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射礼】试论作册般鼋与晚商射礼.pdf

上传人:李静文 文档编号:12790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9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礼】试论作册般鼋与晚商射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射礼】试论作册般鼋与晚商射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射礼】试论作册般鼋与晚商射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射礼】试论作册般鼋与晚商射礼.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射礼】试论作册般鼋与晚商射礼.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原文物2007年第3期试论作册般鼋与晚商射礼李 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Abstract:The inscriptions on the bronze shaped like tortoise collected by Chinese National Museum re。centty is not the records of ordinary hunting,but the archery rites in the late Shang dynastyAccording tosome relative documents,the bronze may be the t

2、arget of archery,and the archery rites in western Zhou dynasty are originated the one of Shang dynastyKey words:the bronze shaped like tortoise;the archery rites;the target;late Shang dynasty;WesterR Zhou dynasty摘 要: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期收藏的青铜器作册般鼋上的铭文反映了商王进行射礼的事实,而不是记载普通的田猎。作册般鼋就是射礼的箭靶。晚商射礼与西周及后代的射礼中有一脉相承之处。关键词

3、:作册般鼋;射礼;箭靶;晚商;西周作册般鼋首次公布于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李学勤、朱凤瀚、王冠英三先生作了重要的考证,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6期裘锡圭先生予以补释, 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1期宋镇豪先生结合新出甲骨金文考述晚商射礼。诸位学者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作册般鼋带来很大帮助,但由于该器时代久远,器形特殊,铭文字迹斑驳不清,语境模糊,一些字句尚存在进一步探讨的余地。本文试图结合其他甲骨金文材料,说明作册般鼋反映了商王率众进行射礼的事实,而不是普通的田猎,这与作册般鼋是纪念商王赏赐的纪念品的说法是不同的;而且西周金文以及后代礼书中描绘的射礼与晚商射礼有相当的联系。李学勤先生指出

4、,“殷礼”前后固然必有不少演变,但很多方面是一贯的,具有明显的制度性。作册般鼋对认识射礼的发展有很大价值,特此为文,请方家斧正。一、铭文再读铭文模铸于鼋的背甲上,四纵行,第一行7字,在第6字与第7字之间有箭头一处,占一个字大小。第二行9字,第三行8字,第四行9字。每横行文字不严格对齐,字体波磔明显,反映了商代金文特征,铭文凡32字。(见图)丙申,王送于洹,获。王射,科射三,率亡法(废)矢。王令寝馗兄(贶)于作册般,日:“奏于庸”,作母宝。在第二行的“射”字前,朱凤瀚先生认为有“一”字。但仔细审视拓片与X光片,此“一”字偏右,与上面“王”字不在一直线上;且下文说“州射三”而不说“斟三射”,故“一

5、”痕迹可能是铭文表面损毁所致,并非铭文。全铭32字笺正如下:丙申,王迭于洹,获。商王田猎常有定期,李学勤先生曾经指出:“大体说来,在文丁以前,商王田猎日以乙戊辛壬为常,丁日为变。帝辛帝乙时略予放宽,以乙丁戊日为常,庚日为变。”此次商王于丙申日“于洹”不在此例,有可能是射礼,不是一般的田猎。这与作册般鼋是纪念商王赏赐的纪念品的说法不同。(具体见下文)“于洹”,李学勤先生解释,应为“过于洹”,谓商王到达洹水边上,获得大鼋。王射,奴射三,率亡法(废)矢。此行第三字作“斟”,此字字形古怪,铭文有麻点,释读难度很大。专家或释为“狃”,意为再一次;或释为“般”。倘若可隶定为“狃”,万方数据试论作册般鼋与晚

6、商射礼(出自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谓再一次,则铭文索性说“王四射,率无法矢”更为直接。而释为“般”,则第四行第一字“般”明显从舟从支,左右分明与此有所不同。在此,从李学勤先生说,隶定为“岁又”,读为赞更好,意为佐助。谓王先射后,商王随从赞助王射又发了三箭,皆无虚发。b辞中商王射猎的资料很多。据王宇信先生的研究,射手在射猎中服从商王的命令,商王是射猎活动的指挥者:“乙亥b,勿乎射。”(合集5789)“乎射鹿,只。”(合集10276)“其乎射闪狐,擒。”(合集28318)不见射串、射午、射佣、射串等射官发令射兽,可见田猎活动主要的指挥者是商王本人。作册般鼋的“王射,奴射三”言商王先射,射手

