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能力提升)-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含答案).docx

上传人:淘淘 文档编号:6934140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能力提升)-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能力提升)-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能力提升)-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能力提升)-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能力提升)-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能力提升卷班级_ 姓名_ 学号_ 分数_(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第卷(选择题 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重庆一中高二期末)商朝创建之初并没有把王子分封于外建立诸侯国。周朝文王、

2、武王的庶子都受封建国,其后周王的庶子或被封在畿外建国,或被封在畿内立家。这一变化A削弱了周王室的势力 B导致王位继承原则变化C促进华夏文明的拓展 D使周王的权力日益集中【答案】C【解析】王族的向外分封也就是周人的向外移殖,这促进了民族间的同化,也就促进了华夏文明的拓展,故选C;周王的庶子或被封在畿外建国,有利于扩大周王室的势力,排除A;材料信息与王位世袭制无关,排除B;西周时期,周王对地方实行间接管理,权力不够集中,排除D。2(2020广东濠江金山中学高一月考)荀子曾访问秦国,并在荀子强国篇记录其见闻“都邑官府,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古之吏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

3、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这表明A秦国完整保留了礼乐制度B荀子否定当时秦国的制度C秦国具备实现统一的条件D传统华夷观念开始变化【答案】C【解析】荀子访问秦国期间发现秦国制度森严,国家秩序井然,说明秦国国家治理严格,已经具备了实现统一的条件,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秦国制度森严,没有反映其礼乐等级制度,排除A;荀子是肯定了秦国的制度,排除B;材料内容与华夷观念无关,排除D。故选C。3(2020四川雅安高二期末)汉旧仪记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秦始皇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守相令长以他姓相代,去世卿大夫。”这一变化反映了A礼乐制度被彻

4、底废除 B专制集权制度开始确立C皇权至高无上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秦朝推广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分封制是贵族政治,因此这一变化反映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D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礼乐制度,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专制集权制度开始确立,故B错误;材料信息涉及的是中央集权,不是专制皇权,故C错误。4(2020广东汕头高二期末)元鼎三年,汉武帝将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的十余个侯国一次性迁出,重新安置于太行山以东地区,此后太行山以西地区不再分封侯国(下图)。汉武帝此举的目的是黄河及太行山脉示意图A大力削弱王国势力 B维护中央王朝安

5、全C逐步废除分封制度 D加快推行郡县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汉武帝将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的十余个侯国一次性迁出,重新安置于太行山以东地区”,这有利于减轻侯国对中央的威胁,维护中央王朝安全,故选B;材料无法体现“大力削弱王国势力”,排除A;汉武帝不在太行山以西地区分封侯国,并非废除分封制度,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推行郡县制度,排除D。5(2020江苏泰州高二期末)“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 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据此对元行省制理解错误的是A是秦朝郡县制

6、度的发展B使得祖国疆域空前扩大和巩固C是地方政治制度的创新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行省制使得祖国疆域空前扩大和巩固,B符合题意,故选B;由“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可知行省制是秦朝郡县制度的发展,A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元行省制是在秦朝郡县制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的地方管理制度,C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得出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6(2020广东广州高三零模)明以前,训诫类史书已有散见,但未成体例;

7、明代仅光洪武年间就有昭鉴录、外戚事鉴、忠义录、醒贪简要录、女戒等数十种,这些数量众多的训诫类史书除各级臣民外,主要训诫对象包括两类人:宗室和权臣外戚。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宗室和外戚势力强大 B政治的开明程度降低C市民阶层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答案】B【解析】明代出现众多的训诫类史书,主要训诫宗室和权臣外戚,说明这两类人容易窃用君上大权,威胁皇权统治,通过训诫,更加强化明朝君主专制,说明当时的政治开明程度降低,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宗室和外戚势力强大,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市民阶层兴起,C错误;材料与“经世致用”思想无关,D错误。7(2020北京海淀中关村中学高二期末)北宋真

