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51∕T 2603-201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指南(四川省).pdf

上传人:秋儿 文档编号:5625091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4.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T 2603-201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指南(四川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DB51∕T 2603-201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指南(四川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DB51∕T 2603-201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指南(四川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DB51∕T 2603-201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指南(四川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DB51∕T 2603-201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指南(四川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指南 Specifications for Maintenance Design Of Asphalt Pavement of Expressway ICS 93.080.20 P 66 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26032019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2019 - 08 - 22 发布 2019 - 09 - 01 实施I 目 次 前 言 . 1 1 范围 .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2 3 术语和符号 . 2 4 总则 . 4 5 调查与评价 . 4 5.1 一般规定 . 4 5.2 基础资料调查 . 4 5.3 初勘调查 . 5 5.4 施勘调

2、查 . 6 5.5 施工调查 . 7 5.6 数据分析评价 . 8 6 路面养护工程设计 . 8 6.1 一般规定 . 8 6.2 预防养护工程 . 8 6.3 功能性修复养护工程 . 9 6.4 结构性修复养护工程 . 10 6.5 桥梁和隧道沥青混合料铺装层养护维修 .11 6.6 长大纵坡路段设计 . 12 6.7 功能层设计 . 12 6.8 既有路面病害处治设计 . 12 6.9 再生设计 . 13 6.10 动态设计 . 13 7 材料设计 . 14 7.1 一般规定 . 14 7.2 沥青面层 . 14 7.3 基层和底基层 . 15 7.4 再生材料 . 15 7.5 功能层材

3、料 . 15 7.6 封缝类材料 . 16 DB51/T 26032019II 7.7 四新技术 . 16 8 其他设计 . 16 8.1 一般规定 . 16 8.2 路线设计 . 16 8.3 排水设计 . 16 8.4 环境保护 . 17 8.5 交通组织设计 . 17 附录 A . 18 附录 B . 19 附录 C . 27 C.1 一般规定 . 27 C.2 文件组成 . 27 DB51/T 26032019- 1 -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

4、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华、张蓉、毛成、张毅、易守春、蒋双全、孟良、王海朋、张光勇、罗方军、刘晓凤、蒋庆华、蔡佳利 DB51/T 26032019- 2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的总则、调查与评价、路面养护工程设计、材料设计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D20

5、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521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542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JTG 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T 3364-02 公路钢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F4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

6、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 D31-06 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交公路发2007358号 公路工程养护管理办法 交公路发201833号 四川省地方标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3 术语和符号 3.1 术语 3.1.1 预防养护 preventive maintenance 路面整体性能良好但有轻微病害,为延缓性能过快衰减,延长使用寿命而预先采取的主动养护。 3.1.2 修复养护 restorative maintenance 路面出现明显病害或部分丧失服务功能, 为

7、恢复技术状况而进行的修复性养护工程, 包括功能性修复养护和结构性修复养护。 3.1.3 单车道网裂面积率(CAR) single lane crack area ratio DB51/T 26032019- 3 - 100m路段路面单车道网裂病害面积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 3.1.4 单车道修补面积率(PAR) single lane repair area ratio 100m路段路面单车道修补面积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 3.1.5 单车道纵向裂缝率(LCR) single lane longitudinal crack ratio 100m 路段路面单车道纵向裂缝长度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

8、 3.1.6 单车道横向裂缝率(TCR) single lane transverse crack ratio 100m路段路面单车道横向裂缝长度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 3.1.7 超薄罩面 ultra-thin overlay 采用传统摊铺设备或专用设备将间断级配或开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铺筑在既有沥青路面上, 厚度小于25mm,可快速开放交通的薄层结构。 3.1.8 薄层罩面 thin overlay 将密级配、 开级配或间断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在路面上, 厚度不小于25mm且小于40mm的薄层结构。 3.1.9 就地热再生 hot in-place recycling 采用专用的就地热

9、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翻松,就地掺入一定数量的新沥青、新沥青混合料、再生剂等,经热态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对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旧沥青路面再生的技术。分为复拌型就地热再生和加铺型就地热再生。 3.1.10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RAP) 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沥青混合料。 3.1.11 厂拌热再生 central plant hot recycling 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运至沥青拌和站,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新沥青、再生剂(必要时)等拌制成热拌再生混合料的技术。 3.1.12 厂拌

