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3212∕T 1031-2021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技术规范(泰州市).pdf

上传人:秋儿 文档编号:5631244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8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12∕T 1031-2021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技术规范(泰州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3212∕T 1031-2021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技术规范(泰州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3212∕T 1031-2021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技术规范(泰州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3212∕T 1031-2021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技术规范(泰州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3212∕T 1031-2021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技术规范(泰州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CS13.200DB3212市地方标准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龟协Jllln):t护气勺乙吕卜曰曲人找。;,DB3212/T1031一2021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技术规范2021一01一18发布2021一01一20实施泰州市 市场监督 管理局发布DB3212/T1031一2021士一口前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泰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泰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泰州市计量测试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公司、中 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

2、司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蓝生、吴丽莉、张元星、张跃进、耿德雾、李波、韩忠。DB3212/T1031一2021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技术规范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的相关术语与定义、充电设备安全要求、充电站运营安全要求、充电站建设安全要求等内容。电动汽车用户、动力电池相关安全内容不在本标准考虑范围内。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泰州市新能源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与维护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

3、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 网谐波GB/T18487.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GB/T29317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GB/T29781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GB/T33587充电 电气系统与设备安全导则GB/T37295城市公共设施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GB/T38283电动汽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南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10k 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爆炸毛险环境电力装

4、置设计规范GB50063电力装置的咚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50084自动喷水灭火系纤设计规范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吧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8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分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GB50966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NB/T33001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分NB/T33002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DL 502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T5137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GB/ T29317、GB/ T19596中界定的相关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充电系统c h a r g i n gs y s t e m由充电站内

5、的所有充电设备、配电设备、监控系统、消防设备、电动汽车、充电运营平台及电动汽车用户组成的系统。DB3212/T1031一20213.2充电系统安全s a f e t yo fc h a r g i n gs yt e m充电系统应对来自充电设备、配电系统、监控系统、消防设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运营平台及电动汽车用户等各方面安全风险的能力。3.3充电设备安全s a f e t yo fc h a r g i n ge q u i p m e n t充电设备本体应对电气、通信、机械、物理等安全风险的能力。3.4充电站运行安全s a f e t yo fc h a r g i n gs t a

6、t i o n so p e r a t i o n充电站接入电 网 电能质量防畸变及防盗窃、防灾应灾能力。3.5充电过程安全s a f e t yo fc h a r g i n gp rc e 充电过程中应对过压、过流、过温、过充等安全风险的能力。3.6充电信息安全s e c u r1t yo fc h a r g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充电过程中车桩通信报文、交易订单信息的防篡改、防窃电能力。3.7充电设备输出过压c h a r g i n ge q u i p m e n to u t p u to v e r v o l t a g e充电设备输出电压大

7、于充电设备自身最大允许输出电压的情况。3.8充电设备输出过流c h a r g i n ge q u i p m e n t o日t p日to v e r。日r r e n t充电设备输出电流大于充电设备自身最大允许输出电流的情况。3.9动力电池过充p o w erb a t t e r yo v e r。h a r g e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大于100的情况。3.10动力电池过放p o w erb a t t e r,o v e rd1s c h a r g e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低于车辆最低允许SOC值的情况。3.11动力电池过压p o w erb a t t e r,o

8、v e r v ol t a g e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户电压大于动力电池允许最高电压值的情况。3.12动力电池过流p o w e r七a t t e,、o v e r c u r rn t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总电流大于动少,甲地允许最大电流值的情况。3.13单体过压c e11o v er v o1t a g e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最高单体电压超过单体最高允许电压值的情况。3.14动力电池过温p o w erb a t t e r,o v e rt e m p e r a t u r e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最高点测量温度超过动力电池允许最高温度值的情润3.15电池内部短路s h o r tc1r c u1

9、t1n s1d et h eb a t t e r,动力电池内部正极与负极发生短路的现象。3.16动力电池热失控t h e r m a1r u n a w a,o fp o w e rb a t t e r,动力电池放热联锁反应引起的电池自温升速率急剧变化的过热、起火、爆炸现象。3.17TN系统TNs y s t e m电源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负载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保护导体连接到此接地点的系统。DB3212/T1031一20213.18IT系统1Ts y s t e m电源系统的带电部分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系统。4基本要求4.1充电站的设计应符合GB汀2978

