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微专题教案:体会深沉的纪念——直面牺牲的纪实散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6562720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7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专题教案:体会深沉的纪念——直面牺牲的纪实散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微专题教案:体会深沉的纪念——直面牺牲的纪实散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微专题教案:体会深沉的纪念——直面牺牲的纪实散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微专题教案:体会深沉的纪念——直面牺牲的纪实散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微专题教案:体会深沉的纪念——直面牺牲的纪实散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微专题二:直面牺牲的纪实散文第一课时:主题批注阅读体会深沉的纪念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梳理大意,概括作者“记念”的几个方面。2.抓住主题,精读批注,理解主题。教学重难点概括“记念”的几个方面,并根据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批注阅读,深入理解主题。教学过程【课前准备】一、推送学习任务单二、熟悉本课“教学参考资源”,在智课端准备资源并向学生推送助读资源。【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体会深沉的纪念直面牺牲的纪实散文(第一课时)三、划分小组,规划赋分,制作活动评价量表。【课堂活动】一、活动导入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十年磨一剑”民政部党组成员、优抚安置局局长邹铭谈设立烈士纪念日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今年9月30

2、日,我国将迎来首个烈士纪念日。民政部党组成员、优抚安置局局长邹铭3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政部从2005年开始相关研究论证工作,烈士纪念日的设立可谓“十年磨一剑”。设立烈士纪念日是社会各界的呼声记者:烈士纪念日的设立经过了怎样的研究论证过程?邹铭: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专家学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出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建议,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也多次呼吁设立烈士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2008年人民网等新闻媒体就“设立烈士纪念日”的问题征求网民意见,获得广泛支持。设立烈士纪念日,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呼声。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有专门纪念烈士的节日,比如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

3、韩国、孟加拉国、缅甸等。为此,民政部自2005年起多次召开由中宣部、文化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及中国民俗学会等部门和部分民俗专家参加的研讨会,并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先后4次征求16个相关部门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意见。各地各部门和专家学者均赞同设立烈士纪念日。2013年4月4日,经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研究设立烈士纪念日”。2013年4月21日,民政部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请示。今年8月23日,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交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

4、决定(草案)的议案。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国家将对各地纪念活动作出专门安排部署记者:烈士纪念日将会有哪些安排?邹铭:烈士纪念日设立后,国家将举行纪念烈士活动。同时,国家对各地开展烈士纪念活动也将作出专门安排部署。当然,对烈士的纪念褒扬并不意味着局限在纪念日这一天,还应体现在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记者:我国有多少烈士?邹铭: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由于战争年代条件有限,许多先烈没有留下姓名。目前,全国有名可考、并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仅有193万余

5、人。近几年,每年新评定的烈士数量在300人左右。我国国内现有烈士墓98.9万余座,烈士纪念堂馆、碑亭、塔祠、塑像、骨灰堂等纪念设施2.9万余处。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我国还有170多处烈士纪念设施。(选自于新华网)1.结合采访内容,谈谈为何设立烈士纪念日?2.日常生活中,你参加过哪些纪念烈士的活动,谈谈你参加后的感受。二、活动过程任务一、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概括“记念”的主要方面。1.通读两篇纪实散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其层次内容。【点拨】2.两篇文章都是鲁迅先生对不同时期遇难青年的“记念”,请结合文段大意,简要概括作者围绕“记念”分别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点拨】任务二、围绕主题,精读

6、批注,理解主题。围绕“纪念”这一主题,精读文章,找出重点句段进行批注,理解作者深沉的“记念”,将批注内容整理成小卡片,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点拨】1. “记念”的【背景】一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分析】三一八惨案;文段中,“独”“徘徊”二字写出了作者面对两君惨遭屠戮的悲愤与不忍。一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

7、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为了忘却的怀念【分析】1931年2月7-8日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两周年;文段中,不敢慑于国民党政府的严酷统治;不愿超然立场,不介入政治;不屑认为是小事,不值得见于报端。这三个词概括了当时大部分刊物在白色恐怖下的态度,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总结】2. “记念”的【缘由】一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

