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专题2014年3月26日, 中法两国元首共同见证在巴黎签署 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生态城的合作意向书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正式落户武汉市蔡甸区, 规划范围39平方公里。生态城项目落户以来, 国家和省市给予高度重视。2015年7月23日, 国务院就生态城项目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加快推进生态城建设。同年12月10日, 经国务院批示同意, 成立由住建部牵头, 外交部、 国家发改委、 科技部、 工信部、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环保部、 交通运输部、 商务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等13个国家部委及湖北省政府、 武汉市政府共同组成的生态城中方协
2、调组。2018年1月, 经中方协调组各成员单位会商, 住建部印发国家部委支持中法生态城 9条政策, 将在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 外汇集中运营管理、 什湖治理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9大方面给予支持。湖北省、 武汉市、 蔡甸区分别成立领导小组, 并设立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 建立了国家、 省、 市、 区四级协调机制。2017年2月23日, 法国总理卡泽纳夫实地考察生态城并向全球推介。2018年 1月, 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 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生态城是中法两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战略伙伴关系的一个实践项目。生态城还纳入了第四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 中法经贸混委会第24次会议议程, 明确为中法经贸合作重
3、点。法国外交部、 生态能源可持续发展部与湖北省、 武汉市政府共同组建生态城战略委员会, 先后召开4次会议, 形成系列合作成果。中法专家历时2年联合编制完成了生态城总体规划, 于2017年2月由住建部等13个部委联合审议后委托省政府批复。根据总体规划, 编制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 22个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其中, 水系、 海绵城市等 7个专项规划已经武汉市政府批准; 交通市政控制性规划等 13 个专项规划已经蔡甸区政府批复。集总规、 专项规划、 城市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于一体的生态城规划体系基本确立。生态城管委会与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建立了定期会谈机制, 促成了中法交流密切展开, 生态城国际影响
4、力和知名度与日俱增。连续四年分别围绕 “武汉, 可持续发展城市”“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科技、 创新、 产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杠杆”“绿色开放创新共享一带一路新机遇” 主题, 举办了四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联合法方共同举办了中法环境月、 中法音乐节等40多场次亮点活动。产业招商成效初显。生态城着力打造中外文化融合典范、 世界可持续发展示范新城、 中法科创产业高地, 重点发展文化体验消费、 节能生态、 绿色智慧交通、高端国际健康医疗、 新一代信息技术、 创业服务产业等六大产业。按照全国政策最优、 服务效率最高、 支持力度最大的标准, 制定出台支持法资企业发展 16条政策措施、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5、 8条实施意见、 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办法等3个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围绕产业发展规划,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目前已引进中国武汉太空科创园、 优炫信息安全产业园、 招商蛇口中法意库、 华建智园等 30多个项目, 协议投资金额350亿元。其中包括达索系统华中区域总部及创新中心、 雷诺自动驾驶示范区、 法国电力集团分布式能源管理、 勒芒 “自然之门” 等一批法资项目。精心谋划启动了一批大型公共设施、 基础设施和生态项目建设。中法友谊大桥建成通车。首家三甲医院同济医院中法生态城院区建成启用。连接生态城与中心城区的地铁蔡甸线全线贯通, 生态城范围内5个地下站点主体结构完工, 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2019年上
6、半年将通车。地下综合管廊已完成1.4公里启动段主体结构工程, 正推进各类管线入廊工作, 二期工程已启动建设; 什湖治理项目完成实施性规划方案, 争取法开署贷款事宜进展顺利; 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规划展示馆部分已完成主体结构工程, 正同步开展展示中心布展工作; 新天北路、 五贤东路、 和黄西路等一批骨干路网正在抓紧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将按照 “3 至 5 年时间形成雏形, 5 至 8 年出形象, 8 至 10 年实现大发展” 的时间表, 遵循 “国际视野、 百年经典、 非冲击建设、 零污染排放、 原生态风貌、 后现代文明” 的理念, 着力打造中法合作之城、 低碳示范之城、 产业创新
7、之城、 生态宜居之城, 成为可复制、 可推广、 可再造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杆。2017年10月, 中法生态城基于已获批总体规划和已基本完成的城市设计, 启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历时一年编制完成, 在2018年10月第五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 从编制阶段步入实施阶段。一、 规划范围中法生态城北抵汉江, 南至马鞍山及后官湖生态绿楔, 西达五贤南、 北路, 东接快活岭路, 总用地面积35.8平方公里。二、 空间结构中法生态城追求空间的集聚发展, 空间结构表现为新天大道空间发展轴和知音湖大道景观发展轴 “十字双轴” 、 西部知音新城中心和东部集贤新城中心 “东西双心” 、 北部什湖九荡
