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昌江黎族自治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1).docx

上传人:ewewa 文档编号:21734235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X 页数:138 大小:83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江黎族自治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亲,该文档总共1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昌江黎族自治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二零二零年四月前 言生态文明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 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 略决策,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 价考核办法,将“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五年规划。十九大提 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在国家层面上对生态文明 建设做出战略部署。创建“两山”实践基地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

2、展新理念的重要路径,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 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抓手。2017年4月25日,海南省召开的第七次党代会中强调要充分发挥 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全国唯一的省域国际旅 游岛“三大优势”,实现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 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三大愿景”。昌江黎族自治县积极落实党和国家 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战略部署,推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成“两山”实践基地。2018年4月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 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要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发挥热带地区气候优势,做强做优

3、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 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进一步打响海南热带农产品品牌;要发展乡 村旅游,打造体现热带风情的精品小镇。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支 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海南省要建设国家生态I文明示范区,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 环境保护制度,率先建立现代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体制,为推进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经验。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 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昌江黎族自治县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 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4、 “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着力创新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优势 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为全县经 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使得绿水青山变成金山 银山。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 和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同促进社会进步增 加居民收入相结合、同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相结合,极大推动了“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行动的开展。根据生态环境部印发 的关于开展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环办生态函2020156 号) 的要求, 昌江黎族自治县组织编制

5、了昌江黎族自治县“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的基准年为2019 年, 目标年为2022年,范围为昌江黎族自治县全境。II目 录前 言I一、建设背景与意义1(一) 建设背景1(二) 重大意义1二、区域概况4(一) 区位概况4(二) 自然状况6(三) 资源状况9(四) 经济社会状况13三、“两山”实践探索成效与问题分析15(一) “两山”实践探索进展与成效15(二) 存在主要问题和挑战分析22(三) 先行先试的“两山”行动以点带面模式26四、总体思路28(一) 指导思想28(二) 基本原则29(三) 建设目标30(四) 建设指标32五、重点任务35(一) 加强自然生态空

6、间管控,坚守绿水青山35(二) 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值增值自然资本41(三) 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形成特色模式46(四) 打造“两山”文化品牌,推动绿色惠民富民52(五) 深化生态制度改革,增强“两山”转化动力56(六) 打造特色绿色品牌,共享金山银山60六、工程项目64(一) 重点项目与投资估算64(二) 实施计划75I七、保障措施78(一) 加强组织协调78(二) 强化资金保障78(三) 加强监督监管79(四) 扩大开放合作79(五) 加大项目支撑80II一、建设背景与意义(一)建设背景昌江黎族自治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 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7、指导,深入贯彻习总书 记“4 13”重要讲话、中央12号文件精神,以及省委七届历次全会精神, 认真落实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部署,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绿色崛 起之路,坚持立足昌江实际,发挥昌江优势,按照琼西一流旅游目的 地、海南新能源创新产业基地、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产业基地、特色文 化产业聚集基地、现代海洋渔业综合基地和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县、全 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县的“五地两县”战略布局,积极推动“山 海黎乡大花园”总体建设,积极融入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 自由贸易港建设,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发 展新亮点,积极寻求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将昌江建 设成为资

8、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基 地、山海互动旅游目的地。(二)重大意义昌江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符合 区域自身定位,对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开辟生态文明体制改 革新道路、开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11、对打造生态环境优越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实 现保护发展双赢具有重要典型意义昌江县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但是社会经济 欠发达,如何把资源与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进一步促进区域资源与环境优势的提升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任 务。昌江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

9、理念, 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把握“一带一路” 、“海南自 由贸易试验区”两大战略机遇,实施生态立县、民生优先、全域旅游、 小县大城、创新驱动五大战略,核心就是利用资源与环境条件促进经 济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是通过建立优 化发展与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确保经济发展战略目 标的实现。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兴县” ,打造“生态昌江”品牌,是实 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的重要战略措施。2、对开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新路径,充分发挥昌江全国改革示范作 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昌江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河长 制”“湾长制”,在全

