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这次南昌起义的最高领导人,是周恩来,职务是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其他几位领导人还有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那么,周恩来为什么能担任南昌起义的最高领导人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周总理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但实际上,周总理最早的革命生涯,其实跟军事息息相关。
早在1924年,周恩来还在欧洲游历,就被邀请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不是黄埔军校第一任政治部主任,但是,他却是黄埔军校影响力最大的政治部主任,因为在他之前,政治部就是一个空架子,直到周恩来到任后,才真正发挥出了它的作用,让黄埔军校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受到了广大学员的热烈欢迎。
1925年9月,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讨伐陈炯明,周恩来被任命为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兼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开创性地确立了革命政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1926年11月,周恩来被任命为中央军事部长,也叫中央军委书记,成为我党在军事上的最高领导人。
其实在南昌起义之前,周恩来还领导过一次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就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鉴于前两次上海工人起义相继失败,中央决定派周恩来担任起义总指挥,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3月21日,在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上海80万工人举行了大罢工,并进行武装起义,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起义的胜利,也为我党组织武装起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27年4月16日,为了打破蒋介石发动的白色恐怖,周恩来致电中央,建议再次发动武装起义,不过,周恩来这次建议把起义地点选在湖南,举行湖南暴动。
但是,这个建议被共产国际否决了,并决定在南昌发动起义。
那么,谁来担任南昌起义的最高领导人呢?
当时,周恩来正担任中央军委书记,而且刚刚组织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经验丰富,因此就被任命为前敌委员会书记,负责领导这次南昌起义。
另外,前敌委员会委员还有李立三、恽代英、彭湃,起义军代总指挥是贺龙,前敌代总指挥是叶挺,参谋长是刘伯承,政治部主任是郭沫若。
这次南昌起义,虽然后来遭到了失败,但是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我党开始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中国革命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57年8月1日,南昌起义30周年时,《解放军报》专门介绍了南昌起义的情况。
《解放军报》的编辑在定稿后,先把稿件送给了周总理审核,周总理看后,提笔在上面做了一下修改。
原来,稿件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周恩来等同志率领北伐军三万余人,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
这句话有没有问题呢?看起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周总理却在“周恩来”后面加上了四个人的名字: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这一个改动,看起来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大问题,却体现了周总理实事求是、拒绝突出自己的伟大品质。
另外,《解放军报》的编辑为了突出朱老总的地位,把朱老总排在了贺龙、叶挺的前面,仅次于周总理,这就不符合历史事实了。
当年南昌起义爆发时,贺龙是起义代总指挥,叶挺是前敌代总指挥,而且,两人还分别担任第20军军长、第11军军长,而朱德当时是第9军副军长,无论是地位还是作用,都是不如贺龙与叶挺的。
因此,《解放军报》的编辑把朱德排在贺龙与叶挺的前面,实际上是错误的。
对这个问题,朱老总还亲自做过解释,说:“我不能排在前面,当时我的人马主要做一些协调保障工作,作用不大,应排在叶挺将军后面。”
就这样,在周总理和朱老总的审定下,《解放军报》最终做出了一个正确的排名: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后来,有人要刻意弱化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建议把秋收起义的时间作为我军的建军节,毛主席得知后,说:“乱弹琴,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怎么能颠倒顺序?”
毛主席还曾经对大家说:“八一起义了不起,向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领导八一起义的周总理和其他同志,都是革命的功臣,我们应该永远牢记他们的贡献。”
参考资料:《南昌起义》《周恩来年谱》《多棱镜下的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