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车身工程设计篇.pdf

上传人: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 文档编号:5611818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3.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身工程设计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车身工程设计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车身工程设计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车身工程设计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车身工程设计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白车身设计篇(R01) P 1/34 D 09/07/2013 三、车身工程设计篇 一)开发几个阶段一)开发几个阶段: 1、车身前期定义阶段; 2、车身外饰和内饰初步可行性分析阶段; 3、车身外饰和内饰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 4、白车身材料的确定; 5、车身的主数学模型的建立阶段; 6、前期小批试生产阶段; 7、匹配试验阶段; 8、大批量生产阶段 。 二)、车身前期定义阶段二)、车身前期定义阶段 A、外部车身定义: A.1、输入文件:开发指令,BENCHMARK 资料,外部车身零件继承件数据(必须包含动力总成的数据),前期的 VTS 文件资料,必须符合的法规要求,设定的假人模型; A.2、输出:

2、绘制设定的假人模型初步的车身布置方案图 A.3、外部车身定义的基本步骤: A.3.1、初步的车身布置方案图的绘制。该工作需要充分的考虑 A.1 的全部输入文件,并且对输入文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综合的考虑后来绘制车身布置方案图(参考图样见附件图纸:车身前期布置方案图)。本布置图需要定义的内容为:(需完善) 需定义 的内容 离地间隙线 接近角 (度) 离去角(度) 前方街沿高度 后方街沿高度 底板高度(度) 纵向通过角(度) 油箱 高度 动力总成最小离地间隙 技术要求 轿车 150 150 130 130 SUV 150 150 MPV 150 150 M11 15 15 150 150 需定义 的

3、内容 前风挡玻璃倾角 前保险杠前造型线 后保险杠后造型线 顶盖最高造型线 发动机盖边界线 备胎及后底板布置 前悬 后悬 技术要求 前保最前端与车身防撞梁距离70 后保最前端与车身防撞梁距离60 发动盖外板与发动机包络线距离70 底板离地间隙130 M11 59.8 890 870 需定义 的内容 轮距 整车长度 整车高度 客厢布置尺寸 前排座椅的H点 后排座椅的H点 前H离前脚跟点的水平距离 前H离前脚跟点的垂直距离 后H离后脚跟点的水平距离 M11 2550 737 280 需定义 的内容 客厢布置尺寸 前轮中心离前脚跟点距离 后H点离后轮中心的距离 前部伸腿空间 后部伸腿空间 前头部空间

4、后头部空间 前座肩侧空间 M11 557.7 A.3.2、造型部门依据初步的车身布置图绘制外表面造型效果图; 白车身设计篇(R01) P 2/34 D 09/07/2013 A.3.3、车身设计部门确认效果图,提出改进意见,造型部门修改效果图,同时车身设计部门依据效果图修改工程图纸,通过两类图纸的多次修改后产生确定的工车身布置方案图和造型效果图; 两类图纸可以互相做为输入和输出。 白车身设计篇(R01) P 3/34 D 09/07/2013 车身前期布置方案图 白车身设计篇(R01) P 4/34 D 09/07/2013 B、内部车身定义: 1)输入文件:车身配置表,BENCHMARK 资

5、料,内部车身零件继承件数据; 2)输出:内部车身零件的初步定义 三)、车身外饰和内饰初步可行性分析阶段: A、外表面: A.1、输入:CAS 外表面数据;外部定义的数据和资料。 A.2、输出文件为:1、车身总布置图;2、CAS 外表面的可行性分析图纸。 A.3、外表面分析校核的主要内容为: A.3.1、 外部 CAS 表面校核; A.3.2、法规校核(主要包括前后保险杠的碰撞检查); A.3.3、整体布置的校核; A.3.4、可进入性的校核; A.3.5、.整体尺寸校核; A.3.6、发动机盖表面校核 ; A.3.7、 行人保护校核; A.3.8、前后轮胎包络线校核; A.3.9、发动机最小进

6、风面积校核; A.3.10、前后安全带固定点校核; A.3.11、前后门玻璃升降的校核。 A.4、其主要的校核包括如下几步: A.4.1、前风挡玻璃的校核和确认: A.4.1.1、风挡玻璃的曲率:在接近 A柱部位的玻璃的曲率半径要求200, 30。太大会产生光畸变,影响视野。 A.4.1.2、风挡玻璃的拱高的校核和分析。在玻璃的上部和下部做两个截面,分别为01,02。见附件图纸。要求 G0160;G0290。如果可行的话就形成 B CLASS surface. 白车身设计篇(R01) P 5/34 D 09/07/2013 A.4.2、前方视野的校核:(具体见 GB 11562) A.4.2.