10、1、GB50966相关要求,充电站的运营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相关标准的要求,充电站应具备运营条件,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充电站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规范。充电设备应符合本标准第6章规定的相关安全要求,且应具备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充电服务能力。4.2充电站的运营应根据服务环节设置岗位,明确责任人、工作流程、职责,并制定岗位操作规程4.3本标准规定了充电系统安全技术的基本要求,当本标准与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4.4充电系统的安全技术除了应执行本标准,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充电系统构成充电系统由充电设备(交流充电桩、非车载

11、直流充电机)、配电系统、消防设施、监控设备、充电运营平台、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用户等部分组成。立配电系统回充电运营平台一t运行监控一一一一一一一下交流充电桩巨兰消防设施l厂广、,厂只、雁电胃产图1充电系统构成6充电设备安全要求6.1非车载直流充电机6.1.1电气安全6.1.1.1非车载直流充电机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应符合肠1,6487.、NB汀33001标准的规定。6.1.1.2非车载直流充电机应具备对直流输出 回路进行绝缘检侧的功能,绝缘检测功能应符合GB/T18487.1中附录B.4.1的规定。6.1.1.3非车载直流充电机在绝缘检测和充电结束后应按照GB/T18487.1中附录R.4.2和

12、B.4.3的规定对充电输出 回路进行电压泄放。6.1.1.4非车载直流充电机应具备预充电功能。启动充电阶段,电动汽车闭合车辆侧直流接触器后,非车载直流充电机应检测电池电压并判断此电压是否正常。非车载直流充电机检测到电池电压正常后,将输出电压调整到当前电池端电压减去1一10V,再闭合充电设备侧的直流接触器。6.1.1.5非车载直流充电机的介电强度应满足GB/T18487.1中11.4规定的要求。6.1.1.6非车载直流充电机的冲击耐压应满足GB/T18487.1中11.5规定的要求。DB3212/T1031一20216.1.1.7非车载直流充电机的功能电路中标准插头与标准插座断开后,任何可触及带

13、电部分之间,及可触及带电部分与保护接地导体之间的电压应在15内降到60VDC(或42.4VAC)以下。6.1.1.8非车载直流充电机的所有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含受限制电源)应提供过压保护功能,过压保护装置应能切断输出。6.1.1.9非车载直流充电机的所有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含受限制电源)应提供过流保护功能,过流保护装置应能切断输出。6.1.1.10非车载直流充电机应采取针对短路电流的防护措施,例如,在非车载直流充电机内部安装短路保护装置断路器、熔断器或两者的组合。短路保护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分断能力来切断所连接的端口规定的最大短路电流。6.1.1.11非车载直流充电机应具有接触器点烧结检测功能。6

14、.1.1.12非车载直流充电机应具备防逆流功能(如在输出侧加装二极管),防止蓄电池电流倒灌。6.1.1.13非车载直流充电机应具备开门保护功能,当打开门或任一壳体时,造成带电部位露出,非车载直流充电机应切断对电动汽车的供电,以防止直接触到危险带电部分。6.1.1.14非车载直流充电机电气系统安全性能应负荷GB/T33587中第7章相关要求。6.1.2通信安全6.1.2.1非车载直流充电机宜具备在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通信故障情况下的主动保护功能,当出现通信中断、非车载直流充电机输出能力与通信报文参数不匹配时,非车载直流充电机应停止充电。6.1.2.2非车载直流充电机宜具备动力电池过充保护功能,当

15、出现SOC达到100且BMS未发送主动停止充电请求时,非车载充电机应停止充电。6.1.2.3非车载充电机宜具备动力电池过压主动保护功能,当出现动力电池充电 电压超过最高允许电压值且BMS未发送主动停止充电请求时,非车载充电机应停止充电。6.1.2.4非车载充电机宜具备动力电池过流主动保护功能,当出现动力电池充电 电流超过最高允许电流值且BMS未发送主动停止充电请求时,非车载充电机应停止充电。6.1.2.5非车载充电机宜具备动力电池过温主动保护功能,当出现动力电池测量点最高温度超过最高允许温度值且BMS未发送主动停止充电请求时,非车载充电机应停止充电。6.1.2.6非车载充电机宜具备动力电池单体

