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37∕T 2979-2017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pdf

上传人:秋儿 文档编号:5624983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75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T 2979-2017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DB37∕T 2979-2017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DB37∕T 2979-2017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DB37∕T 2979-2017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DB37∕T 2979-2017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93.080 P 66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9792017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In-place Recycling 2017-08-18 发布 2017-09-18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7/T 29792017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3 5 材料 . 3 5.1 一般规定 . 3 5.2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2、(RAP) . 3 5.3 沥青 . 4 5.4 集料 . 5 5.5 水泥 . 7 5.6 矿粉 . 7 5.7 沥青再生剂 . 7 5.8 水 . 7 5.9 纤维稳定剂 . 8 5.10 石灰 . 8 6 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混合料设计 . 8 6.1 一般规定 . 8 6.2 就地热再生混合料设计 . 9 6.3 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 . 9 6.4 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 . 9 6.5 无机结合料稳定冷再生混合料设计 . 10 7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 . 11 7.1 施工准备 . 11 7.2 再生施工 . 11 7.3 摊铺 . 12 7.4 压实 . 12 7.

3、5 开放交通 . 12 7.6 施工质量控制 . 12 7.7 检查验收 . 13 8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 . 13 8.1 施工准备 . 13 8.2 再生施工 . 14 I DB37/T 29792017 8.3 摊铺 . 14 8.4 压实 . 14 8.5 接缝 . 14 8.6 养生 . 15 8.7 施工质量控制 . 15 8.8 检查验收 . 1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取样方法 . 1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沥青的回收方法(旋转蒸发器法) . 22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 . 26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乳化(泡沫)

4、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 . 31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无机结合料稳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 . 34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泡沫沥青发泡试验 . 36 II DB37/T 29792017 前 言 本规程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沥青路面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速路桥养护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李志、张建民、刘长溪、穆明浩、吕彬、陈常杰、刘东美、邢锋锋、明照通、靳先国、宋石华、王德亮、陈彩军、周勇、王永涛、姜鲁宁、林树明、高震、古金龙、李少武。 III DB37/T

5、 29792017 引 言 为了更好地满足公路行业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迫切需求, 编写组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相关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再生混合料用材料技术要求,旧路面材料的回收处理及试验要求,再生混合料的设计及技术要求,就地再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验收标准以及相关试验方法等。 各有关单位在使用过程中, 若出现不当之处或有好的意见和建议, 请及时函告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经五路330号, 邮编250021, 电话: 0531-61388252, 联系人: 张建民, E-mail:),以便修订时

6、研用。 本规程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审查发布。 IV DB37/T 29792017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材料、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混合料设计、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和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 本规程适用于各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和就地冷再生工程施工, 也可供设计单位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

7、试验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 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路面材料。 3.2 沥青路面再生 asphalt pavement recycling 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对旧沥青路面或者回收沥青路面材料进行处理, 并掺加一定比例的新集料、 新沥青、

8、再生剂(必要时)等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技术。按照再生混合料拌制和施工温度的不同,沥青路面再生可以分为热再生和冷再生; 按照施工场合和工艺的不同, 沥青路面再生可以分为厂拌再生和就地再生。 3.3 就地热再生 hot in-place recycling(HIR) 采用专用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铣刨,就地掺入一定数量的新沥青、新沥青混合料、再生剂等,经热态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对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的技术。它包括复拌再生、加铺再生两种。 1 DB37/T 29792017 3.4 复拌再生 remixing 将旧沥青路面加热、铣刨,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再生剂、新沥青

9、、新沥青混合料,经热态拌和、摊铺、碾压成型。 3.5 加铺再生 repaving 将旧沥青路面加热、铣刨,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新沥青混合料、再生剂,拌和形成再生混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一熨平板摊铺再生混合料, 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二熨平板同时将新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再生混合料之上,两层一起压实成型。 3.6 就地冷再生 cold in-place recycling(CIR) 采用专用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现场冷铣刨,破碎和筛分,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再生结合料、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水,经过常温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旧沥青路面再生的技术。 3.7 泡沫沥青 foamed asphal

