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古诗词鉴赏满分必读:第二节诗歌的语言全国通用word版.doc

上传人:初中学霸 文档编号:6416873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古诗词鉴赏满分必读:第二节诗歌的语言全国通用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古诗词鉴赏满分必读:第二节诗歌的语言全国通用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古诗词鉴赏满分必读:第二节诗歌的语言全国通用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古诗词鉴赏满分必读:第二节诗歌的语言全国通用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古诗词鉴赏满分必读:第二节诗歌的语言全国通用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炼字类1. 命题形式对使用最精彩的字进行分析。【常见题型】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对字的作用以及优劣的分析。【常见题型】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2. 答题套路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 实例分析【实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

2、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实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答案】这是因为太刚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第一步),体现了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第二步);同时,用“铺”字

3、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第三步)。 【实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高冠谷口招郑鄠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氳。“诗眼”指的是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然”、“暖”。((第一步)判断)“然”通“燃”,意思是说暮雨中的涧花开得很红火,像烈火燃烧似的;“暖”是指春云低垂,潭边树木与其相接,好像要为它们送去温暖,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第二步字面意义)该联中作者用拟人手法,绘形绘色,精练传神地描写了

4、朋友居住之地的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抒发了诗人对朋友这种恬淡闲适隐居生活的渴望之情。((第三步语境意义)【简析】此题为“诗眼”分析型,主要形式是先判断再评析,共两问。题干中已把“诗眼”定位在第二联写景的句子,只要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即可找出“诗眼”来。【实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

5、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 “冷”。(第一步)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步联系字词句,描述景象)“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第三步点出该字作用)【实例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氛垢:尘埃。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最传神的分别是“明”和“出”。(第一步指出字眼)“明”和“出”

6、充分表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阳光照耀下“碧峰”秀出。(第二步联系字词句,描述景象)河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群山在阳光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感。(第三步点出该字作用)【实例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第一步指出字眼)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

7、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困,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这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闷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了极致。(第二步联系字词句,描述景象)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第三步点出该字作用)【实例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乌归尽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参考答案】“空”字意为“徒然”“白白地”(步骤一),“玉阶空伫立”是说自己一个人站在玉阶

8、之上徒然而苦苦地等待(步骤二),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步骤三)【实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故音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屑;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步骤一)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山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消冷凄凉的情状(步骤二),抒发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步骤三)【实例

9、9】阅渎下面这首唐诗,然后问答问题。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世:尘埃。 (1)第二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分别是“明”和“出”,(步骤一),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刚光照射理“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刚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步骤二)充分显示了雨后的“新晴”。 (步骤三) 【实例10】阅渎下面这首宋词,然后问答问题。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

10、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被无情恼。“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绕”字好(步骤一),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山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步骤二)显示动态美。(步骤二) 【实例11】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柳宗元宿云散洲渚, 晓日明村坞。高树临清池, 风惊夜来雨。予心适无事, 偶此成宾主。这是一首描写雨后景色的诗。愚溪在湖南永州。第一句中的“散”,第二句中的“明”,很具有表现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参考答案】“散”字呼应题目中的“雨后”二字,点明天气(步骤

11、一);写出了低压在洲渚上的黑云逐渐消散,给人以天高气爽的感觉;一个“明”字紧扣题眼“晓行”二字,交代时间;写出了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金色的阳光遍镀村坞,四野一片清明澄澈的秀美景色。(步骤二)这两个动词使雨后朝日图更有动感,蕴满生机;也暗示了诗人的舒畅愉悦的心情。(步骤二)【实例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参考答案】“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步骤一)。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毫

12、,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步骤二),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步骤三)【实例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后游杜 甫寺忆曾游处, 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 花柳自无私。野润烟光薄, 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 舍此复何之?【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曾一度到成都新津,写了游修觉寺。评家说,一个“忆”字,一个“怜”字最是深情。请作赏析。【参考答案】宾语“寺”与“桥”提前,突出游览的处所,诗人对游处景物的深情和盘托出。“寺忆”“桥怜”结构上的倒装(步骤一),自然地使物有了人格,表明了“寺”“桥”对作者的记忆与情感,正好说明了“江

13、山如有待”,多情江山待诗人。(步骤二)惟物忆怜,使作者留恋,正应人间无家可居,其内涵丰厚深沉。(步骤三)(二)理解关键词类1. 命题形式对使用最精彩的词语进行分析。【常见题型】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 答题套路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人,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据程度。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第一步:解释该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词语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词语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 实例分析【实例1】阅渎下面这首唐诗,然后问答问题

1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步骤三)【实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登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

15、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表现的是归乡不得的无奈、苦涩心情。(第一步点明该词作用)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第二步);“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断茶聊以自慰吧。(第三步)【实例3】阅读下面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荤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请结合全诗赏析“鲣然”一词

16、的妙用。(5分) 【参考答案】“铧然”一词传种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山的响亮有力的声音(第一步),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第二步),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昧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第三步)【实例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第一步);

17、“何妨”更小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第二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第三步)(三)分析语言特色类1. 命题形式对整首诗词的语言进行分析。【常见题型】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 答题套路 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宇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 平淡白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表观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实例分析【实例1】阅读

18、下面这首诗,然后问答问题。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白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实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问答问题。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颖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步骤一)。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

19、头语言,不加雕琢(步骤二),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步骤三)【实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问答问题。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 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步骤一),“最苦无山遮望眼” 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日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山蹊径(步骤二),通过涛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

20、心理。(步骤三) 【实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呜。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儿重”的理解。 【参考答案】碧山阴沉,秋云暗淡(步骤一)。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步骤二)写出了什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三) 【实例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宋)方回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注

21、】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两句言浅意深,写作者荡舟缓行,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喜悦之情。(步骤一)夹岸桃花不仅是青溪的实景,也是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步骤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步骤三)【实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作此诗。 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请你把两句作以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4分)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引”有“带走”的意思,说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情趣盎然。“雁别秋江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思考与练习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结合本科所学简要赏析本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技术 > 后端技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