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阳谋锦囊正气人生之以智取胜让他人为我所用.pdf

上传人:中庸记事本 文档编号:21355222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PDF 页数:115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谋锦囊正气人生之以智取胜让他人为我所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阳谋锦囊正气人生之以智取胜让他人为我所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阳谋锦囊正气人生之以智取胜让他人为我所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阳谋锦囊正气人生之以智取胜让他人为我所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阳谋锦囊正气人生之以智取胜让他人为我所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阳谋锦囊 正气人生 之:以智取胜,让他人为我所用 悟透玄机,纵横职场 洞悉人性 掌握主动权 巧用心思,赢得认同和支持 与人周旋,掌控制胜之道 智慧深藏,等待时机以厚积薄发 小心防范,识破他人的诡计 竞争有道,驰骋商界 用心经营,收获爱情 用点智慧,做一枚人际磁石 目 录 出奇制胜,左右他人.6 善用“增减法”,影响他人的心理.6 从思路开始,让别人追随你的思想.8 发挥“独立性”魅力,让别人永远依赖你.10 激发对方的高尚动机,因势制宜影响他.11 吸引他人最直接的方法:关键时刻拉他一把.12 巧妙利用好奇心来影响他人.13 想要影响对方的言行,谆谆教导不如以身作则.14 以己之长巧迎他人之

2、短.16 制造短缺假象,可以极大影响对方的行为.16 把握心理,驾驭他人.19 通过“我错了”,让他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批评.19 引入权威效应,引导对方的态度和行为.21 制造别无他选的困境,来诱导他人.22 制造强大的敌人,引起同仇敌忾.23 要改变他人的行为,首先应该悦纳他人.23 迎合他人的自尊心,让他乐于改变.25 利用最后时限,让他听从你的指示.25 收放自如,把对手控制在你的手中.26 不妨提一个更大的要求,更容易取得成功.27 给别人以同情,让他人甘愿被你所控.28 让他人做出承诺,就容易达到你的目的.29 利用“期望效应”,使他人按自己的意图行事.30 给予对方一个头衔,让他

3、鼎力相助.31 恰当的反馈,能使对方更积极地为你办事.32 施计弄巧,以心治心.34 说服没有主见的人:“大家的意见都是这样”.34 巧妙提问,让对方只能答“是”.35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更能有效说服.37 一开始就先声夺人,让对方屈服.38 以众敌寡,逐渐将其同化.38 顺言逆意归谬法,让强势的他也点头.40 将他“捧上天”,让他不得不服.41 制造一点悬念,让对方改变自己的观点.41 点到他的利害之处,让说服更有效.42 巧妙运用逆反心理,对其进行善意的说服.42 让他觉得你的意见是属于他而不是你.44 运用对方的心理定势,来巧妙说服对方.44 正话反说、指桑骂槐,帮你达到说服的目的

4、.46 制人攻心,为我所用.48 提升自我形象,增加成功的筹码.48 巧用别人的同情心,眼泪是一种“致命武器求”.48 人办事就用百试百灵的“糖衣炮弹”.50 有勇气、有耐心一软磨硬泡,“泡”出希望.50 寻求别人帮助时,要先引起对方的兴趣.51 请将不如激将,激将不如逼将.51 巧用“进门槛”效应:先提小要求再提大要求.52 暗中智取,让他人无从防范.53 以礼相待,多用敬语好求人.53 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大人物,他会觉得为你办事踏实.54 巧转关系,借能人为自己办好棘手之事.57 职场智慧,如鱼得水.58 穿上“傻瓜外套”,做最容易生存的员工.58 装傻充愣,化解矛盾.58 晋升不能靠等待,

5、要懂得抓住机会.59 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儿瑕疵.60 绝对不可当猛虎,否则会被赶出森林.61 想不被排挤,就要尊重单位里的老前辈.62 不拉帮结派搞团体,上司才会欣赏你.64 揣着明白装糊涂一一更胜一筹的职场生存策略.65 想获得提升,早做准备是上策.66 面对公司的“皇亲国戚”,有理也要吃“哑巴亏”.68 远离“个人主义”,才能获得他人的支持.69 职场中远离是非,才能远离麻烦.69 揣摩心理,巧妙迎合.71 投其所好,与上司成为“同道中人”.71 保持经常性的接触更能取得老板的信任.72 永远要记得一点:老板永远是对的.75 满足上司的“尊重”需要,切忌私自定夺.76 功高不盖主,上司

