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急救医生理论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120 分钟).pdf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62043 上传时间:2020-10-1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6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医生理论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120 分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急救医生理论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120 分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急救医生理论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120 分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急救医生理论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120 分钟).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急救医生理论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120 分钟).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线铁路改造线路示意图二、规划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分析1、 环境现状(1)声环境现状本次评价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数据来源于河源市环境保护局提供的20002011年河源市环境质量报告书。根据河源市环境监测站提供资料显示:2009-2011年河源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均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昼间标准;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均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类区标准(70分贝)。2009-2011年河源市各声环境功能区监测结果表明,各季度的1、2、4类区的Ld、Ln、Ldn值均没有超过所属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标准;但4个类区昼夜均有超标现象。总的来说,各功能区的

2、声环境质量良好。这与河源市政府加强环保工作积极创建城市噪声达标区,大力改善城市环境有直接的关系。(2)水环境现状从多年监测结果来看,市区饮用水源新丰江水库水质状况,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类标准,可检出项目只有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粪大肠菌群、总氮、硝酸盐氮、溶解性铁、锰、透明度、叶绿素a等13项,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新丰江水库水质稳定,水质状况为优。东江河源段以有机污染和氨氮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该河段水质上游优于下游。十几年来整个河段的污染呈下降趋势,总体说来,东江河源段水质多年来一直保持在

3、良好状况,且逐年得到改善。(3)大气环境现状20102012年期间,河源市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浓度年均值均低于(GB3095-96)一级标准,降尘、硫酸盐化速率也低于省推荐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2010-2012年城市降水pH值基本稳定,无酸雨出现,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优良水平。(4)生态环境现状区域水源涵养、水源地调查河源市地处东江流域中上游,地跨东江、韩江和北江水系,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包括以下地区:a.东江干流沿岸,枫树坝上游汇水区;b.新丰江水库上游汇水区;c.紫金县的响水水库、中澄水库、和平县的雅水河胜地坑水库、和平河上游、黄峰斗水库、龙川的上板桥水库、连平的鹤湖河

4、、密溪河上游汇水区等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河源市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动物种类200种,其中有水鹿、苏门羚及白鹇、穿山甲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植物种类近千种,境内主要野生植物有树木、山竹、经济林、花草、中草药等五大类。河源是全省重点林业基地之一,全市除松树、杉树外,还有较为珍贵的用材林赤黎、白黎、白稠、黄稠、黄樟、山杜英等。河源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主要分布在新丰江库区、紫金南部山地、紫金龙川交界的山地、龙川东北部山地、东源西部以及和平连平之间的九连山一带。水土流失敏感性调查河源市土壤侵蚀以水蚀为主,地形、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方式是决定区域水土流失风险的主要因素。东源北部和东源南部的灯塔盆地周边地区

5、、和平的贝敦、黄沙、古寨等镇、龙川的车田、赤光等镇、紫金的乌石、附城镇等区域,地表崎岖,植被覆盖率较低,人类活动强度大,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较高。河源山地采矿采石场较多,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洪水调蓄重要性调查河源市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东江贯穿南北,夏季雨水集中,容易产生山洪等洪涝灾害,洪水调蓄对维持河源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河源市洪水调蓄重要区包括枫树坝水库、新丰江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另外东江干流、秋香江、和平河、连平河等河道对宣泄洪水也有重大作用。2、 评价范围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中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及其它技术标准,充分考虑规划的地域范围与各环境要素的特征,河源市铁路网规划环境影

6、响评价范围为河源市境内规划覆盖范围。铁路网的规划包括铁路网线路和铁路站场的规划,以下分别给出评价范围。表1.5-1 评价范围表评价内容评价范围评价依据生态环境铁路线路铁路线路两侧各300m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铁路站场站场边界外300m其它临时用地界外100m,施工便道中心线两侧各30m,对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地段,评价范围扩大至敏感区保护范围大气环境铁路线路铁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铁路站场以站场为中心,半径为2.5km的圆形区域内声环境铁路线路铁路中心线外两侧200