10、t 将热沥青和水在专门的发泡装置内混合、膨胀,形成的含有大量均匀分散气泡的沥青材料。 3.8 乳化沥青 emulsion asphalt 石油沥青在乳化剂及稳定剂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水包油型乳状液。 3.9 泡沫沥青膨胀率 maximum expansion ratio of foamed asphalt 泡沫沥青在发泡状态下的最大体积与未发泡时沥青体积的比值。 3.10 泡沫沥青半衰期 half life of foamed asphalt 泡沫沥青从最大体积衰减至最大体积的50%所用的时间。 3.11 再生混合料含水量 water content of recycled mixtur

11、e 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的水占再生混合料的质量百分比。 3.12 沥青再生剂 rejuvenating agent 掺加到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用于恢复已老化沥青性能的添加剂。 4 总则 2 DB37/T 29792017 4.1 为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再生的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保证沥青路面再生质量,制定本规程。 4.2 各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大、中修和改扩建的再生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3 沥青路面就地再生实施前,应对原路面历史信息、原路面状况、交通量、工程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再调查,并结合养护信息和取样检测结果,分析病害成因。 4.4 就地

12、热再生适用于沥青面层浅层轻微病害的各等级公路的养护工程,再生层可用作上面层或者中面层,就地热再生的再生深度宜为 20 mm60 mm。 4.5 就地热再生时,路面技术状况包括应满足以下条件: a) 原路面结构强度指数 PSSI 应不低于 90; b) 原路面再生深度范围内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宜不低于 3.5 %; c) 原路面沥青 25 针入度不低于 20(0.1 mm)。 4.6 在混合料性能和施工工艺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聚合物改性沥青和 SMA 沥青路面以及稀浆封层、微表处、超薄罩面、碎石封层路面均可进行就地热再生。 4.7 就地冷再生,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再生层可作为下面层、

13、基层,对于三级及以下公路,再生层可作为面层、基层,用作上面层时应采用稀浆封层、碎石封层、微表处等做上封层,就地冷再生的再生深度宜为 80 mm200 mm。 4.8 就地冷再生主要包括乳化沥青冷再生、泡沫沥青冷再生以及无机结合料冷再生,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再生工艺。 4.9 就地冷再生的下承层应基本完好,满足所处结构层的强度要求。 5 材料 5.1 一般规定 5.1.1 所有材料均应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5.1.2 乳化沥青应避免贮存时间过长,影响质量。 5.1.3 新集料应堆放在预先经过硬化处理且排水通畅的地面上。 5.1.4 水泥、石灰等必须注意防水,避免受潮。

14、 5.2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 5.2.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取样要客观地代表旧路面沥青材料,取样方法按照本规程附录 A 方法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应按照表 1 进行检测。 表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检测项目与质量要求 材料 检测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RAP 含水率 % 3 T 0305 级配 实测 T 0327 沥青含量 % 实测 T 0722 砂当量 % 55(50)a T 0334 3 DB37/T 29792017 表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检测项目与质量要求(续) 材料 检测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RAP 中的沥青 针入度 0.1 mm 20 抽提,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

15、料试验规程JTG E20 60 动力黏度 实测 软化点 实测 15 延度 实测 RAP 中的粗集料 针片状颗粒含量 实测 抽提,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 压碎值 实测 RAP 中的细集料 棱角性 实测 a 括号中的数值是对就地冷再生 RAP 砂当量的要求。 5.2.2 用于室内配合比设计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不得含有杂物。 5.3 沥青 5.3.1 就地冷再生用乳化沥青,宜采用慢裂型或中裂型乳化沥青,且应在常温下使用。乳化沥青材料性能应满足表 2 的质量要求。 表2 就地冷再生用乳化沥青质量要求 检测项目 单位 质量要求 试验方法 破乳速率 慢裂或中裂 T 0658 粒子电荷 阳离子(

16、+) T 0653 筛上剩余量(1.18 mm 筛) % 0.1 T 0652 标准黏度 C25.3 s 1060 T 0621 恩格拉黏度 E25 s 230 T 0622 25 赛波特黏度 Vs s 7100 T 0623 蒸发残留物 残留物含量 % 62 T 0651 针入度(25 ) 0.1 mm 50 T 0604 软化点 53 T 0606 延度(15 ) cm 40 T 0605 溶解度(三氯乙烯) % 97.5 T 0607 与粗集料的裹覆性,裹覆面积 2/3 T 0654 与粗、细集料拌和试验 均匀 T 0659 常温贮存稳定性 1 d % 1 T 0655 5 d % 5