6、永远是最优秀的.77 想对上司提“意见”,出口要说提“建议”.78 徒弟变领导:服软才是硬道理.80 想让领导喜欢你,可在他人面前称赞上司.81 勇于向领导“秀”出自己,别让自己的努力白费.83 提升职场战斗力,就要练就扛骂功.84 广结善缘,以静制动.86 不遭同事嫉妒是庸才,常遭同事嫉妒是蠢才.86 软硬兼施,不让办公室的小人得逞.87 识破口是心非的同事,为自己减少隐患.89 可以抬高自己,但不要打压别人.90 不要过多了解同事的个人隐私.91 拉拢“关键”同事,使其在领导面前替你说话.91 根除陋习,不轻易在同事面前发脾气.92 越愤怒越平和,用幽默反扑“狙击手”的攻击.93 男女同事

7、交往,有距离才不会越雷池一步.94 在危急时帮他一把,赢得同事的好感.97 刚柔相济,攻心为上.99 用商量的口吻分配任务,比强硬的命令更有效.99 因势利导,巧妙应对难以对付的下属.101 批评下属留有余地,备好“台阶”是一计.103 给下属金钱,还不如给他机会.103 激励让他多干活,赞赏让他积极干活.104 杀鸡给猴看,以此震慑人心.105 给予信任-一笼络人心最好的手段.105 利用对下属亲人的关心,获得下属的支持.107 巧拉家常,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109 霍桑效应”的启示:让员工把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109 掌控能力比自己强的下属:一用、二管、三养.111“转得快”不一定“跑得快

8、”,让员工用业绩说话.112 作为领导要平易近人,收揽散漫放纵的人心.113 主动为下属承担责任更能赢得下属的心.113 出奇制胜,左右他人出奇制胜,左右他人 善用“增减法”,影响他人的心理善用“增减法”,影响他人的心理“增减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的。例如,到市场上买一斤白糖,售货员如果先在秤盘上放超出一斤的分量,再一点一点地从盘上减掉,顾客的心里就会感到不舒服。而要是先在盘上放上少一斤的分量后一点一点添上客会觉得到了觉得老板很大方,很可能以后还到这家来买东西。其实,用两种方法称得的白糖分量完全一样,只是增减的顺序不同,却给了我们完全不同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们的挫折感是“增

9、减效应”之所以存在的心理根源。人们的心里总有这么一种倾向:习惯得到,而不习惯失去,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为适应生存而沉淀的一种文化。从倍加愿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一般来说,人们会比较平静地接受一次小的挫折。然而,如果所获得的赞赏越来越少,甚至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逐渐增加、增大,人们就难以接受了。而递增的挫折感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所以,我们想要批评人的时候,并不应该像传统的做法那样,先说一些对方的优点,然后再指出他的缺点,即所谓的“欲抑先扬”,那样很容易给对方造成心理落差,挫折感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而应该恰当地运用“增减效应”。例如,可 以先说对方一些无伤

10、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也就是“欲扬先抑”当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评价是越来越好的他就会感觉你对他的喜欢程度是不断增加的,便会很高兴,也乐于接受批评。“增减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有两点:1.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自己的表现不当,导致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不好。2.在观察、评价别人的时候,要避免受“增减效应”的影响,从而对别人形成错误的认识,而是应考虑具体的对象、内容、时机和环境。另外,把握好增减效应,有意识地制造一种动态的、螺旋式上升的心理曲线,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你的受欢迎的程度,具体来说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1.把基点拉低。不要一开始给予对方过多的肯定,应该将肯定态度的基点放低

11、一些给后面的递增留有空间和余地。2.先抑后扬。你可以采用先抑后扬的方式,但是要从无伤尊严的小毛病说起,然后再给对方恰如其分的表扬。3.适当地保留。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适当地有所保留,留下一点悬念和空间,更有利于加深彼此的交往。如果把“增减效应”研究透,就可以有效解决奖惩、激励、批评等问题,使别人对自己感到满意。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先否定,然后肯定,有意识地以逐渐递增的方式向对方传递你对他的好感。只有这样,你才能更有效、更长久地赢得他人的好感。从思路开始,让别人追随你的思想从思路开始,让别人追随你的思想 很多时候,无论是演讲、宣传,还是竟选、谈判,我们总希望别人能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可

12、是,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维,想要改变他人的想法,让对方按照你的思路来思考问题,是何等得不容易?不过,要解决这个难题,靠强制性命令来实现是不太可能的,而是需要一些有效的心理技巧来一步步地影响他们。下面有几种方法值得参考:1.“6+1”法则。在沟通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6+1”法则,用来说明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在被连续问到 6 个做肯定回答的问题之后,那么第 7 个问题他也会习惯性地做肯定回答,而如果前面 6 个问题都做否定回答,第 7 个问题也会习惯性地做否定回答。这是人脑的思维习惯。利用这个法则,你如果需要引导对方的思路,希望对方顺从你的想法,你可以预先设计好6 个非常简单、容易让对方点头说“是

