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0-2030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上传人:tike 文档编号:5614043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0-2030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0-2030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0-2030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0-2030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0-2030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2021 1- -2032035 5年)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 委托单位:委托单位: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评价单位: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评价单位: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 2022 年年 5 月月 南京南京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 1 任务由来及规划概述任务由来及规划概述 1.1 任务由来任务由来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 )位于扬中市东部,扬中市作为江苏省

2、镇江市的县级市,是长江第二大岛,因地处扬子江中而得名,素有“江中明珠、水上花园” “中国河豚岛” “长江生态旅游岛”等美誉。扬中市是全国闻名的“工程电器岛” “国家火炬计划电力电器产业基地” “中国工程电气名城” 。先后创成“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生态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也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 1993 年 12 月,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宜兴经济开发区等 15 个省级开发区的批复(苏政复199372 号) 批准成立, 四至范围为:东至环城西路, 南至金苇路, 西至联丰港, 北至三栏路, 批准面积 4.5 平方公里。 2005 年

3、12 月, 国家发改委第二批通过审核公告的省级开发区 (2005 年第 84号)中,批准成立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2006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核准开发区四至边界为东至明珠湾大道(原环城西路) ,南至规划中的金苇路,西至联丰港,北至三栏公路,核准面积为 4.087 平方公里。 2008 年江苏扬中经开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开区管委会” )组织编制了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 ,规划范围包括新区和老区两个片区,新区为沿江工业集中区,规划边界为东至长江、南至东新路、西至扬中大道、北至三跃港,规划面积 9.06 平方公里;老区为三部委 2006 年核准的四至边界,规

4、划面积为 4.087 平方公里。2008 年原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印发了关于对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苏环管2008116 号) 。批复中明确: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老区不得再引进新的工业项目,现有工业企业均维持现状,同时逐步实施退二进三 ,逐步迁入新区内发展” 。 2015 年经开区管委会组织编制了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 ,跟踪评价范围与规划环评范围一致。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扬中市人民政府将老区划入三茅镇管理,调整后的开发区即为沿江工业集中区。2016 年原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出具了 关于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有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

5、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2 关意见的函(苏环便管20166 号) , 明确提出:“因开发区范围发生了重大变化,且涉及省级开发区的范围调整,应经省政府同意并根据规划环评条例和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 (环发201114 号)相关要求,开展规划环评” 。 2016年-2020年期间, 经开区管委会领导积极推进范围调整相关工作, 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2020 年 9 月,取得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调整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四至范围的函 (苏政办函202094 号) 。调整后开发区的四至范围为东至疏港大道,南至港隆路、创业路、东新港,西至扬中

6、大道、老三八公路,北至港兴路、规划中的纬四路、三跃港,批复面积 3.93 平方公里。 为适应新形势下园区发展需求, 推进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 年, 经开区管委会组织编制了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 (2020-2030) , 规划面积10.43 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长江,西至扬中大道,南至港盛路,北至三跃港。本轮规划范围包含了省政府批复函(苏政办函202094 号)的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 (环环评202065 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要求,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 (2020

7、-2030) 应同步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此,经开区管委会委托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开展经开区本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在经开区管委会、镇江市扬中生态环境局的大力协助下,在充分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 。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3 图图 1 地理位置图地理位置图 1.2 规划范围和时段规划范围和时段 (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东至长江,西至扬中大道,南至港盛路,北至三跃港水系,规划面积 10.43 平方公里。

8、 (2)规划时段)规划时段 本规划期限为 2021-2035 年 1.3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将扬中经开区打造为江苏省新型制造和临港产业基地、 镇江港重要的港口经济发展平台、扬中特色的港产城融合示范片区。 (1)科学合理科学合理、集约发展集约发展 综合考虑产业园区与长江的协调,发挥各自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促进一体化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4 (2)立足全局、协调发展立足全局、协调发展 立足园区基地全局,从宏观层面用更长远的眼光谋划园区的发展,注重研究其外部发展条件和挖掘自身优势,强化与周边地区在产

