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审员培训教材--内审检查表-完整版.pdf

上传人:stillstanding 文档编号:3680749 上传时间:2021-03-1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2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审员培训教材--内审检查表-完整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审员培训教材--内审检查表-完整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审员培训教材--内审检查表-完整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审员培训教材--内审检查表-完整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审员培训教材--内审检查表-完整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排除A选项。 B 和 D选项都只涉及了一个方面。C为正确选项。 资料分析 2006 年末,浙江省拥有人才资源数379.5 万人,比2005 年增长 18.7%;每万人中 拥有人才资源数达820 人,比 2005 年增长 18% ,人才资源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人员 204.3 万人,比 2005 年增长 26% ;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3.7 万人,比 2005 年增长 23.9%。 2006 年,浙江省各市、县(市、区)本级财政科技拨款为44.6 亿元,比2005 年 增长 31% ;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4.19%, 比 2005 年提高 0.42 个百分点。财政科普活动经

2、费拨款为6632 万元,比2005 年增长 23.2%,人均科普 活动经费达1.43 元,比 2005 年提高 0.25 元。 2006 年,全省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达407.8 亿元, 比 2005 年增长 26.9%,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2.59%,比 2005 年提高 0.2 个百 分点;其中,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经费支出224 亿元,比2005 年增长 37.2%, 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大1.42%,比 2005 年提高 0.2 个百分 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328.1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26.7%,企 业

3、就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由2005 年的 1.14%提高到 2006 年的 1.15%。企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占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的比例也由2005 年的 29% 提高到 2006 年的 46.7%。 116 2006 年浙江省人才资源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约占全省人才资源总数的: A56.5% B55.3% C53.8% D52.8% 解析 06 年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全省人才资源总数204.3379.5100 53.8。 1172005 年,浙江省各市、县(市、)区)本级财政科技拨款约为: A34.81 亿元B34.63 亿元 C34.35 亿元 D34.05 亿元 解析 0

4、5 年浙江省各市、县(市、区)本级财政科技拨款44.6(1+31) 34.05 亿元。 118从上述资料可以推出2006 年浙江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约为: A1.64 万 B1.58 万亿 C1.41 万亿 D1.32 万亿 解析2006 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06 年全年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2.59 407.80.02591.58(万亿)。 1192006 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约为: A2.85 万亿 B2.98 万亿C3.12 万亿D3.18 万亿 解析 2006 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企业技术开发经费/1 15 328 1001152 85(万亿)。 120下列说法

5、中,不正确的是: A2005 年浙江省拥有人才资源数不足325 万人 B2006 年浙江省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全省人才资源总数的比例超过3% C2005 年浙江省每万人口中有人才资源数超过685 人 D2005 年浙江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不足150 亿元 解析 2005 年浙江省拥有人才资源数379.5(1+18.7 ) 319.7 万人,不 足 325 万人,故A正确; 2006 年浙江省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全省人才资源总 数的比例 137 37951003 6,超过3,故 B正确; C直接可以从 题干中得到为820 人,超过685 人,故 C也正确。得出D不正确。 2

6、005 年全社会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224(1+37.2 ) 163.3。 1062009 年 15 月,邮电系统平均每月订销报纸、杂志约多少亿份? A13.7 B14.2 C14.6 D 17.8 解析 根据图表数据可知,2009 年 15 月,邮电系统订销报纸累计668388.1 万份,订销杂志累计42900.2 万份,由此可以求出2009 年 1 5 月,邮电系统平均 每月的订销报纸,杂志为:(668388.1+42900.2 )5142300 万份,即14.23 亿 份,所以答案为B。 107按 2009 年 5 月业务同比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以下正确的是: A.函件 - 包裹 -

7、快递 B. 汇票 - 包裹 - 快递 C.快递 - 汇票 -函件D.函件 - 汇票 - 包裹 解析 根据图表数据可知,2009 年 5 月,快递的同比增长率为21.9%,汇票的同 比增长率为3.0%,函件的同比增长率为2.8%,包裹的同比增长率为-5.3%,由此可 知其同比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快递、汇票、函件、包裹,观察选项,只有C 符合,所以选C 1082008 年 15 月,移动电话长途通话时长约是固定传统长途电话通话时长的 多少倍? A3.4 B2.5 C1.9 D0.5 解析 根据图表数据可知,2009 年 15 月,移动电话长途通话时长为895.2 亿 分钟,同比增长28.4%,

