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xx省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种植业-地膜-秸秆普查培训资料.pptx

上传人:绿扩生态 文档编号:21524797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19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省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种植业-地膜-秸秆普查培训资料.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xx省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种植业-地膜-秸秆普查培训资料.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xx省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种植业-地膜-秸秆普查培训资料.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xx省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种植业-地膜-秸秆普查培训资料.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xx省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种植业-地膜-秸秆普查培训资料.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次全国污染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普查xxxx省种植业普查培训教材省种植业普查培训教材一、种植业水污染物普查技术规定一、种植业水污染物普查技术规定二、种植业地膜普查技术规定二、种植业地膜普查技术规定三、种植业秸秆普查技术规定三、种植业秸秆普查技术规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一、种植业水污染物普查技术规定一、种植业水污染物普查技术规定1.1 普查目标普查目标全面摸清我省种植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水污染物种全面摸清我省种植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水污染物种类及流失量等污染底数,为政府制定农业环境保护相关类及流失量等污染底数,为政府制定农业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掌握种植业氮、磷等主要

2、水污染物流失特点和规律,改掌握种植业氮、磷等主要水污染物流失特点和规律,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建立我省种植业污染源资料档案,完善农业污染源信息建立我省种植业污染源资料档案,完善农业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监测管理平台,为管控种植业污染源监管提供数据库和监测管理平台,为管控种植业污染源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2 普查总体目标普查总体目标提出我省两大分区(南方山地丘陵/南方湿润平原)25类种植模式氮、磷等主要水污染物流失系数,明确各类种植模式面积、氮磷施用量等基量数据;核算种植业主要水污染物流失量,揭

3、示种植业主要水污染物流失格局和影响因素,为种植业污染防控提供依据;建立完善我省农田面源污染监测网,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平台。1.3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种植业主要水污染物流失量核算首先通过抽样调查获取各类种植模式面积及氮磷施用量等流失基量数据,其次通过周年连续监测地表径流溶液的体积及其特征污染物种类、浓度,获取涵盖主要种植模式的氮磷流失系数,最终通过水污染流失量测算方法,科学核算农田面源污染氮磷流失量。1.3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xx省农业县25类种植模式原位监测流失系数模式面积模式施肥量种植业主要水污染物流失量种植模式县级统计地块抽样调查农艺措施面积比例常规模式减排模式1.3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资料

4、收集与分析:系统收集我省各农业县农作物种植情况及地貌、降水等信息,明确各农业县各类种植模式的分布特征,统计我省涉农县农用地面积、主要种植模式的作物类型和模式面积、各模式中实施不同农艺措施的面积比例等基量数据。抽样调查: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根据各农业县主要种植模式分布特征开展抽样调查,明确各类种植模式平均施肥基量。原位监测: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种植制度、土壤类型、耕作方式等,在各类种植模式代表性地区设置常规生产模式和减排模式下种植业水污染氮磷流失系数监测试验点。根据各区域各类种植模式氮磷流失途径差异,监测点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监测点两类。1.3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系数核算:根据原位监测结果

5、,核算各类种植模式流失系数。总量核算:根据各类种植模式平均施肥基量、不同农艺措施面积比例与各类种植模式流失系数,科学核算种植业水污染物氮磷流失量。1.4 xx省分区省分区-种植模式分类种植模式分类序号序号模式模式编码编码模式名称模式名称1NF01南方丘陵区南方丘陵区-缓缓坡地坡地-非梯田非梯田-顺顺坡坡-大田作物大田作物2NF02南方丘陵区南方丘陵区-缓缓坡地坡地-非梯田非梯田-横坡横坡-大田作物大田作物3NF03南方丘陵区南方丘陵区-缓缓坡地坡地-梯田梯田-大田作物大田作物4NF04南方丘陵区南方丘陵区-缓缓坡地坡地-非梯田非梯田-园地园地5NF05南方丘陵区南方丘陵区-缓缓坡地坡地-梯田梯