13、”的问题。先以 6 个问题作为铺垫,最后再问一个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问题,这样对方往往会自然地点头说“是”。2.问封闭式问题。封闭式问题是与开放式问题相对的一类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往往是“是”或“不是”“有”或“没有”,等等,答案只是有限的几个选择。封闭式问题与开放式问题有不一样的作用。封闭式问题可以用来得到你预先设想的答案,例如,你问对方“你有没有结婚?”对方的回答可能是“有”或是 “没有”,这两个答案都是你事先可以预见的。你可以事先就想好如果他回答“有”,你如何继续提问,如果他回答的是“没有”,你又该怎么继续提问。预先设计好的一系列的封闭式问题,可以非常有效地引导对方的思路。3.提示引导。提示

14、引导是一种语言模式,用来影响对方的潜意识,使对方不知不觉地转移思路。这种语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先用语言描述对方的身心状态,然后用语言引导对方的思考或是生理状态。例如,你可以说“当你开始听我介绍这个房子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住在这个房间里会很舒服”“当你考虑买这辆车的时候,你就会想到带着你的太太和孩子开这辆车兜风是多么开心的事情”,等等,这些都是提示引导的语言模式。其中“当.你就会.”是标准的句式,“当”后面是描述对方的身心状态,“你就会”后面是你引导对方进入的状态或思路。4.目的架构。目的架构式谈话就是在一开始就与对方明确这次谈话双方共同的目的,这会很快地将对方的思路引向真正有价值、有利于解决问题

15、的地方。例如,两辆车发生追尾事故,车子都有了破损,两辆车的司机都很气愤,往往一下车就吵架。如果其中一位能使用目的架构,问对方:“这位先生,你觉得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呢,还是要吵架呢?”这个向题指出了两名司机重要的不是要吵架,而是要解决问题,然后继续各自的行程。那么双方的争吵可能会立即终止,因为目的架构将对方的思路完全从争吵的状态引到了解决问题 上面来。知道了这些技巧,我们就没必要再纸上谈兵了。你不妨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应用一下这些巧妙的方法,让对方顺从你的思路,从而达到你的目的。发挥“发挥“独立性”魅力,让别人永远依赖你独立性”魅力,让别人永远依赖你 依赖别人会产生不少危害。诸如,想办一件

16、事不敢独立去做,总是想跟他人一块去做。遇事没有主见,总是等待别人做出决定,不相信自己,不敢讲出自己的见解,怕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对领导唯命是从,让干啥就干啥,只求生活平稳、少烦恼,等等。可反过来想,如果减少对别人的依赖,而让别人依赖你,这是一种制胜的心理智慧。当人们习惯于依赖你的时候,他们依靠你去获得他们想要的幸福和财富,便会对你毕恭毕敬彬彬有礼。他们对你的依赖性越大,你的自由空间也就会越大。至于如何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并表现得既不夸张,也不张扬,同样是一种技术平时,你要树立独立的人格,培养自主的行为习惯。要用坚强的意志来约束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有意识地不依赖父母或其他人,同时自己要客观看待自己,

17、不断开动脑筋,把要做的事的得失、利弊考虑清楚,心里就有了处理事情的主心骨,也就能妥善、独立地处理事情了。要注意树立人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些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生活懒散,消极被动,常常跌入依赖的泥坑。而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都有一种实现抱负的雄心壮志。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做事认真,不敷衍了事、马虎草率,具有一种主人翁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与依赖心理相悖的。所以,你要学会选择这种精神,从而树立自我的主体意识。当然,你也可单独地或与不熟悉的人办一些事或做短期外出旅游。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锻炼独立处事的能力。自己单独地办一件事,完全不依赖别人,无论办成或办不成,对你都是一种人格的锻炼。与不熟悉的人外

18、出旅游,是由于不熟悉,出于自尊心和虚荣心,你不会依赖他人,事事都得自己筹划,这无形之中就抑制了你的依赖心理,促使你选择自力更生,有利于你独立的人生品格培养。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性,无论在生活中、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创业中,你都可以用你的独立表现出你的能力,从而让他人需要你、依赖你。但请注意,不要仅仅因此便感到自负,感到满足。饮尽井水的人最终往往离井而去,橘子被榨干汁水后往往由金黄变为渣泥。一旦我们可以提供的利益被人们榨尽,而他们也已经发现了新的替代品,他们将不再对我们有丝毫的依赖心理,我们的处境将变得非常尴尬甚至危险。经验告诉我们的一条最重要的教训是:维持别人对我们的依赖心理,但永远不要完全满足

