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阿里研究院:2014年新疆电子商务发展报告.pdf

上传人:架构师 文档编号:506073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5.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里研究院:2014年新疆电子商务发展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阿里研究院:2014年新疆电子商务发展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阿里研究院:2014年新疆电子商务发展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阿里研究院:2014年新疆电子商务发展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阿里研究院:2014年新疆电子商务发展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阿里巴巴 零售 平台就业机会测算与 平台就业体系研究 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 人事学院 课题组 2019 年 3 月 2 报告 摘要 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就业机会测算与平台就业体系研究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完成。报告在数据测算和实地调查资料分析基础上,形成了以下结论。 1. 报告用 2012 年编制的全国投入产出表测算 得出 就业带动系数,并用阿里巴巴零售平台 26个经营类目 的 月均交易金额 ( 2018 年度 ) 进行测算,得出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就业生态体系的就业规模与数量。 2018 年,阿里巴巴零售平台总体上为我国创造了 4082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包括 1558万个交易

2、型就业机会、 2524 万个带动型就业机会;在阿里巴巴零售平台 26个经营类目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409万个)、日用品类( 284万个)、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162万个)带动的交易型就业机会数位居前三。 2. 阿里巴巴 零售平台 不仅服务于消费端,而且服务和带动了 产品供给端 发展。 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在促进全产业链发展的过程中,以零售平台为引擎, 带动和促进了商品生产、流通和 零售 各个 环节的就业,形成 了 阿里巴巴 零售 平台就业生态体系。 第一,在生产制造环节,形成了“新产业集群”现象。 新产业集群 带动了线下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 对当地劳动力的创业和就业 也 带来 了 巨

3、大的 改变 。这些变化主要 体现在: 其一 ,带动和促进了当地创业和就业市场,使原来外地务工人员 重返 当地创业和工作; 其 二,盘活了当地灵活就业市场,促使一些退休或家庭妇女参加灵活工作; 其 三,改变了 农民或手 工 艺人的 传统身份,原来一些农民或手 工 艺人只局限 于生产或加工,但由于 零售 平台的 带动 作用,使得这部分人也参与到电商行业中,他们从传统的 农业 生产也进入到商品的流通 与零售 环节。 第二,在 商品流通环节, 形成了新的商品流通形式。新商品流通形式带动就业主要体现在:其一,新增了物流快递行业的就业人口;其二,新增了电商店铺就业人口;其三,传统生产厂家新增了电商就业人口

4、,生产厂家直接参与到商品零售当中。 第三,在商品零售环节,形成了服务商生态。 服务商生态作为数字经济平台带动的服务市场,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吸纳和带动了大量的就业人口。服务商生态除了拉动和促进就业之外,也衍生出了很多新职业,比如 机器人训练师 、代运营 培训 师、淘宝主播、钉钉数字 化 管理 师 等等。 3. 经过 近 20年的发展, 阿里巴巴 已 经 成为一个 数字经济体 。 在 阿里巴巴 数字经济体中,以数字经济平台为引擎, 形成了多元化的数字经济平台就业生态体系。 本报告 根据就业场景的不同, 把 阿里巴巴 数字 经济体带动的就业机会 类型分为五类, 即 实3 物商品交易型、

5、线上劳务交易型、线下服务交易型 、 商户展示型 和互联网企业直接 就业型 。 与以往行业、产业或区域就业体系相区别的是,数字经济平台就业生态体系是以智能互联、信息整合、数据决策以及数字化经营和管理为基础的就业体系 。在数字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中,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数字经济平台 正 成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之外的第三种重要资源配置力量。 报告分别从宏观经济、区域产业和消费者层面分析了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带动就业的机制与效应,认为阿里巴巴平台通过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集群,更好满足消费者对标准化生产到“小而美”的 个性化 产品需求, 在 创造新消费、新市场的同时,扩大了就 业市场规模,提高