10、冷再生 central plant cold recycling 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运至沥青拌和站,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稳定剂、填料、水等进行常温拌和,常温铺筑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3.1.13 精铣刨 fine milling 采用相邻两个铣刨刀具的垂直投影之间的刀尖间距不大于8mm, 每个铣刨圆截面有180度对称分布的两个刀头的铣刨鼓对路面进行的铣刨作业。 3.1.14 钢桥面铺装 steel deck pavement DB51/T 26032019- 4 - 正交异性钢桥面的桥面铺装,根据铺装层的功能要求,主要由防水层(黏结层)、保护层和磨耗层等

11、组合而成。 3.2 符号 AC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C密级配粗型沥青混合料 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OGFC开级配排水沥青混合料 ARSMA橡胶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ATB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RAP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PG沥青路用性能分级 4 总则 4.1 为规范四川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促进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行业的相关规定,结合四川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实践,编制本指南。 4.2 本指南适用于四川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及修复养护设计, 专项养护、 改扩建工程以及其他等级道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可参照执行。 4.

12、3 管理机构或经营管理单位应根据路面技术状况,结合养护管理科学化决策技术,制定养护计划,建立养护项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养护设计。 4.4 在科学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病害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段、分类设计,分车道初拟方案、全断面综合设计。同时,根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的理念和投资规模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定养护设计方案,然后进行结构组合、厚度设计和材料设计。 4.5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一般采用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但应包含方案技术经济比选内容。 对技术复杂的和结构性修复的路面养护工程宜采用技术(方案)设计和施工图两阶段设计。 4.6 应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绿色环保原则

13、,结合项目特点和工程经验,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 新材料、 新工艺和新设备, 尚无相关标准参照的, 应经试验论证审查后方可应用。 4.7 应结合工程特点和工艺需要, 做好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和临时安全设施设计, 减少养护工程施工对交通影响,保障运行安全及养护作业安全。 4.8 养护设计除应符合本指南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 调查与评价 5.1 一般规定 5.1.1 路况调查深度应满足路面养护设计的需要。 5.1.2 路况调查应根据养护设计的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分初勘调查、施勘调查和施工调查三个阶段,初勘调查适用于技术(方案)设计阶段,施勘调查适用于施工图阶段,施工

14、调查适用于施工进场调查。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应同时包含初勘调查和施勘调查有关内容。 5.1.3 初勘调查时路面技术状况调查可以快速无损自动化检测为主, 人工调查及破损检测为辅。 施勘调查时路面损坏调查宜人工调查,并辅以钻芯、探坑等破损检测。 5.2 基础资料调查 5.2.1 基础资料包括道路基本信息、自然条件、管养信息、交通状况、筑路材料、经济参数等,可参考表 5.2.1。 DB51/T 26032019- 5 - 表 5.2.1 基础资料项目表 序号 收集项目 详细内容 1 道路基本信息 概况(通车时间、建设历史等) 、原路基及路面设计资料、路面结构及各结构层原材料性质及质量检测数据、长大纵坡路

15、段、交竣工资料(含变更)等 2 自然条件 自然区划、气候资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 3 管养信息 历年养护资料(养护路段、时间、方案和效果)及路况检测资料等 4 交通状况 收集相关站点交通流量及断面交通量,调查年平均日交通量交通组成及轴载状况等 5 筑路材料 料场分布、运输距离、材料单价等 6 经济参数 人工费用、运输成本、地方经济指标等 1 交通量调查 交通量调查应包括交通量及增长率、方向系数、车道系数、车辆类型组成、轴组组成和轴重等。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交通量是路面病害诊断及养护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 而目前各收费站车流量数据无法准确分析交通荷载参数,临时采集偏差较大。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

16、范 (JTG D50) ,对路面结构性能不足的补强设计应采用水平一分析交通荷载参数,需要设计车道上车辆类型、轴载组成和轴重等数据。为方便准确采集数据,减少对交通流的干扰,为养护设计提供准确资料,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宜在典型路段布设高速称重仪,长期收集项目的交通荷载参数。交通状况数据宜包含不少于 3 年的调查资料,轴载状况宜采用专用设备调查,若条件不具备,可进行抽样调查。 2 气候资料 气候资料包括项目沿线的年平均温度、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温度、年平均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冻害等,如不同路段间差异显著,应分别收集、统计。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降雨时间分布集中地区,宜收集该地区降雨强