19、其需求。让自己更加成功、更加充实、更加无法替代,同时,永远不要让别人得到我们的全部。激发对方的高尚动机,因势制宜影响他激发对方的高尚动机,因势制宜影响他 人作为智慧生物,我们每个人都在内心里将自己理想化,都喜欢为自己行为的动机赋予一种良好的解释。这就是为何大家都希望听到夸奖之言,而不是贬低之词。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通过诉诸一种高尚的动机给对方,顺势制宜,实现改变他人、影响他人的目的。不难看出,想达到改变他人的目的,你不妨找一顶实现这件事能表现出高尚的帽子,然后恭敬地戴到对方头上,很少有人会拒绝的。卡耐基曾指出,每个人的行事都有两个好理由:一是看起来很好,二是的确很好。这个观点既有道理,也非常实

20、际。吸引他人最直接的方法:关键时刻拉他一把吸引他人最直接的方法:关键时刻拉他一把 有成功,就有失败;有得意者,就有落魄者。或许你昨天还是成功的典范,是一个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人,到了今天,你就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一贫如洗,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甚至是还不如普通人的落魄者 在当今社会,这种现象并不罕见。落魄者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政治原因,有的是思想品德所致,还有的是工作失误的结果。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对于落魄者来说,从天上掉到地下,其痛苦心情可以想象。在这种际遇、地位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不少人自惭形秽,觉得没脸见人,也有的则更加自尊、敏感,对他人的态度往往异常关注。从人生的角度来看,人不可

21、能一帆风顺,挫折、背时是难免的。当他落难的时候,虽然自己倒霉,但也是对周围的人,特别是对朋友的考验。远离而去的可能从此成为路人,但同情、帮助其渡过难关者,将以“雪中送炭”般的恩惠将其直接吸引,同时,他也将感激你一辈子。正所谓莫逆之交、患难朋友,往往就是在困难的时候形成的。这时形成的交情也往往最有价值,最让人珍视。人总是可以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苦处,却对别人的痛处缺乏了解。他们不了解别人的需要,更不会花工夫去了解,有的甚至知道了也佯装不知,大概是没有切身之苦、切肤之痛吧。虽然很少有人能做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境界,但我们至少可以随时体察一下别人的需要,时刻关心朋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当朋友身患

22、重病时,你应该多去探望,多谈谈朋友关心的或感兴趣的话题,当朋友遭到挫折而沮丧时,你应该给予鼓励:“这次失败了没关系,下次再来。”当朋友愁眉苦脸、郁郁寡欢时,你应该亲切地询问他们。这些适时的安慰会像阳光一样温暖受伤者的心田,带给他们希望。从现在开始,别再漠视那些落魄的朋友了,伸出你的手,关键时刻拉他一把,你将会像磁铁一样一辈子吸住他!巧妙利用好奇心来影响他人巧妙利用好奇心来影响他人 这一点在销售行业离表现的淋漓尽致。好奇心是动物处于对某事物全部或部分属性空白时,本能的想添加此事物的属性的内在心理。表现为:1、对一些事物表示特别注意的情绪。2、喜欢探究不了解事物的心理状态。3、对于怪诞的嗜好或热情

23、。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正因如此,我们就要去满足,不断去制造新奇、展现特色、激起欲望(包括当方的掌控欲、前沿感、时尚感、征服欲等)。想要影响对方的言行,谆谆教导不如以身想要影响对方的言行,谆谆教导不如以身作则作则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相比絮絮叨叨的言传,不言不语的身教更能影响人、打动人。作为父母,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与其再三地提醒,不如自己做好榜样。比如,你想让孩子喜欢读书,不必反复申明读书的好处,只需在孩子面前多读书,想让孩子拥有孝心,不必大

24、讲特讲中国的传统美德,只需在孩子面前孝敬你自己的父母,作为领导,想要下属做出你所期望的举动,也是如此。想让下属遵守规章制度,与其在大会小会上三令五申,不如自己严格按照规章办事,想让下属吃苦耐劳,与其大力宣扬吃苦耐劳是一种美德,不如你首先表现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什么身教胜于言传?因为人们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他人的行为。研究人员发现,生活中,人们习惯通过效仿来模仿别人 的行为,或观察别人的反应后再做出相同的反应。下属或者年幼的子女尤其如此,他们总是在观察领导或父母的行为,并且不分好坏地加以模仿。心理学家班杜拉把这种模仿或参考别人的行动而形成新的行动方式的现象称为“效仿(Modeling)。效仿

