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领航】高三语文一轮复习:2-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

上传人:高校张老师 文档编号:6369902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领航】高三语文一轮复习:2-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领航】高三语文一轮复习:2-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领航】高三语文一轮复习:2-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领航】高三语文一轮复习:2-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领航】高三语文一轮复习:2-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

2、,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

3、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及薨,赐谥曰忠侯。(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为人质厚少文文:有文采B汉乃勃然裹创而起 创:伤口C而使人谢城中 谢:谢罪D汉乃召诸将厉之曰 厉:勉励解析:谢:告诉。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大敌在前而公伤卧 旦日,齐鼓而进B乃移檄告郡 有顷乃定C须其力疲 失其常度D汉将轻骑迎与之战 今日封侯之秋解析: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可不译;B.连词,于是/副词,才;C.均是代词,他们的;D.

4、代词,他们/助词,的。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一经召见,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信任,并于建武二年,被封为广平侯。B吴汉趁着胜利,进逼广都,违背皇帝不得与刘尚分兵的告诫,导致被谢丰等人围困,与敌人大战一天后,军队失败,逃入营垒。C吴汉善于听取部下的正确意见,当将领们提出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时,吴汉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并着力鼓舞士气,最终打败敌军。D他对家人要求严格,出征归来得知妻儿在家购买田宅后,责备了他们,并把这些田宅全部分给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家。解析:“违背皇帝不得与刘尚分兵的告诫”有误,武汉违背的是“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5、”的告诫。至于“分兵”一事,吴汉分兵在前,皇帝告诫在后,不存在“违背告诫”的情形。答案:B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译文: _(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译文: _(3)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译文: _答案:(1)导致鬲县人造反,是地方长官的罪过啊。胆敢轻率冒失进兵的人,斩首!(2)不久前还对你千叮咛万嘱咐,哪想到你处理起事情来会这么糊涂呢!(3)谢丰、袁吉率领十多万军队进攻吴汉,派别的将领带着一万多人进攻刘尚,使他们不能互相救援。【参考译文】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人。吴汉为人朴实厚道,

6、说话少有文采。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建武二年,封吴汉为广平侯。第二年春,吴汉把苏茂围困在广乐,周建招集十多万人去广乐援救苏茂。吴汉率领轻装的骑兵与敌人作战,没能获胜,自己从马上摔落下来,伤了膝盖,就退回营帐。诸位将领对吴汉说:“大敌当前,主帅却因伤而卧床,这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啊。”吴汉于是抖擞精神,裹好伤口站起来,叫人杀牛犒劳士兵,并下令军中说:“今天是立功封侯之时,大家好好努力啊!”于是士兵们激奋起来,气势倍增。第二天,大家一齐击鼓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当时鬲县有五个大的家族一起驱逐他们的地方长官,占据县城造反。诸位将领争着要攻取鬲县县城,吴汉不准许,说:“导致鬲县人造反,

7、是地方长官的罪过啊。胆敢轻率冒失进兵的人,斩首!”吴汉于是转发文告给郡里,让他们逮捕鬲县原地方长官,并派人把这情况告诉鬲县城中的人们。那五个大的家族非常高兴,立即一起归顺投降。第二年,敌人带着五万多人夜里进攻吴汉的营垒,军中士兵受惊,一片混乱,吴汉安卧不动,过了一段时间军中才安定下来。就在当夜,吴汉派遣精兵冲出营帐,突然攻击敌人,大败敌人的军队。建武十二年春,吴汉进军攻打广都,攻下了它。接着,吴汉派轻装的骑兵去烧成都市桥。皇帝告诫吴汉说:“你只坚守广都,等待敌人来进攻,不要与他们争斗。如果敌人不敢来犯,你就转移营地,逼近敌人,等待他们力气衰弱,才可以攻打他们啊。”吴汉趁着胜利,进逼成都,依凭江

8、的北岸设立营垒,派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的南岸。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责备吴汉说:“不久前还对你千叮咛万嘱咐,哪想到你处理起事情来会这么糊涂呢!与刘尚的营垒分隔开,如有紧急情况,就不能再互相联系了。”诏书还没有到达,这时谢丰、袁吉带着十多万军队进攻吴汉,他们派别的将领带着一万多人攻打刘尚,使吴汉刘尚不能相互救援。吴汉与敌人大战一天,军队失败,逃入营垒。吴汉于是召集诸位将领激励他们说:“我想要把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成败的机会,就在此一举了。”于是树起许多旗帜,使烟火不熄,带领军队连夜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前进,