7、随此命令而从,同样说明商王对射猎的支配权。不仅如此,卜辞中言商王猎获鹿、麋、兕、豕、狐等名目繁多的动物,可见商王还是射杀猎物最多者。最有趣的是,商王田猎活动中,所射的猎物多在右方,射杀左方的卜辞却少见:“王其射右豕,湄日亡灾。擒。”(合集28305)“其射右鹿。”(合集28327)“射右鹿,弗每。”(屯南495)“射右麇,弗每。”(屯南641)“惟右狐射,擒。”(合集28317)“惟壬射右兕。”(合集28392)无论左方的猎物,还是右方的猎物,都是以商王为中心的位置而言的。至关紧要的是,对于商王右前方的动物来说,其着箭处自然在他的左部:“癸未b,王日贞:右兕在行,其左射,及。”(合集24391

8、)若右方有兕,则商王射兕的左方即可命中。商王47与其射手随从出猎,射手必然在商王的左右。王宇信先生从商王所射中的多为右方猎物这个现象推测,射手也应该在商王的右侧。只有这样射猎才很便利,因为不仅商王可以自由地向右前方的猎物放箭,从而可能射中猎物的左侧,而且射手同样可以轻松自如地向猎物发箭。如下所示:固(左 右)(左,右)如果射手在商王的左侧,则商王就几乎处于射手与猎物的中间了。射手在右前方向动物发箭时,商王在中间成了障碍,就会惟恐发箭不慎误伤中间的商王,左右回避,往往放过猎物,如下所示:(左,右)(左,右)时手|(左,右)虽然我们不能知道商人为何喜欢射中右方的猎物,但王宇信先生的推测给人们带来了

9、启示,图示一的情形与作册般鼋是吻合的,唯一不同的是,鼋不是向前奔跑而是面对人。仔细观察作册般鼋所中的箭,箭头都是倾斜于鼋头的方向,这说明箭迎面射来。鼋的背甲以中缝为界限,右一箭,左三箭。从铭文中“王射,叔射三,率亡法(废)矢”的叙述中我们知道右方的一箭来自于商王,左方的三箭来自赞助王射的射手。而这与图示一的推论相一致,但鼋由于面对商王与射手,故此商王一箭中背甲右方,助射的射手三箭中背甲左方,鼋着箭的位置与向前奔跑的猎物恰恰相反。 (其原因见下文)这说明了隶定“科”为“奴”读为赞是较合适的。王令寝馗兄(贶)于作册般,日: “奏于庸”,作母宝。寝为管理宫寝的官员,馗为私名;兄通贶读为赐;于表示动词

10、的对象;贵族般在晚商担任作册之职,此皆从诸专家说。作册般很可能也参加了此次射猎,因表现出色而被赏赐。诸家的分歧集中体现在第四行“崇于簧”的释读上。三先生均隶定为“奏于庸”,李学勤、王冠英先生认为“庸”通“镛”,依据是卜辞中“奏庸”的说法不少见;但“于”的存在让人很费解。朱凤瀚先生认为“奏于庸”为作册般书写记功之庸器。裘锡圭先生断句为“奏于庸作”。笔者也认为应该解释为“奏于庸”,万方数据文物研究但理解与各家有很大区别。首先,“于”在这里的作用很重要,我们固然可以把“奏庸”或“庸奏”解释成“奏镛”,可以讲得通,因为卜辞中有大量宾语无条件前置的例子;但把这里的“奏于庸”解释为“奏于镛”应再斟酌。语法

11、专家曾指出,介词“于”在卜辞中大量用于引导时间、地点与祭祀动词对象;而介词“于”扩展到引导其他及物动词对象,则在西周金文中大量出现创。故此,“奏于庸”的“于”未必是介词。其次,“奏”在殷商时代不仅仅是现在理解的奏乐,而且是一种特定的祭名。“奏舞侑雨。”(乙)7233)“今日奏舞有从雨。”(粹)744)“其于西宗奏示,王占日:弘吉。”(前3004)“奏于示壬。”(林1310)“奏舞雨。”(甲3069)孟世凯先生依据说文的“奏,进也”,“登耨日奏”与周礼春官大师的“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下管播乐器,令奏鼓悚”,认为“奏”为鼓乐歌舞之祭。李孝定先生认为,该字所从的“桊”又作“奉”,与“舞”字作