9、业发展、岸线利用、空间布局、对外交通等方面的衔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利用优质的生态环境资源,完善生态功能,打造绿色廊道,构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紧凑发展的生态园区布局,打造高品质产业园区。 (4)集约利用、强化特色集约利用、强化特色 倡导集约型开发模式,精明增长,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集约相协调。注重挖掘特色文化,强调产业园区的形象塑造。 1.4 产业定位产业定位及规划及规划 根据园区的区位市场优势, 以及自身的产业基础与技术积累情况确定园区的产业定位:发展智能制造、临港产业等。形成“双引擎,四大产业链”的产业体系,双引擎为智能制造与现代服务;四大产业

10、链为新能源、智能电气、临港装备制造以及汽车零部件。 (1)临港产业特色化。借力港口经济,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贯彻三低三高,融合信息服务,培育特色化新型产业。 (2)优势产业集群化。注重科技引领,激活优势制造业全产业链,“智造+制造”联动,带动传统优势制造业集群化、智能化发展。 注重以“装备制造”为核心,以临港平台和纽带,通过互补、升级等手段进行产业内部驱动,通过空降、衍生等进行外部刺激,全方位多层次丰富完善产业链,共同创建物流与制造联动发展的合力,带动新能源、智能电气等优势制造产业向集群化发展,整合优化新型产业集聚区。 同时关注科技引领,抢抓政策利好,整合优质资源,促进新能源、智能电气等产业从

11、加工型产业链低端向研发集成应用的产业链高端攀升, 激活上中下游全产业链,集科技研发、生产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全面升级新能源、智能电气等产业链。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5 (3)服务产业多元化。立足港产城融合,完善现代服务 ,提升服务能级,打造多元动力引擎。 扬中市优势资源的充分发挥,是积极实践港城互动、产业融合、打造新动力新引擎的基础。将经开区工业与夹江沿线的配套服务充分结合,进一步提升扬中经济开发区的综合实力。 应积极利用开发区周边资源,整合扬中市特色优势资源,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 带动周边就业与发展, 形成经济开区与周边友好互

12、动, 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1.5 空间空间布局布局 本次产业发展在空间上形成两大产业组团。 分别为临港产业组团和智能制造产业集聚组团。涵盖新能源、智能电气、临港装备制造以及汽车零部件四大主导产业;在本次规划范围内,以规划疏港通道为界,以东为临港产业组团,以西为智能制造产业集聚组团。 (1)临港产业组团 该组团的主导产业为临港装备制造。 其总体发展思路为加快发展临港制造业,依托港口积极布局装配式建筑、港口机械、港口物流等产业门类。择机发展船舶配件的制造与加工,积极应用智能制造技术,提高装备制造产业生产效率和发展效益。 该组团主要产业涉及的重点产业门类及产品分别为: 核电阀门、海工阀门、港口机械、

13、装配式建筑、农用机械、海上风电、桩基施工平台、海上油气储运装置、船舶电器、绿色建材等产品、港口物流及装卸 11 类。 (2)智能制造产业集聚组团 该组团涉及智能电气、新能源以及汽车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 三大产业在该组团空间上结合具体需求灵活落位。 对其中的三大产业发展做出如下要求: 智能电气产业发展内容 该产业主要发展思路为推动产业向信息化、 数字化、 资本化加速迈进加快 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提升传统工程电气产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6 品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围绕市场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先进智能电

14、气元器件的设计、研发、制造的个性化、定制化能力,争创国家级制造业智能电气创新中心。 其涉及的重点产业门类及产品分别为:变压器、智能元器件、系统集成领域低压输变配用电设备、光伏逆变器、智能传感器、谐波滤波器、智能断路器开关等关键元器件、电力物联网智能配变终端、低压线路监测终端、中电变压器 10类。 新能源产业发展内容 该产业的主要发展思路为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迭代升级,延伸拓展产业链,推进光伏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加速转型,积极拓展终端产品应用领域,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其涉及的重点产业门类及产品分别为:铸锭切片、组件封装、集成应用等核心环节技术、切割线、逆变器、接线盒、智能光伏设备制造、光伏电站智能