8、则 2008 年 15 月,移动电话长途通话时长为697.2 亿 分钟。 2009 年 15 月,固定传统长途电话通话时长为352.1 亿分钟,同比下降 4.65%,那么 2008 年 15 月,固定传统长途电话通话时长为369.3 亿分钟,由 此可以求出两者的倍数关系为697.2369.3,其商的首位为1,只有 C符合,故正 确答案为 C。 109假如平均每条移动短信的业务费用为0.1 元,则 2009 年 5 月移动短信业务总 量占当月电信业务总量的比重约为: A2.8% B 3.0% C3.2% D6.4% 解析 根据图表数据可知,2009 年 5 月移动短信业务总量为643.2 亿条,

9、而 2009 年 5 月电信业务总量为2141.2 亿元,由此可以求出2009 年 5 月移动短信业务总量 占当月电信业务总量的比重约为:(643.2 0.1 )2141.2100% 3.0%。所以选 B。 110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09 年 5 月,各项电信业务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长 B2009 年 5 月,各项邮政业务营业状况均好于14 月平均水平 C2009 年 5 月,移动电话长途通话占移动电话通话总时长的10% 以上 D2009 年 15 月,电信业务同比增长率高于邮政业务 解析 根据图表资料可知,2009 年 5 月,电信业务中的固定传统长途电话通话 时长是呈现负增

10、长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电信业务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长,所以 A说法错误。 B项需要进行复杂计算才能判断正误,所以先考虑后两项。2009 年 5 月,移动电话长途通话时长为200.6 亿分钟,而0眀该耀?啀灰0啕礀耀?啀0啕稀跞0笀,1啀0笀,嵎0笀嘬耀?靻题0啕簀0啕縀仃0縀0缀仁0耀啀0啕舀0蠀翅0謀管啀0啕謀妾驛0謀惗0謀旾啀憌0贀鄨啀薍0輀遨啀溏0輀竇N敫0啕退伉耀0鄀罍耀?啀0鐀裶羕扟0阀皖0需氀禘0頀垘蚙0騀豎0鸀诘耀闀灀庠喳?瀀校园咖啡屋创业计划书 第一部分:市场调查情况与市场分析 1市场背景 喝咖啡是一种流行,同时喝咖啡也成了一种文化,一种情调和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咖啡 文化的流行

11、, 校园也成为了咖啡文化入驻的重要场所。咖啡厅已正在成为人们与人沟通和自 我享受的一个重要场所,它的价值在于它能提供给消费者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咖啡不仅仅是 一种饮料, 而是一种氛围文化和生活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映射到校园中来,咖啡文 化消费在校园市场大有可为。 2市场状况 目前高校周边分布有众多咖啡厅,纷纷瞄准了高校市场。以武大为例,珞狮路一条街咖 啡厅密集程度之高, 是武汉其他地方不常见的,所以现在咖啡消费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校外咖啡厅都有把高校老师和学生作为自己潜在顾客的考虑和行动,但是并不是有明确的细 分和定位他们不仅仅为高校师生提供咖啡。经营一家定位高校市场的校园咖啡厅,如

12、何 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顾客创造 差异化价值,才能在校园市场切下一块自己的蛋糕。3校园咖啡厅特点: 高校是人口极 为密集的场所, 同时整体上知识文化素质比较高,接受了较多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易于接受 新事物。 他们有强烈的追求较高品位的生活方式的欲望,有一部分群体消费水平较高,有较 多的可支配收入购买非生活必需品。在校园里面经营一家咖啡店,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师与学 生的生活, 另一方面对于经营者而言,潜力巨大, 大有可为。第二部分: 企划方案PART A: 营销机会和威胁分析S: 1地理上更接近受众,节省顾客时间成本,方便消费者。 2情感上校园

