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pdf

上传人:tike 文档编号:5615973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PDF 页数:467 大小:97.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67页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67页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67页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67页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67页
亲,该文档总共4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区域性地震安全区域性地震安全性性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宁夏震安地震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宁夏震安地震工程勘察有限公司2022 年年 1 月月 25 日日目目录录0 前前言言. 30.1 项目概况.30.2 任务要求.60.3 执行规范.60.4 重点工作内容和技术思路.70.5 工作区范围.80.6 主要工作量.90.7 项目组成员.90.8 致谢.101 区域地震构造评价区域地震构造评价. 111.1 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特征.111.2 区域新构造运动.141.3 区域地球物理场.171.4 区域主要活动断裂.191.5 区域断裂

2、活动与地震发生的特征.341.6 区域地震构造评价.352 区域地震活动分析区域地震活动分析.402.1 区域地震活动性.402.2 区域地震空间分布特征.462.3 区域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512.4 历史地震对目标区的影响分析.562.5 区域构造应力场.583 近场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性评价近场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性评价.633.1 近场区地质概况.633.2 近场区地貌、第四纪地质和新构造运动.633.3 主要断裂分析.683.4 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分析.633.5 综合评价.644 目标区断层勘查目标区断层勘查. 654.1 目标区概况.654.2 地球物理特征.664.3

3、 野外工作方法及质量评价.664.4 资料处理.774.5 资料解释.784.6 勘探结果.835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845.1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概述.84II5.2 潜在震源区划分.855.3 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915.4 地震动预测方程.995.5 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1026 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地震工程地质条件.1516.1 目标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1516.2 目标区土层场地勘测.1547 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2557.1 场地基岩的人造地震动时程.2557.2 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2707.3 目标区计算点地面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特征周期

4、.3318 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3338.1 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3338.2 场地地震动时程.3379 目标区地震动参数区划目标区地震动参数区划.3389.1 地表加速度峰值分区.3389.2 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34210 目标区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目标区地震地质灾害评价.34310.1 地震砂土液化评价.34310.2 活动断层断错.40110.3 目标区软土震陷评价.40110.4 其他地质灾害.40210.5 综合评价.40411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系统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系统.40511.1 区评技术服务系统架构设计.40511.2 主要功能说明及应

5、用展示.40612 结结论论. 413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 42130 0 前前言言0.10.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通辽市主城区西北,东至甘旗卡路,西至 304 线,南至清河大街,北至左中交界,规划面积 21.7 平方公里。核准面积 10 平方公里, 建成区 6 平方公里。 2011 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成立新型煤化工园区,2016 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煤化工园区更名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区位:位于我国东北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国家一级物流节点城市通辽市主城区西北,周边 800 公里范围内分布有 15 个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境内 5 条铁路交汇、 3 条

6、高速和 6 条国道贯穿, 通辽火车站是全国 38 个铁路枢纽大站和 14 个编组大站之一。具备辐射带动蒙东和东北地区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开发区入驻工业企业 244 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共 36 家(5 家镁砂企业由于环保政策调整停产, 金玛硼材料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停产, 2021 年底退出统计库。 ) ,就业人数 7388 人。年产值 75 亿左右,利税 4 亿多。重点企业包括金煤化工、福耀玻璃、隆盛峰天然气、清谷新禾、蒙药股份、长川制靴(阿迪达斯)等。现已形成年产 22 万吨乙二醇、8 万吨草酸、8000 吨乙醇酸、30 万吨汽车玻璃、1000 吨蒙药材加工、300 万吨水泥和加工 900 万

7、吨鲜奶的生产能力。园区以绿色有机生物产业(现代蒙中医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 2 个产业为核心,以“一区多园”谋篇布局,详细规划出精细化工集中区、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集中区、特种玻璃集中区、电子信息集中区、食品加工集中区、服装鞋帽集中区、绿色有机食品工业集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建材工业集中区等 9 个区域,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把高新园区建设成为工业产值超百亿的高新产业聚集区,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为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提高园区服务质量,降低企业建设成本,为招商引资带来便利条件,因此需要对开发区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扣除已建成区的面积,本次区评的面积为 6.7 平方公里。根据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

8、技术产业园区的项目特点,其建筑抗震设防以450 年超越概率 63%、10%、2%满足要求,为考虑开发区今后发展可能的特殊项目,本次区评又提供 100 年超越概率 63%、10%、2%的设计地震动参数。这些参数能充分满足开发区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需要。受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宁夏震安地震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承担了“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图图 0.1-1 目标区地理位置示意图目标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国家标准 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目标区处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0g 档内 (见图 0.1-2) ,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

