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双减”背景下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理据、冲突及消解策略.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606346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6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理据、冲突及消解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双减”背景下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理据、冲突及消解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双减”背景下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理据、冲突及消解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本文系 2022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高质量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素养探究”(项目批准号:BIA220106)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昭晨(1995-),女,吉林长春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研究;靳荫雷(1996-),男,山东泰安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连接课堂教学前后、学校场域内外的重要中介,不仅关涉课堂教学,还涉及学生学习、学校管理、家长参与、社会协同等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当前的教育热点问题。然而

2、,在以往课程改革与教学变革的过程中,“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作业体系始终被人遗忘在角落里”1,作业革新持续有余但突破不足,导致作业研究相对匮乏,且这种“匮乏与在实际层面上成为热点问题形成鲜明对比”2。“双减”背景下,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善,作业的“功能与力量逐渐放大,足以撬动学与教方式的变革,成为推动当代教学变革的杠杆或支点”3,成为应对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因此,聚焦作业研究的真实困境,需要从“作业之于教学”入手,透过作业本质、要求寻找“双减”背景下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理据、冲突及消解策略。一、“双减”背景下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理据“双减”政策协同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

3、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作业管理的通知”),在作业减负方面作出规定,要求在大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把握作业育人功能”、分类明确并严控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进而优化教学效果,撬动教学变革,形成“教学作业教学”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发展态势。(一)学生本位:作业本质与教学的内在关联作业与教学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通过深入探究作业的内涵与功能,有助于正确把握作业的本质,进而明确作业与教学的内在关联,确证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理据。1.厘清作业内涵是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逻辑起点内涵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在古代,作业指奴仆的“双减”背景下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理据、冲突及消解策略*姻

4、刘昭晨,靳荫雷摘要:“双减”背景下,作业能够与教学建立关联:学生本位是作业本质与教学建立内在关联的依据,减量提质是作业要求与教学进行双向互动的机制。作业能够有效撬动教学变革。这一支点作用的具体理据是:厘清作业内涵是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逻辑起点、理解作业功能是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基础要素、减量控时是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外生动力、提质增效是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作用机制。然而,有关作业内涵与功能的认识出现偏差、作业改进的视点和重点存在局限,是作业在撬动教学变革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冲突,制约着作业支点作用的发挥。结合当前背景,有必要重建作业观,赋予作业新的内涵;整合作业,统筹“质”与“量”的平衡;嵌入课堂,促进“

5、教学作评”一致,这些策略有助于消解作业撬动教学变革所面临的主要冲突。关键词:“双减”;作业;教学变革;作业观;减量提质引用格式:刘昭晨,靳荫雷.“双减”背景下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理据、冲突及消解策略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34):58-64.中图分类号:郧420文献标识码:粤文章编号:员园园源原远猿猿载穴圆园23雪34原园058原园7第 43 卷(圆园23 年)第 34 期第 58-64 页灾燥造.43(圆园23)晕燥.34孕58原孕64教育理论与实践栽澡藻燥则赠 葬灶凿 孕则葬糟贼蚤糟藻 燥枣 耘凿怎糟葬贼蚤燥灶第 34 期劳作或服役,即从事生产与生活的体力劳动;“到了 18世纪,作业

6、从体力劳动又扩展至包括精神劳动在内的一切活动”4,作业的教育意义逐步彰显;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作业成为“新教育”中的核心价值观念5,众多教育家提出自己的作业观,如杜威的主动作业、福禄贝尔的恩物与作业、蒙台梭利的自由活动或作业等,作业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得到提升。至于作业和教学的关系,可以追溯至 学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此处的“居学”就是指课外练习或作业,意味着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作业)必须兼顾,更强调课外练习(作业)对正课学习的补充、促进作用,即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这种作业更准确来说是“课后作业”或“家庭作业”。更进一步讲,根据教学的判定条件教师引发的教与学判定作业

7、与教学的关系,可以得出作业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或者说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人的思想都内含着作业即教学的一个具体环节的意蕴”4。综上所述,教育领域作业的内涵所体现的作业观有两种取向:其一,作业是一种课程形态,是学生生活实践在课程中的内容显现;其二,作业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是诊断、巩固以及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二者皆体现学生本位,前者主要依靠教学来实现,后者更是教学的一部分,这足以证明作业能够成为撬动教学变革的支点。2.理解作业功能是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基础要素“作业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

