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pdf

上传人:山高水长 文档编号:17078134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PDF 页数:199 大小:1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报告编制人员表 报告编制人员表 目 录 一、概 述.1目 录 一、概 述.1(一)编制目的、矿区范围及矿山概况.1(二)矿山自然概况.3(三)矿山开采历史及生产现状.9(四)以往方案编制情况.14(五)编制依据.15 二、矿区地质与资源概况.18二、矿区地质与资源概况.18(一)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18(二)矿床特征.20(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22(四)矿区查明的(备案)矿产资源储量.27(五)对地质报告的评述.31 三、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32三、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32(一)开采方案.32(二)防治水方案.38 四、矿床开采.41四、矿床开采.41(一)矿区开采总顺序.4

2、1(二)采矿方法.41(三)生产能力验证.45(四)服务年限计算.45(五)地表陷落范围的圈定.46(六)共(伴)生矿产及综合利用措施.46(七)矿产资源“三率”指标.46(八)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生产能力或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可能性.46(九)矿山采掘进度计划表.46 五、选矿及尾矿设施.48五、选矿及尾矿设施.48 六、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50六、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50(一)主要安全因素分析.50(二)配套的安全设施及措施.50 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56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56(一)评估范围及级别的确定.56(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58(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67

3、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80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80(一)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80(二)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83(三)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86(四)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94 九、矿山及影响区土地复垦评价.98九、矿山及影响区土地复垦评价.98(一)矿区及影响区土地利用现状.98(二)土地损毁的分析预测.103(三)复垦适宜性评价及复垦目标任务和措施.107 十、土地复垦工程.130十、土地复垦工程.130(一)土地复垦工程设计.130(二)复垦安排及复垦年限.143(三)复垦效益分析.146(四)保障措施.148 十一、经费估算.157十一、经费估算.15

4、7(一)新建矿山基建费用估算.157(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157(三)土地复垦经费估算.168 十二、结论与建议.189十二、结论与建议.189(一)结论.189(二)建议.192 附 件 附 件 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2.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 3.采矿许可证复印件(证号 C1400002009042120012556)4.矿山企业承诺书 5.编制单位承诺书 6.矿山企业编制委托书 7.编制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8.山西省襄汾县后沟铁矿普查地质报告 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晋国土资储备字2005025 号)及评审意见书(晋评审储字2005020 号)9.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

5、公司铁矿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书(晋矿测开审字2016第 001 号)10.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 2018 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审查意见(临矿所审字2019099 号)11.临汾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对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初步设计变更及安全专篇的批复(临安监审发2014124 号)12.土地复垦公众参与调查表 13.CGCS2000 坐标转换成果 附 图 附 图 1.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地形地质及总平面布置图 2.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采掘工程平面图 3.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开拓系统水平投影图 4.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开拓系统纵投影图 5.襄汾

6、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采矿设计剖面图 6.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号矿体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图 7.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号矿体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图 8.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房柱采矿方法标准图 9.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10.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 11.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图 12.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土地利用现状图 13.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土地损毁预测图 14.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土地复垦规划图 1一、概

7、述 一、概 述(一)编制目的、矿区范围及矿山概况(一)编制目的、矿区范围及矿山概况 1.编制目的 1.编制目的 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原名襄汾县后沟铁矿,该矿最早于 2005 年在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首次领取到采矿许可证。在山西省第一次非煤资源整合中依据山西省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关于临汾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晋非煤整合办核200810 号),该矿作为单独保留矿山。目前,该矿持有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 2018 年 7 月 13 日为其换发的证号为 C1400002009042120012556 号采矿许可证,矿区面积1.6242km

8、2,开采矿种为铁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 5 万吨/年,有效期限自 2017 年 12 月 30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0 日。因该矿从未编制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和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及保障土地复垦,尽快完善采矿延续手续,矿山委托山西岩玉地质勘测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目的:编制目的:1.为矿山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依据;2.为减少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提供技术依据;3.为矿山合理利用土地和切