7、m以内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铁路站场站场边界外200m内振动环境铁路线路铁路中心线外两侧60m以内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4532008)电磁辐射环境铁路线路接触网两侧50m以内区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水环境铁路线路地面水:跨河桥梁上游200m,下游1km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地下水:线路规划区域铁路站场排污口上游500m至其下游2.5km的水域区域地下水:站场规划区域环境风险铁路网距铁路网5km范围内建设项目风险评

8、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社会环境铁路网本规划吸引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1、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结果(1)施工期噪声铁路工程施工期间噪声污染源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重型吊车、打桩机等,是铁路工程施工中最主要的施工噪声源;二是施工中土石方调配,设备、材料运输将动用大量运输车辆,特别是重型载重汽车噪声辐射较高,对其频繁行驶经过的施工现场、便道和既有公路周围环境将产生较大干扰;三是大型临时设施如轨料场、材料场、存梁场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噪声源,设施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将向外辐射噪声,以敲

9、击碰撞等间歇性噪声为主,兼有吊车、混凝土搅拌机、内动机具等设备噪声。铁路沿线及站场工程施工会对附近居民区及文教区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尤其是夜间施工时,噪声影响较大。空气环境施工扬尘是一个主要的大气污染因素。施工过程中因挖填方、建材(砂石、水泥)运输装卸、堆放、搅拌浇砌等作业,均会产生一定量的扬尘。按起尘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施工现场所用的大中型设备中,主要以柴油、汽油为动力,特别是土石方工程中大量使用的工程机械,这些机械设备均以土石方施工现场为中心,大量汽车、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碾压机等尾气的排放,导致施工区域废气污染,环境空气质量下降,应加强车辆和设备维护保养,此举可适当降低排

10、放尾气中污染物浓度。水环境施工期污水来源主要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场地废水、隧道及桥梁工程施工产生的泥浆废水。若处理不当,上述废水也会给河源市境内水系造成一定污染。建议施工人员尽量在有市政排污系统的居民区住宿;如不能,施工工地的员工的粪便污水经三级厌氧化粪池处理后,工地食堂污水需经隔油隔渣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纳入当地污水处理厂处理,防止泄露,污染土壤和附近水体。施工场地废水主要有车辆和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和构件加工厂、混凝土拌和场产生的高浊度废水等。运输车辆和机械设备在维修养护时将产生冲洗废水,该废水中泥沙含量较高,且含少量油

11、污;混凝土拌和站、预制构件加工厂骨料冲洗、混凝土养护、地面冲洗时都会产生含大量悬浮物的废水。隧道施工废水主要包括隧道开挖产生的涌水含有大量泥沙,直接排放容易污染水体和引起受纳沟渠的淤积。设置简单的废水处理措施处理施工场地废水和泥浆废水,处理后的水可用于绿化及要求不高的冲洗用水等。固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筑废料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若不加处置,则会对沿线局部地区土壤、空气和水环境造成污染,尤其遇暴雨降水等会被冲刷流失到附近水域中从而造成污染。因此,施工队伍应加强环境管理,垃圾处置原则上纳入当地的环卫系统进行处理,重点工点应设置垃圾临时堆放设施,以减轻甚至消除施工期固体废物造成

12、的环境影响。(2)营运期噪声在铁路边界处广州北至龙岩铁路仅2020年昼间的路基段可达标,其余均有超标,最大超标量为3.32dB,最大超标距离为206m;汕尾至龙川铁路2020、2030年昼间所有路段均可达标,夜间所有路段均超标,最大超标量为6.52dB,最大超标距离为83m;韶关至龙川铁路2030年昼间所有路段均可达标,夜间所有路段均超标,最大超标量为4.78dB,最大超标距离为62m;京九客专2020、2030年昼间所有路段均可达标,夜间大部分路段均超标,最大超标量为8.57dB,最大超标距离为98m;惠河城际2020、2030年昼间所有路段和夜间桥梁路段均可达标,夜间路基路段均超标,最大超