7、1、基点的确定。 A.4.2.1.1、V、P 点:相对 R 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 X,Y,Z坐标确定: 基点 V1 V2 P1 P2 Pm 备注 X 68 68 35 63 43.36 给出的是设计靠背角 25度时的基本坐标,如不是则按下表修正 X、Z值 Y -5 -5 -20 47 0 Z 665 589 627 627 627 P 点修正值: V点修正值: 座椅水平调节范围(mm) 108-120 121-132 133-145 l46-158 158 以上 X (P) -13 -22 -32 -42 -48 白车身设计篇(R01) P 6/34 D 09/07/2013 靠背角(度)

8、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X -186 -177 -167 -157 -147 -137 -128 -118 -198 -99 Z 28 27 27 27 26 25 24 23 22 21 靠背角(度)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X 90 81 72 62 53 44 35 26 -18 -9 Z 0 8 7 5 3 1 9 7 5 3 靠背角(度) 5 6 7 8 9 0 1 2 33 34 X 97 6 4 3 1 9 67 76 Z 3 5 8 11 14 18 21 -24 -28 靠背角(度) 5 6 7 8 9 0 X 4

9、 2 00 08 15 23 Z 32 35 39 43 48 52 A.4.2.1.2、E点的位置:E点和 P 点在同一水平面,E1和 E2距 P1各为 l04mm,El 距E 2为 65mm, E3 和 E4距 P2各为 104mm,E3距 E 4为 65mm. A.4.2.2、A柱的障碍角的校核。 A.4.2.2.1、A柱障碍角的测量:通过 Pm 点(指通过 R 点的纵向铅垂面与 P1、P2连线的交点)在纵向平面里做与水平线分别向上夹 2度和向下夹 5 度角的平面,与 A柱交线的 2个最前点,过该点分别做两水平截面,并在 P 点所在的水平面内投影后检查。El(E3)和 E 2(E4)的连

10、接线绕 P1(P2)旋转,使E1(E4)至左 A柱的 S 2 截面外侧的切线与E1、E2(E3、E4)连线成直角,从 E1(E4)向左 (右)A柱的 S2 截面外侧作切线和从 E 2(E3)向左(右)A柱 S1 截面内侧作切线,从 E2(E3)点作另一切线平行线,与后一切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驾驶员(乘员)或左(右)侧的 A柱双目障碍角。 A.4.2.2.2、重要说明:截面 S2的外侧点是包括门框及密封条在内的不透明物体的最外侧。S1截面内侧点是以玻璃不可见面的边沿为准,但一般按经验是以 A柱护板最外点偏置 5mm 来确定; 白车身设计篇(R01) P 7/34 D 09/07/2013 A

11、.4.2.2.3、要求:障碍角6度。考虑 A柱的强度, 经验值为 4度 50 分到 5度为宜。 A.4.2.3、风挡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挡玻璃基准点 a、b、c及对称基准点 a、b、c连线所包围的面积。基准点的确认方法见右图: A.4.2.4、在驾驶员前视野 180度范围内,在通过 V1的水平面下方和通过 V2的三个平面(三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 4度夹角,其中一个平面垂直于 Y基准平面,另两个平面垂直于 X 基准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 A柱、三角窗分隔条、车外无线电天线、后视镜和前风挡玻璃雨刮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它障碍。见右图。 A.4.2.5、通过 V2垂直于 Y基准平面且与方向

12、盘上边缘相切的平面,如该平面相对水平面至少后下倾斜 l 度时,则方向上边缘以下的仪表板所构成的障碍是允许的。 A.4.3、雨刮的校核和分析。 A.4.3.1、A、B、C 区的校核。先确定输出轴的位置,按初步的方案来分析,然后调整,校核,最后可以确定输出轴的位置。 表一:欧洲和中国要求 ECE WIPE AREA TARGET A 100 98 B 93.8 80 表二:美洲要求 USA WIPE AREA TARGET A 92 80 B 95 94 C 100 99 A.4.3.2、风挡玻璃与周边间隙的要求:一般10mm。 通过前方视野的校核、A 柱障碍角的校核和雨刮面积的校核就可以确定前风

13、挡玻璃的面了。 A.4.4、轮胎包络面与轮罩的校核。 A.4.4.1、前轮罩的校核。要求在过前轮中心的位置做垂直 X轴的截面,过前轮中心向前夹30 度和向后夹 50 度的角做截面。要求截面中轮子的轮廓沿 Y向在轮罩的内部。注意点:a、要考虑防滑链,防滑链的厚度为 12mm;b、轮胎包络面在加上防滑链后与轮罩的间隙可以有 05的干涉量,理由是这种转向达到极限,轮胎跳动到上极限同时还是带防滑链的工况一般不存在,当然也可对其进行放大。 A.4.4.2、后轮罩的校核。截面的做法和要求基本与前轮相同。但后轮对危险区 a有特殊的要求(见右图中的文献位置),对于该区域要求在考虑防滑链后的极限工况下轮胎包络面

