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人教必修第一册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二节地貌的观察训练含解析.docx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5669043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8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必修第一册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二节地貌的观察训练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人教必修第一册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二节地貌的观察训练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人教必修第一册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二节地貌的观察训练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人教必修第一册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二节地貌的观察训练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人教必修第一册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二节地貌的观察训练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地貌的观察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周末对学校附近某地进行地貌考察。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当地地貌简图。据此完成12题。1.观察图示地区地貌,最佳观察点为()A.甲B.乙C.丙D.丁2.图示区域内次一级地貌是()A.山峰、河流地貌B.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C.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D.山峰、喀斯特地貌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乙山峰海拔最高,且位于图示地区中部,为最佳观察点,故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山峰较多,溶洞和石林也较多,溶洞和石林均属于喀斯特地貌,故D正确。答案1.B2.D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1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七星岩景区由五

2、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共同形成“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的景致。每年国庆节前后,傍晚时候,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读图,完成34题。3.观察“卧佛含丹”奇观,最佳位置是()A.攀登卧佛观察B.乘坐游艇观察C.特定角度远眺D.山脚向上仰望4.七星岩属于地貌层级中的()A.宏观地貌山地B.次一级地貌喀斯特地貌C.微观地貌溶洞D.次一级地貌河流地貌解析第3题,观察“卧佛含丹”奇观,宜选择较远距离,正对卧佛观察,故应寻找特定角度远眺。第4题,据材料信息“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可知,七星岩属于喀斯特地貌,为地貌层级中的次一级地貌,故B正确。答案3.C4.

3、B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哀牢山。图甲为红河哈尼梯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某游客拍摄的红河哈尼梯田景观照片。读图,完成56题。5.某游客站在图甲中某处朝南拍摄出图乙的景观照片,该游客在图甲中所处位置最有可能的是()A.B.C.D.6.图甲中不能观察到的微观地貌是()A.山谷B.山脊C.陡崖D.峡谷答案5.C6.D7.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估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计算出大青山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若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简述理由。(2)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原因。(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4、,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解析第(1)题,结合铁路桥与公路桥之间的图上距离与比例尺,可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即河流的流程。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大青山和李村各自的海拔取值范围,然后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因为大青山与李村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站在大青山顶看不到李村。第(2)题,小桥至古庙一段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坡度缓,所以游客行走感觉轻松。第(3)题,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知该地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发育,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大的地区则不利于聚落的发育,聚落规模小。答案(1)1 0001 200米。250350米。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2)小路走向与

5、等高线大致平行,坡度缓。(3)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等级考提升练甲、乙两地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通过地貌观察,并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1.甲、乙两地高差大致为()A.80米B.110米C.170米D.220米2.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A.道路为直线B.道路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道路最长D.道路和道路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海拔分别约为260米和150米,两地高差大致为110米。注意本题要求的是甲、乙两地的高差,即三条道路起点和终点的相对高度,不是甲、乙两地间的最

6、大高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最长,若道路为直线线路应该最短,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没有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最短,C错误。道路和道路剖面线右侧形态大致相同,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故D正确。需要注意的是,图中三条曲线有几个交点,这并不意味着交点处就一定是道路的重合路段,它仅仅表示三条道路有些路段的海拔相同而已。答案1.B2.D图a是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略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米。图b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读图,完成35题。3.图中瀑布的落差可能是()A.15米B.17米C

7、.35米D.37米4.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由东南向西北()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5.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A.B.C.D.解析第3题,图a中等高距为10米,瀑布处有320米、330米、340米三条等高线重合,则瀑布落差大于20米;图示瀑布上部的最大海拔接近350米,因桥梁处河流水位为314米,故瀑布落差小于36米。第4题,图a中处与其西北方向的阴影区域都位于310米和32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同时可看出两条等高线间距越来越大,则表明沿该方向坡度逐渐减小。第5题,图中处西侧距离山脊较近,因此公路会急转弯,视线会受到阻挡,凸面镜应设置在急转弯处。答案3.C

8、4.B5.B倒立锥是山坡上的碎石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堆积成的地貌。下图为倒立锥景观图。据此完成67题。6.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A.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B.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C.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D.各部位颗粒物大小均匀7.随着风化的不断深入,该倒立锥坡度()A.变大B.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解析第6题,岩石被风化后的碎屑颗粒大小混杂。当坠落时,大的岩块较重,受重力作用影响沿山坡向下滑落时产生很大的动能(速度),能克服更多障碍滚得更远,所以大的岩块滚动到倒立锥的边缘部位才停下来,而一些较小的碎屑受重力作用获得的动能小,多堆积在倒立锥的顶部。第7题,随着倒立锥上部岩层的

9、不断剥落,碎屑颗粒不断增加,其坡度较锥体形成初期变小,故B正确。答案6.C7.B8.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2020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小组同学发现,该小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解释其中原因。(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两种

10、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请在两图中标出GH和DE的交点I。(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处测量当地的气温,你认为两处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解析第(1)题,河流发育在山谷,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大,河流流速较快;反之,流速较慢。第(2)题,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为山脊。如果两地之间有山脊相隔,就会阻挡视线,山谷则不会。第(3)题,G、H两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从G处到H处海拔先升高再降低,故应是。GH和DE的交点I为GH间的最高点,DE间的最低点。第(4)题,图中等高距为100米,B处海拔为700米,A处海拔为1200米,两处的相对高度为500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故两处之间气温相差约3。答案(1)画图略。该小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2)看不到C处的同学,因为C、D两处之间有山脊,会阻挡视线;能看到E处的同学,因为D、E两处之间是山谷,不会阻挡视线。(3)画图略(分别在最低、最高处)。(4)3 。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00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故两处之间的温差约3 。-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