10、省率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立碑定界技术规范及试 点研究,探索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等,具有对生态文明制 度进行先行探索的独特体制优势。昌江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生态环境优势先行先试,率先对自然资源资产产权 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资源环境承载预警、生态文明考核 与问责制度等关键生态文明制度进行大胆探索,为国家其它地区建设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路,并提供借鉴。同时, 昌江依靠海南旅游岛,2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探索建立绿色发展体制、惠民富民发展模 式、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平台。3、对树立海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新标杆,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 略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昌江

11、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有利于内陆生态环境优越地区 科学谋划生态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布局,打造统筹利 用自然资源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优势协调的新标杆;有利于利用健 康制造、特色小镇、全域旅游、文创会展、康体养生等的产业辐射优 势,科学谋划县城、集镇、村居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让绿 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 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发 展战略。3二、区域概况(一)区位概况1、行政区划昌江黎族自治县是海南省直辖自治县,地处海南岛西北部,下辖石碌镇、十月田镇、乌烈镇、昌化镇、海尾镇、叉河镇、七叉镇、王下乡共7镇

12、1乡,190个自然村。昌江黎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1620.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3.7公里,东与白沙黎族自治县毗邻,南与乐东黎 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与东方市以昌化江为界对峙相望,西北濒临北部 湾,东北部隔珠碧江同儋州市相连。昌江黎族自治县地理位置及区划见图2- 1和2-2所示。图2- 1 昌江黎族自治县地理位置图4图2-2 昌江黎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图2、区位优势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环北部湾城市群内,东北距省会海口市180 千米,东南距三亚市190千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县内公路四通八达,海榆西线公路、环岛高速公路、粤海铁路贯穿全境,水利、电力、 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的提

13、出,昌 江黎族自治县将塑造我国新的发展格局和地区竞争态势。海南本身是 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拥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区位、资源、人文以及开放政策等有利条件。在此条件下,海南资源环境优势和后发优势凸显。优越的区位条件,激发了地处海南岛西部的昌江黎族自治县积极参与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 平。与此同时,昌江黎族自治县开展棋子湾旅游度假区和棋子湾游艇 码头高标准建设,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合作,为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提供更多的可利用因素。5图2-3 昌江黎族自治县交通图(二)自然状况1、地形地貌昌江黎族自治县地处五指山余脉的西北侧,地形地貌复杂,背山

14、面海,版图狭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到西北由山地丘陵 台 地 阶地平原逐级下降,地貌类型分为山地、丘陵、谷地 (盆地) 、 台地、阶地平原、沙滩 6 种。境内土壤分为10个土类,19个亚类, 46个土属,122个土种。土类主要有山地黄壤、砖红壤性红壤(亦红 壤) 、砖红壤、水稻土、滨海沙土等,适宜发展农业其中 800米以上的土地占总面积的 9.3% ,500800 米之间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11% ,250500 米之间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4.4% ,100250 米 之间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 18%,100米以下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 47.3%。县区南部边境的猴猕岭高达 1655 米,

15、是全县最高点。海拨 300 米以上的山峰 57座,其中,海拨 1000 米以上的山峰有雅加大 岭 (1519 米) ,狗岭 (1550 米) ,毫肉岭 (1530 米) ,霸王岭 (1495 米) ,金牛岭(1202 米) 等 25 座。其中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南的王 下乡、七叉镇及石碌镇等地区,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34.3%;丘 陵主要分布在昌化江东侧和昌江黎族自治县中部台地之间,面积占全 县土地总面积的11.8%,丘陵中上部,多裸露岩石,土层浅薄,土地 瘦瘠,开发利用价值差。灌丛草地零星利用为放牧地,坡脚多开垦为 蔗地和旱坡地;谷地主要分布在七叉镇,称为七叉盆地,面积占全县 土地总面积的