14、与轮罩的间隙要求5mm。 A.4.5、车身前部的分析。 白车身设计篇(R01) P 8/34 D 09/07/2013 A.4.5.1、水箱迎风面积的分析。冷却能力要求冷凝器水箱的实际迎风面积占整个水箱的面积的 30以上。M11 的情况:1.6L的 37;2.0 的 33。2.0升的偏小。 A.4.5.2、前大灯的校核和分析。主要校核灯泡的离地高度、左右灯泡的距离以及灯泡整车最外轮廓的距离值。见 GB4599,GB4785 等。车灯的安装位置校核要求: 灯种类 远光灯 近光灯 转向灯(危险警告信号) 制动灯 牌照灯 横向 无 D400,L600(车宽1300,则L400) D400,L600(

15、车宽1300,则L400) S1 和 S2:两灯间距L600(如车宽1300,则L400)。S3类:1只基准中心位于XZ面(如偏离则150),如是两只D型灯则位于XZ面两边 按牌照照明要求定 高度 无 500H1200 第5和6类:最低点500,最高点1500(如不能保证则2300)。第l、1a、1b、2a和2b类: 350H1500(按4.1.8测量,如不能保证,则350H2100); S1/S2: 350H1200(如不能则350H1500);B、S3:H850或其视表面下边缘相切的水平面不低于与后窗玻璃下边缘相切的水平面150; S3类:视表面下边缘相切的水平面应高出与S1、S2类视表面

16、上边缘相切的水平面 按牌照照明要求定 纵向 不能被其它车反射面反射引起驾驶员不适 不能被其它车反射面反射引起驾驶员不适 L11800(当结构不能保证几何可见度时为L12500) S1 或 S2 类制动灯装在车后,S3 类制动灯无特殊要求 按牌照照明要求定 灯种类 前位灯 后位灯 非三角形后回复反射器 非三角形回复前反射器 前雾灯 横向 D400,L600(车宽1300,则L400) D400,L600(车宽1300,则L400) D400,L600(车宽1300,则L400) D400,L600(车宽1300,则L400) D400 高度 350H1500(如不能保证则350H2100) 35

17、0H1500(如不能保证则350H2100) 250H900(如不能保证则250H1500) 250H900(如不能保证则250H1500) 250H,整个视表面应在近光灯视表面最高点以下 纵向 无 装在车后 装在车后 装在车前 装在车前不能被其它车反射面反射引起驾驶员不适 灯种类 后雾灯 倒车灯 驻车灯 示廓灯 横向 如一只,在安装在左侧,基准中心可位于XZ面上 无 D400,两灯必须安装在车辆两侧 前后灯尽量靠近车辆外缘,且D400 高度 250H1000 250H1200 350H1500(如不能保证则350H2100) 前灯:在基准轴方向上,与视表面上边缘相切的水平面不低于与挡风璃上边

18、缘相切的水平面. 后灯:在考虑车宽,设计和操作要求,及灯的对称性的情况下尽可能达到最大高度 纵向 装在车后 装在车后 无 无 说明 1 D为在基准轴方向上离车辆纵向对称平面最远的视表面外缘到车辆外缘端面的距离;L为在基准轴方向上两视表面相邻边缘间的距目;H为离地高度;L1为信号灯(第5和6类)透光面到标志车辆全长前边界的横向平面的距离; 说明 2 4.1.8离地最大和最小高度应分别从基准轴方向上视表面的最高和最低点开始测量。对于近光灯,离地最小高度应从光学系统(诸如;反射镜、配光镜、投射透镜)有效口径的最低点开始 A.4.5.3、摆锤试验的校核(具体要求按行人保护法规)。 白车身设计篇(R01

19、) P 9/34 D 09/07/2013 A.4.5.3.1、前保险杠的校核。 A.4.5.3.1.1、欧洲要求。两种工况(两步走,一步是 2005年 10月开始,二步是从 2007年开始实施:一是 4千米每小时正碰,二是 2.54 千米每小时沿 30度角的斜碰。依据经验前保与白车身零件的间隙要求在中间位置80mm;在两侧的位置50mm。 A.4.5.3.1.2、美洲的要求。两种选择:一是 8 千米每小时,二是 3千米每小时(校核)。要求在保险杠处与欧洲相同。同时还有对上摆锤与前大灯的 X的距离 b40(。 A.4.5.3.2、前盖的行人保护的校核,见附件 04。 A.4.5.3.2.1、a

