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机电产业园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上传人:tike 文档编号:5611811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5.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机电产业园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机电产业园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机电产业园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机电产业园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机电产业园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机电产业园开发建设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机电产业园开发建设规划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 委托单位:委托单位: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编制单位: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二二二二二年年一一月月征求意见稿 1 1 规划概述规划概述 1.1 规划由来规划由来 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原名为楚州区工业园区,始成立于 2002 年,于 2006 年 4 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确定为省级开发区,2012 年 6 月 7 日起更名为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苏政复200635 号)。原批准的规划

2、面积为 5.667km2,其中启动区面积为 2.0km2,2007年4月13日, 由淮安市淮安区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开发区规划范围扩大至12.2km2,包含“一区(即开发区 11.5km2)一点(即井神盐业公司 0.7km2)”(楚政发2007296号),并于 2008 年 2 月取得了关于对江苏楚州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苏环管200843 号) 。 2012 年 6 月 7 日起更名为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 (苏政复201236号)。目前,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辖范围除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铁云路东侧片区)外还包括江苏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井神盐业公司”)、淮安区高端智能

3、装备制造产业园、淮安区台资机电产业园和淮安区山阳科技园。 后因实际发展需求,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分为季桥北单元和铁云路东侧片区(为原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的“一区”)。依据市政府关于综合市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十六项规划的批复 (淮政复201152 号文) , 季桥北单元 CZ09 规划范围为东至柳浦湾路、西至京沪高速公路、南至新长铁路、北至徐杨街向东延伸段,规划总面积为 9.72 平方公里; 依据 市政府关于综合市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十六项规划的批复 (淮政复201525号),经修编后铁云路东侧片区范围北起纬一路、南抵耳洞干渠、西至铁云路、东达京沪高速,用地面积约 11.33 平方公里。 机电产业园于

4、2012 年 12 月经淮安市政府同意设立(淮政复201257 号),由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直接管理,该园区规划用地约 3.6 平方公里,该园区分为两期发展,一期为电子产业园,位于淮安经济开发区季桥北单元;二期为机械产业园,紧邻电子产业园东侧。一期电子产业园的淮安区台资机电产业园(电子产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于 2013 年 5 月 10 日通过原淮安市环境保护局(原淮安市环境保护局)的审查(淮环发2013107 号);二期机械产业园的淮安市淮安区机械产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于 2015 年 8 月 31 日通过淮安市生态环境局的审查(淮环发2015256 号)。2017 年, 江苏淮安

5、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开展了 淮安区台资机电产业园规划环境影响征求意见稿 2 修编报告书,并于 2017 年 1 月 24 日通过淮安市生态环境局的审查(淮环发201726号)。 随着区域一体化战略和城市群发展战略加快推进, 长江经济带、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等多重战略在淮安叠加交汇,淮昆“台资高地”加速崛起,为淮安提升枢纽能级、建设长三角北部中心城市、实现新时代“崛起江淮”提供了重大机遇。在多重战略叠加交汇下,淮安开发区机电产业园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提升机械装备和零部件、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机电产业集聚发展,成为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

6、评价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本着规划环评早期介入的原则, 淮安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淮安经济开发区机电产业园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旨在规划编制的全过程中融入环境保护的理念。 本次评价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按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区建设为目标,以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为前提和基础,明确生态适宜、环境合理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促进水土资源、环境容量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控制和防范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建议,为淮安经济开发区机电产业园的建设提供支撑。 1.2 规划概况规划

7、概况 1.2.1 发展目标发展目标 1.2.1.1 发展愿景发展愿景 以高端、创新、先进的机械电子制造产业为主导的长三角北部地区高端机电产业园区、淮安开发区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园区。 (1) 长三角北部地区高端机电产业园区: 落实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要求, 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高端机械电子制造园区。 (2) 淮安开发区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园区: 秉承苏北绿色发展理念, 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加强人才和创新支撑,率先实现绿色创新发展。 征求意见稿 3 1.2.1.2 就业岗位就业岗位 依据城市就业岗位的相关经验数据,结合本区实际情况,远期就业岗位数按下表测算,就业岗位约为 0.60.8 万人。 表表 1.