8、宗时期,将地处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 合称“川峡四路”或 “四川路”,四川一词由此而来。这一做法A壮大了地方的割据力量B推动了中央集权逐渐加强C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下D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监管【答案】D【解析】北宋真宗时期,将边远地区的川峡路一路分为四路,缩小了地方政府的管辖区域,从而削弱了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监管,故选择D;地方区域缩小,削弱了地方根据势力,排除A;“逐渐加强”是一个渐进过程,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地方行政区域的大小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C。8(2020山东胶州高二期末)明代于慎行在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9、。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立“中朝”A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B品级较低,不能限制相权C完全听命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D掌握军政大权,独立决策【答案】A【解析】根据“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可知中朝设立后宰相已经较少出现了决策圈中,说明中朝的作用是协助皇帝决策,削弱了相权,故选A;中朝限制了相权,排除B;中朝的出现是加强了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排除C;中朝是协助皇帝决策的,而非独立决策,排除D。故选A。9(2020山东胶州高二期末)传奉官是皇帝通过太监“传奉圣旨”的形式直接任命

10、的官员,在明朝存在了约160年。明熹宗时,仍有“锦衣非军功不得滥用”,而“保姆之属、阉伊之流,纷纷传奉”的现象。传奉官的大量出现A威胁着君主专制统治 B提升了内阁官员的地位C破坏了官僚政治平衡 D减少了中枢决策失误【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太监作为传奉官大量存在,这种现象侵夺了传统官僚体系中官员的权力,造成了官僚政治的不平衡,C正确;传奉官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内阁,排除B;传奉官只是传达命令,并不参与决策,排除D。10(2020福建泉州高二期末)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若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那是一好宰相。依明代制度论,张居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

11、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钱穆意在说明明代A废除丞相违背潮流 B政治体制运行特点C吏治败坏权臣弄权 D内阁机制导致专权【答案】B【解析】“张居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说明明代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机构,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这是明代政治体制运行的特点,B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明代废除丞相违背了潮流,排除A;材料内容是围绕内阁制度而言,与吏治情况无关,排除C;内阁是皇权强化的结果,其本身没有法定地位,不能导致专权,排除D。11(2020山东菏泽高二期中)元代行省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行省官员集体参

12、与的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军事权由丞相、平章等提调,财赋由朝廷指定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随意干预。材料主要表明A行省权力大而不专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统治C行省所握权柄颇重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元代的行省所掌握的权力比较大,但是行省官员实行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行省庶政,除此之外,行省的财赋、军事、等各有专官负责,并且“其他官员一般不得随意干预”,由此可知元代行省的权力大但是并不专,受到节制,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行省权力虽大但受到节制,“大而不专”,这涉及到军事、财赋等诸多方面,并非仅强调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统治,排除B;依

13、据材料信息可知,元代行省权力虽大但并不集中,不能得出其“权柄颇重”的结论,排除C;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排除D。12(2020山东胶州高二期末)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一次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如果我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A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B权力受内阁监督,与内阁共进退C受到多方面的监督D作为国家元首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答案】C【解析】据题

14、意可知,英国首相的收入必须公开,每周都要接受质询,还要受到媒体的严密关注,说明其受到多方面的监督,故选C;英国首相受到多方面的监督和关注,但并不代表其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不相称,排除A;英国首相是受到议会监督,不受内阁监督,排除B;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王,而非首相,排除D。故选C。13(2020山东烟台高二期末)古代雅典普通公民主要通过参与城邦的公共生活,如公民大会、公民法庭、狄奥尼索斯戏剧节或者奥林匹亚集会等,聆听政治领袖的演说来获得相关的教育和知识。学者德摩斯梯尼甚至说:“民主政治是一种发表演说的体制。”由此可见,在当时的雅典A演说是民主政治内在需要B政府不重视文化和教育C公民必须具备演说的能

15、力D居民参政议政十分活跃【答案】A【解析】根据“民主政治是一种发表演说的体制”和雅典普通公民要频繁参与城邦公共生活可知,演说是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要求之一,说明演说是民主政治的内在需要,故选A;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政府不重视文化和教育,排除B;“必须具备”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排除C;材料仅反映了对公民参与城邦公共生活的要求,无法说明公民参政议政十分活跃,排除D。故选A。14(2020江西上高二中高一期末)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把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A民主政治的缺失 B军事实力的强大C