16、6%, 地形坡度平缓, 在 5 度上下, 海拔高度为 100 160 米,土地肥沃,宜种水稻等粮食作物;台地主要分布在县 中部的叉河镇、十月田镇和乌烈镇,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20.7%; 阶地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海尾镇和昌化镇,面积占全县土地总 面积的22.6%,地势平坦,土壤含沙量大,肥力低,适于营林,是昌 江黎族自治县种植腰果的主要基地;沙滩主要分布在昌化镇、乌烈镇 和叉河镇,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2.8%;水域占 1.8%。2、气象条件昌江黎族自治县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其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大 陆性岛屿气候,阳光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24. 1-25. 1 ,1月 平均气温1

17、8.8,极端最低气温为2.8(1975年12月11-23 日) ;7月平 均气温28. 1-29.5,极端最高气温为39.5(1977年6月27日) 。7最低月均气温17.1(1967年) ,最高月均气温为25.5(1987年)。 平均气温年较差8.6- 10.2,最大日较差21.5。生长期年平均365天, 无霜期年平均365天,最长达366天,最短为365天。年日照时数为2000-26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28377卡/平方厘 米。年平均降雨日数(0. 1mm)为100天,最多达121天(2001年) , 最少为73天(2007年) 。以9月份18.8天为最多,次之是8月份为17.6 天

18、。极端年最大雨量2416.8毫米(1978年) ,极端最少雨量1106.1毫 米 (1977年) 。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1月,8-9月为台风盛期。受台 风影响比较重的地区是西北部沿海地区的海尾、昌化、乌烈一带。常 年最多风向是东南风,每月最多风向基本上是东南风。3 、河流水系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河道属昌化江、珠碧江两大流域。其中,昌 化江流域面积1237平方公里,占24.0%;珠碧江流域面积231.2平方公 里,占20.9%。主要河道:一级河沙地河、卡叉溪2条,总长18.5公里; 二级河石碌河、南罗溪、保突沟3条,总长57.7公里;三级河7条,总 长147.7公里。河流总长度317.9公里,河

19、网密度5.08千米/平方公里, 径流总量23.28亿立方米,年排涝量25.3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33.2 亿立方米。昌江黎族自治县水系分布见图2-4。8图2-4 昌江黎族自治县水系分布图(三)资源状况1、土地资源土地面积24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6.6万亩;海岸线63.7公里,水 域面积8.3万亩。全县森林面积56.12万亩,其中天然林39.63万亩,森 林覆盖率达60.5, 曾获全国城镇园林绿化先进单位。2、水资源昌江县属于资源中等水平,境内年平均降雨量1395mm,年降雨 量22.37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592mm,径流量9.8亿立方米。丰水 期 (P=10%) 径流量17.66亿立方

20、米,平水年径流量 (P=50%) 7.81亿 立方米,枯水期年径流量(P=90%) 2.592亿立方米。昌江境内的地下水源,在昌化江出海口附近的杨柳、咸田两村周9围比较丰富,水质良好;其余地方地下水贫乏。其其孔隙潜水天然降 水渗入量一般每天15.3万立方米,年5600万立方米,均布井可采资源 量每天4.34万立方米,年1584万立方米;基岩裂隙水天然资源地下水 径流量每天21.654万立方米,年79030万立方米。地下水水质良好, 山区、沿海均可开采供人畜饮用。海洋开发前景广阔,主要港口有昌化港、海尾港、新港和沙鱼塘 港。昌化港是昌江主要通商港口,昌化渔场是天然渔场,也是华南四 大渔场之一,水

21、产品有马鲛、鲳鱼、石斑、青鳞、白卜、红鱼等30 多种。全县适宜养殖鲍鱼的浅海海域有11处,面积2662亩;养种麒麟 菜的主要海域有5处,面积1109亩;可开发建塘种养江篱、鱼、虾、 蟹的主要滩涂有6处,面积3550亩;可开发利用淡水面积4.5万亩,发 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条件优越。3、生物资源昌江黎族自治县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是海南省最大 天然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 60.45%。境内有霸王岭天然林区,野生 动物达 1000 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 24 种,爬行纲蛇亚目动物 10 多种、珍贵鸟类 50 多个品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动物有黑 冠长臂猿、云豹、坡鹿、山鹧鸪等;二类

