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上传人:tike 文档编号:5614053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开发建设规划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 规划实施单位:规划实施单位: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评价单位: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评价单位: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 二二二二二二年年五五月月 1 1. 任务由来与规划概述任务由来与规划概述 1.1 任务由来任务由来 涟水县工业园成立于 2000 年 6 月,总体规划面积 7.16 km2,其中启动区面积 4.86 km2。后根据关于进一步核减现有各类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的函 (苏国土资传发200428 号) ,涟水工业

2、园规划面积由 7.16 km2核减为 2.5 km2,东至广陵路,南至淮河路南 335 米处,西至盐河,北至炎黄大道。2006年国家发改委2006第 37 号公告涟水工业园被确定为省级开发区,同时更名为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 2007 年涟水经济开发区规划现已扩大至 16.07 km2, 同年 7 月涟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了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并获得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苏环管2007173 号) 。涟水经济开发区以盐河为界分东西区建设,东区规划面积为 3.52 km2,规划范围西至盐河,南至淮河东路,东至淮浦东路

3、、海安路,北至涟中总干渠;西区规划面积为 12.55 km2,规划范围西至淮涟高速公路、涟西二干渠,南至大关路,东至盐河,北至纬六路沿杨洼路向北至涟麻路,总规划面积 16.07 km2。 2014 年,涟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了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 ,并获得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的审核意见 (苏环审201551 号) ,跟踪评价面积为 16.07 km2,与 2007 年规划环评范围一致。 2018 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土部、住建部、商务部、海关总署日前联合发布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2018 年版

4、)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入选国家开发区目录,面积为 2006 年 4 月批准的 250公顷,主导产业为纺织服装、医药医疗、机械装备。 由于上一轮规划较早,且上位规划发生调整,涟水经济开发区重新审视自身在区域中的定位,找准区域协调发展的切入点,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目标,建设成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为此,管委会委托编制了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 ,本次为避免原规划范围内部分区域 (约 0.69km2) 与电子电器产业园 (已编制 电子电器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尚未批复)存在重合的情况,规划对开发区范围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规划范围为北达机械产业园北边

5、界, 西临连淮扬镇铁路, 南至清涟大道、 渠北西路, 东跨盐河至广陵路合围区域, 总用地面积约 15.7 km2,包含了 2004 年批准的 2.5 km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 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 (环环评202065 号) 、 关于切实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苏环办2017140 号) 、 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通知 (苏环办2020224 号)等国家和江苏省有关规定,产业园区定位、范围、布局、结构、规模等发生重大调整或者修订的,或其上位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6、发生较大变化的,应当及时重新开展重新开展规划环评工作。规划环评工作。为此,2021 年 12 月,开发区管委会依程序委托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开展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规划环评工作。 2 图图 1 地理位置图地理位置图 1.2 规划概述规划概述 1.2.1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及发展规模及发展规模 规划范围为北达机械产业园北边界,西临连淮扬镇铁路,南至清涟大道、渠北西路,东跨盐河至广陵路合围区域。 1、总体规模、总体规模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15.7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 1487.01 公顷,港口用地 22.15 公顷,非建设用地 64.65 公顷。 2、人口规模、人口规模 按照居住用

7、地推算, 结合开发区发展规模, 预测规划区可容纳人口约 13 万人, 可提供就业岗位约 9.4万个。3 1.2.2 规划时段规划时段 规划基准年:以 2021 年为主,2020 年为辅。 规划期限:规划期 2022-2035 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 2022-2025 年。 1.2.3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围绕高质量推动“项目引建、产业转型、园区升级”三大突破,聚焦开发区制造业领域重点产业,加快构建“2-1-2”产业体系,以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强化创新能力、深化融合发展、增强企业实力、提高绿色水平为实施路径,全面提升主导产业发展能级,加快布局先导产业形成特色优势,强化龙头企业引领,打

8、造一支对工业经济支撑有力、特色优势突出、相互协同共进的产业梯队,推动开发区产业向中高端迈出更大步伐,高质量发展水平引领苏北产业园区,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涟水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涟水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引擎,涟水产城融合引擎,涟水产城融合的示范区的示范区”。 到 2035 年,开发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达到全省中游水平,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在 2020 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 制造业融入区域循环新发展格局率先形成,长三角北部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面确立。 构建起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产业基础能力大幅提升,重点产业链达