20、区的校核。要求见下表: 依据要求和经验必须保证发动机盖外板到发动机的包络线的最小距离70mm。 A.4.5.3.2.2、c区的校核。 A.4.5.3.2.2.1、c区的确定:用与地面呈 45度角的面与前部相切,后用直径为 165的圆模拟头部得出的区域。 A.4.5.3.2.2.2、要求见下表:依据要求和经验必须保证发动机盖外板到发动机的包络线的最小距离70mm。 面积 a区 伤害值() 30 HIC 2000 70 HIC 1000 面积 c区 伤害值() 30 HIC 2000 70 HIC 1000 白车身设计篇(R01) P 10/34 D 09/07/2013 A.4.6、车身后部的校

21、核。 A.4.6.1、后保的校核。校核内容有牌照板区的校核和摆锤的校核。 A.4.6.1.1、牌照。见附件 04。a角要求:USA: 15度。ECE 和 CHN:30度。牌照灯的布置。各国牌照尺寸:CHN:140*440;CEE:120*520;USA:152.4*304.8.见 GB 15741, QC/T578(JB4150) A.4.6.1.1.1、安装位置: 前牌照:位于车辆前保险杠上 1、应垂直或近似垂直于 XZ面。中点不得处于 XZ面的左方;不得超出车辆前端右边缘。 2、应基本垂直于水平面,正面允许后仰15。 后牌照:位于车辆后端 1、应垂直或近似垂直于 XZ面。中点不得处于 XZ

22、面的右方,不得超出车辆后端左边缘。 2、应基本垂直于水平面: a、当上边缘离地高度不大于 1200时,车辆空载时正面允许上仰30。 b、当上边缘离地高度大于 1200时,后号牌正面允许下俯15。 3、下边缘离地高度应300;上边缘离地高度1200,若不可能满足时,可超过1200,但须尽量接近,且2000。 A.4.6.1.1.2、可视范围。可视区:该空间由以下四个平面组成:通过两侧边并呈向外30的两个铅垂平面;通过上边缘与水平面呈向上 15的平面,经下边缘的水平面(若上边缘离地高度大于 1200,该平面应与水平面呈向下 15)。 A.4.6.1.2、摆锤试验:欧洲和美洲不同(可能只需在后保上增

23、加两小件可满足美国的要求,取决于造型) A.4.6.2、尾灯的校核。见 GB 4785。 白车身设计篇(R01) P 11/34 D 09/07/2013 A.4.6.3、外后视镜的视野校核。 a、对外后视镜的玻璃镜面的要求:ECE 和 CHN:R1200;USA:平面。 b、对外后视镜的视野的要求:M11 具体分析见下图: b.1 美国要求:见下图 b.2欧洲的要求:见下图 b.3中国的要求(中国法规见 GB 15084): b.3.1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 25m 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

24、从驾驶员眼点后 10 m 处延伸至地平线(见图 8a、图 8b) b.3.2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1)对总质量小于 2000kg的 M1 和 N1类汽车,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 4m 的视野区域,其左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右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 m 处延伸至地平线见图 8(a)。2)对总质量大于或等于 2000 kg 的 M1和 NI类汽车,以及其他 M 和 N类汽车,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 3.5m 的视野区域,其左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右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 30 m 处延

25、伸至地平线。此外,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还必须能看见宽度大于 0.75m,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 4m 外至上述区域相接的视野区域(见图 8b)。 白车身设计篇(R01) P 12/34 D 09/07/2013 白车身设计篇(R01) P 13/34 D 09/07/2013 白车身设计篇(R01) 14/34 09/07/2013 白车身设计篇(R01) 15/34 09/07/2013 B、内表面: B.1、输入:CAS 内表面数据;内饰定义的数据和资料。 B.2、输出文件为:1、车身总布置图(具体见车身前期布置方案图);2、CAS 内表面的可行性分析图纸。 B.3、内表面分析校核的主要内容为:

26、 1、法规校核; 2、人机工程的校核; 3、内饰布置的校核; 四)、 车身外饰和内饰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 1)输入:沿用件的数据和资料,CAS 外表面数学模型,工艺要求的资料和数据,整车的配置表,依市场定向需满足的相关法规, 2)输出:车身典型截面图, 门洞止口的定义数据(P-P1),行李箱止口的定义数据,车身主要连接点的设计数据,外饰和内饰零件的主要截面图纸 3)本阶段分析校核的主要内容为: A、外饰的可行性研究: 1、主要典型截面的确定; 2、门洞止口的设计(P-P1); 3、行李箱止口的设计(H-H1); 4、前保险杠的可行性研究; 5、后保险杠的可行性研究; 6、前风挡下横梁的布置研究;

27、 7、侧裙护板的可行研究; 8、前门系统布置的可行性研究; 9、后门系统布置的可行性研究; 10、发动机盖、前翼子板和发动机布置的分析; 11、行李箱盖系统布置的可行性研究; 12、主要结点的设计; B、内饰可行性研究: 1、A柱的可行性研究; 2、B柱的可行性研究; 3、前挡板的可行性研究; 4、包裹架的可行性分析; 4)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A.1:典型截面的绘制。 A.1.1:输入:CAS SURFACE,继承件清单和数据,密封条的数据,各零件标准; A.1.2:输出:典型截面图纸; A.1.3:典型截面位置的定义:具体位置的定义见车身工程典型截面定义位置图; A.1.4:典型截面的制