9、周期为 0.35s (见图 0.1-3) 。50.05g0.10g目标区图 例图 例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02550kilometers44.043.543.044.5121.0123.0122.5122.0121.5扎鲁特旗开鲁县库伦旗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左翼中旗康平县图图 0.1-2 目标区在地震动加速度区划图中的位置图目标区在地震动加速度区划图中的位置图目标区图 例图 例0.35s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目标区0255

10、0kilometers44.043.543.044.5121.0123.0122.5122.0121.5扎鲁特旗开鲁县库伦旗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左翼中旗康平县图图 0.1-3 目标区在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中的位置图目标区在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中的位置图60.20.2 任务要求任务要求本项目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根据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大纲(试行)(中震防函201921 号)、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关于印发内蒙古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内震发202144 号)和“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的实施方案,本次评价工作的主要

11、内容包括: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目标区主要断层勘查和活动性鉴定、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地震动预测方程确定、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价、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和数据库及技术服务系统建设等内容。0.30.3 执行规范执行规范本项目满足下列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基本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修订版)(2)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3)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大纲(试行)(中震防函201921号)(4)内蒙古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暂行)(内震发202144 号)(5)国家标准 GB177412005工

12、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6)国家标准 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7)国家标准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 年版)(8)国家标准 GB5023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9)国家标准 GB50021-201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10)国家标准 GB/T50269-2015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11)活动断层探测(GB/T36072-2018)(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13)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1995)70.40.4 重点工作内容和技术思路重点工作内容和技术思路详细收集国家以及内蒙古、吉林、辽宁

13、、黑龙江等省区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充分研究和吸收各级科研项目在地震构造环境、地震活动性、地球物理场等方面的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编制地震目录,进行地震活动性分析,确定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及活动性参数;对区域范围内开展地震地质补充调查和系统性地震构造背景分析;开展近场区地震地质调查和断裂活动性鉴定,判定主要发震构造;对目标区及邻近地区的断层、地层和介质特性进行地质、地貌调查和浅层地球物理勘探;建立或选取适合目标区的地震动预测方程;合理确定场地控制计算点空间位置,对各控制点进行地震概率危险性计算,确定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的基岩场地地震动参数及时程;进行场地地质条件调查,确定勘察方案,进而开展钻孔勘测、钻孔

14、剪切波速测试、标贯及土动力试验等,确定目标区工程地震地质条件,划分不同工程地质单元;建立土层地震动反应模型,开展不同超越概率水准的土层地震反应计算;根据测试及计算结果编制地震动参数等值线图和地震地质灾害分区图;建立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系统。详细的技术路线见图0.4-1。8图0.4-1 技术路线图0.50.5 工作区范围工作区范围根据 GB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大纲(试行)(中震防函201921 号)的要求,工作的区域范围应不小于目标区外围 150km,近场区范围应不小于目标区外围 25km。本项目区域范围为120.2124.1E, 42.3

15、45.1N,区域南北长 311km,东西宽 313km;近场区范围: 121.79122.51E,43.4343.94N, 近场区东西 57km, 南北 58km。90.60.6 主要工作量主要工作量结合目标区的地震构造环境和具体场地条件,本次工作开展了地震地质资料收集、目标区工程地质勘探、土层剪切波速测试、土动力学测试等工作,进行了室内分析和综合研究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统计如表 0.6-1 中。表表 0.6-10.6-1主要工作量统计表主要工作量统计表序号工作内容工作量1前期准备工作收集工程项目可研报告、目标区平面图、目标区勘察资料等,进行现场踏勘与考察,布置目标区现场工作。2目标区浅层地

16、球物理勘测针对目标区开展浅层地震测线,勘测线路共2条,剖面总长度7.3km;实际完成浅层地震勘探剖面2条,剖面总长度7.609km3区域及近场地震活动与构造环境评价收集、整理区域和近场区范围内1:20万地质构造图、地震目录及其它地震地质资料,进行地震活动和构造评价。编制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和1:20万近场区域地震构造图。4目标区工程钻探完成工程地质钻孔 21 个,孔深为 60.0m,钻探总进尺1260.0m。5土层剪切波速测试完成21个孔的土层剪切波速测试。6动三轴试验完成76组动三轴测试。7目标区地震地质灾害评价进行目标区地震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8地震危险性分析和目标区场地地震反应计算