13、咖啡厅更容易为消费者接受,甚至有些消费者本能的排斥校外商业气息浓 厚的咖啡厅。3易于结队消费, 人群集中, 易产生示范和模仿消费效应。W : 1实 力上不及校外咖啡厅雄厚,管理经验不足,影响力较弱。2消费群体单一,且消费时间 也相对集中,增加了管理成本和运营费用。O: 1目前校园市场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处 女地,消费群体集中,消费潜力巨大。2年轻人居多,一旦形成习惯和消费偏好,易形 成顾客忠诚。T: 1一旦成功,容易导致跟进的竞争者。2校外众多的咖啡厅 容易分流顾客。PART B: 消费者群体分析:a群体构成分析校园市场潜在顾客年龄 收入, 消费习惯较为单一,为有针对性的高效营销提供了可能性。按照

14、职业主要可以分为学 生和教师两个大的群体。其中高校中,学生的数量最大,教职工次之。学生中又以本科生最 多。 学生消费群体按照学历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本科生按照年级分为入巢,守巢,离 巢三个阶段。A: 本科:1入巢:主要是大一年级。初来乍到,处于对学校环境和周边 环境的熟悉阶段,对一切都十分好奇,有充足的课外时间,对校内外乃至整个武汉市的饮食 有较浓厚的兴趣。另外因为通过社团活动等和高年级的师兄师姐的接触中,渐渐建立起对学 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大致认知。大一入巢期虽然不会有较频繁的咖啡消费行为,但是是建立 良好形象的关键时期(新生对新接触到的事务总是充满好奇,易于接受并且先入为主很容易 建立良好的

15、第一印象而且可以长期维持),事实上, 入巢期的新生之中一部分的先行者开始 体验,对其他的入巢者起着示范和引导的作用。2守巢:主要是大二和大三年级。经 过大一的迷惘和适应期之后,心态逐渐和学校的环境合拍,消费行为由大一的大学生活必需 品的消费(手机,电子词典,衣服等)转为非生活必需品的体验性和情感性的消费。一部分 人寻找兼职工作,可支配收入增加,同时相当一部分守巢期的消费群体开始恋爱,情感需要 表达,品咖啡是一种很好的寄托和途径。针对情侣市场大有可为。3离巢:大四可归 入离巢期。 因为就业和考研的压力,可支配的剩余时间减少,针对离巢期的消费群体可以采 取情感营销的方式,营造一种浓浓的归属感,得到

16、消费者的情感认同。B:硕博士:这 是一个不同于本科生的消费群体,一方面他们学历较高,可支配收入也较多一些,消费习惯 趋于理性, 思想更为成熟, 另一方面他们并非专业的上班族,有充足的时间和更高层次的生 活追求,易于成为忠诚的咖啡消费者。另一类是MBA 和其他群体,这一类群体有丰富的社 会阅历,也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成熟稳重, 追求生活品位, 是咖啡的巨大潜在消费群体。 教师消费群体1年轻教师:刚毕业不久,留校的年轻老师,一般单身,没有家庭,处于 学生和教师角色的转换之中。生活稳定,有较稳定的收入,易于接受新事物,追求自己的生 活方式。2其他教师:相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收入较高,有子女和家庭,可支配

17、收入更 多。是潜在的咖啡消费者。其他顾客群社会消费群体,因为为了感受武大氛围,或 者节庆,事件(樱花节,年会,朋友拜访等)暂留武大,构成了流动的消费群体。b消 费能力和消费习惯分析:从标高分析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下信息:1在所调 查的本科生总体中,每月生活费主要集中在400 到 500 之间,占 37.1%,其次是 400 以 下和 500 至 700 ,分别占26.2 和 21.9 ,这三者占据了总体的85.2 ,构成了本科 生消费群体月生活费的主体。可见, 在武汉市物价水平的大环境下,学生消费群体可支配收 入不显得特别紧张,同时也并不宽裕。2在对咖啡和西餐的消费偏好的调查中,可以发 现,大