17、度资料。沥青混合料是温度敏感性材料,其劲度和强度等性质具有温度敏感性, 因此温度是沥青路面材料设计和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养护设计时应详细收集项目沿线气候资料。 5.3 初勘调查 5.3.1 应分方向对主要行车道路面进行重点检测, 对其他车道可进行抽样性补充。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内容主要包括路面损坏、 平整度、 车辙、 路面磨耗、 抗滑性能、 跳车指数和路面结构强度, 应符合表 5.3.1的要求,并按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5210)相关要求评定。 表 5.3.1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要求 检测项目 需求 范围 频率 检测设备 检测方法 路面损坏 应 各车道 连续 路况综合检测车或人工 T

18、0974 平整度 应 行车道 连续 激光平整度仪 T0934 车辙 应 行车道 连续 激光车辙仪 T0975 弯沉 应 行车道 连续 落锤式弯沉仪或自动弯沉仪 T0953 或 T0952 路面抗滑性能 应 行车道 连续 横向力系数测试仪/构造深度测试仪 T0967/T0966 1 如定期检测数据与初勘时间间隔不超过 6 个月,可利用定期检测数据,否则应重新检测。 2 若有近 1 年的弯沉检测资料,可利用但应对典型路段或重点路段抽检。 3 路面抗滑性能宜同时检测横向力系数及路面磨耗, 根据表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判定路面的抗滑性能。 4 路面技术状况数据采集指标和检测方法应统一, 应建立严格的质量

19、控制流程, 确保采集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及准确性。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DB51/T 26032019- 6 - 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5210) ,路面损坏状况、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等三项指标为每年检测一次,抗滑性能指标为两年检测一次,弯沉指标为抽样检测。若养护设计路段近期已进行过路面技术状况的检测, 初勘调查阶段可直接利用其检测结果对路况进行评价及划分设计单元。 但若时间间隔内经过了一个雨季或一个冬季,已有数据将不能代表现有路面状况水平,需重新进行检测,此处规定这个时间间隔为 6 个月。 5.3.2 应对典型病害采用钻芯、 探坑或雷达探测等手段进行检测和材料试验, 确定病害严重

20、程度以及发展层位,以及既有结构层厚度。 5.3.3 拟对既有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的养护工程,应对既有路面材料进行取样。取样方法及频率参照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F41)及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JTG 5421)等要求,检测内容包括沥青含量、回收沥青的性能,必要时进行集料级配及集料性能指标等检测。 5.3.4 应根据基础资料及路面技术状况检测,对局部存在路基病害的路段进行专项调查分析。 5.3.5 应调查养护项目排水状况,包括路表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地下排水等,各种设施的使用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T D33)的相关规定。应详细列出需要增加和修复的排水设施的路段

21、和类型,评估既有结构内部排水情况,在养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 5.3.6 应对养护设计有一定影响或可能受影响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桥梁伸缩缝、路缘石、跨线桥净空、隧道建筑限界、桥隧结构物分布,以及事故多发路段等进行调查。 5.3.7 应调查项目区域筑路材料的储量、运输方式及运距,并应取样试验。 5.4 施勘调查 5.4.1 在基础资料及初勘调查的基础上,分段、分车道查明既有路面的损坏状况、结构厚度、内部结构状况、材料性能及结构参数,应符合表 5.4.1 的要求。 表 5.4.1 施勘检测要求 检测项目 需求 范围 频率 检测设备 检测方法 路面损坏状况 应 各车道 全线,分方向 人工 JTG 5

22、421 附录 A 路面结构强度 应 行车道 不小于 20 点/(km车道) 落锤式弯沉仪、自动弯沉仪 T0953/T0952 路面结构厚度 应 行车道 连续/抽样、分车道 雷达/钻芯 T0912 或 T0913 内部结构状况 应 分方向 抽样 钻芯、探坑或雷达 T0912 或 T0913 既有路面材料性能 应 分方向 抽样 钻芯或探坑 相关试验规定 既有路面结构参数 应 行车道 不小于1点/ (km车道) 落锤式弯沉仪 T0953 1 养护类型判定为预防养护、功能性修复的路段,既有路面结构参数可抽样检测,宜采用落锤式弯沉仪检测,并按有关要求反算既有路面结构参数。 2 拟对既有路面材料就地再生利

