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核心讲义和考研真题详解.pdf

上传人: 文档编号:5646245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PDF 页数:374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核心讲义和考研真题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4页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核心讲义和考研真题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4页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核心讲义和考研真题详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4页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核心讲义和考研真题详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74页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核心讲义和考研真题详解.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74页
亲,该文档总共3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第一部分核心讲义第一编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博物馆历史第1章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2章博物馆学的历史发展第3章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博物馆功能与类型第5章博物馆历史第6章当代博物馆第二编博物馆专业工作第7章藏品征集、鉴定和管理第8章藏品计算机管理第9章藏品保护第10章陈列研究与设计第11章陈列艺术第12章动态陈列和高新科技运用第13章博物馆观众第14章博物馆教育与服务第15章博物馆的科学研究第三编博物馆管理第16章博物馆管理是多样性系统工程第17章人事、财务、安全的管理与规章制度第18章博物馆自筹资金的考察第19章博物馆建筑第四编博物馆信息化第20章数据库建设和通用网络平台第21章标准化

2、和文物知识工程第22章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第23章数值化博物馆第24章博物馆信息化系统工程观念第二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2015年吉林大学619考古学专业基础真题及详解(回忆版)2015年四川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真题及详解(回忆版)2014年中央民族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真题及详解(回忆版)2013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真题及详解2012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真题及详解2012年山东大学661考古综合真题及详解2012年南京大学663考古学基础真题及详解(考古方向)2012年南京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真题及详解2011年中山大学650考古学基础真题及详解2011年厦门大学635

3、考古学通论真题及详解2011年复旦大学724文物学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核心讲义第一编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博物馆历史第1章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1博物馆学概述(1)博物馆学以博物馆所特有的运动形式及其内在规律为基本研究对象。(2)“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2博物馆学定义(1)日本大百科事典“博物馆学是明确博物馆本质,科学地研究博物馆的真正目的及实现的方法,使得博物馆正确发展的学问。”(2)荷兰博物馆学者彼

4、得门施“博物馆学是包括关于管理和使用文化和自然遗产在内的理论和实践的完整复合”。(3)美国艾利斯G博尔考教授“博物馆学是有关博物馆制度、历史、演进,现在的地位和将来发展,以及博物馆对社会的独特责任的研究”。(4)前苏联苏联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产生,研究它的社会职能,以及研究博物馆事业的理论和工作方法问题的科学”。(5)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6)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

5、规律的科学。”(7)中国博物馆学应该既研究微观的博物馆系统,又研究宏观的博物馆事业,但其中微观的博物馆系统是博物馆学研究的核心。3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1)几种看法 博物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a博物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b博物馆活动的主体是人。c博物馆的任务主要是为上层建筑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属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d博物馆运用的知识范围,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社会科学。e博物馆学的方法论,主要采用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博物馆学应属于信息科学博物馆的物是信息的载体。(2)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 博物馆学有很强的跨学科性a博物馆学与周围的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博物馆

6、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心理等相关领域及其理论、研究方法相联系。 博物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博物馆学不是纯粹理论性研究的学科,而是与博物馆实践密切联系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a博物馆的实践和社会对博物馆不断提出的新要求。b博物馆学的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接受实践的检验。c博物馆学的理论知识可以直接地、普遍地应用于博物馆活动,指导博物馆工作。二、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等。(2)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2博物馆学的

7、分支学科:(1)理论博物馆学主要探讨博物馆的基本性质、社会功能和特点以及博物馆与社会发展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博物馆学基础理论a博物馆学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b博物馆学结构体系。c博物馆学方法论。d博物馆学说史。 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a博物馆特征、社会职能。b博物馆的社会条件及其未来的发展。(2)博物馆方法学 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发展为藏品管理学。 陈列展览的设计、组织,发展为藏品陈列学。 对观众的服务、教育等工作原则和方法,发展为博物馆教育学。(3)博物馆管理学 从宏观上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 从微观上研究博

8、物馆内部职能、机构组织、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4)历史博物馆学 探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 探讨博物馆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性质、作用和特点。(5)普通博物馆学综合上述各个分支学科进行研究阐述的学科。(6)专门博物馆学把一般博物馆学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应用于某些专门博物馆领域的学科。三、21世纪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向1“以人为本”为宗旨,“人与物相结合”;以“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为重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1)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博物馆“以人为本”办馆指导思想的深化。 80年代初期,日本学者鹤田总一郎就致力于提倡人(社会公众)与物(19物馆藏品)结合的研究,认为21世