12、“灸”所从之“本”同,疑似舞时所用之道具两手捧之以献神。赵诚先生认为卜辞中“奏”多与“舞”、“雨”相伴出现,可能与雾祭有关,也似为乞雨之祭;并且赵诚先生指出:“(奏)卜辞用作行为动词,其中有两种意义紧相关联:一是演奏乐器二是聚众跳舞从词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商代词义的笼统性来看,卜辞奏这个动词具体词汇意义,绝不会等于后代奏乐之奏加上跳舞之跳,而要模糊得多,其外延要广袤得多。从奏在卜辞里所带的宾语来看,其词汇意义似是集合众人演奏乐器,或聚集人合舞,其目的都是为了乞求神灵福佑或降雨以获得丰收,因而与祭祀有关。大概是由于这一点,奏这个动词又具有与祭祀有关之意义。奏祭,当然要演奏乐器,聚众跳舞;但和单

13、纯说演奏乐器或聚众跳舞并不一样,与说祭祀时奏或奏而祭祀也有区别。”在卜辞中“奏”的外延极其广泛,常见的有“奏玉”(合集6016、6653)、“奏岳”(合集14475、20398)、“奏煲”(合集20398,英1153)“奏河”(合集14605、14606,屯南)3898),JtL;b也用于祭祀先公先王。作册般鼋的“奏于庸”之“奏”也应该是指这种奏祭。再次,卜辞中,“奏庸”亦作“庸奏”。如“直祖丁庸奏。”(合集27301)“直父庚庸奏王永。”(合集27310)“直小乙庸奏用有正。”(合集31013)“直庸奏有正。”(合集31014)“其奏庸髑美有正。”(合集31023)从以上所举的几例卜辞中,说

14、明可能“奏庸”是由“奏”和“庸”组成的并列短语,“奏”和“庸”是对等的,庸也可能用作祭名。大丰簋言:“不肆王乍庸。”此“庸”或训为功,但训功多为后代经书之解,恐距离周初金文较远。赤壕忠依据卜辞“口口卜,出贞翌乙未,方庸衣”(前511),中方、庸、衣的祀序断定庸为祭名,此说可从。卜辞中,庸明显用作祭名,如:“直祖丁庸乘。”(合集)27301)在这里把“奏庸”前冠以商先王名,解释为“奏镛”欠妥,应是两种祭名的并列。奏祭,庸祭虽与乐器相关,它们又有更宽泛的宗教色彩。因而,笔者认为“奏于庸”是进行奏祭与庸祭。其中“于”可以理解为连词“与”,如:“丁未贞纠岁于协,遘丁未贞彳岁于祭乘,遘。”(粹431)“

15、丁未贞纠岁直祭,遘纠岁于祭,遘。”(粹422),岁、协、祭均为祭名。曾有学者质疑此例“于”不是连词,断此句为“纠岁,于协遘”、“爿岁,于祭遘”,于是“于协遘”、“于祭遘”就可以理解为“遘于协”、“遘于祭”,然而金文中也不乏于作连词之例,令彝言:“今我隹令女二人亢栗矢夷左右于乃寮以乃友事”,谓命令你们亢同矢二人和左右,和你们的寮属、你们的朋友任官职。杜伯盈言:“杜白(伯)乍(作)宝盈,用享孝于皇神且(祖)考于好朋友”,是杜伯制作宝盈来享祀于辉煌的神明、祖父、父亲和接待朋友,等等,并且“奏于庸”又为“于”作连词提供一证。综上,此句说商王因为作册般的出色表现而令寝馗给予赏赐,商王命令进行奏祭与庸祭,