16、过压主动保护功能,当出现单体电池最高电压超过单体最高允许电压值且BMS未发送主动停止充电请求时,非车载充电机应停止充电。6.1.2.7非车载充电机宜具备动力电池内部短路主动保护功能,当出现动力电池内部短路告警且BMS未发送主动停止充电请求时,非车载充电机应停止充电。6.1.2.8非车载充电机宜具备动力电池热失控告警主动保护功能,当出现动力电池热失控告警且BMS未发送主动停止充电请求沙,非车载充电机应停止充电。6.1.2.9非车载充电机宜具备色、唱死机主动保护功能,当出现BMS数据不刷新且未发送主动停止充电请求时,非车载充电机应停止充申:6.1.3机械安全6.1.3.1在正常使用条件和单一故障条

17、件下操作充申诊各不应产生机械损伤。6.1.3.2充电设备的运动部件,要合理布局、封闭乡扩凌或加保护罩,以防止操作和维修时无意接触的危险,运动部件不能碾压、切割、刺破与之接触操作人员的身体部仁电不能严重擦伤操作人员的皮肤。如果运动部件防护罩可拆卸,须施加警示标识。6.1.3.3在故障条件下可能抛射出导致危险的部件,设备应将其包含在设备内,或者必须限制其能量。设备对抛射部件的防护措施,必须使用工具才能拆卸。6.1.3.4充电设备处于正常使用位置时能看到的每个垂直表面(不含液晶屏组件等)应承受使用GB/T2423中描述的撞击原件提供的冲击能量。6.1.3.5充电设备在车辆充电过程中,充电连接装置电子

18、锁应保持可靠锁止状态,防止人为拔枪引起的拉弧电击事件发生。在车辆完成充电后,电子锁止装置应能及时解锁,方便车主拔枪操作。6.1.3.6充电连接装置接口尺寸及公差应满足GB/T20234.3相关要求,不应出现无法正常完成插拔的J隋况。6.1.3.7落地式充电桩安装基础应高出地面o.Zm及以上,必要时可安装防撞栏。6.1.4物理安全4DB3212/T1031一20216.1.4.1充电设备正常工作时,对以下因素引起的过热,可能降低电气、机械、绝缘或其他性能,引起过热危险。超过安全温度的可接触部位;超过特定温度的部件、零件、绝缘和塑料材料;超过特定温度的结构和安装表面。6.1.4.2充电设备可触及的

19、表面温度应满足GB汀18487.1中11.6.3规定的要求。6.1.4.3采用模式4的充电设备应具备内部过温保护功能,当内部温度达到保护设定值时,应采取降功率或停止输出。6.1.4.4充电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和单一故障条件下,应通过使用适当的材料和元器件以及适当的结构,限制元器件的最高温度或限制电路的有效功率来减小引燃的危险。通过使用阻燃材料、绝缘或者提供足够的阻隔,减少引燃的火焰的蔓延。6.1.4.5除金属材料外壳、陶瓷材料外壳和玻璃材料外壳以外,其它防火外壳材料距离起弧零部件(例如非密封整流子和未封装的开关接点)的空气间隙应大于13m m。6.1.4.6充电设备发出的噪声可能产生声压危险,

20、充电设备在使用时的噪声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包括充电设备故障时报警,或安装在远处的零部件发出的声音)。根据充电设备不同安装场所和应用,当噪声最大值不应超过SOd B时,应提供必要降噪措施。6.1.4.7充电设备表面或者在打开任何一个通往危险部位的门、盖子等防护措施之后,应在明显可见位置提供警告标识,警告标识应清晰可见。如果警示标识是针对设备的特定零部件,应标注在零部件之上或就近位置。6.1.4.8室外的充电站应配备必要的防雨和防尘措施,延长充电设备的使用寿命。6.2交流充电桩6.2.1电气安全6.2.1.1交流充电桩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应符合GB汀18487.1、NB汀33002标准的规定。

21、6.2.1.2交流充电桩的介电强度应满足GB/T18487.1中11.4规定的要求。6.2.1.3交流充电桩的冲击耐压应满足GB/T18487.1中11.5规定的要求。6.2.1.4交流充电桩的所有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含受限制电源)应提供过压保护功能,过压保护装置应能切断输出。6.2.1.5交流充电桩的所有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含受限制电源)应提供过流保护功能,过流保护装置应能切断输出。6.2.1.6交流充电t) - - l.; , /采取针对短路电流的防护措施,例如,在设备内部部安装短路保护装置断路器、熔断器或两者的组合。;豆路保十,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分断能力来切断所连接的端口规定的最大短路电流