25、对人的行为可能产生三种效果:个是观察和学习的效果,即通过观察被模仿者的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有时这比直接学习更有效。有一个公益广告是这样的:一个小男孩看到妈妈给姥姥洗脚,于是,小小年纪的他也去为妈妈端了一盆水,说要给妈妈洗脚。广告中的小男孩就是在不知不觉地效仿妈妈。二是抑制自己的行动或促进正在抑制的行动的效果。班杜拉做了这样的实验,他把孩子们分成三组,让他们分别观看一个女大学生百般虐待洋娃娃的电影。对第一组说女大学生的这种行为很酷,对第二组说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对第三组没做任何表态。结果第二组孩子的攻击性最低。三是促进反应的效果。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正在抽烟的人看到别人掏出烟叼在嘴里,就不自觉

26、地也想掏出烟来吸,却发现自己正在吸着烟。这是一种社会性的促进。就像小孩子为了得到异性父母的宠爱,就会模仿同性父母的行为一样。通常,被效仿者的社会地位越高,越平易近人,其影响力也就越大。能力出众、富有人情味的领导最容易成为下属关注的效仿对象。一般具有很强的领导力与号召力的领导人,大多都是以身作则型。以己之长巧迎他人之短以己之长巧迎他人之短 我们每个人都与生俱来地具有一些缺点,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就会注意寻找那些能弥补这些缺点的人,从而实现所谓的“强强联合”。比如,依赖性特别强的人愿意和独立的人在一起生活,一个看重学历的人,自己又没有拿高学历的机会,往往希望对方能拿到高学历,等等。

27、先了解一下对方的弱点,然后用谦逊的方式在他面前表现出你具有这方面的优势与能力。让他知道,有你在,他在这方面的缺点就会得到弥补。如此一来,他便很容易被你吸引了。例如,你想请人与自己合作,追求男朋友或女朋友等。制造短缺假象,可以极大影响对方的行为制造短缺假象,可以极大影响对方的行为 我们可能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会对人们采取什么样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的想法对人们产生的刺激作用更大。如你想让对方接受你的某种建议或者要求,告诉他如果不接受就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要比告诉他们接受以后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好处更容易说服对方。例如,某医院为了鼓励人们定

28、期去医院做身体健康检查,在免费发放的官传册上是这样写的:如果你每个月都没有花时间到医院做身体检查,那么你可能就会失去一重健康保障。而这样写,明显比写“如果你每个月都花些时间到医院做身体检查,那么你就可能会得到一重健康的保障”更能够说服人们,其效果是有明显不同的。这就是短缺心理给人们造成的巨大影响。我们常常会说这样一句话:“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后才发现它的珍贵。”不管是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人物,这样的感觉恐怕很多人都会有。而且还有一种状况,可能一件原本对自己没有什么吸引力的东西,当有一天你将要失去它,或者你已经意识到自己很可能得不到它时,这件东西就会在突然间变得很有诱惑力

29、。是什么魔力让人们做出如此巨大的转变呢?因为短缺。当我们能够获得某种东西的机会越来越少时,其价值就会越发的凸显出来,变得贵重。这种“机会越少,价值越高”的短缺原理,往往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喜欢收藏一些古董,而那些古董之所以价值连城,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稀少、罕见,不容易获得。如果类似的古董到处都是,那么它们也就不值钱了。因此,通常来说,当一样东西开始变得越来越稀少时,它就会变得更有价值。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的现象。甚至一些原本不完美的、一文不值的东西,也会因为稀少,甚至唯一,而变成重金难求的珍品。例如,印刷模糊

30、的邮票、两次冲压的硬币、有残缺的瓷器等,因为稀少反而比没有瑕疵的物品更有价值,更受到人们的青睐。这说明,短缺因素对物品的价值会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而利用这一原理,我们则能够达到给人施加压力,使之顺从的目的。将短缺效应运用得非常好的就是我们可以在商场看到“截止日期”,也就是对顾客获得某种商品的机会加以时间上的限制。人们经常会发现自己做了原本没有什么兴趣的事 情,其原因只是做这件事情的机会越来越少。那些精明的商人就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倾向来赚钱的他们通过设定一个截止日期并公之于众,来激发出顾客前所未有的兴趣。曾经有一家电影公司做过一个言简意赅的广告,这个短短的广告竟然有三次用到了短缺原理:“独家放