9、纪博物馆学的主要问题是研究人如何利用物。 90年代中期,瑞士学者马丁施尔认为,博物馆是社会服务机构,其收藏物也是为了服务社会,其本质是人与物关系的形象化,博物馆应致力于研究人和物的关系。 1997至1998年,英国博物馆协会讨论修改博物馆定义,认为博物馆应承担其社会责任,关注和反映当前社会和政治问题。(2)展望21世纪的博物馆学研究和博物馆事业在正确认识其发展趋向的同时,必须改革经营管理,争取社会支持,增加资金收入,扩大经济效益,以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下,博物馆应以“以人为本”为宗旨,应将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作为主要任务,坚持为社会和社

10、会发展服务,适应这些新变化,利用科学和技术的新成果。 博物馆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性文化教育事业,既是为了服务社会和社会发展而兴办,又需要依靠社会支持才能办下去。这种社会支持,既有社会各界公众的资助,也必须有来自纳税人的国家财政投入。 博物馆必须在争取更大社会效益的同时,努力扩大经济效益,以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2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与信息博物馆学形成问世(1)博物馆信息化 概念a博物馆信息化是指博物馆工作的各个部门和各项职能都能够利用电脑作为日常工具,并且构成一个以藏品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网络平台。b博物馆信息化应该涵盖保管、研究、陈列、教育和行政管理等博物馆工作的各个方面。 内容a博物馆信

11、息管理博物馆信息管理,即建设数据库和通用网络平台。这是博物馆信息化的基本内容。b博物馆的自动化系统第一,一般的文物安全保护系统和博物馆建筑的智能化管理。第二,专门研制的、适应博物馆研究需要的专用自动化系统。c知识工程知识工程是博物馆信息的攻坚项目,包括博物馆各专业研究的专家系统的试验、标准化、研究等基础性软课题。d电子化出版工作e虚拟博物馆在博物馆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升华成为一个全方位的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博物馆,又称虚拟博物馆。 评价a博物馆信息化牵动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的转变、工作体系、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的改革,更与博物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密切相关。b博物馆信

12、息化是与博物馆现代化互为表里的一个渐进的乃至无限的进程。c博物馆学分支学科信息博物馆学将逐步形成。信息博物馆更多各类考试资料 v:344647 公众号:顺通考试资料 学的形成又将进一步推动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3生态博物馆和新博物馆学运动继续在探索中前进(1)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的诞生a名称的提出随着人类社会现代环境意识与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1971年国际博协领导人乔治亨利里维埃第一次使用“生态博物馆”一词。b第一批生态博物馆随着环境科学的系统性、整体性原则被引入到博物馆,法国诞生了“法国地方天然公园”等第一批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的定义a创始人乔治亨利里维埃生态博物馆在空间上、时间上、人

13、与自然的关系上、管理人员上,都与以往一般的博物馆不同。b初期倡导者希微贺生态博物馆是由地方当局和居民共同策划、建造和运作的生态博物馆,在寻求解释他们祖祖辈辈在各个生态领域获得的成就的同时,成为当地居民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当地产业、生活习惯和共同崇敬事物的一面镜子。c南茜福勒生态博物馆的基本信念是博物馆和社区应与生活的方面联系起来,是管理教育、文化和机能变化的机构,既是考察文化机构与结构的框架又是其民主化的过程。 生态博物馆与一般博物馆的区别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阐释了生态博物馆与一般博物馆的区别,如表1-1所示:如表1-1生态博物馆与一般博物馆的区别 一般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又称传统博物馆、

14、主流博物馆现代博物馆、非主流博物馆单位个体藏品遗产展示平台建筑社区活动对象观众居民表现形式科学知识文化记忆社会价值科学研究公众知识 对生态博物馆的评价a瑞士博物馆学家马丁施尔认为生态博物馆的理论是美妙的,但其让公众自己建立自己的博物馆,把物归还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去,最终只能成为一种文化活动,而公众所办的博物馆实际上只是少数人在搞实验。b荷兰博物馆学家冯门施认为存在生态博物馆实验,但真正的生态博物馆只可能出现在加拿大、葡萄牙而不是法国,生态博物馆的功能受到限制,并没有博物馆的广泛意义。c生态博物馆是博物馆学研究和博物馆事业发展中一种具有勇于创新意识的实践和试验。d社区和社会不断发展,一方面将