9、到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智能化得到全面深化,绿色生产方式得到广泛普及,创新驱动力大幅提升,产业创新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1.2.4 规划产业定位规划产业定位 围绕“2-1-2”产业体系,实施“腾龙换鸟”,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六大产业组团,即装备制造产业组团、纺织服装产业组团、创新创业产业组团、综合产业组团、现代物流产业组团、生活服务产业组团。 (1)新型装备产业组团 重点发展智能装备、高端装备产业。优先发展半导体智能装备、系统自动化集成、新型医疗器械、自动化伺服电机、PCB 设备、纺织机械装备等,酌情招引高端数控机床、高端专用装备、高端装备基础件、新型电力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领域的部件总成,工业

10、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前沿领域关键零部件企业,打造百亿级产业4 新地标。推动龙头企业提升发展成为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制造商,围绕金属加工、能源互联网等领域,打造一批行业领先的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形成技术水平高、产业链配套完整、特色优势鲜明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2)纺织服装产业组团 以智能制造、模式创新、纺织新材料为行业发展新动能,以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为主体,以高利润率为发展导向,形成特色鲜明、体量适中的综合性产业集群。建设服装标准化厂房,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方便低收入人群家门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加快特色和专业园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招商入

11、园。以纺织印染企业和服装加工配套企业为目标,实施精准招商,着力解决服装企业对水洗、绣花等环节的配套问题,缩短产品设计和生产周期,提升竞争力。着力扶持几家龙头企业,从建立后备资源、加强企业基础培训辅导、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加强保障。支持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持续推出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办法,营造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 (3)创新创业产业组团 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将创新作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点, 持续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引入科创产业、研发孵化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能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聚集创新资源、扩大创新投入、打造创新

12、平台、营造创新生态,鼓励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不断推动工业领域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提升产业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全面提高开发区产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益。 (4)现代物流产业组团 依托涟水港区,发展以散货和杂货运输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主要为涟水县及周边地区的城镇建设、食品饮料、机械装备等产业发展服务,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及物资水运需求。 (5)综合产业组团 筛选升级组团内现有产业类别,发展特色食品精深加工、方便休闲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等绿色食品产业,新型建材等建材家居产业,复配、包装等生物医药产业。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提升竞争力,持续加大

13、研发创新投入,建设一批产业链条长、质量标准高、管理机制先进、功能示范作用强、品牌形象彰显和经济效益明显的优质企业。 (6)生活服务产业组团 5 加快推进盐河东片区工业企业的退二进三,完善现有农批市场、桃柳社区、振丰社区的配套服务,形成以居住、商业服务、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与一体的生活服务产业组团。 图图 2 产业布局图产业布局图 1.2.5 规划用地规划用地 近期、远期规划土地利用平衡表见表 1、表 2。 6 表表 1 近近期规划用地平衡表期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代码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用地面积(公顷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H11 城市建设

14、用地城市建设用地 1244.67 100.00 R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 187.13 15.03 R1 一类居住用地 5.07 0.41 R2 二类居住用地 116.91 9.39 Rax 幼儿园用地 0.93 0.07 Rb 商住混合用地 61.94 4.98 Rc 基层社区中心 2.28 0.18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5.06 1.21 A1 行政办公用地 9.60 0.77 A33a 小学用地 5.46 0.44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44.70 3.59 B1 商业用地 40.00 3.21 B2 商务用地 3.08 0.25

15、B41 加油加气站用地 1.62 0.13 M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 623.88 50.12 M2 二类工业用地 623.88 50.12 W 物流仓储用地物流仓储用地 18.37 1.48 W1 一类仓储物流用地 18.37 1.48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209.40 16.82 S1 城市道路用地 204.67 16.44 S42 社会停车场用地 4.73 0.38 U 公用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 14.79 1.19 U12 供电用地 4.75 0.38 U13 供燃气用地 2.54 0.20 U14 供热用地 1.91 0.15 U21 排水用地 4.25 0.34

16、U22 环卫用地 0.83 0.07 U31 消防用地 0.44 0.04 U32 防洪用地 0.07 0.01 G 绿地与广场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 131.34 10.55 G1 公园绿地 103.69 8.33 G2 防护绿地 26.84 2.16 G3 广场用地 0.81 0.07 H14 村庄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 32.70 / H23 港口用地港口用地 22.15 / E 非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 274.29 / E1 水域 64.09 / E2 未利用地 210.20 / 总用地总用地 1573.81 / 7 表表 2 远期规划用地平衡表远期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用地代码地代码 用地名称用