18、约四分之一的目标消费群体态度是“喜欢”,大约一半的群体态度为“一般,没有特 别偏好”,这两者占据了总体的大部分,不喜欢的顾客只占15 左右。3在对咖啡和 西餐消费频率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有四分之一强的目标顾客选择“会经常去”,三分之一 的顾客选择“偶尔去”,而选择“不会去,没有此需求”的潜在顾客也占到了四分之一强, 和上面的比较之后,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潜在消费者(约10 )对咖啡和西餐怀有好感, 但是需求的意识处于沉睡状态,经过宣传和市场开发,这部分消费者有望成为咖啡和西餐的 忠实消费者。4在去咖啡厅的消费目的的调查中,可以发现,聚会和用餐的目的占据了 一半以上的比例,谈事占了大约10 ,这说

19、明了校园消费群体去咖啡厅消费是因为有需求 和事情才去, 并非为了单纯的追求精神的享受。这暗示我们在消费者分析中,更应该重视团 体消费(而非散客消费)。同时除开咖啡这项主营业务之外,应该适当增加一些辅助的业务。 5在每次的消费额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接受每次10 20 元的消费额的消费者占据了 25.3 ,少于十元占据了22.4 ,可以接受20 30 的消费额的群体占了13.5 ,三者 共占了六成以上的份额,这说明大部分的消费者消费能力仍是有限的,暗示我们的定价策略 中应该采取中档偏低的价格。6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口味和价格是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分别占据了34.2 和 33.5 ,

20、另外气氛和私密性分别为12.5 和 13.6 ,这暗示我们应该为潜在顾客提供大众化价格高品质享受的服务,同时,重视气氛 的营造(私人的空间和宜人的气氛)。7从消费偏好的消费频率的年级构成调查中,可 以发现, 随着年级的增加,会经常去消费的学生与偶尔消费的学生的比值逐渐增加,另一方 面,随着年级的增加,很喜欢咖啡的学生与一般喜欢咖啡消费的学生的比值逐渐减小,这说 明了两点, 一是高年级学生的消费频率比低年级消费频率高,二是低年级学生咖啡消费偏好 比高年级强烈。 这一个重大的发现告诉我们应该按照年级细分市场,理顺顾客的消费生命周 期,低年级市场采取培育策略,高年级市场采取维持和收割策略。8从潜在顾

21、客的可支 配收入的多少与咖啡消费的分析来看,收入较高的本科生(尤其是月生活费在800 以上) 对咖啡怀有更强烈的消费欲望(喜欢咖啡占据该群体的的百分之七十),当然,该群体的消 费能力相对而言也是比较高的,针对这部分市场可以采取细分的策略,重点在于顾客关系的 维持, 使之成为忠诚的顾客。9在潜在顾客的可支配收入的多少与咖啡消费的分析中还 有一个发现: 月生活费400 以下的学生和800 以上的学生某些消费习惯惊人的一致,这表 现在去咖啡厅消费的目的中聚会很多,谈事很少。而在用餐的目的上,月收入800 以上的 学生很少,而800 以下的群体中,用餐的比重普遍较大。10 在每次可接受的消费额的 调查

22、中,各个可支配收入的学生群体达成了某种默契,每杯咖啡的价格在815 元之间, 每次消费额在10 20 元之间的比重最大, 消费金额和上文的消费偏好暗示我们应该灵活运 用定价策略和产品策略,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PART C: 市场细分和定 位 细分分析:集中在高校师生,为高校师生提供咖啡。 定位分析:休闲,饮食, 娱乐于一体,以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提供一种情感和精神享受的场所。 确定诉求点: a饮食、娱乐和休闲,轻松,浪漫,享受; b不高昂的价格,高层次的享受; c学习,交流的场所; d校园生活群体的精神家园; PART D: 产品和定价策略分析:1产品体系当然是以咖啡为主,也可以有少量