15、化、支持引进利用异质结、背电极、高倍聚光、储能等领先技术、风力发电、生物医药、大数据 15 类。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内容 该产业的主要发展思路为不断壮大汽车核心零部件发展规模, 积极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项目,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其涉及的重点产业门类及产品分别为: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电驱动系统、新型制动系统、增压机等汽车核心零部件、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系统、 电控系统、驱动电机、推进先进变速器、智能控制、无人驾驶、智能控制系统基础零部件 11 类。具体产业布局见图 2。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7

16、图图 2 产业园产业园布局图布局图 1.6 用地规划用地规划 开发区规划用地总面积约 1043 公顷,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 800.08公顷,占总用地的 76.71%。产业园用地平衡表详见表 1。 表表 1 产业园规划用地平衡表产业园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分类用地分类 用地名称用地名称 面积面积(公顷公顷) 占规划总用地占规划总用地比例比例(%) 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H11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18.66 1.79 M 工业 591.15 56.68 W 物流仓储 2.92 0.28 S 道路与交通设施 111.52 10.69 U 公用设施 2.83 0.27 G 绿地与广场

17、 72.35 6.94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8 用地分类用地分类 用地名称用地名称 面积面积(公顷公顷) 占规划总用地占规划总用地比例比例(%)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0.65 0.06 小计 800.08 76.71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H2 H23 港口用地 213.93 20.51 小计 231.93 20.51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 H3 区域公用设施 7.4 0.71 小计 7.4 0.71 合计 1021.4 97.93 非建设用地 E E1 水域 21.59 2.07 合计 21.59 2.07 总计 1043 100

18、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9 图图 3 开发区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利用规划图 1.7 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开发区由扬中市第二水厂集中供水。预测开发区最高日用水量约为 3.32 万吨。可满足区内企业和居民用水需求。为规划区外西侧现状兴隆加压站,占地0.6ha,规模为 5 万 m3/d。给水主干管沿扬中大道、238 省道、长新路、港兴路、港隆路敷设,管径为 DN300-DN800。沿其他主要城市道路敷设给水支管,管径为 DN200-DN300。 (2)雨水工程规划 雨水排放系统:雨水采用分散和就近排放的原则

19、,充分采用 LID(低影响开发)设计理念,结合道路绿带及防护绿地、公园绿地、广场等设置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带、植草沟、下沉广场等蓄排水设施,并利用现状已建雨水管,避免重复建设。 雨水管网及雨水泵站:开发区内主要雨水排放水系有东新港、光明河、三跃港、永战河、六圩港以及部分水系支流。规划雨水管内雨水结合排涝泵站就近排入水系,结合现状,共设置排涝泵站 27 处。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0 (3)污水工程规划 开发区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污水统一排放至苏环(扬中)水务。污水处理方面,规划期末苏环(扬中)水务总规模达到 10.0 万 m3

20、/d,出水排至夹江,执行一级 A 排放标准,共设污水泵站 8 处,工业废水要求本单位处理达标后,统一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 污水排水分区方面, 第一分区为三跃港以北, 通港路以南, 污水收集后经 13#泵站提升至第二污水处理厂。第二分区为光明河以北,三跃港以南,污水收集后经港茂路、三兴路现状污水干管向南排入港隆路现状 DN500-DN600 污水管。第三分区为东新港以北,光明河以南,港隆路两侧污水汇集后分别经 15#、16#、17#泵站提升至第二污水处理厂。第四分区为兴旺东路以北,东新港以南,污水汇集后经 18#泵站提升至扬中大道现状污水管内,经重力流排放至厂前提升泵站,后提升至第二污水处理厂。

21、 (4)燃气工程规划 经开区规划管道燃气气源为镇江天然气门站(上党镇南) 。开发区进气主干管沿金润大道进入,为 DN600 的高压燃气管,经谏辛公路进入辛丰高中压燃气调压站,转换为中压燃气,进入开发区;区内鼎胜新材、爱励铝业直接从高压管引入高压燃气,厂区内设调压站。同时,为确保供气安全可靠,气压稳定,燃气管网的布置采用环状为主的方式。0.1MPa 中压管管径为 DN200DN300,低压管管径为 DN150DN200。 2 环境质量现状环境质量现状 (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的划分标准,规划区为二类大气环境功能区,总体空气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二