8、2.1-2 就业岗位估算表就业岗位估算表 用地名称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用地面积(公顷) 估算标准(个估算标准(个/公顷)公顷) 就业岗位(个)就业岗位(个) 商业用地 0.21 50 11 工业用地 186.41 30-40 5592-7456 物流仓储用地 15.84 30 475 交通设施用地 42.3 5 212 绿地 18.08 10 181 合计 262.84 / 6470-8334 1.2.2 产业定位产业定位 1.2.2.1 产业发展策略产业发展策略 (1)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按照国家、省市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但根据淮安开发区机电产业园现状建设,

9、考虑到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环境等的要求,近期以发展加工制造业为主,择机发展研发功能。 (2)提升现有产业基础 按照区域劳动分工要求,规划区应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同时,凭借自身资源、劳动力基础及交通优势,电子产业、机械制造、物流等产业应作为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3)围绕核心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 注重培育核心优势产业,体现与周边开发区的错位发展;利用现有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规模扩大,上下游的互补,并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以汽车电子产业、基础材料与元器件产业,通用、专用设备以及机械零部件制造生产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 (4)提高效益,实施企业投资强度控制 考虑到土

10、地资源具有稀缺性特征,以及有限的土地供应指标,规划根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要求(即全国所有地区工业建设项目开发的“土地等别”共分为七大类、十五等),确定机电产业园投资强度标准,同时考虑到淮安市作为长三角北部重要征求意见稿 4 中心城市要求,建议适当提高项目准入标准。 1.2.2.2 产业选择原则产业选择原则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按照国家制定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七大新兴产业培育要求,立足自身发展条件,机电产业园在 10 大振兴产业中应重点关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产业;在 7 大新兴产业中应积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2、承接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区域产业转移 长三角地区

11、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目前正向外围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机电产业园立足本地退二进三产业转移, 同时以承接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的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承接高端产业的转移。 3、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发挥自身资源优势 一方面, 进一步发挥规划区已有的产业基础, 进一步做优做强, 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凭借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形成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体系。 1.2.2.3 产业定位产业定位 本次规划确定机电产业园产业发展重点是三大方向,7 种产业类型。主导产业大类为电子信息类、机械制造类、现代服务业,其中电子信息类包括基础材料与元器件产业制造、汽车电子制造;机

12、械制造类包括通用设备产业制造、专用设备产业制造、机械零部件制造;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电子商务。 1.2.3 空间布局规划空间布局规划 淮安经济开发区机电产业园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约 309.12 公顷,其中建设用地262.84 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 84.49%,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和农林用地,面积分别为3.81 公顷,42.47 公顷。 详见表 1.2.3-1 和图 1.2.3-1。 表表 1.2.3-1 城乡用地汇总表城乡用地汇总表 用地代码 类别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 占建设用地比例(%) 大类 中类 小类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0.21 0.08 征求意见稿 5 B4 B41 加油加

13、气站用地 0.21 0.08 M 工业用地 186.41 70.92 M2 二类工业用地 186.41 70.92 W 物流仓储用地 15.84 6.03 W1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15.84 6.03 S 交通设施用地 42.3 16.09 S1 城市道路用地 38.36 14.59 S3 交通枢纽用地 3.05 1.16 S4 S41 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0.44 0.17 S42 社会停车场用地 0.45 0.17 G 绿地 18.08 6.88 G1 公园绿地 10.13 3.85 G2 防护绿地 5.49 2.09 G3 广场用地 2.46 0.94 城市建设 用地合计 H11 城市建设