17、地名称 用地面积用地面积(公顷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H11 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 1487.01 100.00 R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 283.40 19.06 R1 一类居住用地 5.07 0.34 R2 二类居住用地 193.02 12.98 Rax 幼儿园用地 0.93 0.06 Rb 商住混合用地 82.10 5.52 Rc 基层社区中心 2.28 0.15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施用地 21.15 1.42 A1 行政办公用地 9.60 0.65 A33a 小学用地 5.46 0.37 A33b 初中用地 6.09 0.4

18、1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90.40 6.08 B1 商业用地 71.36 4.80 B2 商务用地 3.08 0.21 Bb 商办混合用地 6.55 0.44 B3 娱乐康体用地 7.00 0.47 B41 加油加气站用地 2.41 0.16 M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 650.54 43.75 M2 二类工业用地 650.54 43.75 W 物流仓储用地物流仓储用地 42.29 2.84 W1 一类仓储物流用地 42.29 2.84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216.71 14.57 S1 城市道路用地 210.83 14.18 S41 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0

19、.30 0.02 S42 社会停车场用地 5.58 0.38 U 公用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 15.50 1.04 U12 供电用地 4.75 0.32 U13 供燃气用地 2.54 0.17 U14 供热用地 1.91 0.13 U21 排水用地 4.25 0.29 U22 环卫用地 0.83 0.06 U31 消防用地 1.15 0.08 U32 防洪用地 0.07 0.00 G 绿地与广场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 167.02 11.23 G1 公园绿地 130.77 8.79 G2 防护绿地 35.44 2.38 G3 广场用地 0.81 0.05 H23 港口用地港口用地 22.15 / E

20、 非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 64.65 / E1 水域 64.65 / 总用地总用地 1573.81 / 8 图图 3 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利用规划图(近期近期)9 图图 4 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利用规划图(远期远期) 1.2.6 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 1.2.6.1 给水工程规划 园区给水水源来自涟缘水务水厂,位于中心城区郑梁梅大道 109 号,设计供水能力为20 万 m3/d。 规划区规划采用单位用地指标法进行需水量预测, 预测规划区总用水量约为7.7万m3/d。 为保证供水安全可靠,规划区内采用环状给水管网。 规划给水管径为 DN300DN400mm,采用 HDPE 给水专用管或球墨铸铁管。

21、 园区内共规划布置 2 个消防站,消防出警达到 5 分钟覆盖。 10 园区内采用生活、生产与消防合并的消防供水系统,采用周边现状河道作为补充消防水源,节约水资源,体现优水优用。 消防水量和室外消火栓布置按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道路按规范每隔 120m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防供水标准为同一时间火灾数一次,一次灭火用水量 15L/s,火灾持续时间以 1 小时计。 1.2.6.2 排水工程规划 排水管网采用雨污分流制。 (1)雨水 雨水管道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以重力流方式就近接入内河,减少大管径管道使用量和埋设深度。雨水管管径 D600-D1000。 雨水工程规划见附图 9。 (2)污水 盐河

22、以西片区污水经市政管网收集后,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现状规模 3.0 万 m3/d,尾水经祁六沟入公兴河。 盐河以东片区污水经市政管网收集后,排入涟水县污水处理厂处理,现状规模 6.0 万 m3/d,规划扩建至 9.0 万 m3/d,尾水排入涟中总干渠。 污水管网系统以重力流为主,宜顺道路纵坡敷设,不设或少设泵站。污水管管径D400-D1000。 1.2.6.3 供热规划 园区内现有热源来自中圣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供热能力为 80 吨/h。由涟水路、炎黄大道、红日大道引入 DN300 的热力主管。 园区工业、居住热负荷按占地面积估算热负荷,每公顷热负荷取 0.3t/ ha h。按 60%集中

