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女大学生就业公平问题研究 5.4 GS 10000.doc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4180810 上传时间:2021-07-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大学生就业公平问题研究 5.4 GS 1000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女大学生就业公平问题研究 5.4 GS 1000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女大学生就业公平问题研究 5.4 GS 1000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女大学生就业公平问题研究 5.4 GS 1000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女大学生就业公平问题研究 5.4 GS 1000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孙中山在哪一刊物中又进行了阐发,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答案 一、1.A 2.D 3.A 4.A二、(1)中国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派(2)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3)满族统治者,即清朝统治。(4)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5)三民主义(6)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7)民报,民族、民权、民生。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第8课辛亥革命达标试题B卷一、填空题。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革命团体是 。 2、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 。 3、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 、 三大主义,合称为“ ”,它是 的指导思想。4、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 。地点是在 。二、

2、简答题。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案 一、1、兴中会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3、民族 民权 民生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4、1912 南京 二、略。第8课辛亥革命达标试题C卷一、填空题。1、兴中会成立的时间是 ,地点是 ,创立者是 。2、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3、 年,是旧历的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它推翻了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 ,使 深入人心。4、辛亥革命的果实被 窃取,他建立起 的统治。二、简答题。辛亥革命的结果怎么样?它的伟大功绩有哪些?答案一、1、1894 檀香山 孙中山 2、民报 3、1911 清朝的统治 封建帝制

3、民主 共和 4、袁世凯 北洋军阀二、略。第9课新文化运动达标试题A卷一、选择题。1、北洋军阀时期推行尊孔复古,其实质就是( ) A反对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 B维护封建正统思想C将西方思想中国化 D推崇中华传统文化,抵制西学影响2、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运动 B青年学生追求民主、科学的运动 C学习西方的文化运动 D思想领域里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3、新文化运动实际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可以从下列哪项中反映出来( ) 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新文学4、之所以说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 ) A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B创办新青年杂志C发表文学

4、革命论 D创办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二、材料分析题:材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请回答:(1)引文摘自谁写的什么作品?(2)作者当进在参与什么运动?与他同时参与此运动的主人还有哪些人?(3)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斗争锋芒指向什么?(4)简要说出这场运动的性质。 答案一、1、B 2、D 3、A 4、D二、(1)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2)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进一步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3)民主 科学

5、封建礼教(4)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第9课新文化运动达标试题B卷一、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魏源写成海国图志 B严复译述天演论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2、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牢笼,他们大都 ( )A信仰马克思主义 B宣传社会主义C认同无政府主义 D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3、新文化运动把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 B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C袁世凯掀起复古尊孔的逆流 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广泛的

6、群众基础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所给问题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请回答:(1)“两位先生”是指谁?其本质含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陈独秀提出这一口号的原因。(3)你如何评价陈独秀的主张?答案 一、D D B C二、是“民主”和“科学”。“民主”是指资产

7、阶级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也包括从西方传人的某些唯心主义社会科学理论。陈独秀认为应废除封建文化,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治,这样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陈独秀的主张有力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但他的主张没有超出资产阶级的思想范畴,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也存在着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偏向。第9课新文化8运动达标试题C卷一、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年, 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向 的逆流展开了猛烈的进攻。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 和 。4、李大钊在 年于 上,连续发表了 和 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5、为了扩大宣传

8、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 创办了 。二、列举题1、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三、简答题: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一、1、1915 陈独秀 2、新青年 尊孔复古 3、民主 科学 4、1918 新青年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5、北京 每周评论 二、1、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三、略。【黄冈零距离】备战2011年化学中考同步创新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 氧气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

9、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教学资源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

10、概念和原理。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习掌握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其他物质的学习提供一个样式和范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策略分析】 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有关氧气的知识; 2、采用自主体验(自学、讨论、交流、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 3、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化学知识社会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材

11、中实验22、实验24所需的有关仪器; 2、准备好补充实验中化学反应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3、收集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 导设 入情 新境 课(问题与讨论)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本节课的主题。讨论、交流、发言。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像力,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学习思路。引 导探 究 实验探索(过渡)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讨论、交流,从色、态

