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策略.pptx

上传人:晚风1 文档编号:5658130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2.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策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策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策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策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策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三明市教科所 张华生 (一(一 ) 把握教材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把握教材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认识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载体功能学科领域学科领域 基本基本内容内容价值追求价值追求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地理地理1 1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地理过程和规律。尊地之规,尊地之规,建设美好家建设美好家园园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地理地理2 2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地为生,以地为生,协调人地关协调人地关系系区域地理区域地理地理地理3 3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以区域

2、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地制宜,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促进区域发展展地理必修()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与原教材地理必修()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与原教材的比较的比较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大气大气2.1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2 2.2 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状况2.3 2.3 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2.4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2.5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常见的天气系统2.6 2.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气候的形成和变化2.7 2.

3、7 大气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 2003 2003年年6 6月第月第1 1版版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冷热不均引起的大 气运动气运动第二节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为什么市区气为什么市区气 温比郊区高温比郊区高 2004 2004年年5 5月第月第1 1版版 地理必修地理必修1 1第二章的内容逻辑结构第二章的内容逻辑结构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大气的运动地球上大气的运动 基本过程基本过程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

4、的受热过程 环流的形成过程环流的形成过程不同尺度的大气运动不同尺度的大气运动全球性的大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分布常见的天气常见的天气系统(局地系统(局地尺度)尺度)锋和锋面锋和锋面低压(气旋)和高压(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反气旋)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不不“ “变变” ”在哪里?在哪里? 逻辑结构保持不变,教师逻辑结构保持不变,教师“熟悉熟悉”教材教材原教材内容全面原教材内容全面一般规律一般规律“变变”在哪里?在哪里? 教学内容重点的变化教学内容重点的变化 教学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的变化教学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的变化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直白地表达

5、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点、结论等各种信息在活动设计中,把传授和形成经典知识的两个过程综合在一起呈现全球尺度全球尺度局地尺度局地尺度新教材重在大气运动新教材重在大气运动注重表达形成概念、观注重表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把经典知识的传授和形成经典知识的过程分开讲述 原教材中关于区域内容原教材中关于区域内容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二单元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第三单元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第四单元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第五单元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第六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第七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第八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第九单元 能源基地建设第十单元 交通运输的建设原教材

6、以中国为研究对象,案例偏重国土整治。原教材以中国为研究对象,案例偏重国土整治。地理必修()以中国和世界为研究对象,案例从生地理必修()以中国和世界为研究对象,案例从生态态 资源资源 经济,丰富多样;区域从区内经济,丰富多样;区域从区内- -区际区际(二(二 ) 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破口 体例设计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体例设计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必修必修内容提要(以内容提要(以问题的形式出问题的形式出现现) )思考或读图思思考或读图思考考案例案例活动活动问题研究问题研究阅读阅读选修选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关键词点击关键词点击思考思考案例案例活动活动阅读阅读相关链接相关链

7、接(三)(三) 突出地理学的实用价值突出地理学的实用价值( (四四) ) 展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展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二、转变地理教学方式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八个文件 福建省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模块教学实施建议 “福建高中新课程”网站(二)将地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课堂教学目标 三维教育目标 知识结构(三)将教材内容与结构具体化为教学资源与程序 创造性地重组、生成教学内容(四)将新课程理念具体化为教学行为策略 自主 探究 合作(五)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地理观察、实验和社会实践(六)重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七

8、)注意与初中地理的衔接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2006年三明市地理中考试题)为促进中俄两国经贸、文化等领域友好往来,我国于今年举办“俄罗斯年”。(8分) 材料一: 俄罗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其中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煤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是世界上少数资源能自给的大国之一。俄罗斯欧洲部分铁路网密集,亚洲部分比较稀疏,以莫斯科为中心的铁路网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将全国主要的城市和工业区连接在一起。材料二: 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 。(2)俄罗斯矿产资源的特点: 。(3)分析亚洲部分铁路的大致走向及修建该段铁路的意义。 (4)分析俄罗斯工业分布与矿产的关

9、系。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课题:地理必修()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长江之旅长江源头江泽民题词长江源江泽民题词长江源发源地:唐古发源地:唐古拉山脉拉山脉沱沱河长江上游河流出山口:知识点:n水流出山口时,地势平缓、水道开阔,水流放慢,搬运物质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n洪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季性或突性洪流在山口堆而成的扇形堆体。河流携大量泥沙,石搬运物,到出山口由于坡度急 、因而大量的碎屑物散开形成以出山口点,向外射状的扇形堆体。n常年径流也可形成似扇形地貌,称冲扇。两者并无明界,主要是育境不同。顺江而下虎跳峡虎跳峡这种地貌形成与什么外力作用有关?在这种外力作用下,虎跳峡的河床应该会呈现什

10、么形态?请你从投影中的甲、乙、丙三幅图中选出最切合虎跳峡的一幅说出这种作用力的方向如何? 知识点:n主要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n根据虎跳峡的流水情况,说明流水的侵蚀方向是向下的,我们把这种侵蚀叫下蚀。n下蚀的结果是使河床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剖面为“V”字形的河谷 知识点:n在流水的不断侵蚀下,下端较软的岩层易受到侵蚀淘空,而上端岩层也会逐渐剥落,使得河谷不断向河流源头的方向移动,我们就把这种侵蚀叫溯源侵蚀 n溯源侵蚀的结果会使河谷不断地向河流源头延伸,使河谷不断延长 顺江而下瞿塘峡顺江而下巫峡顺江而下西陵峡顺江而下三峡两岸乳岩半空起绝壁相对一线天水流湍急,能量集中,对河谷的下蚀作用明显,使河谷不断