22、。6.2.1.7交流充电桩应具备升门保护功能,当打开门或任一壳体时,造成带电部位露出,交流充电桩应切断对电动汽车的供电,以防止直校触到危险带电部分。6.2.1.8交流充电桩电气系统安全住能应负芍GB/T33587中第7章相关要求。6.2.2机械安全6.2.2.1在正常使用条件和单一故障条件下操作允电设气下应产生机械损伤。6.2.2.2充电设备的运动部件,要合理布局、封闭安装成加但护罩,以防止操作和维修时无意接触的危险,运动部件不能碾压、切割、刺破与之接触操作人员的身体部位,也下能严重擦伤操作人员的皮肤。如果运动部件防护罩可拆卸,须施加警示标识。6.2.2.3在故障条件下可能抛射出导致危险的部件

23、,设备应将其包含在设备内,或者必须限制其能量。设备对抛射部件的防护措施,必须使用工具才能拆卸。6.2.2.4充电设备处于正常使用位置时能看到的每个垂直表面(不含液晶屏组件等)应承受使用GB/T2423中描述的撞击原件提供的冲击能量。6.2.2.5充电设备在车辆充电过程中,充电连接装置电子锁应保持可靠锁止状态,防止人为拔枪引起的拉弧电击事件发生。在车辆完成充电后,电子锁止装置应能及时解锁,方便车主拔枪操作。6.2.2.6充电连接装置接口尺寸及公差应满足GB/T20234.2相关要求,不应出现无法正常完成插拔的J隋况。6.2.2.7落地式充电桩安装基础应高出地面o.Zm及以上,必要时可安装防撞栏。

24、DB3212/T1031一20216.2.3物理安全6.2.3.1充电设备正常工作时,对以下因素引起的过热,可能降低电气、机械、绝缘或其他性能,引起过热危险。超过安全温度的可接触部位;超过特定温度的部件、零件、绝缘和塑料材料;超过特定温度的结构和安装表面。6.2.3.2充电设备可触及的表面温度应满足GB汀18487.1中11.6.3规定的要求。6.2.3.3充电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和单一故障条件下,应通过使用适当的材料和元器件以及适当的结构,限制元器件的最高温度或限制电路的有效功率来减小引燃的危险。通过使用阻燃材料、绝缘或者提供足够的阻隔,减少引燃的火焰的蔓延。6.2.3.4除金属材料外壳、陶

25、瓷材料外壳和玻璃材料外壳以外,其它防火外壳材料距离起弧零部件(例如非密封整流子和未封装的开关接点)的空气间隙应大于13m m。6.2.3.5充电设备表面或者在打开任何一个通往危险部位的门、盖子等防护措施之后,应在明显可见位置提供警告标识,警告标识应清晰可见。如果警示标识是针对设备的特定零部件,应标注在零部件之上或就近位置。7充电站运营安全要求7.1一般规定7.1.1充电方式应包括自助充电服务和工作人员辅助充电服务;当采用自助充电服务时宜采用APP、公众号、刷卡等操作形式,当充电场站采用工作人员辅助充电服务时,所有工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7.1.2充电场站应明显位置设置公示牌,明示运营机构的名称

26、、运营时间、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计算方式、服务热线、站点地图指示、求援电话、监督举报电话以及当前站内充电设备可供使用情况等。7.1.3充电场站服务热线应保持24小时接线畅通,服务热线可以为顾客提供充电业务咨询、投诉、其他增值服务等。7.1.4充电场站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符合GB/T31525相关要求。7.2运行服务7.2.1充电场站充电设各应按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汀27930一2015规定的充由愉汽进行充电。7.2.2充电服务宜采用自的服务万式,充电场站应设置明显的操作指南,指导顾客按规定充电流程进行充电。7.2.3服务管理机构应对服务过程进行一

27、厄录,包括充电记录、设备维护记录、设备检修记录、巡视记录、运行日志等。7.2.4服务过程应保留原始记录,记录应及对准确、真实、完整。记录保存期限不应少于3年。7.2.5充电站应具备电动汽车车主充电操作指引功能,如牙用:在醒目位置张贴充电操作流程、使用声光信号提示使用人员需要注意事项等方式。7.3维护保养7.3.1充电场站应设置运行维护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运行维护八员应佩戴标明个人姓名、工号、岗位的服务标志,应配备工作服和安全防护用具;运行维护人员应接受安全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7.3.2充电桩硬件维护保养人员应按充电桩生产厂家的顾客手册进行月度维护、季度维护和年度维护