31、映、预定数量有限、放映即将结束”。不仅在营销领域,在其他很多领域都用上了这个短缺原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谈判。不过在谈判领域,短缺效用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当人们的自由选择受到限制或威胁的时候,维护这种自由的愿望就会使我们更想有这种自由。因此,当越来越严重的短缺或其他因素使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自由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更卓绝的努力对这种妨碍做出反抗,这是短缺原理在谈判领域的新发展。因为短缺而使获得的机会减少,这样的状况往往能够十分有效地激起人们强烈的占有欲望。而对获得数量和时间的限制越彻底,其产生的效果越明显。利用这样的心理刺激,我们往往可以影响人们的某些言行。把握心理,驾驭他

32、人把握心理,驾驭他人 通过“我错了”,让他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批评通过“我错了”,让他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批评“我错了”,很多时候都是一剂“良方”。也许你会说:“批评还不容易,直接告诉他“你错了或“你某些地方做得不对,很简单嘛。”然而,我们都知道,人是有自尊的动物,很少有人不会主动地去维护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因此,几乎没有谁在听见“你错了”三个字时,内心仍能非常平静。大家往往会为来自他人的批评指责闷闷不乐,冲动的人甚至可能当即暴跳如雷、反唇相讥。千万不要小看“你错了”直截了当的三个字,在人际交往中,破坏力最强的莫过于这二个字了。它通常不会造成任何好的效果,只会带来一场不快、一场争吵,甚至会使朋友

33、变成对手,使情人变成怨偶。在我们肆无忌惮地用它指责别人的错误的同时,几乎意识不到,这样做是会给别人的心中留下疤痕的。从人性角度来说,做错事的人只会责怪别人,而不会责怪自己一一我们都是如此。这不是肚量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而使肚量大到能接受批评的程度那么,想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采用什么方式好呢?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指出,想对他人表达“你错了”的批评意图,不妨先承认“我错了”,这对疏通关系和解决问题更有好处。“你错了”会为你树立新的敌人,“我错了”却可能帮你赢得新的朋友。可以想象,那名激动的读者看到回信后,一-定会为自己的粗鲁无礼,为作家

34、的谦逊大度心生惭愧。在一个胸襟宽广、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敢于向别人承认错误的人面前 任何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任何矛盾都将烟消云散。现实往往就是如此,当我们说对方错了时,他的反应常让我们头疼,而当我们承认自己也许错了时,就绝不会有这样的麻烦。这样做,不但会避免所有的争执,而且可以使对方跟 你一样的宽宏大度,承认他也可能弄错了。指出对方错误时,他也许并不明白你的用意,是为了贬低他、抬高你自己,还是为了他好?因此,你应该尽量让他明白批评他是你的好意。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否则对方就会以为你在教训他,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他会认为你惺惺作态此外,指正别人还要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原则上讲

35、,要在对方情绪比较稳定时,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人在情绪不正常时,可能什么也听不进去。最好避开第三者,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以免让他产生当众出丑的感觉。在大庭广众下指出别人的错误,除了会为自己多树立一个敌人外,别无益处。法国著名作家拉罗什富科曾说过:“没有什么人比那些不能容忍别人错误的人更经常犯错误了。”确实,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发现周围的人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于是,如何做到批评但又不伤害他人,成了与人交往中很重要的一门学问。引入权威效应,引导对方的态度和行为引入权威效应,引导对方的态度和行为 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

36、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每个人对身边的人或对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力的大小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权威人物容易对他人产生更大的影响。假如你的眼睛不适,到医院就诊。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有位眼科专家和一位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大夫供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个呢?相信你一定会选择专家。这些都说明,权威人物对我们的影响力要超出常人。为什么有这种权威效应的存在呢?首先是由于人们有“安全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具备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其次是由于人们有“赞许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规范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

37、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在企业中,领导也可利用“权威效应”去引导和改变下属的工作态度以及行为,这往往比命令的效果更好。因此,一个优秀的领导肯定是企业的权威,或者为企业培养了一个权威,然后利用权威暗示效应进行领导。当然,要树立权威就必须要先对权威有一个全面深层的理解,这样才能正确地树立权威,才能让权威保持得更加长久。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入权威效应,引导对方的态度和行为。如果有人跟你的看 法有冲突你可以找到一个权威人物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作为论据。相信,这个人就会认同你的。制造别无他选的困境,来诱导他人制造别无他选的困境,来诱导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临着一些选择,很难下定决心,但是如果