8、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6。“双减”政策将之进一步归纳为“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7。作业功能的发挥需要关注作业的实施情境,尤其是作业与学生、教师、教学、考评等教育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要基于此探索作业的具体作用或效能。作业的功能与作业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前者可以对后者做进一步论证。例如,作业内涵的两种作业观取向表明作业与教学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其中,相对独立除了以课程形态的作业观进行证明外,也可以根据功能发挥的主体性进行证明。作业能够检测教学效果、巩固学习内容,进而帮助教师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等,即作业是功能发挥的

9、主体,教学是功能作用的对象,因而作业与教学相对独立。相互统一除了以教学环节的作业观进行证明外,也可以根据作业功能的基本定位进行证明。作业功能的基本定位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即育人指向,或称为作业的育人功能,是作业存在的根本属性。同理,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作业与教学共同的价值旨归,也是二者相互关联的核心枢纽,基于此,作业与教学相互统一。(二)减量提质是作业要求与教学的双向互动作业减负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突破口。2021 年,“作业管理的通知”与“双减”政策对作业减负工作的实施、管理等进行了系统的规划,旨在通过减量控时、提质增效等一系列作业要求或指示,确

10、保作业有效减负,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与教学形成相互促进的互动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减量控时是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外生动力减量控时是“双减”政策对作业布置的基本要求,该政策分别对小学一至六年级以及初中阶段各年级的作业量和作业时长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实,早在2008 年,教育部关于印发 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 的通知 中就明确提出,“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 60 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 90 分钟按照规定要求布置课外作业,控制学生作业量”8。因此,关于作业总量与时长的把控,一直是作业减负的重要内容。当然,这些要求主

11、要是针对课后作业或家庭作业。“双减”背景下,作业减量控时势必会对教师的教学规划、设计、评价等提出挑战,要求教师在正确教学观、学生观、作业观的指导下积极作出调整。其一,在有限时间内控制作业量且保证作业的育人功能,意味着作业类型需要调整,重复训练、机械记忆等巩固基础知识的作业需要减少,倒逼教师“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新型教学手段,提升教师教学效率”9,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其二,控时是明确的刚性规定,而减量则包含“客观(作业的绝对量)和主观(学生个体对作业的感受,即作业的相对量)两方面”10,教师不能仅关注客观作业量的减少,还要通过作业指导、设计支架等方式减少主观作业量,进而减少学生家庭

12、作业时长,即教师需要在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时刘昭晨等:“双减”背景下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理据、冲突及消解策略59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将作业指导考虑其中;其三,作业与教学具有内在关联,在目标、价值、内容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保证作业“减量不减质”是作业改进与教学实践共同的追求,通过设计单元作业、跨年级作业、跨学科作业等方式,既可以明显减少作业量,也可以提高作业的整体质量,更可以推动教学发生变革,如推动教师在教学中完善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教学形式的设计与实施。综上所述,基于作业与教学的内在关联,作业减量控时倒逼“教学提质,当教必教”,因而是作业撬动教学变革

13、的外生动力。2.提质增效是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作用机制“双减”政策依托作业与校外培训减负,实际指向的是整个教育系统质量和效能的提升。具体来讲,“双减”政策主要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其“根本出发点是让课堂教学回归育人的宗旨,促进学校教育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能上的 双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11。当然,同教学一样,教育系统内的其他要素(教师、学生、考评、作业等)也能实现“双提”。教学与作业之间也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链,作业提质增效有助于撬动教学变革,教学提质增效有助于促进作业改进。对于作业来讲,减量控时是基本要求,提质增效才是核心追求。“提质”即整体提高作

14、业质量,包括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质量,其中更为重视作业设计,以在源头上提升作业质量。提升作业质量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也要随之改变,例如,设计高质量的单元作业要求教学结构化,即以大概念、大单元、大主题等为基本理念实施教学活动,整合教学内容,应对单元作业布置的需求。“增效”即增强作业效能,以保障高质量作业产生实际的效果和功能,主要通过作业批改、作业统计、作业讲评等方式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测评和反馈。通过作业批改,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知识掌握程度、态度倾向、习惯等进行测评,然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讲评等反馈方式,指导学生克服弱项、发展优势,促使其学习质量和