6、了就业质量。 具体来看 ,在宏观经济层面, 阿里巴巴平台 通过扩大内需来创造就业。在区域产业层面,通过产业集群扩大产业链整体就业规模;随着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扩大平台就业规模。在消费者层面,一方面, 随着新零售 的 发展,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渐成主流 , 这种 变化 背后是全国零售市场的深度整合与转型升级 ,创造了新的 消费 市场 增量,也相应带动了新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需求 日益 多元化 ,平台经济也开辟了无数 新市场 ,从而 在供给端 扩大就业规模和就业质量 。 综上可见, 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在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广泛吸纳就 业的同时,也不断创造出新的就业形态,成为中国就业市场上

7、的“造风者”。 4 目 录 报告摘要 . 2 第一章 数字经济体与平台就业生态体系 . 5 一、数字经济平台与零售平台就业生态体系 . 6 二、从零售平台就业生态体系到协同就业生态 体系 . 8 三、数据来源及说明 . 9 第二章 零售平台就业机会测算与就业机制 . 11 一、零售平台带动就业机会测算 . 11 二、零售平台带动就业机制 . 15 第三章 阿里巴巴就业生态体系与赋能体系 . 19 一、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 . 19 二、阿里巴巴就业生态体系 . 21 三、阿里巴巴生态赋能体系 . 25 第四章 报告结论 . 33 参考文献 . 35 附录案例 一 新产业集群案例 . 36 附录案

8、例二 生态赋能案例 . 41 附录案例三 新创职业案例 . 44 5 阿里巴巴 零售 平台就业机会测算 与 平台就业 体系 研究 报告 2019年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并强调要 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 ,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 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在过去 十 几年中成为带动 创业和就业的新引擎 ,在促进就业和提升劳动者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 更深入 研究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在稳增就业方面的作用与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选取了阿里巴巴 作为研究案例进行了研究。 课题组于 2018年 11月 至 2019年 3月对阿里巴巴 数字 经济

9、体 中的天猫 、 淘宝 、 零售通 、 速卖通 、 口碑 、 饿了么、钉钉 以及多个淘宝村 进行了深入 访谈,并用 阿里巴巴零售 平台的数据进行了 就业机会 测算,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报告。报告将围绕三大问题 展开 分析:第一, 围绕 阿里巴巴 数字 经济体 形成了怎样的新就业 体系和 新就业 模式?第二,阿里巴巴 数字 经济体 带动就业的机制到底是什么?第三,阿里巴巴 数字 经济体 带动了多少就业 机会 ? 2019年报告与往年 就业 机会 测算 报告相比, 课题组做了 以下三方面的改进:第一,报告 在测算 阿里巴巴 零售平台带动就业机会 的同时 , 还进一步 研究了整个阿里巴巴就业生态体系;

10、第二,报告不仅测算了 阿里巴巴 零售 平台 带动就业机会 数量 ,还具体研究了 数字经济 平台带动就业的机制;第三,报告 按照国家投入 -产出表进行电商平台带动就业 数量 测算时,对测算模型 和方法 做了改进。 第一章 数字 经济 体 与 平台就业 生态 体系 在过去的 10年中,随着大数据、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一些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公司逐渐 形成 数字经济体。阿里研究院2018年 1月发布的报告数字经济体:普惠 2.0时代的新引擎认为,一些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在自身规模、分工协作、价值创造、规则发育等多个方面,都已经超出了过去“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范

11、畴,“在线经济体”、“互联网经济体”、“平台经济体” 及 “数字经济体”等多个对这种新型组织形态的新称谓也由此应时而生。 阿里 巴巴 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 已转型为一家技术公司,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上 进行了 全面 布局 加速推进。 阿里巴巴 已经成为 不仅服务于消费端,而且服务和带动 供给端 发展 的数字经济体 , 进而 带动和促进了商品生产、流通和 零售 环节的就业,形成数字经济平台就业生态体系。 6 一 、 数字经济 平台 与 零售平台 就业生态体系 以阿里巴巴数字经济平台为引擎,形成了 阿里巴巴平台就业生态体系。 阿里巴巴平台 不仅用技术 为消费端创造了巨大价值,同时