6、田-园地园地6NF06南方丘陵区南方丘陵区-缓缓坡地坡地-梯田梯田-水旱水旱轮轮作作7NF07南方丘陵区南方丘陵区-缓缓坡地坡地-梯田梯田-其它水田其它水田8NF08南方丘陵区南方丘陵区-陡坡地陡坡地-非梯田非梯田-顺顺坡坡-大田作物大田作物9NF09南方丘陵区南方丘陵区-陡坡地陡坡地-非梯田非梯田-横坡横坡-大田作物大田作物10NF10南方丘陵区南方丘陵区-陡坡地陡坡地-梯田梯田-大田作物大田作物11NF11南方丘陵区南方丘陵区-陡坡地陡坡地-非梯田非梯田-园地园地12NF12南方丘陵区南方丘陵区-陡坡地陡坡地-梯田梯田-园地园地13NF13南方丘陵区南方丘陵区-陡坡地陡坡地-梯田梯田-水旱

7、水旱轮轮作作14NF14南方丘陵区南方丘陵区-陡坡地陡坡地-梯田梯田-其它水田其它水田15NS01南方平原区南方平原区-露地蔬菜露地蔬菜16NS02南方平原区南方平原区-保保护护地地17NS03南方平原区南方平原区-大田作物大田作物18NS04南方平原区南方平原区-单单季稻季稻19NS05南方平原区南方平原区-稻麦稻麦轮轮作作20NS06南方平原区南方平原区-稻油稻油轮轮作作21NS07南方平原区南方平原区-稻菜稻菜轮轮作作22NS08南方平原区南方平原区-其它水旱其它水旱轮轮作作23NS09南方平原区南方平原区-双季稻双季稻24NS10南方平原区南方平原区-其它水田其它水田25NS11南方平

8、原区南方平原区-园地园地1.5 抽样调查技术规定抽样调查技术规定县级调查:对象是县级行政单元或兵团、农垦基本建制单位。原则上全省耕地和园地面积之和超过1万亩的县(市、区、旗)以及兵团、农垦基本建制单位均需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耕地和园地面积、规模种植主体的数量及面积、各类种植模式面积、各类模式中实施主要单项减排措施和综合减排措施的面积等基量数据(附件1种植业县级基本情况调查表);典型地块调查:选取典型地块,调查地块面积、产量、耕作方式、施肥、施药、灌溉、地膜、秸秆等相关信息(附件2种植业典型地块抽样调查表)。依据经营权属的不同,将典型地块分为分散经营地块和规模化经营地块两种。1.5 抽样调查技

9、术规定抽样调查技术规定样本数量县级调查:县级行政单元或兵团、农垦基本建制单位:耕地面积超过1万亩以上的县级行政单元和兵团、农垦基本建制单位均需填报种植业基本情况调查表;典型地块调查:典型地块调查以县级行政单元或兵团、农垦基本建制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分散农户经营依然是当前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分散农户一般有多个分散地块,可调查符合普查抽样要求、且面积最大或最能代表其种植水平的地块或棚室。依据统计学原理,兼顾各普查分区的农户经营规模以及生产水平的差异性,确定本次典型地块抽样比例,全省共计调查典型地块数量约1.4万个,每个县16个。1.5 抽样调查技术规定抽样调查技术规定抽样原则全面覆盖:全面覆盖我

10、省两大区域,25类种植模式;全面覆盖各省耕地和园地面积之和超过1万亩的县(市、区);优化布局:以各县耕地和园地面积在全省中的占比为基础,综合考虑各县农业人口数量、人均耕地面积和规模化种植水平,确定各县抽样地块数量;对于人均耕地数量多、规模化种植水平较高的县,可适当降低抽样密度。在明确各县抽样数量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各类种植模式在各县中的面积占比,确定各县、各类种植模式抽样样本数量。重点突出:对于化肥用量高、氮磷流失风险较为突出的蔬菜、果园等种植模式需重点加密;县级行政单元需对主要种植模式(指该模式种植面积占全县耕地和园地面积之和超过10%)进行典型地块抽样调查。典型地块分布不能过于集中,原则上应

11、至少选取5个代表性乡镇、10个村庄开展调查。1.5 抽样调查技术规定抽样调查技术规定调查人员要求每个县成立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由农业环保、土肥、植保、栽培等相关领域专业技术骨干1015人组成的调查小组,每组34人,经培训考核合格后,集中开展抽样调查。调查人员首先向调查对象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向农户进行调查问卷。对于农户不太明白的调查项,工作人员需要做相应解释和指导;选项的问题请根据实际情况勾选,没有选项的问题请在相应的横线处填写具体信息;每张调查表需注明调查人、审核人及其联系方式。数据填报与审核调查数据应按国家统一要求及时填报、上传。调查表需留底以备复查。调查数据实行