28、作方法: A.1.4.1:收集所有的数据:CAS SURFACE 的数据,确定密封条的形式,继承件零件的数据,类似结构的数据库; A.1.4.2:确定需要绘制的典型截面的位置和数量; A.1.4.3:需导入的其他辅助分析数据:前期的初步车身布置方案图中的设定人体模型的数据,前后保的摆锤试验的模型,前后轮胎包络线; A.1.4.5:以 CAS 面为三维载体制作分别制作截面,然后以该面为工作平面,将相关内部车身钣金的结构完成,或是导入参考数据,然后按照外板做一定的修改; 白车身设计篇(R01) 16/34 09/07/2013 A.1.4.6:导入相关的附件的截面,并进行一定量的修改和调整; A.

29、1.4.7:绘制二维图纸; A.1.5:外部典型断面,制作意图和具体的技术要求见附表; 车身工程典型截面定义位置图 白车身设计篇(R01) 17/34 09/07/2013 A.1.4外部典型断面,制作意图和具体的技术要求: 截面序号 位置 制作意图 技术要求 0101 A 柱、前风挡玻璃、A 柱护板 1. A 柱的结构形式 一般采用封闭盒式结构,且采用三层板结构,外板为两层板,内板为一层板 2.前风挡玻璃的粘接形式、玻璃面与 A 柱的尺寸差、玻璃面到 A 柱的止口密封胶的厚度、玻璃的密封条结构形式 玻璃与 A 柱的沿周边的间隙一般要保证 5(B21=5.5,M11=5) 一般前风挡玻璃黑区内

30、边界离 A柱护板的边界距离为 5 前风挡玻璃的厚度 3.A 柱内护板的安装形式、间隙控制要求 一般保证前风挡玻璃的黑区比 A柱护板边沿超过 5 护板到玻璃的最小间隙要保证 23(M11=3) 4.门内板的结构形式 主要的结构形式有整体式门内板、半截式门内板。整体式的好处是可以较好的控制门密封内间隙的均匀性,半截式的结构优点式材料利用率较高 5.侧围的外板上部与侧围门框的高度差 侧围的外板一般要高出 2(B21=2,M11=1),这主要是考虑如果平度设计为 0,制造误差有时会导致门比侧围高,外观比较差,但在造型效果上可能会设计为 0 6.门玻璃的厚度,密封形式,密封条的截面 侧门玻璃的厚度普通车

31、一般为 3,但是对于高级轿车可能会采用夹层厚度为 5 的玻璃 钣金的结构和密封条相互影响,可以先定义好了密封的截面后设计车身的结构,也可以先设计车身结构后设计密封条,当然这个与车身的造型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要在上部加亮条的话,密封条要设计在钣金的外面 白车身设计篇(R01) 18/34 09/07/2013 7.定义亮条的加装形式(这个对车身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一种是加在密封条上,分段式的,材料有两类:一是钢的,一是塑料的,一般的为钢件,表面镀铬,塑料的话易变形、易老化,一般的寿命为 23年 一种是安装在侧围上的,整体式的,材料有三类:一是铝的,一是塑料的,一是钢的,一般为铸铝件,表面镀铬,钢的

32、在拐弯的地方比较困难,塑料的易变形、易老化,铝的价格比较高 8.侧围外板和内板止口处的高度差 一般外板比内板长出 2(B21=1.5,M11=2) 02-02 左侧顶横梁、前门、顶棚 1.侧顶横梁的结构形式、尺寸 封闭盒式结构,外板尽可能的往外移,内板预留线束的布置,一般为三件式结构,外二内一 2.乘客扶手的位置形势的初步确定 乘客扶手有三种:折叠式的,伸缩式的,直接式的,一般如果采用侧帘式气囊的话,就要考虑使用前面的两种 3.侧帘式气囊的空间尺寸校核 依据具体的帘式气囊的形式来确定,帘式气囊有:只保护前排的,比较小;保护前后排的;气体发生器布置在 B 柱的;气体发生器布置在 C 柱的;一级式

33、的;高级一点的有两级式的 4.门与车身的密封间隙的确定(内间隙) 1、理论上沿侧围止口间隙相同; 2、由于门上段的强度较低,门关闭后易变形,故上段的内间隙可设计比其他部位小,具体的值通过 CAE 计算得出,最终要达到在总装装配后内间隙相同的结果; 3、密封条的压缩量设计在 45mm 为佳,太小则密封效果差,太大则门关闭力较大。 5.门玻璃与侧围的面差 与玻璃的密封形式有一定的关系(M11=5) 6.头部包络线与车身的侧面的间隙值 一般认为只要 99的 SAE人体模型的头部包络线不与车身侧面的零件干涉就认为是可行的 白车身设计篇(R01) 19/34 09/07/2013 7.定义顶盖的焊接形式