9、实保护耕地,为规范土地复垦活动、2加强土地复垦管理及监督检查提供依据。编制任务:编制任务:1.通过实地了解地面现状,分析现有工业场地及废石场的合理性,并确定合理开拓系统及采矿方法。2.通过实地调查及搜集资料提供合理的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3.通过实地调查及搜集资料提供合理利用土地的方案,预防和治理矿山生产对土地的损毁。按照 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4.1 条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是实施保护、监测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技术依据之一,本方案的矿山恢复治理部分不代替相关工程勘查、治理设计。2.矿区位置、交通

10、 2.矿区位置、交通 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区位于襄汾县城 123方向直距约 7.5km 处的后沟村东,行政区划隶属于襄汾县新城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西安 80 坐标):东经 11128571113012,北纬354946355016,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2937,北纬 355004。矿区有简易公路可连接至县乡公路,通过县乡公路,向西可连接国道 G108。襄汾县境内有国道 G108、大运高速、陵侯高速以及青兰高速、南同蒲铁路均从襄汾县经过,交通便利(详见图 1-1:交通位置图)3.矿区范围 3.矿区范围 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 2018 年 7 月 13 日为矿山换发的证号为C

11、1400002009042120012556 号采矿许可证,矿区面积为 1.6242km2,批 3采标高 260m 至 100m,矿区范围由 6 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 1-1。表 1-1 矿区拐点坐标表 表 1-1 矿区拐点坐标表 大地坐标(北京 54 坐标)北京 54 坐标(3 度带)北京 54 坐标(6 度带)序号 东经 北纬 X Y X Y 1 1112900 3549453966765.00537543673.003 3966765.005 19543673.0032 1113015 3549453966774.99937545549.999 3966774.999 19545549.

12、9993 1113015 3550093967500.00437545550.001 3967500.004 19545550.0014 1112953 3550093967499.99637545000.005 3967499.996 19545000.0055 1112953 3550153967690.00537544999.996 3967690.005 19544999.9966 1112900 3550153967689.99837543669.005 3967689.998 19543669.005大地坐标(西安 80 坐标)西安 80 坐标(3 度带)西安 80 坐标(6 度带

13、)序号 东经 北纬 X Y X Y 1 1112857 3549463966715.69 37543604.083966715.69 19543604.082 1113012 3549463966725.69 37545481.093966725.69 19545481.093 1113012 3550093967450.70 37545481.093967450.70 19545481.094 1112950 3550093967450.69 37544931.093967450.69 19544931.095 1112950 3550153967640.70 37544931.083967

14、640.70 19544931.086 1112857 3550163967640.69 37543600.083967640.69 19543600.08大地坐标(CGCS2000 坐标)CGCS2000 坐标(3带)CGCS2000 坐标(6带)序号 东经 北纬 X Y X Y 1 1112902 354946 3966720.406 37543719.594 3966720.406 19543719.594 2 1113017 354946 3966730.407 37545596.610 3966730.407 19545596.610 3 1113017 355009 3967455

15、.420 37545596.610 3967455.420 19545596.610 4 1112955 355009 3967455.409 37545046.608 3967455.409 19545046.608 5 1112955 355016 3967645.420 37545046.598 3967645.420 19545046.598 6 1112902 355016 3967645.410 37543715.593 3967645.410 19543715.593 4.企业性质 4.企业性质 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二)矿山自然概况(二)矿山自然概况

16、 1.矿山自然地理 1.1 气候特征 1.矿山自然地理 1.1 气候特征 矿区地处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区。依据襄汾县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1984 年2017 年),历年平均气温为 12.5,最冷月份为 1 月,平均气温为-2.7,最热月份为 7 月,平均气温为 26;4 图 1-1 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交通位置图图 1-1 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交通位置图 5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 1990 年 2 月 1 日,气温为-22,极端最高气温出现于 1966 年 6 月 21 日,气温为 41.3。全县年平均降雨量为500.5mm,年际变化大,降水量最大为876.2mm(2003 年),

