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双减”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实践阻力与破解路径.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606337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实践阻力与破解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减”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实践阻力与破解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减”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实践阻力与破解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0Total No.512JOURNALOFJILINPROITEOFEDUCATION(总第5 1 2 期)第3 9 卷Vol.39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8,20232023年第8 期双减”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实践阻力与破解路径赵雨诺摘要:“双减”政策提出要完善家校社共育机制,明确家校社共育责任,丰富家校社共育交流方式,拓展家校社共育途径,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就是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良好的教育新生态、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阻力,致使共育效果甚微。为有效实施家校社共育,家校社三方应该在教育目标上达成共识,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合

2、作机制,明晰家校社共育权责主体,改革中小学教育评价体系,实现社会教育资源均衡化,以期帮助家庭、学校、社会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胜任力,形成教育合力,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关键词:“双减政策;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合力;教育责任;家庭教育doi:10.16083/ki.1671-1580.2023.08.019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1 1 5 8 0(2 0 2 3)0 8 0 1 1 0 0 8家校社协同育人不仅是“双减”时代中小学教育利益相关者们关注的教育热点话题之一,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在实施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 0 1

3、 6 2 0 2 0 年)(简称规划)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已经开始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1)这与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的教育指导政策密不可分。2 0 2 1 年1 0 月2 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2 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 1 个部门在2 0 2 2 年发布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 0 2 1 2 0 2 5 年),旨在促进“十四五”时期家庭教育工作健康发展。3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要求。4

4、这一系列政策要求不仅为我国“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而且也明确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价值,并强调了协同育人机制中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有学者认为:“家校社合作办学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在法律上确定收稿日期:2 0 2 3-0 3-2 1作者简介:赵雨诺(1 9 9 9),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硕士在读。111家长在家庭中的专业角色,二是在法律层面上确定了对家庭教育的服务与引导。”5就目前教育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校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家校社共育”的研究与实践,依托“汇爱”家校社创意社群,在目标、行动、课

5、程和评价方面实施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做法,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逐步落地生根。6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以“教改与创新发展”为主题,深人开展了实践活动,以“成就不一样的你”为宗旨,构建了“家校社”共育体系。7 但目前三方共育的协同机制还不完善,存在“家校唯分数论”“家庭教育作用被削弱,成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附属品”8 等诸多问题。在积极推进教育“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家长落实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的家庭教育责任,学校又如何落实公平、优质的教育,引导父母做好家庭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家校合力,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呕待解决的重要教育课题。一、“双减”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家校社协同育人,

6、顾名思义就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相互支持和合作的协同教育行为,是为了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相互支持,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得到有效落实。因此,要改变目前“学校教育社会化、家庭教育学校化、社会教育家庭化”9 的错位现象,构建“家校社联动”的教育协调机制,共同担负立德树人的教育重任。(一)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因此,必须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进而满足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1 9 9 9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

7、“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指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具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1 0 同年6 月,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自此开始了我国教育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学校教育教人行善、求真、健体、审美并最终使人承担起社会责任。但人的发展还要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家庭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更加直接。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革,涉及不同的主体,要调动各方的力量,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1 2 因此,要通过家校社合作育人的方式,

8、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构建良好的教育新生态模式个体的身心发展是复杂的,受到个体自身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社会实践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且这些因素对个体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的、有机联系的。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1 3 1 学校教育有完备的教学条件、系统的教育内容、合理的教学计划、浓郁的文化氛围、弥漫着文化和道德的气息、包含着教育意义的环境,这些都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意义的教育资源。目前,很多家庭忽视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有些家庭的家庭教育112与

9、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存在着严重的偏差。1 4 因此,只有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认知,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与技巧,才能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同时,要统筹规划学生的校内学习、家庭学习和校外社会实践,协调好家校社共育。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要整合这三方的教育方向,形成合力,由此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育的良好的教育新生态模式。(三)有效整合教育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主管机构和学校都意识到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着手,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资源可以塑造孩子的品格,拓宽孩子的视野,给予孩子生活化的启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家

10、庭教育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来促进家校合作。学校教育资源是一种具有一定教育价值、推动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和保证。如果没有有效的学校教育资源支撑,教育目的的实现就会变得困难,教育改革也会举步维艰。而学校教育资源是有限的,社会发展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又不断提高,为了化解这一矛盾,我们必须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加速家校社教育资源的整合。为培养新一代的新青年,社会教育应主动与学校教育合作,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五育并举”要借助丰富的教育资源去实现,因此,必须加速整合家校社三方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功效。二、“双减”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阻力目前,家校社