34、 1、与侧围外板、侧围内板,内加强板一起焊接,缺点是钣金的四层板料,焊接困难,所以一般如果侧围的上部的零件为 2 层板是可以采用,如 B11 采用直接焊接,但是可能比较难满足侧碰的欧洲和美洲法规的要求;另外可以通过内板在焊接面做成方形锯齿形,且焊接位置做成凸台形状,同时内加强板也做成方形锯齿形,达到 3 层板焊接的可能,但是零件的结构会比较复杂,且搭接面的间隙比较难控制四 2、侧围的零件先焊接,顶盖与侧围通过侧围内板的孔与侧围外板和内加强板焊接,缺点是焊接是工作效率比较的低 3.焊点的间距可以设计为 150 8.定义顶盖与侧围搭接槽的结构形式和宽度 宽度一般要16mm,这与焊钳的规格有一定关系

35、,如果采用小直径焊钳该尺寸可以调整(B21=22,M11=20),同时需做顶盖焊接的校核 搭接槽的宽度与顶饰条有一定的关系,如在 SVU 上可能会采用行李架,如行李架固定在搭接槽中在必须放大槽宽 03-03 前门内外板与内外挡水条 1.定义前门内外挡水条的结构设计 可以先设计挡水条后设计门板的结构,必要时考虑外密封条上加亮条的设计 2.密封间隙考虑到玻璃升降的误差 玻璃基本上处于门开口的中间位置,玻璃与车身钣金的间隙外小内大,这个值与挡水条的结构有一定关系(外内 M11=10,11;B21=10,11) 3. 此时的位置还要考虑门内外加强板的焊装 搭接边宽度:1、要保证焊接工艺性的可行性;2、

36、要考虑密封条的结构形式 4. 确定门内护板与密封条和门内板的关系 确定是内挡水条压住门内护板还是门内护板压住内挡水条 5.确定窗框的开口尺寸 窗框的开口尺寸的设计原则:1、玻璃离门钣金的最小距离为 78,这样可以保证玻璃上升过程中弧度导致间隙变化后不至于让玻璃接近钣金;2、与密封条的结构形式有一定的关系。(M11=24,B21=24) 6.确定门内外板的窗框加强结构 加强板与外板间涂胶,一般外板、内板比加强板高,高出数值在 1 左右(B21=M11=1),内外板的高度差受门护板和密封形式决定 04-04 前门槛处的断面形式 1.门槛处的结构形式、焊接形式、尺寸要求 为保证强度一般采用箱式封闭三

37、层板结构,外二内一,侧围外板比内板高 2 侧围外板的下部一般要采用折弯结构,这是为了保证容胶,防止车身锈蚀,一般的折弯结构的角度要大于 90,在保证容胶的功能前提下角度尽可能的大(B21=90,M11=120) 白车身设计篇(R01) 20/34 09/07/2013 门槛的上表面要求设计与水平面有一定的正锐角的夹角,这是为了防止门槛处积水,一般要求最小角大于 10(B21=10;M11=12) 2. 门槛与车门的密封间隙、密封条的断面形式、 门内板和门槛的最小间隙定义为 10 3.为防止行驶时泥水溅到门槛上,设计门槛密封条、其安装固定形式 一般为塑料卡子固定,密封条有带气泡式的,有片式的 4

38、.侧裙护板的断面结构和安装形式 也有不用侧裙护板的,固定方式有:用卡子固定,卡子加螺钉固定,螺钉固定。注意:为防止车身门槛进水生锈和积泥,所以对卡子的要求是防水卡子 5.门与侧围的外间隙定义 见外间隙定义篇 6.门内外板焊接形式、尺寸要求 内板的压合边的宽度一般为? 7.门槛压板的安装及结构形式 门槛压板有:平板式的,有槽式的,固定方式有:卡子,卡子加螺钉。注意:为防止车身门槛进水生锈,所以对卡子的要求必须是防水卡子 05-05 前 门 上 铰 链 上 部 与 A柱、门连接结构的结构形式 1. 铰链与门、车身的连接形式 四种:门上螺栓连接车身焊接、门上焊接车身螺栓连接、两处都是安装、两处都是焊