15、生活方式和文化“定格”是困难的,另一方面如何运用生态博物馆进行展示仍处于实验之中。(2)“新博物馆学”运动 “新博物馆学”运动简介“新博物馆学”运动,是1972年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宣布成立的一个博物馆学的学派。1984年“新博物馆学”运动在加拿大发表了魁北克宣言,公布其思想原则和组织原则。 “新博物馆学”的思想内容a扩大博物馆功能,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b深入社会为社区和特定的群体服务,社区居民是博物馆的主人。c把历史与未来衔接起来,使博物馆能反映社会的演变。 “新博物馆学”的社会影响a促进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邻里博物馆、民族地区博物馆在一些国家的出现。b丰富了生态等博物馆的思想和

16、实践,推动了生态博物馆社区化和大众化进程。 对“新博物馆学”的评价a彼德弗格新博物馆学(1989)序言新博物馆学是一种对旧博物馆学、博物馆内部与外部专业普遍而广泛的不满的表述。b哈里森90年代博物馆观念(1993)相对传统博物馆学观念而言的新博物馆学,把关怀社群、社区的需求作为博物馆的最高指导原则。c瑞士学者马丁施尔认为新博物馆学作为研究博物馆的一种现象理论,这种新现象不能取代博物馆学而称新博物馆学,而用生态博物馆代替则是恰当的。d荷兰冯门施认为新博物馆学运动,是以法国为中心,由几个法国专家掀起的对博物馆的新思考。其针对法国,而不是针对英国或美国的;同意新博物馆学运动把博物馆的物置于社会广泛地

17、联系之中,但并不否定传统的功能。(3)总结生态博物馆和新博物馆运动都是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出现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实践,其实践带有试验的性质,在新的世纪中它将继续在探索中前进。4关于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1)瑞士博物馆学者马丁施尔 博物馆专业群体接受博物馆学,且在大学里有一席之地。 博物馆学要有专业语汇体系、逻辑体系和学科独立性与排他性。 博物馆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研究人与物关系的学科。(2)荷兰学者冯门施强调研究博物馆发展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问题。 差异性趋势由于物和主题的不同,专门化的博物馆越来越多。这种趋势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专业化趋势博物馆业务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业务项目都需

18、要培训,许多资格需要认定, 重新界定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的趋势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有新的认识,博物馆保存和保护物的社会意义应该进一步认识。博物馆各种功能的发展也需要进一步界定。(3)中国 中国博物馆学概况a博物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面临着学科建设的繁重任务。b博物馆在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c在深化博物馆体制改革中,也积累了新的经验。 中国博物馆学研究任务及目标a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加强博物馆学基础理论研究。b从我国国情出发,密切结合实际,吸收外国博物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提高本学科的研究水平与质量。c在完善普通博物馆学的基础上,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

19、要,革新与发展博物馆学,建立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体系。大力开展专门博物馆学的研究。第2章博物馆学的历史发展一、欧美等地的博物馆学1历史发展概况(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诞生及发展概况a博物馆学是西方近代社会的产物。1885年英国人杰格拉瑟正式使用博物馆学,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b博物馆学从描述开始的。博物馆志一词在西方语言中的出现早于博物馆学。c19世纪中叶,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d20世纪30年代博物馆学研究进一步发展。博物馆在普及教育、传播文化方面的作用,日益得到普遍重视。 主要著作a17世纪出版了一批博物馆藏品目录,其中最著名的是165

20、6年在伦敦出版的特拉德斯坎特博物馆目录。b1727年,第一部以博物馆方法学命名的著作在莱比锡出版,作者是CDF尼克利乌斯。该书主要探讨藏品的分类、管理和补充来源。c1837年,GF克莱姆发表第一部关于博物馆史的论著论德国科学和艺术藏品的历史。d1888年,GB古德发表博物馆历史和历史博物馆未来的博物馆博物馆管理原则,系统论述博物馆在传播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知识水平、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e1904年英国D默里发表了三卷本的博物馆的历史及其利用,系统论述欧洲博物馆的历史和现状,肯定博物馆传播知识、普及教育、娱乐公众的功能,也强调为研究服务的作用。f1934年国际博物馆事务局出版两卷本博物馆