11、在合作育人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而言,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根本,而社会教育是家庭与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扩展,三者之间要协调发展才能增强教育的成效。1 5 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问题,而且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也努力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配合和支持,积极探索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模式,但也受到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面临着诸多困境。比如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合作困境,家校合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效果甚微;还有信任困境,家校相互让渡教育权利,推责任 1 6 ,此外还有“资源困境”,社会教育的价值被忽视和窄化,社区资源调动不足。1 7 究其原因如下:(一)家庭层面:教育价值偏离,对

12、自身的教育责任认识不清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在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影响着青少年儿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青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好坏,取决于父母的教育价值观。就目前教育责任而言,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家庭教育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家长对教育责任认识不到位有些父母对学校教育的参与意识不强,不能充分认识到参与学校教育是他们的权利和责任,甚至有些家长在子女人学后,就将教育子女的全部责任都交给了学校,自已做起了“甩手掌柜”。1 8 在教育过程中,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和关注,这不但会影响学校教学,也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

13、。家长们的各种消极态度给家校合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导致家校共育停留在表面,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近几年,有些人认为育儿要佛系,“我的子女健康、快乐就好”成了一种很受欢迎的教育理念,长此以往,孩子们对任何事情都会持无所谓的113态度,变得自立性差、不爱思考、无欲无求。“放养”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学习较差孩子的自信与自尊。2.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一直以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很多农民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由于家长不能时时陪伴子女,造成了不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家校交流存在障碍等问题,这些都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诸多影响,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而留守儿童

14、的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了解也比较肤浅,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表现,而孩子的心理变化、性格形成往往被忽视,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安全感缺乏和自卑等问题。因此,政府和社会应从多方面人手,为农村的发展和家庭的幸福提供支持,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社会也可以通过向留守儿童的家长传递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多方面、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二)学校层面:主体责任缺失,对协同育人的价值认识不足学校教育是由经过特殊培训的老师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

15、养人的活动。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学校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但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效果。1.教师对家校合作观念存在偏差家校合作是双边活动,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相互了解、合作、支持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实施家校合作,父母与教师应该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及时交流,可以找到问题所在,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但在具体的家校合作活动中,有的教师只采用简单灌输的方法,仅仅把一些观点、方法告知家长,就算开展了家校合作活动,但在学生父母看来,这样的方式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难使他们真正接受并内化为教育子女的行动指南。2.学校将自己看作教育的主导者,缺乏与社会教育的配合

16、一些学校忽视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中,学校起着领导作用,甚至成为教育的“独裁者”。一些学者认为,学校对家长的态度和方式直接关系到家长对“家校合作 的参与程度,从而影响家校互动的成效。1 9 一些学校管理者也认为确实需要家校合作,但当家长参与学校的日常工作和决定时,他们却往往含糊其词,不愿意将学校的具体情况告知家长,严重影响了双方合作。(三)社会层面:对教育资源的价值理解窄化育资源的价值理解窄化,协同育人中缺之主动21世纪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国家对社会教育的重视与推进不断加强,社会教育已然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

17、发展,社会教育资源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1.社会教育资源的价值被忽视和窄化社会是青少年儿童在家庭、学校之外又一重要的活动场所。尽管人们的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学业表现依然是老师和父母最为关注的问题。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才是学生的“学习之所”,学好文化课程才是最重要114的。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会减少孩子的学习时间,而且参加活动对考试也没有帮助,因此,不赞同自已的孩子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这些功利化思想造成了社会教育资源被忽视和浪费的不良现象。2.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社会教育资源的配置影响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效果。在我国,一

18、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社会资源分配差距较大,城市和乡村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均衡。截至2 0 2 2 年,山东省已拥有623家博物馆,而青海省仅仅拥有4 1 家博物馆,甚至在偏远的山村连基本的师资都没办法保障,更不用说博物馆、美术馆这些社会教育资源,这正是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的巨大差异。很多时候社会教育资源对于大城市的学生来说是锦上添花,而对于相对落后的城市来说却是雪中送炭。正是因为社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社会教育效果甚微。三、“双减”时代家校协同育人的破解路径学校、家庭、社会在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思想上、实践上的问题,导致三方共育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出新的破解路