14、用地 262.84 100.00 E E1 水域 3.81 E2 农林用地 42.47 规划用地合计 309.12 (1)居住用地 现状村民 1767 人,按照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35 平方米、居住建筑容积率 1.8 测算,约需 3.44 公顷居住用地。 根据淮安开发区的统一部署, 拆迁安置人员不在本园区集中安置,本园区不集中安排居住用地。 (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规划加油加气站一座,位于经二十一路,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0.08%。 (3)工业用地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 186.41 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70.92%, 全部为二类工业用地。 (4)物流仓储用地 规划物流仓储用地 15.84 公

15、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5.09。 结合规划新长铁路季桥站,布局物流仓储用地。 (5)绿地 规划绿地 18.08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6.88%。其中,公园绿地 10.13 公顷,防护绿地 5.49 公顷,广场用地 2.46 公顷。 征求意见稿 6 图图 1.2.3-1 机电产业园土地利用规划图机电产业园土地利用规划图征求意见稿 7 1.2.4 产业布局规划产业布局规划 1.2.4.1 产业布局产业布局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 186.41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70.92%。工业用地应着力提高地均效益。 工业用地按其产业门类不同可划分为以下五大组团: 基础材料与元器件产业组团位于藏军洞路以南,

16、 经二十一路以西, 东十路以北,重点引进电子器件、电子元件制造等相关企业。 汽车电子产业组团位于东十路以南,经二十一路以西,经十八路以北,东八路以东,重点发展汽车制造方面应用的各种电子信息产业产品类。 通用、专用设备产业组团位于山阳大道以南、经二十一路以东,东十路以北, 重点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 机械零部件产业组团位于经二十一路以东,东十路以南,重点发展通用零部件及专用零部件生产制造。 物流组团位于经十九路以东,东十路以南,东八路以西,依托新长铁路季桥站和周边成片的工业用地,重点发展仓储物流业。 产业布局图见图 1.2.4-1。 1.2.4.2 工业用地组织模式工业用地组织模式 规划

17、按照工业社区、工业开发单元的模式组织开发区建设。工业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的空间环境设施、社会文化、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特征的生产共同体。 工业社区由若干工业开发单元构成, 以经二十一路为边界, 规划形成2个工业社区。 1.2.4.3 工业开发单元组织织引导工业开发单元组织织引导 每个工业开发单元的地块面积为 15-20 公顷。入驻工业企业占地规模超过基本开发单元规模时,可以适当合并开发单元,但应当保留规划支路;入驻工业企业占地规模小于基本开发单元规模,可以对基本开发单元进行适当的灵活划分,满足小型工业企业的用地需求。 机电产业园内开发主体可以以工业开发单元为

18、最小单位进行土地出让; 也可以按照征求意见稿 8 规划在工业开发单元建设标准厂房,出租或出售给用地需求较小的入驻的企业。产业服务中心可以由工业区开发主体进行整体开发建设,然后出租给各工业企业,也可以把土地出让给一家地产公司进行开发建设。征求意见稿 9 图图 1.2.4-1 机电产业园产业机电产业园产业布局图布局图 征求意见稿 11.2.5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规划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规划 1.2.5.1 供水工程规划供水工程规划 (1) 现状概况 现状机电产业园内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农村居民点和农林用地,现状用水主要来自淮安经济开发区水厂,现状淮安经济开发区水厂规模为 10 万立方米/日。机电产业

19、园用水主干管沿山阳大道敷设,管径为 DN300,其他道路敷设有少量支管,管径 DN100DN200 毫米。 (2) 用水量预测 采用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法进行预测。 表表 1.2.5-1 用水量计算表用水量计算表 序号序号 用地名称用地名称 用地用地代码代码 面积面积(公顷公顷) 用水量指标(立用水量指标(立方米方米/日公顷)日公顷) 用水量(立用水量(立方米)方米) 1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B 0.21 60 12.6 2 工业用地 M 186.41 30 5592.3 3 物流仓储用地 W 15.84 20 316.8 4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S 42.3 10 423 6 绿地与广场用