12、在引导、服务和促进商品生产、流通和 零售 环节创造了巨大价值。所以我们分别从商品的生产、流通和 零售 三个环节来分析数字经济平台就业生态体系。 1. 生产制造: 数字化 生产 +“ 新产业集群 ” 。 在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中,生产制造表现出明显的两大特征,即数字化生产和新产业集群。关于数字化生产,阿里研究院 2019 年 1月发布的报告解构与重组:开启智能经济用“数据 +算法 +算力”决策机制的概念做了很详尽的解释,在此不加赘述。本报告更加关注与就业体系相关的另外一大特征: 生产制造的新产业集群。 新产业集群源于对淘宝村与淘宝镇生产的研究。 根据 阿里研究院 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 2018)

13、显示, 2018年全国淘宝村达 3202个、淘宝镇达 363 个。阿里研究院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国淘宝村网店年销售额超过 2200亿元,在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占比超过 10%,活跃 的 网店数超过 66万个,带动就业机会数量超过 180万个。 传统的生产制造主要分布于资源相对集中的城市中,但淘宝村和淘宝镇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生产制造的发展模式。数字经济平台的出现, 可以通过 信息整合、 数字化沟通协作以及数据决策,使得生产制造分散在生产原材料、 劳动力、传统手工艺等资源相对丰富的各个区域, 3202个淘宝村分布在 330个县区,形成新的产业 集群 。 根据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和阿里新乡村研

14、究中心 2018年发布的中国淘宝村发展报告( 2014-2018)显示: 根据空间区位和产业特色,可以将淘宝村分为城镇近郊的农贸型、独立发展的农贸型、城市边缘的工贸型、城镇近郊的工贸型、独立发展的工贸型、城市边缘的纯贸易型、城镇近郊的纯贸易型七类。 这七类淘宝村带动的是城市周边和农村地区三种产品生产基地:其一,工业品的制造,以小型工业品为主;其二,农产品的生产;其三,手工艺品的生产制造。 我们把这种围绕淘宝村、淘宝镇形成的生产制造、 商品流通 、电商零售等产业链 在区域上 聚集 的现象称之为新产业集群。 新产业集 群 与传统产业集 群 相比,具有几大特点:第一 ,产品 类型 相对比较集中,产品

15、 特色 的区域性特征愈发明显;第二, 产业集群分布面广,生产制造不再 仅仅集中于城市;第三,产业集群区域内原材料和劳动力供应充足;第四,非标准化产品可以通过产业集群标准化和规模化 ,特别是对一些农产 品或手工艺品等非标准化产品,通过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销售 ;第五,生产和商品流通环节在7 产业集群内 实现 高度融合。 新产业集群 带动了城市周边地区和农村实体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满足了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新产业集群内聚集了一大批规模小、运营灵活的生产厂家或农户,他们 通过 对 消费者 的 洞察 了解到消费端的 小众 需求, 设计和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从而满足生产厂家规模化生产

16、的不足。 新产业集群 带动了线下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 对当地劳动力的创业和就业 也带来巨大的 改变 。 这些变化 主要 体现在:第一,带动和促进了当地创业和就业市场,使原来外地务工人员 重 回当地创业和工作;第二,盘活了当地灵活就业市场,促使一些退休或家庭妇女参加灵活工作;第三, 改变了传统的身份,原来一些农民或手艺人只局限于生产或加工,但由于 零售 平台 效应 的促进作用,使得这部分人也进入到商品的流通 与零售 环节 ,获得新就业机会 。 2. 商品流通 : 物流快递 +电商 +生产厂家身份的转变 。 阿里巴巴数字经济平台改变了传统商品流通分销商的模式,表现出 三 个突出的特征,其一 ,

17、 物流和快递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其二,电商作为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力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相当稳定和成熟。 其 三 ,生产 商的角色和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商不 再仅 仅生产制造产品,而且直接 进入 到零售环节, 在 传统分销和线下零售 的基础上, 很大 一部分 生产厂家 都 增加了电商部门 。 数字经济平台创新了商品流通形式, 在传统商品分销模式的基础上,新的商品流通形式在就业方面形成了三种最主要的就业形式。这三种就业形式主要是:其一,新增了物流快递行业的就业人口,特别是“快递小哥”成为了新增就业人数最多的职业之一 ; 其二,新增了电商就业人口 ; 其三,传统生产厂家新增了电商就业人口

