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射礼】柞伯簋铭文射礼简析.pdf

上传人:李静文 文档编号:12793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礼】柞伯簋铭文射礼简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射礼】柞伯簋铭文射礼简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射礼】柞伯簋铭文射礼简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射礼】柞伯簋铭文射礼简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体育文化导刊 2013#-5月 第5期 Sports Culture Guide No5May2013柞伯簋铭文射礼简析张惠祥 张佳 朱志斌(河北科技大学体育工作部,石家庄050018)摘要:柞伯簋铭文完整的记载了西周时期的射礼活动。通过对铭文的解读,以及对于相关历史文献的结合。可以了解在射礼活动中体现着的人文精神。关键字:体育史学;柞伯簋;铭文;射礼柞伯簋是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胙国青铜器,铭文记载了一向为学界所关注的“周礼”中的大射礼。立德正己、礼乐相和汉民族传统礼仪“射礼”。礼记射义记载,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射者,仁

2、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孑L子日,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柞伯簋铭文详细记载了射礼当时的情景。文章通过对柞伯簋铭文的解读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射礼在当时社会的人文精神。1 柞伯簋柞伯簋柞伯簋(西周中期前段),1993年初河南平顶山市薛庄乡溃阳镇义学岗应国墓地(M242),通高165cm,口径17cm,侈口敛颈,腹两侧有一对兽首耳,下有勾状垂珥,鼓腹圈足,圈足下有加铸一个喇叭形高座。颈饰浮雕虎头和云雷纹组成的夔纹,腹饰云雷纹组成的兽面纹,圈足饰目雷纹。是一件西周时期的盛食器。铜簋腹部两侧的把手由龙形怪兽组成,把手下部各有一

3、对垂珥;下方增加了一个喇叭形的支座,匠心独具艺术价值很高,在以前出土青铜器中从未见过。铜簋除了喇叭形的支座为素面外,通体都由细如发丝的云雷纹作底纹,对称地分布着夔龙纹、兽面作者简介:张惠祥(1961一),男,石家庄人。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和体育人文研究。Tel:(0311)81669017,Email:12zzbmjcsinacom。116万方数据纹以及蝉纹,线条流畅自然。铜簋内底铸有八行七十四字体的铭文。【铭文】隹(唯)八月辰才(在)庚申,王大射才(在)周。王令(命)南宫(率)王多士,师掣父(率)小臣。王赤金十反(钣)。王日:“小子、小臣,又(敬友),又宣(又獾则)取。”柞白(伯)十(稻)

4、,弓燕漉(赓)矢。王(则畀)柞白(伯)赤金十反(钣),易(诞锡)帚兄。柞白(伯)用乍(作)周公寅(尊)彝”铭文大意是说,在八月庚申日这天早晨,周王在首都镐京举行大射礼。当时将参加比赛的人员分成两个小组。周王命令一个叫南宫的人负责“王多士”(也称小子)组的比赛事宜,又命令一个叫师免父的人负责“小臣”这-d,组的有关事宜。而后,周王拿出十块红铜板作为奖品,说道:“小子,小臣,你们要按长幼次序,谦敬恭和地进行比赛,射中靶子较多的人可以得到这十块红铜板。”结果,柞伯十发十中,成绩优秀,周王便把奖品给了他,并且赏赐给他射礼仪式上的一件乐器。柞伯为了纪念这一殊荣,特意用周王赏赐的这些红铜为原料,铸造了这件

5、铜簋。铭文阐明了举行射礼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和结尾等各个方面,言简意赅,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具有较高的文学成就。更重要的是,它还为研究我国古代的射礼制度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2射礼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将射箭这一技能提升到了“寓教于射”,从单纯的战争和狩猎运用脱离出来。由于当时尚礼,礼文化和射箭技能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形成规模庞大、程序严谨、身心受用的举国礼教体制射礼。礼记射义记载:“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日,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其包括如下:21大射大射,天子与诸侯在举行盛大祭祀之前为选拔参