8、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

9、献于逝者的灵前。记念刘和珍君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记念刘和珍君【分析】缘由一是程君的建议。缘由二:文段中两个“如此而已”,表达了作者对死难者沉痛的哀悼之情,点出写作缘由之二。缘由三:将悲痛显示于非人间,驳击所谓的学者文人的隐

10、现论调,将此作为祭品,奉献、告慰逝者。缘由四:“这样的世上”指反动统治者及其走狗所在的“似人非人”的世界,作者要向诗人揭露这黑暗的社会现实,点出了写作缘由四。缘由五:“忘却的救主”,写出了作者对麻木的用人的讽刺,作者要唤醒他们,让他们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这体现了鲁迅一以贯之地对唤醒民众、疗救其灵魂的使命的自觉担当,点出了写作缘由五。一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为了忘却的记念【分析】缘由1:作者内心早已有悼念逝者的想法。缘由2:两

11、年来,作者不曾忘记,悲愤袭击者他的内心。此处关键词“悲愤”含有两面的意思,即悲哀和愤怒。袭击作者的心的既有对五位烈士的悲悼,也有对反动派的愤怒。此处,作者要摆脱的只是“悲哀”,不能忘却的是对敌人的“愤怒”。【总结】3.“记念”的【人物】【事件】篇目一:记念刘和珍君问题:鲁迅笔下的刘和珍是怎样一个青年?主要写了她哪几件事情?【点拨】1.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人物-刘和珍-要求进步,追求真理。事件-事件1:预定莽原杂志2.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

12、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人物-刘和珍-敢于斗争,温柔善良,富有责任心。事件-事件2:参加师大学生风潮。3.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

13、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人物-刘和珍-爱国热忱,勇于担当。事件-事件3:徒手请愿牺牲篇目二:为了忘却的记念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人物?围绕这些人物,作者主要是写了哪些事件?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点拨】人物一白莽1.我们相见的原因很平常,那时他所投的是从德文译出的彼得斐传,我就发信去讨原文,原文是载在诗集前面的,邮寄不便,他就亲自送来了。看去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肤色是黑黑的,当时的谈话我已经忘却,只记得他自说姓徐,象山人;人物-白莽-真诚用心、勤奋好学,年轻正直的形象。事件-事件1:初次见面,亲自送彼得斐

14、传。2.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误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人”了。第二天又接到他一封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因为他的原书留在我这里了,就将我所藏的两本集子送给他,问他可能再译几首诗,以供读者的参看。他果然译了几首,自己拿来了,我们就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人物-白莽-爱憎分明,阶级立场鲜明,率直坦诚,勤奋。事件-事件2:写信交流译著,二次见面,并再次请白莽翻译诗集。3.有人打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

15、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收了,连我送他的那两本;身上的袍子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没有夹衫,而必须穿长衣,所以只好这么出汗。我想,这大约就是林莽先生说的“又一次的被了捕”的那一次了。人物-白莽-执着坚定、勇敢无畏,积极乐观。事件-事件3:三次见面,白莽出狱,登门相见,困顿中执着、乐观。人物二柔石1.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大约最初的一回他就告诉我是姓赵,名平复。但他又曾谈起他家乡的豪绅的气焰之盛,说是有一个绅士,以为他的名字好,要给儿子用,叫他不要用这名字了。所以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稳而有福,才正中乡绅的意,对于“复”字却未必有这么热心。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

16、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人物-柔石-迂和硬气事件-事件1:回忆柔石谈家乡豪绅强夺名之事,给作者留下迂和硬气的印象。2.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