17、完成目标区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建立21个土层模型,和21个计算控制点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确定目标区场地的设计反应谱等参数。9技术报告编写约20万字报告一份。10数据库与技术服务系统1套0.70.7 项目组成员项目组成员(1 1)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赵向军(高级工程师)(2 2)总技术负责人)总技术负责人柴炽章(研究员)(3 3)专业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负责人地震构造评价:王增光(高级工程师)地震活动性评价:姚宗智(高级工程师)工程场地地震影响评价:张文孝(研究员)地震工程地质条件:李相君(高级工程师)10庄振杰(高级工程师)王艳艳(工程师)浅层地震勘探:苏治东(高级工程师)张栋(工程师)

18、(4 4)主要参与人员)主要参与人员王多杰(高级工程师)、李惠智(高级工程师)、马思敬(高级工程师) 、严烈钧(高级工程师)、赵帅(工程师)、聂敏华(工程师)、辛虹佳(助理工程师)、付猛龙(助理工程师)、李丽(助理工程师)、刘波(助理工程师)、胡庆岗(工程师)、王颖(工程师)、刘青松(助理工程师)0.80.8 致谢致谢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项目组参考了内蒙古地震局等单位的技术资料;为保证项目进度与质量,内蒙古地震局、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领导给予了项目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得到了相关大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通辽市一一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有限公司协助完

19、成了目标区地震工程地质勘察等工作。在此,一并向上述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111 1 区域地震构造评价区域地震构造评价本章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区域新构造活动特征、区域活动构造特征等资料收集和分析,结合区域地震活动特点,归纳区域范围内强震发生的条件,判定区域发震构造及其特征,为划分地震区、带,判定潜在震源区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按照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大纲(试行)(中震防函201921 号)的技术要求,区域取以目标区外围不小于 150km 的地区。根据区域所在的大地构造分区情况、区域地震样本资料多少和地震空间分布特征等,最终确定区域范围为 120.2-124.1E,4

20、2.3-45.1N。1.1 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特征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特征区域绝大部分处于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III2)和松辽坳陷(III3) ,仅少许处于华北断坳(III7)和胶辽台隆(III5)(图 1.1-1)。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III2)和松辽坳陷(III3),分别属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II1)和吉黑地槽褶皱系 (II2) ; 华北断坳 (III7) 和胶辽台隆 (III5) 属于中朝准地台(II3)构造单元。各构造单元之间的关系如表 1.1-1 所示。目标区位于松辽坳陷(III3)内。下面对区域涉及的构造单元的大地构造特征进行叙述。表表 1.1-1

21、 构造单元相互关系构造单元相互关系级II 级III 级天山-内蒙-兴安地槽褶皱区 I1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 II1温都尔庙-翁牛特旗加里东地槽褶皱带 III1、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 III2吉黑褶皱系 II2松辽坳陷 III3、张广才岭褶皱带 III4塔里木-中朝准地台 I2中朝准地台 II3胶辽台隆 III5、内蒙地轴 III6、华北断坳 III7、燕山台褶带 III812图图 1.1-1区域大地构造分区图区域大地构造分区图(II1: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II2:吉黑褶皱系;II3:中朝准地台;III2: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III3:松辽坳陷;III4:张广才岭褶皱带;II

22、I5:胶辽台隆;III6:内蒙地轴;III7:华北断坳)天山天山-内蒙古内蒙古-兴安地槽褶皱区:兴安地槽褶皱区:位于西伯利亚地台和塔里木-中朝地台之间,属中亚-蒙古地槽区的一部分,属古生代褶皱区。天山地槽是一个早加里东期由古地台解体而成的再生地槽。内蒙古-兴安地槽是古生代形成的原生地槽,可分为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和吉黑褶皱系。 其中, 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由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期褶皱带组成。吉黑褶皱系吉黑褶皱系:褶皱系发育于早元古代,在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的地槽发展阶段后,于二叠纪末期结束地槽发展历史。中生代以后与中朝准地台共同进入大陆边缘活动期。吉-黑褶皱系基底为早元古代的浅变质岩系,为早元古

23、代地槽沉积建造的产物。受多期次构造旋回地质作用,变质岩系及侵入岩体难以窥其全貌。作为构造上的一个重要特色,沿槽台边界断裂带两侧,广泛发育有动力变质岩,宽度大,波及范围广,组成动力变质带。中朝准地台:中朝准地台:区域所涉及到的只是中朝准地台东北部。在这个范围内地层发育基本齐全。按地质发展史可分为地台形成阶段、盖层发育阶段和大陆边缘活动阶段。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变质岩系共同构成了准地台的结晶基底,太古代是陆核形成时期,早元古代是基底固结时期,辽河运动使基底固结形成准地台。中元古代-中三叠世为盖层发育时期, 有三套沉积盖层发育。 晚三叠世-第四纪为大陆边缘13活动阶段,印支运动使盖层褶皱形成了台褶带,燕