23、供热,不可预测量按总预测量的 5%计算,预测规划区工业用热量约为 176t/h。 园区属于县城供热片区(主要向涟水经济开发区、空港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五港镇造纸产业园和涟城街道供热) ,供热设施依托县城供热片区统筹布局, 涟水县“十四五”热电联产规划提出近期整合涟水中圣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淮安华昌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固废处置锅炉除外,燃气锅炉关停后作为备用) 、涟水县五平热力供应有限公司供热站,合计最大供热能力 338t/h。规划新建 1 个公共热源点涟水县城供热片区热电联产项目(位于涟11 水县薛行大桥南侧盐河西侧,不在本园区范围内) :3 150t/h 锅炉+2 CB18MW 供热机组,供

24、热能力可达 225t/h。 规划区热力热源从涟水路、炎黄大道、红日大道引入,区内热力管网并入整个城市热力管网系统。供热管道按支状布置,主干管设在热负荷集中区,分支管尽量靠近用户,力求达到最短的管线和最经济的造价。供热管道敷设方式,应注意美观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1.2.6.4 燃气工程规划 (1)气源规划 燃气气源为天达燃气和新兴旺燃气,供气能力分别为 20 万、19 万 m3/d。 (2)用气量预测 管道天然气气化率为 60%;天然气低热值取 36.3 兆焦/标准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气耗热定额指标取 2712 兆焦/人年;商业用户用气量占居民用气量的 25%;工业用户用气量占总用气量的 40%

25、;天然气汽车用气量占总用气量的 10%;不可预见用气量占总用气量的 5%。规划期末天然气需求总量约为 5.0 万立方米/年。 天然气输配系统的压力级制采用中压低压二级制。中压干管采用环状方式布置,中压支管布置成枝状,输配干管在保证同样供气效果时走向求短,尽量靠近用气量较大地区。 燃气管道一般布置在人行道或慢车道下,在个别狭窄道路,可考虑布置在绿化带下。 天然气中低压调压采用区域调压与楼栋调压相结合方式, 在居住用户相对集中的地区采用区域调压,在居住用户相对分散的地区采用楼栋调压。工业用户和大型商业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用户调压方式。 1.2.6.5 环卫设施规划 规划区内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建筑垃

26、圾、工业固废垃圾、危险固体垃圾 4 类,各类垃圾建立独立收运与处置系统。 生活垃圾人均垃圾量按 1kg/人d,预测规划区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为 130t/d。园区企业内部生活垃圾由开发区环卫部门统一发放垃圾桶,在厂区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收集点,实行各个单位环境卫生责任制,开发区环卫部门负责上门清运。生活垃圾的收集采用垃圾袋装化收集方式,运输工具采用压缩式垃圾运输车。保留提升现状振丰垃圾转运站(转运处理能力 50 吨/天)和桃柳垃圾转运站(转运处理能力 50 吨/天) 。垃圾收集后转运至大东马棚垃圾处理厂处理。 12 建筑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管理, 凡承揽建筑垃圾运输任务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到环卫部门办

27、理运输登记注册手续,并运输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厂。物业小区设置装潢垃圾临时单独存放设施,分类收集,单独收运。杜绝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也防止有害垃圾等其他垃圾混入建筑垃圾。 建议对建筑垃圾进行利用, 建筑垃圾、 渣土既可直接在建筑工地之间进行消纳,还应将其中可作为原料再生利用的进行回收再利用。 工业固体废物规划提倡循环经济,实现源头减量化。进入废品回收系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由废品回收企业自行收运。加强对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既可以创造产值,又可减轻这些废物对环境保护的压力。工业垃圾由于各种垃圾成份不同,集中处理难度较大,由环保部门统一进行管理。 危险固体废物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部门处理。 13 2

28、.区域环境质量区域环境质量 2.1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 2021 年涟水县 PM10、PM2.5、NO2、SO2、CO、O3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二级标准。涟水经济开发区所在区域为达标区。 园区及周边布置了 8 个大气监测点,监测因子为:氨、硫化氢、硫酸雾、甲醛、氯化氢、氟化物、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锡及其化合物、铅、TSP。现状监测评价结果可知,监测期间规划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各监测因子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 20162021 年涟水县监测站空气常规因子 SO2、PM10年均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NO2年均浓度总体略微上升但 2019 年以来开始呈现下降趋势,PM

29、2.5年均浓度先上升后下降,2021年空气质量较以往有明显改善。与 2015 年相比,开发区 2021 年污染物监测值保持稳定或有所下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2.2 地表水地表水 在园区内及周边河道布置了 8 个监测断面,监测因子为:pH、BOD5、COD、NH3-N、SS、TP、TN、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氰化物、挥发酚、硫化物、铜、镍、锌、铅、六价铬、溶解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现状监测评价结果可知,各监测因子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 根据开发区地表水历次监测结果,20192022 年各断面监测项目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相应标准要求,水质较 2015201

