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抚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13426650027 文档编号:905370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5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抚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抚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抚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抚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抚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抚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抚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抚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12月目 录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7(一)发展基础7(二)总体要求12二、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17(一)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17(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17(三)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18(四)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19(五)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19(六)强化职业培训20三、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20(一)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20(二)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21(三)完善社会保险收支和待遇调整机制22(四)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22(五)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能力23(六)推进社会

2、保险信息化建设23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24(一)优化人才发展环境24(二)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25(三)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6(四)实施更加开放的引才政策27五、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28(一)加强事业单位人事人才工作28(二)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28(三)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29六、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9(一)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9(二)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30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30(一)加强劳动关系协调30(二)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提升30(三)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31八、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31(一)加强人社服务标准化建

3、设32(二)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32(三)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33(四)加快人社服务队伍建设33(五)助力乡村振兴34九、强化保障措施35(一)加强党的建设35(二)推进法治建设35(三)强化财政保障36(四)做好宣传引导36(五)强化规划实施36- 4 - 32 -抚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时期(20212025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抚州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构筑高水平开放格局、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五年。为加快推动这一时期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以下简称“人社事业”)发展,根据抚州市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抚州市人社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是抚州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发生巨变、对外影响持续扩大、群众生活大幅改善、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抚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省人社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时期的各项任务;为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

5、“十四五”时期我市人社事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就业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十三五”以来,各项稳就业、保民生政策全面落实,积极就业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成效显著,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得到有效解决,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有较快增长。“十三五”末期,累计新增就业20余万人(次),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8.5万人(次),解决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8000余人(次),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0万人(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99万人(次);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6%,累计为2141名大学生发放

6、创业贷款21727.2万元,带动就业64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16 %以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就业局势总体稳定。2.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十三五”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养老保险从制度上实现了全民覆盖,保障项目不断增加,待遇水平和统筹层次稳步提高,基金监管进一步落实到位,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末期,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7.9万人、21.7万人、39.1万人;各项基金累计结余41.32亿元,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2016年以来,连续5年同步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全市月人均养老金从

7、2015年的1791元增至2020年的2145元,增加354元,增长19.8%。此外,从2017年开始,全市共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低保特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4919.15万元,截至2020年,已有5.35万人领取了保障待遇。3.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断创新“十三五”以来,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实施,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不断强化,人才政策不断完善,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创新载体持续增加,各类人才队伍均衡发展,总体规模进一步壮大。“十三五”末期,全市共引进23名博士高层次人才,其中3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4人获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11人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

8、人才工程人选。全市共拥有专业技术人才5.41万人,其中高级职称0.92万人,中级职称2.15万人,初级职称2.14万人;共拥有各类技能人才32.85万人,其中高级工及以上2.98万人、中级工11.17万人、初级工18.70万人;共面向硕士研究生、副高职称人才累计开展58批次引才工作,共引进高素质人才566人;此外,全市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个,引进在站博士后6人。4.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十三五”以来,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公开招聘制度、人员聘用制度等,并牵头开展了“吃空饷”、“在编不在岗”人员清理整顿工作。“十三五”末期,全市累计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

9、员1.3万人左右。5.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十三五”以来,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规范,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市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调整机制不断健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单位工资结构得到优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十三五”末期,全市各行业工资收入水平均有所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增长态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6.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建设不断深入“十三五”以来,劳动合同法得到深入贯彻落实,劳动关系调整和劳动合同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各类举报投诉处理及时有效,专项执法检查成效显著,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恶意欠薪行为明显减少,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

10、劳动争议仲裁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争议调解机制不断创新,争议仲裁程序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末期,全市共处理举报投诉案件2300余起,结案率达到100%;对各类用人单位进行书面审查5400余次,涉及劳动者2万余人;责令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8000余份,累计排查检查用人单位2200余家,协调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600余起,涉及金额3亿多元;通过诚信“黑榜”共向社会曝光3家拖欠工资的用工单位,4起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7.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十三五”以来,基层服务平台不断增加,信息化人社建设加快推进,市、县(区)培训基地和人力资源市场、人才市场等一批基础建设项目顺利落地,市、县(区)、