20、地 G 18.08 10 180.0 7 合计 262.84 6525.5 供水普及率为 100%。预测最高日总用水量为 0.65 万立方米/日,日变化系数 1.2,则平均日用水量为 0.54 万立方米/日。 2、水厂规划 根据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开发区以位于古黄河南侧的淮安经济开发区水厂为供水水源,现状规模 10 万立方米/日,远期规模 30 万立方米/日。 3、管线规划 保留山阳大道现状 DN300 毫米给水管,规划由经二十一路引水入机电产业园,管径为 DN600 毫米, 在其他道路上敷设管径为 DN200DN300 毫米的供水管。 采用 HDPE给水专用管或球墨铸铁

21、管。 结合道路新建及拓宽改建,给水管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为保证供水安全可靠,管网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以环状管网为主,枝状征求意见稿 1管网为辅。 给水管道在道路下位置,结合市区现状管网,定在道路东侧、南侧。 给水工程规划图见图 1.2.5-1。 征求意见稿 1 图图 1.2.5-1 机电产业园给水工程规划图机电产业园给水工程规划图征求意见稿 11.2.5.2 污水工程规划污水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现状机电产业园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和雨污合流制并存状态。 排水管以混凝土管为主,管径 D300D400 毫米。 现状排水设施标准偏低。已敷设污水干管、污水支干管预留接口标高不能满足接管的需

22、要。 (2)污水量预测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 0.8,工业废水取 0.7,远期污水集中处理率 100%。 表表 1.2.5-2 污水量计算表污水量计算表 序序号号 用地名称用地名称 用地用地 代码代码 面积面积 (公顷公顷) 用水量用水量 (立方米(立方米/ 排放系数排放系数 污水量污水量 (立方米(立方米/日)日) 1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B 0.21 12.6 0.8 10.08 2 工业用地 M 186.41 5592.3 0.7 3914.61 3 物流仓储用地 W 15.84 316.8 0.8 253.44 4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S 42.3 423 0.2 84.6 5 市政

23、公用设施用地 U 2.27 56.75 0.8 45.4 6 绿地与广场用地 G 18.08 180.8 0 0 7 合计 262.84 6525.5 4262.73 预测最高日污水量为 0.43 万立方米/日,总变化系数取 1.2,则平均日污水量为 0.36万立方米/日,须集中处理的污水量为 0.36 万立方米/日。 (3)污水处理厂 根据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污水送淮安区明通污水处理厂,明通污水厂现状规模为 2 万吨/日,拟扩建为 3.2 万吨/日,并增加中水处理设施,规模为 1.12万吨/日,经过处理后外排量为 2.08 万吨/日。 (4)污水管网 污水管的敷设应根据

24、道路断面形式确定,一般原则是道路红线宽度小于 60 米时沿道路一侧敷设污水管,污水管设在道路中心线的西侧和北侧。 规划沿山阳大道敷设污水主干管,管径 d300d400 毫米,沿经十九路、东十路、柳浦弯路、经二十一路污水次干管,管径 d150d300 毫米,将污水收集至污水管网,最终送至淮安明通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 征求意见稿 1污水管起端埋深应能使所服务的街坊污水支管能自流排入, 一般干管起点埋深不小于 1.5 米。 污水工程规划图见图 1.2.5-2。 征求意见稿 1 图图 1.2.5-2 机电产业园污水工程规划图机电产业园污水工程规划图 征求意见稿 11.2.5.3 雨水工程规划雨水

25、工程规划 雨水管线是根据机电产业园土地利用和道路、竖向规划、水系规划等情况进行规划设计。雨水经管道收集后,就近、分散、重力流排入附近河流,并最终排入淮河入海水道北侧调度河。 规划雨水管道最大管径为 d1000mm,最小管径为 d500mm。雨水管的敷设应根据道路断面形式确定,一般原则是道路红线宽度大于等于 40 米或三块板时沿道路两侧敷设雨水管,红线宽度小于 40 米时沿道路一侧敷设雨水管,雨水管设在道路中心线的东侧和北侧。 雨水管起端覆土深度不小于 1.0 米, 一般情况下, 干管起点埋深控制在 1.2 米左右。 机电产业园雨水工程规划图见图 1.2.5-3。 征求意见稿 1 图图 1.2.