16、用吉金作纪念作册般母亲的彝器。二、作册般鼋与晚商射礼笔者认为作册般鼋的性质,不仅是臣下对商王赏赐而铸造的纪念品,而且是反映了晚商射礼过程的重要材料,这对弥补商代射礼的空白价值重大。笔者的理解与专家有着一些不同:第一,鼋为龟类动物,龟在商代被赋予了神意,对它的捕杀不应是随便的猎杀,而应该有更神圣的用途。笔者认为,从洹水中获得的大鼋,在射箭之前已经被固定好,作为靶子。按常理,倘若是田猎,猎物应该是向背离田猎者的方向跑去。但作册般鼋面向射者,与王宇信先生所描绘的猎物向前奔跑的情形正相反,应万方数据试论作册般鼋与晚商射礼 49系被人故意放置。且作册般鼋并不是大体积的猎物,在田猎的动态中一下射中四箭难度

17、非常大,所以作册般鼋应该是被固定在某位置,供商王射,以保证箭无虚发。这样活的靶子就成了象征性的。这样的例子金文也有,麦方尊“王射大奔禽”,唐兰先生理解为:“王射,大拱禽”,谓周王射大量已被捕执的禽兽。伯唐父鼎记载,周王到辟池进行射礼,“王格乘辟舟,临白旗,用射兕,虎,貉,白鹿,白狐于辟池”。这里也是将猎物固定在特定的地方上以保证周王命中。因而作册般鼋中“王选于洹,获”句,与“王射,叔射三,率亡法(废)矢”句的关系,不应该理解成“王射,叔射三,率亡法(废)矢”就是“获”的过程,而应该理解成顺叙,即在洹河获得大鼋以后,王和随从对已经固定好的大鼋进行射礼,没有浪费一箭。花园庄东地甲骨中,有这样很晦涩

18、的文字:“癸亥卜,子往于窑,户殳子丹世龟二?丁卯卜,子其入学若?用。”(花450)寄形状如射箭之靶,这里放在了“于”的后面,为地名,即射箭的场所。放即启,金文中启可与“肇”通用,如召卣(集成10,10360)“召启(肇)进事”,尔雅释诂:“肇,始也。”嘎花450谓癸亥日占问,“子”是否应该前往侯所在之地射侯?是否开始以两只龟为目标来射牲?丁卯占卜, “子”是否上学顺利?这里的射礼是“子”学习的内容,所渭“放子丹世龟二”不应视作占卜之用,因为卜辞中罕见占卜是否用龟的。所以这里的龟就应该用作射礼中的靶子。这与作册般鼋被当作箭靶的情况吻合。第二,射后进行奏祭庸祭这样以音乐来礼神的活动,在其他资料中也

19、有蛛丝马迹。如花园庄东地甲骨中,有卜辞云: “乙亥,岁祖乙黑牡一,又靴囊,子祝?丁丑卜,其弹于寄,惟剥人人若?子占日:女有IP,雨。惟剥人呼先奏,人人乃往?用。戊寅,夕,宜靴一,在入。”(花252)其中“弹”,说文:“行丸也”,就是射箭。谓乙亥日,子对祖乙进行祭祀;丁丑H,子占卜前往寄地射侯,人人是否顺利?子占卜的结果不要举行御祭,会赶上雨。那么,要剩人前往寄地先进行奏祭之后,人人才前往寤地?次日戊寅的晚上在人地举行宜祭?在这里,奏祭的举行是在射礼日程之后,而且参加奏祭的有刺人与人人,人数不在少数;并且戊寅日的晚上举行宜祭,也说明奏祭不是简单地奏乐,而是宗教色彩明显的以音乐礼神。1993年,河

20、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的柞伯簋,为成康时代所铸,言及射礼。铭日:“隹八月晨在庚申,王大射在周。王令南宫率王多士,师舀父率小臣。王遗赤金十板。王日: 小子,小臣,敬友!又获则取。柞伯十称弓,无废矢。王则畀柞伯赤金十板,诞赐祝见。柞伯用作周公宝尊彝。”言行射礼中因为柞伯箭无虚发,被赐予赤金十板以及“祝见”。专家认为, “税”为“祝”, “见”为“棘”,均为乐器。这些乐器也是为射后举行奏祭等以音乐来礼神的活动之用。礼记射义中射礼“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菝为节,士以采繁为节,”这种以乐曲为射礼节制的习俗,可能是商周时代射后奏乐的发展。第三,作册般鼋身着四箭,这数目应该不是偶然的。仪