23、其他饮料(例如牛奶等)甚至是食品,有些饮料可以和咖啡冲调,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多 层次和多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留住这些顾客。咖啡产品各个品种价格差异很 大,可以以中低档为主,少量高档咖啡为辅,迎合各个消费层次的顾客的要求。2价格 体系:应该比校外的咖啡稍低,因为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是学生,经济收入有限。总体价 格体系上以中低档为主,辅以高档价格,一方面可以提升形象,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有此需求 的消费者。流动定价:一些大众消费的咖啡品种可以采取流动定价的方式,例如每周 有几种咖啡有优惠折扣,可以吸引很多人的到来。赠送:例如可以针对情侣市2.2.2 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整体设计教学分析

24、 向量减法运算是加法的逆运算.学生在理解相反向量的基础上结合向量的加法运算掌握向量的减法运算.因此,类比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首先引进相反向量的概念,然后引入向量的减法(减去一个向量,等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通过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结合一定数量的例题,深刻理解向量的减法运算.通过阐述向量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向量加法运算,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使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的辨证思想,同时由于向量的运算能反映出一些物理规律,从而加强了数学学科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三维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向量减法概念,理解两个

25、向量的减法就是转化为加法来进行,掌握相反向量.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能熟练地掌握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两向量的差向量.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难点:对向量减法定义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思路1.(问题导入)上节课,我们定义了向量的加法概念,并给出了求作和向量的两种方法.由向量的加法运算自然联想到向量的减法运算: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向量的减法是否也有类似的法则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由此展开新课. 思路2.(直接导入)数的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逆运算.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向量

26、加法的逆运算减法.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向量是否有减法?向量进行减法运算,必须先引进一个什么样的新概念?如何理解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加法运算有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那么,向量的减法是否也有类似的法则? 活动:数的减法运算是数的加法运算的逆运算,数的减法定义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因此定义数的减法运算,必须先引进一个相反数的概念.类似地,向量的减法运算也可定义为向量加法运算的逆运算.可类比数的减法运算,我们定义向量的减法运算,也应引进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又该如何定义?引导学生思考,相反向量有哪些性质?由于方向反转两次仍回到原来的方向,因此a和-a互为相反

27、向量.于是-(-a)=a.我们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任一向量与其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即a+(-a)=(-a)+a=0.所以,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1)平行四边形法则图1如图1,设向量=b,=a,则=-b,由向量减法的定义,知=a+(-b)=a-b.又b+=a,所以=a-b.由此,我们得到a-b的作图方法.图2(2)三角形法则如图2,已知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a,=b,则=a-b,即a-b可以表示为从b的终点指向a的终点的向量,这是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讨论结果:向量也有减法运算.定义向量减法运算之前,应先引进相反向量.与数x的相

28、反数是-x类似,我们规定,与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记作-a.向量减法的定义.我们定义a-b=a+(-b),即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是零向量.向量的减法运算也有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这也正是向量的运算的几何意义所在,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提出问题上图中,如果从a的终点到b的终点作向量,那么所得向量是什么?改变上图中向量a、b的方向使ab,怎样作出a-b呢?讨论结果:=b-a.略.应用示例如图3(1),已知向量a、b、c、d,求作向量a-b,c-d.图3 活动: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注意规范操作,为以后解题打下良好

29、基础;点拨学生根据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需要选点平移作出两个同起点的向量.作法:如图3(2),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a,=b,=c,=d.则=a-b,=c-d.变式训练 (2006上海高考) 在ABCD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B.AD+= C.-AD=BD D.AD+=0分析:A显然正确,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B正确,C中,-=错误,D中,+=+=0正确.答案:C例2 如图4,ABCD中, =a,=b,你能用a、b表示向量、吗?图4 活动:本例是用两个向量表示几何图形中的其他向量,这是用向量证明几何问题的基础.要多注意这方面的训练,特别要掌握用向量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与两条对角线

30、的关系.解: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我们知道=a+b,同样,由向量的减法,知=-=a-b.变式训练1.(2005高考模拟) 已知一点O到ABCD的3个顶点A、B、C的向量分别是a、b、c,则向量等于( )A.a+b+c B.a-b+c C.a+b-c D.a-b-c图5解析:如图5,点O到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A、B、C的向量分别是a、b、c,结合图形有=+=+=+-=a-b+c.答案:B2.若=a+b,=a-b.当a、b满足什么条件时,a+b与a-b垂直?当a、b满足什么条件时,|a+b|=|a-b|?当a、b满足什么条件时,a+b平分a与b所夹的角 ?a+b与a-b可能是相等向量吗?图6