9、与刘尚汇合,谢丰等没有发觉。第二天,吴汉派出全部兵力迎战敌人,于是大败敌人。吴汉随从皇帝征讨时,诸位将领看到作战阵势不利,有的很惶恐,失去他们的常态;吴汉神情镇定沉稳,随即修理武器,激励官兵,使他们振作起来。吴汉曾经出征,他的妻子和儿女在后方购买田产。吴汉回家后,责备他们说:“军队在外,官兵供给不充足,你们为什么购买那么多田宅呢!”于是把这些田宅全部分给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家。到吴汉去世时,皇帝赐给他谥号“忠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陈友谅,本谢氏,祖赘于陈,因从其姓。少读书,略通文义。有术者相其先世墓地,曰“法当贵”,友谅心窃喜。友谅初尝为县小吏,其时徐寿辉兵起反元,遂往从之。后

10、文俊欲谋杀寿辉不果,奔黄州;友谅因乘机袭杀文俊,并夺其军,自称平章军。始友谅破龙兴,寿辉欲徙都之,友谅不可。未几,寿辉次江州。友谅伏兵郭外,迎寿辉入,即闭城门,悉杀其所部。即江州为都,奉寿辉以居,而自称汉王,置王府官属。遂挟寿辉东下,攻太平。太平城坚不可拔,乃引巨舟薄城西南。士卒缘舟尾攀堞而登,遂克之。志益骄,进驻采石矶,遣部将阳白事寿辉前,戒壮士挟铁挝击碎其首。寿辉既死,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太祖患之,与战于武昌。太祖所乘舟樯白,友谅约军士明日并力攻白樯舟。太祖知之,令舟樯尽白。翌日复战,自辰至午,友谅军大败。友谅欲退保奚山,太祖已先扼湖口,邀其归路。持数日,友谅谋

11、于众。右金吾将军曰:“出湖难,宜焚舟登陆,直趋湖南图再举。”左金吾将军曰:“此示弱也,彼以步骑蹑我,进退失所据,大事去矣。”友谅不能决,既而曰:“右金吾言是也。”左金吾以言不用,举所部来降。右金吾知之,亦降。友谅益困。太祖凡再移友谅书,其略曰:“吾欲与公约从,各安一方,以俟天命。公失计,肆毒于我。我轻师间出,奄有公龙兴十一郡,犹不自悔祸,复构兵端。一困于洪都,再败于康郎,骨肉将士重罹涂炭。公即幸生还,亦宜却帝号,坐待真主,不则丧家灭姓,悔晚矣。”友谅得书忿恚,不报。久之乏食,突围出湖口。诸将自上流邀击之,大战泾江口。汉军且斗且走,日暮犹不解。友谅从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捴,骤中流矢,贯睛及颅死。(

12、选自明史陈友谅传)【注】堞:城墙上如齿状的薄型矮墙。捴(zng):同“总”,统率,在这里是指挥的意思。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寿辉欲徙都之 都:把当作都城B邀其归路 邀:邀请C友谅谋于众 谋:同谋划D以俟天命 俟:等待解析:邀:阻断。答案:B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祖赘于陈,因从其姓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B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 以勇气闻于诸侯C公失计,肆毒于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久之乏食,突围出湖口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解析:C.均为介词,对、对于。A.副词,于是/动词,趁着;B.介词,把/介词,凭借;D.凑足音节,无实义/代词,我。答案:C7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友谅听算命人说他家祖坟风水好,当出贵人。之后他参加了寿辉与文俊的反元队伍,后来杀死倪文俊,篡夺他的权位,最终野心不断扩张,弑旧主而自立为皇帝。B陈友谅刚开始劫持徐寿辉,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最初只想称王,等他妙计攻克坚不可摧的太平城之后,内心更加骄横,最终杀了徐寿辉并取而代之。C太祖料事如神,下令所有的帆布都换成白色,使陈友谅“并力攻白樯舟”的计谋落空。他写给陈友谅的信,义正词严,并特别提出了陈友谅想活命的前提条件。D奚山突围,右金吾建议焚舟登岸,“趋湖南图再举”,左金吾认为这样示弱于人,且无法摆脱敌军。后来左金吾、右金吾先后向太祖