11、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组建成型并发挥作用,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十三五”末期,累计安排3344万元资金对各乡镇(街道)的基层平台建设予以支持,以改善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条件;社会保障卡持卡总人数达到406.3万人,抚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到2万人;就业和人才服务系统、劳动保障监察系统、调解仲裁办案系统、电子档案系统、门户网站、网上办事大厅、考试网上报名系统、人社掌上移动办事平台系统等已全面上线运行。专栏“十三五”时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 标“十三五”规划目标数2020年完成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1

12、9.520.28城镇登记失业率(%)6071.17%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093.6%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95100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9099 内为五年累计数(二)总体要求“十四五”抚州市人社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稳预期,围绕促进就业创业、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人才人事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人社帮扶

13、长效机制、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攻坚成果、培育乡村振兴新成效、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面推动新时代我市人社事业改革发展,为加快我市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抚州篇章,描绘好新时代抚州改革发展新画卷提供可靠的人社事业支撑。推动“十四五”抚州市人社事业发展,要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服从、服务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人社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人才优先,加快不同行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坚持深化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工作开展和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全市人社各

14、项事业发展;坚持服务至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广大群众提供便利、高效、多样化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十四五”时期是我市人社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到2025年,全市人社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各类重点群体的就业得到统筹解决,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显著改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机制日渐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水平逐年提高;城乡一体化就业水平稳步提升,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岗功能进一步凸显;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结构性失业得到有效缓解,就业稳定性得到增强

15、。“十四五”期间,力争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4万个,力争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力争每年帮扶26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力争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健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保障的权利充分实现,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民覆盖,工伤保险的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失业保险全面覆盖职业群体;社会保障项目不断延伸,待遇水平实现动态调整,经办管理服务体系更加高效便捷,基金监管运行更加规范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衔接更加顺畅有序,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发展,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到“十四五”期末,全市

16、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力争达到257.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力争达到39.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力争达到21.8万人。建设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有序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规模不断壮大,“赣抚技匠”、“赣抚工匠”培育工程加快实施,技能人才服务企业能力得到较大增强,本土人才的竞争力逐步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显著提高,人才比例结构持续优化。到“十四五”期末,结合我市实际需要,力争再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性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力争达到6.5万人;从事技能工作劳动者的总量力争翻一番,达到55万人,高技能人才每年新增量力争达到500人以上,全市力争建成2所高级技

17、工学校,1所技师学院,职业技能培训规模力争翻一番,每年达到6.5万人次以上。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全部实行聘用制,人才进入渠道逐步拓宽顺畅,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更加科学规范,干事创业的环境明显改善,高校和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十四五”期间,全市将锲而不舍地加强事业单位人事人才工作,驰而不息地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加快出台规范临聘人员管理的实施办法,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不同特点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决定和调整机制不断健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和福利制度逐步

18、完善,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加快落实;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宏观指导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在工资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职工工资水平合理较快增长,工资收入稳步提高,行业间工资收入分配秩序更加规范、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形势的动态监测和风险隐患的预警报告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劳动监察执法体系和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更加完善;人社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劳动仲裁效能得到大幅提升,“根治欠薪”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劳动者权益得到更有效的维护。到“十四五”期末,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

19、解成功率达到6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力争达到98%,力争在结构比较复杂、用人数量比较多的事业单位建立调解组织。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机构更加健全,设施设备更加完善,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广大群众均等化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全面实现。“十四五”期间,全市力争填平补齐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的短板,缩小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差距。实现社会保障卡覆盖率100%,电子社会保障卡的签发率达到75%,力争依托全省电子政务共享数据的统一交换平台,实现一网联通、一库

20、集中、一卡通用、规范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真受益。专栏“十四五”时期主要指标指 标2020年基数2025年目标属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20.28 15.5 预期性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人)800013000预期性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2.690预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3.160%预期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力争达到(%)93.6%90%预期性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95%预期性五、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99100预期性电子社会保障卡签发率(%)3575预期性 内为五年累计数二、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一)大力实施就业

