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案.doc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5693348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案【课 题】 第2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1、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理解学习生物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2、学习科学家经典实验,体会实验设计的原则。3、尝试像科学家一样的实验,了解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4、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体会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教学重点】1、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体会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教学难点】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教学媒体】PPT课件【教学方法】启发、诱思、讲解结合【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人类文明的最早到17世纪,自然发生理论在人们心中几乎是普遍存在

2、而又毫无疑问的信念。自然发生理论认为各种生物是自然发生的,是由无生命的基质产生出来的。那么这种说法正确吗?观察讨论、探究新知一、科学家不断试验,挑战“自然发生说”1提供信息资料(1)“自然发生说”的观点有“腐肉生蛆”,“腐草生萤”等,当时普遍被人们接受。(2)书本第6页雷迪的实验,补充雷迪实验的背景。 如果你是雷迪,将如何设计实验? 雷迪的实验设计有何科学之处?通过资料分析,动脑,交流(2) 实验的关键是肉是否被苍蝇叮过,只要准备两组一样的容器放入同等质量、同样处理的肉,一个容器就暴露在空气中,另一个容器口蒙上一层纱布。 雷迪设计的实验科学之处在于他设计了对照,并且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雷迪的实

3、验没有推翻“自然发生说”。随着实验手段的革新,新的观点产生了。2提供资料:(1)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2)尼达姆的实验(3)斯巴兰扎尼的实验 斯巴兰扎尼认为尼达姆的实验有什么不严谨的地方? 斯巴兰扎尼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如何?他的结论是什么? 斯巴兰扎尼的实验相当好,可是还有人认为他的实验不能否定“自然发生说”,为什么?(3)巴斯德的实验。分析、讨论,表达见解:(2)尼达姆的实验使许多科学家相信复杂生物是亲代产生的,而微生物是自然发生的。(3) 斯巴兰扎尼认为尼达姆的实验中首先加热时间短,其次软木塞不能阻挡微生物。实验分为两组,一组都用软木塞封口,一个加热2min,另一个加热

4、1h;一组把烧瓶口熔化封口,一个加热2min,一个加热1h。结果第一组不论时间长短都腐败了,第二组中加热2min的变质了,可加热1h的没有变质。他的结论是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因为人们了解了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3)了解“巧妙的鹅颈瓶”。3进一步说明知识,与生活联系(1)一位厨师从斯巴兰扎尼的实验中得到启发,发明了罐头。(2)巴斯德在实验中所采用的消毒方法沿用到现在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牛奶的消毒杀菌。了解身边的科学,科学无处不在。明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指导学生快速浏览(1) 书本中提到的,我们在科学实验中要运用的实验手段有哪些?(2) 观察的定义。观察要遵循什么原则?

5、(3) 测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4) 预测技能的定义。从书本获取信息:(1) 观察、测量、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同时注意安全实验。(2) 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信息时就是观察。观察必须真实、准确,如实记录。(3) 测量要注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使用标准计量单位。(4) 预测技能实际上是根据现有证据和既往实验对将来的事情做出推断。观察讨论、探究新知二、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1提供信息资料:书本第9页“边做边学” 该实验中可能会用到哪些实验用具? 实验步骤 你预测一下,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可能是哪种生物? 你了解书本介绍的几种生物吗?(教师简单介绍书本上的四种常见浮游生物)

6、该实验中,你觉得哪一项要求不容易达到?阅读,回答问题: 实验中可能要用到的器具有量筒,温度计,pH试纸,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烧杯等。 每组用量筒量取10mL池塘水,并用温度计、pH试纸测量水的温度和酸碱度;用滴管吸取1滴池塘水,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分别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描述观察结果;仔细观察并客观记录各种生物的数量及形态结构特征。 浮游生物 单细胞生物 “仔细观察并客观记录各种生物的数量及形态结构特征”要求较高,所以教师根据资料补充。引导探索:2.池塘中的生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分析、讨论,表达见解:池塘中的生命会受到温度、酸碱度、有机物含量、阳光等多种因素影响。反馈练习:练习册相应习题【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