31、解析:如图6,用向量构建平行四边形,其中向量、恰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a+b,=-=a-b.由此问题就可转换为:当边AB、AD满足什么条件时,对角线互相垂直?(|a|=|b|)当边AB、AD满足什么条件时,对角线相等?(a、b互相垂直)当边AB、AD满足什么条件时,对角线平分内角?(a、b相等)a+b与a-b可能是相等向量吗?(不可能,因为对角线方向不同) 点评:灵活的构想,独特巧妙,数形结合思想得到充分体现.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在解决向量问题时,可以利用向量的几何意义构造几何图形,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这就是数形结合解题的威力与魅力,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领悟.例3 判断题:(1)

32、若非零向量a与b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则a+b的方向必与a、b之一的方向相同.(2)ABC中,必有+=0.(3)若+=0,则A、B、C三点是一个三角形的三顶点.(4)|a+b|a-b|.活动:根据向量的加、减法及其几何意义.解:(1)a与b方向相同,则a+b的方向与a和b方向都相同;若a与b方向相反,则有可能a与b互为相反向量,此时a+b=0的方向不确定,说与a、b之一方向相同不妥.(2)由向量加法法则+=,与CA是互为相反向量,所以有上述结论.(3)因为当A、B、C三点共线时也有+=0,而此时构不成三角形.(4)当a与b不共线时,|a+b|与|a-b|分别表示以a和b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

33、线的长,其大小不定.当a、b为非零向量共线时,同向则有|a+b|a-b|,异向则有|a+b|a-b|;当a、b中有零向量时,|a+b|=|a-b|.综上所述,只有(2)正确.例4 若|=8,|=5,则|的取值范围是( )A.3,8 B.(3,8) C.3,13 D.(3,13)解析:=-.(1)当、同向时,|=8-5=3;(2)当、反向时,|=8+5=13;(3)当、不共线时,3|13.综上,可知3|13.答案:C点评:此题可直接应用重要性质|a|-|b|a+b|a|+|b|求解.变式训练 已知a、b、c是三个非零向量,且两两不共线,顺次将它们的终点和始点相连接而成一三角形的充要条件为a+b+

34、c=0.证明:已知a0,b0,c0,且ab,bc,ca,(1)必要性:作=a,=b,则由假设=c,另一方面a+b=+=.由于与是一对相反向量,有+=0,故有a+b+c=0.(2)充分性:作=a,=b,则=a+b,又由条件a+b+c=0,+c=0.等式两边同加,得+c=+0.c=,故顺次将向量a、b、c的终点和始点相连接成一三角形.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解答:1.直接在课本上据原图作(这里从略).2.,.点评:解题中可以将减法变成加法运算,如-=+=,这样计算比较简便.3.图略.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相反向量,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向量差的作图.2.教师与学生一

35、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类比,数形结合,几何作图,分类讨论.作业课本习题2.2 A组6、7、8.设计感想1.向量減法的几何意义主要是结合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进行讲解的,两种作图方法各有千秋.第一种作法结合向量减法的定义,第二种作法结合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直接作出从同一点出发的两个向量a、b的差,即a-b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的向量,第二种精读 (444 课时) 1、课程名称 精读 2、总学时和学分数 总学时: 444 总学分: 26 3、先修课程 4、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应用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创新素质复 合型人才所必需的英语基本知识和基

36、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5、课程的教学对象 应用英语专业 6、理论教学内容 1)基础模块 (一)语音音素 掌握基本的英语音素的发音方法。了解英语发音部位与汉语有所不同,在正 确地读出所有音标的基础上,区别发音相似的音标。 1. 辅音 (1)摩擦音 (2)爆破音 (3)破擦音 (4)元音 (5)前元音 (6)中元音 (7)后元音 (8)双元音 (9)鼻音 (10)舌边音 (11)滑音 (二)语言结构 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能用课本中列出的例子举一反三。 1. the simple past and the pre