26、5-3 机电产业园污水工程规划图机电产业园污水工程规划图 征求意见稿 11.2.5.4 供电规划供电规划 (1)现状概况 现状用电主要引自 110KV 季桥变。 (2)供电规划 负荷预测 采用地均综合用电指标法进行预测。 表表 1.2.5-3 用地负荷计算表用地负荷计算表 序号序号 用地名称用地名称 用地代码用地代码 面积面积(公顷公顷) 用电量指标(千瓦用电量指标(千瓦/公公顷)顷) 用电量(千用电量(千瓦)瓦) 1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B 0.21 300 63 2 工业用地 M 186.41 250 46602.5 3 物流仓储用地 W 15.84 50 792 4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27、S 42.3 60 2538 6 绿地与广场用地 G 18.08 10 180.8 7 合计 262.84 50176.3 据此计算,各地块预测总负荷约 5.02 万千瓦。考虑负荷同时率取 0.7,则实际计算负荷为 3.51 万千瓦,平均负荷密度为 1.13 万千瓦/平方公里。 电压等级 机电产业园电网采用 110/20/0.38KV 三级电压,逐步改造 10KV 电压等级用户为20KV 电压等级。 变电站规划 根据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淮安经济开发区内保留现状 220kV 铁云变一座,容量为 3*240KVA,占地约 1.66 公顷,选址位于藏军洞路与 237 省道交叉口

28、东南处。 规划和保留 4 座 110kV 变电站,分别是现状 110kV 花庄变,现状 110kV 季桥变、新建 2 座 110kV 变电站。 近期机电产业园由季桥变提供电源,远期由季桥变和新建变电站联合提供电源。 线路规划 根据上位规划沿山阳大道道路中央分隔带、经二十一路规划高压走廊。 110kV 及以上供电线架空敷设。 220kV 架空线高压走廊宽度按 40 米控制; 110kV 架征求意见稿 1空线高压走廊宽度按 20 米控制。 加强中低压网络建设,逐步改善现有变电设施状况,提高中低压网络供电能力。 机电产业园供电工程规划见下图 1.2.5-4。 图图 1.2.5-4 机电产业园供电工程

29、规划图机电产业园供电工程规划图 1.2.5.5 电信工程规划电信工程规划 (1)通信设施 现状概况 A、固定电话 现状无电信模块局。 B、移动通信 现状有中国移动、联通通信基站。 (2)主要存在问题 现状通信设施无法满足城市开发的要求。 (3)电信规划 固定电话 征求意见稿 2采用用地指标法及人均指标法进行预测。 表表 1.2.5-4 固定电话容量计算表固定电话容量计算表 序号序号 用地名称用地名称 用地代码用地代码 面积面积(公顷公顷) 电话容量指标(门电话容量指标(门/公公顷)顷) 电话门数电话门数(门)(门) 1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B 0.21 20 4 2 工业用地 M 186.41

30、 10 1864 3 物流仓储用地 W 15.84 10 158 4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S 42.3 5 212 6 绿地与广场用地 G 18.08 1 18 7 合计 262.84 2256 按土地使用性质计算固定电话容量约为 0.22 万门,按 1:1.6 放线比,电话交换机容量约为 0.35 万门。 电信局所 机电产业园内不设置电信局所,根据上位规划,电信局所位于京沪高速公路西侧。 机电产业园内应按服务半径不大于 500 米考虑设置无线通信基站,每座站地约 50平方米。可独立用地或在大楼顶部设置。 通信管线规划 通信线路采用管道埋地方式敷设。 光缆延伸至路边各地块和楼宇, 实现网络大容