19、径来消除障碍,使家校社进行有效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一)家校社三方在教育目标上达成共识: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在教育目标上达成共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之协同努力。以青少年为教育主体,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使命,目的是促进青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通过以下方法引导家长、学校、社会等教育利益直接相关者达成共识:一是要加强对“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工作。“双减”政策为孩子争取了更多可用于学业之外的时间,这些时间的有效运用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尽管“双减”已被我们熟知,但仍然有些父母不太了解“双减”政策的含义与价值,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携

20、手通过座谈会和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家长了解“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让家长认识到家校社协同共育对孩子未来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二是要建立家校社之间的信任感。学校应当激发家长的主体性,支持家长参与学校工作,让家长信任学校。例如在每个学期开学前,请家长到教室去旁听,以便家长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同时也便于家长给学校提一些建议。学校也应邀请社会有关部门来参观,邀请社会团体到学校开展各种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以上途径使得教育利益直接相关者达成共识,将学生培养成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同育人的合作机制:促进家校社发挥教育合力(二)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合作机制:促进家要走

21、出家校社协同育人合作困境,就要建立家校社合作机制,促进家校社发挥育人合力。2 0 学校作为公共教育的中心,要充分发挥其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并对校内外教育进行统筹协调,对在校学习、家庭学习、校外社会实践进行统筹规划。学校教育应主动探索,引进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新型教育生态模式。例如,建立班级网络,在班里通过实时监控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状态,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变得公开透明,在下课时学生与在线的家长还可以实时通话,形成一种线上实时互动沟通方式;合理运用班级群,老师可以将学生近期的一些活动,比如有趣的演讲、好人好事等通过文字信息加视频115的方式告知父母,拉近师

22、生、家长关系,尤其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可以在学校设立家校社协同育人部门,由专门的主管人员管理,做到公开透明。还可以在每个社区开设读书角,使学生在课下也能自由阅读。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家庭、学校、社会进行交流,开展实地调研,寻找各方共同关心和呕待解决的问题,促进家校社发挥教育合力,三方统筹资源,协同育人。(三)明晰家校社共育权责主体:明确家校社三方的教育责任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首先要明确家校社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职责。学校教育是孩子航行中“划水的桨”。学校应发挥桥梁作用,通过积极的引导,提高家庭、社会的参与度,实现三方面的有效参与。同时要做好家长的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学校可以开设亲子活动、推荐

23、读物等,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还可以开设讲堂,由优秀的家长分享教育经验。因为有些家长教育程度有限,因此学校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来指导家长正确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航行中“掌舵的帆”。家庭要充分发挥监督和支持的作用。家庭教育不仅要从总体上把握“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要从个性化的角度出发,让教育效果显示出个人的独特性。家庭教育应侧重学生道德教养和品质方面的培养,而学生的道德教养和品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家长言行举止的影响,家长的行为为儿童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家庭教育也要配合、支持和监督学校教育,要构建和谐家庭,学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要理解“双减”政策,加强家校合作;要多陪伴孩子,增进

24、亲子感情;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重视孩子全面发展。社会教育是孩子航行中“汹涌的浪”。社会教育负责对孩子品格的塑造,对孩子视野的拓展,对孩子生活化的启发,对孩子兴趣和天赋的培养。社会教育具有补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社会教育资源是一种有潜力的教育资源,它能够更大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效,能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全面发展”,弥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明晰学校的主体地位、家庭的强化地位和社会的拓展地位。总而言之,好的教育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承担教育责任,最终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四)改革中小学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受应试教育的

25、影响,父母、教师常常只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而忽视了他们的品德和社会实践。因此,必须改革学校的教学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评估,让教师和家长摒弃“唯分数论”思想,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有力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应引导家长和社会降低对分数的关注度。学校应减少关于学生考试成绩、名次等消息的推送,多向社会和家长展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多样化技能。例如北京一零一中学、怀柔区第一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等学校的微信公众号都有关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生成长指导等方面的报道,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在引导家长和社会各界降低对孩子成绩的过分关注,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2 1 其次,学