22、级标准,根据扬中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0 年度扬中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经开区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区域,根据扬中市生态环境局监测站点 2020 年监测结果, SO2、 NO2、 PM10和 CO 指标达到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质量标准要求,超标因子为 PM2.5和 O3。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1 园区及周边布置了 4 个大气监测点, 监测因子为: 硫酸雾、 氯化氢、 氟化物、非甲烷总烃。现状监测评价结果可知,监测期间规划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各监测因子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 (2)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根据

23、2020 年度扬中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可知新坝大港、联丰大港、杨子桥断面这三个省考断面 2020 年度均满足相应考核目标水质要求。布置 6 个监测断面,监测因子为:水温、pH、DO、CODCr、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石油类、SS、硫化物、镍、铜、六价铬、镉、锌。现状监测均满足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功能区划规定的标准,镇区主要河道、省考断面水质满足考核要求,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标准。 (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居住、商业和工业的混杂区为噪声环境 2 类区;工业区为噪声环境 3 类区;交通干线道路两

24、侧为噪声环境 4a 类区,共设置 11 个噪声监测点,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规定的各功能区标准。 (4)地下水现状评价:共布置 12 个监测点位,各点位各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相应标准。 (5)土壤现状评价:共布置 4 个监测点位,各监测点位均能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试行) (GB366002018) 相应标准。 3 规划的规划的环境影响环境影响分析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现状达标的污染物在叠加现状浓度、在建项目污染源、规划新增污染源的环境影响后,相关的短期

25、浓度、保证率日均浓度或长期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评价标准要求; 现状超标污染物在实施区域削减方案后预测范围内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 k-20%,满足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2)地表水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期间, 产业园污水依托扬中市苏环水务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根据扬中市苏环水务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地表水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2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结果,枯水期大潮、枯水期小潮,扬中市苏环水务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按 5000 m3/d 正常排放的条件下, 对排放口附近水域水质影响较小,对敏感目标魏村水厂取水口、西来桥水

26、厂备用取水口水质有轻微影响,浓度增量与本底值叠加后满足相应水质标准。 (3)声环境 规划方案实施后噪声影响将有所增加, 产业园噪声环境主要受交通噪声影响,随着园区运输量的增大,交通噪声影响将进一步加大,但在落实报告书关于交通噪声的各项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声环境质量可满足功能区要求。 (4)固体废物 园区建设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一般工业废物、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交由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采用外售利用和安全处置的方式进行处理,原则上优先交由区内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回收利用,不可利用的委托区外单位处理;危险废物送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5)地下水影响 正常状况下,污染物无超

27、标范围,项目正常工况对地下水无影响。在非正常工况发生废污水或污染物渗漏情况下, 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和距离大小主要取决于污染物渗漏量的大小、 污染因子的浓度、 地下水径流的方向、 水力梯度、含水层的渗透性和富水性,以及弥散度的大小。 污染物泄漏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泄露时间较短,且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水力梯度较小,污染物迁移速度也较慢。在预测的较长时间内,最大运移距离约为 39m, 污染范围仍在厂区范围内, 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保护目标造成不利影响。 (6)土壤环境 园区内企业加强设备维护,采取必要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措施,妥善贮存和处置固体废弃物,定期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并在发现污染物泄

28、漏时及时采取污染控制措施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7)环境风险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3 从环境风险上,规划项目涉及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的危险性物质,环境风险主要包括: 天然气管道泄漏、 火灾、 爆炸等, 火灾、 爆炸等事故可能伴随着 CO等次生污染物的产生和扩散,造成人员中毒等危险,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开发区内企业储存和运输的物料中存在易挥发、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物质,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腐蚀等危险;生产中可能产生废气污染物质,在非正常工况或处理设备损坏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较大浓度的排放。污水

29、预处理设施故障、 操作失误、 污水管网破裂, 导致污水未经处理, 直接排入长江、内部河流等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在开发区严格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的前提下, 开发区的环境风险是可控的。 4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1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开发区以新能源、智能电气、临港装备制造以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为主,各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气, 应根据污染物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排放的废气应采用收集后集中处理的方法,确保生产工艺尾气能够达标排放。由于开发区规划新增工业用地有限,对于现有企业也应加强治理措施。因此对于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分别提出要求。具体措施