21、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促进了各国博物馆学的研究。gTR亚当姆的博物馆的公民价值博物馆与大众文化和GF拉姆齐的美国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普及教育、传播文化。(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博物馆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a简介这些国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提出了博物馆物质、博物馆实物、博物馆领域等概念,建立以藏品学为核心的博物馆学体系。b成就第一,1955年,苏联出版苏联博物馆学基础,总结了苏联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博物馆事业的经验,在东欧国家和中国有较大影响。第二,1958年,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出版了HA克诺尔著的地方文化与历史博物馆的登录工作与藏品,新博物馆杂志也于同

22、年创刊。第三,K施莱纳博士的博物馆学概论(1982)、博物馆领域史(1983)、博物馆学基础(1984)等著作陆续出版。 西欧、北美和日本aAS维特林的博物馆:它的历史及其教育任务,较全面的论述了收藏活动和博物馆的起源、博物馆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各种类型博物馆、博物馆在教育中的作用。b法国G巴赞的博物馆时代是继维特林之后的一部重要博物馆史著作。c1969年,美国SD里普利的神圣的园林:博物馆论文集,探索了博物馆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博物馆的现状,讨论博物馆的未来。d1970年,在前联邦德国出版的论文集未来的博物馆,在美国出版的维特林新著寻求有用的未来博物馆以及1972年在纽约出版的危机中的博物馆

23、等著作,着重探讨了当代博物馆面临的种种问题,强调博物馆应该为大多数公众服务的思想。e英国K赫德森著八十年代的博物馆以及其他著作则对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与博物馆面临的新任务进行了探讨。f在日本,继棚桥源太郎之后,鹤田总一郎、仓田公裕等人都对博物馆学的研究做出了贡献。2主要机构及活动(1)国际博物馆协会 简介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致力于促进博物馆学的发展。历次大会和各专业委员会均以博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会议讨论的中心。 会议议题a1974年哥本哈根大会的议题:“博物馆与现代世界”。b1977年莫斯科大会议题:“博物馆与文化交流”。c1980年墨西哥大会议题:“博物馆对世界文化

24、遗产的职责”。d1983年伦敦大会议题:“博物馆如何适应发展中的世界”。e1986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大会议题:着重讨论博物馆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发展中国家的博物馆在保存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作用。f1989年荷兰海牙大会议题:“博物馆:文化的创造与传播者”。g1992年加拿大魁北克会议议题:“博物馆:重新界定的反思”。h1995年挪威斯塔万格大会议题:“博物馆和社区”。i1998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会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多元性:古老的文化,崭新的世界”。(2)国际博物馆委员会1977年,国际博物馆学委员会成立以来,举行过多次学术会议,先后议题有: “博物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博

25、物馆的生态学与社会活动”; “博物馆学的分类与系统”; “博物馆学的专业培训”等。(3)其他每年的世界博物馆日也会提出了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主题,如“为明天而收集今天”、“与非法贩运文物作斗争”等,以促进博物馆学研究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二、当代中国博物馆学1中国博物馆学的历史发展(1)20世纪30年代 阶段特征a人们对博物馆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有了初步认识;b20世纪20、30年代一批青年学者从欧美留学归来,“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使命,推动了博物馆学的发展。c中国学者对博物馆学的学术意义上的研究,是从30年代才真正起步。 代表性著a作家作品第一,博物馆学概论于1936年6月出版,由生物学家费

26、畊雨、费鸿年编著。该书主要介绍日本博物馆学家棚桥源太郎著诉诸眼的教育机关一书的主要内容。第二,博物馆学通论于1936年7月出版,由陈端志著。该书所附参考书目有39种之多,其中21种属于欧美博物馆学论著,10种属于日本的著述和资料。b评价第一,两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博物馆学知识和博物馆工作基本方法,不仅为当时发展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提供了较好的教科书,而且对于中国博物馆学建设也有着开风气之功。第二,中国博物馆学研究从起步之日就是与国际博物馆学接轨的,追踪和反映了当时博物馆学的最新成果。第三,两部著作都明显地有着搬用外国博物馆学的时代印记,而且,联系中国博物馆实际不够。(2)20世纪40年代代表著作 曾