22、保护动物有黑熊、穿山甲、 猕猴、果子狸、金钱龟等。拥有面积 16000 公顷的热带原始森林, 木材总储量在 215 万立方米,有野生原始木林种类 1400 多种,属 热带雨林区独有 A类品材有坡垒、子京、母生、花梨、荔枝等。经 济价值较高的有 76 个科属 460 多种,生长 2000 多种珍贵兰花, 热带兰花,近年来在全国兰花展览中屡次获奖。且繁衍多种珍稀植物,10是我国热带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4、矿产资源昌江是矿产资源富集地区,有铁矿、石灰石、铜、钴、金、石英 砂等20多种矿产资源,素有“海南聚宝盆”之称。其中,石碌铁矿是 久负盛名的“亚洲第一富铁矿”,铁矿石储量4亿多吨,平均品位

23、51.2%, 最高品位可达68%。石碌铁矿共 (伴) 生的钴矿储量370.5万吨、钴金 属量9987吨。5、旅游资源昌江黎族自治县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不同的地学景观与各异的动植物景 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 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霸王岭热带森林旅游资源丰富,保存完好,发展潜力巨大,最有 吸引力和观赏性,具有典型性、独特性、多样性三大特征,易于形成 中国热带雨林观光强势品牌。棋子湾位于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古昌化城的北部,西接昌化江如 海口,东倚昌化岭风景区,距昌化线石碌50

24、多公里。棋子湾风景优美, 自然景色怡人,其中以“帆船石”最为出名,“帆船石”形如帆船, 形成天然的屏障,把湾内外分割起来,湾外波浪汹涌,湾内水面平静。海南保梅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位,处于以由平地向低山过渡地带。 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保梅岭林区孕育了丰富的热带动植物资源,现 保存的森林是目前海南西部保存较好的低海拔热带天然林,是具有典11型性的生态系统。同时,该地区是国际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海南坡鹿的新野生种群重要栖息地,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穿山甲的重要分布地。另外,该地区又是昌江黎族自治县最大水库 昌江水库重要水资源林林区。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面积为4448亩,位于昌江县境内的海尾 镇

25、石港塘湿地范围内。公园其地貌类型为平厚和海岸沙滩地貌。区域 范围内没有较大河流,地面水主要有鸡沟田水沟,雨季可汇集周边数 十平方公里的雨水,由于近海边,地下水极为丰富。斧头山自然保护区,属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海拔1200多米, 气侯温和,雨水充沛,林木茂密,为动植物提供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 除了拥有名贵树种外,还生长着大量的名贵药,如益智、灵芝菌、凉 姜、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等。观赏类植物不胜枚举,野果树及大型的 蔓类植物和附生植物极为丰富。6、文化资源昌江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舞龙、 舞狮以及儋州民歌、调声、军歌、村歌等,粗犷、朴实、颇受群众喜 爱。昌江地方特色民间艺

26、术有黎族舞蹈、对歌,汉族有荡秋千、赛山 歌、舞龙舞狮和歌会等。尤其是一年一度的黎族传统三月三和汉区 的端午节赛龙舟方兴未艾。黎族制陶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族传统游艺、体育竞技、染技艺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三 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四)经济社会状况1、经济发展状况昌江黎族自治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5.4亿元,增长6.6%。实现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亿元,增长15.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 亿元,增长0.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亿元,增长7.4% 。城 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956元和13707元,均增长 8.4%。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昌

27、江县三产比重由2017年的25.6:44.2:30.2 调整为24.4:43.3:32.3,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 全省第二;第一产业增加值31.5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实现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39.6亿元,增长4.5%。昌江县按照“五地两县”发展定位,积极投资引入高科技和清洁 环保项目,完成南繁产业科技示范园等15个自贸区建设项目签约开 工,意向总投资达300多亿元;先后建成落户环保型低蛋白恒粘度天 然橡胶产业化、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海南分中心等一批项 目;全县清洁发电量达77.2万千瓦时,实现产值26.2亿元; 昌江核电 二期、核电小堆等新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取得