15、需求明显提升,同时,教师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以应对这一变化。当然,教学提质增效也能推动作业改进,包括作业量明显减少、作业类型更加多元等。“减量控时”是硬性规定,是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外生动力,而“提质增效”则更强调主动性、创造性,是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作用机制。二、“双减”背景下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冲突作业能够撬动教学变革,然而,这一支点作用的发挥却面临一些冲突,有关作业内涵与功能的认识出现偏差、作业改进的视点和重点存在局限,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作业撬动教学变革。(一)有关作业内涵与功能的认识出现偏差厘清作业的内涵与功能,有助于把握作业的本质,进而明确作业与教学的内在关联,这是作业能够撬动教学变革的

16、根本理据。因此,如果有关作业内涵与功能的认识出现偏差,可能会影响教师、学生等主体对作业观念、价值的认识,影响作业与教学之间关联关系的建立。1.有关作业内涵的认识偏差当前有关作业内涵的界定尚未有定论,不同学者基于各自的研究目的、理论基础等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既有合理之处,也有一定的偏差。有关作业内涵的认识偏差,主要是指对作业内涵的认识出现“固化”“窄化”和“泛化”的现象。“固化”主要指对作业内涵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例如,将作业固化为家庭书面作业,实施场域限定在家庭环境中,但“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

17、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7,可见,当前作业的形式和场域都有所变化,作业的内涵也要体现这一变化。“窄化”主要指对作业内涵的认识比较片面单一。例如,以行为主义理论逻辑审视作业内涵,“将作业化约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链接”12,看成是纯粹的知识演练,当作是熟能生巧的过程13,这是一种窄化作业内涵的看法,不利于作业减负,也不利于实现育人目标。“泛化”主要指对作业内涵的认识过于宽泛。例如,将学生所从事的一切课外学习活动视为作业,包括学生自学练习、家长布置给学生的练习等,其实这些活动并不是由教师引发,而是由学生或家长自发组织的,这些活动并不能称为作业。当然,“固化”“窄化”“泛化”并不能归纳出作业内

18、涵认识中所出现的全部偏差问题,但通过深入分析这三种现象,依然可以为如何正确厘清作业内涵提供一些经验或参考。2.有关作业功能的认识偏差“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体60第 34 期现作业的育人价值。然而,当前有关作业功能的认识却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淡化”“弱化”“异化”作业功能。“淡化”主要指不重视作业,轻视甚至忽视作业的正向功能。部分观点认为,“作业”具有“原罪”,其存在便是负担,继而从作业负担过重走向另一极端,认为“零作业”就是“零负担”,淡化了作业在巩固知识、培养习惯、发展兴趣等方面的正向功能。“弱化”主要指减弱、矮化作业的育人功能。一些观点认为,作业是教学的延伸,是

19、教学的附属品,作业完全服务于教学,且仅仅发挥诊断、巩固、复习或预习等基础功能,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影响较小,教学才是培养人的主渠道。“异化”主要指对作业育人功能认识偏颇或错误。例如,将作业视为一种惩罚工具,使“作业功能异化成对违纪学生的惩处”14,强调以重复性作业、机械类作业等惩罚违纪学生,这种观点应该完全杜绝。同理,“淡化”“弱化”“异化”并不能归纳出作业功能认识中所出现的全部偏差问题,但通过深入分析这三种现象,依然可以对如何正确理解作业功能提供一些经验或参考。这种“淡化”“弱化”“异化”作业功能的现象阻碍了教师、学生等主体对作业的正确认识,影响了正确作业观念与内涵的把握,不利于作业与教学关

20、联关系的建立。(二)作业改进的视点与重点存在局限“双减”背景下,视点与重点能够为作业改进提供方向性与规范性指引,进而可以在提升作业质量的同时,促进学校教育中教学质量和效能的提升。然而,当前关于作业改进的视点与重点存在局限,将直接影响作业改进的有效实施。1.作业改进的视点存在局限“减量控时、提质增效”是“双减”政策针对作业改进提出的要求或指示。为便于分析,本研究从“减量”“控时”“提质”“增效”四个方面对作业改进视点的局限性作出说明。“减量”即减少作业量,该视点存在两种局限性的取向:一种取向认为,作业量与学生成绩呈现正相关,作业量减少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而不支持减少作业量;另一种取向认为