30、如下: (1)对于现有企业 鼓励企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加强无组织废气的收集。 a.强化废气收集措施,提高废气收集效率,尽可能将无组织排放的各类废气集中收集为有组织排放,降低逸散废气量。 b.工艺设计应采用先进的密闭设备、密闭式操作、密闭原料输送管道;对输送管道定期检修,加强管道接口处的密封;制定加料操作程序,规范操作方式,减少因周期性加料形成的粉尘无组织排放。 c.区内各企业加强除尘系统的保养和维护,确保集气罩的抽吸作用,增加集气罩面积,防止除尘系统的“跑、冒、漏、滴” ,使除尘系统运转良好。 加强管理与监控,确保及时发现问题。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

31、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4 开发区管理部门应制定合理有效的企业废气治理设施监察管理制度, 加强对企业废气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管理和监察力度, 定期检查区内各企业废气收集和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处理效果,并记录备案,及时对废气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的企业提出相应整改要求。确保区内企业废气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废气治理设施如停运必须办理相应手续。 (2)对于新进企业 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入区企业性质和污染程度,确定企业选址,并报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按照总量控制规划建议值, 严格控制单位工业用地面积的污染物排放源强,排放同类废气的企业应尽可能拉开距离, 严格控制废气污染物排放

32、总量及单位面积排放源强不超过总量控制限值,以免局部地区污染物浓度超标。 对入区企业严格筛选:优先引进污染轻、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大的项目,对大气污染严重、经治理后也难以达标的项目严禁入区。 入区企业必须采用先进的、密封性能好的生产设备、物料存贮容器和输送管道,最大限度减少无组织废气排放;同时,还要采用先进的治理或回收技术,严格按照我国有关规定,实现达标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 加强消防和风险事故防范意识及应急措施, 特别是使用易燃、 易爆、 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必须有相应的危险物品管理制度。 加强绿化建设,企业绿化应选择耐污性强,除尘效果好的树种。 4.2 水水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

33、(1)加强项目管理,实行源头控制 根据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优先引进污染较轻,且易处理的排水项目,严格控制排水量大、污染严重的项目。 对水环境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在进入开发区时, 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水污染物处理达到要求,并实行排污许可制和总量控制。 (2)废水收集、综合处理、排放系统优化 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应持续遵循环保基础设施先行原则,实行雨污分流,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5 严格按照规划及时埋设污水管网,使污水管网的覆盖率达到 100%;各企业的生产、 生活污水全部由污水管网收

34、集送入相应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入区企业不得新设排污口。各企业污水接管应执行以下要求: 各企业工业废水必须处理达到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方可接入污水管网。 各企业应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各类废水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严禁将高浓度废水稀释排放,开发区管委会应积极配合当地环保部门根据各企业的生产情况核定各企业的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预处理设施的关键设备应有备件,以保证预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各类行业污水可针对自身污水特点,选择切实可行的预处理方案。如部分企业污水中可能含有较高浓度乳化油, 可采用破乳气浮除油或混凝气浮等方法进行预处理。 此外, 酸洗废水会对截流管网产生腐

35、蚀损坏, 故应进行中和处理至 pH达标后方可进入截流管网。严格限制含特异因子(特别是有机毒物)的废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排放此类废水的企业应进行厂内预处理,去除其中的特异因子(特别是有机毒物)后,方可进入截流管网。 严格控制进水的含盐量, 对含盐量高的废水需经充分预处理去除大部分盐分后方可接管,并保持小流量均匀注入污水厂,确保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各企业的特征污染物接管, 除污染物浓度必须达标外还需满足环保部门下达的相应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3)企业内部废水管理 对于企业内部废水,主要从废水预处理、建立完善的废水收集和排放体系两方面加强环境管理。 废水的预处理:为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36、应严格控制各企业接管废水达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企业废水预处理针对自身废水特点,遵循分质处理的原则,采用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案,确保接管废水达到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对含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废水,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工艺特点,研究接管的可行性并确定合理的接管标准,从严控制,企业对特殊污染物预处理达接管标准后方可接入污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6 水处理厂。 废水收集和排放体系:各企业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各类废水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生产废液按照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不得混入废水稀释排入污水管网;严禁将高浓度废水稀释排放。

