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本主义理念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docx

上传人:yoyooong 文档编号:5695795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本主义理念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本主义理念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本主义理念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本主义理念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本主义理念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农业大学题目人本主义理念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以人本主义理念为基础,将教育教学活动和生产活动相融合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高职院校

2、,产教融合,人本主义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本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可以将其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职或称之为天数、命运或禀性”,定义为“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了人的内在天性”,定义为“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 以人本主义理念为基础,将教育教学活动和生产活动相融合,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为此,高职院校需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基础实现技术创新,以理论实践相结合为要求培养就业 创业能力,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

3、求为目标提供社会服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产教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的意义(1)有助于三全育人的开展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是为了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制定的法规,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自2017年2月27日起实施,意见中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

4、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一方面,培养目标设定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能够为思政课程教学指明方向;教学内容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开拓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开展,能够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教学形式将传统教学与互联网 +、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能够增强思政教学的生动性和时代感 。另一方面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进课程思政的落实,有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三全育人意识和思政

5、教育水平;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实施素质养成 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塑造坚韧不拔的品质;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2)有助于国家大系统结构优化国家公司论。国家和公司,在结构上具有拓扑相似性:国家的政府部门好比企业的行政部门、国家的产业好比企业的业务部门(营利部门)、国家的教育培训好比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企业的业务部门提供人才和培养人才,使得企业从整体上效率最高。国家亦然,其教育部门和产业行业的融合也是自然的、是理所应当的;这种融合使得在国家大系统中人力资源效率最大化,是国家(组织)结构进化的必然。(3)有助于复合型

6、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对高职院校来说,发现和培养人才是职责所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实现教育创新与新时代同频共振。首先,专业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需求,有助于校企双方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要求,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共同制定人 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教案、明确培养目标。其次,专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有助于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模式,对专业和岗位需求准确定位,设定出符合行业准入标准的课程体系。再次,专业教学内容对接产业过程,

7、有助于通过工学交替、订单班培养等模式丰富课程形式,在实践教学中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4)有助于教育分层分类培养人才。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鲜明特色的类型教育。分类教育就是按照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工作阅历、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 的学习需求、不同的作用发挥等来衡量人才的特殊价值。分层教育则是在已确定分类教育的前提下,根据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使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人都有学习的机会, 并成为自己喜爱领域的一流人才 。其次,教育价值,不同类型的生源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在确定培 养标准的前提下,分类分层制订针对性较强的人 才培养方案,重构适应性较强的课程体系,编写通 俗易懂的实用教材

8、,采用较易接受的教学方法,选择理实融合的评价标准,从而以教学的高质量保 证教育的价值性。再次,人本价值,尽管“学历提升、知识积累、技能提高、自我探索”等都有可能是预期目标 ,但教育的价值在于提升受教育者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以最大化地发掘其潜能和满足其需求。高职院校能够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个性特点明确发展方向,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以提升专业知识为主的科技类比赛,指导学子积极参加以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职业规划和创业类竞,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以增强综合能力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困惑(1)认识误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本质是生产和教育培训的一体化,在生产实

9、境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生产和教学密不可分。人们常把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视为同义语,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产教融合是指行业企业和高等院校为了各自的发展需要合为一体,因而产教融合是一个双向发力、双向整合的过程,企业和高校都是产教融合的主体,只有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主动向企业靠拢,寻求与企业的联合。其主体是高校,是单主体的单向过程,很难真正与企业形成合力,尤其是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初期,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还没有形成、企业短期内还无法从高校获取人才红利时,这种合作只是高校的一厢情愿,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目前,大家感到困惑的共同问题是,怎

10、么才能让企业实实在在地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真正实现产教融合。产教融合之所以难以得到推进和深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政府、企业、行业、高校在产教融合中应发挥的作用、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认识不清所导致的。(2)专业教师水平有待提高。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共建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很多转型发展的地方高校已经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双师型队伍建设,但就现状来看不容乐观。很多地方高校刚从普通高校转为应用型高校,原来的师资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适应实验、实践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更遑论和行业、企业联合进行科技研发等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有限。而企业师资虽然实践动手能力强,但多数理论功

11、底不足,且缺乏从事高校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训练,无法系统对学生进行培养。师资队伍的薄弱严重制约了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师资的重点在于“双师型教师”。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高职院校比较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即重理论,却忽略了“双 师”的要求【“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具备职业教育教师的“理论型”素质特点,同时也具备实践能力、技术服务等“技能型”基本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其次,专业教师缺乏科研创新能力。虽然部分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经验丰富,但对横向课题的研究、知识产权的研发等科研工作不够重视,忽略了对学生科研任务的指导。理论与实践的离,

12、必然会导致产教融合的不严谨,脱离实际。(3)合作模式单一,不够深入高职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终身教育、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必须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和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然而现阶段我国校企合作主要局限于共建学生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转型较快的院校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或引校入企建立厂中校。但是深究可以发现,首先,企业一般没有为产教融合工作设置专门的岗位、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形成专门的管理条例。其次,校企合作时 间一般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时间较短,学生在企

13、业缺乏归属感。再次,企业往往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总体来看,合作模式比较单一,合作内容不够深入、系统、实在。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校企双方对合作内涵和意义认识不到位,没有建立起合作的长效机制和约束机制,企业出于自身的原因对合作缺乏动力和热情,地方高校对校企合作准备不足,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方案。(4)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存在误区从校方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盲目选择大型行业企业,追求轰动效应,结果由于自身条件和区位限制,导致合作效果不佳。从企业行情来看,企业追求高校带来的短期经济效益,不愿在教育上长时间,大体量的投入,缺乏社会意识,责任感,鲜有

14、主动愿意为学校提供技术咨询、帮助学校解决技术难题的实用型企业。(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1)政策文件保障1政策支持体系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落实财税用地等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各省级人民政府3强化金融支持。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4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2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2)刚性的法律法规约束机制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研究制定促进产教融合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建立刚性约束机制,进一步明确合作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15、,这样才能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大政方针,我国各级立法机构应以此为契机,尽快制定完善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产教融合的健康有序发展,助力国家的经济战略调整。(3)行业、行业协会的评估监督机制任何模式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建立长期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成立由教育部门、行业或行业协会参与的评估机构并构建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考核评估。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行业组织要履行好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

16、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其次,对政府方面,也需要建立对制定和执行政策、提供资金和贷款等经费 保障、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评价监督机制。评估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保证产教融合规范、有序、高效开展。结语:人本主义理念认为,教育最终是为了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将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理应发挥重

17、要作用,两者的目的属性完美契合,与人本主义理念的主体思想一致,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的发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三全 育人”。在人本主义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应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改进人才培养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更加适应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参考文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2】天中学刊2015年第1期,作者系黄淮学院副教授【3】 刘鸿飞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研究 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62-163.【4】王浩.论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 J.商展经济,2021(21):098-100【5】王建中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6】吉林建筑大学 高迎春吉林日报/2020 年/7 月/17 日/第 005 版【7】关于深化“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苏建院201323号【8】刘鸿飞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研究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62-1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等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