8、湿地群公园和南部马鞍山微湿地群公园 “南北双园” , 多条沟通山水林田湖草、 向南北渗透的生态廊道, 多个分布于新天大道空间发展轴沿线的功能混合、 产城融合的发展组团 “多廊道多组团” 。三、 用地布局中法生态城追求土地的集约利用, 采用TOD发展模式,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3.8平方公里, 仅占总用地面积的38.5%, 主要分布于新天大道两侧, 形成总部引领、生态科创、 创新服务、 科教宜居、 智造科创五大发展组团, 北部和南部围绕什湖和马鞍山两大生态区分布大量非建设用地, 实现城市与自然的交融。总人口20万,人均居住面积42平方米。四、 规划分区中法生态城控规划定集中建设区和生态区两大区域,
9、 针对不同的特性和发展需求, 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 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并进, 包括11个编制单元, 其中集中建设区8个、 生态区3个。五、 规划亮点(一) 集中建设区1、 形成 “高大道、 低内街、 强节点、 柔边界” 的空间形态, 描绘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中法生态城建筑高度与街道宽度成正比, 街道越宽, 沿街建筑越高; 土地开发强度与轨道站点距离成正比, 离轨道站点越近, 土地开发越强。因而, 中法生态城沿新天大道空间发展轴和知音湖大道景观发展轴打造大气挺拔的城市空间, 形成 “高大道、 低内街” ; 通过创设角广场和共享通道, 围绕轨道站点打造开放紧凑的街区空间, 同时, 在建设区
10、和非建设区之间布局慢行专用道, 柔化城市与自然的边界, 实现城市与自然的交融, 形成 “强节点、 柔边界” 。建筑高度控制在24至100米之间, 局部地标建筑控制在150米以内; 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1.2至2.5之间, 新城中心区控制在3.0以内。2、 采用 “小街区、 密路网” 的空间模式, 构建绿色畅达的交通体系中法生态城追求绿色交通理念, 创建人性化街区尺度, 路网整体布局采用 “小街区、 密路网” 的空间模式, 通过缩小街区尺度、 提高路网密度, 促进交通的畅通运行, 根据道路等级适当减小路缘石转弯半径和建筑退距, 并大力挖掘开发地下空间, 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同时, 以新汉阳站综合交
11、通枢纽为核心, 依托地铁、 有轨电车、 常规公交、 社区公交、 水上公交构建快、干、 支、 微、 辅五个层次的公共交通体系, 依托自行车道和步道形成慢行交通体系。车行路网、 公交路网、 慢行路网密度分别达 14 公里/平方公里、 4.5 公里/平方公里、 15公里/平方公里, 公交站点300米和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分别达70%和100%, 绿色交通出行率达90%。3、 创设功能混合的用地模式, 勾画多样复合的用地格局中法生态城遵循功能混合理念, 创设商住和住商混合的用地模式, 混合商业、 住宅、 办公、 酒店等功能于同一个地块, 保障居民在每一个地块均享受多重功能。在规划管控中刚柔并济, 刚
12、性控制混合用地的功能种类, 确保每个规划地块混合的用地功能不少于 2种; 柔性控制混合用地的功能比例, 确保每个管理单元混合用地的弹性比例不超过 10%。同时, 依托生态廊道和大型公园布局12个邻里中心, 创设兼具公益性功能和经营性功能的邻里服务用地。4、 编织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 塑造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中法生态城以什湖和马鞍山为南北两大生物多样性中心, 通过四级生态廊道串联什湖、 马鞍山、 汉江、 后官湖, 根据晴雨差异, 将生态廊道打造为兼具海绵排蓄与生态景观功能的雨洪生态走廊, 编织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 形成水体绕城、 水网穿城、 水系融城的生态格局。同时, 广泛布局绿色空间和绿色建筑,
13、 建设区绿地率达 42%, 绿化覆盖率达 45%,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8平方米, 绿色建筑实现100%全覆盖, 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建筑比例分别达100%、 50%、 10%, 大型公共建筑实现中国三星级和法国HQE标准双认证。5、 构建层次分明的中心体系, 提供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中法生态城倡导生活圈理念, 构建新城中心-社区中心-小区中心-邻里中心四级层次分明的中心体系,布局与四级中心对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 包括11所小学、 4所初中、 2所高中, 分别形成30分钟-15分钟-10分钟-5分钟生活圈。步行500米范围内居住区免费文体设施覆盖率达100%。(二) 生态区1、 保护
14、山体水体, 塑造山水空间什湖和马鞍山区域作为生态保护红线区, 中法生态城划定什湖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区和马鞍山自然山体保护区为重要生态敏感区, 锁定山体和水体控制线,主要赋予生态保育功能。水面率达23.7%, 蓝绿空间比例达62.7%。2、 确定生态功能, 建立功能体系中法生态城根据区域生态功能, 划定什湖和马鞍山区域为生态旅游型功能单元, 赋予生态观光和休闲功能, 打造什湖生态文明公园和马鞍山知音文化公园,并先行策划什湖生态保育园和后官湖滨水公园, 面积4.76平方公里和 1.63平方公里; 划定西北部区域为生态农业型功能单元, 赋予农业观光和研究功能, 打造中法生态科技谷。3、 引导村庄整治, 促进乡村振兴中法生态城通过对生态区内12个村庄实施全面整治, 综合改造2个生态缓冲区内的村庄, 保留整治6个生态缓冲区内的村庄, 拆除迁移 4个生态保护红线区和城镇建设区内的村庄。4、 完善慢行体系, 构建游憩网络中法生态城以什湖、 马鞍山两大生态区为中心,以生态廊道为轴线, 形成环形+放射状绿道网络, 并串联市域汉江、 后官湖、 三环线绿道, 融入全市绿道网络。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览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简介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微信公众号生态城官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