21、礼乡射礼、大射仪等文献所记载“乘矢”,谓每人每次只射四支箭,即诗齐风猗嗟所说的“四矢反兮,以御乱兮,”这与作册般鼋的四箭相同。虽然“乘矢”是一个人一次射的,作册般鼋的四箭是王一箭随从三箭,但“乘矢”应是周代制礼作乐后根据商代射礼的传统损益而来,演变成了参与者和参与机会更多,秩序性更强的周代射礼。第四,前文所举柞伯簋,谓射礼中周王命令柞伯射箭,结果“无法(废)矢”,箭无虚发,被周王重赏。“无法(废)矢”与作册般鼋“率亡(无)法(废)矢”口吻一样,“无法(废)矢”宋镇豪先生认为是射礼场合班赞品论竞射优胜的评语凹。其实,类似“无法(废)矢”的情节,文献有例。仪礼乡射礼“获者坐而获,举旌以宫,偃旌以商

22、;获而未释获,”“获者”即查看射中与否的报告员,当有人射中时,他坐着把结果报告给所有人,即唱“获!”意谓“射中了!”当旌旗举起时,唱声要高;旌旗放下时,唱声要低,即“举旌以宫,偃旌以商”。故此作册般鼋与柞伯簋的“无法(废)矢”,也是由“获者”唱出的。这是射礼的惯用语,以转述成唱“获”的形式保留在后代礼书中。第五,作册般鼋获于洹水,与后代礼书中的水射很相似。花东卜辞云:“戊戌卜,在宁,子射若?不用。戊戌卜,在宁,子弱射于之?若?乙亥卜,在吕,子其射?若?不用。” (花万方数据50 文物研究467)花东卜辞中还有类似的卜辞。宁无疑是水边,吕作“:8:”像未加屋顶之宫,周围的水点表明处于水边。这说明

23、商代亦射于泽。刘雨先生曾经对金文中的射礼进行系统研究,西周金文中射礼不仅在陆地,也同样有水上的。如麦方尊、静簋、通簋、攸鼎所记的射礼就在莽京辟雍的大池举行:“逾王各莽京,形祀。学若翌Et,在辟雍,王乘于舟,为大丰,王射大奔禽,侯乘于赤旃舟从”(麦方尊,西清古鉴833)“孚八月初吉庚寅,王以吴来、吕罚绑锨盔自、邦周射于大池。”(静簋,三代吉金文存655)“隹六月既生霸,穆王在莽京,乎渔于大池。”(通簋,三代吉金文存8522)“隹十月,王在莽京,辛卯,王渔于口池,乎口从鱼。攸易鱼,对扬王休,用作宝尊鼎。”(攸鼎,三代吉金文存413)金文中“乎渔”就是“射鱼”。专家认为陆地的射礼在“射庐”举行,“射

24、庐”是一种没有围墙的宽大建筑物。而水射则在辟雍的大池举行,与陆射不同,水射的目标是“大奔禽”、“射鱼”这样的活物,而陆射的目标多为射“侯”。礼记射义认为“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这样水射不是正式的射礼而是“习射”。但金文材料中,并没有看到水射择士的材料,并且水射有王的参与,规模隆重并不像习射,俨然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大集会,目的更多在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作册般鼋说明,水射由来已久,在殷商晚期就已存在,它同样有王的参与,但是它不是在辟雍的大池而是在洹水边,不如西周的隆重,也没有那么强的政治色彩。综上所述,作册般鼋反映了晚商射礼的重要内容。杨宽先生曾经指出,射礼起源于借田猎来

25、进行的军事训练。从作册般鼋中人们不难发现,射礼在晚商时代还带有很强的田猎性质。但是,从用固定好的大鼋当作箭靶,射礼进行之后用音乐礼神,大鼋身着四箭,“无法(废)矢”的惯用语,在洹水边进行水射等许多特点看,它与西周及后代礼书的射礼中有一脉相承之处。西周时代处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制定了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礼乐制度,射礼被系统化、复杂化、伦理化、政治化,作为训练贵族技能,陶冶道德品行,强化尊卑等级,乃至会同诸侯,怀柔远人的重要手段。周监于二代,人们可以从这些考古文物资料与文献的比对中,看出射礼从粗到精的发展脉络与损益痕迹。李学勤:从两条(花东)I-,辞看殷礼,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朱凤瀚