37、 4.3 声环境保护措施声环境保护措施 (1)建筑施工噪声管理 建筑施工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 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凡在建筑施工中使用机械设备,其排放噪声可能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的, 应当在工程开工 15 日前向生态环境部门提出申报,说明工程项目的名称、建筑施工场所、施工期限、可能排放到建筑施工场界的环境噪声强度及所采用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夜间施工的要申领“夜间噪声施工许可证”。排放建筑施工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危害周围生活环境时,生态环境部门报经政府批准后,可限制其作业时间。推广使用低噪型施工技术和设备,减轻建筑施工造成的

38、噪声污染。禁止夜间在居民、文教区进行建筑施工作业。 (2)工业噪声污染控制 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项目,需按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执行。建设项目在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对项目可能产生的噪声污染,要提出防治措施。建设项目投入生产前,噪声污染防治设施需经生态环境部门检验合格。 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要按有关规定,到生态环境部门办理申报登记手续,登记排放噪声的设施、处理设施、噪声源种类及数量、噪声强度等情况。在噪声源情况有较大改变时,也要及时进行申报。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的企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对排放噪声超标的,或造成严重噪声污染的单位,要进行限期治理。

39、合理布局区内的企业,使噪声源相对分散且远离噪声敏感区,避免造成污染。 (3)加强交通噪声防治和管理 行驶的机动车辆,应装符合规定的喇叭,整车噪声不得超过机动车辆噪声排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7 放标准。严格控制拖拉机在区内进行运输作业。消防车、工程抢险车等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或在禁止车辆使用警报器的地段, 不得使用警报器。 加快道路建设, 进一步完善区内道路网,形成较为畅通的道路网络,道路建设应超前于开发建设。 (4)利用绿化隔离带有效控制噪声污染 做好道路两侧的绿化,利用绿化带对噪

40、声的散射和吸收作用,加大交通噪声的衰减,以达到阻隔削减噪声的目的。 4.4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开发区固体废物的性质特点,本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原则,提出如下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1)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尽量减少固体废物发生量。 (2) 根据固体废物的特点, 对一般工业固废实现全过程管理和无害化处理。金属边角料、不合格的产品、废纸张、废弃的木材等,应视其性质由业主进行分类收集,尽可能回收综合利用,并由获利方承担收集和转运。 (3)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转运。 (4)危险固废由有资质单位统一收集,集中进行安全处置。 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废活性炭、废机油、废乳化

41、油等。对危险固废提出如下管理和处置措施: 危险废物的识别 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 提高企业对危险废物的危害性认识和对危险废物的识别能力;努力提高危险废物的回收利用率,最大可能地减少其发生量。 每个入区企业都应按照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对所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鉴别,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应到生态环境部门对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申报登记,并落实危险废物处置协议,对危险废物实施全过程管理。 危险废物的交换和转移 危险废物的处置、转运应按照江苏省危险废物管理暂行办法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和关于开展危险废物交换和转移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

42、求意见稿) 18 执行。 临时储存和内部处置 危险废物在厂内暂存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设计、建造或改建用于专门存放危险废物的设施,按废物的形态、化学性质和危害等进行分类堆放,并设专业人员进行连续管理。 企业内部处置的危险废物还应按照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设计、建造危险废物的处置设施,确保危险废物安全无害化处置。 最终处置 开发区产生的废油、废酸、污泥等危险废物送有资质单位处置。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 (苏政办发201891 号) ,对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年产生量 100 吨以上的产废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提出并实施减少危险废物的使用、产

43、生和资源化利用方案。 4.5 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地下水:地下水: (1)严格控制污水处理厂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控制城镇生活污水、污泥对地下水的影响。在提高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的同时,加强现有合流管网系统改造,减少管网渗漏;规范污泥处置系统建设,严格按照污泥处理标准及堆存处置要求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 定期开展污水管网渗漏排查工作,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监督、检查、管理及修复机制。 (2)强化企业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止措施 加强重点企业地下水环境监管。 定期评估有关工业企业及周边地下水环境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地下水污染区域内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状况。重点企业需设置防