37、sent perfect contrasted 2. the past progressive 3. the past perfect 4. the passive sentence 5. modal auxiliaries 6. reporting statements 7. the adverbial clause of time introduced by when, before, since, until 8. the infinitive 9. the relative clause 10.the conditional clause 11.the future progressi

38、ve 12.the future perfect 13.the future perfect progressive 14.the nominal clause 15.the indirect speech 16.the adverbial clause 17.the participle 2)选用模块 (一)对话 用英语解释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 流利地朗读对话。 理解对话中出现的语言点,并能举一反三。 背诵部分对话。 用课文后列出的题目,根据课文内容作对话。 (二)阅读 用英语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点,并能举一反三。 背诵部分课文。 正确地回答根据课文

39、内容提出的问题。 3)实践性教学模块 (一)听力练习 1. 课文录音 听课文录音并模仿,矫正单词发音,练习地道的语音语调。 2. 听力理解 (1) 听写单词 (2) 听写文章 (3) 听一篇文章,正确地回答问题。 (二)课文内容练习 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对话。 2.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三)语法词汇练习 1. 词根、词缀:掌握一般的前缀和后缀, 理解其含义并掌握由前缀和后缀构成 的词汇及它们在句子中的用法。 2. 近义词和反义词:区分近义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否定前缀的用法。 3. 能正确地用介词和冠词填空。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动词词组的用法。 4. 时态:掌握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

40、来时;现在、过去、将来完成 时等时态的用法;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四)口语练习 1. 根据课本要求完成课堂对话。 2. 根据对话 II ,自选题目,完成对话。 3. 能复述或背诵部分课文。 7、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采用提问、讨论、英译汉、汉译英、疑难句子分析、词语辨析、词汇 拓展、语法归纳等方法。 2)课后练习采用自我测试,以提问和讨论相结合、听写单词、听歌填词、多 项选择、真题实战、综合填空、填词、英译汉、汉译英等方法进行。 3)课文口语,采用小组讨论、口译、口头作文、小组展示、对话等多种方法来 进行。 8、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9、说明 本课程使用高职高专类精读教材,采用以学生为中

41、心、 以工作场景为重点和 以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全方位锻 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及应对真实工作场景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采用生动有效 的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 学中应广泛采用演讲、对话、讨论、表演等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充分联系社会发 展的实际情况, 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考试、 考核方法 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 10、执行本大纲注意点的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应用英语专业320 课时. 本大纲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 语法知识基础模块、 选用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 三个模块贯穿

42、于每堂课的教学 当中,使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综合能力。该大纲的学时数依据实 际情况做相应调整。 学生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总学分( 分)方可毕业 , 包括理论课程课时数量依据具体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学分、公共 选修课学分、职业方向限选课4 学分、专业任选课 ( 三选一 )2 学分、实践 教学学分,获得以下职业资格证书 (涉外秘书资格证 ,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 之一,1 学分和课外及第二课堂活动4 学分。 11、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444 学时教学方案 序号课程内容 学时数 合计讲授课堂练习机动 1 基 础 语 言 知识 语音语素30 20 10 语言结构80 40 40 2

43、专 业 英 语 教学 阅读196 150 44 3 实 践 性 教 学 听力练习20 10 10 语法词汇练习50 30 20 课文内容练习40 30 10 口语练习30 20 10 总计 444 300 144 英语视听教学大纲(200课时) 一、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听力技能,具备 基本的专业英语的听力能力。为学生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 提高英语综合运用 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听力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 提高英语整体水平打下基础,并注意培养学生用英语思

44、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 技能。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基本的听力技能 2、 单词、数字、句子、对话、文章的听力训练。 能力教学目标: 1.能把听力技能运用到实践中。 2.能听懂基本的句子、对话、文章。 3.培养用英语思考的习惯。 素质教育目标: 1 初步具有辨证思维的能力; 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 加强职业道德知识。 三、 教学内容和要求 预备课程 掌握听力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听力练习,培养用英语思考的习惯,为提 高学生用英语交际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单词 1.掌握英语音标的正确发音。为读和说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辨认相似音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文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