21、,作业是造成家庭矛盾严重、家校关系严峻、学生负担过重等现象的主要原因,百利而无一害,因而不支持布置家庭作业。二者的局限性在于,前者未正确了解作业量与成绩的关系,后者消极看待且漠视作业的育人功能。“控时”即控制学生的作业时长,该视点存在两种局限性的取向:一种取向认为,应该估算单位作业(精细到每个题目)的时长,进而使作业合计时长维持在标准以下,对作业时长进行固定和限制;另一种取向认为,应该布置可计算时长的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等,尽量避免无法控制时间的作业,如实践作业、跨学科作业等。二者的局限性在于,均过于重视时间的参照作用,时间分配不够灵活,作业形式有所限制。“提质”即提升作业质量,该视点主要局限于

22、偏重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以作业设计中作业类型多样、作业主体多元、作业时间适度等作为作业质量提升的标准,对于作业的其他实施环节不够重视。“增效”即增强作业效能,该视点的主要局限同“提质”视点的局限性基本一致,也是较为忽视作业实施其他环节增强作业效能的作用,并将整个作业改进过程视为各实施环节“单打独斗”发挥作用的过程。虽然“提质增效”与“减量控时”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站在系统观视域下,可以发现,“对作业 量 的适度控制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作业的 质”15,作业“质”的提高会使相应作业的“量”减少。因此,需要系统思考作业“量”与“质”的关系,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促进作业改进的视点逐步走向完善。2.作业改进

23、的重点存在局限作业改进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不同改进主体、不同教育要素、不同实施环节、不同作业类型等,需要有所侧重,集中力量专攻作业改进的重要环节或突破口,进而将这一复杂工程有序落实。然而,当前作业改进的重点存在局限,包括单纯以减量控制作业时间、过于偏重作业设计研究、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影响着作业改进的效果。其一,为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压减作业总量与作业时长”7的要求,部分研究单纯将减少作业量视为减少作业时长的有效方法。其实,作业量包括主观作业量与客观作业量两个方面,该重点主要局限于通过减少客观作业量来控制作业时间,忽视了主观作业量的影响,而主观作业量涉及作业支架、学生兴趣、作业环境等

24、方面,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考虑。其二,站在系统观视域下分析作业实施过程,包括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统计、作业反馈、作业讲评等环节,各个环节具有关联性、动态性等特征,各自发挥独特的作用,且共同构成作业实施系统。然而,当前作业改进刘昭晨等:“双减”背景下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理据、冲突及消解策略61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重点局限在过于偏重作业设计,试图以作业设计质量提高代替作业实施系统整体质量的提高,弱化甚至淡化了其他环节的重要作用。其三,教育系统的完善程度受制于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的统筹和协调,作业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在受到整个系统以及系统内其他要素影响的

25、同时,也会面临不同主体的相关诉求,作业改进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当前,作业改进虽然意识到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诉求,却将重点偏向于学校、教师和家长,相对忽视了学生的客观诉求,其实,学生“应主导整个作业过程,并体会到过程的快乐和完成后的满足感”16。当然,上述问题并不是作业改进重点存在的全部局限,但这些局限之处依然警醒我们,需要关注作业改进过程中所存在的过于偏重现象,在审思偏重的合理之处的基础上,强调作业改进应科学有度、系统全面。三、“双减”背景下作业撬动教学变革存在冲突的消解策略“双减”背景下,通过加强对作业内涵与功能的深入理解,统筹作业“质”“量”平衡,建立“教学作评”一体化运行机制,有助于消解作业

26、撬动教学变革所存在的冲突。(一)重建作业观,赋予作业新内涵作业观是指“对作业的目的、形式、内容、功能等有关的认识和看法”17。作业观有两种取向:其一,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即视作业为教学环节之一;其二,认为作业是一项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兴趣爱好等内容的活动、任务、项目,即视作业为一种课程形态。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业观经历了一次范式转换,有学者将这一转换过程称为“从教为取向的 小环节 到学为主导的 大任务”4。这意味着,教学环节以及课程形态取向的作业观统一于学习任务取向的作业观。重建作业观并不是全然否定原有的作业观

27、,而是在继承原有作业观中有价值、有意义的核心观念的基础上,融入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等,以更高站位重新组合作业观,最终达到使作业观得以升华的理想状态。在重建作业观的基础上,赋予作业新的内涵,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坚持学生本位的作业本质观,“教师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18,以学生发展为本,保障学生的主体性。作业是学生的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自主完成的任务,学生是作业最重要的主体,是检测作业减负效果的主要来源,学生的主观感受、客观条件、现实经验、发展潜力等都是作业实施需要考虑的因素。第二,深化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功能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摒弃工具主义作业观,发展作业的人本性与人