17、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么?”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他于是一面将自己所应得的朝花社的残书送到明日书店和光华书局去,希望还能够收回几文钱,一面就拚命的译书,准备还借款,这就是卖给商务印书馆的丹麦短篇小说集和戈理基作的长篇小说阿尔泰莫诺夫之事业。但我想,这些译稿,也许去年已被兵火烧掉了。人物-柔石-勤奋努力、认真、任劳任怨,单纯善良,勇于承担、刚毅勇敢。事件-事件2:全力办朝华社,始终坚持人们是好的初心。3.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

18、有三四尺的。这方法很不好,有时我在路上遇见他,只要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青漂亮的女人,我便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但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因为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我这面也为他近视而又要照顾别人担心,大家都仓皇失措的愁一路,所以倘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大和他一同出去的,我实在看得他吃力,因而自己也吃力。人物-柔石-固守旧道德,爱护友人,体贴他人。事件-事件3:写柔石和女性一起走路保持距离,和“我”一起走路紧扶着“我”。4.他终于决定地改变了,有一回,曾经明白的告诉我,此后应该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的答

19、道:只要学起来!他说的并不是空话,真也在从新学起来了,其时他曾经带了一个朋友来访我,那就是冯铿女士。人物-柔石-执着坚定,勇于改变。事件-事件4:写柔石决意改变,带冯铿来拜访“我”。5.他在囚系中,我见过两次他写给同乡20的信,第一回是这样的“我与三十五位同犯(七个女的)于昨日到龙华。并于昨夜上了镣,开政治犯从未上镣之纪录。此案累及太大,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捕房和公安局,几次问周先生地址,但我那里知道。诸望勿念。祝好!人物-柔石-勇敢无畏,从容不迫,讲义气,宁折不屈。事件-事件5:写柔石狱中给同乡写信,依然好

20、学,并为“我”考虑。【总结】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人物人物:刘和珍品质: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温和善良、敢于斗争、有责任心、勇于担当人物:白莽品质:真诚用心、勤奋好学、率直坦诚;积极乐观、执着坚定、勇敢无畏人物:柔石品质:迂和硬气、勤奋努力、认真、任劳任怨;单纯善良、坚持初心事件三大事件:事件1:预定莽原杂志事件2:参加师大学生风潮事件3:徒手请愿牺牲三大事件:初次见面;二次见面;出狱会面。五大事件:夺名之事;全力办朝华社;柔石与女性的距离;柔石与冯铿拜访我;柔石狱中信。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敬意、惋惜与悲哀;赞扬了革命青年的英勇精神;痛斥了军阀政府和无耻文人的卑劣行径。表达了对革命青年深切

21、的悲痛与怀念;歌颂了革命青年顽强英勇的精神;揭露了国民党的残暴与卑劣行径。4.“记念”的【意义】六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记念刘和珍君【分析】意义一:反映了鲁迅对请愿的看法:徒手请愿不是有效的斗争方式,我们应用最小的代价正确最大的胜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七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

22、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四月一日。记念刘和珍君【分析】意义二:认清了当局者、流言家的凶残与卑劣。意义三:感叹中国的女性临难的从容。意义

23、四:证明了中国女子的团结互助、勇毅坚韧未曾消亡。一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为了忘却的记念【分析】意义一:为了作者内心的“悲愤”摆脱“悲哀”,不忘对敌人的“愤怒”。七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分析】意义二:对青年的纪念,是“我”对黑暗社会的控诉,让“我”始终保持战斗,不忘逝者,继续前行。意义三:点明革命斗争之路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必须让同志们摆脱悲哀,进行有效的战斗,坚信反动派必然灭亡,革命事业定会胜利。【总结】综合以上分析,总结如下:三、活动小结本节活动课是通过对文章层次的划分,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以“记念”为核心,概括作者“记念”逝去青年的四个方面,围绕四个方面,对文章进行精读批注,以此来理解文章的主题情感。四、布置作业请选择鲁迅先生纪念的先烈中的一个,了解其生平,写一段悼词,文白皆可。活动评价1.完成本课时【同步测试】。2.活动评价量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