39、接,对每种形式都要进行工具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2.门铰链轴线到两边的尺寸 可以依据铰链的结构来做调整 3. 门开启的角度 限位器控制门开启角度为 6070,一般取 65 限位器控制门半开角度为 4045,一般取 42 铰链的全开角度 70,一般比门开启角度大 5 变形角度 75,铰链和门变形后的角度,主要是为了防止门调整时损坏门的校核角度 4. 门、A柱的断面的结构形式 同 1.1 5. 门开启过程中与前翼子板和铰链处最小间隙 与前翼子板一般2 在前门达到最大变形角时(M11=75)门与铰链的最小间隙要保证大于12即可,这主要是考虑铰链安装误差 6. 翼子钣的结构形式 结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冲压

40、后压合的,一种是单个冲压件,压合件翼子板的冲压工艺比较简单,但压合模具费用较高;材料也有两种:一种是金属的,一种是塑料的,塑料的可以保证比较复杂的曲面纸面,同时可以形成比较尖的尖角 7.门内板与侧围的内间隙的定义 见 2.4 白车身设计篇(R01) 21/34 09/07/2013 5a-5a 前门限位器处 1. 门开启的角度的校核 校核包括最大开启和中间档角度的校核,最大开启角的定义见 5.3. 2. 门开启过程中与前翼子板和铰链处最小间隙 同 5.5 3. 翼子钣与 A 柱的固定形式 一般为螺栓固定,也有直接焊接的 4. 限位器的轴线、与 A 柱、门洞的连接结构要求 运动过程中要保证限位器

41、拉杆与其他任何零件不发生干涉 5. 限位器的旋转空间要求与门玻璃导轨的距离 要保证与玻璃的动态间隙大于 5 5b-5b 门线束处 1.线束的安装、密封空间位置要求、线束的空间尺寸 一般采用波纹管的结构形式,波纹管的接头与车身的连接要保证较好的密封效果 2. 门开启过程中与前翼子板的间隙要求 同 5.5 3. 门开启过程中与线束的间隙要求 要保证门在全开的状态下线束有足够的长度,同时要保证线束在门关闭的情况下线束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不能与车身其他部位干涉 4. 门内板与侧围的内间隙的定义 见 2.4 06-06 前门下铰链处 项目同 5 技术要求同 5 07-07 翼子板与发盖、前纵梁 1.前翼子

42、板的安装形式 一种是采用螺栓固定,一种是采用焊接,焊接的维修性和调整性不好 2.前翼子板与发盖的间隙、平度要求 间隙一般为 4,奥迪采用 3,这对工艺的要求比较高 3.翼子板的结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轮眉翻边的角度 翼子板的上部一般采用槽式结构,主要是为了导水和排水 轮眉:一种是与 Y夹角为-3-5 度;一种是夹锐角。可以依据轮罩护板做一些结构的调整,但是第一种冲压工艺性好一些 4.轮罩上加强梁的结构形式 为保证强度加强梁结构为封闭盒式结构 5.发动机盖的内外板的连接形式 一种是焊接,一种是压合,压合模具费用比较高,但易于控制 7a-7a 翼子板与发盖、发盖铰链处 1.发动机盖铰链的安装形式与结

43、构形式 平面四连杆机构 简单铰链:臂式,合页式,平衡连杆式,一般采用臂式。这些铰链一般外加支撑杆,支撑杆有汽弹簧和金属撑杆等 2.前翼子板的安装方式 同 7.1 11-11 顶盖前横梁、前风挡、顶棚(车身对称面处) 1.顶棚的结构及配合形式 顶棚在前部要能把顶盖的翻边处的钣金全部遮住,尽量高出,但同时要保证顶棚前端与风挡玻璃的间隙为 23 2.前风挡玻璃的粘接形式、风挡玻璃后部与顶盖前部的平度差、玻璃面到 A 柱的止口密封胶的厚度 胶的粘接厚度一般为 6(B21=5.5,M11=6),但可以依据工艺设备进行一定量的调整 为美观要保证玻璃比顶盖低 2(B21=1.5,M11=2) 白车身设计篇(

44、R01) 22/34 09/07/2013 3.顶盖前横梁的结构形式 一般采用槽式梁,前部一般与顶盖焊接,后部与顶盖通过胶连接。如工艺采用枪涂液体胶的话,设计容胶槽,且离顶盖的最小间隙为 4.5-5,如采用胶条则可不设计容胶槽 12-12 前围上盖板处 1.发动机盖外板与内板的包边工艺 后部的压边后的结构为安全考虑设计成带圆弧的结构 2. 此处的玻璃的粘接和密封形式、玻璃面到前风挡下横梁密封胶的厚度 1、一般采用玻璃胶粘接,同时在玻璃四周采用密封条,主要起到装饰和挡灰的作用,截面形式有:a、,优点是外观美观,但与玻璃粘接时工艺较复杂;b、,与玻璃安装较简单好定位,外观难控制,易与玻璃产生间隙;