44、渗应急池、比对观测井等防漏和检漏设施。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建设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控制工业危险废物对地下水的影响。加强危险废物堆放场地治理,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 土壤:土壤: (1)加强源头控制 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19 区内企业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回收、处置、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应当采取分区防渗等有效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避免土壤受到污染。一方面,从污水输送、处理、排放等全过程控制污水泄漏(含跑、冒、滴、漏) ,同时对有害物质可能泄漏到地面的区域采取防渗措施,阻止其进入土壤中,即从源头到末端全

45、方位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项目的建设对土壤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从生产过程入手,在工艺、管道、设备、给排水等方面尽可能地采取泄漏控制措施,从源头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质泄漏的可能性和泄漏量,使项目区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降至最低, 一旦出现泄漏等即可由区域内的各种配套措施进行收集、处置,同时经过硬化处理的地面有效阻止污染物的下渗。 (2)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 应监督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履行下列义务: 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 并按年度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排放情况; 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 保证持续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 流失、扬散; 制定、实施自行监测方案,并将监测数据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46、。 (3)强化工业企业关停搬迁过程污染防治 企业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采取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制定包括应急措施在内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并实施。 4.6 生态环境减缓措施生态环境减缓措施 (1)减缓施工期生态影响 合理安排施工期,尤其是各企业建设项目,应尽量缩短工期,以减轻施工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防止水土流失,及时对回填土方进行覆盖,避免在台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作业,及早将松土压实;尽快完成规划绿地和各种裸露地面的绿化工作。文明施工,按要求收集处理各类施工废(污

47、)水,杜绝向区内及周边水体排放各类垃圾,同时在项目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培养其环境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20 保护意识。加强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在各入区项目动工建设的过程中,表土层先开挖保留,待项目建成后,再把表土层回填到绿化区,这样有利于保护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等,减少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2)优化绿化系统配置 优化绿化树种选择,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充分考虑树种的降噪、滞尘、吸收污染物、固碳等生态功能。植物宜选用侧枝发达的阔叶树种,如香樟、银杏和垂柳等,并适当增加落叶栎类、械属等地带性树种的运用。正确认识杂草的生态作

48、用,在区内适当保留自然恢复的区域。 5 评价结论评价结论 5.1 规划概述规划概述 1993 年 12 月,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宜兴经济开发区等 15 个省级开发区的批复(苏政复199372 号) 批准成立, 四至范围为:东至环城西路, 南至金苇路, 西至联丰港, 北至三栏路, 批准面积 4.5 平方公里。 2005 年 12 月, 国家发改委第二批通过审核公告的省级开发区 (2005 年第 84号)中,批准成立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2006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核准开发区四至边界为东至明珠湾大道(原环城西路) ,南至规划中的金苇路,西至联丰港,北至三

49、栏公路,核准面积为 4.087 平方公里。 2008 年江苏扬中经开区管理委员会 (以下简称“经开区管委会”) 组织编制了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 ,规划范围包括新区和老区两个片区, 新区为沿江工业集中区, 规划边界为东至长江、 南至东新路、 西至扬中大道、北至三跃港,规划面积 9.06 平方公里;老区为三部委 2006 年核准的四至边界,规划面积为 4.087 平方公里。2008 年原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印发了关于对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苏环管2008116 号) 。 批复中明确:“根据城市发展规划, 老区不得再引进新的工业项目, 现有工业企业均维持现状,同时逐

50、步实施退二进三 ,逐步迁入新区内发展” 。 2015 年经开区管委会组织编制了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21 报告书 ,跟踪评价范围与规划环评范围一致。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扬中市人民政府将老区划入三茅镇管理,调整后的开发区即为沿江工业集中区。2016 年原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出具了 关于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有关意见的函(苏环便管20166 号) , 明确提出: “因开发区范围发生了重大变化,且涉及省级开发区的范围调整,应经省政府同意并根据规划环评条例和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环评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