17、最小仅为 265.3mm(1986 年),最高年份与最低年份降水量相差 611m。降水量年内分配差异较大,全年约占 60%的降水量集中在 7、8、9 三个月。月最大降水量为 267.5mm(2003 年 8 月),日最大降水量为 117.9mm(2003 年 8 月 25 日),1 小时最大降水量为 42.1mm(1984 年 7 月 17 日 8 时 59 分),10 分钟最大降水量为 23.6mm(1996年 8 月 10 日 3 时 28 分)。连续降雨最长时段为 12 天(1985 年 9 月 819 日),降雨量为 125.5mm;连续最大降水量为 160.8mm,时长 6 天(19

18、98年 7 月 510 日),占全年总降雨量的 32%。降水量按季节分配,春季(35 月)均占全年降水量的 20%,夏季(68 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60%,秋季(911 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18%,冬季(122 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2%。蒸发量年平均为 1652.0mm,年最大蒸发量为 1927.1mm(1987 年),年最小蒸发量为 1412.3mm(1990 年)。无霜期平均为 185 天,最大冻土深度为 58cm(1997 年 1 月 1920 日)。1.2 水文 1.2 水文 矿区地表水系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汾河发源于神池县太平庄乡西岭村,全长 713 公里,流域面积 39721

19、 平方公里,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矿区主要发育有 1 条沟谷。沟 1 流域面积 0.29km,纵坡降 12.3%,沟谷两侧山坡坡度 30;据本次调查访问,矿区内的沟谷常年无流水,雨季有短暂洪水汇入沟中排出区外,向西注入汾河。6 图 1-2 水系图图 1-2 水系图 1.3 植被 1.3 植被 项目区处于临汾盆地一带,属北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天然植被以荆条、酸枣、三裂绣线菊、白羊草等组成的灌草丛和草丛,自然植被覆盖率为 45%。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带性植被多被栽培植被所代替。人工植被有国槐、紫穗槐、油松、苜蓿、羊胡草等。因坡陡沟深,起伏不平,土壤侵蚀严重,植被多遭破坏,阻止和延缓了土

20、壤的形成。另外,矿区有杨、柳、榆、槐等行道树等人工栽培物种,以及油松、侧柏等 7耐寒景观树种,农田防护林网中主要以新疆杨为主。栽培经济林有果树、桑树、山楂、花椒等。1.4 土壤 1.4 土壤 土壤以褐土性土为主,土体深厚,上部微受侵蚀,下部不受地下水影响,土壤粘质,钙积比较明显,土性较绵,通体质地均匀。物理性状良好,耕作层 20-30cm,有机质平均含量 7.63g/kg,全氮平均含量 0.4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 5.02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120.1mg/kg,pH 值平均 8.13。土壤总体养分水平为缺氮,磷、钾适宜,有机质含量低,供水保肥性能中等偏下。(以上内容引自襄汾县监测

21、数据)。2.地形地貌 2.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塔儿山西麓,塔儿山属于中低山区,沟谷切割较严重,地貌类型复杂,区域外围最高点塔儿山海拔标高 1494m,本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的中部偏东的山梁上,海拔标高为 987.6m,最低点位于矿区西南部 1 号矿界拐点北部的沟谷,海拔标高为 670m,相对高差为317.6m,属低山区。矿区范围内有 1 条较大沟谷,为 G1 沟谷,地形切割较强烈,沟谷呈“V”型,沟谷长约 0.9km,纵坡降 12.3%,山坡坡度 2530,沟谷边坡自然条件下属稳定边坡,3.土地分类现状 3.土地分类现状 本项目评估区范围包括矿区内全部范围以及矿区外损毁土地部分(包括矿界外的工业场