18、。 在传统分销和零售就业人数上,也新增了 物流 快递 和电商的就业人数。具体测算数字在报告的第 二 章 中 有所体现。 数字经济平台通过拉动消费带动就业的最显著表现,则是生产厂家直接设立电商部门, 近年来还涌现出许多企业专门增设新零售部门, 从而 使得生产厂家直接 参与到零售端 , 生产厂家 的角色 也 不再仅仅是生产商,而演变成 了 生产商和零售商。生产厂家这一角色的变化,其背后 蕴涵 的是整个社会生产、流通体系的重大转型,生产和流通已融为了一体。生产厂家进入零售端,大规模地缩减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社会交易成 本和流通成本,从而带来了商品价格的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整个消费水平的提升

19、。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反过来带动了生产厂家的产能,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带来了就业人数的增加。所以我们在第 四 章进行测算时, 按照生产厂家的在数字平台上的销售额,推算 了 他们带动的就业人数。 8 3. 商品 零售 :服务商 生态 。 阿里巴巴平台 为服务电商商户,创新和发展了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如阿里云、蚂蚁金服、阿里妈妈、 钉钉等提供了从运营、销售、金融、数据分析、支付到管理的各种服务。除了阿里巴巴平台自身提供的服务之外,在整个电子商务领域,近十多年 创新和 发展出了一个庞大的服务电商的市场,形成 了 服务商生态。 阿里研究院 报告 解构与重组:开启智能经济 做了如下描述:“ 很多企业设计能力很强

20、,但市场营销和生产管理却是弱项,营销、发货、拍摄环节涌现出一 大 批准专业化的服务商,并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能优势向专业方向发展。这类大大小小的服务商的不断出现,可以让淘宝卖家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其他通过外挂模式由专业服务商完成,取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在服务商生态中, 涌现出 一大批企业或个体。按照他们的业务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把这些服务商 主要 分成三类:第一类 , 为消费者服务的服务商,例如买家服务、无线应用、社交应用和社区电商的服务商;第二类 , 为商家 IT 服务的服务商,例如电商后台系统 、店铺管理工具、店铺营销模块、数据分析工具的服务商;第三类 ,为商家运营服务的服务商,例如店

21、铺整体托盘、市场行业研究、商品品质认证及营销推广设计等。 服务商生态作为 数字经济平台带动的服务市场,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吸纳和带动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具体就业人数在第 二 章做了测算。 在服务商生态体系中,除了拉动和促进就业之外,也衍生出了很多新职业,比如 机器人训练师 、代运营 培训 师、淘宝主播、钉 钉数字 化 管理 师 、淘宝培训师等等。 从产品的生产、流通和 零售 整个流程来看,围绕阿里巴巴数字经济平台,形成了电商就业生态体系 。数字经济平台上产品供给侧的变化,其背后蕴涵的是社会的 发展进步 。数字经济平台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运算,使得原本无法实现有效连通的环节和社会

22、组成部分 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 形成了新的社会分工 和新的 就业体系。 二 、 从 零售平台 就业生态体系 到协同 就业 生态 体系 从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组织结构来看,阿里巴巴已从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向外衍生出多个平台,形成多元化的数字经济体。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在 2018年 9月的云栖大会上 对此 做了描述 : “ 阿里已经形成了一个横跨商业、金融、物流、云计算各个领域的一个独特的数字经济体 。 阿里巴巴集团一直是,未来也必将是一家技术驱动 、 使商业有所不同 、 创造商业新赛道的公司,创造商业新赛道的数字经济体。 9 今天围绕着阿里整个技术生态,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生态,我们既有原来基

23、于电商发展 出 新零售技术 的 独特生态,也有围绕着金融服务产生了一个独特的金融服务技术生态,更包括我们形成 的阿里 云生态。在这样一个云的大生态当中,又演化 出 钉钉这样的一个移动办公平台, 进而 演化出了一个新的 智能移动办公 生态。 ” 在 2019年 1月 11日全球品牌新零售峰会上,张勇进一步提出了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 , 跨越阿里 巴巴 生态内多个业务部门,向合作伙伴输出一整套数字化能力 ,令销售、营销、品牌、商品、渠道管理、制造、客户服务、金融、物流和供应链、组织、信息技术 等 11个 商业 要素 实现数字化 , 帮助品牌和零售商实现数字化转型 。 阿里巴巴不断进化和积淀 服务