31、量、高速率的传输,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各通信营运公司统一规划、联合建设信息化综合管道工程,使管线资源充分发挥效用。通信管道的建设应结合市政道路的施工、改造同步进行,管道容量的设置,应考虑各通信运营商的业务发展需求预留合理的超前量,结合不同网络统一规划,逐步实施。光缆线路可根据业务的要求,分期分批敷设,提高光缆的使用效率。 通信管道原则上以东西向道路的北侧,南北向道路的西侧作为主要通道,与电力线路分置道路两侧。 对各类弱电管线(含有线电话,移动通信,宽带,有线电视等)采用弱电综合管沟进行道路下的管位规划,满足市政工程管线综合和协调的要求,有利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各项电信事业的发

32、展搭建一个基础管线走廊。 (2)邮政设施 邮政支局位于京沪高速公路西侧。 征求意见稿 2(3)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结合电信端局 (模块局) 址设置有线电视网络分前端, 适应用户和网络的发展需要。 采用弱电综合管沟的方式,与通信线路综合,沿道路埋地敷设。 机电产业园通信工程规划见下图 1.2.5-5。 图图 1.2.5-5 机电产业园通信工程规划图机电产业园通信工程规划图 征求意见稿 21.2.5.6 燃气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规划内目前无燃气管道,乡村居民用燃料主要为柴薪、瓶装液化石油气。区内现状无液化气罐装站。 (2)存在问题 液化气瓶装供应虽然有简便、灵活、投资少等优点,但这

33、种供气方式运输量大,安全性差,用户使用不便。 (3)气源选择 气源为天然气,来自淮安清浦区武墩天然气门站,经南马厂大道、南马站前路中压管输送至机电产业园。 (4)燃气用量预测 产业园中没有居住用地,供气对象主要为职工食堂及工业生产用气。机电产业园中预测职工规模为 0.8 万人, 35 万标准立方米/年。 工业生产用气为 290 万标准立方米/年。 (5)燃气压力级制 天然气管道采用中压 A-低压二级,中压配气管网起始压力不大于 0.4MPa,末端压力控制大于 0.03MPa。 (6)燃气输配系统 燃气输配管网采用中低压两级制,即中压干管、中压支线到调压站或调压箱进行调压,区域调压站供气半径控制

34、在 500700 米左右,低压管线输送至居民用户;工业用户由专用调压器供给。 中压干管采用环状方式布置,中压支管布置成枝状,输配干管在保证同样供气效果时走向求短,尽量靠近用气大户。 燃气管道在道路下位置,结合市区现状管网,布置在道路西侧、北侧。 机电产业园燃气工程规划见下图 1.2.5-6。 征求意见稿 2 图图 1.2.5-6 机电产业园燃气工程规划图机电产业园燃气工程规划图 征求意见稿 21.2.5.7 供热工程规划供热工程规划 (1)供热现状 机电产业园西侧 600 米,山阳大道北侧江苏国信淮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提供热源,国信淮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供热范围为淮安区化工集中区和淮安区机电产

35、业园。 (2)供热规划 规划原则 热源、热力网和热用户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建设,尽早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热负荷预测 工业用热负荷按占地面积估算热负荷, 每公顷热负荷取 0.3 吨/小时, 按 30%集中供热,年平均时用汽量为 16.8t/h。规划区总负荷为 16.8t/h。 3、热源规划 规划热源为江苏国信淮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 国信淮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规模为 215MW 的发电机组和 275t/h 的锅炉。 4、供热管网系统 供热管网主要沿山阳大道引入机电产业园, 沿一级热网采用枝状布置的方式, 主干管沿山阳大道、经十八路、曹园路等布置,各组团热网干线由此主干线引出,管径为

36、DN200DN400。 热力管道在道路下位置,布置在道路东侧、南侧。 供热工程规划见图 1.2.5-7。 征求意见稿 2 图图 1.2.5-7 机电产业园供热工程规划图机电产业园供热工程规划图征求意见稿 21.2.5.8 环卫设施规划环卫设施规划 (1)规划目标 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 100%,垃圾转运方式采用一次转运。 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公厕全部达到三类以上水冲式公厕,其中二类以上水冲式公厕比例 80%。 垃圾、粪便清运作业机械化率达到 100%。 (2)环卫设施规划 垃圾转运站 机电产业园内不新建垃圾转运站,企业生活垃圾集中送往开发区垃圾转运站处理,该转运站位于位于山阳