22、地、废弃工业场地、矿山道路、沉陷区),总面积为 163.11hm2,其中矿区内 162.42hm2,矿区外 0.69hm2。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其他草地、农村道路、采矿用地、旱地。其中旱地 7.67 hm2,其他草地86.97hm2,农村道路0.82hm2,田坎1.85 hm2,采矿用地5.52hm2。8评估区土地利用现状表见表 1-2 所示。表 1-2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表 1-2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面积(hm2)一级地类名称 一级地类代码 二级地 类名称 二级地类代码矿界内矿界外合计 占总面积百分比(%)耕地 01 旱地 013 12.48 12.48 7.65 草地 04 其他草地04

23、3 141.330.27 141.58 86.8 交通运输地 10 农村道路104 1.33 1.33 0.82 其他土地 12 田坎 123 2.03 2.03 1.24 村庄 203 0.17 0.17 0.1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20 采矿用地204 5.08 0.42 5.52 3.38 合计 162.42 0.69 163.11 100.00 4.经济概况 4.经济概况 矿区位于襄汾县城东南十公里处的襄汾县陶寺乡沙女沟村、汾道沟村、崔家庄村,陶寺乡国土面积 66 平方公里,共有 20 个行政村 64个自然村,共 5861 户 23141 口人,耕地面积 54428 亩。2016 年陶寺

24、乡生产总值达 23.8 亿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060 元。区内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农作物有小麦、棉花、其次有玉米、谷子、豆类、薯类和油料作物。副业以养殖业为主。陶寺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矿及工业和建筑使用的石料资源。矿区人口稀少,分布于矿区外的崔家庄有 325 户,950 口人,大牲畜有 60 头,当地居民以农业为主,兼畜牧业,农闲时多从事采矿。人均纯收入约 3560 元左右,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薯类等,经济林木为核桃等。5.地震 5.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5-05-15 发布的国家标准(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新城镇地震动峰

25、值加速度为 0.20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0s,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0-05-31 发布的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9本区基本烈度为度区。(三)矿山开采历史及生产现状(三)矿山开采历史及生产现状 1.矿业权设置 1.矿业权设置 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原名为襄汾县后沟铁矿,最早于 2005年 12 月 13 日首次在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领取到证号为 1400000511336号采矿许可证,采矿权人为曲沃县文亮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名称为襄汾县后沟铁矿,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矿种为铁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 5 万吨/年,矿区面积

26、1.6242km2,有效期限自 2005 年 12 月至 2007 年 12 月,开采深度由 260m 至 100m 标高,矿区范围由 6 个拐点圈定。表 1-3 原采矿许可证证载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 1-3 原采矿许可证证载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北京 54 坐标(6 度带)序号 X Y 1 3966765.00 19543673.00 2 3966775.00 19545550.00 3 3967500.00 19545550.00 4 3967500.00 19545000.00 5 3967690.00 19545000.00 6 3967690.00 19543669.00 根据山西省

27、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关于临汾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晋非煤整合办核200810 号),该矿作为单独保留矿山,并变更了采矿权人及矿山名称,均为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2010 年 12 月 30 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山换发采矿许可证,证号为 C1400002009042120012556,采矿权人及矿山名称均为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有效期自 2010 年 12 月 30 日至 2015 年 12 月 30日,其他证载内容未发生变化。10目前,该矿持有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 2018 年 7 月 13 日为其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28、为 C14000002009042120012556 号采矿许可证。采矿权人: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 矿山名称: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 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开采矿种:铁矿 开采方式:地下开采 生产规模:5 万吨/年 矿区面积:1.6242km2 有效期限:自 2017 年 12 月 30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0 日 开采深度:由 260m 至 100m 标高 矿区范围由 6 个拐点圈定,详见表 1-1。2.矿山开采历史 2.矿山开采历史(1)开采历史 现状条件下,矿区范围内共开凿有二个斜井及一个平硐,分别为一号硐口、二号硐口、三号硐口以及井下巷道工程,并于 2006 年至