45、 2、密封厚度一般为 6mm; 3、可以考虑在本截面处设计限位块。 3. 前围上盖板的与发动机盖的密封形式 一种是采用止口加密封条的形式,一种是采用平面加孔加带卡子的密封条,密封间隙可以按照密封条的结构来确定 4.前挡板上部分的结构形式与尺寸 前挡板上部与前风挡下横梁的搭接部位要涂防水胶,在设计焊接工艺时要考虑 5.前围上盖板的结构与进风口的形式 前风挡下横梁为槽式结构便于容纳雨刮和排水,且要考虑流水槽是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否则会导致积水,上盖板的结构要;由于承担前雨刮的安装,考虑雨刮电机的安装工艺可行性,保证疲劳强度;另外要考虑蒸发器的进风口的位置,且要保证空滤器不被雨水淋 6.前风挡玻璃的

46、黑区和仪表板的校核 一般要保证仪表板的前端离玻璃的间隙3,这与仪表板的材料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材料为 PP,则间隙为 3,如果材料为 ABS 时间隙则应为 5,这个数据的最终确定原则是要保证在 80 度左右的温度下仪表板必须与玻璃有一定量的间隙:12,可以通过材料的热胀冷缩来计算来得出数值(M11=3) 玻璃黑区的校核,要保证黑区可以盖住仪表板的前部 7.定义发动机盖内板与外板的涂胶形式 压合部位的胶为折边胶主要起密封、隔震和粘接的作用(如果是压合的方式) 在中间位置采用隔震胶,主要是起粘接和隔震的作用 钣金的结构有两种:半圆式容胶槽,可以在焊接之前完成涂胶,涂胶的效果比较好;侧式容胶,一般要在

47、焊接后涂胶 13-13 发动机盖锁、发动机盖前部、水箱上下横梁 1.确定发动机盖内外板与加强板的结构形式 可以是焊接或是压合连接方式,一般为压合,加强板主要为满足锁安装强度的要求 白车身设计篇(R01) 23/34 09/07/2013 2.发动机盖锁的结构形式 一般采用双重锁紧机构,主要形式有卡板锁和舌簧锁 辅助安全锁钩的开启校核,要保证能方便的开启 3.前盖与前保的间隙、平度要求 具体见外间隙的图 4.水箱横梁等件的结构形式 为保证强度一般采用槽式结构 5.确定是否采用密封条 在发动机盖与水箱上横梁之间可以考虑采用密封条,在高档车上都会采用密封条 13a-13a 前保下部 1.主要是研究各

48、国前碰撞的法规要求; 2主要是研究各国行人保护的法规要求; 14-14 遮阳板、前风挡和前顶横梁处(非车身对称面位置) 1.遮阳板的结构和开启位置校核 带转轴式结构,可阻挡前面和侧面的阳光,具体性能见 QC/T 629 2.顶盖前横梁的结构形式 同 11.3 3.前风挡玻璃的粘接形式、风挡玻璃后部与顶盖前部的平度差、玻璃面到 A 柱的止口密封胶的厚度 同 11.2 在上部也可以考虑设计玻璃限位块,但要保证装配时的易于控制和调整 16-16 17-17 前大灯、前保和前横梁处 1.前大灯的校核及结构形式 符合法规的要求:GB 4785 2.前大灯与前盖的间隙定义 具体见外间隙的图 3.前大灯与前

49、保的间隙定义 具体见外间隙的图 白车身设计篇(R01) 24/34 09/07/2013 4.前大灯的几何可见度校核(GB 4785) 设d=在基准轴方向上,转向信号灯的与相邻近光灯或前雾灯的视表面边缘间距离 1、远光灯: 1 1 2 25; 2、近光灯(危险警告信号): 115, 210; 145 210; 3、前位灯(宽 1600 的必装): 1 215,离地高度750 时 25; 180 245。 4、非三角形前回复反射器(汽车选装): 1= 215,如安装高度40,则配两 1 类、或 1a 类、或 1b 类灯;20d401a 类、或 1b类灯; d401b类;2) 两 (2a或2b 类

50、)后转向灯;3)两只第5 类或第 6 类侧转灯(最低要求 ) : 水 平 见 上图 ; 垂 直 : 1 、1a、1b、2a、2b和 5 类:上下各15,离地 750 则向下 5;6 类上30下 5。 20-20 后盖、后门槛、后保处 1.后门槛的结构形式 一般采用密封梁式结构 2.后盖锁的布置 后盖锁在美洲要求在行李舱内有按钮开启后盖锁 3.后保的结构形式 设计牌照固定面,符合相关的法规要求 4.后盖的密封形式 一般采用单气泡的密封条,且密封条的压缩方向与止口的方向相同,即要保证止口边上点与后盖开启轴线点连线与止口面垂直 5.后盖外间隙的定义 具体见外间隙的图 6.后盖的结构 一般采用内外板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