37、大道与刘伶台路交叉口东北侧,占地面积 0.78 公顷。 公厕 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的标准,工业用地设置密度为 12 座/平方公里,设置间距为 8001000 米。 独立式公厕面积为 60170 平方米。 公厕与相邻建筑间宜设不小于 3 米的绿化带。 机电产业园内设置公厕 3 座,主要滨河绿地设置。 1.2.5.9 管线综合工程规划管线综合工程规划 (1)管线种类 规划管线类型包括:给水、污水、雨水、燃气、热力、供电、电信等。合理安排并控制工程管线各自的地下空间,解决管线之间的矛盾,为管线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2)管线位置 在道路西侧或北侧, 从道路红线向中心线方向主要有

38、电信 (包括电视、 监控、 网络)管线、燃气管线、污水管线;在道路东侧或南侧,从道路红线向中心线方向主要有电力管线、热力管线、给水管线、雨水管线;雨水管线在道路红线宽度 40 米及以上时一般两侧布置,各种管线有条件时尽量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 征求意见稿 2(3)管线布置 水平布置 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要求。 竖向布置 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一般为:电信管线、电力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地下管线相互交叉时各管道间的最小间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要求。 工程

39、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一般按下列规定处理: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1.2.6 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 1.2.6.1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1、大气环境 依据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 规划确定机电产业园达到二级标准。 2、水环境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老一支渠水质达到类,其他河道水质达到 IV 类。 3、噪声环境目标 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规定的各功能区标准,工业和仓储物流用地为 3 类声环境功能区, 昼间不高于 65dB(A

40、), 夜间不高于 55dB(A);道路两侧区域为 4a 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不高于 70dB(A), 夜间不高于 55dB(A); 新长铁路两侧区域为 4b 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不高于 70dB(A),夜间不高于 60dB(A)。 4、固体废弃物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置率 100%,安全处置率 100%,生活垃圾安全处置率 100%。 5、生态环境建设 征求意见稿 2强化环境意识,防止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建设防护林带,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2.6.2 主要规划措施主要规划措施 1、机电产业园供水由古黄河以南的淮安经济开发区水厂提供,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防止地质灾害发

41、生。 2、高起点发展清洁能源(管道天然气)及集中供热,进一步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3、新建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污水和一般工业废水,送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4、严格控制进入开发的工业类别,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入。对入驻企业提出“节能减排”的相关控制要求。 5、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落实防治噪声的措施,严格限制其高噪声设备使用。推广使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技术。 1.3 规划协调性分析规划协调性分析 1.3.1 与与法规政策符合性法规政策符合性分析分析 淮安经济开发区机电产业园主导产业大类为电子信息类、 机械制造类、 现代服务业,其中电子信息类包括基础材料与元器件产业制造、 汽车电子

42、制造; 机械制造类包括通用设备产业制造、专用设备产业制造、机械零部件制造;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2018 年本)、关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环办环评201815 号)、江苏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苏政发2018122 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苏发2018 24 号)、 江苏省实施细则(试行)(苏长江办发2019136 号)、关于印发的通知 (淮大气防治发 2021 1 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工业园区(集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等

43、文件要求相符。 征求意见稿 21.3.2 与与上层规划协调性分析上层规划协调性分析 本次规划主导产业为基础材料与元器件产业制造、 汽车电子制造; 通用设备产业制造、专用设备产业制造、机械零部件制造;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从整体上看,本规划符合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苏省人民政府,2021 年 2 月 19 日)、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淮安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 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等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的相关要求,与上层规划