29、2007年对号矿体进行了小规模开采,采空区面积约 4220m2,采空区东西长约 88m,南北宽 40m,采空区标高在 230-235m 之间。共动用资源储量 4.28 万吨。从 2007 年之后至 2018 年底,因各种原因,该矿一直处于停产状态。现状条件下,采空区内有大量积水。各井口坐标见表 1-4:表 1-4 现有井口坐标一览表 表 1-4 现有井口坐标一览表 西安 80 坐标(3带)工程 编号 X Y H(m)方位角()坡度()一号硐口 3966844.24 37543758.31 681.045 59 23 二号硐口 3966748.95 37544806.13 763.313 320

30、 28 三号硐口 3966724.263 37545022.798 754.003 4 平硐 其中,一号硐口方位角 59,坡度角 29,斜长 680m,井底标高 11415m。并在 415m 标高施工盲斜井,井底标高 230.5m。巷道断面为 2.62.5m 的三心拱断面。二号硐口方位角 320,坡度 28,斜长 742m。井底标高 415m,并与一号硐口贯通。巷道断面为 2.62.5m 的三心拱断面。三号硐口为平硐,方位角 4,施工平硐约 260m,然后施工了一盲斜井,井底标高 745m。未与其他井下巷道贯通。巷道断面为 2.42.4m 的三心拱断面。(2)初步设计编制情况 2014 年 1

31、1 月,山西中条山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铁矿初步设计变更及安全专篇,该方案于 2014 年 11 月17 日通过临汾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评审(文号:临安监审发2014124 号)。根据该方案资料:设计用斜井开拓方式,采用主斜井、副斜井及回风斜井。一号硐口:位于矿区的西南部,作为矿山的主井,主要担负矿石、废石的提升。二号硐口:位于矿区的正南部,作为矿山的副斜井,用来进行人员、材料的运送,同时作为矿山的安全出口。三号硐口:位于矿区的东南部,作为矿山的回风专用经,同时兼做紧急避险的另一个安全出口。设计对象为、号矿体,分为 5 个中段进行开采,即 220m、200m、180m、

32、160m 和 140m 中段,矿石由电耙耙入溜井,再放至矿车经盲斜井及主斜井提升运出地表。设计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采用房柱采矿法进行采矿,生产能力为 5 万吨/年,服务年限为 8.1 年。123.矿区周边环境 3.矿区周边环境 经调查,矿区周边 500m 范围内无其他矿山分布。正北约 1790m 为襄汾县福庆石膏矿,正南 924m 处为曲沃县露顶山西铁矿。各矿山之间开采范围及影响均在各矿区范围内。本矿与周边其他矿山开采之间互不影响。图 1-3 四邻关系图 图 1-3 四邻关系图 134.矿山地表现状 4.矿山地表现状 现状下,矿山在一号硐口附近已经建设有空压机房、变电所

33、、卷扬机房、发电机房、机修间、办公室、生活区等地面设施;在二号硐 口附近建设有卷扬机房、变电所、办公室、机修间和材料库;在三号硐口附近建设有风机房等地面建筑设施。在一号硐口附近建设有废石场,目前已堆积有废石有 520m3废石。各井口之间有矿山道路相连。矿山地表工业场地内各种设施齐全,完全能满足日后矿山生产生活需要。故本次方案设计,继续利用矿山现有的工业场地。工业场地,面积为 0.12hm2,废弃工业场地,面积为 0.59hm2,工业场地建设进行了挖填方工程,在工业场地周边形成了挖方边坡,XP1(主斜井工业场地)长约 36m,高约 6m;XP2(副斜井工业场地)长约42m,高约 7m。现状条件下