21、优先战略坚持把实现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健全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鼓励创业体系建设,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进一步健全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联动机制,将市场就业导向、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和劳动者就业创业意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等发展战略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就业失业统计调查体系,完善就业需求调查预测和失业预警监测机制,有效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不断完善现行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框架,为推动就业创业工作提供政策

22、保障。一是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落实稳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采用财税金融等综合性政策工具,支持和激励企业稳定岗位,重点要减轻企业负担,畅通融资渠道,特别要重视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稳定就业岗位。二是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支持力度。支持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研究完善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明确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人员劳动用工、就业服务、权益保障办法,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抓紧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三)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重点群体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务工人员、退役军人、农村低收入人口以及脱贫

23、地区致富带头人等重点群体创新创业。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促创业带就业作用,进一步降低贷款门槛,扩大扶持对象范围,提升业务服务水平,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需要。推进创业担保贷款信息化建设,全面实行一体机受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进行人脸识别,推行新版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网页版申请服务平台和“创业微信贷”和“创业百福E贷”,规范线上、线下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实现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数据对接,稳步推行创贷“一卡通贷”。充分利用创新创业政策,深挖人力资源潜力。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项目,以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引领和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四)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持续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提升重

24、点群体就业质量。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青年就业启航计划、青年见习计划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简化优化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内容,满足高校毕业生多样化服务需求。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加强区域间劳务合作交流,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巩固脱贫劳动力就业。深入推进“6+1”就业帮扶,夯实脱贫劳动力实名制管理和服务,强化脱贫劳动力就业意愿、就业技能和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建立健全劳务输出对接机制,为脱贫劳动力就业创造条件。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加大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力度,优先保障零就业家庭和最低生

25、活保障家庭成员就业,确保困难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至少有一人就业。统筹抓好去产能分流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妇女、少数民族、刑满释放人员、戒毒康复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做好城镇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工作。(五)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改革,指导市本级建设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辐射带动各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水平。督促指导各地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政策、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培育行业龙头企业。重点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培育壮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引进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

26、进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人力资源服务孵化基地建设,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态升级,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优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保障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六)强化职业培训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落实完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策措施,全面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或转岗转业培训,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校企合作,建立企业新型学徒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企校双师培养,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不断扩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提高就业培训质量。依据市场需求,采取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确保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加强公共实训基地

27、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各类企业和技工院校合作建设职工培训中心、企业大学和继续教育基地,鼓励设备设施、教学师资、课程教材等培训资源共建共享。三、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抚州建设发展成果。(一)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按照国家和江西省统一部署,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各项准备工作。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

28、个人养老金发展。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相互衔接,妥善解决重复参保问题,保障广大城乡参保人员的权益。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和防范失业风险积极作用。扩大失业保险政策的受益面,探索放宽失业保险金申领条件和领取期限。完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落实符合条件企业的稳岗返还和职工技能提升补贴。落实工伤保险制度。根据国家和江西省统一部署,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执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规范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做好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工作,加强定点医疗(康复)机构和辅助器具配备机构管理。(二)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工作。以

29、工业园区企业为重点,将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新业态从业人员作为扩面重点,力争做到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加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引导和鼓励年龄偏大的被征地农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加强失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重点推动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和农民工等单位和人群积极参保。建立建筑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的长效机制,开展尘肺病重点行业专项扩面。将公务员法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制度,探索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三)完善社会保险收支和待遇调整机制按照国家和江西省统一部署,调整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30、水平,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和财力状况,适时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标准和缴费补贴水平。完善失业保险费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机制,结合经济发展和基金运行灵活调整费率水平。合理确定失业保险待遇保障水平,将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至最低工资水平的90%,建立待遇水平动态增长机制,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综合利用价格临时补贴政策、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延长发放期限等方式,加大对困难家庭、双失业家庭、大龄失业人员等重点领金群体的生活保障力度。执行全省统一的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待遇政策,切实保障工伤职工各项权益。(四)加强社会