13、标量为1.66dB,最大超标距离为38m;京九线(龙川至惠州段)仅2020年路基路段昼、间达标,其余均有超标,最大超标量为1.89dB,最大超标距离为39m;漳龙线2020、2030年昼、夜间所有路段全部可达标。噪声重点防护线路:结合河源市噪声功能区划,得出河源市铁路网的噪声重点防治线路:广州北至龙岩铁路和京九线(龙川至惠州段)。广州北至龙岩铁路和京九线(龙川至惠州段)是在同类型列车中交通量较大的线路,故其影响也较大,应重点防护。广州北至龙岩铁路噪声在各声环境功能区中达标距离均为最大值;根据河源市噪声功能区划,京九线(龙川至惠州段)边线向两侧延伸40m处为河源市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四类区,但其在夜

14、间达标距离远超40m。振动2020年广州北至龙岩铁路(龙岩至河源段)、汕尾至龙川、京九线(龙川至惠州段)和漳龙线的路堑段距其外轨中心线30m处的铁路振动级预测值均有超标,超标量为0.91.29dB,最大超标距离为5m;2030年广州北至龙岩铁路、汕尾至龙川、韶关至龙川、京九线(龙川至惠州段)和漳龙线的路堑段距其外轨中心线30m处的铁路振动级预测值均有超标,超标量为0.871.23dB,最大超标距离为5m。因此,超标线路的路堑段应重点防护。建议加强超标段的减振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振措施,使其在距其外轨中心线30m外的铁路振动级预测值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的标准要求。电磁

15、辐射本规划铁路的110KV牵引变电站的工频电磁辐射影响很小,正常情况下不会对其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尽管如此,但为了以进一步降低工频电磁场消除人们的心理顾虑,最终确定牵引变电所施工位置时,应保证牵引变电所围墙距敏感建筑的距离大于30m。本规划铁路110KV牵引变电站的无线电干扰值原则上可满足高压交流架空送电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要求;列车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会使沿线采用天线收看电视的用户接收信噪比下降,收看质量变差,沿线采用有线电视收看的电视用户不会受到影响。本规划中GSM-R基站的电磁辐射影响原则上不超过合肥枢纽南环线铁路(超标区域为以天线为中心(按35m考虑),

16、长26m,水平宽16.6m,垂直高1.6m的矩形空间),故本规划铁路GSM-R基站的电磁辐射影响较小。但为了进一步降低可能的电磁辐射和居民对电磁辐射的担忧,参考北京市对蜂窝移动通信的防护要求,建议基站选址保证天线主射方向50m,其它方向30m内无敏感建筑物。空气环境本规划铁路不新增生产、生活锅炉,牵引类型为电力。规划工程实施后铁路线路上除极少量餐车油烟外,无其它大气污染物排放;铁路站场因部分生产设备、车辆聚集、货物搬卸、饮食油烟等会产生少量废气,因规划中未明确站场规模及设计,故其产生的废气量不明确,根据国内同类站场的比对,其产生的少量废气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因此环境空气评价从简,仅对施

17、工期空气污染进行分析评述。水环境各站场废水均需预处理达到当地污水处理厂准入条件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最终排放至调整后的类保护目标水域。河源市铁路网建成后水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小,不会对河源市水污染物总量构成压力,并且由于铁路站场分布较为分散,其废水排放将分散于全市空间上,不会引起局部空间的累积影响。根据现状水环境功能区,河源市境内的河流、水库水质目标均为、类。功能类别以饮用水源、备用水源和农业水源为主。河源市铁路网规划方案中广州北至龙岩铁路、惠河城际和京九线(龙川至惠州段)与境内主要饮用水源功能水体有交叉。由于铁路网跨越处的主要水体水环境质量良好,铁路网与水系产生的跨越可能会影响