34、废石场有 1 处,为以往采矿采出的废石,废石场位于矿区西南部附近的沟谷中,面积共约 0.57hm,高度约 0.5m,堆放量约1000m。废石场位于评估区发育的一条沟谷中,沟 1 流域面积 0.29km,纵坡降 12.3%,沟谷两侧山坡坡度 30;沟中没有堵塞,沟谷上游无物源分布。14 图 1-4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四)以往方案编制情况(四)以往方案编制情况 该矿以往编制过开发利用方案,但未编制过矿山地质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及土地复垦方案。现对原单独的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及评审情况叙述如下:2015 年 11 月,山西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开发利用方案,方案于

35、2014 年 5 月 6 日通过山西省矿山调查测量队组织的专家评审,评审文号为晋矿测开审字2014016 号。该方案依据的地质资料为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三地质队于 2004年 8 月编制的山西省襄汾县后沟铁矿普查地质报告和临汾市矿产开发事务所于 2015 年 4 月编制的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 2014 年度矿山储量年报。矿区范围内共发现 2 个铁矿体,截止 2014 年 12 月 31 日,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30.86 万吨,现保有资源量 26.58 万吨,采空动用储量 4.28万吨。方案设计利用储量为 30.86 万吨,全部进行设计利用,回采 15率为 85%计算的话,可采储量

36、为 26.23 万吨。方案设计生产能力为5 万吨/年,矿石贫化率 10%,设计矿山服务年限约 5.8 年。方案设计开采对象为区内、号矿体,采用地下开采方式,采用矿区范围内已有的三个斜井进行开拓,并新设计二个盲竖井。自上而下、号矿体划分为 230m、200m、170m、140m、110m 共 5 个水平,上部水平为回风水平,其余为运输水平。采用自上而下分阶段开采,各水平采用后退式回采。鉴于矿体倾角较缓,该方案选择房柱法开采。(五)编制依据(五)编制依据 本次工作主要以国家、地方现行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程以及矿山工程技术文件等为依据,主要包括:1.法规、政策 1.法规、政策 1)国土资源部办公

37、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 号)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及附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国土资发199998号)3)国土资源部第 44 号令颁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09年 5 月 1 日施行 4)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第 592 号令,2011 年 3 月 5 日 5)“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实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评审工作“三合一”的通知”(晋国土资函【2016】430 号)2.规程、规范2.规程、规范 1)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GB50830-

38、2013)162)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3)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4)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Z1031-2011)5)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 6)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2006 年 6 月 5日发布、2006 年 9 月 1 日实施)7)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32864-2016(2016 年 8 月 29日发布、2017 年 3 月 1 日实施)8)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2006 年 6月 5 日发布

39、、2006 年 9 月 1 日实施)9)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50 号文 10)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2013 年 3 月 1 日 1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 1 部分:通则(TD/T 1031.1-2011)12)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 4 部分:金属矿(GB/T 1031.4-2011)13)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 1036-2013 3.技术资料 3.技术资料 1)采矿许可证(C1400002009042120012556)2)山西省襄汾县后沟铁矿普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晋国土资储备字【2005】025 号)及评审意见

40、书(晋评审储字【2005】020 号)3)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开发利用方案评审 17意见书(晋矿测开审字2016第 001 号)4)山西省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铁矿 2018 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审查意见(临矿所审字2019099 号)5)临汾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对襄汾县众盛达矿业有限公司初步设计变更及安全专篇的批复(临安监审发2014124 号)6)襄汾县土地利用现状图,2017 年变更数据,来源:襄汾县国土资源局(图幅号:I49G004059)7)襄汾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襄汾县人民政府 8)襄汾县新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襄汾县新城镇人