16、历史传统的延续 D专制主义的传统【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军官意识已经渗透到教育、商业和中产阶级,说明德国由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德意志帝国民主制的弊端,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军事力量,排除B;材料主旨是军国主义而非专制主义,排除D。15(2020山东潍坊高一期末)“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可只看它怎么说,更要看它怎么做,运作比字句更重要,只有了解实际的运作过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理解。”这表明西方民主政治A体制的弊端暴露日益明显B与启蒙思想相背离C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D具有虚伪性欺骗性【答案】C【

17、解析】根据“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可以看出,西方民主政治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而不是体制存在的问题,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而不是与启蒙思想想背离,排除B;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6(2020山东聊城高一期末)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这反映出,德国政体变革A推动了德国统一 B催生了专制统治C促进了经济发展 D提高了德国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

18、变革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并结合所学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促进了德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故C正确;德国统一后,颁布了1871年宪法,排除A;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主政治的特点,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德国地位的提高,排除D。17(2020湖北荆州高一期末)1912年1月5日,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向世界各国发布对外宣言书,指出:“吾中华民国全体,今布此和平善意之宣言书于世界,更深望吾国得列入公法所认国家团体之内,不徒享有种种之利益与特权,亦且与各国交相提挈,勉进

19、世界文明于无穷。”材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发布此宣言书的目的是A得到列强财力上的大力援助B获得列强对中华民国的承认C希望列强给清政府施加压力D按照英美模式建立共和政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更深望吾国得列入公法所认国家团体之内,不徒享有种种之利益与特权,亦且与各国交相提挈,勉进世界文明于无穷”可知,孙中山向世界各国发布的对外宣言书中表露了深切希望融入国际世界,获得各国认可的愿望,因此发布该宣言书的目的是获得列强对中华民国的承认,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南京临时政府通过发布该宣言书获得各国的承认,没有强调得到列强财力上援助的问题,A项错误;材料内容表露出孙中山获得列强对中华民国承认的愿

20、望,没有强调列强给清政府施加压力的希望,C项错误;1912年元旦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国,但材料没有体现共和政府的模式问题,D项错误。18(2020全国)1941年,在国民政府第二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张澜、罗隆基等人代表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遭到拒绝后,民盟领导人没有再出席会议,以示抗议。这表明民盟A主张联合共产党制约国民党 B反对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C努力进行民主政治监督实践 D没有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C【解析】从材料“1941年”“国民政府第一届二次国民参政会”“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中可以看出,当时民盟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联合

21、共产党制约国民党”“反对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没有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AB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国民政府第一届二次国民参政会”“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解答,排除与材料无关选项。19(2020全国)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那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答案】B【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B符合题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A排除;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无关,C排除;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无关,D排除。故选择B。20(2020全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罗列了人民应当享有的各种自由权利,但对政府非法侵犯人民自由未设任何救济方法。如第15条规定:“本章所载人民之权利,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依法律限制之。”这A以立法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推动了民主法制观念广泛传播C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了隐患 D

23、为责任内阁制提供了法律依据【答案】C【解析】临时约法“对政府非法侵犯人民自由未设任何救济方法”,且规定特殊时期人民的权利“得依法律限制之”,从而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了隐患,人民权利不能得到真正保障,C项;材料反映的是以立法形式规定了人民的权利,排除A项;这一规定不利于民主法治观念的传播,排除B项;这一规定与责任内阁制无关,排除D项。【点睛】临时约法的某些制度设计反映了当时斗争形势和力量对比关系,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即将交权让位之际,企图利用临时约法制约袁世凯、保卫民主共和成果的苦心和努力。实际上,这也是临时约法在制度设计方面局限性的表现,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也留下了隐患。第II卷(非选

24、择题 共40分)21(2020全国)古今中外,制度的借鉴与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材料一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

25、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

26、编中国近代史等1949年9月21日30日,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分子的662名代表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项决议;还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至此,

27、作为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圆满完成其历史使命而载入史册。(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3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三三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形成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当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特点。(5分)【答案】(1)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2)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民主协商。原因: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调动各阶层积极性。(3)背景: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基本被消