12、县、省、国家三级审核,确保数据质量。1.6 原位监测原位监测监测布点针对全省两大分区、25类种植模式,共计布设种植业源氮磷流失系数测算原位监测试验点13个,全部为地表径流试验点。依监测目的,设置常规监测点10个,实时监测点3个。监测技术规范国控点任务承担单位单独培训1.7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提交种植业水污染物流失系数手册,包括全省两大分区、10类种植模式氮、磷等主要水污染物流失系数。明确我省种植业主要水污染物流失量和空间格局,揭示施肥、耕作等主要农艺措施对种植业主要水污染物流失的影响。构建运行稳定高效的xx省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平台。1.8 进度安排进度安排1、准备阶段(2017年6月12月)查阅文

13、献和现有研究成果,制定详细实施方案,进行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组建队伍,明确分工,签订项目合同;开展技术培训,签订各级任务书;确定监测点选址,完成种植业源氮、磷主要污染物原位监测设施建设。2、前期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18年6月)全面开展实地监测工作,采集各、保存各类样品,开展样品测试分析工作,建立监测数据库。3、中期报告阶段(2018年8月2018年9月)汇总分析半年监测数据,提交阶段研究报告和部分种植业源污染物流失系数。4、后期实施阶段(2018年7月2018年11月)继续开展下半年(第二季作物)实地监测工作,采集、保存各类样品,开展样品测试分析工作,建立监测数据库。1.8 进度安

14、排进度安排5、污染物流失系数提交阶段(2018年12月)整理数据,撰写和提交种植业源污染物流失系数报告。6、总结验收阶段(2019年1月2019年6月)编写总结研究报告,开展专家咨询和评估工作,完成验收。1.9 组织保障组织保障由农业部委托xx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具体实施县级主要种植模式及其面积全覆盖调查和种植模式典型地块抽样调查,并完成数据汇总工作。由农业部委托xx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承担全省13个原位监测点的建设、维护和相关水污染物及流失系数的监测,完成基础数据的整理及上报。由xx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作为我省农业污染源普查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制定我省实施方案、监测方案、监测规范等

15、技术文件,开展分区域培训、技术咨询和服务,并对抽样调查及原位监测数据进行审核、校验、质量监控。二、种植业地膜普查技术规定二、种植业地膜普查技术规定全面摸清我省地膜残留污染的基本信息,为政府制定农业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了解我省地膜残留污染的产生机制、残留污染强度及其区域分布特征,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地膜环境污染。掌握残膜回收处理情况、建立xx省地膜污染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系统,为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提供基础数据,为加强地膜残留污染的监管、防控及综合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数据支撑。2.1 普查目的普查目的调查我省不同地区、不同覆膜作物的地膜使用量、覆盖周期、覆膜种植比率

16、、田间覆盖率、覆盖作物类型及方式等基本信息,掌握我省不同农业县不同地区地膜应用情况及其区域分布特征。监测我省不同地区、不同覆膜作物农田地膜残留量、地膜回收处理方式、回收率等信息,明确我省不同地区、不同覆膜作物地膜残留污染系数、区域分布规律,及地膜残留污染主控因素。建立我省地膜污染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系统。2.2 普查总体目标普查总体目标2.3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基础资料普查对所有县级单元地膜应用及残留情况开展普查和抽样调查工作,结合统计年鉴数据,辅以全面实地调研和抽样调查,摸清全省范围内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种植作物、地膜使用的总量、使用方式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影响地膜残留汚染和回收处理的关键因素和环

17、节等基础信息。填报“附表1 县域地膜应用及污染调查表”。地膜使用抽样调查以县为基本单元,在xx省涉农县中,根据地膜统计年鉴数据、地形地势等情况选择4个典型县,针对县域农业管理部门、典型农户及地膜相关企业开展抽样问卷调查,了解xx省不同县地膜应用、污染及回收处理的基本情况,明确农业生产过程中影响地膜残留污染的关键因素与环节。填报“附表2 乡镇地膜应用及污染调查表”、“附表3 农户地膜应用及污染调查表”2.3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地膜残留量抽样监测以主要覆膜区主导地膜种类的典型应用为重要监测对象,对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的动态变化以及残留污染系数进行跟踪监测,获得不同县级典型覆膜农田的地膜残留污染程度及