28、,并做好相关检查保养记录,每年维护总次数不得少于12次。7.3.3运行维护人员应定期对充电桩的计时计费系统等进行调试、测试,保证系统平稳运行。7.3.4设备运维管理单位应结合设备运行状况开展周期性试验。7.4交易安全DB3212/T1031一20217.4.1充电设备、电动汽车、充电运营平台、用户APP之间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丁CEC208中相关要求,防止充电过程中通信报文与订单信息的篡改,充电运营平台及用户APP且应具备恶意攻击防护功能。7.4.2充电设备计费结算流程的设计应考虑防窃电功能,当充电设备发生意外断电,该次充电的计量计费信息应能及时存储,待设备重新上电后,计量计费信息应及时上

29、传充电运营平台进行结算。7.4.3充电运营平台、用户APP应定期开展网络攻防演习,及时发现系统漏洞并进行消缺。8充电站建设安全要求8.1配电系统8.1.1一般要求8.1.1.1充电站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宜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贝。8.1.1.2充电站下列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均应进行接地。a)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充电装置、照明配电箱、监控设备、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b)变压器星形结线的二次绕组的中性点;C)安装有电气设备的门。8.1.1.3利用混凝土中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其下部在室外地坪0.s m一1m处引出一根镀锌钢导体,作为人工接地体

30、的外引点。8.1.1.4为降低跨步电压,接地装置距建筑物入口处、充电区 的距离不宜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a)水平接地极局部埋深不应小于l m s;b)水平接地极局部应包以绝缘物;C)宜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网上面敷设50m m一80m m沥青层,且其宽度不宜小于接地网两侧各Zm。8.1.1.5成组布置的充电桩采用丁N一接地系统,其PE线与供电侧的接地装置连接。8.1.1.6独立建设的充电站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如与其他建筑物共同建设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性质并经计算确定其防雷级别。充电站应采取防直击雷、防雷电波入侵和防雷电 电磁脉冲的措施。8.1.1.7充电站内的建筑物

31、应设施防直击雷的装置,并宜采取避雷带作为接闪器,当彩钢屋面的金属板厚度不小于o.s m m、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 m且紧邻金属板的下方无易燃物品时,彩钢屋面可直接作为接闪器。8.1.1.8防直击雷的弓l下线尺利用建筑物柱混凝土中的钢筋,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间距不应大于25m。宜利用基础和地梁混凝土中的钢筋仁为接地网。且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 m。8.1.1.9避雷带及引下线宜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 m。垂直接地极宜采用角钢;水平接地带宜采用扁钢。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2Om、11,其厚度不应小于4m 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 m。8.1.1.10避雷带、引下线、接地极、接地带应采欣热镀

32、锌。8.1.1.11防雷电波入侵的具体措施如下:a)在电缆线路的进线端,将其金属外皮、金属保护仁与接力网相连。架空线路转换为电线时,电缆在地中的敷设长度不宜小于15m;b)在低压架空线路的进线端,设署避雷器,与绝缘子铁脚、金只共同接于接地网;C)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接地网。8.1.1.12低压配电设备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和绝缘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宜技表1选用。表1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和绝缘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设备安装位置电源处设备配电线路、分支线路设备一般用电设备充电机、监控设备耐冲击过电压类别IV类111类11类2.5工类耐冲击电压额定值k VDB3212/T1031一2

33、0218.1.1.13城市公共充电站的配电系统应符合GB汀37295相关要求。8.1.2a)功率因数应达到0.9以上;b)谐波电压限值应不超过GB/T14549中第4章规定的允许值;C)谐波电流允许值不应超过GB/T14549中5.1、5.2的规定。8.1.2.2新建住宅小区在设计安装变压器时应考虑预留充电设施接入容量。8.1.2.3充电设施宜就近接入公网变压器或用户自由变压器低压侧。8.1.2.4现有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应考虑变压器容量,用电高峰时变压器负载不应超过 80。8.1.2.5接入充电设施造成配电变压器过载运行时,应采取技术手段加以完善,宜有限考虑对充电功率和充电时间进行优化控制,必

34、要时进行配电设施增容改造,增容时应结合周边负荷发展,适当 留有裕接入电网要求充电站在公用电 网接入点的电能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功率因数应达到0.9以上;谐波电压限值应不超过GB/T14549中第4章规定的允许值;谐波电流允许值不应超过GB/T14549中5.1、5.2的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在设计安装变压器时应考虑预留充电设施接入容量。度。、_._8.1.2.6新建充电设施应根据规模在配电室预留专用馈线开关,开关额定电流不应超过400A,负何电流大于400A时,应另增加开关。8.1.2.7单相交流充电桩接入系统时应负荷三相平衡的要求。8.1.2.8居民 区充电设备宜采用单独供电线路,不宜与其他设备