23、用的养护工程,既有路面材料性能,取样频率不宜低于 1 点/(km车道) ,检测内容包括沥青含量、回收沥青的性能,必要时进行集料级配及集料性能指标等。 3 结构性修复除符合上述规定外, 尚应符合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JTG 5421)的有关要求。 5.4.2 施勘检测时的路面损坏宜以人工调查为主, 可采用自动化检测但应辅以人工识别, 病害类型及严重程度宜参考附录 B 执行。评价单元划分宜根据交通状况,病害类型、程度及密度适当调整,并统计路面破损率 DR、单车道网裂面积率、单车道修补面积率、纵向裂缝率、横向裂缝率等单项参数。 1 路面破损率 DR 参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521

24、0)计算。 2 网裂面积率(CAR) ,按式(5.4.2-1)计算。 CARCA/AA*100(式 5.4.2-1) 3 修补面积率(PAR) ,按式(5.4.2-2)计算。 PARPA/AA*100(式 5.4.2-2) 4 纵向裂缝率(LCR) ,按式(5.4.2-3)计算。 LCR=LC/LU*100 (式 5.4.2-3) 5 横向裂缝间距(TCR) ,按式(5.4.3-4)计算。 DB51/T 26032019- 7 - TCR=TC/LU*100 (式 5.4.2-4) 式中:CAR网裂面积率,%; PAR修补面积率,%; LCR纵向裂缝率,%; TCR横向裂缝率,%; CA100

25、m 路段内折合网裂病害面积之和,m2; AA100m 路段面积,m2; PA100m 路段内沥青路面修补病害面积之和,m2; LC100m 路段内纵向裂缝长度之和,m; TC100m 路段内横向裂缝长度之和,m; LU100m 路段,m。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增加上述单项参数可以更精准的掌握原路面的病害状况及分布, 有助于养护工程方案的选择, 整体性处理适用条件可参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选用。 5.4.3 应通过钻芯、探坑或地质雷达等方式对沥青面层、基层及底基层等厚度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及频率可参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E60)及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JTG

26、5421)附录A 进行。 5.4.4 内部结构状况应包括路面结构内部损坏类型、 病害发展层位及损坏严重程度、 结构层间黏结状况,以及结构层材料力学强度等,同时观测各结构层完整性。可通过钻芯取样、探坑观测、探地雷达图谱等进行判定,钻芯和探坑频率应包括所有病害类型且满足规范有关要求,探地雷达宜连续检测。 1 通过对典型裂缝及龟裂病害钻芯,根据裂缝宽度、深度,判断裂缝产生及发展的层位。 2 对变形类病害,应在破坏位置开展钻芯取样及材料试验等调查工作,测定各层厚度变化情况、沥青混合料力学特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变形发生层位及产生原因。 3 如采用探地雷达检测,应进行钻芯标定,通过雷达图谱的判读,识别结

27、构层内部缺陷类型、发展层位及严重程度。 4 通过芯样层间状况及典型芯样力学强度试验, 判断沥青路面结构层的状况, 分析结构层强度匹配性。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材料具有强度长期增长的特性, 现场取芯实测既有路面结构层强度可能比设计强度大。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以路面建成初期的状态参数为基础建立相关性能模型,如直接采用既有路面无机结合料层芯样强度进行结构验算存在一定的偏差, 宜根据既有路面已承受的交通荷载作用次数及其损坏状况, 对结构层强度进行适当折减, 可采用行车道处与硬路肩处芯样的强度比作为强度折减系数。 5.4.5 既有路面材料性能检测要求路面芯样不仅仅位于