18、到这些区域水系的水质,有可能对河源市铁路网规划的实施产生限制性的影响。固废铁路站场产生的一般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站场生活垃圾及列车生活垃圾,预计2020年产生量为11799.95t/a,2030年产生量为15559.45t/a。各个站场在运营期间都应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注重站场内环境卫生的保持工作,由专职的保洁人员维护站场的环境卫生,加强管理,并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卫生填埋。同时向广大旅客倡导文明乘车,不随地丢弃纸张、果壳等杂物,共同维护铁路站场的环境卫生。机修车间设备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抹布等属于废机油类危险废物(编号为HW08),预计产生量很小,约500kg/a,应按

19、国家有关危险固废处理规范委托有关部门处理。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河源市铁路站场固体废弃物基本不会对周围及其内部环境卫生造成影响。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A.对重要生态敏感区的影响水源保护区(主要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源头水水资源)、自然保护区、旅游风景区和历史文物保护区的功能不同,铁路网规划对其影响的方式主要为:可能缩减水域的面积,占用水体生物的生境,污染水体影响湿地生物生境,分割阻隔动物通道,使其生境破碎化,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景观,铁路施工运营期产生的噪音、振动等影响水体生物的正常栖息繁殖,引起外来物种入侵等。造成水体污染,影响饮用水源水质。可能占用森林公园植被,占用野生动植物的生境,阻隔野生动物

20、通道,使其生境破碎化,造成森林公园内水土流失,外来物种入侵,噪音、振动和污水等环境污染对保护区动植物的影响,影响森林公园景观等,货运列车还可能给森林公园带来安全隐患。可能占用风景名胜区植被,占用名胜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生境,阻隔野生动物通道,使其生境破碎化,造成风景名胜区内水土流失,外来物种入侵,噪音、振动和污水等环境污染对保护区动植物的影响,影响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等,可能给文物古迹带来安全隐患。此外,河源市铁路网规划可能造成保护区周围的水土流失,铁路施工运营产生的噪音、振动和污水等环境污染影响生物的正常栖息繁殖,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等。被铁路穿越的保护区可能占用珍稀动物生境和阻隔其动物通道,生境破碎化

21、。铁路建设期及降雨初期可能对临近水域生物生境产生影响。景观生态系统的质量现状由生态评价区域内自然环境,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决定。从景观生态学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理论来说,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景观功能的优劣,在组成景观生态系统的各类组分(斑块、廊道、基质)中,基质是景观的背景区域,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对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的影响是由工程占地引起的,工程占地面积区域内的带状景观由铁路组成,改变原有的农田、林地或者其他景观。各种拼块类型面积发生变化导致区域自然生态体系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发生改变,对铁路沿线的区域生态完整性具有一定影响。铁路作为一

22、种线状干扰廊道,其特点是连通性高,新廊道的出现将对现有景观功能的发挥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如使景观的斑块数量增加、破碎化程度提高等。施工期对景观基质与斑块破碎化影响较大,地表形态改变显著,取土以及路基施工时的土层裸露、分割,破坏了生物的活动和繁衍,致使生物迁移,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随着施工期破坏的景观条件得到恢复,廊道功能效应增加,物质流通加速,景观异质性增加,景观流动等功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B.对农业环境的影响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耕地资源宝贵,故项目在规划布局时,认真遵循“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尽量少占良田。规划占地范围内耕地的占用,意味着耕地原有使用者变成

23、了失地农民,耕地的失去意味着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如何对其进行补偿安置将直接影响到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水平相对较低,让他们走上社会,参加社会竞争的能力十分有限。而由农村意识转化为城市意识、由农民生活、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转化为城市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和行为,需要较长的磨合期和适应期。在转变过程中,有限的货币补偿不可能完全满足农民的生活保障,并且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当前一些地方征地工作存在补偿低、费用不到位、安置不落实等问题,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引起失地农民的不满和抱怨。在本项目的征地过程中,必须坚决杜绝此类现象。建设单位应根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中