31、保险基金监管加强内控风险管理,建立防范化解基金潜在风险机制,定期开展基金短期和中长期收支分析预测。加强基金监督检查,强化信息化监管手段,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常态化非现场监督机制。加强基金预决算管理,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与公共财政预算有机衔接,推动实现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江西省统一部署,推进社保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严重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社保领域严重失信联合惩戒。(五)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能力优化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市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加强与省级经办机构的对接,加强对县(区)社保经办业务的指导、管理和规范。全市经办机构增强风控、稽核和信息数据处理等

32、职能,大力推动社保业务下沉到基层。促进经办管理服务专业化水平提升,实施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加大对县(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经办人员的政策和信息化操作培训,重点培养一批社会保险统计精算、基金管理、标准化管理等专业领域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和业务能手。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标准化水平,在省级业务经办机构的指导下,建立融信息化建设、参保登记、权益记录、转移接续、待遇领取等业务于一体的标准化体系,同步建立统一的风险防控体系,推进经办业务“进规程、进系统”,实现风险防控与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六)推进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推动业务经办数字化转型,优化业务经办大厅传统窗口办理、完善自助办理,依托赣服

33、通、江西人社APP、“抚州社保”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力争实现社保业务事项网上、掌上办理。全面推广使用业务信息系统,通过预设数据校验规则,阻止不合规业务的办理。增强业务风险筛查,做好疑点数据的核实、处理、反馈工作。做好业务风险预警监控,实现经办服务过程留痕可溯。完善大数据应用平台应用。依托江西人社公共服务一体化信息系统,规范数据采集和应用标准,积极与公安、税务、民政、医疗卫生、教育等部门共享数据资源,形成社会保险大数据资源池。实现实时监控和核查对比功能,推进社会保险信用体系建设,依托信息化监管有效打击各种套取、诈骗社会保险基金行为。以园区正常经营企业为重点,筛选出未参保、选择性参保等情况,针对

34、性开展参保扩面。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贯彻“人才优先”工作理念,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以服务人才强市战略为目的,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一)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推进事业单位编制改革,改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模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指导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鼓励发展高端人才猎头等专业化服务机构,扩大社会组织人才公共服务覆盖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

35、培养支持机制,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发挥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作用,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完善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健全有利于人才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顺畅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不同地域间有序自由流动。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借助“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井冈学者”计划和我市高层次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各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做大做强我市人才总量。(二)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系列引才活动,吸引

36、高层次人才来抚创新创业,重点在科技、文化、医药、建筑、金融等领域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人才、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和一批人才工作者;设立市、县(区)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为高层次人才在待遇补贴、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提供多样化服务。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围绕抚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新领域职称评审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向用人单位下放职称评审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评委会建设,规范评审管理,提高评审质量。大力发展博士后事业。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扩大博士后招收规模,增加博士后站数量,在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配件、新能源新材料、现代信息等主导产业建立

37、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每年接受继续教育人数不少于1万人。(三)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和发展计划,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做好“抚州工匠人才”培养工程,以“技兴才乡”为主题,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院校基础作用,推行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竞赛集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建设力度。提升职业教育培养质量和规模,培养技能人才后备军,到2025年,全市要建成2所高级技工学校,1所技师学院,全日制技工院校在校生总人数达到100

38、00人以上,同时建设一个能容纳1000人左右同时开展实训的市本级公共实训基地。深入推进技工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壮大师资队伍,完善技工院校教师评价选拔制度。到2025年,全市从事技能工作的劳动者总量翻一番,达到55万人;高技能人才每年新增500人以上;职业技能培训规模翻一番,每年达到6.5万人次以上。技能人才贡献率稳步提高。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竞赛制度和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结合全市职业技能竞赛,每两年针对一线技能岗位高技能人才开展我市的首席技师评选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等制度,建立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制度,实施技能等