30、8 年有所改善。 2.3 声环境声环境 共设置 25 个声环境现状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各噪声测点无论昼间还是夜间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相应标准要求。 2.4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 共布置 6 个地下水质水监测点,监测因子为:八大离子(K+、Na+、Ca2+、Mg2+、CO32-、HCO3-、Cl-、SO42-) 、pH、总硬度、耗氧量、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砷、汞、六价铬、铅、镉、铁、锰、锌、溶解性总体固体、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铜、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苯、甲苯) 。监测结果显示,14 除耗氧量和部分点位的

31、硫化物为类,其余因子均达到或优于 III 类。 2.5 土壤土壤 共布设 14 个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 T1T12 点位监测指标值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2018)第一类用地的筛选值,TS1监测指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的筛选值,TS2 监测指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15618-2018)其他类筛选值,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总体良好。 2.6 底泥底泥 共设置 3 个监测点位,监测期间监测因子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农用地土壤污

32、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15618-2018)中相应标准。对照往年监测数据,各监测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2015 年以来规划区域底泥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15 3.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1 水环境保护措施水环境保护措施 对于企业内部废水,主要从废水预处理、建立完善的废水收集和排放体系两方面加强环境管理。 (1)废水的预处理:为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应严格控制各企业接管废水达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企业废水预处理针对自身废水特点,遵循分质处理的原则,采用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案,确保接管废水达到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对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废水应从严控制接管标准,对排污口和周边

33、环境进行监测,评估环境风险,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并公开有毒有害水污染物信息, 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环境风险。 污水预处理, 可针对自身污水特点,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经当地生态环境局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常见的处理要求有: 除尘、冲洗废水:采用混凝沉淀等方法进行预处理后接管进入污水处理厂。 含油污水:采用隔油沉淀,重力分离及粗粒化等方法进行预处理后接管进入污水厂。 酸洗废水:进行分类收集,采取酸碱中和、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分质预处理达标准接管。 其他工业废水应视水质情况进行分类收集和分质预处理, 达到污水处理厂接管要求后再排入管网。 (2)废水收集和排放体系:各企业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建

34、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各类废水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生产废液按照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不得混入废水稀释排入污水管网;严禁将高浓度废水稀释排放。积极推动其工艺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3)企业严格按照关于印发江苏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安装废水及污染物的在线监测装置,确保满足接管标准或者排放标准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排污单位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和技术规范建设、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 日均外排废水量 100 吨以上、COD30 公斤以上的安装 COD 自动监测仪; 16 城镇污水处理厂安装 COD、氨氮、总磷自动监测仪; 日均外排

35、氨氮 10 公斤以上的安装氨氮自动监测仪; 太湖流域排污单位外排废水中以总磷为主要控制因子的安装总磷自动监测仪; 化工、钢铁、印染、电镀企业必须安装 pH 计或其他特征污染因子自动监测仪。 前款所列各类污染源必须安装流(速)量计、数采仪,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增加安装治污设施运行和排污口视频监控设备。 3.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开发区以智能装备、高端装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各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气,应根据污染物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排放的废气应采用收集后集中处理的方法,确保生产工艺尾气能够达标排放。由于开发区规划新增工业用地有限,对于现有企业也

36、应加强治理措施。因此对于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分别提出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1)对于现有企业 鼓励企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加强无组织废气的收集。 a.强化废气收集措施,提高废气收集效率,尽可能将无组织排放的各类废气集中收集为有组织排放,降低逸散废气量。 b.工艺设计应采用先进的密闭设备、密闭式操作、密闭原料输送管道;对输送管道定期检修,加强管道接口处的密封;制定加料操作程序,规范操作方式,减少因周期性加料形成的粉尘无组织排放。 c.区内各企业加强除尘系统的保养和维护,确保集气罩的抽吸作用,增加集气罩面积,防止除尘系统的“跑、冒、漏、滴”,使除尘系统运转良好。 加强管理与监控,确保及时发现问题。 开

