分别监视大坝在施工期、蓄水翔 拜 B i g 行期的工作状态和安全。 2 指导施工,验证设计。 3 积累科学研究资料。 8 . 0 . 2 碾压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设计除应符合 S L 3 1 9 -2 0 0 5 , S L 2 8 2 -2 0 0 3 的有关规定及其他与安全监测有关的标准外,还应结 合碾压混凝土坝的特点提出安全监测补充要求。 8 . 0 . 3 碾压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范围, 包括坝体、 坝基以及对大坝 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近坝区岸坡和其他与大坝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建 筑物和设备。 8 . 0 . 4 安全监测设计原则: 1 监测项目和测点布设应针
43、对碾压混凝土坝的特点, 准确反 映大坝的工作性态,突出重点,做到少而精。 2 监测断面应选择地质条件复杂或具有代表性的部位。 3 监测项 目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设计计算及模型试验成 果、温度控制等方面的要求确定。 4 监测项目应统筹安排, 配合布置, 重点部位的监测项目应 能相互校核。 5 应选择性能稳定可靠, 且适宜于在潮湿恶劣的环境中长期 工作的监测仪器和设备, 仪器的量程和精度应满足工程监测要求, 采用的 监测方法应技术成熟, 便于操作。 6 1 级、2 级碾压混凝土坝宜设置具有数据采集、数据管理 和实时安全监测功能的监测自动化系统。3 级碾压混凝土坝必要 时可设置监测自动化系统。采用监
44、测 自动化系统的同时,应具备 1 3 人工测读条件。 8 . 0 . 5 安全监测设计要求: 1 应重视施工期及首次蓄水期的安全监测工作, 及时取得主 要监测项目的墓准值。 2 应为监测作业及监测设施提供良好的交通、照明、防潮、 防寒及保安等条件。 3 应排除或减少影响监测成果的因素, 监测仪器及电缆应有 必要的保护措施。 8 . o . 碾压混凝土坝的补充监测项目及布置要求: 1 坝体渗透压力监测, 宜在监测断面的上游防渗层内及防渗 层与内部碾压混凝土界面附近埋设渗压计,同一高程截面宜布置 1 -2只。在监测断面的坝内排水孔后, 宜在具有代表性的碾压层 ( 缝)面沿上游、下游方向布置渗压计,
45、同一高程截面宜布置 l - 3只。 2 坝体温度监测, 宜在监测断面上按网格布置温度测点。 监 测断面宜不少于 2 个。在靠近坝体表面、长间歇期缝面和孔洞周 围 等温度变化剧烈部位宜适当增设温度测点 3 坝体应力、 应变监测, 宜根据坝体应力分析及研究成果并 结合坝体混凝土分区、碾压混凝土分层铺设的特点,反映出坝体 主要部位的应力状态。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监测坝段上,根据 坝高可选 1 一3 个水平监测截面, 最下部的一个截面宜在距坝基面 5 m以上的碾压混凝土铺筑层内。 测点沿坝段中心线布置, 同一水 平截面内沿上下游方向宜不少于 3 个测点。 4 接缝和裂缝监测,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陡坡坝段
46、沿混凝土与 基岩接触面、 碾压混凝土拱坝横缝或诱导缝缝面宜埋设测缝计。 可 能产生危害 性裂缝的部位及裂缝可能扩展处宜布置裂缝计 8 . 0 . 7 有关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 挠度、 倾斜 、 扬压力、 渗漏量、 绕坝渗流、 水位、 库水温、 水力学观测、 局部结构的应力应变、 地 震反应等安全监 测布置, 应符合S L 3 1 9 -2 0 0 5 , S L 2 8 2 -2 0 0 3 及 其他与安全监测有关标准的规定。 1 4 标 准用 词 说明 执行本标准时,标准用词应遵守下表规定。 标 准 用 词 说 明 标准用 词 在特 殊情 况下的等 效表 述 要求严 格程度 应有 必要 、
47、 要 求、要 、只有才允 许 要求 不应不允 许 、不许可 、不要 宜推荐 、建议 推荐 不宜不推 荐、不 建议 可允许 、许可 、准许 允许 不必不需 要、不 要求 I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 S L 3 1 4 - 2 0 0 4 条文说明 目次 总则 1 8 枢纽布置 2 0 坝体设计 2 4 坝体构造 一3 1 碾压混凝土材料和坝体混凝土分区 3 6 温度控制及坝体防裂 二4 1 安全监测设计 4 8 1 总则 1 . 0 . 1 本条阐明了编制本标准的目的。我国自1 9 8 6 年建成了第 一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坑口坝以来,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得 到了迅速的发
48、展,并于 1 9 9 2 年发布了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导则 ( D L / T 5 0 0 5 -9 2 ) , 该导则在指导 及促进我国碾压混凝土 坝设计 和施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近 1 0年来, 我国又相继建成了一批碾 压混凝土大坝,如普定、江埂、汾河二库、棉花滩、大朝山、高 坝洲、 沙牌、 龙首等,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 过工程实践及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许多实用价值很高的 成果,为编制本标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 0 . 3 本条阐明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主要根据我国已建碾 压混凝土大坝的工程经验及科研成果编制,适用于 1 级、2 级、3 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目前已完建的坝高超过 2 0 0 m的碾压 混凝土重力坝在国内外还没有先例,国外最高的碾压混凝土重力 坝是哥伦比亚的米埃尔一号 ( Mie l 工 )坝, 坝高1 8 8 m,我国目前 最高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龙滩大坝, 最终坝高2 1 6 . 5 m, 虽然龙 滩工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依托 “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 目已 取得了大量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