39、级认定,扶持技能人才创新创业。继续开展“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创作人才命名活动,建立“工匠人才”信息库,造就培养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抚州工匠人才”。(四)实施更加开放的引才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继续坚持以用为导向,大力实施“精准匹配人才”工程,继续推动实施引才计划,通过组团外引与集中内引、定期与不定期、刚性与柔性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时间灵活、空间拓宽的人才引进活动。加大选才力度。注重向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倾斜,围绕培植“百亿企业”引人才,坚持政企联动,以组织企业参加“海外人才江西行”“江西省高层次人才专场招聘会”等引才招智活动为重点,帮助拟打造

40、“百亿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充分发挥抚州历史文化优势,以汤显祖文化为引领,以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为支持发展培育互联网文化传媒、数字出版等文化产业新经济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引才,探索实施重大引才活动的服务外包,推广举办高层次创业创新大赛的引才方式,积极创新人才与资本、技术对接合作模式,进一步建立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兼并收购国(境)外研发机构,或在国(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吸引使用当地优秀人才。定期发布重点引才目录,建立开放共享的高层次人才信息云平台,实现人才信息的互联互通。五、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及配套法规,按照省厅出

41、台的相关政策规定,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结合我市实际,逐渐形成重点突出、配套完善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体系。(一)加强事业单位人事人才工作以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试点为契机,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规范组织竞聘上岗,推行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开辟更畅通的职员等级晋升通道。建立健全符合各类事业单位运行规律和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继续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工作。加大短缺人才招聘力度,探索分系统分行业公开招聘,对于县(区)及以下教育、卫生、高校急需的经公开招聘未达到招聘目标的本科及以下短缺人才,采取直接考核方式进行补招,探索赴高校组团招

42、聘。用活用好编制,完善备案制编制分开招聘的人员管理政策,为我市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实施好政府机关“放管服”改革,统筹好各类招聘考试,下放好教育、卫生和高校等高素质人才引进权限,做到切实提高用人单位公开招聘自主权。(二)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重点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工作,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完善聘用制度,加强聘用合同管理,探索实施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拓宽事业单位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渠道。持续开展吃空饷问题和在编不在岗人员清理整顿工作,全面释放编制和职数活力。做好岗位等级实施工作。按照在职数范围内申报职称要求,用足用活政策,做好事

43、业单位职称申报和评审工作。(三)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和奖励办法,强化考核结果使用。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岗位动态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岗位结构比例。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做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形成符合事业单位特点、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我市事业单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用好我市人事工资一体化系统,简化办事流程手续。做好我市事业单位人员数据采集和报表统计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员培训规定要求,做好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工作,让人才用得上。六、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科学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

44、和支付保障机制。落实江西省工资支付规定,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逐步规范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为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信息。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调控制度,推进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建设,落实最低工资制度,配合省人社厅做好最低工资评估工作。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落实工资指导线制度,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二)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占收入的比重。继续组织开展工资试点调查工作,探

45、索建立工资调查比较制度。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合理调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研究建立事业单位人才分配激励机制。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索符合事业单位行业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资分配制度。落实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制度。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劳动关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提升劳动关系公共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指导企业依法建立健全用工管理制度,巩固大中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重点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建立完善劳动关系双方在劳动报酬、劳动保护

46、、劳动纪律等方面的民主协商制度。(二)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提升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发挥协商、调解在争议处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内部申诉和协商回应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作制度,切实发挥三方机制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中的原则性作用。健全集体劳动人事争议应急调解制度,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专业性行业性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加强仲裁标准化建设,开展创建星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活动。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充分利用“仲裁+互联网”模式推动“智慧仲裁”系统使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开发“智慧仲裁”新程序拓展使用范围。(三)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强化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加大农民工工资支付、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劳动用工、休息休假等重点领域的监察执法力度,持续抓好根治欠薪工作。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和机构规范化建设,推动拖欠工资监控预警、举报投诉联动等平台搭建,推动劳动监察应急指挥平台、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平台、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平台等发挥作用。落实好“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监管责任,强化组织领导,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提升工作合力。八、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技术 > 平面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