24、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向的断陷盆地,并伴随有火山岩喷发和酸性岩浆侵入。区域涉及到褶皱系的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即松辽坳陷(III3)、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III2)、华北断坳(III7)和胶辽台隆(III5)。松辽坳陷松辽坳陷:为一范围广阔的盆地,本区域仅涉及其西南部分。基底为古生界,由于燕山运动,中生代开始强烈下沉,接受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及含油建造。 松辽盆地是在古生代结晶基底上形成的中、 新生代大型断陷-拗陷盆地。断陷带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盆地周边发生了多期玄武岩喷溢活动。基底埋藏较深,起伏不平,显示早期构造运动强烈,第四纪构造运动处于较稳定状态。拗陷区的边界断裂发育,西有

25、嫩江断裂,东界为依兰-伊通断裂,南界有赤峰-开原断裂,北界有讷莫尔河断裂。基底由古生代变质岩系组成,中、新生代形成大型断陷-拗陷型盆地,两翼不对称,西翼陡、东翼缓,沉降幅度西深东浅。盆地的演化发展史为:侏罗纪时期,沿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形成一些孤立断续的小型盆地,侏罗系由一套暗色含煤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组成,沉积厚度变化大,由几十米至千余米。早白垩世时期,小型盆地继续发展并连成一片,形成规模如同现在的拗陷盆地,接受了巨厚的河湖相碎屑岩沉积,最厚可达 4000m 以上,含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但晚白垩世开始,断陷带东部隆起,沉降中心西移。新第三纪以后,盆地以区域整体性升降运动为主,形成层状地貌,伴有

26、拗陷作用,在断裂构造控制下,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盆地周边有多期玄武岩浆喷发活动。区内的松辽断块拗陷可进一步分成:西部断阶区、中央拗陷带、东南隆起区和西南隆起区。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在古生代时期有频繁的构造活动,其中有影响的构造运动达 10 多次, 早二叠世早期在西乌珠穆沁旗-大石寨-林西一带拉张、深陷,并伴随晚华力西期岩浆活动,在经历了长期的多旋回优地槽发展以后,最终于早二叠世未期褶皱回返。华北断坳:华北断坳:华北断坳为新生代的强烈坳陷区,北东向断裂及断块运动控制着华北断坳内部的差异及其发展。区域范围内主要涉及一个三级构造单元,即下辽

27、河断陷,下辽河断陷是沿郯庐断裂带北段形成的中新生代大陆裂谷型断陷盆地。中生代前属稳定地块,中生代后进入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早白垩世形成隆坳相14间的构造格局,老第三纪时进入了大陆裂谷发育的主要时期,渐新世末期,由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改变,导致裂谷夭亡。盆地经历了短期的准平原化,新第三纪以来下辽河断陷整体下沉坳陷,范围进一步扩大。胶辽台隆:胶辽台隆:台隆的基底由太古界和早元古界变质岩系组成。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本区形成隆起和坳陷相间的构造格局。晚元古代时期主要的沉积区分布于太子河-浑江-利源台陷和复州台陷。 燕山期由于受滨太平洋活动带的影响,出现一系列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活动,形成多个断陷盆地,

28、并有中酸性岩浆侵入。第三纪以来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浑河谷地。1.2 区域新构造运动区域新构造运动1.2.1 新构造分区新构造分区新构造运动系指造成现代地貌基本特点的构造运动。这个运动的特点具有普遍性和节奏性,它最普遍的表现形式是振荡性升降,即造陆运动。由于新构造运动直接影响现代地貌的发育过程和形态特征,影响现代地壳的稳定性与活动性,因此研究新构造运动对地震活动的影响有现实意义。新构造运动分区的基本原则是考虑新构造运动的升、降运动的性质和新构造活动的基本特点及发展阶段。区域总体位于东北断块区(I),涉及以下三个次级新构造区(图 2.2-1):大兴安岭隆起区(I1),松辽沉降区(I2)和下辽河-辽东湾