28、新进展,华盛金光现代农 业光伏旅游一体化综合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基础设 施日趋完善。2、社会发展状况全面完成民生支出28.9亿元, 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4% , 其中投入2.2亿元办成10件民生实事。城镇新增就业3296人,登记失 业率控制在1.6%以下,比省下达控制目标低2.4个百分点。社会保障13更加健全,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落实,特困供养人员护理补贴方案出 台实施。“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率先在全省完成自然村道路硬 化和实施交通“路长制”,行政村通车率排名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 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大水网”建设明显加快,小农水设施 建设项目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稳

29、步实施,1.6万亩灌溉面积得到恢复 和改善; 自然村光纤网络和4G信号覆盖率分别达到80.4%和98.9% , 超额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完成电网建设投资7781万元,进一步提升 了用电稳定性;编制完成燃气专项规划,乌烈等3个乡镇智能燃气项 目动工建设。14三、 “两山”实践探索成效与问题分析(一) “两山”实践探索进展与成效1、环境质量稳定提升(1) 大气环境质量近几年来昌江县推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生态环境“六大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气代材薪”、工 业与移动污染源全面达标,对涉气企业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实施固定 污染源排污许清理整顿工作,重点排污企业实现排污许可申

30、报审核发 证任务,陆续制定出台昌江黎族自治县秸秆禁烧区划定方案、昌 江黎族自治县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实施方案、昌江黎族自治县禁止 燃放烟花爆竹实施方案,完成淘汰黄标车工作任务。严格控制餐饮 业油烟污染,昌江县大气环境质量稳定提升,为实现“两山”实践创 新探索及按照“五地两县”的发展布局,打造“山海黎乡大花园”的 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2019年昌江县环境空气总体表现优良,县城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 站(县国土局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 有效监测天数351天,无效监 测天数14天,监测结果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中的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 1%。(2) 水环

31、境质量昌江县持续推进水污染治理,一是积极资金,实施昌江县农村生15活污水治理试点项目工作;二是推进城镇内河水污染治理,开展实施 保梅河和东海河两条城镇内河的截流控污工程,实现污染物排放消减 成效显著;三是加强石碌水库和石碌河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问题 专项整治;四是积极开展地下水型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源排查,编制 了水质达标方案。地表水:2019年昌江县主要河流为石碌河、昌化江,监测断面分 别为水头村 (水头村下游河段) 、叉河口、大风村 (昌化江段) ,每 月监测一次,共取得1096个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表明水质总体保持良 好,石碌河水泵房断面、水头村断面、叉河口断面、昌化江干流大风 断面水质2

32、019年与2017、2018年度比较无明显变化。昌化江支流石碌 河水头村断面、叉河口断面水质质量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表1中的III类标准; 昌化江干流大风断面水质质量 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表1中的II类标准。表3-1 昌江县监测河流水质现状河流名称河段名称水质类别(以年均值划分)2017年2018年2019昌化江支流石碌河水头村断面IIIIIIIII叉河口断面IIIIIIIII昌化江干流大风断面IIIIII在饮用水源方面,2019年度石碌水库 (入口、取水口) 、石碌河 水泵房水质总体良好,所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年平均值均符合地表

33、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的II类标准。16表3-2 昌江县饮用水水质状况湖库名称监测断面同期水质类别年平均值超III类标准的项目及其超标倍数劣于III类标准项目中2018年2019年达III类达IV类达V类石碌水库入口IIIII/取水口IIII/石碌河水泵房IIII/近岸海域:2019年昌江县近岸海域监测点位为昌化港口区、昌江 近岸海域、棋子湾旅游区 (主要滨海旅游区) 、昌江核电站海域。全 年开展两期监测,分别于4月份、7月份和8月份各监测一期,每期涨 落潮各采样监测一次,共取得298个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表明我县近 岸海域水质主要以第一、第二类海水为主,监测海域水质处于清洁