17、注:黏度可选择测试标准黏度、恩格拉黏度或赛波特黏度之一。 5.3.2 就地冷再生用泡沫沥青应满足表 3 的技术要求。 表3 就地冷再生用泡沫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膨胀率 不小于 10 JTG F41 附录 E 半衰期(s) 不小于 8 JTG F41 附录 E 4 DB37/T 29792017 5.4 集料 5.4.1 就地再生沥青面层粗集料应满足表 4 质量技术要求。 表4 就地再生沥青面层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其他公路 试验方法 表面层 其他层次 石料压碎值 % 26 28 30 T 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 28 30 35 T

18、0317 表观相对密度 2.6 2.5 2.45 T 0304 吸水率 % 2.0 3.0 3.0 T 030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 % 15 18 20 T 0312 坚固性 % 12 12 T 0314 软石含量 % 3 5 5 T 0320 水洗法0.075 mm 颗粒含量 % 1 1 1 T 0310 5.4.2 就地再生沥青面层细集料应满足表 5 质量技术要求。 表5 就地再生沥青面层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2.5 T 0328 坚固性(0.3 mm 部分) % 12 T 0340 砂当量 % 60 T 0334 含泥量(0.075

19、 mm 含量) % 3 T 0333 棱角性(流动时间) s 30 T 0345 5.4.3 就地再生沥青面层粗集料规格应满足表 6 技术要求。 表6 就地再生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规格 规格 名称 公称 粒径 (mm)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106 75 63 53 37.5 31.5 26.5 19 13.2 9.5 4.75 2.36 0.6 S1 40 75 100 90 100 0 15 0 5 S2 40 60 100 90 100 0 15 0 5 S3 30 60 100 90 100 0 15 0 5 S4 25 50 100 90 100 0 15 0 5 S5

20、 20 40 100 90 100 015 05 5 DB37/T 29792017 表6 就地再生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规格(续) 规格 名称 公称 粒径 (mm)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106 75 63 53 37.5 31.5 26.5 19 13.2 9.5 4.75 2.36 0.6 S6 15 30 100 90 100 0 15 0 5 S7 10 30 100 90 100 0 15 0 5 S8 10 25 100 90 100 0 15 0 5 S9 10 20 100 90 100 0 15 0 5 S10 10 15 100 90 100 0 15 0 5

21、 S11 5 15 100 90 100 40 70 0 15 0 5 S12 5 10 100 90 100 0 15 0 5 S13 3 10 100 90 100 40 70 0 20 0 5 S14 3 5 100 90 100 0 15 0 3 5.4.4 就地再生沥青面层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应满足表 7 技术要求。 表7 就地再生沥青面层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 规格 公称粒径(mm) 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5 05 100 90100 6090 4075 2055 740 220 010 S16

22、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5.4.5 无机结合料稳定冷再生用集料应满足表 8 质量技术要求。 表8 无机结合料稳定冷再生用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其他公路 试验方法 基层 底基层 最大粒径 mm 31.5 37.5 37.5 T 0302 压碎值 % 26 30 30 T 0316 密度 g/cm3 实测 实测 实测 T 0304 针片状(混合料) % 20 20 20 T 0312 6 DB37/T 29792017 5.5 水泥 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规定质量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所

23、用缓凝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 h,终凝时间应大于6 h且小于10 h。 5.6 矿粉 5.6.1 矿粉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满足表 9 的技术要求。 表9 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 g/cm3 2.5 T 0352 含水量 % 1.0 T 0103 粒度范围 0.6 mm % 100 T 0351 0.15 mm % 90100 0.075 mm % 75100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T 0353 塑性指数 % 4 T 0354 加热安定性 合格 T 0355 5.6.2 矿粉中宜添加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粉或水泥。 5

24、.7 沥青再生剂 应根据回收沥青路面材料中沥青老化程度、沥青含量、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掺配比例、再生剂与沥青的配伍性,综合选择再生剂品种。沥青再生剂宜满足表10的要求。 表10 沥青再生剂质量要求 检验项目 单位 质量要求 试验方法 动力黏度(60 ) Pas 160 T 0620 闪点 220 T 0633 饱和分含量 % 30 T 0618 芳香分含量 % 60 T 0618 薄膜烘箱试验前后黏度比 3 T 0619 薄膜烘箱试验前后质量变化绝对值 % 4 T 0609 或 T 0610 25 密度 实测 T 0603 5.8 水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过程中外加水应为饮用水,使用非饮用水时,应进