29、沉降区(I3)。各新构造分区均为活动断裂或构造活动带所分隔,表现为不同特征,简述如下:东北断块区东北断块区(I)东北断块区大致位于赤峰-开原断裂以北,由大、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等断块隆起及松辽断块拗陷组成,并发育有北北东和北东向的一系列活动深断裂和北西向的活动断裂。前震旦系基底出露零星,早古生代地层很少发育,石炭、二叠纪时期是东北地壳剧烈活动时期,形成褶皱和断裂。侏罗纪起该区地壳又发生剧烈的活动,沿着北北东向的大断裂形成了大型拗陷和隆起,并且伴有火山喷发和大面积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15自新生代起地壳运动趋于平静,继承性拗陷的范围缩小,厚度减小。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幅度不大的升降运动和玄武岩喷溢活动

30、。新构造运动期间断裂活动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缓慢的隆起上升运动。因而河流大都呈老年期非构造性的树形水系,横切构造线,河流纵比降平缓。现代地貌表现为老年期山地和山原及河谷平原地貌,山势浑圆,地形起伏较小,河流切割较浅,平原中沼泽广布,并广泛发育黑色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沉积。图图 1.2-1区域新构造分区区域新构造分区(1)大兴安岭隆起)大兴安岭隆起区区(I1)大兴安岭隆起总体上沿北东方向展布,规模较大,海拔 1000m 左右。该隆起区的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强烈的间歇式抬升和中基性岩浆喷溢。在长期的隆起过程中,曾出现快速抬升和缓慢抬升相交替的过程,造成隆起带上一些小型孤立盆地中新第三系厚度不同或缺失新第三系

31、。早更新世时期隆起区再次强烈抬升,形成布西期夷平面,尔后又出现间歇性抬升运动。晚更新世时期由于上升,河流与冰川的侵蚀作用加强,形成深切谷地。由于上述因素与古气候的影响和制约,在第四纪发育了一套岩性、岩相不同,厚度不一又各具特色的沉积物。早更新世为一套冰水沉积,湖相地层和玄武岩。晚更新世则为冰水堆积,湖积和冲积、坡积砂砾和黄土层。全新世则以冲洪积和现代风积沙为主,呈条带状分布于河谷与山间盆地内。在间歇性抬升过程中,由于断裂复活使大兴安岭成为西坡平缓,东坡陡16峭的阶梯状山地,伴有玄武岩浆喷发活动。进入第四纪以来构造运动仍在继续,但强度已明显减弱,全新世以来,隆起带缓慢抬升,断裂活动相对较弱。(2

32、)松辽)松辽沉降区沉降区(I2)位于吉-黑地槽褶皱系西部,根据钻探结果证实,基底为古生界。由于燕山运动,中生代开始强烈下沉,接受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及含油建造,使松辽盆地成为在古生代结晶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大型断陷-拗陷盆地,地貌上为冲积平原。新构造运动时期构造运动比较强烈,使下白垩系与下第三系形成宽缓的褶皱,新第三系与第四系以水平产状不整合于下第三系和白垩系之上,这次运动后,东部加速抬升,湖盆继续萎缩。与此同时,盆地周边发生了多期玄武岩喷溢活动。区域只涉及该沉降区西南部,新第三纪以来,盆地沉降幅度变小,新近系和第四系总计约 160m。(3)下辽河下辽河-辽东湾辽东湾沉降区(沉降区

33、(I3)这是一个新生代早期的裂谷断陷沉降区。第三系、第四系发育齐全,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本区进入了整体坳陷阶段,形成下辽河平原及辽东湾海域新生代沉积厚度可达数千米。晚第三纪沉积中心在沉积区中部;早更新世时期,形成两个北东向的沉降中心,大致与第三纪时期东、西两个凹陷的位置相当;中更新世的沉积中心在东部凹陷;晚更新世的沉降中心处于沉降区的中部,在盘山-营口一带形成一个北西向的沉陷带;全新世时期的沉积分布比较均匀,沉降中心不明显,似乎有向西偏移的趋势。第四纪沉积最大厚度可达 450m。1.2.2 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分析区域自新第三纪以来的地壳运动,总结本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如下:(1

34、)垂直差异升降运动表现明显)垂直差异升降运动表现明显区域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南部的辽西地区以及东南部的辽东地区一直处于上升,地貌上表现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中部为沉降区,表现为以堆积地形为主的平原区。(2)断陷盆地发育)断陷盆地发育随着一些老断裂的重新复活,有第四纪断陷盆地发育,如开鲁盆地、下辽河盆地。17(3)多期火山活动)多期火山活动第三纪时期区内有较强烈的火山活动,以裂隙式和中心式岩浆喷发为主,并以断裂为喷发通道,火山喷发具有多期性。新第三纪时期及第四纪,大兴安岭地区主要为玄武岩喷发。(4)整体抬升幅度不同地区表现有明显差异)整体抬升幅度不同地区表现有明显差异在大兴安岭地区、西拉木伦河

