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校长网- 1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语 文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丰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
2、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 这是经历了和传统 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 场 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 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
3、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 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 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 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 时 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 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中国校长网- 2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 词的长盛不衰是值 得欣喜的。人在 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
4、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 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 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 思念 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 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 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 样的留 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 诗无愧于 时代, 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 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
5、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 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 们见到的不一样。我 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 产生了美。当 时的唐三彩和唐 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者的心。(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D即
6、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2.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 静夜思 ,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 中国校长网- 3 -曲同工。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
7、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 贼知
8、城中虚 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 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 齐 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 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 约我夹攻京 师,为城下之盟,画河 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 昭曰:“ 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 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 辩。是时, 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 昭叱
9、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 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 中国校长网- 4 -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节选自宋史 朱昭传)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0、(3 分)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5.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 分)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取传禅诏赦宣读之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妻子不可为贼污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昭跃马从缺城出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B. 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
11、,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C. 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叱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D. 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中国校长网-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鹧
12、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 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 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8.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 分)9.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 ,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 (诸葛亮出师表 )(2 ) 无丝竹之乱耳, 。 ,西蜀子云亭。(刘
13、禹锡陋室铭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 虞美人 )乙 选考题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孕妇和牛 铁凝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 妇信手撒开 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 一声:“ 黑,出来。 ”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
14、“黑!”她喝道。 中国校长网- 6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 ,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仿佛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 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 “黑 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 妇。孕 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 一些城里来的粗
15、暴的年轻人 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 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 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 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 些字,她的屁股 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 这样,此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 肚子充满着希冀, 这希冀又因 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 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可她实在不
16、认识这碑上的字啊。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 纸,等待着孩子 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 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 东西啊!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 经很久了。她的 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的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不知何时,黑已从麦
17、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的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 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也落着十七个。 中国校长网- 7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 的长虫,像混乱的麻 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 婴儿谋面。孩子 终归 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 势,要主人 骑上去。“黑呀!”孕妇怜悯的叫
18、着,强令黑站起来。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 释放出的气息使孕 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 远也形容不出,心中 这种情绪 就叫做感动。“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有删节)(1 )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 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到了,村民们拿它做歇脚的坐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B. 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表明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他本来是可以叫会写字的人帮他写的。C. 孕妇
19、努力描画石碑上的字,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认为只有这样才有资格与将要出世的孩子见面。D. 孕妇在黑暗中小声的嘟囔,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兴奋而轻松。E. 本文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2 ) 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6 分)(3 ) 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4 ) 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
20、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 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中国校长网- 8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 分)寻找教育的曙光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 着一种永不满足、永 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农民张 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那是前年秋天游览栖霞山的事。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民。陶行知一向注重社会调查,这时 他像遇到一位老朋友,主 动上前打招呼。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有六个孩子。
21、陶行知三句话 不离本行,就 问他家里有几个 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那有钱来读书识字啊!”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请他到家里去坐。陶行知怎肯放 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便欣然去了。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 实的种子。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 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 1926 年 12 月,陶行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他主张
22、:“ 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 乡村教 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 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 ”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 “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 “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伟大的新生命” 。这 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 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 叔愚、金陵大学教
23、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 师范学校而努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久,许多报刊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后写信给陶行知 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 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 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 ”陶行知接信后,立即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中国校长网- 9 -接读您的来信,得知您愿意离开清华大学投考试验乡村师 范, 简直让我们五体投地地钦佩。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 。倘使全国青年都能 转到各人 应当走的道路上
24、去,地狱都可化成天堂,还怕中国不能兴盛!您既有这种宏愿,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 诉您。田家生活还是要蛮干的,您愿意吗?您能打赤脚在烂污泥里奔走吗?您不怕雪白的脸晒黑、手上起硬茧吗?您不怕在风霜雨雪中挑粪吗?您愿意和马牛羊鸡狗猪做朋友吗?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纵 然这是苦处, 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想不到得 乐趣。乡间山青水秀,尽您游览。早上可以看旭日东升,引您兴奋。晚上可以待月西下,助您吟咏。丰收时节,您手里割着黄金似的稻子,那田家乐的山歌,不断地洋洋乎盈耳。您 还能亲眼看见您所栽培的儿童个个桃李似的长大成人,看 见全村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也许要到令郎令孙的时
25、代才能看见,您能忍耐吗 ?倘使经过这番考虑之后,您决意要来投考,我们万分欢迎。就这样,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汇集到燕子 矾旁的晓庄师范学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试验热潮,并且很快波及到其他许多地方, 中国校长网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http:/ 绝密启用前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 文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第 1 页至第 5页,第卷第 6 页至第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
26、、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选择题(第卷 16 题,第卷 1517 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第卷 7-14 题,第卷 1821 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
27、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阅读题 共 66 分)一、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近年来, “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 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通俗历史热 ”是商品经济 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 现的一种现象。实际 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 历史、满 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 中国校长网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http:/ 活之中的,很少“走
28、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对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 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 走热” 。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 远的尘封旧
29、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贯性” 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 难懂的传统 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 读” 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 的唯一选择。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 其发展规律,以保 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 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满足人类社会发 展的需求。 这是史学作为 一门学科的“ 终极追求”。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 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
30、愈大。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 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 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它通过“贬恶扬 善” 以优化民 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 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 中国校长网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http:/ 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 “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
31、明与进步,都是极 为有利的。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 趋热” ,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通俗 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伐眼光,这才是更高 层次的、成熟形 态的通俗 历史。(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
32、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B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走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B.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追切需求,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误区,适时调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C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
33、善意识,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D.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有效传承。 中国校长网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http:/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围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B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C.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 ,这种“走热”现象斗分有利于史学
34、终极功能的实现。D.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二、(3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游东山记明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 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 东行数
35、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 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栽肉。立恭举 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 中国校长网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http:/ 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
36、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 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遗 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 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 “乐其无已乎?” 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 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 ”属未暇也。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 记之。未 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
37、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选自东里集,有删节)注丘:坟墓。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B. 降跽谢过 谢:感谢。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遂 扫 石 而 坐弃 甲 曳 兵 而 走 B有 茅 屋 十 数 家 , 遂 造 焉积 土 成 山 , 风 雨 兴 焉 中国校长网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http:/ C乐 其 无 已 乎其 孰 能 讥 之 乎 D遂 与 李 及 道 士 别今 君 与 廉 颇 同 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38、的一项是(3 分)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译文: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译文: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
39、9 题。小重山端午元舒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 丝 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 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8从全词看, “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答: 中国校长网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http:/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 分)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 分)(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况劝学)(2)山不厌高,海不
40、厌深。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3)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5)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6)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7)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8) ,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三、(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董师傅游湖宗璞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 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
41、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 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中国校长网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http:/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 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 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
42、个“五一” 节,董 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 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 许日子不对,也 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 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 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 ”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 ”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 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 ”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 ”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 鱼呢!” 那是一条石 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 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 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