24、企业和消费者的核心竞争力 , 从传统的电子商务到本地生活、文化娱乐等 消费 场景, 到 金融服务、物流和云计算等提供数字化转型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共同构成了阿里巴巴的数字经济体。 在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中, 形成了多元化的数字经济平台就业生态体系。不仅传统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了电商就业 生态 体系,而且本地生活、大文娱、 新零售 等都在各自领域中形成了就业体系。平台衍生带动的是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就业体系 。 这些多元化平台带动和创新的整个就业体系, 共同构成完整的 阿里 巴巴 数字经济体的就业生态体系。 我们在第 二 章仅测算了 阿里巴巴 零售 平台就业体系的就业机会,整个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带动就业

25、机会远远要超过这个数据,我们将在未来的报告中对此做进一步的测算和分析。 三 、 数据 来源及说明 本报告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两方面 ,. 21 印度的实践 . 22 孟加拉的实践 . 22 五、 “互联网 +”的下一片蓝海 中国农村! . 23 支付业务:农村互联网金融破局的切入点。 . 23 找准场景: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生活化和内嵌化。 . 23 全量数据:拓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利剑! . 24 O2O 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农村互联网金融闭环梦想! . 24 (一)重点推动农村经济的电商化过程 . 25 (二)努力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成本 . 25 (三)积极营造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 . 26

26、附录 农村互联网金融研究指南 . 27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生态 . 27 3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支付 . 27 (三)农村征信 . 27 (四)互联网保险 . 27 (五)农村互联网理财 . 27 后记 . 28 4 内容提要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 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对“ 新常态 ” 下实现农业农村的新发展,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提出了“五新”要求,“ 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 ”涉及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问题。而 农村金融 一直是困扰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老大难”问题。 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投入了大量

27、的人力物力, 做了很多有益 尝试。中国农村金融改革 12 年 来 , 已经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 金融体系 和多层次的 市场 主体 。但是,农村 金融依旧困难重重, 主要 表现在普通农户的信贷可 得性 偏低 , 资源配置扭曲,覆盖成本 较 高,风险控制不力以及 征信 普遍 缺乏等 。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甚至产生了相互之间的负面促进,使 农村金融 这一系统性工程长期未能建成 。 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大发展,在电子商务基础上产生了新的支付 方式 、融资 模式 ,通过互联网技术处理电商平台上沉淀的海量数据,给农村征信提供了新的可能。 一种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服务模式正在形成。本文试图对农村金融已有的体系,农村

28、电商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对农村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的模式和发展趋势做初步探索。 全文 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阐述了 农村金融改革 12 年的经历 ,呈现了改革的成效及不足,指出了农村金融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 描述了农村电商经济的兴起、发展,并简要分析了 农村 电 商 的金融需求和特点。第三部分 从金融服务的四个基本维度对比了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农村 中的优劣,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小额农村信贷方面,互联网金融可以解决传统金融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四部分梳理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农村的几种主要模式,并通过案例的方式做 了具体呈现。第五部分对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趋势做

29、了展望,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优势所在和巨大 的市场潜力。第六部分在综合了前五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 政策建议。 5 核心观点 两 个误区。一是农村金融不是扶贫金融、慈善金融。 不能够要求金融机构不顾自身的盈利一味地扶持农村金融。扶贫金融和慈善金融可以作为农村金融的有益补充,但绝不是农村金融的全部。农村金融要获得长久的活力,必须坚持商业上的可持续性 , 必须回归商业的本质,必须允许相关金融机构将借贷利率提高到盈亏平衡点以上。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 1指出, “无论在拉丁美洲还是亚洲,农户和微型企业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 117%-847%。 中国也有无数案例表明,那些资本稀缺的农户和微