41、民政府 18二、矿区地质与资源概况 二、矿区地质与资源概况(一)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一)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矿区大地构造处于华北地台(级)吕梁太行断块(级)临汾运城新裂陷区(级)九原山塔儿山陷隆()南部的塔儿山区。塔儿山二峰山地区是断陷盆地中隆起的山地。出露地层自老至新为下古生界奥陶系中统和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及中生界三叠系下统和新生界第四系。本区岩浆活动频繁,有多次侵入活动,它们为燕山期侵入生成的碱性,偏碱性杂岩体,主要岩类有闪长岩类、正长岩类、二长岩类、脉岩类等。众多学者多年研究认为塔儿山二峰山地区的矽卡岩类型铁矿的成矿母岩为闪长岩类,成矿围岩为富含钙镁质的碳酸盐岩,主要为奥陶系白云质灰

42、岩,局部地区石炭系地层内可见浮山式铁矿。1.地层 1.地层 本区位于塔儿山岩体西侧,地表覆盖层主要分布于东部山梁上,基岩露头较好,主要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一和二段、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奥陶系峰峰组一和二段地层在矿区南部、西部出露,前者主要岩性为灰黄色薄层状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后者岩性主要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地层出露于矿区的西、东南部,岩性主要为粘土岩、砂页岩;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地层主要出露在矿区东、西部与下覆奥陶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下部为铝质页岩、砂质泥岩,上部为砂岩、泥岩;19二叠系下统山西组零星出露于矿区东部,主要由黄灰色砂

43、岩灰黑色砂质页岩(泥岩)、细砂岩、粉砂岩等组成;第四系黄土主要分布于东部山梁上,沟谷中主要堆积有残坡积物。2.构造 2.构造 矿区内构造较为简单,倾角为 25-41,岩体以西地层大体向北西西倾斜,岩体以东向南东倾斜。3.岩浆岩 3.岩浆岩 区内分布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斑状二长闪长岩和斑状二长岩。岩体出露南北长 1500m,东西宽约 500m,呈岩瘤产出。3.1 斑状二长闪长岩 3.1 斑状二长闪长岩 岩石特征:浅灰绿色,似斑状结构。斑晶大小约 1-7mm。斑晶内中-更长石(含量 35-50%),具环带构造,条纹纹长石(2-15%)组成。基质为细粒结构(0.1-0.5mm)。基质成分同更中长石

44、(An 含量 25-30%),正长石及条纹纹长石(含量 15-20%)、石英(含量 2-5%)、普通角闪石(含量 5-10%)、辉石(含量 1-2%)、钠长石(含量 0-3%)等组成。岩石化学特征:SiO2含量 61.07%,Al2O3/SiO2比值 42.90,碱指数0.46,全碱含量 12.88%,铁镁含量 5.33%,铝饱和度 1.40。副矿物组合:磁铁矿、褐铁矿、黄铁矿、铝钛矿、榍石、磷灰石、锆石、金红石等。3.2 斑状二长岩 3.2 斑状二长岩 岩石特征:岩石为灰白色、浅肉红色,似斑状结构。斑晶中-更长石和微斜长石、角闪石、石英、辉石等组成。斜长石含量 40%,微斜长石含量 20%,

45、角闪石含量 20%,石英含量 5%。岩石化学特征:SiO2含量 60.40%,Al2O3/SiO2比值 54.85,碱指数 200.44,全碱含量 12.79%,铁镁含量 1.46%,铝饱和度 4.47。本区侵入岩为以复式深成岩体,斑状二长闪长岩位于岩体边部,斑状二长岩位于岩体中心,二者为涌动型接触关系,形成同心环状,为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岩浆岩是本区接触交代性铁矿的成矿母岩。4.围岩蚀变及接触带特征 4.围岩蚀变及接触带特征 岩体南面于奥陶系灰岩接触,形成向南突出的弧形接触带,接触带内矽卡岩化发育,矽卡岩化呈带状展布,带长 1300m,宽 5-50m 不等。主要为透辉石矽卡岩和榴石矽卡岩,前者