26、校应联合家庭和社会,建构家校社三方评价体系。简单来说就是,打翻原有陈旧的仅仅以分数评价学生好坏的评价系统,不仅对学生的课业进行评价,还将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通通纳人评价体系内,解决了学生在家小霸王、在校小白兔的反差表现问题,促进了家长对社会教育的认同感,有力加强了家校社三方的动态联合。(五)实现社会教育资源均衡化:立足公平统筹社会教育资源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中西部地区社会教育资源比较有限,还达不到资源的足够116分配,出现了不同地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也影响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效果。因此,必须改善这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局面,合理统筹社会教育资源。首先要解决的就

27、是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领域的公平应优先于其他领域的社会公平而得到发展。2 首先,应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对社会教育的投资。社会教育的发展是由国家和政府来负责的,应该强化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社会教育投人,强化地方政府对社会教育的财政责任,促进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其次,要促进优质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由于网络的普及,远程教育和线上教育等方式已经被大众所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加强优质社会教育资源的全覆盖。建立网络信息中心,对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直播课程和讲座,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同时还可以创建各个地区的社会教育资源公众号,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

28、了解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发达地区也可以借鉴不发达地区的特色教育资源,使得发达程度不同地区的社会教育资源可以共享。四、结语今天的教育要培养的是能够承担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新生力量,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家校社协同育人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双减”既是一项系统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工作。教育者应肩负起教育责任,统筹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参考文献1储朝晖.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策略 J.人民教育,2 0 2 1(0 8).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

29、进法 EB/OL,2 0 2 1-1 0-2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 1 部门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EB/OL,2022-10-13.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A.党的二十大文件汇编 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 0 2 2.5张志勇,刘利民.确立父母家庭教育的职业角色家庭教育促进法立法的重大意义 J.人民教育,2021(22).6朱燕芬“汇爱”家校社创意社群的育人行动 J.人民教育,2 0 2 2(1 9).7丁凤良.人力机制资源“联动”家庭学校

30、社会“共育”一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育树”若水德育实践 J.中国教育学刊,2 0 2 1(S2.8刘晓巍,赵菲.从父母权利到教育能力:家庭教育立法之基 J.中国教育学刊,2 0 2 1(0 8)9施久铭,董筱婷,魏倩,谭希.让家校社协同回归“育人”初心 J.人民教育,2 0 2 1(0 6).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 9 9 9 年6 月1 3 日)J.中国高等教育,1 9 9 9(Z1).11荆兆勋,陈红军.更新教育观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J.中国高教研究,2 0 0 0(0 5).12窦桂梅.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改革 J.人民教育,2

31、0 2 1(0 5).117【责任编辑:刘爱华13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全一册)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8 4.14马爱兵.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J.教育理论与实践,2 0 1 9(0 5).15王淑清家庭教育促进法视域下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 J.中小学管理,2 0 2 2(0 1.16齐彦磊,周洪宇“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遭遇的困境及其应对 J.中国电化教育,2 0 2 2(1 1)17王萍.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困境与突破 J.中小学德育,2 0 2 2(0 2).18柴江.家校合作的本质属性、困境根源与破解思路 J.南京师大学

32、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0 3).19边玉芳,周欣然.家校互动不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J.中国教育学刊,2 0 1 9(1 1).20韩天骄,苏德“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提质的内涵、价值、路向 J.中国电化教育,2 0 2 2(0 5).21刘立清.聚焦育人效能:探析学校评价体系改革的可行路径 J.中小学管理,2 0 2 2(0 7】.22叶叶.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挑战与路径 J.晨刊,2 0 2 2(0 1).The Goal,Practical Obstacle and Solution Path of Family-School-SocietyCooperative

33、Education in the Era of Double ReductionZHAO YunuoAbstract: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family-school-society coop-erative education,clarify the responsibility of home-school community co-parenting,enrich the communicationmethods of family-school-society cooperati

34、ve education,expand the channels of family-school-society coopera-tive education,and build a family-school-society cooperative educational community.But there are some obsta-cles in the practical process,resulting in little effect of co-education.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home-school-communi

35、ty cooperative education,the three parties should reach a consensus on the educational goals,in-novate the cooperative mechanism,clarify the subject of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reform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and realize the equaliz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al

36、resources,so as tohelp families,schools and society improve the competence of family-school-society cooperative education,formeducational resultant force,and implement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effectively.Key words:double reduction policy;family-school-society cooperative education;educational resultantforce;educational responsibility;family educ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