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问题研究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地 理2021内 容 索 引研究导引材料研究研究导引1.了解淡水资源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中国淡水资源的分布规律。(综合思维)2.理解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综合思维)3.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理解对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人地协调观)材料研究1.认识渤海渤海是中国最北的近海,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央海盆组成,入海的主要河流有黄河、辽河、滦河和海河,年径流总量约900亿立方米。渤海是一个内海,被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华北平原呈“C”字形所环抱,并且是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部分地区河流的主要出海口。东北三省及内蒙
2、古东部三市一盟的粮食、畜产品、石油,西北地区的煤炭、皮毛,华北地区的石油、轻纺产品,渤海的海产品,甚至远在数千里的青海、新疆的货物都要经过这里运往世界各地。2018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了渤海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范围与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2.环渤海地区淡化海冰的思路 3.我国的淡水资源状况 4.淡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口分布不平衡的现状,造成了世界上某些地区的淡水资源短缺。其具体原因与解决措施如下。原因措施自然原因在当今技术条件下,可供人们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发展技术,提高开
3、发能力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分配不均修建水库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水循环更新的水量是有限的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原因措施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淡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淡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淡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净化污水、立法保护大面积破坏植被,排干湖泊,破坏湿地,使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向着对人类不利的方向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方法技巧 1.分析某区域水资源分布特点的方法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径流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因此分析某区域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只要掌握了该区域的降水分布特点,问题就迎刃而解
4、了。降水量、径流量的时空分布规律与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世界某些地区供水紧张的原因 典例剖析典例近几十年来,淡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世界上缺水国家或地区的共性是()A.降水稀少B.远离海洋C.淡水资源匮乏D.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2)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采取措施。下列措施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A.淡化海水B.跨流域调水C.防治水体污染 D.节约用水,减少浪费解析 世界上水资源的短缺主要是指淡水资源的短缺,本质是淡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开源是指增加淡水资源的总量,如
5、淡化海水等;节流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淡水资源的利用量,如农业灌溉中采用滴灌和喷灌等。答案 (1)D(2)D强化练习1.香港人口约750万(201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香港面积约1 100平方千米,岛上最长河流深圳河不足30千米。下图示意香港岛和附近地区以及香港的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简述香港的气候特征,并分析香港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2)请你为香港提出一个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解析 第(1)题,香港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是缺水的原因之一。岛屿面积、地形等自然因素导致河流短小,使陆地上储存淡
6、水的条件差。香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第(2)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有跨流域调水、废水回收利用、海水淡化等。答案 (1)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主要原因:香港面积小,河流短小,陆地上储存淡水的条件差;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从广东调水。广东高温多雨,淡水资源丰富;两地区相邻,输送淡水成本低。废水(污水)回收利用。香港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海水淡化。香港经济发达,临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2.地下水供水比例指地下水供水量与总供水量的比值。下图示意20002009年北京市供水状况。读图,完成下
7、列各题。(1)据图说出2000年后地下水供水比例的变化及其原因。(2)说明北京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带来的后果及应采取的措施。解析 第(1)题,直接据图中地下水供水比例曲线可知,地下水供水比例先上升后下降。原因是20002004年地表水供水量持续减少;20042009年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第(2)题,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形成漏斗区,地面沉降,生态环境恶化。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分析应采取的措施。答案 (1)先上升后下降。20002004年,地表水供水量持续减少;20042009年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2)后果: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生态环境恶化。措施: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开发新水源;丰水期时开展地下水回灌;提高地下水保护意识;加强管理,防止滥采地下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