25、行水质检验,检验要求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有关规定,满足表11的技术要求。 表11 非饮用水技术要求 项次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PH 值 4.5 JGJ 63 7 DB37/T 29792017 表11 非饮用水技术要求(续) 项次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2 CL 含量 mg/L 3500 JGJ 63 3 24SO值 mg/L 2700 4 碱含量 mg/L 1500 5 可溶物含量 mg/L 10000 6 不溶物含量 mg/L 5000 7 其他杂质 不应有漂浮的油脂和泡沫及明显的颜色和异味 5.9 纤维稳定剂 就地热再生用再生木质

26、素纤维应满足表12质量技术要求。 表12 就地热再生用再生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指标 试验方法 纤维长度 mm 6 显微镜观测 灰分含量 % 185 高温 590 600 燃烧后测定残留物 PH 值 7.51.0 水溶液 PH 试纸或 PH 计测定 吸油率 纤维质量的 5 倍 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 含水率 % 5 105 烘箱烘 2 h 后冷却称量 5.10 石灰 石灰的质量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的有关规定,满足表13的技术要求。 表13 生石灰技术要求 指标 钙质生石灰 镁质生石灰 试验方法 I II III I II III 有效氧化

27、钙加氧化镁含量(%) 85 80 70 85 80 70 T 0813 未消化残渣含量(%) 7 11 17 10 14 20 T 0815 钙镁石灰的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 5 5 T 0812 6 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混合料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在对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程要求、公路等级、使用层位、气候条件、交通情况等,充分借鉴成功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混合料设计。 6.1.2 进行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混合料设计, 宜采用马歇尔击实方式。 若条件具备, 也可采用 SuperpaveTM的旋转压实方式,但必须要经过试验论证,确定旋转压实次数。 6.1.

28、3 室内试验用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应采用实际施工使用的就地再生设备在原路面上铣刨取样,如采用其他铣刨机或其他取样方式,还应使用上述标准取样方法进行设计检验。 6.1.4 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试验路段进行检验。 8 DB37/T 29792017 6.2 就地热再生混合料设计 6.2.1 就地热再生混合料设计按照本规程附录 C 的设计方法进行。 6.2.2 就地热再生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确定、技术要求和性能检验,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相关规定。 6.3 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 6.3.1 使用乳化沥青作为再生结合料的就地冷再生

29、,按照本规程附录 D 设计方法进行。 6.3.2 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应满足表 14 的要求。 6.3.3 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指标应满足表 15 的要求。 6.3.4 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中乳化沥青添加量折合成纯沥青后占混合料其余部分干质量的百分比宜为 1.5 %3.5 %,水泥等活性填料剂量宜不超过 1.5 %。 表14 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 (mm) 各筛孔的通过率(%) 粗粒式 中粒式 细粒式 A 细粒式 B 37.5 100 26.5 80100 100 19 90100 100 13.2 6080 90100 100 9

30、.5 6080 90100 4.75 2560 3565 4575 6080 2.36 1545 2050 2555 3565 0.3 320 321 625 625 0.075 17 28 29 210 表15 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用途 试件成型方式 (SuperpaveTM旋转压实仪) 1.16, 600 kPa应力,旋转 5090 次 密度指示 空隙率 % 913 压实指示 冻融劈裂强度比 TSR % 70 水稳定性 劈裂试验 (15 ) 劈裂强度 MPa 0.55 强度指示 干湿劈裂强度比 % 75 抗水损性 车辙试验 60 动稳定度 次/mm

31、1000 高温稳定性 注:用于中、上面层时,须考虑再生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表中空隙率的要求针对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6.4 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 6.4.1 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按照本规程附录 D 的设计方法进行。 6.4.2 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应满足表 16 的要求。 9 DB37/T 29792017 表16 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 (mm) 各筛孔的通过率(%) 粗粒式 中粒式 细粒式 37.5 100 26.5 85100 100 19 85100 100 13.2 6085 85100 9.5 558