44、保持一致。 1.3.3 与同层规划协调性分析与同层规划协调性分析 本次规划主导产业为基础材料与元器件产业制造、 汽车电子制造; 通用设备产业制造、专用设备产业制造、机械零部件制造;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从整体上看,本规划与淮安区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淮安区山阳科技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相互协调的。 1.3.4 与与区域区域“三线一单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符合性分析 1.3.4.1 与江苏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与江苏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苏政发(苏政发202049 号)号)符合性分析符合性分析 对照江苏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45、,机电产业园所在区域位于重点管控单元,主要推进产业布局优化、转型升级,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1.3.4.2 与淮安与淮安市市“三线一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淮政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淮政发202016号)符合性分析号)符合性分析 (1)淮安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相关要点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省域、淮河流域管控要求,准确把握区域发展战略和生态功能定位,建立完善市域总体准入要求和环境管控单元准入要求。 征求意见稿 3市域总体准入要求。 全市域范围内执行的生态环境总体准入要求, 从空间布局约束、 污染物排

46、放管控、 环境风险防控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明确禁止或限制的开发建设活动,区域大气、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区域环境风险联防联控,区域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利用总量及效率要求、地下水限采要求、禁燃区要求。 环境管控单元准入要求。 优先保护单元严格按照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和省级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管理规定进行管控。 其中, 生态保护红线中的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 严禁任意改变用途; 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以生态保护为重点, 原则上不得开展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不得随意占用和调整。重点管控单元既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承载区,也是环境污染治

47、理和风险防范的重点区域。其中,产业园区要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心城区要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高附加值都市型工业,重点深化生活、交通等领域污染减排。一般管控单元主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 加强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相容性分析 园区位于重点管控单元,入区企业符合产业政策要求,企业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VOCs 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在规划实施中建立环境风险应急响应体系,园区不占用基本农田,园区企业不设燃煤锅炉,全部集中供热,入区企业不属于高耗能企业,符合淮安市

48、“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要求。 征求意见稿 1 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 开发建设回顾性评价开发建设回顾性评价 2.1.1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1.1.1 供水概况供水概况 淮安经济开发区机电产业园目前以淮安自来水有限公司经济开发区水厂供水, 该水厂规划供水能力达到 20 万立方米/日, 分两期建设, 一、 二期规模均为 10 万立方米/日,水源为废黄河。园区内市政给水管与城区供水管道连接,实现联网供水。 2.1.1.2 排水工程排水工程 淮安区明通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废水处理量约 5000m3/d, 主要收纳山阳科技园(原淮安区化

49、工集中区) 内印染工业废水和园区生活污水, 二期扩建工程设计规模为 1.5万 m3/d, 全厂服务范围为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铁云路东侧片区的工业废水以及高速以东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台资机电产业园、山阳科技园的工业废水和少量的生活污水,四至范围为:西至铁云路、北至广州路、南至南环路、东至周小路。 2.1.1.3 燃气概况燃气概况 淮安经济开发区机电产业园实行集中供气,管道天然气引自本区北部马厂大道、南马站前路中压管道,本区域的燃气管网与市区燃气管网连通。 2.1.1.4 供热概况供热概况 除去因工艺需求建设的淮安协兴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生物质锅炉及展阳商用道具 (淮安)有限公司燃气热水锅炉外,淮安经济

50、开发区机电产业园企业均采取集中供热,热源为江苏国信淮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电厂规模为 215MW 的发电机组(1 台额定功率为 15MW 的中温中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和 1 台额定功率为 15MW 的中温中压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和 275t/h 的锅炉(燃秸秆固定振动炉排中温中压锅炉)。供热管网已铺设好,从热源厂出管,沿山阳大道、经十八路等干道向区内供热,管径为DN200DN400mm。 征求意见稿 2 2.1.1.5 供电概况供电概况 淮安经济开发区机电产业园现状用电主要引自 110KV 季桥变,园区电网采用110/20/0.38KV 三级电压,逐步改造 10KV 电压等级用户为 20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环评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