24、的有关规定,制定补偿标准:而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跟踪检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实施情况,督促市、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严格兑现补偿费用,不得侵占、截留、挪用,并落实安置措施。C.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永久占地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消失,降低局部生产力,铁路若从成片林中穿过,会带来边缘效应,对林地生态环境结构质量和稳实性有所影响。铁路占用野生动物生境,形成屏障,阻碍动物迁徙和种群交流,导致野生动物生境片断化、岛屿化,使生活在其中的动物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求偶、觅食和躲避各种自然灾害,变得脆弱甚至濒危、灭绝;铁路交通对野生动物伤害;为外来物种进入提供便利;铁路交通产生的物理(如噪声、振动、灯光、微气候)、化学污染(

25、如化冻盐、石油物质、重金属离子)改变铁路周边生境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当地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分布。导致铁路周边生境中动物组成的变化。对河流水生生态有短期影响,铁路网排水系统会通向附近的河流和湖泊,化学危险品在运输途中的泄漏或交通事故的发生会对水源造成污染。对湖泊湿地类资源的占用,易使自然系统的供水和排水受到影响,局部的铁路排水对附近的生态环境产生污染。铁路新建、改造,能改善交通状况,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的增长,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的速度。对于缓解河源市及周边物流能流压力有很大帮助;河源市铁路网能促进河源市与周边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社会经济、民族和谐

26、发展;河源市铁路网使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的经济联系和商品流通越来越密切。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新的生活方式等通过铁路网不断地向沿线城镇和乡村渗透,带动周边区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快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变;站场会增加城市大气和水环境污染物含量。列车运行沿线周边居民声环境、振动环境、电磁辐射环境、水环境等污染导致环境和谐程度降低;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城市郊区土地被开发,建设用地增加。铁路网站场附近会形成一系列小城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更多的农用地转变为城镇用地。铁路网的规划建设不可避免的占用农田,将会影响沿线区域农业植物的总生产量,造成粮食产量降低;临时施工占用耕地可能

27、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各种水污染物进入到周边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影响局部农业生态系统环境;铁路站场附近郊区或农村的土地价值上升,引起周围经济活动加强,农用地变为商业用地,农民劳力转变为个体经营劳力,局部农村生态系统功能变化。D.长期和累积生态环境影响当项目的环境影响以协同的方式结合,或当若干个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时间上过于频繁或在空间上过于密集,以致于各项目的影响得不到及时的消纳时,都会产生累积影响。累积影响中,污染源主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累积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非污染生态类型为主的铁路建设,在不考虑与其他类型项目互相累积的前提下,铁路网中的累计影响主要是空间上的累积影响。空间上的累积环境影响主

28、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累积影响。如果铁路网布局不当,会发生多条铁路同时穿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保护地的情况,特别是当保护地的面积较大时更容易产生这种影响。根据分析,铁路网规划中可能会产生的多条铁路同时影响同一保护区的累积影响。铁路网对人类而言是连接区域的通道,但对大中型动物而言却是一道屏障,廊道效应非常明显。铁路分隔使景观破碎,将自然生境切割成孤立的板块,使动物的活动区域缩小,生境岛屿化,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威胁干扰动物栖息环境,影响生长活动规律,领地被重新划分,导致被分隔种群间交流减少,部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殖、迁徙场所被改变,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生物和种群向偏僻地方或其它地区迁移。规划

29、实施后,行驶列车的灯光、噪声、振动等将影响周围动物的生理生态习性,可能会使某些动物远离或向它处迁徙。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在这些动物分布比较丰富的地区应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布线时应预留出充分的通行廊道。2、规划的环境可行性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规划方案与相关规划的环境相容性分析与铁路网规划相关的规划包括上层次规划、环保专项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上层次规划包括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方案,广东省铁路规划说明;环保专项规划包括省级环保专项规划,河源市生态环保专项规划:河源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河源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河源市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其它规划包括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河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年)、河源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河源港总体规划,河源市铁路网规划与这些规划的相容性、一致性分析表明,河源市铁路网规划实施的与上述规划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没有显著冲突。规划方案与环境功能区划的环境相容性分析由规划分析可知,规划方案与环境功能区划的环境相容性如下所述: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源保护区:河源市地处东江源区,东江是下游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