27、昭燏、李济所著博物馆。 荆三林所著博物馆学大纲。2新中国初期的中国博物馆学(1)阶段特征 50年代博物馆数量大增,并且兴建了一系列大型博物馆。博物馆业务工作空前活跃,博物馆管理和业务人员队伍壮大。这在客观上提出了学习博物馆学和博物馆工作方法的要求。 50年代,博物馆学的特点是以苏联博物馆学研究成果为理论范式,指导中国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在博物馆工作人员中形成了比较广泛地博物馆学知识和博物馆工作方法的普及活动。a促进了博物馆工作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改革当时博物馆队伍人员新、素质低的状况发挥了明显作用,培养了博物馆业务人才。b较集中地讨论和研究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博物馆建设方向、博物馆性质、博

28、物馆社会功能等问题。c明确提出博物馆的基本性质是“科学研究机构”、“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以及自然标本的收藏所”。d指出“博物馆的基本任务是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具体指导了当时博物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2)代表著作50年代涌现出数百篇关于博物馆工作的文章,编印近40种介绍博物馆理论和工作方法的书籍。 博物馆学概论傅振伦著,1957年出版。该书试图以苏联博物馆学理论为指导诠释中国博物馆工作实践的著作,反映了时代转换条件下博物馆学研究者的理性追求。 博物馆工作概论于1961年内部铅印,是文化部文化学院集中一批博物馆工作者对当时博物馆实际经验的概括总结。(3)评价

29、博物馆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的主观表现和客观效果都大大高于博物馆学理论建设。 博物馆工作人员局限于学习苏联博物馆学,不利于中国博物馆学的理论视野的拓展和独立创造精神的发扬。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博物馆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博物馆学取得的成果:(1)与高等教育接轨列入国家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目录,培养博物馆学教学、科研和博物馆工作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正式任务之一。(2)建立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1982年3月,成立博物馆学研究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中国博物馆学会。(3)开展研究活动和完善各项制度开展有计划的博物馆学研究活动,形成了学术共同体所认可的奖励、学报、会议、出版规范或制度。(4)加速国际化开展了博

30、物馆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博物馆学科的国际化正在加速。第3章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一、博物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概述(1)博物馆学与许多门学科有着多方面的密切联系;(2)博物馆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具有很强的交叉性;(3)博物馆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等学科的关系更为密切,且会更进一步的。2博物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博物馆学与教育学 学科界定a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b博物馆是向广大观众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社会文化教育机构。 学科关系a博物馆教育的研究要依据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才能有效得以展开;b两门学科的研究问题多有交叉,只是研

31、究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c随着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加强,博物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将愈来愈紧密。(2)博物馆学与心理学 学科界定a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既研究心理过程,也研究个性心理特征;b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的观众,解决怎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吸引观众,感染观众的问题。 学科关系a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把握观众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收到最大限度的社会效果;b在博物馆学观众研究工作上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建立博物馆观众心理学。(3)博物馆学与社会学 学科界定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社会行为规律的科学。 学科关系a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博物馆,其中主要应研究人们是什么思想支配下参观博物

32、馆的等;b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的社会职能,是研究博物馆这种社会现象是如何对人们发生作用的等;c博物馆学与社会学进行交接,产生出新的研究领域博物馆社会学。(4)博物馆学与目录学 学科界定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形成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学科关系a博物馆的藏品编目,与图书编目基本原理一样;b博物馆学应该不断吸取目录学的研究成果,使博物馆藏品编目工作更加科学化。(5)博物馆学与管理学 学科界定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理论、方法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科关系a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可以研究博物馆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人员组成、职责及其活动方式,也可以研究博物馆的管理目标、管理过程、原则和方法;b博物馆管理学是博

33、物馆学与管理科学之间边缘性的分支学科。(6)博物馆学与人才学 学科界定a人才学是研究人才成长和人才培养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既研究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和规律,又研究人才倍出的社会因素和规律。b博物馆担负着促进社会培养人才成长的任务,同时博物馆本身也需要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 学科关系a引入人才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博物馆人员队伍建设;b博物馆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直接丰富人才学的内容。(7)博物馆学与公共关系学 学科界定公共关系学是研究一个组织如何在社会公众中建立了解和信赖,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以取得理解、支持和合作达成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学科关系a博物馆是一种社会公益机构,其需求和利