18、地区分布特征。填报“附表4 地膜污染原位监测数据采集点信息表”。地膜残留系数表征方式和测算方法确定研究确定本次普查所规定的不同作物种类、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下地膜残留量的基本测定方法。研究建立不同县级地区、不同作物地膜残留量和残留系数的表征方式和测算方法。2.4 抽样调查技术规定抽样调查技术规定样点布局选择慈利县、武陵源区、衡阳县和韶山市4个县/市/区为抽样调查点和原位监测点。调查覆膜作物设施蔬菜、棉花、马铃薯和烟草调查内容和对象农户、地方农业部门以及地膜的生产、销售和回收加工企业为调查对象,对地膜的生产销售过程、回收利用过程,以及地膜使用情况、污染状况及回收再处理方式等进行调查。2.4 抽样调查

19、技术规定抽样调查技术规定抽样调查方法政府部门调查:以县为基本单元,在相关农业部门中(农业局、农机推广站等)针对全县的地膜使用、残留污染及回收处理等相关信息开展问卷调查。主要用于了解全县地膜使用及残留污染的基本情况、由县相关农业部门填写,问卷数量为1份。典型农户调查:在调查点管辖范围内的不同乡镇随机抽取农户开展调查。调查人员首先向农户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向农户发放调查问卷。对于识字较好的农户,调查问卷可由农户独立完成,仅在必要时给予必要的名词解释;对于识字量较少的农户,工作人员需要逐字念给农户并做相应解释,农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者回答后,工作人员据实填写。问卷数据不少于50份,(其中普

20、通农户不少于40户、规模化经营农户不少8户)。2.4 抽样调查技术规定抽样调查技术规定抽样调查方法农业合作社:在调查点内选择典型的农业合作社等农业合作组织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与农户调查相同,农业合作社不少于2户。地膜产业相关企业调查:结合县域调查表,对调查点管辖范围的农膜生产企业和回收企业关于当地农膜的应用及回收情况进行调查,全面了解调查区内地膜生产、销售以及回收利用情况。2.4 抽样调查技术规定抽样调查技术规定(1)所有调查问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请勿用铅笔或者其他容易造成字迹不清的笔填写;(2)如果被调查的农户、企业或单位对于问卷中的问题有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调查人员要根据培训中学习的内

21、容对其进行解释和指导。但是,调查人员只负责对问卷中的名词或者短语的含义进行解释,不对问卷进行主观性阐述,以免影响问卷对真实情况的反映;(3)有选项的问题请根据实际情况勾选,没有选项的问题请在相应的横线处填写具体信息;(4)各调查点负责对所有调查问卷的数据和结果进行汇总并按时提交,不能有遗漏。2.5 原位技术规定原位技术规定监测频次与采样点的设置每个监测点设置15个数据采集点,数据采集点要涵盖监测点主要覆膜作物。每个数据采集点的设置应综合考虑覆膜年限(分为 5年,510年,1020年,20年以上)、覆膜方式(起垄覆盖、平畦覆盖等)、回收方式(机械回收、人工捡拾)等因素。每个数据采集点每次取5个样

22、方,进行地膜残留量检测。2.5 原位技术规定原位技术规定采样方法每个监测点要有15个数据采集点,每个数据采集点挖5个规格为1m1m正方形,测定030cm土层(耕层)的地膜残留量。常规采用以下四种选择取样点的方式,即对角线法、梅花点法、棋盘点法和蛇形线法。2.5 原位技术规定原位技术规定监测指标与测试方法地膜使用强度:地膜投入强度根据单位面积实际铺设量测算,采用实际称重的方法进行采集,亦可按照地膜产品包装净重。单位:kg/hm2yr-1。地膜当年残留量:当年作物播种前,每个采样点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长宽深100cm100cm30cm,仔细挑选出残留地膜,洗净、烘干、称重。下一年作物播种前,按同样

23、的方法取样,仔细挑选出残留地膜,洗净、烘干、称重。两者的差值即为地膜当年残留量。单位:kg/hm2。地膜累积残留量:当季作物收获后至下茬作物播种前,在田间挖掘5个样方、固定规格(长宽深100cm100cm30cm)的土壤,仔细挑选出残留地膜,洗净、烘干、称重,测定030cm土层的地膜残留量。单位:kg/hm2。2.6 进度安排进度安排准备阶段(2017年062017年9月)基本数据及文献资料调研,地膜在农业生产应用基本情况分析;编制项目总体方案,完成任务分解;建立地膜残留污染系数表征测算方法;样方选择技术规定;制定实测技术规范;试点方案设计;总体方案可行性论证;完成实测前期准备工作。试点阶段(