32、0 4.75 3055 3560 4065 2.36 2040 2545 2845 0.3 1025 1025 1025 0.075 412 412 412 6.4.3 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指标应满足表 15 的要求 6.4.4 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中, 泡沫沥青折合成纯沥青占再生混合料其余部分干质量的 1.5 %3.5 %,水泥等活性填料剂量宜不超过 1.5 %。 6.5 无机结合料稳定冷再生混合料设计 6.5.1 无机结合料稳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用于特重交通、重交通的底基层时,再生混合料级配宜满足表 17 中 1 号级配范围要求; 用于其它交通等级的道路时, 再生混合料级配宜满足

33、表 17 中 2 号级配范围要求。 表17 无机结合料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 (mm) 各筛孔的通过率(%) 1 2 37.5 90100 31.5 100 26.5 90100 66100 19 7289 54100 9.5 4767 39100 4.75 2949 2884 2.36 1735 2070 1.18 1457 0.6 822 847 6.5.2 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无机结合料稳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其性能应满足表 18 的技术要求。 表18 无机结合料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 交通等级 特重交通和重交通 其他等级 无侧限抗压强度 (MPa) 基层 不小于 35 2.5

34、3 底基层 不小于 1.52.5 1.52.0 6.5.3 其它未规定事宜,应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 的要求。 10 DB37/T 29792017 7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 7.1 施工准备 7.1.1 就地热再生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周边环境调查,对可能受到影响的植物隔离带、树木、加油站等提前采取隔离措施。 7.1.2 就地热再生施工前,应对就地热再生无法修复的路面病害进行预处理。 a) 破损松散类病害:深度超过就地热再生施工厚度时,应予挖补。 b) 变形类病害:变形深度大于 30 mm 时,再生施工前应进行铣刨处理。 c) 裂缝类病害:分析裂缝类病害成因,影响热再生工

35、程质量的裂缝应予处理。 7.1.3 原路面特殊部位的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宜用铣刨设备沿行车方向将桥梁伸缩缝前后铣刨至少 50 cm,有一定斜度的桥梁伸缩缝视情况铣刨以满足施工要求,铣刨深度为再生层深度。 b) 原路面上的突起路标应清除。 c) 采取隔热措施保护桥梁伸缩缝。 7.1.4 就地热再生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再生设备应采用热风、红外或微波等非明火加热方式。 b) 对再生深度超过 40 mm 的路段,再生设备宜具备多级加热、铣刨功能。 c) 再生设备应具备计量精确的再生剂、沥青等添加装置。 7.1.5 铺筑试验路段。 就地热再生施工前应铺筑试验路,从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36、、施工管理、施工安全等各个方面对再生施工工艺进行检验。就地热再生试验路段的长度不宜小于200 m。试验段应包括以下试验内容: a) 检验再生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就地热再生施工需要。 b) 通过试铺,确定再生设备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及再生设备的就地热再生施工速度。 c) 验证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提出新材料的添加组成和添加量以及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d) 检验试验路的压实度、平整度、厚度、渗水系数、构造深度及抗滑系数等技术指标。 7.2 再生施工 7.2.1 清扫路面,画导向线。避免杂物混入混合料内。在路面再生宽度以外画导向线,也可将路面边缘线作为导向线,保证再生施工边缘顺直美

37、观。 7.2.2 路面加热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原路面应适度加热。 b) 应减小再生机组各设备间距。 c) 原路面加热宽度比铣刨宽度每侧应宽出 10 cm20 cm。 7.2.3 路面铣刨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铣刨深度要均匀,铣刨深度变化时应缓慢渐变。 b) 铣刨面应有较好的粗糙度。 c) 铣刨时,普通沥青路面下承层表面温度应高于 80 ,改性沥青路面应高于 100 。 7.2.4 施工过程中,再生剂、新沥青、新沥青混合料等的添加,应根据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确定,添加量应根据再生环境和再生路段状况精确控制,均匀添加。 7.2.5 再生混合料拌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拌和温度应满足

38、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要求。 11 DB37/T 29792017 b) 再生沥青混合料应拌和均匀。 7.3 摊铺 7.3.1 摊铺应匀速进行,施工速度宜为 2 m/min5 m/min。混合料摊铺应均匀,避免出现粗糙、拉毛、裂纹、离析等现象。 7.3.2 摊铺应根据再生层厚度调整摊铺机熨平板的振捣功率, 提高混合料的初始密度, 减少热量散失。 7.3.3 普通沥青再生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宜低于 130 , 改性沥青和 SMA 再生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宜低于 140 。 7.4 压实 7.4.1 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的碾压应配套使用大吨位的振动双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等压实机具。 7.4.2 碾压必须紧跟