35、两岸及辽西、辽东等地均发育二级夷平面和河流阶地,显然为新构造运动即地壳的间歇性上升和沉降所造成。(5)断块活动的继承性)断块活动的继承性区内断裂及其控制的断块活动,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先存的构造格局和活动方式,断块隆起的山区,在中生代就已形成,到新构造时期只是上升的范围和构造活动的幅度和强度有所变化。松辽平原区基本继承了中生代盆地的格局。区域位于断块运动上升区,区内各地区显示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反映了在整体性上升运动背景条件下断块之间的差异性升降运动,促成断块之间的断裂活动。这种断块间的断裂活动带为地震和火山活动创造了构造条件。1.2.3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地震是新构造运动的表

36、现形式之一,本区地震发生的位置、强度与新构造运动特征有密切关系。区域内新构造边界对区域内地震活动控制作用不明显,主要与新构造单元内部的断陷盆地活动有关,如通辽南 6.0 级地震可能与通辽断陷盆地活动有关。1.3 区域地球物理场区域地球物理场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区域活动构造和地震活动关系密切,它提供了识别潜在震源的重要信息。本项工作主要根据布格重力异常、地壳厚度和航磁异常数据,来分析目标区所在区域的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区域东侧为正异常,变化较缓;区域西侧,为负异常陡变带,且越往西负异常越大(图 1.3-1)。区域发育的断裂走向大多为 NE 和近 EW 向,跟重力异常变化趋势一致。 区域内发生的

37、 M4.7 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呈现近 EW 向分布 (图 1.3-1) 。18区域地壳厚度向北东向渐变,厚度 28-36km。区域发育的断裂走向大多为 NE和近 EW 向,区域内发生的 M4.7 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呈现近 EW 向和 NE 向分布,这都跟地壳厚度变化趋势一致(图 1.3-2)。区域主体处于航磁负异常(图 1.3-3),区域内断裂展布和 M4.7 以上的破坏性地震主要位于航磁异常值陡变的区域。图图 1.3-1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图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图图图 1.3-2区域区域地壳厚度地壳厚度分布图分布图19图图 1.3-3区域航磁异常图区域航磁异常图1.4 区域主要活动断裂区域主要活动断裂区

38、域发育有不同方向的几组断裂,主要有北东向、东西向及北西向断裂(图1.4-1),其中以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断裂规模最大,为区域上最主要的断裂构造。区内主要断裂的特征列于表 1.4-1。表表 1.4-1区域主要断裂特征一览表区域主要断裂特征一览表编号名称区内长度(km)产状区内运动性质区 内 活 动时代距 目 标 区距离(km)走向倾向倾角F1霍林河断裂54.6NW压扭性PreQ128F2嫩江-八里罕断裂298NESEE60-80左旋Qp1-275F3西拉木伦河断裂306近 EWS70正断Qp218F4养畜牧河断裂181NEENW50-70左旋正断Qp1-288F5柳河断裂25NWNE75-90正

39、断Qp2133F6赤峰-开原断裂230近 EWSSE50-75逆断Qp2134F7依兰-伊通断裂(沈阳-四平段)31NENW45-70右旋兼逆冲Qh203F8查干泡-道字井断裂12NWSW正断层Qp1-2198F9大安断裂66.3NNEW逆断PreQ15820图图 1.4-1区域地震构造图区域地震构造图211.4.1 霍林河断裂(霍林河断裂(F1)该断裂经高力板、科尔沁右翼中旗,呈北西向,区内长约 54.6km,走向北西,倾向多为北东,倾角 6080,断裂大体上沿霍林河河谷展布。断裂带宽数千米,由一系列压性断层、张性断层、扭性断层,挤压破碎带、伟晶岩脉、地块等组成,早期为压扭性,后期转变为张扭

40、性。压扭性常出现在二叠系及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中,在木哈尔山附近,断层大致平行于霍林河,断层两盘为华力西晚期黑云母斜长花岗岩,断层面舒缓波状,逆冲擦痕清楚,构造透镜体发育,在透镜体中,垂直长轴方向的张性裂隙较发育,由于挤压作用在断裂两侧形成绿泥石化、滑石化、叶蜡石化。显示张扭性特征的构造形迹出现在中生代地层中,伊和哈德张性断层(兼扭性)位于大庙西北约7km 处,属霍林河断裂次级后期断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 80左右。两侧地层为下白垩统下段, 断层面附近发育有构造角砾岩, 断层面显犬牙交错状,正断层性质清楚。以上构造形迹表明霍林河断裂是一条形成较早、活动时间较长、先压后张的断裂构造,第四纪未见