28、典型病害位置, 同时还宜在病害周围较好的位置取样对比,测试旧路面材料性能包括旧沥青性能、沥青混合料组成,甚至基层材料强度、土基材料性质等。 5.5 施工调查 5.5.1 根据路面养护特点, 应进行施工调查, 调查内容以路面为主, 包括施工前调查和施工过程中调查,可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和工程数量,是施工图设计不可或缺的环节。 5.5.2 施工前,应充分利用初勘调查、施勘调查成果,发包人、监理人、设计代表和承包人共同对原路面进行核查, 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一步验证和优化, 进一步查明既有路面详细损坏状况和路面内部结构状况。 5.5.3 施工过程中,发包人、监理人、设计代表和承包人共同根据开挖的内部结构状

29、况,对确定病害处治范围和深度进一步核查,为病害处治施工提供资料。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 现有检测手段无法全部诊断清楚路面隐性病害, 需要施工进场后结合开挖进一步判定,也是动态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指南规定了施工过程阶段的施工调查要求。 DB51/T 26032019- 8 - 5.6 数据分析评价 5.6.1 路面病害的原因、层位、破坏程度、发展趋势和可利用程度,是拟定养护方案和确定既有路面处治方案的重要依据。 5.6.2 根据基础资料、初勘调查、施勘调查以及施工调查,分段评价和分析既有病害产生的原因、发展层位及发展趋势。 5.6.3 应对全线路面病害类型、分布特点、主要产生原

30、因、病害发展层位等进行综合性描述,保证养护设计方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6 路面养护工程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应在充分调查和分段评估既有路面状况、分析病害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护方案,对局部病害提出针对性处治措施,确保得到有效处治。 6.1.2 路面养护实行动态设计,工程实施阶段应及时跟踪病害发展情况,根据需求进行设计变更,动态设计应以完整的施工设计图为基础,适用于施工阶段。 6.1.3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沥青路面应具有足够的抗车辙、抗开裂、抗疲劳、抗水损害等路用性能和良好的平整、抗滑、耐磨与低噪声等使用功能要求。 6.1.4 应加强功能层设计,使既有路面与加铺层整体受力、新

31、旧沥青路面界面黏结牢固等。 6.1.5 应积极、稳妥地利用既有路面结构和材料,以及养护新技术。 6.2 预防养护工程 6.2.1 确定为预防养护的设计单元,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 3 年,宜为 35 年,封缝类及表面涂刷或喷洒类可取低限,其他类宜取高限。 6.2.2 预防养护时机宜符合以下条件。 1 预防养护方案选择前,应对道路的路面技术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检测。 2 预防养护时机以路面技术状况及病害程度为基准, 达到或接近预防养护条件, 预防性养护条件宜符合表 6.2.2 要求。表面层为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 SMA 时,抗滑性能宜结合 SRI 和构造深度综合确定。 表 6.2.2 预防养护条件

32、评价指标 PSSI80 PCI92 RQI92 RDI75 SRI75 85RQI92 - - 85PCI92 RQI85 - -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预防养护的目的是延缓路面使用性能的衰减, 减少修复养护次数, 达到在整个路面全寿命周期内养护费用最低的目的。核心要素是在合适的时机,适宜的路段选择适合的养护技术。实际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路面使用时间和单项技术指标情况进行论证后确定。 6.2.3 预防养护方案选择应结合路面状况、气候条件、通车年限、交通量及交通组织方案、实施时机和养护资金等,进行多方案比选和全寿命周期费用效益分析(具体计算方法参见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JTG 5421) 附录 C

33、) , 综合评定后选择适宜的养护方案, 常用预防养护方案及使用条件参考表 6.2.3。 表 6.2.3 预防养护方案常用类型及适用条件 方案类型 适用条件 使用对象 使用目的 封缝类 出现纵、横向单一裂缝 封水,延缓路面病害的恶化 表面涂刷或喷洒类 渗水、老化、微裂缝、松散及麻面 封水、延缓老化、减少水损害 微表处 渗水、老化、抗滑能力不足、轻中度裂缝、松散和轻度车辙 封水、延缓老化、提高路面抗滑性能、修复车辙 超薄罩面 (厚度25mm) 渗水、老化、抗滑能力不足、轻中度裂缝、龟裂、松散和轻度车辙 提高路面抗滑性能及使用性能 薄层罩面 (25mm厚40mm) 渗水、老化、抗滑能力不足、轻中度裂