38、犹豫不决,就可能失去机会,在左右摇摆中浪费时光。此时就要善于把自己引导到别无他选的境地,这样做选择就会容易一些。比如,当有人面对着是否该换工作,而无法下定决心时,就可以对他说:“你是要换个工作,开拓新的人生呢,还是要继续在这里虚度余生?”对方在这两个选项中,自然会容易做出选择。设置的两个选择没有优劣之分,还是会让人无法做出决定,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二者皆吾所欲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很难让人取舍。因此,我们还要强调两个选择中哪个更优,哪个更劣。有着这样的一个对比,就更容易让人做出选择了。强调两个选项中其中一项的缺点或者优点,使两个选项形成对比,让人们二者选其一。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一定会选

39、择你所希望的那一个。因为已经别无他择了,选其中看起来更好一点的是最明智的选择。虽然运用这种方法也常会发生许多障碍,但对于处于迷惑不决中的人,则可以迫使其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去选择。例如,当你要说服正在选择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时,可以说:“与其勉强地进入一家好的单位,却因为能力不够而被漠视,进而遭受打击,产生挫败感,还不如进入一家自己能胜任的单位,找回信心,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并且得到有效的提高。”像这种说服方式,则可以帮助对方消除疑虑和犹豫,尽快地做出选择。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谈判、竞选等场合。在这种场合下,当然是需要做出选择。谁都想让对方选择和自己合作,谁都想要群众选举自己担当职务,但是如果不

40、懂得采取一定的心理战术,则可能会遭受失败。制造强大的敌人,引起同仇敌忾制造强大的敌人,引起同仇敌忾 在生活中,应坦诚待人,不可勾心斗角。但是,有的时候,还是需要讲究一些策略的。比如,要争取某人的支持,就可以把双方的共同点扩大,找到共同的利益,树立共同的敌人,使对方与自己“同仇敌忾”。这种方法在要维护自己的合法、合理权益,而自己又势单力薄时是有效也有必要的。如果双方为一点矛盾争得不可开交,就可以制造一个强大的共同敌人,引起同仇敌忾,从而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有助于双方“化敌为友”达成共识。这样才能通力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要改变他人的行为,首先应该悦纳他人要改变他人的行为,首先应该悦纳他人 在日常的人

41、际交往中,不知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名新来的同事没招你也没惹你但你就是看他不顺眼,他一有什么过错,你就会毫不留情地指责他,你的朋友最近因为儿子的事情烦恼不堪,找你帮忙让他儿子进某所重点中学,鉴于多年的友谊,你很快就答应了,并在很短的时间就帮他办成了,类似的事例有很多,为什么你对同事和朋友有截然相反的态?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这些人会有不同的思想性格、兴趣爱好与生活习惯。有的人热情开朗,有的人沉静稳重,有的人性子急躁,有的人心胸狭窄,面对这么多不同性格的人,你应该怎样使他们乐于按照你的意愿行事呢?要想改变他人的行为,首先应该悦纳他人。悦纳他人,就要满怀热忧地和他们相处,容忍并且诚心地尊

42、重别人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兴趣和生活方式,还要主动了解别人的性格特征熟悉别人的生活习惯,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悦纳他人还应该做到“乐道人之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待同事、朋友,要多看他们的长处,多学他们的优点,不能看自己是“一朵花”,看别人就是“满身疤”。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种人:他们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一点一滴都记在心头、挂在嘴上,挑别人的毛病也绝无遗漏,说起来如数家珍,而对自己的毛病、别人的长处,则一概缄口不语。这种人往往为人们所不齿,被称为“不团结因子”。乐道人之善,一方面要注意不能因为自己比别人做的工作多一点或能力强一点,就沾沾自喜,瞧不起别人,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发现别人

43、的优点长处,对他人的工作成绩多加褒扬。这样,不仅显示出了自己虚怀若谷的风度,有益于团结而且对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也会大有好处。当然,对别人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如果不顾事实或夸大事实,就可能适得其反。迎合他人的自尊心,让他乐于改变迎合他人的自尊心,让他乐于改变 马斯洛说:“尊重需要的满足,能够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世界上的用处和价值。”但尊重的需要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会使人对生活失去基本的信心。尊重是每一个人的心理需要。不管先天条件如何,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而,要想使他人乐于改变,最重要的就是迎合他人的自

44、尊心。被尊重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人与人在财富、地位、学识、能力、肤色、性别等许多方面各有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是人类心中最强烈的愿望。因此,满足被尊重的需要对人来说十分重要。很多时候,人们为了获得尊重,会通过追求流行讲究时擎、用高档商品、买名牌服装等手段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利用最后时限,让他听从你的指示利用最后时限,让他听从你的指示 一般来说,利用“最后时限”给对方设一个困境,能够点中对方三处心理“死穴”,使他不得不听从你的指示采取行动:1.如果没有必要的话,人在行动时往往会能拖就拖,而且还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让拖延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比如:“等条件成熟些,