37、发区管理部门应制定合理有效的企业废气治理设施监察管理制度, 加强对企业废气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管理和监察力度, 定期检查区内各企业废气收集和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处理效果,并记录备案,及时对废气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的企业提出相应整改要求。确保区内企业废气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废气治理设施如停运必须办理相应手续。 (2)对于新进企业 17 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入区企业性质和污染程度,确定企业选址,并报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按照总量控制规划建议值,严格控制单位工业用地面积的污染物排放源强,排放同类废气的企业应尽可能拉开距离, 严格控制废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单位面积排放源强不超

38、过总量控制限值,以免局部地区污染物浓度超标。 对入区企业严格筛选:优先引进污染轻、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大的项目,对大气污染严重、经治理后也难以达标的项目严禁入区。 入区企业必须采用先进的、密封性能好的生产设备、物料存贮容器和输送管道,最大限度减少无组织废气排放; 同时, 还要采用先进的治理或回收技术, 严格按照我国有关规定,实现达标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 加强消防和风险事故防范意识及应急措施,特别是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必须有相应的危险物品管理制度。 加强绿化建设,企业绿化应选择耐污性强,除尘效果好的树种。 3.3 声环境保护措施声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对工业区内各类噪

39、声源的控制和管理,对于高噪设备必须进行隔声降噪,减少噪声污染。 (2)规划园区要严格按规划要求建设,入园改建印染项目应规范建筑施工噪声管理。 (3)进入或经过规划园区内居住区的车辆严禁鸣笛,设立禁鸣标志;对区域内车辆进行限速行驶。 (4)在交通干线附近,与区域主干道沿路第一排建筑不得安排居民,二者需保持一定的噪声防护距离。 (5)对入区改建印染企业必须实行“三同时”,建立噪声达标区。 (6)认真落产、严格执行区域内企业与声环境敏感点的卫生防护距离。 3.4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废物减量化是固体废物控制的关键,企业应尽可能采用无废、低废的生产工艺,积极提倡固体废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

40、废物减量化的关键在于区域内企业自身,大企业可以自建废物综合利用车间或回收仓库。 18 无害工业垃圾主要指锅炉灰渣、金属下脚料、 废弃的包装材料、废纸张、废弃的木材等,应视其性质由业主进行分类收集,按照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立足回收再利用,开发上下游产品,实现资源化。园区内的纺织残料、机械边角料、部分生产原料残余等,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回收利用,再次进入本厂的产业链中。另外一部分不能回收利用的,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20)要求,进行贮存和处置。 危险废物在厂内暂存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设计、建造或改建用于专门存放危险废物的设施,按废物的形

41、态、化学性质和危害等进行分类堆放,并设专业人员进行连续管理。加强危险废物包装管理,实行分质分类包装。运输危废应当使用专用车辆,委托运输危废的,应交由具备道路货运企业经营资质的单位运输,并实行承运车辆专用标识。危险废物的处置、转运应按江苏省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危险废物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颁发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和关于开展危险废物交换和转移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执行。确保园区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理或利用。 3.5 地下水地下水、土壤、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防治措施 地下水: (1)严格控制污水处理厂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控制城镇生活污水、污泥对地下水的影响。在提高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的同时

42、,加强现有合流管网系统改造,减少管网渗漏;规范污泥处置系统建设,严格按照污泥处理标准及堆存处置要求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定期开展污水管网渗漏排查工作,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监督、检查、管理及修复机制。 (2)强化企业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止措施 加强重点企业地下水环境监管。定期评估有关工业企业及周边地下水环境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地下水污染区域内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状况。重点企业需设置防渗应急池、比对观测井等防漏和检漏设施。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建设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控制工业危险废物对地下水的影响。加强危险废物堆放场地治理,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 土壤: (1)土壤环境质量监管及污染防治 建

43、立土壤环境质量信息数据库 开展园区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掌握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状况,重点分析工业用地土壤毒害19 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情况、污染来源与污染变化过程,完善污染行业企业有毒有害废物登记制度、重点污染源登记制度,从源头掌握土壤污染途径变化情况,结合 3S 技术建立土壤环境质量信息数据库。 加强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贯彻执行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将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纳入常规监测项目,着力推进土壤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配套完善土壤环境监测人才、设备及检测仪器,加强对重点场地使用功能置换全过程监测和跟踪监测。 加强土壤污染风险防范能力建设 加强土壤环境保护队伍建设,把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纳入