34、缝、龟裂、松散和轻度车辙 封水、封闭裂缝、提高路面抗滑性能,提高路面使用性能 DB51/T 26032019- 9 - 复拌型就地热再生 1.病害位于表面层 2.车辙深度小于 15mm 3.回收普通沥青针入度不应低于 20(0.1mm) ,回收改性沥青针入度不应低于 15(0.1mm) 恢复路表功能,提高路面使用性能 加铺型就地热再生 1.病害位于表面层 2.车辙深度小于 15mm 3.回收普通沥青针入度不应低于 20(0.1mm) ,回收改性沥青针入度不应低于 15(0.1mm) 标高不受限或影响不大,交通量较大路段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1 封缝类预防养护应根据裂缝类型特点、严重程度及原因,采

35、用适宜的处治措施,裂缝处治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 5142)的有关规定,应及时进行裂缝封闭。 2 表面涂刷或喷洒类预防养护技术主要包括喷砂雾封层、 水性环氧嵌固封层等, 部分产品实施后易导致路面抗滑性能下降,选择时应充分论证确保路面抗滑性能满足要求,且抗滑耐久性好。 3 超薄或薄层罩面宜进行专项设计,超薄类罩面主要有 CPA-10/7、OGFC-5 等;薄层类罩面主要有SMA-10、OGFC-10、Novachip 等,抗滑性能应满足有关要求。 4 复拌型就地热再生宜用于主要病害位于表面层, 以及中等或以下交通荷载等级; 加铺型就地热再生宜用于中等及以上交通荷载等级。 5 预

36、防养护不仅要技术可行,还应全寿命周期效益费用最优。为更合理地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养护管理单位宜积极积累各种预防养护措施的使用性能数据, 对已实施了预防养护技术的路段进行连续跟踪调查,为各种预防养护措施建立性能衰减曲线。 6.2.4 应对预防养护材料和工艺提出明确要求,且满足产品指导书和有关规范要求。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为保证预防性养护工程质量,达到预防养护效果,薄层罩面、超薄罩面、微表处、复拌型就地热再生等预防养护技术。施工时应选择专业的队伍、精良的装备、优质的材料、严格的管理、以及合适的施工时间。规模化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经论证后再推广应用。 6.3 功能性修复养护工程 6.3.1 确定为功能

37、性修复养护的设计单元,预期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 5 年,宜为 58 年。 6.3.2 功能性修复养护时机是路面结构评价为良及以上, 沥青面层病害以轻或中等为主, 路面状况尚可,平整度略差,宜符合表 6.3.2。车辙深度大于 20mm,如变形在上、中面层,应实施车辙功能性修复专项处治。 表 6.3.2 功能性修复养护标准 评价指标 PSSI80 PCI92 RQI92 RDI75 RQI85 - 85PCI92 RQI85 - 70PCI85 - -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 5142)车辙处治措施标准以 15mm 为界,且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5210

38、)车辙轻、重程度的判定标准也是 15mm,对应的 RDI 为 75,养护实践中也多以 15mm 作为选取处治方案的阈值,因此车辙功能性修复标准为 RDI75。 6.3.3 结构组合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根据路面技术状况指数评价等级、病害成因、养护规划、施工条件,以及类似项目经验进行功能层设计。 2 功能性修复路段的结构组合类型主要有直接加铺罩面和铣刨加铺罩面两类, 应结合主导病害类型和产生原因、分布范围、施工难易程度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主导养护方案。 3 满足功能性修复的方案众多,应进行功能性修复的多方案比选,从材料、厚度、施工工艺、与路面养护工程相关的其他项目等方面进行技术论证,并进行

39、全寿命周期费用效益分析,优选适宜方案。常用功能性修复养护方案参考表 6.3.3。 4 罩面层宜采用 4060mm, 罩面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类型及组成结构可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DB51/T 26032019- 10 - 密实悬浮型级配,以及骨架空隙排水型级配类型,常用沥青混合料有 SMA-13、AC-13C、Sup12.5、ARSMA-13 及 OGFC-13。 表 6.3.3 功能性修复养护方案类型的适用条件 功能性修复方案类型 适用条件 面层状况 标高要求 罩面类 直接加铺 1.裂缝类病害较少,且多数未贯穿面层 2.局部中度沉陷 3.车辙深度小于 15mm 4.平整度略差,抗滑性能差 标高