28、文性,强调作业对学生创造力、独立人格、道德观念等素养的培育功能,即“只要着眼点在于外部的结果而不在于包含在达到结果的过程中的心理和道德的状况和生长,这种工作可以叫作手工的工作,而没有理由称为一种作业”19。第三,发展学生身份认同的作业文化观,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建构。要厘清作业何以脱胎于生产劳动而成为教育系统的重要因素,社会语境下作业何以成为学生角色的“专属任务”以及“零作业”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什么等问题,建构作业内涵中的身份文化意蕴。(二)整合作业,统筹“质”与“量”的平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 新课标)将“课程内容结构化”作为一项重要

29、的变革内容,“课程内容结构化,既强调学科知识结构,还强调在这样的结构中所隐含着的学生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结构化,为课程内容的活化、动态化,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提供内容基础”20。基于此,大概念、大单元、跨学科等体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的理念或形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业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教学环节以及学习任务,也要进行改进,即将“课程内容结构化”理念融入到作业改进中,作业也需要进行“结构化”调整,以实现作业整合。其实,作业改进的“结构化”调整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学科内作业整合,包括分层作业、单元作业等形式;其二是学科间作业整合,包括跨学科作业、项目式作业等形式。以单元作业为例,单元作业是指

30、以单元为基本单位,通过“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自主开发等多种方式”21形成的作业。王月芬博士将单元作业设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整体规划学科单元、研制单元作业目标、依据作业目标设计单元作业、调整完善作业体系22;李学书博士等人将单元作业设计分为三个阶段:一体化地建构单元作业目标、开发大概念学习要求达成的评价活动、设计目标达成的学习任务23。通过整体设计单元作业,可以有效避免作业“质”与“量”的冲突,统筹二者使其平衡。具体来讲,以单元为单位对作业内容进行整合,可以相对减少以往课时作业繁多、62第 34 期琐碎、不系统的状况,使得作业目标、具体任务等更加明确,作业质量得到提升,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单元作业

31、设计整体思考单元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培养自身的整合思维,进而助推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作业减量提质的关键在于“整合”,整合作业需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作业要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逻辑、学科的知识逻辑、教学的实践逻辑等进行结构化设计,以便在有限的作业时间内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绝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 15;第二,作业整合要依据 新课标 要求,满足难度不超课标、功能指向明确、结构逻辑清晰等要求,坚持保质保量,绝不能盲目整合;第三,作业整合设计是一项复杂工作,教师、学生、学校等应群策群力,加强教研、合作、交流等工作,形成一套规范的设计体系。(三)嵌入课堂,促进“教学作评”一致作业撬动

32、教学变革的理想状态是作业进入学生生活、融入实践活动、嵌入课堂教学,最终促进“教学作评”一致。“教学作评”一致是“教学评”一致的进一步拓展,是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程与教学评价都围绕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展开”24的基础上,将作业置于其中,与教师的教并列。当然,这种拓展并不是强制性加入作业因素,而是作业在与教、学、评建立关联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融入该体系。在实践中,作业与教、学、评建立关联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日常课后作业布置,二是以活动作业引导教学,三是作业嵌入课堂教学。日常的课后作业是指教学结束后为诊断、巩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布置给学生自主完成的作业。一般在上课前,即备课与教学设计时,作业

33、已预设好,包括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衔接、作业内容与学生学习内容关联、作业评价与教学评价结合等,是作业的常规实施方式。活动作业一般是指需要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作业类型,是一种不拘泥于教材且走进学生生活的真实性作业,能够为教学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成为教学的重要来源。具体是指,在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并提供相应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25,同时学生能够自发提出疑问并设计方案,从而引出教学主题。作业嵌入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是“作例研究”,通过发放作业单等形式,将课内外作业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以作业案例研究驱动教学,即“把教学改革的理念和