12、、 味等角度描述对氧气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关于氧气的性质。从已知向探索未知过渡,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讨论与思考)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吗?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讨论、发言。让学生在思考、验证出结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2、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3、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观察、讨论、交流、发言。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论。(也可用带火星的纸条。)让学生尝试探究的乐趣。(演示实验)实验2-3: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现象不同的原因;2、介绍实验中的生成物,教会学生闻气味的方

13、法,并提醒学生实验中的细节问题;3、(1)集气瓶底预先放了一些水,为什么? (2)实验结束时,燃烧匙应浸入水中,为什么?4、完成文字表达式:硫+氧气 二氧化硫观察空气中:光、焰色、生成物的色、态、味。观察氧气中:光、焰色。讨论现象不同的原因(即教材中的“讨论”栏)。分析原因: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讨论实验细节:(1)、(2)两步均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减少有毒气体排放。让学生再次体会观察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根据实验中生成物的性质特点,确定实验细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使学生对绿色化学、安全实验有更深的理解。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14、图实验探索(设问)铝箔在空气中能燃烧吗?铝箔在氧气中能燃烧吗?请你试一试。请实验成功的同学分析成功的经验。请失败的同学分析失败的原因。教材中实验24:观察现象、表述现象;发言: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写出文字表达式:铝+氧气氧化铝不急于告诉学生本实验成功的诀窍,让他们尝试成功与失败,体验探究的辛苦与成功的喜悦。分 形析 成归 概纳 念(引导分析、比较)木碳、硫磺、铝箔等物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这些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并全班交流。发言: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获取知识,从而学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解决问题方法。 【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 气(第一课时

15、)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二、氧气的检验 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人集气瓶中(操作),小木条复燃(现象),证明该气体是氧气(结论)。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硫和氧气: 2、木炭和氧气: 3、铝和氧气:【教后小记】_授课时间:2010 年 9 月 日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讨论分析(引导讨论)教材中的“讨论”栏。(补充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特征、现象、热量变化等。(教材中“化学反应”中的实验)讨论并发言。观察讨论、理解化学反应的特征及化合、氧化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化学变化中的各种现象,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美。联系运

16、用(展示)资料、图片。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社会化。总结巩固(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有何体会?(作业)教材P32P33,:2、3、6。小结、交流。知识脉络化。(不要求每个学生回答完整,但要求一定要参与。)让学生体会知识脉络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把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 板书设计】课题2 氧 气(第二课时)四、化学反应1 概念:2 特征和现象:3 化合反应:4 氧化反应:5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反应分类的依据从外部形式来划分一般为A+B+E从是否有氧参加来划分,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

17、应共同处都属于化学反应相互联系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是氧化反应 【 教后小记】_- 6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 能说出二氧化硅的主要物理性质,知道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3、 能了解硅酸的制取和性质。4、指导学生搜集并观察身边及生活环境中的石英、砂石、水晶、各种含硅矿物、粘土等实物,分析比较其性状(硬度、色泽)等物理性质的异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教学过程设计】导课问题:1、结合元素周期表回答:非金属元素种类?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地壳中氧和硅的含量? 3、大气中氧和氮的含量?4、影响大气质量的气态氧化物主要有哪些

18、?5、人体生理必须的食用盐是什么物质?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 ,为 ,硅的 和 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 、 和 。约占地壳质量的 以上。硅在元素周期表第 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既不易 又不易 电子,主要形成 化合物。碳和硅的比较碳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一:二氧化硅和硅酸硅是一种 元素,主要以 及 形式存在。1:二氧化硅(1):SiO2是硅最重要的 ,天然二氧化硅称为 ,约占地壳的 ,存在状态有 和 。二氧化硅的结构(代表硅原子;代表氧原子) (2):SiO2是原子晶体。1个Si原子与周围的4个O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每1个O原子与两个Si原子相结

19、合。实际上,二氧化硅晶体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按1:2的比率所组成的立体网状原子晶体,我们通常用“SiO2”的式子表示二氧化硅的组成。(3):石英晶体是结晶的 ,具有不同的 和 。石英中无色透明的晶体叫 ,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称 。SiO2是原子晶体,是网状结构。二氧化硅可用来做光导纤维;石英可用来做石英钟、石英表,耐高温的石英玻璃;水晶可以用来制造电子工业中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眼镜片等,含有有色杂质的石英,还可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轴承,耐磨器皿和装饰品等。(4) SiO2的物理性质是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不溶于水。(5):二氧化硅(SiO2)和二氧化碳(CO2)化学性质比较物 质二氧化硅