35、共用一条线路。8.2监控系统8.2.1一般要求8.2.1.1充电站宜装设事故应急照明装置,疏散通道应设置疏散照明装置,疏散通道及出入口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8 . 2 .1 .2充电站应配备供电监控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充电监控系统。、8.:.1.3供电监控系统应实时采集和记录供电系统运行信息,对供电状况、电能质量、开关状态、设备运行参数等进行监视和控制。“、,_言函五一妥访蓝控系统包括充电站环境监控、设备安全监控、防火、防盗及视频监控等,应在发生危及安全的事件时发出声光告警,并能显示、记录存储、回放事件前后的监控信 息,信息保存时间至少应为1个月或满足相关管理要求。8.2.1.5充电监控系统应具备

36、充电桩空闲状态、充电枪连接状态、充电运行参数、充电故障代码、充电过程风险识别、动力蓄电池异常等事件的记录、诊断与查询功8.2.1.6充电监控系统应具备对设备运行的各类参数、运行状况等进行记录、统计和查询的设备运行管理功能。8.28.2充电监控系统应提供图形、文字、语音等一种或几种报警方式,并具备相应的报警处理功急处理,充电监控系统实现对充电设备二以及数据的存储、显示和统计J二行和充电过程的监视、保护、控制、管理和事故情况下的紧勺了只(UO口18.28.2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监控系统由监扭主站、蓝控终端及通信网络构成。监控主站实现充电设备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实时显示,充电设备的远方控制,以及数据的存储

37、、查询和统计等。8.2.1.11监控终端(在本标准中特指非车载充电机和交流声电桩,破实充电设备状态及充电运行数据,上传至监控主站,并接收和执行监控主站的控制命令。_._._.8.22充电监控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应以满足现场充电设备和动力渗电池的安全要求担原则。, .8.2.1.13系统硬件、软件的配置应满足系统基本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1呆障系经运行的实时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充分考虑可维护性、可扩性要求。8.2.1.14充电监控系统的局域网与其他信息系统互联时,应采用可靠的安全隔离设施,保证系统网络安全。8.2.1.15系统的每一个操作功能应设置独立权限,并建立严格的密码管理,确保操作

38、的安全性;系统应具有操作日志,记录所有受控操作发生的时间、对象、操作员、操作参数等信息。系统运行的关键部件应采用冗余设计。城市公共充电站的监控系统应符合GB/T37295相关要求。了O勺I月月.8.28.2DB3212/T1031一20218.2.2监控室要求8.2.2.1当充电站容量习OMW时,宜设置监控室,且监控室宜单独设置。当组成综合建筑物时,监控室宜设在一层平面,并且应为相对独立的单元。8.2.2.2监控室宜与充电场所毗邻布置。8.2.2.3监控室不宜与高压配电室毗邻布置,如与高压配电室相邻,应采取电磁屏蔽措施。8.2.2.4监控室应采取防静电措施。8.2.2.5监控室门的位置和数目应

39、考虑操作员的人数以及与监控室外的功能区域的联系,并满足国家有关安全规范(如消防)的要求。8.2.2.6窗户设置应在操作员的视野之内,窗户的尺寸大小或视频监视设备的配置应能使监控室的操作者对充电场所的环境一目了然。8.3消防设施8.3.1一般要求8.3.1.1充电站应满足环境保护和消防安全的要求。充电站的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国家彼岸准GB50229、GB50016的有关规定。充电站内的充电区和配电室的建筑物与站内外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016和GB50045的有关规定。8.3.1.2充电站不应靠近有潜在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地方,当与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毗邻时,应符合GB50058的有关

40、规定。8.3.1.3充电站电力设备的消防安全要求应符合DL5027的规定。8.3.1.4电力电缆不应和热力管道、输送易燃、易爆及可燃气体管道或液体管道敷设在同一管沟内。8.3.1.5充电站应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并不得移作他用。8.3.1.6消防设施放置或装设地点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其生产厂的规定和要求。8.3.1.7充电站应设置灭火剂,灭火剂的选用应能提高灭火有效性、降低对设备和人员的影响。8.3.1.8对于带电设备,应配置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但不的配置装有金属喇叭喷筒的二氧化碳灭火器。8.3.1.9根据不同的储能装置,应配置专用灭火器,如没有专用灭火器,应根据起火物质特性配