34、作业改革的理念 落下去 和 化进去,并反向推进教学改革”3。与前两种方式相比,作业嵌入课堂教学更能表明作业能够与教、学、评建立内在关联。将作业自然而然地嵌入课堂,从而与教、学、评一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第一,一体化设计教学,将作业设计、实施、评价等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关注作业与教学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上的一致性,发挥教学设计在“教学作评”一致中的主导作用。第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取材,系统梳理自身的日常感受、实践经验、活动兴趣等,将之进行总结,以问题、主题、计划等形式在课堂中形成规范作业单,即教学支架,指导教学实施。第三,以技术驱动作业嵌入课堂教学,将智慧作业系统与智能教学系统连接到一起

35、,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将学生作业情况推送至教学云端,使作业智能分析结果与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连接对应,在此基础上生成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包,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 李学书.作业的内涵、特点和功能初探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思考 J.教育学术月刊,2010(6):74-76,82.2 卢光辉.试论中小学作业问题的可能解决之道 J.课程 教材 教法,2017,37(8):116-121.3 李政涛.从“课例研究”到“作例研究”:推进教学变革的新路径 J.基础教育,2022,19(3):17-22.4 谢翌,杨志平.大作业观:主要内涵与实践路径 J.课程 教材 教法,2022

36、,42(1):10-17.5 陈桂生.“作业”辨析 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59-6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 EB/OL.(2021-04-12)2023-05-15.http:/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EB/OL.(2021-07-24)2023-05-15.http:/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 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 的通知 EB/OL.(2008-09-04)2023-05-15.http:/ 靳玉乐,黄声

37、华.“双减”政策的风险评估及其化解基于利益相关主体需求的分析 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6):185-194.10 杨小微,文琰.“双减”政策实施研究的现状、难点及未来之刘昭晨等:“双减”背景下作业撬动教学变革的理据、冲突及消解策略63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着力点 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4):25-38,2.11 罗生全,张玉.“双减”与“双提”:教学变革的逻辑转换与理念重构 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2):3-10,20.12 罗生全,孟宪云.新时代中小学作业问题的再认识 J.人民教育,2021

38、(Z1):15-18.13 王彤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反思 J.中学语文教学,2022(1):8-12.14 刘章平.“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作业治理的思考与实践 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Z2):59-60.15 杨清.“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作业改进研究 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6-10.16 柴纯青.重新认识作业 J.中小学管理,2021(10):1.17 宋立华.中小学家庭作业过量布置解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J.当代教育科学,2013(4):26-28.18 安雯.“双减”政策语境下学生作业的合理性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0):8-11.19 杜威,民主主义

39、与教育 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3.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EB/OL.(2022-04-21)2023-05-15.http:/ 潘苏东,童大振,汪大勇.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流程的探讨 J.物理教师,2021,42(4):11-13,17.22 王月芬.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建构的价值与策略 J.中小学管理,2021(10):9-13.23 李学书,胡军.大概念单元作业及其方案的设计与反思 J.课程 教材 教法,2021,41(10):72-78.24 刘志军,徐彬.新课标下课程与教学评价方式变革的挑战与应对 J.课程 教材 教法,2022,4

40、2(8):4-10,24.25 张帅.从作业开始改进教学 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7):53-55.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辽宁大连邮编110629Homework Triggers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Reduction:Reasons,Conflicts and Resolution StrategiesLIU Zhao-chen,JIN Yin-lei(Department of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doub

41、le reduction”,correlation can be established between homework and teaching:student-centeredness is the basis for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ssence of homework and teaching,andreducing quantity and improving quality is a two-way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homework requirements andteach

42、ing,so that homework can effectively trigger the teaching reform.The concrete reasons for this leverage impact areas follows: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of homework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homework triggering the teachingchange;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 of homework is the basic element of h

43、omework triggering the teaching change;reducing the quantity and controlling the time are the exogenous power of homework triggering the teaching change;and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s the mechanism of homework triggering the teaching change.However,thedeviation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

44、e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 of homework,and the limitation in the viewpoint andfocus of homework improvement are the main conflicts homework faces in the process of triggering the teaching reform,which restricts the role play of homework as the leverage impact.Considering the current background,it is

45、 necessary toreconstruct the view on homework and endow it with new connotations,to integrate homework,coordinating the balancebetween“quality”and“quantity”,and to promote the consistency of“teaching-learning-doing-evaluating”through theembedded classrooms.All these strategies will help to eliminate the main conflicts facing the teaching reform.Key words:“double reduction”;homework;teaching reform;view on homework;reduce the quantity andimprove the quality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