39、摊铺进行,使用双钢轮压路机时宜减少喷水,使用轮胎压路机时不宜喷水。 7.4.3 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部位,应选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者振动夯配合碾压。 7.5 开放交通 就地热再生压实完成后,再生层路表温度低于50 后方可开放交通。 7.6 施工质量控制 7.6.1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检查,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对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材料的有关规定。 7.6.2 再生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有关规定。 7.6.3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控制应满足表 19、表 20 的要求。 表1

40、9 就地热再生混合料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新料、再生剂、沥青用量 随时 适时调整,总量控制 每天计算 压实度均值 每 2000 m2检查 4 组,逐个试件评定并计算平均值 最大理论密度的 93 % (普通沥青混合料) T 0924,JTG F40 附录 E 最大理论密度的 94 % (改性沥青和 SMA 混合料) 再生混合料摊铺温度 随时 130 (普通沥青混合料) 温度计测量 140 (改性沥青和 SMA 混合料) 渗水 每车道 1 km 不少于 5点 100 mL/min(普通沥青混合料) T 0971 80 mL/min (改性沥

41、青和SMA混合料) 下承层表面温度 随时 80 (普通沥青路面) 紧跟铣刨刀头温度计测量 100 (改性沥青和 SMA 混合料) 再生混合料级配 每天 1 次 满足设计要求 T 0725 再生混合料沥青含量 每天 1 次 设计值0.3 % T 0722 12 DB37/T 29792017 表20 就地热再生外形尺寸现场质量检查的项目与频度 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宽度(mm) 每 100m 1 次 大于设计宽度 T 0911 再生厚度(mm) 随时 5 T 0912 加铺厚度(mm) 随时 3 T 0912 平整度标准差(mm) 全线连续 高速、一级公路1.2 T

42、0932 其他等级公路2.5 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横接缝高差(mm) 随时 3,必须压实 三米直尺间隙 纵接缝高差(mm) 随时 3,必须压实 三米直尺间隙 外观 随时 表面平整密实,无明显轮迹、裂痕、摊挤、油包、离析等缺陷 目测 7.7 检查验收 就地热再生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应满足表21的要求。 表21 就地热再生工程检查和验收项目与频度 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宽度(mm) 每 1 km 20 个断面 大于设计宽度 T 0911 再生厚度(mm) 每 1 km 5 点 5 T 0912 加铺厚度(mm) 每 1 km 5 点 3 T 0

43、912 平整度标准差(mm) 全线连续 高速、一级公路 1.2 T 0932 其他等级公路 2.5 外观 随时 表面平整密实,无明显轮迹、裂痕、摊挤、油包、离析等缺陷 目测 压实度代表值 每 1km5 点 最大理论密度的 92 %(普通沥青混合料) T 0924 最大理论密度的 93 %(改性沥青和 SMA 混合料) 8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 8.1 施工准备 8.1.1 开工前应配备齐全的施工设备和配件,做好保养、试机工作,保证在施工期间不发生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故障。 8.1.2 铺筑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 200 m。从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施工管理、施工安全等方面进行检验,应确定以下内容

44、: a) 检验再生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施工需要。 b) 验证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c)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确定松铺厚度。 d)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确定合理的碾压组合。 e) 检验乳化沥青、泡沫沥青、水泥等掺入比例是否满足要求。 f) 验证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是否满足要求。 8.1.3 施工前,应采用专用设备或人工对原路面进行清扫。 8.1.4 就地冷再生机组应符合下列规定: 13 DB37/T 29792017 g) 工作装置的切削深度可精确控制。 h) 喷洒计量可调, 并与切削深度、 施工速度、 材料密度等联动; 喷嘴在工作宽度范围内均匀分布,各喷嘴可独立开启与关闭。 i) 宜采用水泥