41、备用于隔离的措施(如干砂覆盖)。8.3.1.10充电站内应设置消防砂坑(库),消防用砂应保持充足和干燥。8.3.1.11消防用砂应保持充足和干燥,消防砂箱、消防桶和消防铲、斧把上应涂红色。8.3.1.12充电站应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当发生火灾或受到火灾威胁时,应立即切断电源。8.3.1.13室内可能巨J砚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时,应设置相应的检测报警器。8.3.1.14属于二级电力用户不充电站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且应满足GB50016的规定。8.3.1.15电线在室外进入建筑物!、,的入口处,以及电缆在穿越各房间隔墙、楼板的孔洞在线路敷设完毕后,应采用 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J8.3.1.16

42、充电站防治白蚁的措施应按照国家及泰州市相关标准执行。8.3.1.17城市公共充电站的消防设施应付合G可T弓下295相关要求。8.3.2车库配建要求8.3.2.1新建汽车库内配建的充电设施在同一防火分区问应集丁一置,巨应符合以下规定:a)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汽车库的首层、二层或三坛;设置百地下或半地下 时,宜布置在地下车库的首层,不应布置在地下建筑四层及以下;b)设置独立的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 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日了规定;C)每个防火分区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00h的防火隔墙或防火卷帘、防火分限水幕与其它防火单元和汽车库其他部位分隔。采用 防火分隔水幕时,应符合GB50084一2

43、017的相关要求;d)防火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不低于耐火等级为乙级的防火门;e)地下、半地下和高层汽车库内配建分散充电设施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排烟设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表2集中布置的充电设施区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DB3212/T1031一2021耐火等级单层汽车库面积多层汽车库面积地下汽车库或高层汽车库面积一、二级1500125010008.3.2.2既有建筑内,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排烟设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地下、半地下和高层汽车库内不得配建分散充电设施。8.3.2.3室外充电设施宜与就近建筑物或汽车库、

44、停车场共用消防设施。8.3.3配套系统要求8.3.3.1充电站的建筑物构件燃烧性能、耐火极限、站内的建(构)筑物与站外的 民用建(构)筑物及各类厂房、库房、堆场、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016的规定。8.3.3.2充电站建筑外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物内外侧装修材料应选用节能环保型产品。8.3.3.3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窗台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1.8m;低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 的自然采光窗。高、低压配电室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8.3.3.4变压器室、高低配电室、充电机室、监控室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相邻配电室之间有门时,应能双向开启。上述场所的门宜采用甲级防火门。8.3.3.

45、5充电站各房间应设置防止雨进入室内的措施。8.3.3.6充电站各房间应设置防止小型动物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8.3.3.7站内所有电气设备室门口,宜加装高度为600m m的挡板。8.3.3.8室内电缆沟,应采取防渗水、排水措施。8.3.3.9当配电室、监控室、充电机室的长度大于7m时,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房间的两端。8.3.3.10监控室地而宜采用不产生静电或尘埃的材料,也可采用抗静电阻燃材料活动地板或水磨石地面。8.3.3.11充电站屋面应采取隔热、防水措施。8.3.3.12充电机室、监控室的窗户应有良好的气密性,以保证电气设备工作的清洁度要求。8.3.3.13监控室不宜与高

46、压配电室和变压器室毗邻布置,如毗邻时应采取屏蔽措施。8.3.3.14充电站建筑耐火等级:a)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耐火等级为一级;b)非燃或难燃介质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C)低压配电室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8.3.3.15配电室、变压器宝、监控室、充电机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8.3.3.16监控室温度直九词在18OC至25OC范围内,温度变化率每小 时不宜超过士SOC,相对湿度宜控制在45至75之间,在任何情沙下无凝露产生。8.3.4扫卜风系统要求充电站的机械排风应优先选用低噪育迎风装署。月勺乙八448.38.38.3.4变压器室宜采用自然通风。夏季的排风温度不之高于45OC,进风和排风的温差不宜大于1SOC。变压器室、配电室当采用机械通风时,共通风管过叮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在进出风口宜加装空气过滤器。8.3.4.48.3.4.5配电室宜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相结合。通风下叶窗应加装可拆卸的金属防尘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国内标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