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选择题精选.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81318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选择题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选择题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选择题精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选择题精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学期计划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 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

2、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

3、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 分,知道珍惜时间。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初步体验数

4、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 100 以内数的认识, 20 以内退位减法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难点: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口算卡、钟面等。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 60 课时,正课 16 周,总复习 5 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一、位置( 4 课时)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12 课时)例

5、13课时左右例 24课时左右例 1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三、图形的组拼( 2 课时)四、 100 以内数的认识( 8 课时)数数数2课时左右读数写数2课时左右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五、人民币的认识( 4 课时)认识人民币2课时左右简单的计算2课时左右六、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5 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七、认识时间( 3 课时)小小商店1课时八、找规律( 4 课时)九、统计( 3 课时)十、总复习( 5 课时)第一单元:位

6、置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

7、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 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 4 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动物头等课题上 下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

8、位置的相对性。教具学具课件 、主题图教学流程创 新 设 计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请问:“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可以是鼻子,眼睛等。)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1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你能像老

9、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1、 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1)听口令摆一摆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2、 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1、 出示练一练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2、 出示第3题。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3、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

10、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五、总结: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高兴吗?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上、下的知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前 后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具学具纸制的方向盘4个、课件教学流程创 新 设 计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二、 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

11、,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三、 练习巩固、启发思维1、说一说(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呢?你是排在第几位?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3、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

12、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则是后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四、 家庭游戏、知识巩固(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此问卷会占用您的一些宝贵时间,望您能给予大力协助和配合。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问卷编号:第一部分 组织认同本部分测量对所在组织或公司的认同程度,答案无所谓对错,请就您实际的情况,表明您对每一个题目叙述内容的同意程度,在适当的方框涂黑或

13、打勾。(*代表您所在组织或公司的名称)1= “完全不同意”, 2= “基本同意”, 3= “说不准”, 4= “不太同意”, 5= “完全同意”题目123451当有人批评组织时,我会觉得好像我自己被侮辱了。2我对别人关于组织的看法很感兴趣。3谈论组织时,我经常用“我们”而非“他们”。4组织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5当有人称赞组织时,我会觉得好像我自己被赞美了。6当媒体批评组织时候,我会感到难堪。7我感到与组织有强烈的联系。8我体验到对组织有强烈的归属感。9为组织工作我感到很骄傲。10我在组织得到了充分的认可。11我很高兴成为组织的一员。12即使不需要钱,我也仍然有可能继续为*工作。13作为*的一名员工,我很自豪。14*的社会形象也代表了我。15我对别人描述自己的时候常常会用“我为*工作”或者“我来自*”。16在工作决策中,我会考虑我的行为对*的影响。17在*工作的我们同该领域的其他人是不同的。18很高兴我选择了为*工作,而不是为其他公司工作。19我会对我的朋友称赞*。20总的来说,我把*的问题看作自己的问题。21为了帮助*取得成功,我付出大量的超过正常期望的努力。22当我听到*以外的人批评公司的话,我会很恼火。23对于在*工作,我有种温暖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