30、型企业,一旦获得资金,可以创造出比城市大企业高得多的边际投资回报率。 ”二是农村金融也不完全是农业金融,而是涵盖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 “三农金融 ”。 在同一份研究报告中,世界银行又指出,要避免用 “狭隘的农业信贷取代更为 广泛 的农村金融。 ”好的金融体系应该能促进农村发展,同时改善农民的福利水平。相 较传统金融 ,互联网金融更加强调生态系统的概念,能更好地将农村、农业和农民作为一个整体 提供 服务,从而 更 充分 地 发挥出金融服务的大协同作用 , 促进农村新经济 实现跨越式 发展。 金融作为经济的高级形式,核心功能是资源配置。中国农村金融最大的瓶颈在于资源配置的扭曲以及低效率。 稀缺的金

31、融资源被 “农业大户 ”、 “龙头企业 ”等 “不差钱 ”的经济单位占用。 这个本该 “雪中送炭 ”的体系变成了 “锦上添花 ”所在 。由于存在层层上报和逐级审批, 政府支农资金的 时效性 大打 折扣, 金融活动变成了 “慢牛拖快车 ”。互联网金融将通过自身的草根、快速等 多重优势,真正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农村经济的各个环节,缓解资源错配, 改善 配置效率。 中国农村经济活动中现金使用比例高,导致支付效率低 , 经济非正规化程度 居高不下 。 近年来,传统金融积极创新, 发展出 了 “按址汇款 ”、 “惠农卡 ”、“无卡取款 ”以及手机银行等 产品。但是,这些产品 仍然存在对物理网点的依赖和用户体

32、验不佳 等问题。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新范式已经将丰富的场景嵌入支付领域,成果卓著,当这些应用真正和农村场景结合之后,必将产生1 重新思考中国农村金融的战略模式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 6 “1+12”的效果。 从经验和调研的情况看,农村金融的核心问题 仍 在于信贷。对于农民而言 ,这一问题 更多地体现在贷款的可获得性和价格。对金融机构而言则是贷款风险和收益。在农村地区经济空心化、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财务信息匮乏以及抵押品不足的背景下,资金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 等技术 , 引入非结构数据挖掘潜在需求,精准配置资源,提高贷后管理有效性。同时高速放款和 灵

33、活的期限,也切实降低了农民财务成本。 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与地广人稀并存,物理网点的建设成本高,覆盖人群有限。经过多 地 调研,一家标准的物理网点的成本通常接近 200 万元人民币 /年 。互联网金融利用技术优势,在覆盖同样人群的时候,成本要低得多。 尤其是 当手机不再仅仅是通讯工具而是 国家基础设施, 而是 成为 用户的 “延伸 ”后 ,互联网金融覆盖农村的边际成本将 趋近于 零! 图 1 金融 服务 模式 的进化 “每一个农民都是企业家。 ”对于拥有几千年独立经营历史的广大农户而言,这句话并 不夸张。中国农民有着最强的生命 力和创造力 。改革开放就是 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星星之火,最

34、终形成了燎原之势。在电商经济席卷全国城市之后,随着新农人(见图 31)的崛起,农村经济正在经历 “电商化 ”过程,电子商 务高频、小额、快速的特征与中国农村传统的一家一户经营模式高度契合。 当“电商化 ”达到一定程度后,互联网金融便能利用电商平台沉淀的数据嵌入农村新经济,助力新经济发展。 1 图片来自阿里研究院 新农人报告 http:/ 7 图 2 农村新经济参与者特征 信贷问题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贷款偿还率和坏账率。多年来, “输血式 ”信贷未能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的还款能力,传统金融小额农户贷款中联保贷款违约率高企的重要原因正在于此。当互联 网金融与电商结合后,产生了 “造血 ”金融新范式, 能

35、有效解决还款能力不足问题,降低违约风险,改善农村新经济环境下的金融环境。 图 3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对象 8 一、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 农村金融改革概述 先贤有言,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从 2003 年 6 月,国务院颁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算起,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已经走过了 12 个年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数年而灭吴雪耻,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经历生肖轮转,中央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出台了一批又一批优惠政策,但是深层次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完整的普惠金融体系至今没 有建立,农村金融的最后一公里迟迟没有打通。 十二年来改革组合拳频出。 一 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化和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