11、加深,因而形成了今天雄伟壮观的三峡景观 顺江而下长江中游:荆江:弯曲的巨龙江面开阔思考:在A、 B两点哪个地方建货运码头更合适? 凸岸由于流速慢而易被淤塞,河床底部不断堆积,逐渐形成河漫滩和河漫滩平原,不宜建码头。凹岸由于水流流速急,河床受流水侵蚀,这种侵蚀有别于长江上游的下蚀和溯源侵蚀,这里流水侵蚀使河床不断加宽,我们称之为侧蚀受其作用,总的一个变化趋势是使河道变得更弯曲。 河漫滩平原 河流泛滥时,除河床外,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淹没的河底滩地称为河漫滩。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往往比河床大几倍到几十倍。山区河流受谷底岩岸约束,河漫滩不十分发育,宽度较小,河漫滩常限于河流凸岸。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

12、念对河流的影响特别强调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伸长加深展宽顺江而下下游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面开阔,水流缓慢思考:n哪一幅图最能代表长江下游的河床剖面?n下游河段由于流速缓慢,河流泥沙大量堆积,从而河谷显得平坦,下游的河床显得宽广,主要是下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侧蚀的缘故 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顺江而下入海口知识点:n河流进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思考:下面素描哪一幅是在青藏高原某些河流的河谷画的?哪一幅是在长江三峡画的?哪一幅是在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画的?哪一

13、幅是在上海接近入海口画的? 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条件聚落分布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对高原聚落分布的影响对山区聚落分布的影响对平原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河流地貌地貌河流地貌

14、的发育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溯源侵蚀下 蚀侧 蚀侵蚀侵蚀类型类型初期:河谷横剖面呈“”形中期: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槽形河流侵蚀地貌河谷河谷演变演变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河流堆积地貌高原地区:聚落呈狭长的带状山区:聚落形成明显条带状冲积平原:形成沿河聚落带和沿海岸聚落带河流地貌影响聚落分布点评要点、设置情境,创造性地重组教材内容、注重探究,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及时归纳巩固,知识结构完整、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关于课堂活动关于课堂活动 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按照内容要求设计适当的活动 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及表现 应完成教学要求和教学

15、任务 活动应重质量、轻形式 根据条件选择活动的量和形式不要排斥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不要排斥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评价要求三、改革地理教学评价方式三、改革地理教学评价方式评价形式评价形式 成长记录档案袋、师评、自评、互评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成果 课堂学习的表现 考试成绩(开卷或闭卷)结果与过程并重结果与过程并重 上述方式或评价结果,或评价过程 几种评价成绩按一定权重记入总成绩 不是只重过程不重结果 闭卷考试仍然是有效的评价方式之一 目标多元化与手段多样化目标多元化与手段多样化 评价目标不应只看重知识学习 从多元智能理论到评价目标多元化与手段多样化 过程、结果的评价手段都可以多样化

16、针对不同学生可选择不同的手段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而不是绝对成绩 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知道自己在进步(自我纵向比而不要与同学横向比)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 激励给学生以自信心 激励并不是要总说好 及时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错误非常重要,但需要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难以直接评价 通过课堂活动等表现出来 最好的方法是观察 终结性评价的命题终结性评价的命题 依据只是课标而不是教材 给出资料与设计情境 关注能力与方法(二)、高中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评价n“学” 学生学内容及呈形式是否于接受? 学生参与学 程的极性和主性; 学生合作学的度、研究 的方法、成果

17、展示的情况等; 学生 堂教学目的达成情况; 堂教学气氛是否活;等等。n“教”(1) 地理堂教学内容的 是否符合程准的要求; 是否适合学生的 ; 是否准确、科学;等等。(2) 地理堂教学内容的呈 教学内容构是否合理; 表形式是否能使学生于接受; 情境置与教学内容是否 ; 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当;等等。(3) 地理堂教学的程 是否注意引学生参与学 程; 是否表达注意知的生程行展示与剖析; 是否注意地理研究方法在地理堂教学程中的运用与渗透; 是否注意激学生探究知、极学的情; 是否注意学生地理学思与方法的养成; 是否注意 、 学生合作学与探究; 是否注意学生思考 的启、点;等等。(4) 教的自身素 教

18、的口 言和面言表达能力; 教本学科的知水平; 教 、 堂教学的能力; 教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和学生的和力; 教板、板画和板的基本技能; 教 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力; 教的特;等等。(三)新课程高考改革(三)新课程高考改革 广东:3基础1基础文、理(70%、30%) 海南:33(文、理)基础会考基础会考10%计入高考成绩 山东:3小综合基础素养 宁夏:3小综合选修模块有的限23门,有的不限 2007年高中课改四省区 高考试题特点 几项工作n2007年高二地理新课程培训n2007年高三地理教学工作会议n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片断比赛n中国地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n福建省高中新课程地理会考(2008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