34、状 态。(3) 土壤环境质量2018年昌江县人民政府印发昌江黎族自治县土壤环境综合治理 专项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控制农业污染。启动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稳步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通过强化工业源污染防治,与重点行 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加强重金属、危险废物污染防控, 组织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并建立项目库。投入3530万元资金实施 昌化铅锌矿矿山环境治理示范项目,该治理修复项目风险管控思路清 晰、技术路线得当,具有示范性和前瞻性,该项目在修复技术方法上走在全国前列,建设经验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交流,可建成全国17性的示范项目

35、。昌江县积极成立土壤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培训、分 配任务,对受污染耕地集中进行实施安全利用工作,根据提供的相关 数据,受污染耕地土壤安全利用任务占全省各市县排名较低水平。(4) 声环境质量根据近两个年度昌江县县城石碌镇开展的昼、夜区域环境噪声监 测,其中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49.9分贝,夜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42.3 分贝,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中2 类区标 准(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2、生态系统安全稳定(1) 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落实昌江县根据县域生态资源与环境基础,对生态空间层面进行科学 规划:基于山形水系框架,以霸王岭、保梅岭、七叉岭、南峰山等主

36、 要山体为核心,保护热带雨林、水系河流等自然要素,以石禄水库等 重要湖库为空间节点,以南尧河、石禄河等主要河流为生态廊道,规 划构建“一心、三廊、河海相连”的基本生态空间格局。生态空间共 划分为一级生态功能区、二级生态功能区和近岸海域生态功能保护功 能区。对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维护极重要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流滨岸带保护区、 湖库滨岸带保护区、水源涵养极重要区、水土保持极重要区、海岸带 自然岸段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 10 个功能区进行严格执行 保护。18(2) 生态红线严守严控昌江县切实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严守生态保护红 线,

37、加强对665.85平方公里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和75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管理,严格实施有关保护措施,禁止不符合生态保护 红线准入目的开发项目进入红线区范围;坚持陆海统筹,加强对山体、 热带雨林、海、岸线、河湖水系等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统筹山水林 田湖草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强化海岸线和近 岸海域的保护;统筹近 岸海域环境治理与陆源污染防治,深入推 进生态环境 “六大”专项 整治,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的治 理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的质 量和稳定性, 昌江县生态保护红线见图3- 1。图3-3 昌江县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19(3) 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加强近几年,昌江县野生珍稀动物保护工作逐渐走向了正

38、轨,在省林 业部门大力支持下,设立护林站,聘请专职护林员12名,在每个村、 每个林段进行全天无死角巡逻守护,严禁烧山、砍伐、捕猎,切实强 化野生动物分布区的野外巡护和看守,尤其在野生动物分布的山头、 地块,组织力量加强巡护次数和看守时间,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 物行为,依法制止和惩处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损毁野生动物栖息地、 干扰野生动物生息繁衍活动的行为,并收缴或清除兽夹、兽套等非法 猎捕工具。不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陆续在各村开展野生动 物保护法治专题讲座4次,发放珍稀动物保护宣传手册500余册,提高 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关注、支 持保护执法行动,从而形成

39、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3、生态经济初具规模(1) 生态林业助农增收昌江县通过技术引进,资金扶持的方式,动员群众发挥本乡地区 优势,大力发展林木产业,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充分发挥“绿 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的优势。橡胶产业:始终把农民科技培 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发展橡胶种植业,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产值逐步提高,是农户提高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是充满希望的“摇 钱树”,目前,橡胶种植、槟榔产业适合在山地、丘陵地区,符合昌 江实际,可以起到保护山体的作用,同时又有良好的经济回收价值。 昌江县黄花梨种植分布于林坡地、道路两旁等,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显著,既为昌江县农民增收,又能为当地生

40、态环境均起到积极的作用。204、生态理念全面引入按照昌江黎族自治县总体规划(2015-2030) ,中共昌江 黎族自治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山海黎乡大花园的 实施方案的发布,进一步确定了全新的生态战略定位,即到2020 年打造“山海黎乡大花园”战略目标,并确定生态保护领域的基本原 则:坚持按照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倍加珍爱、精心呵护昌江的青山 绿水、碧海蓝天,以“多规合一”统筹全域生态建设,以生态文明建 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你;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主线,加快形成绿色产业体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闯入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5、体制机制保驾护航(1) 河长制、湖

