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学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国民经济的恢复: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2)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主张。2.方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3.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4.成就:(1)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情境在线】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100多年的战乱,
2、国民经济完全崩溃,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百废待兴。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提示: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过程:农业(1)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手工业(1)1953年,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2)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2)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情境在线】毛泽东认为,合作化是个体农民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是由贫穷变富裕的主要途径。这里的“合作化”是怎样完成的?提示:先是建立互助组,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然后兴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1)内容。基本形势: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社会主义经
4、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2.“左”倾错误发展:(1)表现。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2)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3)危害:“大跃进”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国民经济的调整:(1)原因:1959-1961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2)内容: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3)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4.总体评价:从“一五”计划开始的2
5、0多年时间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情境在线】观察上述图表,这幅图表反映出当时的经济建设存在怎样的问题?原因有哪些?提示:问题:片面强调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的发展,造成农业总产值的下降。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1.新中国的“过渡时期”不是从1953年开始,而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止于三大改造的完成。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2.正确认识新中国工业化:“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但并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3.图解“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之间
6、的关系 4.准确认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2)“大跃进”错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背离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错在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5.巧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关键能力素养探究主题一“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1.“一五”计划史料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
7、国家的工业化”。摘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思考:根据史料,归纳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点拨】根据画线信息“优先发展重工业”回答特点。根据“基础极为薄弱”“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苏联工业化”回答原因。提示: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形成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三大改造史料见下图。思考:上图反映了什么事件?其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点拨】事件由图片信息“农业生产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进行分析。实质和影响结合三大改造的实质和影响
8、分析。提示:事件: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3.经济建设成就及原因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1952年1956年1957年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工农业总产值827.21 286.51 387.9思考:据史料分析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了怎样的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哪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点拨】趋势结合表格工农业总产值的变化分析。原因结合所学从新中国成立初经济建设的措施分析。提示:趋势:快
9、速发展,工业化程度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原因:新中国大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进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等。一、“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2.现实需要:新中国成立初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国防实力、巩固新生政权。3.苏联经验:苏联的五年计划同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经济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二、“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1)改革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
10、民生活水平并举。(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4)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一五”计划既是中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三、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
11、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深化点拨】只有把“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主题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1.正确探索史料中共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历史解释)
12、【点拨】由画线中关键信息“初步成果”“长远的重要意义”进行提炼。提示: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和主要任务的确定都是十分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中共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2.曲折探索史料“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大自然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定的计划指标。”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思考:史料体现了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史料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
13、中的失误。解读史料时注意史料出处的时间信息,从时代背景去分析史料中的现象。画线处信息体现了“大跃进”运动的特点高指标。提示:经济建设中出现冒进倾向;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经济规律。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同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2.“大跃进”运动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3.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经验教训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国情不照搬外国模式。2.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始终以经济建设为
14、中心。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4.国民经济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5.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2020扬州高一检测)下图为1950年大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漫画恢复生产,发展城乡交流,该漫画反映了()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生产状况B.人民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支持C.三大改造的实现D.“左”倾错误的扭转【解析】选A。根据材料“1950年”“恢复生产,发展城乡交流”联系所学可知当时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城乡经济的发展状况,答案为A;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1953年提出的,B错误;
15、三大改造的实现是1956年,C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扭转了“左”倾错误,D错误。【补偿训练】(2019平顶山高一检测)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A.人民收入迅速增加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D.迅速实现经济稳定【解析】选D。新中国初期,生产力低下,且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人民收入低,故A错误;新中国经济形势好转是在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故B错误;合理调整工商业是在1952年后,故C错误;银行存款增加,说明人民对新中国政权信任,反映了新中国迅速实现经济稳定,故D正确。2.(2019广东学业