40、不受限或影响不大,局部病害修补后加铺沥青混合料罩面 铣刨恢复 1.裂缝类病害较多或老化严重,且多数贯穿面层 2.局部中度沉陷 3.车辙大于 15mm 标高受限,铣刨既有表面层,局部处治既有中、下面层或基层,重新铺筑性能优良的表面层 再生类 加铺型就地热再生 1.路面病害主要是表面层裂缝类 2.车辙深度小于 15mm 3.普通沥青针入度不应低于 20(0.1mm) ,改性沥青针入度不应低于 15(0.1mm) 标高不受限或影响不大,交通量较大的路段 6.3.4 直接加铺罩面类适用于既有路面混合料性能良好,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评价为中及以上等级, 且标高不受限,桥面如需直接加铺,应进行桥梁结构验算。

41、 6.3.5 铣刨恢复类适用于既有路面混合料性能老化严重,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评价中及以上等级, 或标高受限或桥梁结构物恒载受限等。 6.3.6 修复养护方案确定后,无论是直接加铺罩面,还是铣刨恢复,应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对既有路面结构层和加铺层进行结构验算。 6.3.7 应在修补合格的下承层上设置应力吸收层或铺设防裂卷材等措施延缓反射裂缝的出现。 6.3.8 应对涉及的材料及施工工艺提出明确要求,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F41)等有关规定。 6.4 结构性修复养护工程 6.4.1 确定为结构性修复养护的设计

42、单元,预期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 10 年,宜为 1015 年。 6.4.2 结构性修复养护时机宜符合表 6.4.2。车辙深度大于 20mm,如变形在全部沥青层,应实施车辙结构性修复专项。 表 6.4.2 结构性修复养护标准 评价指标 PSSI80 PCI70 PSSI80 - 6.4.3 结构组合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根据路面技术状况指数评价等级、 病害成因、 养护规划、 类似项目成果经验等进行结构组合设计。 2 结构性修复的结构组合方案主要包括直接加铺和结构重建,不宜采用大面积翻挖方案。 3 采用结构性修复养护的既有路面病害严重,应进行多方案比较,经充分的技术、经济综合论证,选定适宜方案

43、。常用结构性修复养护方案见表 6.4.3,且宜结合单项指标综合确定。 表 6.4.3 结构性修复养护方案类型的适用条件 结构性修复方案类型 适用条件 面层状况 基层状况 维护整治需求 直接 加铺 直接加铺沥青层 主要为单一的裂缝类病害 基层基本完整, 仅局部损坏 下承层病害彻底处治, 标高不受限,按交通量及设计需求进行原路面补强 重建 面层铣刨重铺 裂缝类病害较多,且多数已贯穿面层 基层基本完整, 仅局部损坏 更换面层、基层局部处治,按交通量及设计需求进行原路面补强 铣刨面层补强基层 裂缝类病害较多,且多数已贯穿面层 基层强度偏低、 基层上部松散破碎。 更换面层、基层维修处治,按交通量及设计需

44、求进行原路面补强 DB51/T 26032019- 11 - 路面结构重建 裂缝类病害较多,且多数已贯穿面层 基层损坏严重、 基本呈松散破碎状态。 更换面层和基层,按交通量及设计需求重新设计路面结构 6.4.4 直接加铺方案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根据路面结构强度状况、主要病害类型与发生层位,以及路面标高变化对上跨构造物净空、隧道建筑限界、沿线交通安全设施、桥梁恒载及伸缩缝等影响,从安全、技术、经济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论证。 2 标高不受限制的结构性修复路段,可采用直接加铺方案,应采用两层及以上沥青层,沥青层总厚度不宜小于 100mm。 3 既有路面上加铺沥青层,应对既有路面病害进行处治,采取必要

45、的防反射裂缝措施,如加厚沥青层、设置柔性基层、增设应力吸收层等。 4 加铺沥青混合料表面层类型要求与功能性修复相同;中面层一般厚度为 6080mm,常用沥青混合料类型为 AC-20C、Sup19 及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等;下面层一般厚度为 60100mm,常用沥青混合料类型为 AC-20C、Sup19,也可采用 AC-25C、Sup25 等。 6.4.5 结构重建方案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根据路面结构承载能力、损坏状况、病害发展、功能需求等确定结构重建深度及层位。 2 对沥青面层破损严重,基层基本完整,铣刨处治全部沥青面层重铺,对局部基层处治后,采取直接加铺沥青面层,或基层与沥青面层共同补强。如