14、投降,陈友谅更加困窘,最终失败。解析:“太祖料事如神”在原文中没有根据,应是事先得到了陈友谅“并力攻白樯舟”的消息。答案:C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引巨舟薄城西南。士卒缘舟尾攀堞而登,遂克之。译文:_(2)公即幸生还,亦宜却帝号,坐待真主,不则丧家灭姓,悔晚矣。译文:_答案:(1)(陈友谅)就率领大船迫近太平城的西南方。士兵们沿着船尾攀上城垛登上城池,于是攻克了太平城。(2)你如果侥幸能够生还,也应该废除帝号,坐等真命天子,如果不如此,定当家破姓亡,后悔就晚了。【参考译文】陈友谅,本来姓谢,祖上赘附于陈家,于是跟了人家的姓。小时候读书,稍稍通了文义。有术士看他先祖的墓地,说

15、“按相术应当富贵”,陈友谅心里暗喜。陈友谅刚开始曾经当过县吏,当时徐寿辉起兵反抗元军,于是他去跟随了他,后来倪文俊想谋杀徐寿辉没有成功,逃到黄州;陈友谅于是乘机袭杀倪文俊,并且夺了他的军队,自称平章军。起初陈友谅攻占龙兴,徐寿辉想迁徙到那里并把它作为国都,陈友谅没有答应。不久,徐寿辉驻扎在江州。陈友谅在城外埋伏了军队,迎接徐寿辉进城,然后马上关了城门,他的部下全部被杀。陈友谅就把江州作为都城,(表面上)侍奉徐寿辉而据,而他自称汉王,设置了王府和官属。然后挟制徐寿辉向东而下,攻打太平。太平城坚固不可攻下,他就率领大船迫近太平城的西南方。士兵们沿着船尾攀上城垛登上城池,于是攻克了太平城。他的内心更

16、加骄傲,进驻采石矶,派遣部将假装在徐寿辉前禀告事情,埋伏了健壮的士兵夹着铁挝击碎了徐寿辉的脑袋。徐寿辉死了以后,陈友谅把采石矶的五通庙作为行殿,登上了皇帝的位置,国号为汉,改元大义。明太祖把他当做祸患,与陈友谅在武昌会战。太祖所乘的是白色帆布的船,陈友谅就约定军士第二天一齐攻打白色帆布船。明太祖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下令所有的帆布都换成白色的。第二天又战,从辰时到午时,陈友谅军大败。陈友谅想退守保奚山,明太祖已提前扼守住了湖口,阻断了他们的归路。相持了几天,陈友谅同众人谋划。右金吾将军说:“逃出湖难,应该焚烧船只登岸,直奔湖南再图大举。”左金吾将军说:“这样就向敌人示弱,他们用步兵和骑兵追踪我们,

17、我们的进退就失去了据守的地方,大事就去了。”陈友谅不能决断,过了一会儿说:“右金吾说的对。”左金吾因为谏言不被采用,率领所部来向明太祖投降。右金吾知道这个消息后,也来投降了。陈友谅更加陷入困境。明太祖多次给陈友谅写信,大致意思说:“我原想和你结盟,各自安守一方,来等待天命。你错误计谋,肆意荼毒于我。我率轻装军队从小道出击,突袭占有了龙兴十一郡,你仍然不忏悔自己造成的祸患,又挑起争端。第一次被困于洪都,第二次在康郎战败。骨肉将士重重遭受了涂炭。你如果侥幸得以生还,应该除却帝号,坐等真命天子,否则,定当家破姓亡,后悔就晚了。”陈友谅接到信后十分生气,没有回复。时间长了缺少粮食,向湖口突围。诸将从上流阻击他,在泾江口激战。汉军且斗且逃,天晚了仍然不能突围。陈友谅从船中伸出头来,想指挥突围,突然被流矢射中,从眼睛穿入到达脑颅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技术 > 后端技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