46、为外蚀变带,后者为内蚀变带。磁铁矿化主要赋存于外蚀变带的透辉石矽卡岩中,形成小的磁铁矿体。岩体与页岩接触带多以角岩化为主。此外,尚有碳酸盐化、黑云母化及透闪石化等。从钻孔资料提示,岩体内部的蚀变比较发育,矽卡岩化磁铁矿化明显。(二)矿床特征(二)矿床特征 1.矿体特征 1.矿体特征 区内经磁法测量及钻探验证,共发现 2 个磁铁矿体。(1)矿化带特征 在异常中心部位施工了 ZK1 和 ZK2 孔,两孔间距 200m,见到两层矿化带和磁铁矿体。矿化带位于海拔标高 110-270m 左右,分为上下两个矿化带,间隔 6-19m 不等。上矿化带位于岩体与奥陶系接触带上,矿化带厚 2.9-3.42m,倾向

47、北,倾角 20左右,呈南北方向长轴展布,南北长约 350-400m,东西宽 159m 左右。矿体带主要由矽卡岩化大理岩、透辉矽卡岩、和磁铁矿等组成。下部矿化带与上部矿化带在产状上基 21本一致,分布范围略大,矽卡岩化有所减弱,但矿化增强,厚度增大,主要由大理岩夹角砾状大理岩、透辉矽卡岩和磁铁矿等组成。上、下两矿化带基本平行产出。上、下两矿化带中形成了号和号矿体。(2)矿体特征 号矿体:号矿体:位于上部矿化带岩体与灰岩接触带上,矿体厚 ZK1 孔1.54m,ZK2 孔 2.90m,平均 2.24m,倾向北,倾角 20左右,南北长300m 左右,东西宽 150m 左右。ZK1 孔品位 TFe22.

48、20%,ZK2 孔矿石品位 TFe33.05%,由于在 ZK1 孔中未能圈出工业矿体,依据本区的成矿地质特点,类比相邻矿区窝子里铁矿的方法,并结合钻孔与磁异常的相对位置关系,按磁异常Z 等值线 1000圈定号工业矿体,确定其矿体平均品位 TFe33.05%,厚度 2.9m。号矿体:号矿体:位于下部矿化带之矽卡岩化大理岩中,号矿体厚度2.31-3.92m,平均 3.12m,品位 TFe34.10-41.18%,平均品位 38.55%,由于号矿体相对号矿体厚度大且更稳定,品位较高,两个钻孔皆圈出工业矿体,依据钻孔与磁异常的相对关系和成矿地质特征,可以推断 ZK1 与 ZK2 之间矿体相连。由于工程

49、有限,以 900的Z 等值线来圈定号矿体的范围,平面形态呈一葫芦状,其南北长 320m 左右,东西宽 50-120m 左右,在倾向上的延伸远大于其在走向上的长度,且其实际规模应该更大一些,号矿体产状与矿化带基本一致。2.矿石质量特征 2.1 矿石结构、构造及物质组成 2.矿石质量特征 2.1 矿石结构、构造及物质组成 1)矿物成分 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镜铁矿等。脉石矿物有透辉石、方解石、石榴石等。22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 矿石构造:以稠密浸染状、块状为主,稀疏条带状次之,局部为粉状。3)化学成分 根据普查地质地质报告中,号矿体 TFe 品位为

50、 33.05%,号矿体 TFe 品位为 38.05%。全区矿体 TFe 平均品位为 36.94%。2.2 矿石类型和品级 2.2 矿石类型和品级 1)矿石自然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为透辉石磁铁矿石。2)矿石工业类型 矿石工业类型为需选磁性矿石。3.矿体围岩和夹石 3.矿体围岩和夹石 号矿体内不含夹石,顶板为大理岩,底板为大理岩。号矿体内不含夹石,顶板为大理岩,底板为大理岩。4.矿床共(伴)生矿产 4.矿床共(伴)生矿产 根据矿山以往开采资料及邻近矿区生产资料,本矿区无其它共(伴)生矿产。(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地质条件 1.1 含水层1.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