24、2017年9月2018年2月)对抽样调查点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在重点地区选择典型样本进行实测试点,完成地膜残留污染系数实测技术与规范培训工作,配合污普办开展普查试点工作。全面实施阶段(2018年03月2018年12月)根据监测计划和监测实施方案,对选定的原位监测点进行采样、分析、建立地膜残留污染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校核。总结验收阶段(2019年01月2019年12月)对数据进行总体分析处理,补充完善监测数据,提交地膜残留监测数据,编写总结报告,专家论证和总结验收。2.7 预期成果预期成果明确全省地膜使用情况与区域特点;明确全省地膜污染强度及区域分布;明确全省不同地区地膜回收处理方式及回收率;明

25、确xx省地膜残留污染系数;建立xx省地膜残留污染数据库;xx省地膜使用及残留污染普查报告。2.8 组织措施组织措施xx省地膜使用量与残留量普查工作,由xx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组织专家对实施方案、技术规范、监测数据进行审核、校验、质量监控,开展相关技术咨询和服务,保证地膜残留系数测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xx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负责制定xx省污普实施方案、技术规范、监测数据进行审核、校验、质量监控,开展相关技术咨询和服务,保证产排污系数测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各市、县农业部门:对4个原位监测点进行地膜残留量的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对4个抽样调查点进行地膜应用、回收及残留污染调查,完成基础数据的整

26、理及上报。(慈利县、武陵源区、衡阳县、韶山市)三、种植业秸秆普查技术规定三、种植业秸秆普查技术规定3.1 普查目的普查目的全面摸清我省种植业生产过程中不同作物秸秆的产生、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情况,为政府制定农业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掌握秸秆产生和利用情况的特点和规律,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建立我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与利用量资料档案,完善农业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做好农业污染源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3.2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省不同作物种类、不同区域的秸秆草谷比、可收集系数和“五料化”利用系数进行测定;提出我省农作物秸秆产量、

27、秸秆可收集资源量、各种利用途径的秸秆利用量的估算方法;推进完善秸秆产生量与资源化利用监测统计体系,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撑。3.3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3.3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开展普查与抽样调查全省涉农县填报附表1 县级调查表(总表、名录登记册)。依据不同区域和不同作物品种,在全省设置定位监测点,收获时节进行秸秆的现场采样;填报附表2 农户抽样调查表。通过农户入户调查、秸秆收储组织、利用企业访谈和基层政府部门座谈、填写问卷,进行实地调研。根据当地企业存在情况填报附表3 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普查表、附表4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企业和合作社普查表、附表5 农作物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基料化

28、利用企业和合作社普查表、附表6 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有机肥生产企业和合作社普查表、附表7 农作物秸秆原料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企业和合作社普查表和附表8 专门从事农作物秸秆收储运的企业和合作社普查表。3.3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开展数据分析根据现场采样和布点调查结果,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校核,获得不同区域、不同种类农作物秸秆的草谷比、可收集系数以及主要农作物秸秆的“五料化”利用系数,建立秸秆产生量和利用量估算方法。形成研究报告结合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得出全省不同种类秸秆产生量和“五料化”利用量,提交研究报告。3.4 范围与对象范围与对象监测对象早稻、中稻和一季晚稻、双季晚稻、玉米、大豆、甘

29、薯、花生、油菜籽、棉花。(播种面积超过全省该作物播种总面积8%的作物确定为该区域监测调查的作物种类)监测调查县宁乡县、祁东县、湘阴县、桃江县、双牌县和芷江侗族自治县,共计6个县。监测调查数量秸秆产生量抽样调查:在每个县用随机起点等距抽样方法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抽2个典型地块,共计10个地块,作为取样调查地点秸秆利用量抽样调查:每个县的秸秆收储运组织和秸秆利用企业进行全覆盖调查。在每个县用随机起点等距抽样方法抽取4个乡镇,每个乡镇抽2个行政村,作为入户调查地点。3.4 范围与对象范围与对象监测调查农户和调查对象为确保农户代表性,并适当关注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每个村按照农户种植面积采取PPS(按