16、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的是()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商业【解析】选A。“一五”计划的突出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A。3.(2020太原高一检测)新中国成立十年间,先后形成“全国人才到东北”和“东北人才到全国”的盛况,这主要是为了推动()A.剿匪固边B.国民经济恢复C.国家工业化D.垦荒与农业合作化【解析】选C。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出于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在东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政府把苏联援建的大部分项目安排在东北,一方面是全国在支援东北,人力资源流入,另一方面,东北也在支援其他地区,人力资源也
17、在流出。所以,这主要是为了推动国家工业化,故C正确。【补偿训练】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A.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经济建设中“左”倾冒进的“大跃进”运动D.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选B。大庆油田的建成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表现,故选B。4.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的取得是由于()A.“一五”计划的实行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解析】选A。“一五”计划的实行是在19531957年
18、;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9月;“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是在1958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是在1960年,A符合题意。5.(2020武汉高一检测)195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连环画韩梅梅,讲述了韩梅梅作为一个“社”的猪饲养员成长的故事。这里的“社”是()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解析】选A。据材料“1955年社成长的故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三大改造时期,“社”是指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正确;公私合营属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不符合题意,故B排除;人民公社在1958年开始出现,故C排除;包产到组属
19、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排除。【补偿训练】1953年2月,中央的一份文件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在这里,“组织起来”指的是()A.建立合作社B.实行计划经济C.推行公私合营D.开展生产互助【解析】选A。根据材料“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可知论述的是农业农民问题,“组织起来”就是学习苏联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建立合作社,故A正确。6.(2020北京高一检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
20、国代表大会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能为此结论提供佐证的是()A.确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方针 B.确定了“三大改造”的方针政策C.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故C正确;“一五”计划时期是指1953-1957年,故A排除;B是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排除;D是1960年提出的,排除。【补偿训练】1956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形势下,对当时国内社
21、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分析的会议是()A.一届人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解析】选B。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故选B。7.(2020济南高一检测)1958年4月,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三年自然灾害【解析】选B。材料中体现出中国发展经济“迫不及待”的思想,由此
22、引发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大跃进”运动,故B正确;“一五”计划1957年就已经完成,故A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三年自然灾害属于天灾,不是人为的,故D错误。【补偿训练】“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歌谣创作的背景是()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抗美援朝【解析】选C。从文中的“黄河水倒流”“泰山做枕头”“赶上英国不发愁”等信息,不难看出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夸大,故选C。8.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的“调整
23、”主要是指()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D.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解析】选B。从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的背景看,“调整”主要是指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材料二人均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健康状况的最佳标志,中国的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6岁延长到1957年的57岁,比当时低收入国家平均寿命长15岁。学龄前儿童的入学比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
24、随着国家几乎完成了一亿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城市居住条件改善了。私人消费总支出以不变价格计算也大有增加。工资实际上增加了几乎1/3,农民收入增加了1/5。材料三农业的投资是非常有节制的,不到总投资的8%。一半以上的投资投入工业,其中90%拨给诸如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煤、石油和化工等生产资料的部门。拨款用来扩大农机和化肥生产的小部分工业投资(3%),证明五年计划中被排在靠后的地位。以上材料均摘自剑桥中国史(1)据材料一、二,作者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结果作出怎样的评价?(可用材料中原话回答)根据这两则材料概括作者评价的依据。(不得摘抄原文)(2)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实
25、施过程中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有何不同,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3)对于“一五”计划时期工农业发展情况的差异,应如何认识?【解析】第(1)题要充分理解和归纳材料一、二的主旨内容。第(2)题工农业差异的原因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策因素和国家投资倾向等方面归纳。第(3)题从当时的状况分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也要关注其会引起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答案:(1)评价: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依据: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如答“国民收入增长、工农业产量增长、人均寿命延长、入学人数增加等”可算全对,但仅答“国民收入增长、工农业产量增长”只算对一半
26、。)(2)不同:农业发展落后于工业发展。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工业化为核心(或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思想”),国家对工业的投资远大于农业;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3)“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但如果农业发展长期落后于工业,引起比例失调,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也应注意农业的发展。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历史学家茶座材料三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
27、变动表类型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1)材料一是连环画牛郎织女中的一幅插图。观察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耕作方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解析】第(1)题根据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容易看出中国传统农
28、业生产模式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第(2)题第一问要注意结合材料的时间并依据所学知识归纳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资企业出现、洋务企业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等变动;第二问变动的直接原因则在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第(3)题要读取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中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巨大变动,从而反映出到1956年公有制经济已经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主体地位,而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就是三大改造的完成,重大历史意义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答案:(1)基本模式:小农经营为主的自然经济。(或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耕作方式:铁犁牛耕。(2)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资企业出现、洋务企业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答出两点即可)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3)变化:公有制经济取代私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居主体地位。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或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