45、稀浆车作为再生机组的水泥供应装置。 8.1.5 若采用集料撒布机撒布新集料,应根据撒布机实际撒布能力和所需集料用量,保证计量准确。 8.2 再生施工 8.2.1 综合考虑施工季节、气候条件、再生作业宽度、施工设备的效率和数量、操作熟练程度、水泥终凝时间等因素,确定每个作业段的长度。 8.2.2 在施工起点处将施工机具按照施工流程顺次连接,注意管路的连通。 8.2.3 启动施工设备,对旧沥青路面进行铣刨、拌和。 8.2.4 若半幅封闭施工,单幅再生至一个作业段终点后,可将再生设备调至施工起点,进行第二幅施工,直至完成全幅作业面的再生。 8.2.5 纵向接缝的位置应避免在车辆行驶的轮迹带内。纵向接

46、缝处相邻两幅作业面间的重叠宽度不宜小于 100 mm。 8.3 摊铺 8.3.1 在摊铺过程中必须做到匀速平稳连续作业,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者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宜控制在 3 m/min8 m/min,做到缓慢、均匀和不间断地摊铺。 8.3.2 摊铺过程中应注意再生厚度、横坡的控制。 8.3.3 如遇下雨应立即停止摊铺,并对已摊铺好的路面及时采取覆盖措施。 8.3.4 低等级公路再生时,可以使用平地机进行摊铺,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用轻型钢轮压路机紧跟再生机组初压 23 遍。 b) 完成一个作业段的初压后,用平地机整平。 c) 再次用轻型钢轮压路机在初平的路段碾压 1 遍,对发现的局部轮迹、凹

47、陷进行人工修补。 d) 用平地机整形, 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 整形后的再生层表面应无明显的轮迹和集料离析现象。 8.4 压实 8.4.1 应根据再生层厚度、压实度等要求,配备足够数量、吨位的压路机,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压实工艺进行碾压。 8.4.2 就地冷再生施工时宜采用流水作业法, 使各工序紧密衔接, 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的延迟时间。碾压过程包括初压、复压和终压。 8.4.3 初压:宜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 12 遍,初压时再生混合料的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高 1 %2 %。再生层表面应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适量洒水。初压速度宜为 1.5 km/h3.0 km/h。 8.4.4 复压:宜

48、采用单钢轮压路机振动压实 36 遍,碾压遍数通常由混合料性能、压实厚度、压路机型号及环境状况等决定。复压速度宜为 2 km/h4 km/h。 8.4.5 终压:宜采用双钢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碾压 24 遍,可以采用静压或振动模式,以消除轮迹和获得一定的压实度,只有当振动不会对路面造成损坏的情况,才可以使用振动模式。终压速度宜为 2 km/h4 km/h。 8.4.6 压路机碾压时可喷少量的水雾,以防止压路机轮粘结再生混合料。碾压时不得随意刹车、调头,碾压位置不能停留在同一断面上,而应呈阶梯型。 8.5 接缝 14 DB37/T 29792017 路面接缝主要包括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施工中应保持

49、匀速、不间断再生作业,减少横缝,如需设置,搭接宽度宜不小于3 m。分多幅铺筑时,纵缝应搭接拌和、整平和碾压,搭接宽度宜不小于200 mm。 8.6 养生 8.6.1 乳化沥青、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养生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封闭交通时,可进行自然养生。 b) 开放交通时,再生层宜在完成压实至少 24 h 后方可开放交通,但应严格限制重型车辆通行,行车速度应控制在 40 km/h 以内,并严禁车辆在再生层上调头和急刹车。 8.6.2 无机结合料就地冷再生,养生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碾压完成并经过压实度检测合格后的路段,应立即进行养生。养生可采用覆盖、洒水等方法。 b) 养生时间应为 37 天,

50、养生期内再生层表面应保持潮湿状态,禁止洒水车以外的其他车辆通行。 8.6.3 养生期间注意天气变化,24 h 内注意防雨。对于乳化沥青和泡沫沥青再生层,再生层养生后进行取芯,当芯样成型完整或再生层含水率低于 2 %时,即可结束养生;对于无机结合料再生层,当芯样成型完整时,即可结束养生。 8.7 施工质量控制 8.7.1 一般规定 8.7.1.1 质量管理包括所用关键设备的检查和标定,所用材料的标准试验、试验段检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工序间)。 8.7.1.2 应加强对再生设备的监管,再生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熟悉设备的生产流程和操作方法。 8.7.1.3 建立工地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