20、(SiO2)二氧化碳(CO2)与水反应与酸反应与碱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碳反应氧化硅能与 成相应的盐和水,是一种 氧化物,它不能溶于水得到相应的酸硅酸。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发生化学反应,而二氧化硅却能与 发生反应,这也是工业上用 雕刻玻璃的反应原理。 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不溶于水的 性氧化物,能与 反应1、酸性氧化物 SiO2+2NaOH= SiO2+CaO=2、特殊性:SiO2 HF思考已知玻璃中含有SiO2,而硅酸钠又是一种粘合剂,回答为什么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2:硅酸(1):硅酸是一种比碳酸还要 的酸,溶解度 ,硅酸是通过可溶性 与其他酸反应制得,Na2Si

21、O3H2SO4 。生成的H2SiO3形成 (2):硅胶 ,吸附 能力强。常用作实验室、 、 的 。也可做 。(3):实睑41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在滴入酚酞的饱和硅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课堂练习1.熔融烧碱应选用的器皿是A.石英坩埚 B.生铁坩埚C.普通玻璃坩埚 D.陶瓷坩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存在B.二氧化碳通入水玻璃可以得到原硅酸C.二氧化硅溶于水显酸性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课时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检测题1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不是二氧化硅的是 ( )A硅胶 B水晶 C玛瑙 D硅石

22、2NaOH、KOH等碱性溶液可以贮存在下列哪种试剂瓶中( )A具有玻璃塞的细口瓶 B具有玻璃塞的广口瓶C带滴管的滴瓶 D具有橡胶塞的细口瓶3可以用来制取半导体材料(如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是 ( )A二氧化硅B粗硅C高纯硅D硅酸盐4构成地壳基本骨架的非金属元素的是 ( )AAl BO C Si DC5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几乎所有的酸都不与其反应,但有一种酸能够和二氧化硅发生反应,这种酸是 ( )A浓盐酸 B硫酸 C硝酸 D氢氟酸6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 )A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B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C高温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23、D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7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理由是 ( )ASi是非金属元素 BSiO2对应的水化物是可溶性弱酸CSiO2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SiO2不能与酸反应 8:现有硅酸钠、石灰石、二氧化硅三种白色粉末,适用一种试剂进行鉴别,这种试剂是A烧碱 B盐酸 C氢氟酸 D硝酸银溶液9:以下反应中有一个反应与其他三种反应的类型不同,这个反应是( )A过氧化钠跟硫酸溶液反应 B氯气跟氢氧化钾溶液反应C硅跟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D硫跟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加热)10下列物质中,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A碳酸钠 B硅酸钠 C二氧化硅 D氢氧化铝1

24、1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 )ACO2H2CO3 BSiO2Na2SiO3 CNa2O2Na2CO3 DSiO2H2SiO312在SiO2+3CSiC+2CO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 )A3630 B6036 C21 D12题 号123456789101112答 案 13用多种方法鉴别下列两组白色粉末物质(注:能够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鉴别方法可以不用填满,若序号不够也可以自己再添)。(1)Na2CO3和SiO2 (2)CaCO3和Na2SiO4 噬遒唀渀椀琀漀甀氀搀礀漀甀瀀氀攀愀猀攀挀氀攀愀渀礀漀甀爀爀漀漀洀噰遒唀碋猀眀攀攀瀀盿毠摢歮摮猰眀攀攀瀀硾譑倰氀攀愀猀攀猀眀攀攀瀀琀栀攀猀渀漀眀昀爀漀洀琀栀攀猀琀攀瀀猀誋葎殖牢婰揿氀攀愀渀珿眀攀攀瀀愀眀愀礀欀灢珿眀攀攀瀀愀眀愀礀琀栀攀搀椀爀琀歮灢晭湨豹偓夀漀甀爀爀漀漀洀椀猀猀漀搀椀爀琀礀瀀氀攀愀猀攀歮罗吀珿眀攀攀瀀琀栀攀昀氀漀漀爀昀漀氀搀盿頀飿睢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