41、长制全面推行2017年,昌江组织开展推行河长制工作,并印发工作方案,牢固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处理好河湖管理保护与 开发利用的关系,强化规划约束,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 功能。2018年,昌江县发布昌江黎族自治县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 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近年昌江全县,针对全县 301个水体 (其 中江河类 265条、沟渠类 17个、湖泊类2个、水库类17座) 进行分级 管理,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江河湖库管理保护主体责任,实现水体质 量改善、水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有效地遏制威胁河湖健康生命的 非法行为,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确保河湖水污染“可防、可 控、可治”

42、,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愿景。(2) 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完善21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 责任追究机制,全面落实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建立年 度奖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如“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 活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等;成立了“多规合一”领导领导组及办公 室,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工作;打造涵盖各领域、各部门,相互支 撑、形成合力的一把手工程,持续积极推动申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及 “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6、人居生活稳定改善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实施农村环境污水、垃圾、厕所“三 大革命”。2018年,昌江县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43、局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三年行动,以开展“双创双修”活动为契机,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力度,在全县范围内采用人畜分离模式,通过科学选址、合理规 划、集中修建牲畜养殖所,改变了原有的人畜共居环境。组织村民落 实门前卫生三包,清运垃圾和治理乱堆乱放,加强牲畜的管理。建立 了完善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管理机制,配备相应的垃圾处理和 环卫设备,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覆盖全乡农 村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环卫保洁体系。(二)存在主要问题和挑战分析1、存在问题(1) “两山”高质量转化路径不够开阔全域旅游未成大势。一是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薄弱,旅游集散中心复合功

44、能不健全,游客集中场所停车场配套设施不22完善,旅游厕所建设工作未开展。二是品质提升工程进展缓慢,全域 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不足。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等旅 游商品研发、生产和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各类文化娱乐设施、“夜游” 类旅游产品不完善;各旅游综合体、旅游商品购物街区、特色餐饮休 闲街区暂未建成,购、娱旅游服务还存在短板,旅游新业态仍需丰富。 三是昌江县与周边民族市县具有文化上的一脉相承,存在区域文化资 源同质性现象,在积极融入海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同时,形成昌 江县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才能走上进一步的发展之路。强村富民内生动力不足。一是现代农业产业规模不大。农业经营 主体带动能力

45、不强,市场影响力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二是农业产 销矛盾突出,农民不能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农业生产不能很好地适应 市场需求变化,农产品滞销现象时而出现。三是农村经济体制尚未健 全,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农民收入增长不快。(2) “两山”文化挖掘和弘扬仍需加强昌江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积淀深厚的黎族历史文 化,但在开发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过程中,对“两山”文化 的挖掘不够深入,亟需重视对山水文化精神的认识理解、追求和弘扬。 结合山水文化精神,盘清资源家底、精准把握特色、发掘独特优势, 开展生态保护、山水文化等培训,建立山水文化体验基地,将文化资 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产品优

46、势,建立昌江县独特的“两山”文化品牌, 扩大昌江县绿水青山的经济、文化影响力。文化宣传、文化惠民活动中有关生态文化的比例较低,公众对生 态文明理念、对生态文化的认识较为粗浅,个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23主动性和积极性仍不高,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生 态文明理念还未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部分领导干部 尚未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部分企业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长 远发展的战略眼光,部分群众还缺乏绿色生活消费观,全社会深厚的 生态文明氛围尚未真正形成。亟需积极培育生态文明、生态道德,树 立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全面强化生态宣教体系,推进低碳生活方式, 倡导绿色消费模式。(3) 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有待完善“两山”实践创新工作涉及生态整治、污染防治、经济转型、乡 村振兴等多个行业和部门,多部门之间协调难的问题依然存在,重点 项目推进缓慢。生态环境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一致、违法成本过低 以及发展绩效评价不全面、责任落实不到位、损害责任追究缺失等问 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亟需强化制度落实,针对环保意识不强、履职 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等问题,按照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 权责一致、终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指示公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