36、部 制的探索; 二 是农业 发展银行扩大 业务范围,邮政储蓄银行成功改制并扩大小额信贷试点; 三 是逐步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 诸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纷纷成立。农村地区金融环境显著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普遍建立,农村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有所提高。但是,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的支撑作用 依旧不 明显 存 。谢平和徐忠在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十年得失一文中 指出,“2003 年以来,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改 革措施,投入了大量 资金,农村金融市场开放也迈出了重要步伐,农村金融的存款和汇款 服务已基本解决,但是,中小企业、 普通 农民仍然觉得贷款难,农村金融体系仍存在高成本、不可持

37、续等问题。 ”在总结农村金融十年改革时,他 们 强调, “现行农村金融体系是一种高成本基础上做到基本金融服务(存汇款)的广覆盖,但不能适应农村经济转型,也是一种商业上不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 从 积极 方面看,中国 农村金融 正在形成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小型金融组织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广覆盖、适度竞争的 服务体系。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 2014 年底,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财务公司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已达 19.44 万亿元,全国已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92.9%以上的贷款投向了 “三农 ”和小微企业。全国已有 1045个县(市)核准设

38、立村镇 银行,县域覆盖率 54.57%。 1 与此同时 ,农村金融中最核心部分 信贷增速明显趋缓, 2014 年 同 比增长 12.4%,增速低了 6.5 个百分点,全年贷款增加 2.45 万亿元,同比少增 44081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 2014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5年 9 亿元。 1另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占据银行业机构的比重均为 12.8%,多年来低位徘 徊, 扩张乏力。宜信董事长唐宁也指出, “多年以来,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投入不少,但是 依然有超过 7 成的贷款需求无法满足。 这其中, 关键的制约因素是大部分农户在 央行 的征信系统中是不存在的,这个数字

39、大概在 3-4 亿之间, 而且农户也缺乏传统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必须要有的可抵押资产。 ” 从功能的角度看,金融机构在农村资源配置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扭曲,农村金融机构 “抽水机 ”2的作用明显。 近年来,以吸储上 存方式从农村流出的资金估计达每年 4000亿元。 32006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 “县域内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号文件 连发 ,一方面是对新增存款当地使用的高度重视; 然而,另一个侧面 也反映了 文件 的 精神 离彻底贯彻落地仍有距离 。 从生态的角度看, 12年来,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农村 +农

40、业的 情况今非昔比, 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的电商 经济 也 正在向农村 快速 渗透 。传统金融 “以我为主 ”而非 “以用户为主 ”的服务模式 , 繁 杂的申请 、审批 流程已经 不适 应农村 新经济的特征 ,加之 在服务 “三农 ”的过程中,传统金融机构一直将 “三农 ”问题割裂 对待 , 更多资源 投向 支持大型农场、龙头企业以及做一些能为企业赢得社会声誉的农户小额贷款( 如部分金融机构的小额涉农贷款产生了较大亏损,但是鉴于机构定位又不得不做,产生了明显的错位。) 由于 没有从发展 角度看待 “三农 ”金融, 也就 无法 解决 “三农 ”金融的核心问题。 二、互联网 +农村 开创农村经

41、济新天地 党 的 十六届五中全会 正式 提 出 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各级政府都加大 了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修公路 、 架电线 、 建水利、铺 管网 ,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 在改变农村面貌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为农村地区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随着 电商经济的 强力介入 ,农村经济 又开始 经历 新一轮 跨越式发展。 网络的应用使广大 农民拥有了新的参与经济活 动的方式,也获得了广泛的1 数据来自 中国人民银行 2014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报告 2 抽水机是指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吸收存款,但是,并没有将存款用于当地,而是投放到收益更高的城市。 3 焦瑾璞 微型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3年 11月 10 话语权。于是,这个有着最强生命力和创造力 ,打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枪的普通而又不凡的人群开始了他们在新时代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式的创新。中国社会经历过数千年的农业社会历程, “五口之家,百亩之田 ”、 “鸡犬相闻,守望相助 ”式的独立经营 范式 孕育 了中国农民血液中的 “企业家 ”特质,只要给予他们足够 自由的 环境,民 间的创业热情就会竞相迸发。改革开放初期,温州的成功就是典型的例子,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环评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