41、明显活动,现代地震活动水平较低。1.4.2 嫩江嫩江-八里罕断裂(八里罕断裂(F2)嫩江-八里罕断裂构成松辽盆地西边界,走向约 N45E,倾向南东,倾角50-80,总长约 650km,区内长约 298km,是大兴安岭地块和松嫩地块的重要边界断裂。卫片上显示为多条断续平行分布的线状影象带。断裂东侧重力场宽缓低平, 局部重力异常的走向多为近南北向及北东向,断裂西侧局部重力异常的数量明显增多,强度较大,单个异常的面积缩小,轴向多变,反映出断裂西侧基底向上抬升的特点。区域磁场在断裂以东以平缓的负场为主,断裂以西则表现为一系列强烈变化的南北向线性磁异常。据重磁场确定的断裂位置明显偏东分析,断裂倾向东,断

42、裂西侧向上抬升,东侧下降,属断阶式断裂。该断裂在莫霍面图上也有明显显示,是松嫩幔隆区深部的西部斜坡区与中央幔凹区的分界断裂。沿断裂分布有古生代、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及新生代玄武岩。推测其生成时代为华力西22末期,中燕山期活动最强,喜马拉雅期仍有继承性活动,是一条切割深达上地幔的岩石圈断裂。嫩江断裂带以镇赉为界,可分为南、北 2 段,北段呈向西凸出的弧形,基本沿着嫩江河谷展布,而南段基本呈直线状展布(殷娜等,2019)。下面对嫩江断裂南北两段的活动性进行分述。(1)嫩江断裂北段)嫩江断裂北段嫩江断裂北段主要分布于镇赉以北。殷娜等(2019)在镇赉一带发现了线性陡坎(图 1.4-2),走向 N45E

43、,长 70km。具体描述为:该陡坎卫星影像显示不很清楚,主要发育在盆山过渡边界,河流的二级阶地上。现场调查发现,其地表表现为高约 1-2m 的地貌陡坎(点 a、b、e)、古地震崩塌和基岩滑坡遗迹(点 c、d)等特征。其中,地貌陡坎倾角约 45,古地震崩塌和基岩滑坡主要沿陡坎分布。基岩的类型主要为安山玢岩,结构致密,硬度较高。图图 1.4-2嫩江断裂镇赉段活动特征(殷娜等,嫩江断裂镇赉段活动特征(殷娜等,2019)探槽剖面和年代测试结果表明,嫩江断裂带北段在(80.94.6)-(62.92.3)kaBP 曾发生 1 次强烈古地震事件(图 1.4-3)。因此嫩江断裂北段为晚更新世断层。23图图 1

44、.4-3点点 f 探槽揭示结果(殷娜等,探槽揭示结果(殷娜等,2019)(2)嫩江断裂南段)嫩江断裂南段嫩江断裂南段主要分布于镇赉以南,对第四系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张鹏辉等(2020)利用突泉附近的地球物理资料揭示了嫩江断裂南段的深浅构造特征,MT 浅部电性结构模型横向上具有分块特征,高阻体被倾斜低阻条带分隔, 这些低阻条带可能反映了断裂的发育,其内部往往充填松散物质以及水等流体物质而呈低阻异常。在深部电性结构确定的嫩江断裂范围内(测点 200-260之间),发育多条不同倾向、反映断裂的低阻条带,包括 2 条东倾的反“Y”字型断裂和 1 条西倾断裂,这些断裂浅部产状较陡,向深部趋于平缓且具有向

45、一个断面归并的趋势,整体上显示花状构造特征(图 1.4-4)。北侧反射地震偏移时间剖面中也有类似的特征,推测该界线(CDP6000)是嫩江断裂在深部(4.5s)的位置。24图图 1.4-4突泉附近浅部电性结构模型突泉附近浅部电性结构模型(a)及反射地震偏移时间剖面地质解译及反射地震偏移时间剖面地质解译(b) (张张鹏辉等,鹏辉等,2020)综上所述, 嫩江-八里罕断裂北段为晚更新世断裂, 南段为早-中更新世断裂,区域范围内的嫩江-八里罕断裂属于断裂南段。1.4.3 西拉木伦河断裂(西拉木伦河断裂(F3)西拉木伦河断裂,也称西拉沐伦河断裂,发育在浑善达克沙地北缘,进入松辽平原呈隐伏状态沿西拉木伦