44、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中,制定土壤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预案;完善企业搬迁、改扩建场地风险评估信息服务平台和重点区域场地功能置换登记制度建设,明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责任主体与技术要求,加强对重点土地功能置换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建设,防止风险评估后产生的二次污染。 (2)开展退出企业用地土壤整治 根据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试行) ,开展关闭或搬迁企业的拆除工作;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根据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环发201466 号) 、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等文件要求开展拆除企业原址场地的环境调查, 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表明污染

45、物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需按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进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 经风险评估认定需要进行场地修复的, 根据污染物特征、污染场地类型,按照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制定科学有效的污染场地修复方案,进行污染场地修复。修复后的场地,须按照土壤法要求经相关部门效果评估通过后,方可进行再开发利用。未按有关规定开展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的、未明确治理修复责任主体的,禁止进行土地流转。 3.6 生态环境减缓生态环境减缓措施措施 (1)加强生态景观建设 加强开发区的生态景观建设,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格局。在开发区生态景观建设中,考虑功能区、人口密度、

46、绿地服务半径、生态环境状况和防灾等需求进行布局,因需设绿,按需建绿和扩绿,在生态环境受影响较大的地段和区域,发挥绿地的规模效应,降低人为干20 扰强度和边缘效应;同时,从市民生存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协调和引导区域的总体规划,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大绿化格局,以城区为中心,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规划形成“一核、一带、多轴、多点”的景观结构。 (2)减缓施工期生态影响 合理安排施工期,尤其是各企业建设项目,应尽量缩短工期,以减轻施工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防止水土流失,及时对回填土方进行覆盖,避免在台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作业,及早将松土压实;尽快完成规划绿地和各种裸露地面的绿化

47、工作。 文明施工,按要求收集处理各类施工废(污)水,杜绝向区内及周边水体排放各类垃圾,同时在项目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在各入区项目动工建设的过程中,表土层先开挖保留,待项目建成后,再把表土层回填到绿化区,这样有利于保护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等,减少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3)优化绿化系统配置 优化绿化树种选择,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充分考虑树种的降噪、滞尘、吸收污染物、固碳等生态功能。植物宜选用侧枝发达的阔叶树种,如香樟、悬铃木、广玉兰、银杏和垂柳等,并适当增加落叶栎类、械属、桦木属、青冈属等地带性树种的运用。在防护绿地等景观功能较弱的区域以

48、乡土树种为主构建乔-灌-草搭配的近自然地带性植物群落,充分利用群落中的空间生态位,增加群落郁闭度。正确认识杂草的生态作用,在区内适当保留自然恢复的区域。 3.7 风险防范措施风险防范措施 3.7.1 园区园区层面层面 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园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通过对集中区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状况、企业概况、园区规划概况等的全面调查与评价,建立相应的动态数据库,提供动态更新和查阅功能,为园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根据开发区内企业潜在的环境风险源的风险度,做好风险源的日常防范管理;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实时监测各项指标的变化,预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模拟其影响范围与历时,快

49、速应急决策进行处理、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 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管理的主要目标: 21 (1)对潜在风险源的管理 全面掌握主要风险源的基本情况并建立严格的防范措施。加强突发性事故特性及实例的研究,总结以往各种事故发生和处理情况,以便建立各种事故预防、监测、处理、处置的知识库。 (2)实时监测预警与监控系统 园区风险监测系统包括区外和区内企业风险监测系统。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包括组织机构、应急网络、方法技术、仪器设备等,地方、园区、企业三级。 在发生轻微事故和一般事故时,及时启动厂内应急监测预案,建立应急监测小组,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围区域实施应急监测;当发生严重事故时

50、,风险事故监测系统要依赖于园区或地方环境监测站,厂内应急监测小组要配合园区或地方环境监测站实施应急环境监测,及时出具应急监测报告,为应急救援指挥部门判断事态发展和指挥救援提供依据。 (3)快速应急响应 根据系统提供的风险源、风险事件及受体的相关信息,环境管理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处理有关信息,明确事故类型和应急目标,拟定各种可行的方案,并经分析评价后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组织实施和跟踪监测,直至突发性事故最终得以控制或消除为止。 区域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总体上应包括:建立环境风险事故预警中心,下设监视室和监控室。风险事故预警中心建立危险性物质数据库,包括危险性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数量、存放地点以及该物质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环评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