34、益必须与其交往的各种公众的需求和利益结合起来;b借鉴和运用公共关系学的理论和知识,按照公共关系学有关公关工作的要求,努力发展有特色的博物馆公共关系学。(8)博物馆学与其它除以上相关学科外,博物馆学与美学、经济学、未来学、情报学等也有关系;与数学、物理学、微生物学、电子学、环境保护学和建筑学等自然科学也密切相关。3博物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总结(1)博物馆学与其它学科相联系,需要不断吸收其它学科的知识和成果,促进自己的发展;(2)博物馆学也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给予其它学科以启示,并向其它学科提出新的课题;(3)博物馆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互为补充,促进博物馆学的丰富和发展。二、博物馆学的

35、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的重要性(1)博物馆学研究方法是博物馆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要研究博物馆学,发展博物馆学,必须有正确的研究方法;(3)博物馆学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博物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2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层次的,一是哲学方法,二是一般科学研究方法,三是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不是分割。博物馆学方法论是一个集合概念。(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哲学是建构具体学科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哲学方法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中普遍适用的最一般的方法。 我国的博物馆学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

36、学作为方法论,对博物馆学及其他学科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总的方法论不能代替博物馆学和其它学科具体的方法论。(2)运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博物馆学研究应当结合研究任务和实践引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注意科学地选择。 分析与综合法a分析与综合是人类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各门科学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b分析是把认识对象加以分解,进行探索;综合是把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各个属性、方面结合为一个整体或统一体,加以认识。c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综合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又要进行综合才能得到全面的认识。 历史法a历史法是从事物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中探索其本质和规律性的研究方法。b研究博物馆历史演进,

37、对前人博物馆理论进行评价,分析外国博物馆发展情况,都离不开对历史的考察。 调查法a调查法是通过访问、民意测验、发问卷、社会统计、抽样调查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客观事物某一方面的实际情况,并进行研究。b博物馆学对观众的研究、对社会效果的检验,通常采用调查法。 比较法a比较法是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从中找出这类现象的本质、特点,或现象之间的差异的研究方法。b通过比较法,可以认识博物馆的特性、研究博物馆学的把不同流派,分析不同时期或区域博物馆事业建设的得失。(3)注意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是指运用其它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或技术,分析

38、博物馆学研究课题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 跨学科研究有益于系统、全面、深入地揭示博物馆特有的规律,而且会开拓博物馆学的研究领域,产生更多的博物馆学分支学科。(4)注意新的科学方法论的运用 系统论是研究一般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结构、协同、控制和深化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系统研究方法,是把研究对象置于系统的形式中,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考察对象。 控制论是研究各种系统控制和调节规律的科学。其特征是,着重研究系统的信息和控制过程,以调节和改善系统的行为,使系统有效地运行。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本质、计量、传递、变换和储存的科学。信息方法

39、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研究对象看作是借助于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处理而实现其有目的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3建立博物馆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1)当前博物馆学缺乏解决本学科特殊矛盾所需的有着本学科特点的相对独立的具体方法;(2)建立博物馆学本学科自身的具体研究方法,是一个十分迫切又十分艰巨的任务;(3)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逐渐建立起博物馆学自己独立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第4章博物馆功能与类型一、博物馆1博物馆的定义(1)博物馆名称的使用 博物馆一词源起于希腊语Mouseion,意即“供奉缪司(Muse是掌管学问与艺术等的九位女神)及从事研究的处所”。 17世纪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Museum才成为

40、博物馆的通用名称。 我国古代没有博物馆之说。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人开始接触外国博物馆,博物馆之称才逐渐通行于中国。(2)国际上对博物馆的定义 日本把博物馆规定为“收集、保管(包括培育)、陈列展出有关历史、艺术、民俗、产业、自然科学等资料,从教育角度,以供一般民众提高文化教养、调查研究、消遣娱乐为目的的机构。” 美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收集、保存最能有效地说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的资料,并使之用于增进人们的知识和启蒙教育的机关。 前苏联大百科全书提出博物馆是征集、保藏、研究和普及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及精神文化珍品的科学研究机构、科学教育机构。 国际博物馆协会a1946年章程规定“博物馆是指向公众

41、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图书馆如无常设陈列室者则除外。”b1951年章程规定“博物馆是运用各种方法保管和研究艺术、历史、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藏品以及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资料和标本,供观众欣赏、教育而公开开放为目的的,为公共利益而进行管理的一切常设机构。”c1962年章程规定“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管具有文化或科学价值的藏品并进行展出的一切常设机构,均应视为博物馆。”d1974年章程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

