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快把碗放下,小心打碎了伤到手……”
“家务活爸爸妈妈负责,你只管好好学习就行!”
“你看你把水弄得到处都是,妈妈正在洗衣服,你能不能旁边玩,别捣乱了!”
……
很多父母怕伤到孩子、怕耽误孩子学习、怕孩子添乱帮倒忙,都拒绝孩子做家务。但不让孩子做家务,就真的对他好吗?
哈佛大学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并得出了惊人的结论:
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并且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家务劳动对孩子的成长以及以后的人生有着重要意义,那么作为父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到底适合做哪些家务呢?
下面这份“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图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9—24个月: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岁:在父母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父母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父母给孩子适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3—4岁: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4—5岁:在熟练掌握前两个阶段要求的家务的基础上,能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准备餐桌(从帮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5—6岁:在熟练掌握前三个阶段要求的家务的基础上,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帮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用的东西);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6-7岁:在熟练掌握前四个阶段要求的家务的基础上,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7-12岁:在熟练掌握前五个阶段要求的家务的基础上,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有垃圾车来收)。13岁以上:在熟练掌握前六个阶段要求的家务的基础上,能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两面);清理冰箱;清理炉台和烤箱;做饭;列出要买的东西的清单;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衣、烘干衣物、叠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是需要孩子融入其中慢慢体验的,体验越多,感受才能越深切。如果只让孩子沉浸在“学习”这一方小天地,那么不难想象,孩子终将会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巨婴。因此,在大多数时候,凡是孩子能够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尽量放开手让他去做。只有做了,才能感受;只有感受到了,才会成长。就像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一样,对于孩子来说,家务劳动不仅仅是体力付出,更是一场能力训练与精神改造活动。具体来说,家务劳动对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有以下几点:
一位妈妈在谈到孩子的家务劳动时,说:“我重视女儿做家务,这是对责任心的最好培养。家庭是一个人所在的第一个团队,要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围着自己转,大家都在为家庭服务。”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不是永远需要爸爸妈妈伺候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需要成长,在未来,需要为自己的生活与家庭负起责任。从小培养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无疑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最好方法。
当我们完成一件之前从未接触过或很难完成的工作时,我们的自信心肯定会爆棚;孩子也是一样。孩子做家务,虽然不够完美,但在这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居然有能力完成这么多事情,瞬间会觉得自己很厉害、很有成就感,再也不是爸爸妈妈口中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做不好的小屁孩了。
一位拥有十多年教龄的老师说:“坚持让孩子做家务,是因为孩子的生活习惯会迁移到学习习惯上来。生活习惯好的孩子,学习主动性也优于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因为他们思维上很被动,事情一直有人帮着做,若这种思维迁移到学习上,会不主动思考答案,不想思考。”
一项研究通过调查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也得出结论:在家中做家务的孩子比在家中不做家务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出27倍。
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而这个“好习惯”的培养,就是从家务劳动开始的。
家务劳动可以促进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尤其是动手能力。而很多研究均表明,孩子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大脑的发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智慧的工具和镜子。”
家务劳动的过程就是孩子的手在大脑的活动支配下进行握、抓、拉、折叠、捆绑、拽等动作的过程,是孩子的观察、注意等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反过来又促进了孩子大脑的活动支配、观察、注意等能力的发展。可以说,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基础,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基础。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凯特王妃教孩子们做饭,培养王子、公主做家务。在采访中,凯特王妃也表示,与孩子们一起烹饪食物,就是很好的亲子活动。在闲暇时间,除了陪孩子们阅读,教孩子们做家务也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亲子活动。父母为孩子一步步示范讲解某项家务的做法的过程,也是同孩子打开心窗、交流分享的过程。
说了这么多,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自觉做家务呢?以下几点家长必须注意:
1. 从孩子自己的事情做起。在引导孩子做家务时,可以先让孩子从自己分内的事情做起,比如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把自己的干净衣服叠好、把穿过的脏衣服放到指定位置、吃完饭收拾自己的碗筷等。
2. 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权利。给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够做的家务的清单,让他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工作。这会让他感到,自己拥有选择和控制的权力,从而心甘情愿去做自己选择的家务。
3. 把任务细致化,并给孩子做示范。不要笼统地告诉孩子“你去把房间收拾干净”,细化任务,孩子才会明确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把桌子上的书放到书架上”“把玩具放到收纳箱里”等。另外,父母应该耐心地给孩子做示范,回答孩子的疑问。
4. 忘记“完美主义”。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做不到尽善尽美。如果孩子洗的袜子不够干净,擦的桌子不够亮,不要去批评他,这样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并有种深深的挫败感。
5. 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抱怨做家务的繁琐和无聊,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做家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应该尽量让孩子认识到,家务劳动是一个人爱家庭、对家庭负责的表现。
6. 提供奖励。表扬和奖励会极大增强孩子做家务的热情,并且让孩子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被肯定的。当孩子完成家务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和感谢孩子,比如“谢谢你今天帮妈妈洗菜,有你帮忙,晚饭做得格外快”“你把桌子擦得真干净,真棒”等,或者给孩子一些他所期望得到的合理的奖励。
注意,不要用金钱作为奖励,因为这样很容易让孩子认为做家务是为了赚钱,而忽视了家庭劳动背后真正的意义。
爱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建造一座美丽的玻璃花房,将孩子藏入其中,而是让孩子在亲身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通过这简单的家务劳动,孩子不仅学会了生活技能,培养了良好的习惯,还懂得了责任的意义。
五一劳动节在即,让孩子们在家务劳动的快乐中感受生活,真正成长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