6、与祭祀的人而举行的大射礼,此射礼具备“选择贤能”的功能。22宾射宾射,诸侯来朝天子或诸侯相互朝拜时举行的宾射礼,此射礼具备“明君臣之义”的功能23燕射燕射,天子、诸侯燕息娱乐宴会时的燕射礼24乡射乡射,地方乡大夫举行乡饮酒礼时举行的乡射礼,此射礼具备“明长幼之序”、教化民众、移风易俗的功能礼记射义中这样描述射礼:“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因此,无论何种射礼,其核心精神内容就是礼。而礼主敬、让;射箭时则

7、讲究正(内志正)、直(外体直);整个的射礼就是培养和观察参与者德行的过程。整个过程具有教育意义。万方数据3西周射礼的人文精神射礼按周礼的规定,射箭比赛有4种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关于射礼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射牲和射侯两种,射牲又可以称为射牢,就是用奔跑的动物作为命中的目标,在文献中称为“习射”;而射侯就是“张兽皮而射之”,在古代,箭靶子叫“侯”,有用布做的,也有用皮做的,以兽皮作靶子,在文献中称“礼射”,射中者称“获”。除了天子云游四方时临时举行的射艺比赛外,这两种形式的射礼大都安排在当时的学校里举行。而举行射礼的目的,大概有4种:首先,它可以鼓励和倡导人们勤奋练习射艺,为狩猎和战争做准备;

8、其次,天子可以在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之前挑选参加祭祀的人员;再次,这也是周天子与诸侯贵族加强联系,联络感情的手段之一,君臣齐聚,其乐融融;最后,还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对当时贵族和乡学学生的射艺水平进行检阅与考核,也就是文献中所说的“视学”。据文献记载,礼记昏义记载:“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当时的贵族学生包括王子、卿大夫及元士的适子等,除王太子外,他们在二十岁行冠礼前称为“小子”,或合称“多子”,文献里又称国子、庶子;行冠礼后称士、学士,或合称多士、庶士,也可尊称为元士,柞伯簋铭文中的小子指的就是在大学就读的学生,而柞伯也正好合乎所谓“卿大夫之适子”的身份。在

9、学校里学习射的技能,起源很早。从周礼夏官诸子等文献可以得知,两周时期当战争来临时,组织军队,发放兵器,在平时则春季读书,秋季射箭。总而言之,当时的学校的人员都兼有教官和兵士的双重身份。当时,人们将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规定为国子的必修课程。由此可见,射礼不仅体现了当时那种兵学合一的教育体制,而射礼中的恭谨谦让,合乐而射等特点,也是礼、乐、射、御等内容的结合与统一,是儒家思想的完美体现孑L子日:“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就是说,君子与人无所争,于事也无所争,一切都讲礼让而得;非要有所争,就是射箭的时候,因为射箭讲求正诸己,耻其不胜,所以有积极向上的争心了。

10、然而,这时的良性竞争更要讲求礼让,比赛开始时对立行礼,比赛后不论谁胜谁负。这是当时君子立身处世的风度,即现代所说的绅士风度。4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对柞伯簋铭文记述的解读,和射礼文化的深层背景了解。可以看出射礼注重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射礼过程中,胜方不喜形于色,得意忘形。反而暗示负方要急起直追,注意修养德行。没有喝彩声,更不能喝倒彩,对人如此尊重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相信对当时现场所有的人都有鞭策、警醒的教育作用。射礼具备“明长幼之序”、教化民众、移风易俗的功能。射礼整个过程可概括为“敬、让、正、直、德”整个的射礼就是培养和观察参与者德行的过程。充分体现出了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培养人才方面不只是注重技能的培养和传授了什么内容,而注重在这一过程中传授的人文精神。参考文献:1李学勤柞伯簋铭考释J文物,1998(11):67692刘雨西周金文中的射礼J考古,1986(12):1117万方数据柞伯簋铭文射礼简析作者: 张惠祥, 张佳, 朱志斌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大学体育工作部,石家庄,050018刊名: 体育文化导刊英文刊名: Sports Culture Guide年,卷(期): 2013(5)本文链接: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资料 > 中国历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