28、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当时环境,不具备召开全国人大的条件。特点: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代行人大职能。【解析】(1)创新:根据“打破了自然的疆界”“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得出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根据“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得出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根据“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得出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2)特点:根据“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得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得出各阶层联合,民主协商。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巩固抗日根据地、调动各阶层积极性

29、等角度分析总结。(3)背景:根据“1949年9月21日30日”,结合所学,可从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当时环境,不具备召开全国人大的条件等分析回答。特点:根据“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分子的662名代表”得出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根据“作为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得出代行人大职能。22(2020重庆一中高二期中)西方民主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近代西方国家的民主进程表现出民主传统继承与借鉴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民主政体的最后裁断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

30、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蛊惑家造成的。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在那里法律没有权威。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1867、1884年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女子和男

31、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参加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当时只认同“共和”而不认同“民主”的态度,基本上就是源于对英国自由主义传统的承袭。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把它(民主)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同时人们也相信,在国家管理中也必须有人民的存在否则任何政府都会发展成暴政。而体现人民参政的最好形式便是英国人发明的代议制这也就是当时人们对于共和的一般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及其实质。(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5分)(3)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确立共

32、和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是如何避免政府“暴政”的。(5分)【答案】(1)局限:命令代替了法律、法律失去了约束力;重大决策容易受到蛊惑家的影响。实质:多数人的暴政。(2)趋势: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实现普选;选举的资格不断降低(或逐步取消了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限制),民主逐渐下移。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人民群众要求普选权的斗争日益高涨。(3)原因:承袭英国自由主义的传统;吸取古希腊直接民主的教训;受英国代议制影响。举措: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并有任期。【解析】(1)局限:根据材料“民主政体的最后裁断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

33、命令代替了法律”“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在那里法律没有权威”可知,雅典民主政体下,命令代替了法律、法律失去了约束力;根据材料“民主政体的最后裁断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蛊惑家造成的”可知,重大决策容易受到蛊惑家的影响。实质:根据材料“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多数人的暴政。(2)趋势: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光荣革命后议会改革中,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实现普选;根据材料可知,议会改革不断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直至取消、同时“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34、。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说明选举的资格不断降低(或逐步取消了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限制),民主逐渐下移。原因:根据材料“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根据材料“1867、1884年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群众要求普选权的斗争日益高涨。(3)原因:根据材料“基本上就是源于对英国自由主义传统的承袭”可知,承袭英国自由主义的传统;根据材料“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把它(民主)看

35、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可知,吸取古希腊直接民主的教训;根据材料“同时人们也相信,在国家管理中也必须有人民的存在否则任何政府都会发展成暴政。而体现人民参政的最好形式便是英国人发明的代议制”可知,受英国代议制影响。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实行三权分立,限制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787年宪法中,美国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防止形成暴政。23(2019闽侯县第四中学) 政治制度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及安、史既平,武夫战将以功起行阵,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大者连州十数,小者尤兼三四,所属文武官,奚

36、自置属,未尝请命于朝,力达势盛,遂成尾大不掉之势自宋以臣知州事,历代因之,遂无复弱干强枝之患。宋太祖及赵普之计虑(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深矣,而议者徒谓宋之弱由此,是但知御侮力薄,不足以自强,而不知消患于未萌。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克服邦联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王希原则与妥协材料三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

37、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依法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婚姻自由。(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后唐代出现了什么现象?宋太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这种解决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2

38、)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国家体制方面的创新表现。(5分)(3)以上内容出自哪一历史文献?简要说明该文献的历史地位。(3分)【答案】(1)问题:安史之乱后,唐中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解决:宋太祖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设转运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割据内乱;军队战斗力削弱,形成“积弱”局面。(2)表现: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政府体现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39、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3)文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地位: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性质和人民权利。【解析】(1)问题:根据“及安、史既平,武夫战将以功起行阵遂成尾大不掉之势”分析得出。解决:根据“自宋以臣知州事”“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结合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思考;影响:根据“遂无复弱干强枝之患”“议者徒谓宋之弱由此”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影响。(2)表现:根据“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 进行横向分割”分别从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政府体现三权分立原则分析解答。(3)文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可知出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地位:结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以及内容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