26、:作册般鼋探析,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第4页,科学出版社,1959年。王宇信:甲骨文“马”、“射”的再考察兼驳马、射与战车相配置说,出土文献研究第5集,科学出版社,1999年。郭锡良: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古汉语语法论集,语文出版社,1998年。孟世凯:甲骨学小词典,第12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1478页,中华书局,1996年;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第251页,中华书局,1988年。日白川静著,曹兆兰选译:金文通释选译,第1618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第122页,中华书局,1988年

27、。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第252页,中华书局,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发掘队:长安张家坡M183西周洞室墓挖掘简报,考古1989年第6期;胡新生:西周时期三类不同性质的射礼及其演变,文史哲2003年第1期。韩江苏:花园庄东地甲骨H3卜辞主人“子”,第158页,博士论文,晁福林教授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6年。陈初生:金文常用字典,第361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王龙正、姜涛、袁俊杰:新发现的柞伯簋及其铭文考释,考古1998年第9期。宋镇豪:从新出甲骨金文考述晚商射礼,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l期。杨宽:“射礼”新探,古史新探,第313页,中华书局,196

28、5年。刘雨:西周金文中的射礼,考古1986年第12期。杨宽:“射礼”新探,古史新探,第322页,中华书局,1965年。(责任编辑:张锴生)万方数据试论作册般鼋与晚商射礼作者: 李凯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刊名: 中原文物英文刊名: CULTURAL RELICS OF CENTRAL CHINA年,卷(期): 2007(3)被引用次数: 3次参考文献(20条)1.李学勤 从两条花东卜辞看殷礼期刊论文-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3)2.朱凤瀚 作册般鼋探析期刊论文-中国历史文物 2005(01)3.李学勤 殷代地理简论 19594.王宇信 甲骨文

29、“马“、“射“的再考察-兼驳马、射与战车相配置说 19995.郭锡良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 19986.孟世凯 甲骨学小词典 19877.于省吾 甲骨文字诂林 19968.赵诚 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 19889.白川静;曹兆兰 金文通释选译 200010.陈梦家 殷墟卜辞综述 198811.唐兰 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 19861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发掘队 长安张家坡M183西周洞室墓挖掘简报 1989(06)13.胡新生 西周时期三类不同性质的射礼及其演变期刊论文-文史哲 2003(01)14.韩江苏 花园庄东地甲骨H3卜辞主人“子“ 200615.陈初生 金文常用字典

30、 200416.王龙正;姜涛;袁俊杰 新发现的柞伯簋及其铭文考释 1998(09)17.宋镇豪 从新出甲骨金文考述晚商射礼期刊论文-中国历史文物 2006(01)18.杨宽 “射礼“新探 196519.刘雨 西周金文中的射礼 1986(12)20.杨宽 “射礼“新探 1965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 杨怀源 甲骨卜辞中的晚商体育文化期刊论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2. 崔凤祥.崔星.CUI Feng-xiang.CUI Xing 贺兰山史前射艺岩画类型分布考察期刊论文-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3. 马明达 中国古代的射书期刊论文-体育文化导刊2004(5)4.

31、 陈卫强.Chen Wei-qiang “囿“苑“历时更替考期刊论文-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1)5. 史冠华 秦汉巡狩考述学位论文20086. 李凯.Li Kai 晋侯苏编钟所见的西周巡狩行为期刊论文-文物春秋2009(5)7. 赵东升.Zhao Dongsheng 虞舜南巡狩与太湖东南部平原期刊论文-南方文物2007(4)8. 倪晋波.Ni Jin-bo 1923年以来的“石鼓文“研究述要期刊论文-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4)9. 何平立 先秦巡狩史迹与制度稽论期刊论文-军事历史研究2003(1)10. 王青.Wang Qing 先秦时期战功名称问题上博简曹沫之陈的一个启示期刊论文-管子学刊2009(2)引证文献(3条)1.张秀华.邵清石 作册般铜鼋铭文汇释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1)2.贺业志.惠萍 略论先秦礼制中的体育活动期刊论文-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3.赵红红 先秦射礼研究的回顾和展望期刊论文-浙江体育科学 2010(3)本文链接: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资料 > 中国历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