30、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抽样方法,抽取15个农户;为提高调查准确性,在农户内抽取18岁以上、2017年度从事农业活动不少于半年的目标对象,作为秸秆利用量的调查对象。3.5 秸秆产生量监测方案秸秆产生量监测方案现场采样监测周期:一般在农作物收获时直接取样,与各种农作物的收获时间有关。采样方法:a.取样地块的确定:对当地栽培面积最大、普遍推广、且其播种期、栽培期对当地也最适宜的品种,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势、耕作制度和栽培水平的大田,且周围无障碍和特种小气候影响的地块进行取样。对于每个县,每个品种作物的采样地点最少为10处。b.取样方法:按照GB 5262进行取样,平作和垄作作物,每点取1

31、 m2面积内的植株(垄作作物在一条垄上割取);平作作物每点割取5行5穴,具体取样方式按当地实际条件进行调整。取样过程:a.根据农作物的收获方式的不同,分别测量各种收获方式的秸秆割茬高度。b.在取样地块里采用对角线分割5点进行取样。将每点的农作物秸秆地上部分整株割下,测量株高并纪录。c.将作物收割保存,待全部收获后将收割的样本晾晒、烘干、脱粒后,分别称取秸秆和籽粒的重量。d.首先按照GB 3523测定籽粒的含水量和杂质率,再按照附录A的试验方法测定秸秆的含水量。e.分别计算各样品的草谷比,并取平均值。其中,秸秆含水量按风干(约15%)计,籽粒含水量调整至国家标准水杂率,粮食一律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

32、,棉花产量按皮棉计算,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按5kg鲜薯折1kg粮食计算。3.5 秸秆产生量监测方案秸秆产生量监测方案实地调研调研方法:a.座谈。分县、乡(镇)、村三级进行。县级座谈:参与的部门包括农技推广、农机、土肥、畜牧和农村能源等部门,主要了解全县总体情况、种植业、草食畜牧业、秸秆收储运组织、秸秆利用企业等的发展情况;镇级座谈:了解所选乡镇的整体情况;村级座谈:了解所选村的整体情况,根据情况选择不少于15户进行入户调查。b.入户调查。调查人员携带调查表进入农户调查,确保获得准确、完整的数据。c.秸秆收储运、综合利用企业调查。实地调查县域内秸秆收储运、农机合作组织、综合利用企业的年

33、秸秆收集量、收储运模式,消耗量、终端产品产量等数据。d.补充调查。当实地调查完成以后,应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使调查的资料成为可供分析、预测的信息。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调整、修改调查内容,进行补充调查。3.5 秸秆产生量监测方案秸秆产生量监测方案实地调研调研内容:a.基本情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气候状况、土地资源及利用情况。b.主要农作物生产及秸秆利用情况。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养殖业情况、秸秆利用情况、秸秆收储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情况。c.入户调查和企业访谈内容。农户基本情况、农作物生产情况、秸秆利用情况、生活用能情况等方面内容;秸秆收储运、综合利用企业的发展情况、农作物秸秆收贮

34、、利用情况等。3.6 预期成果预期成果全省秸秆产生量与利用量统计数据库;秸秆草谷比、可收集系数、“五料化”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全省不同种类秸秆的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全省秸秆的“五料化”利用系数;秸秆产生量与利用量研究报告。3.7 进度安排进度安排准备阶段(2017年6月2017年12月)成立团队,明确分工,进行组织动员;以现有研究基础和文献数据资料为基础,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及技术规范,签订项目合同;开展技术培训和调查实习,签订技术辅导协议、委托调查合同等;筛选监测点,做好仪器工具物资准备等。全面实施阶段(2018年01月2018年12月)各地组织开展监测点采样,并对样品进行送检、分析、校核、数据统计分析;开发和建立数据库信息系统,构建秸秆草谷比、可收集系数等相关指标计算方法;初步提出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草谷比系数、可收集利用系数以及秸秆“五料化”利用系数等指标,并邀请专家对相关数据、普查报告进行指导和审核,出具评审意见,并上报农业部。验收总结阶段(2019年01月2019年04月)编写秸秆产生量与利用量普查研究报告,对提出的系数进行专家咨询和评估,完成全国秸秆普查数据库建设,组织有关专家对提出的相关指标进行咨询和评估,做好总结验收、结果发布等工作。未尽事宜和不妥之处,未尽事宜和不妥之处,以污普办确定为准。以污普办确定为准。请批评请批评指正!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