42、,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e1989年章程规定“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这是迄今国际上比较通行也相对稳定的博物馆定义)(3)中国对博物馆的定义 19世纪末,把博物馆看作是搜求器物,博览兼收,益智集思的机构。 20世纪30年代,中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机关,是以实物的验证而作教育工作的组织,及探讨学问的场所。从而指出博物馆所具有的文化性、教育性和学术性。 1949年10月,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为指导思想,改造原有的博

43、物馆和筹建新的博物馆,是当时的主要任务。 1956年5月,提出博物馆的三重基本性质和两项基本任务,即:博物馆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的三重性质和博物馆应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两项基本任务。 在“文化大革命”中,博物馆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使人们对博物馆性质、任务的认识造成极大混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博物馆的“三性二务”得以重新肯定。1979年6月底国家文物重新表述“三性”提出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基本上持这种观点。2博物馆定义变化的趋向(1

44、)背景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高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改变,以及社会民主化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博物馆观念不能不有所变革。(2)变化表现 “博物馆是个非营利机构”的观念开始变化。 强调博物馆是“人与物之间的结合”。 主张博物馆新定义应反映博物馆的社会参与性,强调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3)定义要求 把握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本质特征。 适应现代社会对博物馆提出的新的要求,注重博物馆的时代特点。 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应当更加强调人的需要,重视物与人的互动关系,更加接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更加接近人类科学技术、环境的今天和未来。3博物馆的特征(1)博物馆机构应具备的条件 具有藏品也

45、就是实物。 要有基本陈列。 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要有经营管理藏品,开展社会教育的专业人员。(2)基本特征 实物性博物馆必须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即实物。这些“物”是具有典型性和重要性的,负载着关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变迁的各种信息,是对某种事物的实物见证,实物性是博物馆的主要特征。a“物”的运动博物馆的“物”的收藏、研究和利用,是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第一,“物”的收集和保存收集保存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第二,“物”的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揭示藏品的内涵,展现其蕴藏的各种有用信息,从而判定它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或艺术价值。第三,“物”的利用即利用博物馆的藏品,以各种工作方式和方法,为社

46、会教育和有关学科研究服务。这是“物”的收藏作用于社会的过程,也是博物馆“物”的运动最有意义的阶段。b条件第一,离不开博物馆工作者的劳动和社会公众的需要。它是博物馆工作者和观众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博物馆的活动和社会职能,不能不受到社会一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直观性a博物馆以大量实物组织陈列展览,以实物例证向观众的各种感官多渠道的输送信息,更有感染力,有助于记忆,促进观众的思维和认识。b现代博物馆许多先进教育手段的实施,使观众不仅可以充分观察展品,并且可以触摸,进行实际操作或实验,进一步丰富了博物馆直观性的特征。 广博性博物馆门类众多,收藏品涉及

47、广泛。各种实物例证和资料都是博物馆收藏、研究的对象。a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b从遥远的古代到现实生活。c从本国本地区,到异国他乡。b从宏观到微观。涉及知识领域的广博性,也是博物馆区别于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一个特征。二、博物馆的功能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从其承担的社会职责而言,称为博物馆职能;从其所发挥的功用和效能而言,称为博物馆功能。1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我国对博物馆职能的认识一直持这种观点,把博物馆看成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1)收藏藏品是博物馆全部活动的物质基础,任何一个博物馆都必须收集保藏文物和自然标本。(2)研究对藏品进行一系列的科学研

48、究工作,才能对藏品进行科学的整理和保管;才能揭示藏品所具有的科学、历史以及艺术价值。(3)教育博物馆教育是在藏品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有效地使收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2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1)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2)作为文化基础设施是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2)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

49、的基本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收集保藏文物和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各种陈列展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收集和保存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基石,也是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只有博物馆最广泛、最全面地保藏着人类活动和自然发展的真实物证,并把它永久地留传给后人。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博物馆以整个社会的广大成员为教育对象,通过生动、形象的文物标本、模型等实物资料,提供多样性知识内容,丰富观众的科学文化信息。a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b教育内容具有多样性。c博物馆的教育方

50、式生动形象。 思想品德教育。博物馆应当用一切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精神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作出更大努力。 科学研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革力量。大力开展各门科学的研究工作,是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证。科学研究是博物馆的重要任务之一。a博物馆的实物资料,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的有价值的资料。历史文物还可以证实、补充、订正文字史料。b博物馆工作本身也是具有科学研究性质的工作。只有把博物馆业务工作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才能以高水平的工作满足观众的各种要求。 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努力创造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