46、河伸展,一直延入吉林省,断裂走向近东西,断面倾向南,倾角约 70,区内长 306km。断裂的形迹在嘎少庙至温都尔庙一带显示比较清楚, 破碎带内的岩石普遍揉皱, 片理化、 碎裂岩化及糜棱岩化现象明显,具韧性剪切带性质。 深部构造研究结果表明西拉木伦河断裂是一条岩石圈级的深大断裂,它形成于早期的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下,在中生代晚期被嫩江-八里罕断裂左行错断,新构造期在伸展的构造背景下,断裂主要表现为向南正断,第四纪以来断裂发生继承性活动。沿断裂有小地震分布,1942 年在断裂附近发生通辽 6 级地震,断裂南北两侧地震活动存在明显的差异,北侧现代地震活动强于南侧。断裂带通过之处,地貌特征十分明显,

47、有错断山脉、东西向展布的河流、盆地和沙漠等。区域内西拉木伦河断裂活动性为中更新世。详见近场断裂描述。251.4.4 养畜牧河断裂(养畜牧河断裂(F4)该断裂近东西向延展,区域内长 181km,是山区与松辽平原的分界线,地貌特征比较明显,断裂的南侧是低山丘陵,而北侧是松辽盆地,两侧地貌有明显的差异。 重磁资料亦有所反应。 断裂在嘎海山古生界地层与中生界地层呈断层接触,接触处岩石强烈变质,沿着古生界岩石裂隙形成大量的柘榴子石矿物,断层角砾岩; 西端由于受新华夏系的影响向南弯曲并被错断,断裂的东端控制着养畜牧河的展布。 该断裂南侧库伦镇以西曾经发生过 6.0 级地震, 近年来小震也频繁发生。根据 1

48、:20 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在大山屯北丘陵有养畜牧河断裂通过。在大山屯丘陵西侧及南侧,有长约 1km 的采石剖面,基岩连续出露,没有隐伏地段。 通过对剖面连续的观测和调查, 侏罗系上统安山岩、 流纹岩等总体比较完岩,块状构造清楚,节理发育较差。在不同侵入期的不同岩性界面可见近水平、波状起伏的侵入接触界面,其间可见烘烤现象。在剖面的西南侧,有一脆性破裂带发育,断面平直,断层走向 320左右,倾向 SW,倾角 65-70左右(图 1.4-5,图 1.4-6)。破碎带宽约 3-4m,带内存在碎裂岩化现象,并夹有构造透镜体和薄层碎粉岩条带,碎裂岩带较为疏松破碎,胶结较弱。断层显示左旋正倾滑运动性质。断

49、裂上覆厚约 0.5m 的现代土壤层,未被错动,断层两侧围岩完整,几乎沿有受到构造活动的影响,表明断裂活动程度很弱。在断层出露剖面上,该断层未错断上更新统-全新统地层,显示断层至少在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断层泥 SEM 测年结果也表明,断层的主要活动期为中更新世,运动方式以粘滑为主,兼有少量蠕滑。图图 1.4-5养畜牧河断裂大山屯养畜牧河断裂大山屯 186.4 米高地剖面(据夏怀宽)米高地剖面(据夏怀宽)26图图 1.4-6养畜牧河断裂大山屯丘陵西南侧剖面养畜牧河断裂大山屯丘陵西南侧剖面另外,在大山屯丘陵北侧断裂通过地段,可以划分出河流一级、二级阶地和山前坡洪积扇裙等,各地貌形态完整连续,尤其是

50、近断裂出露地段二级阶地面平坦开阔,没有断错地貌陡坎等断裂新活动所造成的微地貌变化。综合分析判断,养畜牧河断裂是存在的,但发育程度很差、规模很小,断裂在第四纪时期可能存在活动,对更新世地层有明显控制作用,但其活动限于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以来的新活动不明显。1.4.5 柳河断裂(柳河断裂(F5)该断裂走向 NW,由辽宁新民向北沿柳河延伸至内蒙库伦东,长 106km,区内长 25km。切割白垩纪及其以前地层,煤田钻孔资料显示断裂 NE 盘柳河-养息牧河间第四系厚度比断裂 SW 盘大,构成第四纪槽地,地貌上形成笔直的河道,负地形地貌,内蒙地轴南缘断裂在柳河被错断,也表明柳河断裂存在,断裂被晚更新世地层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环评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