45、效果会更好。”“等资料更翔实些再行动,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这就是人类的本性。因此,给对方一个清楚明确的最后期限能够让他清楚地知道 立刻行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迫使他不得不行动起来,因为再晚他可能就没有成功的机会了。2.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对于自己即将失去、或者被宣告不能得到的东西,往往会更加积极、更加努力地想得到它。给对方设定最后期限,实际上是让对方知道,他再拖延就面临着失去,从而激发出他更大的行动积极性。3.给对方一个最后期限,把对方可以选择的机会减少,让他不得不选择听从你的指示比如,管理者想要让下属们接受自己的指示,一致赞成预案通过,那么可以在讨论时这样说:“今天,大家提出的意见非常好,

46、但始终没有达成共识。为了消除差异,我们最好通宵来讨论!”这样就通过延长最后时限,将对方陷入一个困境之中一一要想早回家,就要达成共识,使得对方不得不赞成预案通过。通过延长、缩短、安排一个最后时限,来给对方制造一个困境,使得“听从你的指示”成为困境中最好的选择,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收放自如,把对手控制在你的手中收放自如,把对手控制在你的手中 放纵是有条件的,在某些方面,该放的就要放,而在另一方面,该收的也一定要收。在要害处只收不放,这是放纵的首要前提。收放结合,才能把人牢牢控制住。如果只收不放,那么容易束缚住别人的手脚,让人发挥不出才华,而如果只放不收,则容易让别人放纵恣肆,无法无天,不受控制

47、。对待部下,需要收放有度,这样才能很好地利用其价值。张一弛,文武之道。在做人做事方面,只有懂得收放自如的人,才能将主动权稳固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当然,要善于把握人心,懂得收放分寸。不妨提一个更大的要求,更容易取得成功不妨提一个更大的要求,更容易取得成功 实践证明,在社交中运用留面子技术是很有效的。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适当地运用留面子技术,以便达到我们使他人顺从、改变他人的目的。但是在运用留面子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要学会不露痕迹地使用留面子技术。在使用时,一定要让对方处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其次,我们要学会合理的让步法。一般来说,让步越大,其效应越大。但是,一旦被人认为这种让

48、步是虚假时,其信任程度就发生了变化,他对你的让步就不信任了。因而你不管提什么要求,他都会认为是高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提出了一个大要求后再提出一个同类性质的小要求,这个小要求就有可能被人轻易地接受。这一现象与“进门槛”恰好相反,因而人们称其为“反进门槛效应”,也叫留面子技术。上面两个例子就是很好地运用了留面子技术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留面子技术,达到劝说别人接受意见的目的。劝说别人,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进逼,适当地退让和承认对方意见的合理性,倒显得通情达理,使人易于接受劝告。如果妻子只是劝说丈夫每天少抽几 支烟,丈夫可能无动于衷,妻子进而要求戒烟,不许屋里

49、有烟味,丈夫很可能赶紧让步,答应每天只抽五支烟,妻子也就达到要求丈夫少抽烟的预期目的了。“反进门槛效应”的产生与心理反差的错觉作用密不可分。大要求与小要求会引起心理反差。一般来说,要求之间的差距越大,其心理反差也越大,给人的错觉也越大。这正如鲁迅所说,你要求在墙上开个窗户,大家都反对,如果你提出要扒开屋顶,大家就同意开窗户了。因为开窗子这个小要求与扒屋顶这个大要求相比差得很远,大家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免除了扒屋顶的后遗症,便答应了开窗户的要求。给别人以同情,让他人甘愿被你所控给别人以同情,让他人甘愿被你所控 教育心理学中说:“所有的人类都渴望得到同情.从某种观点来看,为真实或想象的不幸而“自怜,

50、实际上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给别人以同情吧,这将是你掌控他人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时候你会碰到一些让你觉得厌烦、心地狭窄、不可理喻的人,不要去厌恶他、远离他而应去同情他、理解他。你自己不妨默诵约翰戈福看见一个喝醉的乞巧蹒跚地走在街上时所说的那句话:“若非上帝恩典,我自己也会这个样子。因为在你将遇见的人中,有四分之三都渴望得到同情。给他们同情吧,他们会更爱你。让他人做出承诺,就容易达到你的目的让他人做出承诺,就容易达到你的目的 俗话说:“言必信,行必果。”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种行为准则,它有很大的约束力。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使他人对自已做出承诺,那么就会比较容易达到自己最初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人们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