46、有条件,宜对铣刨旧沥青混合料采用再生技术,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可用于中面层及以下路面结构层, 乳化沥青或泡沫沥青冷再生宜用于下面层或以下路面结构层位;新沥青混合料类型及适用结构层位要求同直接加铺方案。 3 对沥青面层破损严重,基层强度偏低、基层上部松散破碎的,铣刨面层或部分基层(剩余基层厚度不应低于 15cm) ,补强基层,补强基层可采用无机结合料类、沥青稳定碎石,无机结合料类宜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如有条件也可采用厂拌热再生或沥青稳定类厂拌冷再生。 4 采用铣刨重建时,宜保留较好的底基层或对底基层处治或就地冷再生,作为新铺路面的下承层。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 确保施工过程中路基强度不会在结构性修复

47、期间发生明显降低, 补强重铺前应对下承层病害及结构强度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处治。 6.4.6 无论采用直接加铺方案,还是结构重建方案,均应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有关要求采用专用设计程序计算各结构层的厚度。 6.5 桥梁和隧道沥青混合料铺装层养护维修 6.5.1 桥梁及隧道的沥青混合料铺装层调查宜与路基段一并调查、评定,同步处治。 6.5.2 应根据桥隧沥青铺装路面技术技术状况调查及评价、病害位置、类型、程度、产生原因等因素,确定养护方案,并做好与桥隧已有排水设施的衔接。 6.5.3 受桥梁结构自重和隧道建筑限界的限制, 桥梁及隧道的沥青混合料铺装层养护宜采用铣刨或挖除后重铺

48、,维持现有标高不变。如桥梁增加恒载须进行桥梁结构验算,隧道铺装增加标高应进行建筑限界核查。 6.5.4 经调查评定,病害位于沥青混合料铺装层时,根据病害层位确定处治沥青混合料铺装层深度,如果位于混凝土铺装层, 则应先铣刨沥青混合料铺装层并彻底处治混凝土铺装层及下部病害, 然后按新建进行层间黏结功能层处理,最后恢复新沥青混合料铺装层。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桥梁和隧道沥青混合料铺装的下承层一般为混凝土, 下承层质量和层间结合是薄弱环节, 应确保下承层质量满足要求,如存在病害应进行彻底处治。 6.5.5 桥梁和隧道沥青混合料铺装层宜与相邻路基段的表面层、 中面层一致, 至少下面层应为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49、 6.5.6 桥梁和隧道的沥青混合料铺装层的混合料类型宜按原设计恢复,也可结合重铺沥青铺装层厚度、一般路段沥青混合料类型论证后调整。 6.5.7 钢桥面沥青混合料铺装养护设计时, 应结合既有沥青混合料铺装层结构, 对恢复沥青混合料铺装层结构进行专项设计。 1 钢桥面沥青铺装主要病害分为纵横向裂缝、坑槽、鼓包、车辙、波浪拥包等,应分析诊断病害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病害处治措施或养护措施。 2 由沥青铺装层引起的裂缝、车辙、波浪拥包、坑槽等病害,可采取封层、铣刨重铺等养护措施。 DB51/T 26032019- 12 - 3 黏结防水层失效、层间黏结不良引起或与沥青铺装层共同引起的开裂滑移、车辙、

50、波浪拥包、脱层等病害,应采取铣刨重铺养护措施。 4 采用铣刨重铺方案时应加强层间黏结功能层设计。 6.6 长大纵坡路段设计 应对长大纵坡路段上坡段车辙、下坡段抗滑衰减等病害进行专项论证,并提出针对性处治措施。 条纹说明条纹说明 随着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由四川盆地向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原延伸,路面工程面临极其复杂的气候、极其复杂的地形、 极其复杂的地质等条件, 长大纵坡频现, 上坡易产生车辙病害, 下坡抗滑性能衰减快,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其长期使用性能。 6.7 功能层设计 6.7.1 应采取措施延缓新加铺沥青混合料层的反射裂缝, 加强各结构层之间、 新旧路面界面之间的黏结,提高耐久性。 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