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第11讲 【诗歌】诗歌意境题.pdf

上传人:空登山 文档编号:6806818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9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第11讲 【诗歌】诗歌意境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第11讲 【诗歌】诗歌意境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秋高一语文第十一讲诗歌意境题答案解析1【答案】从军行(其四):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远处(青海湖北)有连绵起伏的雪山(祁连山)若隐若现,越过雪山,(河西走廊)荒漠中坐落着一座孤城与(西边的)玉门关遥遥相对。这是一幅边塞荒寒图。从军行(其五):大漠之上,风卷狂沙,遮天蔽日,天色更显昏暗;大军擎着红旗从辕门出征,红旗在风中招展不开,猎猎作响。这是一幅大漠行军图。【解析】描写了的画面(翻译诗句),这是一幅XXXX图(概括内容)。翻译诗句时,需要注意不要遗漏意象以及意象的位置关系。概括内容时,一般可从时间、地点、氛围三个方面任取其二组成四个字即可。1【答案】诗人用江水、鸟、花等意象,写出了一幅

2、“江中碧波荡漾,白色的水鸟在水面上翻飞,分外显眼;山上绿树葱茏,鲜红的花朵在绿树的映衬下仿佛要燃烧起来一般”的明媚春景图。【解析】按照中国文化的追求,诗画应该是一体的。所以,解答意象、意境题,我们不能“翻译”,而是需要先“看到”这幅画面,再“描写”画面。因此,你可能会增加意象(但不能删除)、调换顺序,增加自己的理解,把画面写清楚。最后,别忘了给画面取个名字,通常五个字,表明时间、地点和氛围,比如“凄凉秋夜图”。2【答案】思乡。因为又是一年过去了,诗人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家。【解析】1【答案】写出了河畔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河中老莲花已落下片片红衣,渡口处的渔火星星点点,河上采菱人荡舟缓缓来归

3、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的闲适心情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抒情方式。本题难度不大,直接告诉考生考查的是景和情的关系,所以考生只要顺着题干中的提示作答即可。注意要描述出景物,同时也要明确情感主旨。模块1:导学学案模块2:精讲精练例题1例题2例题31【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解析】上阕以细腻之笔,描绘了一幅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景物图:桑树冒出嫩芽,蚕卵已孵化出幼蚕,小黄犊在草坡上鸣叫,点点暮鸦飞入山林。作者写柔桑、

4、嫩芽、蚕种、细草、黄犊、寒林、暮鸦等农村常见的景物,先用了一个“破”字,和桑芽的“嫩”联系在一起,这正是早春的特点所在,也隐约表现了作者对早春景物的关注。至于“蚕种已生些”,说的不是蚕种,而是从蚕种开始蠕动起来的幼蚕,也是初生的、少量的,很不起眼,诗人却为之注目。这里表现出诗人悠闲的心情,有一种默默的体察和喜悦。“破”写桑枝逐渐萌芽、膨胀,不仅有动态,而且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速度和力量。而牛犊的鸣叫和蚕种的生息,则属于一种农家田园的趣味。“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高兴、得意的神态。一句就像一个镜头,组合成一幅江南农村的春景图。虽然也用了“斜”“寒”“暮”等修饰太阳、山林和乌鸦,

5、却没有一点儿萧索之气,而点明是初春傍晚之景,说明初春的江南农村就已经是美如画,充满着勃勃向荣的一片生机了。整个画面描绘细腻,表现出作者喜悦的感情。“斜日寒林点暮鸦”,寒林暮鸦,本来是有很浓的文人山水田园格调的,但是这里不落俗套,好在这个“点”字,用得很有韵外之致。点者,小也,远景也,在斜日寒林的空旷背景上,有了一个“点”字,遥远的视觉不但不粗疏,而且成了精致的细节。1【答案】A【解析】A项,“意境凄清冷寂”不当。“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写出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的景象。意境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红蕖”是荷花的别名。“细

6、细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别的原因,这样的环境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流连这里的景致。虽然他描绘出白鸟翻空、红荷照水的画面,但这和他欣赏杭州西湖那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色时的心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透过这样一幅画面,读者能够隐隐约约感受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词的下片,作者又用自我形象的描绘,作了生动的说明。2【答案】苏词: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高山耸立云端。近处丛生的竹林,像绿色的屏障,围绕着屋舍庭院的周围,小池塘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鸣四起,叫声乱作一团。渲染了一种幽静、凄清、衰

7、微的氛围。辛词:白色淡雅的荠菜花在春天开满了田野,春雨初晴,新耕好的田地上,一群乌鸦在觅食。整个画面呈现出一派恬静而富有生气的景象。模块3:拓展训练例题4例题5【解析】辛词开头两句,“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写的是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寥寥数笔,把一幅乡间春色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苏词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

8、缺水,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完全是一种杂乱、衰萎的景象,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机。3【答案】相同点: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闲适之中寄予着词人无限感慨。不同点:辛词: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多么希望能为国家出力,但却年华虚度、报国无门;表现了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苏词:表达了苏轼被贬黄州后百无聊赖、自我安慰、无可奈何的失意心情。【解析】辛词,上阕写仲春田园的美丽风光和词人由此引发的感喟,下阕描绘了一幅朴实闲适的农家生活图景。词中表现了怀才不遇的词人那种无奈背后的不甘闲居的进取之心。词的前两句意态闲适。但是,接下来两句情绪陡变,词人心

9、情沉闷,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这时他正壮年,还有精力,足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是不能耐得住清闲无为的生活的,所以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下阕写的是一幅农村景象,把烦乱复杂的失意之情在闲适的氛围中凸现得淋漓尽致。透过农家们恬然自安的心态,可以更真切地看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词人那种无奈背后的不甘闲居的进取之心,那种追求祖国统一的执着。苏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开头两句完全是一种杂乱、衰萎的景象,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机。词人受到打击,被贬到黄州,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所以心情苦闷,精神不振。这就无怪乎他的词章变得这样凄清苍凉了。三、四两句隐隐约约写出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下片前三句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表现出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